-
1 # 一個人的歷史
-
2 # 古箏雜貨鋪
謝謝邀請。鄧艾(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範,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景元四年(263),率軍出陰平道伐蜀,迫使蜀後主劉禪投降,以功授太尉。後因獨斷專行,又遭鍾會誣告,被殺。
鄧艾屬於最草根的三國名將,他是放牛娃出身又患有口吃。從小家裡窮,又失去了父親,碰上戰亂,出來逃荒,逃到幾百裡外的襄城縣。被政府收容了。鄧艾是自覺學習,沒人督促,不過他沒想到自己的生理上的缺陷結巴,成了阻礙。於是他就改學習方向,把讀書就著重放在學習兵書上。學習後,每走到一處,就觀察地形,指點。此人善於抓住機會,得到司馬懿的賞識,司馬懿要鄧艾進太尉府當幕僚。鄧艾到了司馬懿的太尉府,把太尉府當做跳板,由於工作的出色表現,加上司馬懿的推薦,其仕途扶搖直上。
司馬懿死了,司馬昭接位。當時姜維進攻隴西的狄道縣,大勝。司馬昭就派鄧艾區接手,鄧艾到任後,做事踏實,對姜維用兵做了預測,逐漸扭轉了局勢。此後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並多次交手,互有勝負。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鄧艾率軍入成都,蜀漢滅亡。劉禪又派人去前線命令姜維等投降,姜維等得到命令,便到鍾會軍中投降。
至於鄧艾的死,因為當時姜維主力在劍閣被鍾會拖住,鄧艾卻率軍奇襲成都,搶了滅蜀頭功,鍾會因此與鄧艾有了矛盾。同時鄧艾居功自恃,姜維投降鍾會以後,從中挑撥,致使矛盾加重。 鍾會因為鄧艾居功自持,就在司馬昭面前挑撥說鄧艾要謀反,司馬就下令讓監軍衛瓘逮捕鄧艾父子綁了。期間鍾會姜維衛瓘等人還侮辱了鄧艾。 後來鍾會謀反未成,被殺了。成都大亂。後由監軍衛瓘收拾穩定局勢。此時鄧艾在被押解洛陽的途中。衛瓘就想了,自己參與了誣陷鄧艾的陰謀,鄧艾平反了還能繞了自己?就派護軍田續追殺鄧艾父子於綿竹。鄧艾當時剛從囚車裡出來,看見有軍馬來了,還以為是接自己的呢。結果猝不及防被殺了。他而鄧忠也死於亂軍之中。
-
3 # 劇組演員拍攝濤哥
鄧艾他是司馬懿的門生也算是高徒吧,可以說是跟到司馬懿東征西討學到了很多東西。其中最經典的就是,做人要審時度勢不爭便是最大的針。還記得司馬懿曾經說過一句話,人這一輩子不光要活個清楚,還要活個對錯。所以鄧艾他也是個聰明的人物。他為何沒有在司馬懿活著的時候造反呢?因為他知道自己沒那個事,你自己也不是老師司馬懿的對手。所以他選擇等待,在後來的幾年,他才開始造反。然後想擁兵自重,自立為王。借攻打蜀國的機會,又聽了姜維的計謀。想反攻大魏,然後退可居成都,進可攻洛陽。只可惜他的一切都被她的部將識破了。最後鬧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
4 # 不舉兄愛說話
諸位咱先看看鄧艾生平做的幾件大事!
第一、鄧艾《濟河論》一書實施之後使得魏國淮水流域的水利和軍屯建設飛速發展,每當東南有戰事,大軍便可乘船而下,直達江淮。軍資糧食有儲備又沒有水害,魏國東南的防禦力量大大加強。幾年之後,從 京都到壽春,沿途兵屯(田地)相望,雞犬之聲相聞,一派繁榮富庶之景;第二、正元二年(255年)文欽一黨假稱受太后 詔書,在安徽 壽縣起兵,討伐司馬師。鄧艾搶先奔赴 樂嘉城(今 河南 商水境),建造浮橋,正因鄧艾此舉,司馬師到達後,才得以佔據樂嘉,文欽因落在大軍後面而戰敗於城下。
第三、甘露元年(256年)六月,蜀大將軍姜維與鎮西將軍 胡濟約定在甘肅 天水會合。七月,姜維率先出兵甘肅東南地區,知道鄧艾事先已有防備,又改攻甘肅隴西。鄧艾則率軍搶佔甘肅 武山據險拒守,與之相持。姜維見地利已失,強攻不克,乃於當夜渡 渭水東進,沿山路進取上邽。兩軍戰於甘肅天水。胡濟失期未至。鄧艾大敗蜀軍,蜀軍士卒潰散,死傷甚眾。姜維敗歸,自請貶為後將軍。鄧艾做的這幾件事兒咱暫且聊到這!
接下來咱聽聽當時的那些大佬級人物是咋評價鄧艾的!第一、“艾所在,荒野開闢,軍民並豐”《三國志·魏書·鄧艾傳》。可別小看這寥寥數語,軍民並豐,在古時那可是支撐國家兩大根基!
第二、魏帝下詔褒獎鄧艾:“逆賊姜繼連年狡黠,民夷騷動,西士不寧。艾籌畫有方,忠勇奮發,斬將十數,馘首千計;”《三國志·魏書·鄧艾傳》。 魏帝聖旨中講到魏國當前的主要矛盾就是蜀國的不斷侵擾,而正因為有鄧艾才得以順利解決!
從這幾件大事和同時代統治者及後人評價之高不難看出鄧艾的影響力!
聊了這麼多鄧艾的光輝偉績,然人無完人鄧艾也有自身不足,這一是:天生的口吃;二是呢:居功自傲,不知明哲保身,最終害了自個兒!
-
5 # 王上948
鄧艾的厲害之處在於能解決曹魏政府所面臨的一些內憂外患。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衡量幹部的唯一標準。司馬懿制衡諸葛亮,鄧艾制衡姜維。司馬懿是鄧艾的伯樂,諸葛亮是姜維的導師。青出於藍,而未勝於藍。縱觀鄧艾與姜維的歷史名望與影響力,都不能達到司馬與諸葛的高度。而且鄧的結局與姜的結局都比較悽慘。
鄧艾的開掛人生離不開自身的聰明機智和司馬懿的慧眼識珠。鄧艾的悲慘下場離不開自身的書生意氣和不懂政治。
-
6 # 每日趣評
司馬懿一生培養了兩個好學生,一個是鄧艾,一個是石苞。
鄧艾和石苞都出生寒門,但是卻志向遠大。兩人都屬於那種文武全才的人,司馬懿死後,鄧艾陸續官升至鎮西將軍,石苞陸續官升至鎮東將軍。可見兩人對於魏國是多麼的重要。
兩人的經歷極其相似,立大功後都被人誣陷,但是結局不一樣,鄧艾被殺,石苞被貶官,但後期又官復原職。由此可見,鄧艾和石苞都有大才,但鄧艾不善於自保,而石苞則聰明的多。
那麼鄧艾到底有多厲害呢?其實鄧艾也是一步一步顯示自己才能的。
鄧艾長得醜,也有口吃的毛病,但是卻從小愛讀書和鑽研軍事,這一點跟韓信有點一樣。鄧艾每到一處山川,總要模仿行軍打仗的情形,排兵列陣、佈置軍營,自己陶醉其中,卻引來周圍人的嘲笑。
鄧艾早期有才學,本來可以舉薦為典農都尉,但是因為鄧艾有口吃的毛病,所以只被委派作為一名看護稻田的小官。鄧艾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無怨無悔,逐步官升至典農功曹。
後來一次機緣巧合的機會,鄧艾在洛陽見到司馬懿,在彙報工作的過程中,司馬懿覺得鄧艾很有才能,於是將鄧艾留下做了太尉府的掾屬,沒多長時間就直線提升為尚書郎。
這時鄧艾開始發揮他文方面的才能,司馬懿派鄧艾前去考察屯田事宜,鄧艾根據淮水附近的地形地貌特徵,寫了一篇《濟河論》,建議在淮河附近進行軍屯,閒事農耕,忙時作戰,耕戰結合。這樣既可以保證防守東吳用的軍糧,又可以省去運糧的麻煩。司馬懿採納了他這個建議,而魏國之所以後期能夠數次從容不迫的擊潰孫權的進攻,也與屯田之利有很大的關係。
後來,鄧艾隨司馬昭入關中,防守蜀軍大將姜維的進攻。鄧艾這時受徵西將軍郭淮的節制,但是鄧艾總是能夠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
鄧艾與姜維的第一次交鋒就顯示出自己非凡的軍事才能,當時郭淮採用陳泰的計策,圍點打援,包圍曲城,阻擊支援的姜維援軍。鄧艾負責包圍曲城,陳泰負責阻擊姜維。後來,郭淮揚言要斷了姜維的後路,於是姜維撤軍。
這時鄧艾建議,敵軍並未撤遠,我們應當分兵,防止他偷襲後方。於是鄧艾分兵駐紮白水北岸,防止姜維返攻。果然,三天後姜維率軍突然返回,率軍駐紮在白水南岸,於鄧艾軍隔水相望。
這時鄧艾料敵先機,說敵軍數倍於我卻不渡河攻擊,必定會偷襲白水之北的洮城。於是鄧艾率軍趁著夜色搶佔洮城。姜維偷襲洮城,看到鄧艾已經佈下防守,於是撤軍。
鄧艾在軍事指揮上往往能料敵意圖,搶佔先機,隨機應變,這一點在以後的軍事行動上屢屢出現。
例如,毌丘儉、文欽在壽春叛亂,東吳孫峻趁機想渡江伐魏。司馬師率軍討伐。鄧艾率軍千里奔襲搶佔樂嘉城,搶修浮橋,司馬師大軍人馬來到後得以順利進城,最後在樂嘉城堅守,打敗了文欽率領的叛軍。
鄧艾又率軍防守東吳孫峻,鎮東將軍諸葛誕錯誤的建議鄧艾駐軍肥陽,鄧艾審時度勢,檢視地形,將防守之地選在附亭,最後和諸葛緒聯手擊敗了東吳的進攻。
後來,鄧艾在隴西數次和姜維交戰,數次擊敗姜維,最後官升晉級為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鄧艾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就是偷渡陰平,滅掉蜀國。
公元263年,司馬昭制定滅蜀大計,派鄧艾領三萬人從狄道進攻姜維,派諸葛緒領三萬人從武都進軍,截斷姜維回漢中的歸路。派鍾會率領十萬人作為主力入漢中,經劍閣道直搗成都。
誰知道開戰後戰況發生變化,姜維看出了司馬昭的真實意圖,於是沒有戀戰,迅速擺脫鄧艾,千里奔襲劍門關,在陰平橋頭被諸葛緒堵住。這時姜維率軍北上佯裝攻擊諸葛緒後翼部隊,諸葛緒率軍迎戰。姜維趁機率軍快速透過陰平橋頭,然後揚長而去直奔劍門關,等到諸葛緒回軍,姜維已經早於一天前過去了。
姜維終於趕在鍾會之前守住了劍門關,劍門關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鍾會率領的近十萬魏軍在劍門關攻擊了近一個月,毫無效果。時間一長,糧草不繼,於是考慮撤軍。
這時鄧艾開始醞釀一個大膽的計劃:偷渡陰平。陰平這個地方群山連綿,懸崖峭壁叢生。山中只有小路可行,行軍不易,一旦受挫,很容易全軍覆沒。
鄧艾率領全軍沿著景谷道向東南方進軍,繞道到劍閣道後方二百多里。在行軍途中封山開路,遇水搭橋。硬是在杳無人煙的陰平山群中走出了一條道。其中最危險的時候,山中沒有道路,面前是陡坡峭壁,鄧艾身先士卒,身披毛氈滾落山坡。士兵們大受鼓舞,於是紛紛跟隨。
最後經過千難萬險終於偷渡陰平成功,鄧艾率軍出其不意的來到江油,守城的馬邈看到天降奇兵,沒有防備,於是投降。緊接著鄧艾率軍稍作休整,快速南下,在綿竹遇到諸葛瞻率領的守軍。
初次交戰魏軍失利,鄧艾大發雷霆。千里行軍,只為最後一戰。前有強敵,後無援軍,只有死戰。於是鄧艾親自擂鼓助威,魏軍再次衝鋒,終於擊潰蜀軍,在激戰中斬殺了諸葛瞻。
劉禪聽到綿竹戰敗的訊息,在主降派的勸說下,領著文武百官投降了鄧艾。後來劉禪釋出詔令,讓姜維投降。於是姜維投降了鍾會。
這時一個很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鄧艾俘虜了蜀國的君主和大臣,鍾會俘虜了蜀國的精銳部隊。兩人各有大功,不分伯仲。但是這次圍剿計劃,鍾會是全權指揮,也是主力,風頭卻讓鄧艾給佔了,於是鍾會新生嫉妒之心。
鄧艾此時顯現出政治上的幼稚,他私自封賞劉禪及其大臣官職,專權處理了蜀中各項政務。鍾會於是向司馬昭彙報,說鄧艾有反心。
司馬昭此時懼怕鄧艾和鍾會在外手握重兵,於是對於兩人都有防備之心,他先派人收監了鄧艾,隨後親領大軍駐紮長安,威脅川蜀。
此時蜀中的魏軍人心惶惶,終於發生內鬥。在內鬥中鍾會被殺。後來司馬昭派衛瓘來收拾殘局,衛瓘懼怕鄧艾再生禍端,於是派人追殺尚在途中關押的鄧艾,鄧艾及其子都被殺害。(也有可能是司馬昭背地指示的)。
至此,鄧艾、諸葛緒、鍾會三人聯合伐蜀成功,而鄧艾被殺,諸葛緒被關押,鍾會被亂軍砍死。三個功臣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鄧艾有多厲害呢?文能定國,武能安邦,文武全才。在地方治理上,鄧艾提出淮河屯田的舉措,為魏國的南方用兵提供了充足的軍糧保障。在用兵上,鄧艾往往料敵行動,搶佔先機,數次擊敗姜維的進攻,也參與平定了毋丘儉、文欽的叛亂,後期更是創造性的奇兵偷渡陰平成功,迫降了後主劉禪,完成了當年曹操都不能完成的大業,可謂是一代奇人。
-
7 # 日記哥愛讀書
鄧艾,字士載,河南新野人!歷史上真實的鄧艾其人,指管窺度,眼望山川可知哪裡可屯兵,哪裡可作戰!
在精通兵法策略的同時,又可以作詩善文,文學上有極深的造詣!文武雙全,而功高蓋世!
在魏滅蜀戰爭中,其人的才華可謂超過了司馬懿。一件事情足以證明其才華卓著,諸葛亮生前曾說,蜀國的要害在陰平!然後鄧艾率三萬將士偷渡陰平成功,直逼蜀國六十萬士!蜀主劉禪慌不擇路,蜀國在驚慌失措中一片唏哩嘩啦,兵敗如山倒!在偷渡陰平,以迂為直,以患為利的魏滅蜀之戰中,魏國對陣蜀國主將姜維,諸葛瞻紛紛在這場戰役中敗下陣來。作為魏國帥才鄧艾,武功蓋世,以武安邦的過程中,為其魏主竭盡忠誠,德彪千秋。同時因其政治的不成熟,驕矜過恃而喪命於侫臣鍾會,被田續一刀斬殺於亂軍中!策劃殺掉鄧艾父子的分別是鍾會進饞言,衛瓘,田續下刀!這些人的政治地位,德性舉止,足可以毀掉五百年難遇的奇才鄧艾父子!正史上說鄧艾其人,政治不成熟!這只是片面的論斷!因為縱觀人文科學來講,一個人既在軍事文學上齊頭並進,又要在其他方面有所建樹!這個過程需要多大的資源,精力與時間可想而知!
-
8 # 葦說歷史真相
刀叔導讀:司馬懿和諸葛亮這對平生的知音加死敵,作為三國時期的頂級智者,他倆在軍事、政治等各項指標上誰更勝一籌?
諸葛亮與司馬懿
單從軍事上講,諸葛亮始終沒能徹底擊敗司馬懿,自己卻病逝於五丈原,而司馬懿卻笑到了最後。
如果從宏觀上看,諸葛亮去世時所委任的那些繼任者,並沒能使蜀國興盛,而司馬懿在臨死之前提拔的大將鄧艾,不但逼降了蜀主劉禪,擊敗了諸葛亮的傳人姜維,更是將蜀國的官二代、官三代斬盡殺絕。所以,無論是在軍事和政治上,司馬懿堪稱是完勝諸葛亮。
鄧艾(197年-264年),字士載,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
鄧艾堪稱是文武雙全,他不但深諳兵法,對內政也有很高的建樹,在三國的末期,鄧艾更是擋住了蜀漢大將軍姜維的多次北伐。公元263年,鄧艾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他出奇兵率先進入了成都,使得蜀漢滅亡。然而就在他大功告成之際,卻遭到主將鍾會的嫉妒和陷害,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
鄧艾
鄧艾出身於南陽新野的鄧氏大族,建安十三年(208 年),曹操攻取了荊州。
隨後他下令強行將當地百姓北遷,鄧艾及其母親、族人便在此之中,他們被強行遷置到汝南作了屯田民。長大後的鄧艾逐漸顯露他的軍事天賦,每見高山大川或是地勢險要之處,他都要仔細的勘察地形,然後謀劃何處可以安營,何處可以紮寨,他的這些舉動曾多次遭別人的譏笑,畢竟一個出身貧寒、曾經放過牛的屯田部民,想要出人頭地又談何容易?
鄧艾
鄧艾也確是在平淡中渡過了近二十年的光陰,直到他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伯樂”司馬懿。
當時魏國準備在東南一帶進行屯田來積儲軍糧,因此就派精於勘察地形的鄧艾前往視察,鄧艾在經過詳細的實地勘察之後,他向司馬懿提出了兩項重要的建議,這便是著名《濟河論》。可以說,曹魏政權能夠在三國中始終保持實力最強,特別是在後期,鄧艾的許多建議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司馬懿非常賞識鄧艾的才能,徵召他為太尉府的掾屬,後升任尚書郎,繼而委任他為獨當一面大將,領兵抵擋姜維的多次北伐,令姜維未能出祁山一步。
公元263年八月,曹魏“徵四方之兵十八萬”,分三路大軍伐蜀:
第一路:鎮西將軍鍾會率主力10餘萬人,取道漢中,直逼陽安關(今陽平關)。第二路:徵西將軍鄧艾率部3萬餘人,由狄道進軍甘松、沓中,以牽制蜀漢大將軍姜維駐守沓中的主力。第三路:雍州刺史諸葛緒率3萬餘人,進攻武都,以斷姜維的後路。徵西將軍鄧艾在沓中擊敗了姜維的蜀漢主力大軍,姜維被迫與廖化、張翼等合兵退守劍閣天險。
此時鄧艾已進兵至陰平,他本欲與諸葛緒合兵南下,不想諸葛緒卻畏敵不從,率軍與主力鍾會合兵一處。
劍閣天險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姜維憑險據守,鍾會久攻劍閣不下,已是無計可施,加之軍糧不繼,鍾會便準備上書退兵。而鄧艾則趁姜維被鍾會牽制在劍閣之機,率軍自陰平向南進攻,鄧艾率軍攀登高山峽谷,穿越數百里渺無人煙的險境,神兵天降的出現在蜀中腹地江油城下。隨後鄧艾迫降江油守將馬邈,他戰綿竹、取雒城、圍成都,直至蜀後主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智取江油
據《三國志·鄧艾傳》中的記載:
“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從上面的記載中可以得知,當時鄧艾親率大軍,在“山高谷深,至為艱險”的情況下,翻越700裡山路,偷渡陰平,兵入險地,可謂是九死一生,最終一戰成功(不知道此時,有沒有人會想起魏延魏文長),因此,鄧艾為攻破蜀漢的第一功臣。
諸葛瞻
其實鄧艾的不只是擊敗姜維、逼降劉禪,他還殺光了蜀國的那些官二代、官三代。
雖然蜀國這些名將後人已經沒有了其祖輩、父輩的烈烈雄風,但卻繼承了其先人的錚錚鐵骨,他們是支撐蜀國的中堅力量,也正是鄧艾將他們都斬盡殺絕了,無所依仗的劉禪才會向鄧艾投降。
諸葛瞻: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在與鄧艾的決戰時陣亡於綿竹。
諸葛尚:諸葛亮之孫、諸葛瞻長子,諸葛尚博覽兵書且精通武藝,後與其父戰死於綿竹。
張遵:蜀漢名將張飛之孫、張苞之子,官至蜀尚書,後與鄧艾軍力戰而死。
趙廣: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雲之子, 官拜牙門將,趙廣在隨姜維抵擋鄧艾時,為掩護姜維而戰死沓中。
黃崇:蜀漢名臣黃權之子,官拜蜀漢尚書郎,在跟隨諸葛瞻抗擊鄧艾大軍時,戰死於鄧艾軍中。
傅僉:蜀漢名將傅彤之子,蜀漢後期大將,魏國攻伐蜀漢時,傅僉兵敗戰死於陽安關。
李球:蜀漢名將李恢的侄兒,官拜蜀漢羽林右部督,他在綿竹之戰中,陣亡於鄧艾軍中。
劉禪
那麼作為曾經屢次伐魏的虎狼之師,蜀漢軍隊為什麼會淪落到沒有還手之力?
首先是蜀漢在諸葛亮、姜維的主導下,經過屢次北伐和其他的戰事,軍力國力早已空虛,正如司馬昭所說“蜀國小民疲,資力單竭,師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此時的蜀國人口已不足百萬(男女人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姜維在與張翼、董厥退守劍閣時,帶走了蜀軍總兵力的多一半。而諸葛瞻的這支護軍一敗,蜀國也就拼光了最後的本錢,軍中已無可用之兵,朝中已無可戰之將,即使是劉禪不降,除了增加平民的傷亡之外,已經改變不了任何結果。
鄧艾是三國末期最為傑出的名將,其軍事才能堪比諸葛亮與司馬懿。
他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尤其是偷渡陰平一役,堪稱為戰爭史上入川作戰中最經典的一役。唐德宗時期曾追封了六十四位名將,其中“魏太尉鄧艾”榜上有名,而與他同時代被列入榜單的名將,也就只有張遼、關羽、張飛、周瑜、呂蒙、陸遜、陸抗而已。所以,一向以老謀深算而著稱的司馬懿,他提拔鄧艾真的是沒有看走眼。
-
9 # 靳天
鄧艾的能力應該是強於演義中的,首先他內政、謀略、統兵、都非常強,加上性格上沉穩、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首先大家先看一看《三國演義》說實話,這裡被吹出來的將軍不少,我們的子龍將軍七進七出,還有益德將軍的長版坡一吼,二爺的千里走單驥。我只想說古人的想象力果真厲害,不得不佩服。假設其設想是真的。能夠一一人敵萬,那也僅僅只是勇夫而已,非大丈夫所為,說句俗話就是你當大將的要會打仗,要會統兵,那麼大家看看所謂牛逼人氏的統兵之道,關羽攻打樊城久攻不下,反而被呂蒙偷襲。三爺無故就鞭打士卒,純是土匪棒子。子龍黃忠也只有在漢中有所建樹,說道赫赫大功,很少吧。而在觀鄧艾,屢敗姜維,姜維是何人呀,諸葛亮的弟子,大家可能覺得三國後期沒有前期人牛,其實這只是演義對大家的誤導,就如演義沒有將張馬在南中的貢獻寫出一樣,可以說姜維得到了諸葛亮的真傳,而且很多計策都經過了實踐的檢驗,可以說姜維是將諸葛亮一生的探索瞭然與雄,可以說姜維對於兵法治國統軍不會比諸葛亮差,諸葛亮在事實上多次打敗司馬懿,而從司馬懿的用兵上來看也就陸遜諸葛亮能與之比。諸葛亮在這三人中要略勝一籌。諸葛亮能打敗司馬懿,姜維卻打不過鄧艾。說明鄧艾的統兵之道絕對一流。堪稱三國第一軍神其二戰略上的成功,曹操,劉備,孫權無論是誰都無法大破三國的平衡,若無鄧艾的偷渡陰平,可能真的向姜維傳幻想線一樣了。鄧艾半到了三國誰都沒有辦到的事,不可不為三國第一人。 而就是這樣一個天才因不懂政治而為其所害,可見出人心的險惡。鄧艾才是真的將軍。若用兵必學鄧士載
回覆列表
鄧艾是平民出身的一代名將,他善於用兵,智謀出眾,忠心耿耿,屢建戰功。在滅蜀之戰中,鄧艾身先士卒,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終於一戰成功,隨後他一心以國事為重,憑著自己的忠心妥善處置,成功的穩定住了蜀地的局面,又根據當時已經變化的形式,獻上自己的治吳方略。 在這個過程中,他做事當機立斷,想到就直言上書,毫不顧及自己的安危,但在那個時代這樣做是極其危險的,他最終還是因此被人陷害,冤屈而死,鄧艾之死是當時最大的冤案,直到西晉建立後,才開始有人為他申冤。陳壽在所著的《三國志》裡,對於鄧艾有如下記載:
寒門貴子,得遇司馬鄧艾字士載,義陽郡棘陽縣人。他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曹操攻破荊州後,鄧艾遷徙到汝南郡,為當地的農民養牛,十二歲時鄧艾隨母親到穎川郡,讀到過去太丘縣令的碑文,見到其中有“文為世範,行為士則”的話,於是改名鄧範,字士則。後來因為宗族中有同名的人,因此又改回了鄧艾的名字。 鄧艾因為口吃,一直沒有得到重用,只擔任了看守稻草堆的小吏。每當看到高山大澤時,鄧艾總是比比劃劃,設計哪些地方適合安設軍營,結果經常被人取笑。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鄧艾來到了京城,見到了足以改變其一生的人物司馬懿。司馬懿很驚異鄧艾的才能,任命他為太尉府的官吏,後來又升遷鄧艾做了尚書郎。
跟隨郭淮,征戰有謀鄧艾出京任徵西將軍的參軍,升任南安太守。嘉平元年,他跟隨徵西將軍郭淮抵禦蜀國偏將軍姜維,姜維退軍後,郭淮想趁便,西進攻打羌人。鄧艾說:“敵人離去還沒走遠,有可能再回來,應該分兵留守,以防不測。”於是郭槐留下鄧愛駐守在白水北岸,三天後,姜維果然派遣廖化領軍,從白水南岸逼近鄧艾札營之地。 鄧艾對眾將說:“姜維現在突然殺回,我軍人少,按照兵法,他應當渡江來攻,然而他卻不架設浮橋,姜維這是讓廖化牽制我們,使我們不能回撤,姜維一定會從東面襲取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距離鄧艾軍營六十里,鄧艾連夜悄悄率軍直接趕到洮城,姜維果然渡河來攻,但由於鄧艾已經搶先佔領了洮城,魏軍得以避免失敗。朝廷賜予鄧艾關內侯的爵位,加官討寇將軍,後又升任城陽太守。
平定內亂,抵禦吳蜀魏主曹髦即帝位,鄧艾進封方城亭侯。毌丘儉起兵叛亂,派遣使者給鄧艾送來書信,想迷惑魏軍眾將士與其一同作亂,鄧艾將使者殺掉,進軍討伐,日夜兼程,到達樂嘉城,架設浮橋。司馬師率大軍趕到,於是佔據了樂嘉城。文欽因為落在了司馬師大軍的後面,所以在城下被擊潰,鄧艾率軍追擊直到丘頭。
文欽逃到了吳國,吳國大將軍孫峻等軍號稱十萬之眾,將要渡江北侵,鎮東將軍諸葛誕派遣鄧艾據守肥陽,鄧艾認為肥陽距離敵軍很遠,不是要害之地,便自行移軍到附亭駐紮,派遣泰山太守諸葛緒等人在黎漿阻擊,終於擊退敵軍。 這一年,朝廷徵召鄧艾入朝,任命他為長水校尉,鄧艾因擊敗文欽等人的功勞,進封方城鄉候,代理安西將軍。鄧艾又率軍解救被蜀軍包圍在狄道的雍州刺史王經,姜維退駐鍾提,朝廷於是任命鄧艾為安西將軍,兼任護東羌校尉。
出兵伐蜀,偷渡陰平景元四年秋,朝廷詔令各路軍隊,進軍討伐蜀國,大將軍司馬昭統一指揮部署各軍。司馬昭命令鄧艾出兵牽制姜維,命令雍州刺史諸葛緒在半路攔截姜維,使他不能回撤。姜維聽說鍾會統領的眾軍已經進入漢中,便撤軍後退,退守劍閣。鍾會率軍進攻姜維,但沒能夠取勝。 鄧艾向司馬昭進言:“現在敵軍大受挫折,應當乘勝追擊,從陰平由小路經漢代的德陽亭,直取涪縣,在劍閣以西一百里處南進,距離成都只有三百餘里,我軍可以用奇兵直插敵人腹心地帶。這時劍閣的守軍一定要回救,那麼鍾會就可以長驅直入;假若劍閣守軍不回救,那麼防守涪縣的敵兵就很少,兵法上說‘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現在偷襲敵人空虛之處,一定能夠擊潰他們。”
冬十月,鄧艾從陰平小路進軍,在荒無人煙的山中跋涉七百餘里,一路上鑿山開道、架設棧橋,山高谷深極為艱險,加上軍糧將用盡,全軍瀕臨滅亡的危險。鄧艾用毛氈裹住自己的身體,從山上滾落下來,將士們也都一個接著一個滾落。鄧艾部隊前鋒進至江油,蜀國守將馬邈投降。隨後鄧艾又在綿竹,擊敗了蜀國衛將軍諸葛瞻,蜀主劉禪派遣使者,獻上皇帝印綬,寫來書信,向鄧艾請降。
帶主行事,居功自傲鄧艾到達成都,劉禪率領蜀國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反綁自己,抬著棺材來到鄧艾的軍營門前投降。鄧艾手持符節,解開劉禪的綁繩,燒掉了棺材,接受他們的投降,並寬恕了他。鄧艾督查約束將士,遵守軍紀,不許搶掠百姓,安撫收納人眾,讓他們重操舊業,蜀國人都對鄧艾交口稱讚。 此時的鄧艾體現出了其好大喜功的一面,他自行依照漢代鄧禹的舊例,將蜀國從上到下的官員進行了賞賜和分封,並極力誇耀自己。他對蜀國計程車大夫說:“諸位幸虧遇到了我,所以才能有今日,如果遇到像吳漢那樣的人,早已經被殺光了。”又說:“姜維自然是一時之英雄,但不幸與我相遇,故而陷入困境。”有識之士都譏笑鄧艾,認為其自取其禍,離敗亡不遠了。
滅吳之策,鄧艾之謀鄧艾上書向司馬昭進言說:“用兵有先張揚聲勢然後動手的策略,現在趁著平定蜀國的聲勢進攻吳國,吳人震動驚恐,這是橫掃吳國的最佳時機。然而我軍大戰之後,將士們疲勞,不能立刻動手,可以暫且延緩一下。現在可以在蜀地留下隴右兵兩萬人,蜀兵兩萬人,熬煮井鹽,煉製銅鐵,以滿足征戰農耕等需要。同時製造戰船,為沿長江順流而下做準備,然後派使者到吳國,對他們曉以利害,吳國一定會來歸附,可以不經征戰而平定它。”司馬昭派遣監軍衛瓘傳諭鄧艾:“這些事必須上報,不要擅自行動,自作主張。”
忠言直諫,難善其身鄧艾又上書進言說:“我受命征伐,遵奉大將軍的指揮部署,敵人的首惡已經歸服,至於代表朝廷授任蜀人官職,以安撫剛剛降服之人,我認為是合乎時宜的。現在蜀國投降,我們的疆域南邊已經到南海,東邊與吳國接壤,應當早日把大局安定下來。假如等待朝廷命令,路途往返耗費時間,會耽誤戰機。《春秋》上記載的大義,大夫出國境之外,如果遇到能夠安定社稷,有利國家的事情,是可以自行決定的。現在吳國還沒有歸附,地勢與蜀國相連,不能拘於常規而失去時機。兵法說,前進不求名,後退不避罪,我鄧艾雖然沒有古人的節操,但最終不會因怕自己招致嫌疑而損害國家的利益。” 鍾會、胡烈等人向朝廷報告,鄧艾行事悖逆,反叛的徵兆已經形成。朝廷下令用囚車,將鄧艾押解回京城治罪,鄧艾父子被囚禁起來後,鍾會到達成都,他先送鄧艾上路,然後起兵反叛。
斬草除根,永絕後患鍾會失敗被殺後,鄧艾本營的將士,追上押送他的囚車接他返回,監軍衛瓘派遣田旭等人去阻截鄧艾,在綿竹以西與之相遇,將鄧愛斬首。鄧艾的兒子鄧忠與鄧艾一同被殺,其餘在洛陽的兒子也都被處死,鄧艾的妻子和孫子被流放到西城。 一代名將,落了個身死族滅的悲慘下場,這裡固然有鍾會等人陷害,有司馬昭的防備之心,但更重要的是鄧艾出身寒微,一朝得勢,便忘乎所以,不知收斂,不知進退,不知道“功成深退,避禍保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