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導購小助手
-
2 # 星期五文藝
一、周星馳電影的三個階段
1-作為演員的周星馳
喜歡周星馳的朋友不妨琢磨下:哪部電影是我們最津津樂道或喜於模仿的?
我的一個親戚是個理科男,基本不看電影,也沒有半點幽默感,卻能把《唐伯虎點秋香》裡的所有臺詞背下來;我記得兩千年左右,那時的高校校園如果男生不會模仿幾句《大話西遊》裡的對話那都沒法混。注意,那時喜歡周星馳的人,沒有人在乎電影型別、電影思想、電影導演是誰、電影是古裝還是現代裝這類問題。即便是《回魂夜》這種 CULT 氣質的另類電影,即便是《望夫成龍》這樣的文藝片…
周星馳主演的電影中不乏另類題材,《回魂夜》、《望夫成龍》便是其中兩部
相反,大家似乎期望周星馳在更多不同題材、指令碼下的表演,為什麼?很簡單,觀眾對周星馳的表演空間充滿了無限期望。倒是透過這種表演的無限空間,觀眾又回過頭來找到那些電影的思想,《大話西遊》便是個最典型的例子。這也便是周星馳的魅力所在。
2-自導自演的周星馳
說到此,我該提出我所認為的「周星馳電影」的第一個斷層了:就是從《喜劇之王》開始。因為從這開始也就是 2000 年左右,周星馳開始自導自演了!
當然,自導自演沒什麼壞處,這也是周向自己的挑戰。這個起點無疑讓人興奮!只可惜,周星馳電影自此再也沒有跳出他那個劇情、價值觀的框架:「小人物完成大夢想,皆大歡喜」。一直到最近一部《美人魚》也沒有出現奇蹟。
沒有了周星馳的“周星馳電影”,到底少了什麼?
當然,大眾並沒有一下子轉變思維。的確,這一代人對周星馳喜愛的慣性實在太強大了,強大到維持 20 年不成問題。
然而,周星馳自導自演的狀態並沒有維持到 20 年,《長江七號》往後便是第二個斷層。
3-不在當電影主角的周星馳
斷在哪裡:周星馳不再當主角了,乃至周星馳不再出現在周星馳電影裡了。電影熒幕上出現的不再是「周星馳主演」這五個字,取而代之的是「周星馳導演作品」。如此看來,從表演,到自導自演,再到自導,與其說是周星馳電影生涯的三個階段,倒不如說是其電影生涯的兩次斷層。斷的是什麼?斷的是星迷對他喜愛的純粹性:從喜愛周星馳的表演,到捆綁喜愛周星馳的編劇、導演、加表演,再到被動地去喜歡他找別人來拍的電影。事到如今,即便我們說服自己喜歡《西遊降魔》、《美人魚》這種電影,即便我們告訴自己那裡面還是有很多「周星馳元素」,然而,至少我們還要加上「欠星爺一張門票」這類能夠說服自己去電影院的理由了。
二、周星馳電影中表演外的東西(電影語言、電影主題等)
如果我們把記憶中那些讓人捧腹大笑的畫面全部歸功到周星馳一人的表演上,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我們往往在看電影時會忽略到一個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電影語言」的存在!換句話說,畫面最終呈現出來的喜劇效果是由表演、鏡頭、蒙太奇等元素綜合而出的效果。我們來舉例說明:
「小的我家住蘇州的城邊,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樂無邊。誰知那唐伯虎…」,
這段唱詞大概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想象下,如果我們單獨拿出這段臺詞念,估計沒有人能笑出來;當然,即便是配上週星馳的臉,似乎也沒那麼好笑。然而,當週星馳穿上了古裝,拿根筷子對著碗敲,這就有點意思了;如果又剪下上週圍人的表情反應,就更有意思了,
這還不說,畫面和節奏都開始逐漸增快,筷子變成桌子腿,視覺衝擊力也開始逐漸加強,一兩個人的反應變成了一排人的反應,脖子還跟著一起打節奏。
最終,蒙太奇和節奏完成了這個捧腹的段落。
再來看下一個段落:
前一秒不耐煩地拒絕對方,中間剪下幾張鈔票,後一秒馬上態度 180 度轉變,這個笑段演員幾乎沒用誇張的表情動作,只需自然地把臺詞說出來,笑段便完成了,這便是「電影蒙太奇」的作用。
類似以上鏡頭語言造成的喜劇效果在周星馳乃至香港喜劇中運用的太多了。我們在崇拜周星馳的同時,不得不冷靜而理性地思考人家的電影為什麼好看。自然,那一批港臺商業片導演對鏡頭語言的把握能力已經爐火純青了!
三、假如他肯走向世界,首先得放下表演外的事情
記得《喜劇之王》中周星馳躺在床上看的那本《演員的自我修養》嗎?
又有多少演員是受方法派演技的影響呢,看看這些大牌人物的名字:馬龍·白蘭度、達斯丁·霍夫曼、傑克·尼克爾森、阿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坦白地講,周星馳跟這些國際大演員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馬龍·白蘭度 在《慾望號街車》中將“方法派”這種表演方式發揮到了極致!
我們不妨拿周星馳跟這些西方演員做下比較:
從演技和風格的角度來講,我們很難界定好壞,蘿蔔白菜各有所好,而且我個人覺得周的演技也不比任何一個國際大牌差;從經歷來說,他也並不匱乏,至少在演繹小人物這個領域裡,周的觀察能力也是極強的。那麼差別到底在哪裡
我們從某種程度上也得慶幸羅伯特·德尼羅能碰上馬丁·斯科塞斯這樣的導演,傑克·尼克爾森有機會接觸庫布里克、米洛斯·福曼這樣的導演,還有西方的那批優秀的小說家和編劇…而周星馳呢,先不說我們中國有沒有這種導演,他自己便先關閉了這扇門,因為他想自導自演。
有人說 伍迪·艾倫 不也是這樣嗎?他大部分電影不都是自編自導自演嗎!只可惜,伍迪·艾倫所具備的文學修養、哲學修養乃至對社會階層的洞察力,是周星馳遙不可及的。對此,我感到惋惜的是,以周星馳的天賦,如果能夠再多看上幾本書,那真的是不可估量!
我們從整個電影藝術乃至藝術對社會的價值來說,其實周星馳至今還沒有走出國門。換句話說,周星馳的電影只娛樂了中國的一批粉絲。也僅僅於此。而他本人也陷入了一個如同“迷宮中的將軍”般的走不出的怪圈裡。
四、作為一個周星馳的影迷的夢
我的惋惜不僅於此。我時常在做這樣一個假設:如果讓周星馳去演伍迪·艾倫或是羅伯特·貝尼尼的那類角色會怎樣;如果讓那些美劇或 BBC 的編劇團隊為周星馳量身打造一部電影會是怎樣;再如果,讓周星馳的幽默更多些社會批判思想與思考空間會怎樣…
-
3 # 小夕物語
星爺的喜劇電影中的創意越來越少,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其實可以用一個成語來說,可能真的是江郎才盡了。之前由文章飾演的那部《西遊降魔篇》還是用了以前他跟朱茵拍電影《大話西遊》時候用的電影臺詞,喜劇套路都是雷同,《一生所愛》這首歌也是用了再用。
他以前的那種無厘頭搞笑風格可以說是已經達到頂峰了,可是如果電影一直持續一個風格會讓人覺得很無聊。就好比一個網路段子,一個梗用在不同的場合下,而且反覆的使用,觀眾剛開始還可能覺得有意思,一直重複就會感覺視覺疲乏。
從原來的《功夫》到之前的《美人魚》星爺很顯然就開始糊弄觀眾了,《美人魚》裡那些搞笑情節的尷尬老套蒼白,相信很多人在心裡會說:這還是周星馳嗎?以前那個讓我們笑到噴飯的周星馳哪去了?不過星爺的這部《美人魚》相比他之前拍的喜劇電影相比,真的是走了下坡路,可能是他真的老了吧!
其實星爺沒有變,他只是分心去炒房,把電影商業化了,因為我們習慣了他的搞怪耍寶的喜劇風格,周星馳當年的影片之所以好看,就在於他年輕時激情四射,看似無厘頭的喜劇表達背後,充滿了天馬行空的天才創意。
可能也是國民的品味越來越高了,現在都不怎麼看電影,老是覺得沒演技沒內涵沒意思,現在的喜劇電影總給人一種胡鬧的感覺。
-
4 # 雷子園林藝術
現在的娛樂圈實在是可怕,演員的演技不說片酬大的厲害,沒有真正的實力派演員電影出來的效果是非常差的,不是星爺的電影,而是以前的香港電影就是比現在的看著有意義!徐崢的港囧裡面的那個跟班如果換成王寶強會是什麼樣,人在囧途,泰囧那個電影都很有回味。唯有港囧沒有!沒有演技,錢上去了,製作的成本降低了!星爺估計也存在這些問題!啟用新人沒有影響力,不啟動新人片酬太大的負擔!演藝圈變成娛樂圈,就是這麼的來的!以前靠實力。現在靠臉蛋!誰都可以做導演。誰都可以做導師!
-
5 # 美劇先生
仔細想了想,周星馳江郎才盡了嗎?沒有吧!也就一個《美人魚》是個汙點,我感覺最近的西遊系列挺不錯的,也很有創意,尤其《西遊降魔篇》我一直感覺唯一能和《功夫》相提並論的電影。
舉個例子,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舒淇快、準、恨降妖除魔,而唐僧卻用外人很可笑的方式喚起心靈真善美(這才是真正的從根本上解決惡)。
看不到本質,這是很可怕的,就像最近一個拆遷戶遭到法院強拆,很多人拍手叫好,指責早該拆了,該拆嗎?影響市容、影響交通就該拆嗎?為什麼我們一直要求別人該怎麼做?裡面很多問題值得思考,隨意踐踏的法律當時看起來很爽,但後續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為受傷的將是無權無利的普通百姓。
扯遠了,
再談談《美人魚》,《美人魚》應該是星爺為數不多的流水線的產品。就像是臨時交代的作業匆忙交卷。
首先星爺的作品都是隱喻,這和星爺的性格有關,不願意張揚,就算你發現了電影中的偉大他也裝作不知道,但《美人魚》太高調了,“環保”固然是好,但這個主題太硬了,不符合星爺的作風,更像是拍了一部作品苦苦找不到宣傳點,或者主題。臨時抓了一根救命草。
前期的星爺。
其實前期的星爺創意也不足,我一直認為星爺作為導演開始才是真正的創意。
《大話西遊》《少林足球》《功夫》。我一直認為後期的電影才是周星馳電影。
綜合來說,星爺還是那個星爺,只不過我們不滿足了。
-
6 # 阿陪雜談
想要別人快樂,首先你自己要快樂,你自己都不快樂,就想讓別人快樂?還是隨隨便便拍個電影賺錢就行了?做喜劇也一樣,首先你在現實生活中也要是是個開心搞笑的人,有想法的人,那麼創作的電影的時候就會有很多搞笑的點子、畫面出現在你腦海,因為電影靈感都是來源於生活……
周星馳:嗯!
回覆列表
就周星馳的電影來說,星爺現在追求的不只是讓人發笑了,他的風格不會一直不變,從近些年的星爺電影中可以看出星爺關注的是環保啊等主題。星爺不想重複自己嘛。而其他的,不斷的有新的喜劇出來啊,比如人在囧途,夏洛特煩惱啊,另外喜劇看多了,人的笑點也變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