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醒木詩詞原創空間

    個人認為,書的厚度並不能完全決定一個人人生的寬度,而是書的類別!要讀好書 ,讀有營養、有內涵、有見地、有視野的書!當你真正沉浸書本中時,自然就忘記了這個世界帶給你的所有喜怒哀樂。

  • 2 # 山海經LQM

    書的高度可以墊高人的身體,可以打發時間,別的,看的是感悟。感悟快樂,便是幸福的人生。感悟痛苦,便是悲催的人生。

  • 3 # 易簡齋

    開卷有益,講的是讀書的好處。但讀書要有所選擇,並不是任何好書都對自己有益,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書。至於說,書的厚度,姑且認為是指書的深度,如果能夠讀進去深刻理解的話,就能決定這個人的寬度。這裡面,有讀書人的原有素質的問題,也有讀書人讀書時所面臨的問題的問題,還有個讀書的方法和次數的問題。

  • 4 # 郭建蘭文旅大視野

    讀書可以明志,讀書可以充實自己,讀書可以獲得前人的智慧,總之書裡可以找你想要的一切!

    書的厚度指讀書的多少,讀書多了,人生智慧也就多了,也就對人生過往心知肚明,可以做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瞭解得多了,自己的胸懷也就寬廣了,認識人和事的角度也就多元了,就不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相當於你駕馭人和事的能力提升了,其實人生的過程就是不斷修為不斷提升的過程,古人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就是指人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修為,否則天地都不會容你!

    提升自己修為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透過讀書和有智慧的人交流學習,透過千人的成功失敗的故事取得借鑑!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是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必由之路!

    衷心希望我們每個人多讀書,多思考,多和古人和今人交流,所謂的成熟就是把人生、財富、功名利祿、世界可以看得明白,知道自己處於什麼位置,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就如道路上的紅綠燈,那些交通標識,你熟悉了那些符號,就不會違章,也必然會道路寛闊任你行!否則就會處處受限,處處困難!

    熱愛讀書,多讀書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人生收穫!

  • 5 # 連金祥

    我以為書的厚度,是會決定人的寬度的。要著好書,有正能量的書,對自己有用的書。你看的書多,知識面廣,看進去領略書中的內函,提高自身的文仕修養,擴充套件自己的視野。會學到很的新知識新技術,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就拿我來說吧,剛從學校出來,什麼都不會不懂,是從書本上學會了面對社會面對人生。在書中學會了一門技術,在實踐勞動中,從書上學到了不少知識,擴寬了技術範圍。增加了經濟收入,服務了當地百姓。

    所以,還是要大力提倡多看書多學習,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開闊眼界,增強本領,造福社會。

  • 6 # 最愛周慧敏

    書籍裡面記載的都是他人的過往,成功,智慧,思想,文化,創作。有的甚至蘊含了他人一生結晶。

    所以讀書,就是讀他人。

    人一輩子如果不借助外力,是看不到自己的樣貌。所以如何看清自己,那麼就得借鑑外物,看清樣貌那麼就是鏡子,看清內心,那麼就靠書籍。

    書籍中裡面有他人的過往,借鑑可以讓自己少走歪路,有他人的成功,品讀可以讓自己學習知識,有他人的智慧,鑑賞可以讓自己陶冶情操。有他人的思想,看看可以讓自己思想充沛。有他人的文化,詳參可以讓自己閱歷豐富。有他人的創作,評價可以讓自己精益求精。

    所以書籍就是讓你透過他人,直通自己內心深處。

    當你內心感到無聊時候,你希望有本讓你開心的書籍。當你內心感到無知時候,你希望有本讓你解惑的書籍。當你內心感到茫然時候,你希望有本讓你清醒的書籍。當你內心感到困難時候,你希望有本讓你頓悟的書籍。

    所以書的厚度,決定的是你看到他人的深度。看到的越深,理解世界就越多。無論是經濟也好,科學也好,哲學也好。看多了,自己懂的也多了。那麼寬度與否就看你的平臺多廣了。如果平臺只有一個水缸那麼大,那麼再多的書也是無用,水滿則溢位,用之少則忘之多。如果平臺是一片森林,又是山川,又是河流,又是動物,又是植物,上有星辰宇宙,下有萬事萬物。那麼讀的越多,用的越多,用的越多,理解越精明,越精明,那麼人的寬度就自然展現出來了。

    所以書籍能否排憂解難,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書籍是讓人看透自己內心的。所以看書先看看自己內心想什麼,要什麼?如果和自己內心南轅北轍。那麼很有可能你會不喜歡這本書籍而強行閱讀。到時候也只有看得多,忘的多,用之卻少之又少。

  • 7 # 林中湖影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書有很多種型別,就像電視一樣,既可以放娛樂節目,也可以放教育節目,還可以放新聞節目,書也是如此,人的時間有限,選擇讀什麼書很重要,不能盲目去追求厚度。

    周易,道德經,孫子兵法等不過幾千字,卻濃縮了世間萬物的運營哲理。這些書並不追求厚度,卻是人間智慧法門。

    所以,讀書先從目的開始,尋找相關書籍,去粗存精,去偽存真,不求厚度,但求道理,

    如老子言,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總而言之,讀書如為學,為學不為道,不能解惑,為學為道,方能解惑。

  • 8 # 養生男人699

    書不能給人排擾解難,相反越知道的多,越煩越憂越難,書的厚度也決定不了人的寬度,相反,讀書多的人心越狹隘,少讀書的人心越大度,還有現在的女人們,讀書少的大都結婚了,讀書多的大都剩下了,因此農民活的比市民純樸厚道,農民比市民有情講理,農民比市民生活輕鬆自在,有人情味,

  • 9 # 格里德

    寬前沿,大縱深。博學厚積,專透薄發,學以致用,實踐檢驗。六祖惠能,識字不多而能開宗弘法,天功在悟。新朝王莾,學富五車卻終造反篡權,偽裝太深。仗義總是屠狗輩,民風在教化;負心多為讀書人,不能怪詩書!

  • 10 # 郝風如水

    一位哲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人類開啟寶藏的鑰匙,也有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其實這些話都是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讀書能幫助我們增加看問題的高度,當然也能幫助我們增加了解問題的寬度,讀書能讓人明心,更讓人明理,當然,透過讀書也能夠幫助我們提高解決問題的技能和方法。心有所憂,而不得其因不得其法,當然,就會心有所困,金剛經裡有一句話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讓很多人產生了頓悟。也能頓悟的人了卻了煩惱和困擾,所以的書厚度肯定決定了人的寬度。但是否能替人排憂解難還要看每個人的造化和每個人的悟性,只有那些好讀書善讀書的人才能夠以書為師,學以致用,排憂解難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相反那些不讀書甚至讀死書的人,只能徒增煩惱,更談不上排憂解難了

  • 11 # 野駱駝9777

    有人說“書的厚度,決定人的寬度”是這樣嗎?

    【書到用時方恨少】,這是不爭的事實。愛讀書,讀好書,讀懂書,是必須非常應該強調的。【走馬觀花,黑瞎子掰棒子,掰一個,扔一個】,就是書再厚再多又能有什麼用呢?

    總之,需要解決讀書的態度,情趣兒,意圖,志向,耐心,持久的大問題。

    【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

    【心底無私天地寬。】表現一個人的寬度有很多方面,最重要是養心,向學,善做,善成。

    書是:——

    ——【最貼心的老師】,

    書不自語,

    卻道出世間千姿百態,

    善良人的一面鏡子;

    勤奮人的航海舟楫;

    成功人的一部階梯;

    聰明人的一根柺杖扶手;

    懶惰人的一匙醒神劑;

    歹毒人的一根教鞭;

    書有千萬種,

    總會有一本適合你。

    只要你願意讀,

    適合你的那一本,

    會讓你多多益善。

    【書讀萬遍,不用計算】。

    我誠懇的向你推薦方法,

    【學以致用】。

    讀書的目的就是

    為了增長知識和才幹,千萬要端正態度,讀書學習永不止步。不是看過的書摞起來,厚度增加了,人的寬度也延展了,應該最注重消化吸收,真正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才能達到最終根本目的。

    收起

  • 12 # 言者青青

    這裡說的“書的厚度,決定人的寬度”指的是書籍,書籍的厚度,決定著人的眼界與心胸的寬度。這個問題所提問的落腳點是:書籍真的能替人排憂解難嗎?“書籍”在這裡是關鍵詞。

    什麼是書籍:書籍是用文字、圖畫和其他符號記錄彙總的各種知識。它能清楚地表達思想,傳播知識,是積累人類文化的重要工具。

    書籍(網路圖片)

    捷克教育家誇美紹斯說過:“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既然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那麼,書籍真的能替人排憂解難。

    書籍的形成都是人類在實踐中方方面面的總結,內容廣泛而豐富,對這點要堅信無疑。至於書籍具體內容是否適合自己?需要自己在閱讀中根據自己認識與需求,去識別、篩選和接受。這方面沒有統一規定和章法,只要帶著問題去翻閱書籍,就能“排憂解難”。很顯然,閱讀與理解是關鍵。

    因此,明代傑出的思想家顧炎武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何讀好書?又成了擺在讀者面前一個問題。“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覆詳玩,為有功耳”(宋朝理學家朱熹)。現代文學家魯迅也曾針對如何讀好書講過:“讀書無嗜好,就能盡其多。不先泛覽群書,則會無所適從或失之偏好,廣然後深,博然後專”。

    透過名人之言,我們對書籍是否真的能替人排憂解難沒必要質疑了,因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文學家高爾基)。

    人類的生活也告訴我們:“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文學家莎士比亞)。書籍能幫助我們排憂解難,把我們引入美好的境地,使我們獲得知識,認識世界,瞭解社會,擺正和確定自己的人生定位,進而,努力奮鬥,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 13 # Oo山爸oO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讀書可以明志,讀書可以充實自己,讀書可以獲得前人的智慧,總之書裡可以找你想要的一切!

    書的厚度指讀書的多少,讀書多了,人生智慧也就多了,也就對人生過往心知肚明,可以做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瞭解得多了,自己的胸懷也就寬廣了,認識人和事的角度也就多元了,就不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相當於你駕馭人和事的能力提升了,其實人生的過程就是不斷修為不斷提升的過程,古人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就是指人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修為,否則天地都不會容你!

    書籍裡面記載的都是他人的過往,成功,智慧,思想,文化,創作。有的甚至蘊含了他人一生結晶。

    所以讀書,就是讀他人。

    人一輩子如果不借助外力,是看不到自己的樣貌。所以如何看清自己,那麼就得借鑑外物,看清樣貌那麼就是鏡子,看清內心,那麼就靠書籍。

    書籍中裡面有他人的過往,借鑑可以讓自己少走歪路,有他人的成功,品讀可以讓自己學習知識,有他人的智慧,鑑賞可以讓自己陶冶情操。有他人的思想,看看可以讓自己思想充沛。有他人的文化,詳參可以讓自己閱歷豐富。有他人的創作,評價可以讓自己精益求精。

    所以書籍就是讓你透過他人,直通自己內心深處。

    當你內心感到無聊時候,你希望有本讓你開心的書籍。當你內心感到無知時候,你希望有本讓你解惑的書籍。當你內心感到茫然時候,你希望有本讓你清醒的書籍。當你內心感到困難時候,你希望有本讓你頓悟的書籍。

    所以書的厚度,決定的是你看到他人的深度。看到的越深,理解世界就越多。無論是經濟也好,科學也好,哲學也好。看多了,自己懂的也多了。那麼寬度與否就看你的平臺多廣了。如果平臺只有一個水缸那麼大,那麼再多的書也是無用,水滿則溢位,用之少則忘之多。如果平臺是一片森林,又是山川,又是河流,又是動物,又是植物,上有星辰宇宙,下有萬事萬物。那麼讀的越多,用的越多,用的越多,理解越精明,越精明,那麼人的寬度就自然展現出來了。

    所以書籍能否排憂解難,答案是肯定的。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4 # 星月逆行祥

    可以的,讀書是最簡單有效的學習方式了。書可以反覆看,反覆翻閱,細細研究,學會了為止。當然首先要選擇一下書的種類,看是否是正規出版社,優質作者創作出來的。看這樣的書那就等同於花了幾十塊錢就能獲取到別人積累了幾十年的人生經驗,能看到自己還未經歷過的事情,等到自己到了那個年紀,到了那一步就可以提前規劃避免坑洞,使自己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修正,不會偏離軌道太多。當今世界吃喝玩樂都要不菲的花費,一杯奶茶都要二十多了,而買一本飽含智慧的書只要十幾塊就可以,甚至存在移動U盤裡,幾乎不花錢,可以學習到浩博的百科知識,幫助解決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一個不看書的人,不是故意的讓自己生活的不順,只是他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發展下去會導致那樣的結局,沒有人會故意坑害自己,但是往往是因為眼前的小利沒有長遠的目光,導致和人爭奪有限的資源時產生衝突,為日後的爭端埋下了伏筆,那就會處處受到掣肘,影響其發展,人生也就沒啥寬度了。反之多看書,多思考,想想古人的遭遇,想想書中人物的對白,名言警句,會大致在遇到類似情形時有一定的思考,明辨虛實,不至於為了一點事情就不依不饒,聯絡到心中的目標,加以調諧,才會有更高的成就。

  • 15 # 拉布拉多魚魚魚

    你讀了足夠多的書你就會發現你看問題不那麼侷限,思路也會開的多,這就能給你排解很多困擾。再者,書讀得多交的朋友也會好一點吧,很多憂難朋友也能幫助你。總之,一個人不斷學習新知識,瞭解新觀點,你會發現生活充滿美好,一切都有意義,越發不斷探索,整個人越積極向上,什麼問題都能解決

  • 16 # 樹林9743

    再好的書也要有人去讀,這本書才能發揮效果。如果這本書沒人去讀,這本書還是一本書而巳。例如一本聖經,為什麼很多人都說聖經是一本好書,因為很多人讀了聖經之後,按聖經裡的話語作人作事,使人聖潔不犯罪。也有人讀了聖經之後,改變了心思意念,懂寬容,會忍耐,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總之,要讀書、讀好書,吸收書中的精華為自已所用,更快提升自己。

  • 17 # 東方詩文原創8268

    “書的厚度,決定人的寬度”,意思是說:一個人對書閱讀量的多少,決定了他在今後的人生路上行走的距離,決定了他的人生寬度。

    有人曾經把讀書比作在沙漠中遠行的駱駝。駱駝之所以能夠在沙漠中行走得這麼遠,就是因為駱駝擁有一個儲存自己營養和水分的駱峰。

    “書的厚度”相當於駱駝的“駱峰”,只要天天積累,這個“駱峰”就會越來越大,我們的路就會行得越來越遠。

    提問者提出“書籍真的能替人排憂解難嗎?”

    書籍本身不能給人排憂解難,但讀書卻可以“治病”“救人”。

    諸葛亮之所以能在周瑜的“刀下”逃生,就是因為他“博覽群書”之故。巧妙地運用“草船借箭”的諸葛亮,如果不是他博覽群書,擁有經天緯地之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能精準地判斷得出,第三天凌晨會是大霧漫天的天氣嗎?正是因為第三天凌晨是大霧漫天的天氣,生性多疑的曹操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才不敢出兵進攻,只是下令放箭,“草船借箭”的計劃才得以實施並取得成功。

    如果不是諸葛亮有知識、有才幹、有膽識、有計謀,他向周瑜立下三天造十萬支箭的“軍令狀”不是自己找死嗎?軍中無戲言,軍令如山!況且,周瑜早已有殺他之心,所以才處處為難他,不給他造箭材料,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古往今來,讀書“治病”“救人”的例子,比比皆是。

    讀書,不僅能夠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智慧,更是能夠洗禮自己的心靈,提升自己的氣質。

    詩人、銀行家許燕影,對於閱讀她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語:“閱讀讓我安靜和從容”,“透過閱讀”“腳步到達不了的可以透過心靈到達”,閱讀“增加人生的厚度和寬度”。

    閱讀,會有很多不一樣的人生。

    閱讀,會讓我們的心靈擁有一個詩意般的世界。

  • 18 # 德禧福薈

    不單單是排憂解難!

    讀書,也許並不一定就能給你帶來“黃金屋”、“千鍾粟”或“顏如玉”,但卻可以使你的思想時刻保持活力,還可以啟發你的智慧,滋養你的浩然之氣。

    一句話,讀書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修心,可以讓人少一分浮躁,多一分靜氣和智慧,多一份理解和寬容。

    讀書不一定能讓你賺到很多錢,但讀書可以讓你找到生活中的樂趣,讀書也不一定會讓你成為,眾星捧月的成功人士,但是讀書的確可以讓你明辯是非,找到生活中的安逸之地。

    腳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 19 # 隨筆書單筆筆君

    我們該讀什麼書?

    小時候,父母老師都願意孩子們讀書,讀的大多是課本,考試題也是來自於課本,要不出題就是脫離教材。

    至於課外書,有時間增長一下視野,沒時間就算了,反正對提高成績沒有太大的幫助。

    課外書是閒書,浪費時間。

    為了升學率,初三、高三的學生時間幾乎都耗在課本上,像車輪戰術一樣,做題,不停地做題,複習一遍記不住,那就複習兩遍,幾輪下來,再愚笨的腦袋也被強化得差不多了。

    翻來覆去那些內容,萬變不離其宗,針對一個知識點多做題,猛做題,這是老師們不變的法門。

    因此才有了應試教育,純粹為了升學。

    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孤注一擲,不應試能怎麼樣呢?你努力了,付出了,成績好,你就能考上好的中學、大學。

    2

    貧窮限制你的想象力,不讀書限制了你的創造力。

    重複學習,不斷強化,這學習方法其實是很笨的,也束縛了創造力,一切都是標準化。

    標準化是工業時代的產物。

    這讓人想起馬戲團裡的動物,透過強化也能算算術,也能鑽火圈,也能騎腳踏車。

    人與動物的區別是人有智慧,會思考。

    有個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中國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連語文閱讀也有標準答案,那些原文的作者遇到這些出題人的題目,也不一定答得對。

    為什麼要標準化呢?

    總得有個規範的評分標準答案,似乎這樣才公平,背熟了標準答案,分數自然高了。

    可是一百個人心裡有一百個哈姆雷特。

    有一些題目的設定不應該有標準答案,應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3

    讀書為了功利嗎?

    每天看看自己排在第幾,讀了什麼不重要,關鍵是排名。

    每週讀書時間可以換讀書幣,用來購買電子書,大約每讀半小時,看看是否能換讀書幣了,直到一週的上限10個讀書幣到手。

    似乎讀書不是為了讀書,讀書是為了換錢,實現從精神到物質的轉換。

    書的內容也很難深入,心總是浮躁的,因為讀書不再是潛心而為,而是工具。

    不讀又說不過去,硬著頭皮讀吧,還是讀不下去,有太多的繁雜事兒替代了讀書時間,一週也擠不出空來。

    我們沒時間沉澱,每個人在匆忙疾走,思考是被當做傻瓜才做的事。

    4

    從讀書中發現美。

    “中華古詩詞”,“中國成語大賽”,展現了我們文化中特有的韻律和古典美。

    詩詞和成語的出處,背景知識,流傳的故事,透過嘉賓老師的解讀而聽起來饒有興致,原來我們的歷史中有這麼多我們不曾接觸的知識。

    課本中曾背誦的“床前明月光”,“小荷才露尖尖角,都只是海洋中的一朵浪花。

    中央臺董卿主持的《朗讀者》如此熱播,也是營造了一種氛圍,在一些名人的故事裡折射出的情感、意境,以名篇的語言直抒胸臆,真實的表達和流露,經典的語言刻畫,既能打動人,也能使人融入其中,留連忘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節目創造了一種讀書的多種情景的疊現,使讀書不再是枯燥的,不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故事。

    工作之餘,學習之餘,才有機會看看這些電視節目,茶餘飯後,消遣的一部分。

    這就是讀書可有可無的地位,不是生活的必須品,而是“奢侈品”。

    5

    我們總在問:讀書有什麼用呢?

    體驗書裡的世界和人生。

    身臨其境,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度,你可以揣摩那個離你遙遠的人物,那個你不曾去過的地方,你不曾經歷的一些事。

    你可以和你認識的不認識的人對話。

    你可以知道同一件事,認知方式竟那麼多,那麼奇特、不同尋常。

    書籍是千變萬化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人生是喜怒哀樂的。

    讀書有精神慰藉的作用,我們卻要尋找它的物質價值,單從物質形態看,一堆紙能有什麼價值呢?

    我們的心靈常常是貧瘠的,荒蕪的,寸草不生。

    書籍常會讓我們產生共鳴,這就夠了。

  • 20 # 文小琴

    人們常說:“開卷有益”。是啊,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凡我們所常見的名言警句,很多都是和讀書學習相關的。由此可見讀書學習可以開闊一個人的視野,增長一個人的見識,豐富一個人的積澱。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擁有滿腹經綸的才學和走遍天下的決心,方可站在更高的境界。因此書的厚度越厚,人的寬度相應的也就越寬。然讀書不僅要講究數量與廣度,更要講究質量與深度。“讀遍一千個作家不如讀透一個作家”,倘若只會蜻蜓點水,淺嘗輒止,讀書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更不用說去為人排憂解難了。所以讀書要讀精,要讀透徹,將讀書視為一次心靈的旅行和與作者的對話,從中品味真情實感與中心思想,並升發出自己的見解和感想,用讀書去排憂解難和提高境界自然就水到渠成了。總之,只要能夠發揮出讀書所具有的真正作用與核心意義,那麼書籍就會是為人們排憂解難的最佳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鑰匙被鎖車裡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