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齊魯微地產
-
2 # 不二太極
類似問題以前幫朋友分析過,朋友覺得蠻受用。現在整理一下,看能否幫到你。我感覺,只要是處理人際關係,都需要首先弄清兩個問題:一是知己,二是知人。把這兩個問題弄清楚了,你的人際環境應該會明顯改善,處理親密關係也就不會那麼糾結了。
其一,要知己。知己,就是“我是誰”的問題,要知道自己的身份,明確自己的定位和責任。知己,主要是知曉三個方面:
一是自然人,區別於草木禽獸,有七情六慾,有禮義廉恥,但同時也是自然界的一份子,與整個大自然休慼與共;二是社會人,也就是我們在人類群居社會中的身份,包括男女、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子女、親戚、朋友、鄰居、公民、職業,等等;三是組織人,也就是我們在一個社會組織內的身份,包括黨派、崗位、職務等。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每一種身份都有自己的一整套規範約束、行為準則和責任使命,順之為善,逆之為惡,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明白“我是誰”,知曉自己的身份,就會自然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長大成人之後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完全責任,這是生而為人的基本要求。
知己還要知“命”。我們生而為人,有兩件事是無法選擇的:一是我們的父母無法選擇;二是我們身處的時代無法選擇。“命運”之中的所謂“命”,應該是指我們無法選擇的事情。而“運”則是可以自己改變的,好運氣、壞運氣都是自己的行為所決定的,所謂“因果”大抵就是這個意思。我最喜歡兩句話:“他強任他強,清風過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心態如此,運氣一般不會太差。
其二,要知人。知人,就是要明白人和人之間的個體差異,尊重個體差異,或者親善相處,或者敬而遠之,儘量避免衝突。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因為自己的生活經歷、工作經歷,都會有自己的思想、觀點、執著和慣性。子貢曾經問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就是知人的真諦。古人用一個“仁”字來代表與人相處之道,孔子又將其上升到“仁恕之道”。“仁”字是兩個人的意思,“恕”是將心比心的意思。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包括不要自己所不欲強加於人,也包括不要自己所欲強加於人,還包括與人相處要共同遵守的道德規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是不能愛吾愛以及人之愛,那就要出大問題了。
所以,我們應當尊重他人的獨一無二,與人相處要留三尺之地,即便是最親密的人,也要為對方留足三尺之地,給別人以獨立的空間,越是這樣,對方跟你在一起就越舒服,你們的關係就越長久。
有一句話,我覺得是真理:這個世界上除了你的父母,沒有任何人有義務對你好,包括你的愛人,包括你的子女。
你理解了這句話,就不會再感到受傷害。
有點雞湯嫌疑,但願有幫助吧。
-
3 # 勵志氧吧
正的情感獨立來自於真正而充分的悅己——充分關注自我需求,並且具備滿足自我需求的能力。舉個例子,如果你因為對方沒有在假期陪你而大發雷霆,指責他沒有照顧你的情緒和感受。那麼,你並沒有在真正“關注自我”或者真正實現“悅己”。因為一旦你達到關注自我的境界,你會發現,他未能滿足你的願望和需求,你完全可以透過其他途徑來滿足。
但是你說所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把親密關係當成資源,就能想通。其實利己主義太嚴重,如果你以後採用這種心態和他人交往會得不償失,少一分急功近利,多一份寬容大度,不要苛求對方,
-
4 # 落葉隨風yang
回答這個問題前得明確什麼是親密關係,和誰的親密關係。心理學上把兩個人之間的發展關係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兩個人不知道對方,無任何關係;第二,,一個人知道另一個人的資訊,但沒任何直接接觸;第三,兩個人開始互動,對話;第四,兩個人的依賴程度增加,相互影響。很明顯,親密關係是處於第四階段的關係,兩個人長時間互動,相互影響力大。那麼親密關係有哪些呢?我認為只有兩性關係和朋友關係。兩性關係包括夫妻、戀人等。朋友關係指真正好朋友之間的關係。
那麼如何對待這兩種親密關係呢?我認為就是要建立好界限。兩性關係中既要全心全意對待對方,又要給對方留下足夠的私人空間。相互尊重,相互信賴,不要猜忌。朋友關係中的界限在於不要超越朋友關係,特別是男性和女性朋友之間的關係。語言上不要相互挑逗,肢體上不要過多接觸。要心甘情願的說好,溫柔而堅定的說不。
古語有云,“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對待戀人或朋友的關係一定要盡心盡力維持。這是對待親密關係的另外一點。什麼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之類的都是關係維持失敗者的宣言。假若你真的在這關係中受到傷害,那隻能證明他或她並不是你真正的親密夥伴。
-
5 # 樂樂大王ykl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本沒錯。我們每天努力學習、工作不就是讓自己過得好一點,能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時間,否者,我拿這答題的時間外出遊玩豈不更好?畢竟,生活是實際的,聖人是很少的。
這兩點也是處理親密關係的關鍵,既要為朋友考慮我,但同時也不能忘了自身的需求。該付出付出,該獲得獲得。不要因為一次傷害就否定這種關係的存在。
-
6 # 鵜鶘心理陳小康
對待親密關係,不要有太多的目的性,真正好的親密關係應該是讓你成長和收穫,變成一個更好的人。為了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我覺得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個人情緒的穩定。在開始一段親密關係後,兩個人因為心理成長的水平和方向不同,往往會發生很多的矛盾。當出現衝突時,過度的沉浸在憤怒、悲傷、委屈等負面情緒裡,對親密關係是有損害的。所以,正確、有效的發洩情緒,保持穩定的情緒,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尊重對方。親密關係的維繫在於情感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在親密關係中,我們要允許對方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允許對方有自己的隱私,自己的自由空間。有了相互的表達和個人的空間,親密關係才有了流動性和新奇感,才更容易維繫。
再次,接納對方。親密關係需要互相的心理認同。很多人總是幻想自己的另一半是個完美的人,喜歡抓著對方的確定抱怨,但生活不是電視劇,人不可能沒有缺點。大文豪錢鍾書十分的孩子氣,而且對生活技能一竅不通,但楊絳先生卻覺得他的孩子氣“難能可貴”,依然愛他、欣賞他。所以,接納對方,心理上認同對方是維繫親密關係的重要因素。
最後,要有界線。說白了,就是情商要高,兩人相處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不一味的去幹涉對方的生活。親密關係就是雙方心理界線的動態關係,過度的控制和干涉只會適得其反。
-
7 # 暖心理
首先,什麼是親密關係?莎倫·佈雷姆的著作《親密關係》中提到:“親密關係至少應該在6個方面與其他的一般關係有所不同,這就是:瞭解、關心、彼此依賴、互動、信任和承諾。”
由此可見,親密關係的範疇還是比較廣泛的,並不僅僅限於父母、子女、戀人、夫妻,只要是符合親密關係的要件,任何兩方之間構成的關係都可稱之為親密關係,比如朋友之間、同學之間、同事之間等,當關系密切到一定程度,就構成了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會讓人們覺得,自己在世界上不是孤獨的,會讓人們獲得一種深深地歸屬感和充實感,因此,親密關係幾乎成為人們生存的必須。但也有人會因為親密關係而迷惑甚至受傷,比如有的人會既渴望親密關係又排斥親密關係,就像一個挨凍的人既想烤火又怕被火給燙傷;也有的人怎麼也處理不好親密關係,總是會無法控制地讓某段親密關係在中途夭折毀掉。
那麼,如題主所說“在親密關係中,如果把別人當自己人,總是受到傷害;但是如果告訴自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把親密關係當成資源,就能想通”,是怎樣的情形呢?為什麼把別人當自己人就會受傷害,而把對方與自己的距離拉遠,反而能想得通呢?這可能是因為,當你把對方當成自己人的時候,你對對方的要求和期待就高了,一旦對方達不到自己內心的期待,就會感覺受傷;而當你拉遠與對方的距離,把對方當成普通朋友看待,你對他的要求和期待也隨之降低,對方再做什麼不符合你期待的事情,你就覺得能接受了。但是,這樣一來,你也就相對享受不到親密關係帶來的歸屬感和充實感了。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親密關係呢?
毫無疑問,你首先要牢記親密關係的六大要件——瞭解、關心、彼此依賴、互動、信任和承諾,你需要努力做到這六點,而對方作為親密關係的一部分,也應該做到這六點。
其次,我們要牢記,親密關係也是一種人際關係,它也只有遵循人際關係的“黃金法則”(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我,我就怎樣對待別人),並避免人際交往的“反黃金法則”(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必須怎樣對待我),才能獲得健康的發展。
大家試想一下,每當我們在親密關係中受挫,是否正是因為我們中了人際交往“反黃金法則”的招呢?
-
8 # 芒來小姐
看了Ayawawa的採訪影片,我對這個從不親歷險境、卻把別人往火坑裡推的女人有了很大的改觀。
曾經我認為她是一個純粹的邪教教主,現在我覺得她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網紅。
看著ayawawa在影片裡篤定的說“我是對的,你跟著我就好”,我感到莫名的熟悉。一個情感專家接受採訪,卻絕口不提情感,從頭到尾的“策略、經營、計算、婚姻買賣”把主持人都聽愣了。
一切的答案都在她的自我介紹裡:“我最願意這樣介紹自己:‘中國第一代網紅’,我紅的時候還沒有芙蓉姐姐。”
是的,網紅。經常上網的我們都很熟悉網紅:極端自我、自信強勢、洗腦營銷,這就是“ayawawa”這個網紅品牌所塑造的自我形象,而非楊冰陽(ayawawa本名)的真實個性。
她戴著面具宣傳自己的理論,效仿她的人自然也會戴上面具。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曾說:“如果我以一種帶著面具的方式與他人相處,維持一種與內心體驗不同的表面的東西,於人於己毫無幫助……我對於別人無所助益的大多數情況,都可以用一個事實來說明,即出於某種自我防禦的原因,我的表面行為與自己的實際感受背道而馳。”
戴著面具仍能走進婚姻嗎?
可以。
社會心理學中關於夫妻關係的型別有七種,“愛情型”只是其中一種。
“愛情,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個體對異性產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階情感。”愛情是少部分心智成熟之人的選修課,婚姻卻是大部分心智不成熟之人的必修課。
愛是付出,是發自內心的幫愛人做他期待的所有事情,ayawawa的信徒認可戴面具的男女關係,一部分是因為自身不成熟,不具備愛的前提。另外,相比花幾年時間成熟起來,假裝很樂意為對方付出,經營一段膚淺的關係,必然要比共同成長輕鬆多了。
伴侶病倒,你的第一反應不是擔心,而是盤算住院要花多少錢
斯騰博格的“愛情三元素理論”提出,真正的愛是由“激情”“承諾”“親密”三者組成。假性親密關係是用形式上的承諾,掩飾本質上缺乏激情與親密的事實。
雖然男女雙方相敬如賓,但永遠缺乏一種深刻的、自由的、相呼應的情感連線。
假性親密關係中,你和對方的關係比起相濡以沫的“共存”,更像是絞盡腦汁的“共謀”。
伴侶病倒了,你的第一反應不是擔心TA的身體,而是盤算住院要花多少錢。雙方在生活中精心搭建並隱藏起來的“關係佈局”,很容易在真正需要情感連線的時候暴露:你在乎的不是TA這個人,而是你們的關係是否能延續下去這件事。
他們並排坐在一起,她希望老公更關心她,嘴裡卻說:“你馬上去給我倒杯水!”
2018年公佈的離婚資料顯示,離婚原因排行榜第一是“感情不和”,因感情不和離婚的人高達離婚總人數的80%。
我接待過一個有婚姻問題的求助者,她和老公認識一年就閃婚,婚後她經常感到對方“答非所問”,由此產生了不少矛盾和爭吵。男方循規蹈矩、安分持家,原則上雖然挑不出什麼錯,可求助者總是感到莫名的焦慮。
求助者很渴望與男方展開真正的親密關係,缺失情感連線的婚姻對她來說是非常痛苦的。我在諮詢過程中,發現她內心存在三種焦慮:
1.強勢壓迫的焦慮
2.矯揉造作的焦慮
3.關係缺乏安全感的焦慮
史秀雄在《假性親密關係》這本書中總結人們在真愛裡摻水份的三個原因:人們並不真正瞭解自己、伴侶並不真正瞭解彼此、人們自身的心理問題阻礙了親密關係的發展,這三個原因使得雙方“感情不合”。
假性親密關係中,伴侶雙方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即使理解彼此也很難接納認同,你們無法發自肺腑的想要為對方做一些事,取而代之的是壓迫,操控對方在壓力驅使下為自己做一些事。
比如:爭吵之後,男方透過冷戰來逃避修復關係,但如果女方提出物質要求(比如購物、現金),他往往會接受,並認為這樣做關係就能恢復如初。
如果女方敞開心扉(“你很痛苦,我知道你也是,我希望我們能更融洽”),他往往會果斷反駁對方(“我不痛苦”),他不想打破假性親密關係這層掩蓋自己愛無能的屏障。
漸漸的,女方開始把男方的冷淡當做現實,用命令和要求來妥協自己維持關係。他們並排坐在一起看電視,她想要對方的的關心,卻指責他“你連我想要喝水都不知道嗎”?
其實她真正想要說的話是:我希望你能更懂我。
“我希望你能更懂我”,懷著這樣的想法,他把她罵了一頓
我在大理旅行的時候,和一群陌生人一同玩“狼人殺”遊戲,其中一對情侶讓我印象深刻:遊戲結束後,被“誤殺”的女生指責男生:“我不是讓你幫我嗎?你是豬腦子啊?”男生一聲不吭。
遊戲結束後吃夜宵,一向寡言的男生喝了點酒,變得誇誇其談,女生對我說:“他在我面前都很少說話的,我從來不知道原來他話這麼多。”
這種情緒,是假性親密關係中容易出現的“矯揉造作的焦慮”,朝夕相處的戀人從不暢所欲言,表面上關係和諧,互動卻毫無默契。
情侶、夫妻之間無法直白的暢所欲言,通常是因為雙方關係質量不高,對彼此的瞭解和信任有限,還沒有達到能夠推心置腹的境界,由此產生不確定對方會如何理解和迴應,從而不敢正面表達的焦慮情緒。
有個姐妹認識了一個條件不錯的男孩子,對方對她很好,但非常大男人主義,要求她在兩小時內答應自己的告白,她不知道是否該妥協。我建議她先跟對方多瞭解一下,然而對方卻因此“勃然大怒”,認為她在玩自己。
姐妹問我,他是否是個騙炮的渣男?我說,渣男算不上,他更像是假性親密關係家庭的悲劇產物,在父母的假性親密關係模式影響下,喪失了對真正親密關係的判斷能力。
他發怒的潛臺詞其實是:我希望你能懂我,更加相信我。但他的“作死”行為卻把姐妹從心理上遠遠地推走了。
我每月掙6000給你5500,你憑什麼跟我說你活得沒有安全感?
前段時間微博上有個熱門新聞:男子月薪6000上交5500,10年後發現家裡沒存款,認為老婆太敗家,提出離婚。
實際上,這10年光是育兒支出就有10萬,更別提其他開銷,由此可見,雙方這10年來幾乎沒有交流。
男子每月只給自己留500,表面上看非常盡責,讓人挑不出毛病,可這樣的婚姻就如同裂開的水桶,平時不裝水,看不出裂縫,一旦夫妻雙方需要共同去做一件事,比如一起存款,雙方無默契、無溝通甚至不信任的假性親密關係,便像水一樣源源不斷的漏出來。
假性親密關係在情感上最大的盲區,在於無法給雙方穩定的情緒價值,只能靠其他方面的價值來彌補。《失戀33天》裡黃小仙問富二代,為什麼要娶一個只在乎虛榮的女人?富二代說,因為她很好懂,只要滿足她的虛榮心,她就不會離開我。
情感上的不安全感只能靠物質上的付出來彌補,就像河壩一樣,只能堵住不安全感的洪水,無法合理疏導,不安全感會隨著時間越積越多,物質付出也必須越來越豐厚。
然而哪怕像完成任務一樣經營感情,假性親密關係的夫妻還是會選擇繼續下去,因為最讓他們感到焦慮的,還是來自外界的壓力。
別的夫妻都能輕易地維持好感情,自己卻無法做好這件看似簡單的事情,挫敗感和失望交雜形成的焦慮,使得夫妻雙方都不願承認這段關係很失敗。
另外還有一個促使假性親密關係的夫妻繼續下去的原因:人們渴望被愛,即使這份愛是虛假的,對生來就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親密關係的男女,也聊勝於無。
-END-
-
9 # 渡仁心理諮詢師團隊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該思考的是:我們為什麼需要親密關係?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愛的需要是人類的基本需要。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每個人好像是不需要思考這個問題的,因為我們“原本”就需要,但是,由於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接觸到的人,擁有的經驗不同,延展出來的親密關係對每個人的意義也會大有不同。
小A從小生活在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爸爸媽媽又都很愛她,他的父母可能在事業上都不是那麼成功,但是都比較注重家庭,而且物質上也算是衣食無憂的。那麼她想要的親密關係就很有可能是跟父母的相處模式類似的一份關係,一個沒有那麼好的事業但是非常溫柔顧家的男孩,一方面因為她在這樣的環境成長著,另一方面因為她認同這一一種相處模式。
小B從小生活在父母不斷爭吵和衝突的家庭,因為一些莫名的小事可能父母就都被彼此點燃了,可能很多次的吵架都當著小B的面,年級小小的小B很難對這樣一種狀態進行理解,也許在她心理默默灑下的種子就是“是愛也是帶著傷害”。所以,長大以後,小B對親密關係的期待可能就是一個溫柔講道理不亂髮脾氣的男孩子,和一段不爭吵的關係。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親密關係,取決於你如何看待親密關係,再深一點,取決於你為什麼需要親密關係。
1、人類的基本需要
我就不贅述了,因為在這個問題上人人平等。
2、未被滿足的部分
從我們呱呱墜地,我們就開始哇哇大哭,我們就開始索取母親的關注,我們就開始需要母親的母乳,需要母親時時刻刻抱著我們,需要在我們想吃的時候隨時被滿足。從那時起,我們就對母親有各種各樣的需要,然而,即使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母親,也很難在這個問題上完全的滿足寶寶。以致我們後來尋覓一生的親密關係多少和成長初期未被滿足的部分有關。所以,心理學中會說女孩的尋找另一半是在尋找“父親”,男孩是在尋找“母親”這樣的說法。你能意識到自己期待中另一半是什麼樣子的嗎?這樣的一個形象又跟你的父母有沒有關係呢?
3、帶來愉悅感
親密伴侶、朋友、家人對我們的認可、鼓勵,可以給我帶來很強的愉悅感和力量感,甚至促進我們的身體健康。
心理學家泰勒教授進行過一項訪談研究。
兩個訪談物件,分別是琳達和艾米麗。她們兩人有很多相似之處。她們都來自洛杉磯,已婚,有三個子女,同樣患過乳腺癌,並且他們透過手術和為期六個月的化療而康復了。
但有一點不同的是:琳達50歲時因丈夫去世獨自生活,子女也生活在不同的城市。而艾米麗的孩子都住在附近,丈夫也健在,家裡還養了狗。
泰勒教授發現,琳達的行為和語言都有些古怪,處事方式也像獨居的人,因為平日裡沒人能夠和她交流,她在接受訪談時吐露的想法也很多是不合時宜的。琳達則不同,泰勒教授訪談時電話經常會被打斷,因為她有很多活動,家裡經常有客人來訪,孩子們也經常到家裡來,
家裡的小狗也會經常汪汪叫著玩耍,琳達看起來是那麼安詳和滿足,享受著家庭的溫暖。
三年後,泰勒教授試圖再次訪談這兩位女士,但遺憾的是琳達已經於兩年前去世。幸運的是,艾米麗依然健康快樂的生活著,享受著家人與朋友的愛和支援。
這便是親密關係的力量。
當然以上只是列舉了三個大的方向,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對親密關係,這之中可能更多的是戀愛關係或婚姻關係賦予了更多的意義,比如說資源的互換,利益的關係,事業的跳板,陪伴的人,孩子他媽,孩子他爸。。。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親密關係這個問題並不難,難的是你想沒想清楚你為什麼需要這樣一段親密關係?
你需要高質量的陪伴,就不要指望對方有多好的事業;
你渴望一個成功的伴侶,就不要指望他有多顧家;
你認為婚姻只是想找個人,老來伴,又何必苛求他柔情浪漫;
你需要一段熱情似火的關係,又何必強求對方的成熟懂事;
。。。。。。
最後,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沒有誰對誰錯,沒有誰好誰壞,我們好像有事總看見沒人獲得了特別好的關係,卻不深究別人犧牲了什麼。 我們常談尊重、平等,都應該是建立在包容的基礎之上,沒有什麼應不應該,只有你是否需要。說到底,同性戀又怎麼樣呢?多元戀又怎麼樣呢?你情,我願,又不傷害他人,就已經夠了。
-
10 # 婚姻保溫站
我覺得你對“親密關係”理解有一些偏頗。
在《親密關係》這一本書中提到:“親密關係至少應該在6個方面與其他的一般關係有所不同,這就是:瞭解、關心、彼此依賴、互動、信任和承諾。”
根據這個,那麼你怎麼去對待親密關係呢?
首先第一個就是積極共享。
在做到深刻了解你另一半的時候,積極的和他互動,分享你和他的點點滴滴。
對彼此都保持信任,真誠。
第二個就是承諾分擔。
承諾,可能不是親密關係的催化劑,但是是親密關係的穩定劑。
你們願意互幫互助,承擔相應的責任。會讓你們的關係更加親密。
而主動的幫另一半分擔,則是維繫親密關係的紐帶。
-
11 # 感情驛站LEO
兩個可以擁有巨輪和火花的人,至少一定沒有互相無感。因為所有人都是和喜歡的人成為朋友。
有時候也許他忙,有時候也許你忙,總之會錯開可以聊天的時間。如果是真正認定的朋友,是不需要擔心友誼會淡的。上高中以後我有認識一個很好的異性朋友,每天都會聊聊,有一段時間會突然覺得自己是不是喜歡他。然後他一旦回覆得很晚或者很簡單,就會覺得很失落。如果朋友之間有一個人感情更深了,就會變得很敏感,然後覺得這樣很沒意思。不用太擔心,但是如果真的是很明顯的感覺,可以問問他,也許有什麼事或者其他原因呢。有真心的異性朋友很幸福,要努力去保護好這段友誼!
1、親密而獨立
成熟而理性的人並非不近人情或者活的很公式,相反的,他們對愛情的態度更精神和細緻,成熟的人談戀愛,是親密的,他們和所有的情侶一樣,會建立親密關係,對雙方有獨佔欲,但是他們會剋制自己對感情產生的負面情緒,在嫉妒心產生時,他們會用更為有效的方式解決兩人之間的矛盾,儘量避免爭吵激化矛盾,互相傷害。
可持續發展的感情,擁有其他不成熟情侶同樣的問題,但是會採取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兩個人既親密,又互相獨立。在一起時會享受情愛的歡愉,暫時分開,也能理性對待分別的痛苦。
其實兩個人在一起久了,會慢慢發覺之間的話題會越來越少的。在和物件相處中,你們會不會動不動就喜歡各自圍繞自我為中心呢?然後你的大男子主義(就算是一點點)也會導致雙方的關係越來越壞!沒關係,今天凌雲博士繼續昨天的“親密關係”的話題,分享一些小技巧去維護你們的“親密關係”。(男性同胞看過來啦~)1、無視法其實這是對付女人胡攪蠻纏最直接的方法了,女人經常無理取鬧,動不動一點小事情就鬧,分手三摩地,你只需無視這些,話題轉移,或者幽默話題帶過,都是不錯的選擇。
2、增加信任感
感情最忌諱的就是互相猜疑,而人不可能24小時都在談戀愛,人們也需要生活,需要從感情中抽身出來做一些別的有意義的事情,信任感就是情侶之間必須互相培養的信念。成熟的人戀愛,會盡量避免讓伴侶誤會的情境發生,比如單獨和女性在一起夜聊劇本這種事,或者做一些會讓伴侶外的人誤會的舉動,在潔身自好的同時,也是給自己的伴侶建立信任感。
3、精神和物質的獨立
戀愛應該是兩個獨立的靈魂互動作用產生奇妙化學作用的過程,很多人卻把愛情當做了可以依附生長的生活方式。
成熟的個體原本就是獨立,哪怕沒有愛情,他們也會生活的充實快樂,有了愛情,只會是更幸福。所以,愛情不是他們生活中失去了就以死現身的精神追求。和成熟的人談戀愛會有種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宿命感。因為成熟,所以不會把愛情當做自己的物質來源,相反的,擁有經濟獨立的能力,才是在愛情中最好的自信。
傾訴法當相處一段感情,兩個人的事情,男人的付出肯定會比女人多,大家是否感受到,當一女人為你付出了,她都會直接或者間接的表達出來,因為她們只想讓你們知道並感受到她們對你們的好。而我們男人,很多時候都是默默付出,卻不願意說出來,同時女人也在默默接受,因為她們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所以我們男人,也要適當地表現出來才對。比如在聊天的時候,如果她在透露一些她對你的好,那麼這時候是我們迴應的最好機會;有的時候,還可以在付出的時候開玩笑似的直接表達出來,別害羞,這是心理學中常見的互惠理論,付出了就應該說出來,給她心裡也蒙上一層根深的被付出感。
傾聽法女生一天的煩心事多了去了,不管是現實的還是自己胡思亂想的。如果你要給女生創造安全感,那麼你就要認真地傾聽一些她的想法和做法了,就算她不正確,也只能在她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指導糾正,切記不要反駁她的做法和想法。不然,給她留下你們意見不一、性格不和的印象,在日後會產生一些無法補救的問題
-
12 # 爬不快的結了龜
要想釣到魚,就要用魚最喜歡吃的餌去釣。要做到這點的人,就可以掌握擁有全世界。不能的人,將孤獨一生。
你首先要明確一點就是,和交往的那個人是個人。人最需要的是被重視。
女人非常重視自己的生日和結婚紀念日---為什麼這樣,這將是永遠沒有人明白的女性秘密之一。一般的男人雖然不記得許多日子,但任然能夠湊合著過一生,但有些日子他還是必須記住的。
保持一種欣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去用心,觀察對方,瞭解對方的喜好,開始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永遠不要改變一個人,要改變自己。改變別人很難,但改變自己更能。所以,要多思考自己,瞭解自己,才能更好的瞭解別人。
緣分這個東西,可遇而不可求。緣分天註定。兩個人在一起,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你只需要好好經營就好了。但你開始覺得,我一定要離開他,不想看到,但是,當兩個人真正的分開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沒有那個經常叨叨你,經常煩你,經常給你氣受,你突然不舒服了,覺得生活沒有了激情的時候,你就已經離不開對方了。你已經開始喜歡上了她,開始習慣有她的存在,開始愛上她了。
不要等失去了,你在後悔當初,為什麼自己不能忍一忍,如果忍住了,是不是就不會有這樣的結果了。
兩個人在一起,一定不要有猜疑,猜疑是兩個人,最大的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爆炸了。出現這樣的原因,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溝通。
-
13 # 叫我厚安
不要在任何關係裡追求無話不談。
不論是朋友、戀人、伴侶還是父子家人。
朋友不需要掌握對方的隱私;
戀人不需要弄清楚對方到底有多少前任;
夫妻不需要什麼時候都刨根究底;
孩子有自己的秘密才會有內在的成長空間。
關係的構建,有一個基礎和前提,就是要有獨立的“自我”。
沒有界限,沒有秘密,就無法形成“自我”,也就沒有能力發展出真正意義上的“我們”。
親密有間,是成熟關係的準則。
給在親密關係中手足無措的朋友一個建議:
不要把關注點放在外界的變數上,例如對方的愛,例如別人對你的看法;
多在自身的成長上下功夫,例如學業、事業、健康、勇氣。
對外物的得失心輕一點,你就能遊刃有餘;
對成長的得失心重一點,你就能提升價值。
得失心用對了地方,會讓你如有神助。
看淡結果,你就能靈活舒展;
輕裝上陣,你就會走得更遠。
-
14 # 林老師心理諮詢
先介紹個概念——強迫性重複:
1)源於童年,從最早的照顧者(通常是父母)那裡學到的習慣來管理當前的關係,很多人都會陷入這樣的週而復始中,即使自己可以意識到這個模式的問題,仍然無法改變它。
2)鼓勵你下意識地把痛苦感情經歷“演”出來,重現當初傷害你的那個環境,你還覺得這是註定的不可避免的。
是強迫性重複讓你失去了對自己情感的控制權!
如何打破?
變行為模式!
想提升和他人的親密關係,本質上是要整合內在分裂的自我,提升自我接納。
你可以嘗試從接納真實的自我開始。
也許你的童年過的很苦。但請相信,你的存在,有暗淡部分,但也一定有閃閃發亮的東西,不要因為一時的不順,就把發光的自己湮滅掉。
學會在不順的時候,去找到自己發光的部分,讓它給你力量,給你滋養。
這種模式可能很陌生,但可能同時很有效。
這種模式可能是未知的,不像以前的那麼習以為常,但可能會帶來新的更好的結果。
#心理諮詢
回覆列表
再親密也有度。
所謂自己人,也要講原則,懂感恩。
如果對方總是為你義務做事,一旦出錯,你還埋怨,這種自己人不做也罷!
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講的都是自私的人,自私的人如何能受他人待見?不能因為別人傷害過你,你又反過來傷害別人,這是不健康的心態,更是不道德的行為。
好的親密關係是相互付出。而不是彼此索取。
聰明的人善於打理親密關係,而不是反手利用。
懂感恩,更體恤,這樣關係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