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hangkeyan1970
-
2 # will79804537
保險公司就是挖坑的,要不他的老總年薪怎麼會有幾千萬,而又怎麼能養活幾十萬的員工呢。要是為了保險,自己存筆款子更來的直接。買保險就像買彩票,都是小機率事件,保險條文繁複處處是坑,想不掉進去都難,人家就是靠這個坑吃飯的。沒有幾個推銷保險的買保險的,這就是明證。
-
3 # 北斗一下
對於不同情況的人群來說,“坑”也是不一樣,但是買重疾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選擇合理的保額。重疾險的作用不僅是補償治療費用,更是為康復期收入損失提供止損保障,所以選擇保費時,一般要大於年收入的2-3倍,才有較好的保障效果。
2、選擇較長的繳費期險。重疾險屬於保障類保險產品,保費期限越長越合適。
3、保障期限。如果預算有限,可以選擇保障至70週歲的。70歲之後,出現重疾一般會採取保守治療,花費不會很高,家庭承擔支出可以接受。
4、大多數重疾險對於50歲以後人群,有較嚴格的健康告知,保費也會更貴,甚至會出現保保額保費倒掛現象(所交保費總額與保額持平),建議趁儘早購買。
5、除非你有夯實的經濟基礎、精明的理財思路,否則不要選擇帶有返還、分紅等功能的重疾險,讓保險迴歸保障目的。
-
4 # 清風飄揚32
1如實告知 (不管業務員沒問還是自己不說出險都有可能不賠)
2免賠責任(什麼不在保障範圍之內)
3保障內容(我能享受的權益)
4目前的財力 職業 家族病史 保險公司情況都是要考慮
-
5 # 竹子說保
震驚!小心重大疾病保險也有陷阱!
近幾年來,重大疾病的發病率在逐漸升高,重疾險也逐漸成為保險消費者投保時的首選,資料顯示,近80%的投保者買保險時最先想到的就是健康險,尤其是重大疾病保險。
不過,讓人頭疼的是,需求帶動市場供應,隨著種類繁多的重疾險開始湧入保險產品的列表,怎麼才能挑到一款不走冤枉路、不花“冤枉錢”的保險產品?
重疾險購買過程中又有哪些不能踩的陷阱呢?
今天竹子就要和大家來重點講講有關重疾險的“五宗罪”,帶大家認清重疾險原來是這樣的重疾險呀!
誤區一:剛買後確診,馬上獲賠
很多投保人的第一個意識誤區就是認為,投保後不久如果被確診重疾後,就可以立即獲得賠償。但事實並不是如此,因為這中間存在一個觀察期。
小知識:何為重疾險觀察期?
觀察期是指自保單生效之日起,在一定的時間內罹患重大疾病,保險公司是不賠或者只賠償部分保額,只有等到觀察期結束,健康保險責任才正式生效。一般說來,重大疾病的觀察期一般在30天到1年,不同的保險公司對此的規定有所區別。
舉個簡單的栗子,小A最近購買了一份重疾險,這份重疾險的觀察期是90天,所以如果他在第二個月的時候不幸被確診患上保單範圍內的重大疾病,那麼保險公司或者不予賠償,或者只賠償其中的一小部分。
除此之外,如果投保人在投保前曾經有過患病史而沒有明確告知保險公司的,一旦發現,在後期理賠事宜上會非常麻煩,很大程度上會因此不能獲得相應的賠償金。因此,購買此類保險時千萬不要隱瞞過去的疾病史。
誤區二:年紀大易生病,重疾險適合爸媽
很多年輕人經常和竹子說:“現在工作家庭穩定了,想給父母買一份重疾險,為他們的晚年增添一份保障,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
對此,竹子認為,百善孝為先,有這份孝心必然是好的,但在此期間還是要理性投保,譬如考慮父母的年齡是否適合購買重疾險,因為一個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是,重疾險對被保險人的年齡有明確的限制。例如,一個人的年齡超過了55歲,基本上沒有哪家保險公司會接受投保,原因在於這個年齡段正好處在重大疾病發病率的最高峰,而且自身的身體機能下降,即使有強烈的購買慾望,基本保險公司也可能拒保或者增加保費。
竹子認為,購買重疾險最好在45歲之前,否則就會出現保費“倒掛”的情況,簡單地說就是,保費總支出可能就會和保額相當,甚至還會超過保額,這樣一來就很不划算。所以,不管是給父母買還是為自己購入一份重疾險,都需要堅持一個“想要花費少,就要儘早保”的原則。
誤區三:疾病種類越多,保障越全
目前重疾險保障的病種基本在25種以上,然而有些保險公司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故意打著保障幾百種病種的噱頭來達到宣傳的目的。那麼,是不是列明的疾病種類越多,就代表這款產品越好呢?其實並不是這樣。
竹子給大家舉一個簡單的栗子,比如一份重疾險保單中雖然只寫著保障25類疾病,但這幾類疾病基本覆蓋了95%的患病病種的機率,對普通人而言已經基本可以滿足。而那些所謂的“100種重疾”的熱門產品,很多時候是噱頭大於實質。這樣一來,我們支付了額外的保費,換來的卻是一些患病率極低的疾病保障,有些疾病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聽過。
所以,看重疾險保障的病種不要簡單地看一個保障的總數,而要看其中涉及到哪些具體的病種,重疾種類越多,越要注意價效比。
誤區四:資金充足,保費一次繳清
這一誤區是相對於那些手上資金充足的投保人而言的,在他們看來,購買長期或終身重疾險一年一繳有時候太過於麻煩,所以對於此類重疾險更偏向於一次性繳清,但竹子對於此種做法卻並不是很支援。
竹子認為,對於繳費時間較長的保險產品,最好還是選擇延長繳費期,即使大部分保險公司對於保費一次性繳清會有相應的價格上的優惠,但對於重疾險等以健康和生命保障為主的保險來說,選擇繳費的期限越長越合適。
雖然,所支付的總保費會相應地多一點,但每次繳費帶來的經濟壓力不會太大,而且一旦在繳費期內發生保險事故就能獲得約定的保額,這樣一來,無異於減少了整體的保費支出。另一方面,也可以將這筆資金進行適當的投資行為,使得原有的資產增值。這樣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年繳的成本未必比一次性繳清要高,甚至又獲得額外的一筆收穫。
誤區五:附加的額外責任只是噱頭
很多保險公司在規定的保險責任外還會附加相應的額外責任,但事實上,這些附加的責任只是用來誤導投保人覺得額外責任越多買得越值,並沒有太多實際的作用。
比如,有些保險公司會把“大病後豁免未交的各期保險費”算作額外的一條保險責任。但實際上,重大疾病理賠後,合同責任就已經終止,保險公司不再負擔任何保障,投保人也不再負有交保險費的義務,根本不存在所謂的豁免未交的各期保險費。
另外,一些保險公司會將“全殘責任”也額外列入到“全額給付保險金”的範疇,這個時候有些對“全殘”沒有概念的客戶就會覺得這是一條非常優惠的責任,但實際並非如此。
竹子總結:
重大疾病保險對於保障人一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當下很多人對於重疾險購買和理賠的誤解仍普遍存在,以上竹子給大家帶來的五條誤區分析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的一些疑惑,但除此之外,還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小陷阱。總而言之,為了購買到一款稱心如意的重疾險產品,前期的衡量必不可少。
-
6 # 絕對保單
重疾險,沒什麼坑,你的保險理念是正確的,贊一個
如果說一定要找點注意事項
1.多找幾家公司,對比一下,選個價效比高的,不一定是最大公司,也不一定是最便宜
2.一百種以上保障種類,就不去比誰家多幾種,誰家少幾種了
3.重大疾病保險畢竟只保重大疾病,建議搭配一個百萬醫療,再搭配一個意外險
-
7 # 橙子姐講保險
重疾險有一年期的短期產品,但它只能作為過渡,現在主流還是要購買長期型重疾險。保障期限長,就沒有續保擔憂。同時,現在還有很多重疾險有輕症保障、輕症/重症多次賠付、投保人/被保險人輕症豁免等條款。這些條款對被保險人來說也是非常不錯的設計,能進一步減輕消費者的負擔。
-
8 # 兩隻龍貓的生活
有。
首先明確重大疾病的特點是:1. 病情嚴重 2.開銷巨大,對此最理想情況下我們選擇保額在30萬—50萬之間。
以下的坑是按照“坑”的大小來順序說明的
坑:1:買返還型重疾險還是消費型我直接說建議:
千萬不要買任何帶有返本性質的終身重疾險。資金本身是有時間價值的,這種保險看起來好,實際特別虧。
消費型重疾和返還型(儲蓄型)重疾區別如下圖:
消費型重疾險:保障期間靈活,可以選擇保到70歲/80歲/終身,由於沒有壽險責任,只有罹患重疾才能保額,所以每年所交保費也低;
儲蓄型重疾險:通常為保終身,無論身故還是罹患重疾都可以獲得保額,所以是100%可拿到保額,保險現金價值一直會增長,有一定儲蓄的作用,但保費高、高、高...;
個人購買的是消費型重疾。
坑2:保障時間的選擇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保障時間需要因個人的情況而定。
選擇共有三種:
1.按年設定保障期間(如才購買保險起到20年後)
2.按被保險人的年齡(如70歲)作為保障時間
3.終身保障(貴啊 -_-)
對於終身重疾險,在兩種情況下賠付:一種是為被保險人提供保障直至被保險人身故;一種是保障被保險人到“極限”年齡(100週歲),到被保險人100歲時,保險人給付與重疾保險金額相等的保險金,保險合同終止。
對於剛進入職場的人來說,適合選擇壓力較小的保障時間短的,比如20年保障時間,等日後經濟能力增長後再購買或者延長保障時間。如果現在經濟能力較好,可以直接購買保障到70歲或者終身。
因為終身重疾險很貴,有人就提出一個“買定投餘”的方法,即買定期型重疾,生下來的錢去投資理財——等定期重疾到期後,比如70歲後,雖然沒有了重疾保險,但是節省的保費加上投資收益,可以用來治病和養老。
綜上所述:
1.根據目前經濟能力選擇保障時間
2.根據理財能力選擇終身或定期,對於懶人和不善於理財的人買終身的,對於年輕人目前經濟實力不強的人,擁有理財能力的人買定期的。
坑3:保障險種的覆蓋範圍國保險行業協會和中國醫師行業協會統一定義了25種重疾,這些重疾都是發生比例佔實際生活中的大頭。所以重疾險有這25中基本就夠了,當然了越多越好,可世上沒白撿的便宜,保障險種多,保費自然就水漲船高了。
如果增加了其他的十幾種疾病範圍,保費增長不大,那麼考慮購買,如若增加了一些不長見的疾病,保費蹭蹭的長,明顯是讓我們做冤大頭嘛,不做!
坑4:繳費期限的選擇大家可以這樣理解,這繳費期限就等同於購買房子的銀行貸款,大家都知道貸款時間越長越好,所以保費的繳納時間能選擇20年堅決不選擇10年!當然,土豪隨意。
選擇長繳納時間主要目的在於緩解我們的經濟壓力以及豁免保險的考慮。
坑5.重疾險條款規定的觀察期重疾險的觀察期一般為90天(不同保險產品觀察期不同),被保險人在觀察期內如若患有重疾險中的疾病而支出費用,保險人概不賠付,退還保費。在觀察期結束後,保障才正式開始。
以上是購買重疾險的主要注意事項,當然最後一點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遵守如實告知的原則,因為購買重疾險時沒有如實告知身體狀況,而在出險後遭到保險公司的拒賠事例很多...
積土成山,積水成淵。每天看看保險小知識,你也是保險小專家! -
9 # 星光保
在為家庭解決保險問題的過程中,我確實遇到很多家庭,買了不適合自己和家庭的重疾險,所以被坑的情況。
但我們要知道會不會被坑的重點不在於重疾險本身坑不坑,而是在於重疾險適不適合自己和家庭。
現在市場上的重疾險,百花齊放,讓人眼花繚亂,一個不小心就踩坑了。
星光君總結了三個常見的陷阱,幫題主少踩坑。
陷阱一:承保病種與保費成正比有些保險業務員在推銷重疾保險時,往往會突出宣傳該產品保障100多種疾病,多麼多麼的全面。實際上更多隻是一個噱頭,很多疾病的發病機率非常小,卻讓保費增加了不少。
按照規定,重疾險至少要有25種重疾,其定義和範圍都有明確的規定。據相關資料顯示,在常見的重大疾病中,出險最高的是惡性腫瘤,約佔所有重疾數量的60%以上,包括惡性腫瘤在內的25種重疾佔據了95%以上的出險病例。
所以無論是保25種還是100種重疾,其實差別並不是很大,為此多付出保費並不值得。
陷阱二:賠付次數越多越好?不是賠的次數越多越好,而且,重疾險賠的次數越多,保費越貴。
一是人的一生患2次以上重疾的機率並不高,二是患過2次重疾,身體也達到極限了,重疾險能賠的次數再多、比例再高,也用不上。
所以,買重疾險,重點關注重疾、中症、輕症第1、2次的賠付比例是否足夠高、是否分組、是否有間隔期等關鍵因素就夠了。
陷阱三:給孩子買了含壽險責任的重疾險大家熟知的少兒平X福、少兒國x福、小X星,實質上主險是壽險,附加險才是重疾險。
而壽險其實是給家裡賺錢的頂樑柱才買的,孩子並不需要承擔家庭責任,所以並不需要過世就賠錢的壽險責任。
買了真是白白花錢了,所以咱們給孩子買重疾險,只買純保障疾病的消費型重疾險就可以了,最便宜的一年只要幾百塊錢。
除了三大常見的陷阱,還有三個問題也需要多加註意,一不小心就會坑了自己。
注意1.醫療險保費便宜,是否可以取代重疾保險?先說結論:不可以。
我們可以透過下圖來看一下兩者的區別。
重疾險主要保障重大疾病,達到理賠條件後,會一次性給付給自己,可以彌補醫療費用,康復費用,以及收入損失;
醫療險主要保障疾病醫療以及意外醫療,達到理賠條件後,會報銷給自己,符合條件的醫療費用,主要彌補醫療費用支出;
從保障範圍來說,兩者相對有重疊,但不衝突。
假設一位朋友不幸罹患癌症,需要長期治療,只能辭去工作,治療費用大約每年20萬。妻子為了照顧他,也只能辭職在家,家庭收入也斷掉了。
家裡還有房貸,車貸,以及孩子上學等開銷,家庭直接陷入困境。
那麼假設他只購買了住院醫療險,那麼只能報銷在住院期間等合理醫療費用,花多少,報多少。
但是之後的康復,療養,護理等費用都不會被報銷,而且家裡依舊還要面臨收入損失,房貸車貸等問題。生活質量直線下降。
那麼假設這位朋友購買了重疾險,那麼他會直接拿到約定的保額賠付,比如買50萬就賠50萬。
那麼這筆錢不管怎麼花,保險公司都是不管的。
也就是說,他拿著這筆錢,除了可以交醫療費,剩下的錢也可以用來自己的後續康復,以及貼補家用,緩解短期內的家庭經濟壓力
那麼如果同時購買了百萬醫療和重疾險呢?
那麼醫療險會先把住院治療的費用報銷了,然後再拿重疾賠付的50萬來做後續的康復治療,以及貼補家用。
所以重疾與百萬醫療應該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兩者缺一不可。
注意2.單次賠付&多次賠付,如何選擇?現在網際網路產品的很多多次重疾產品價格其實已經很趨近於線下的單次賠付重疾產品了,但是選擇單次還是多次主要還是看咱們的預算,需求。
如果預算充分,那麼多次肯定是比單次好;但是如果預算有限,那麼就可以先購買一份單次賠付的重疾,買夠保額,其實也夠用了。
那麼多次賠付的重疾應該如何挑選呢?
(1)疾病分組是否合理
多次賠付的重疾險通常分為兩類:分組的和不分組的。
但是無論是分組的還是不分組的,多次賠付都是發生在不同病種,或不同的分組之間,也就是說,同一種疾病不會被賠付2次。
所以我們重點關注發病率最高的6種核心重疾是否均勻分佈在各個組內。
有一些產品的高發重疾都在同一個組內,這樣的話會降低我們理賠的機率,不建議配置。
透過上圖我們就可以簡單的理解:
重疾不分組多次優於重疾分組多次賠付,癌症單獨一組,優於重疾分組多次賠付,優於重疾單次賠付。
(2)兩次理賠的間隔期是否更短
多次賠付的重疾產品,在兩次理賠中間,都會有一個間隔期。
這個間隔期越短越好,否則即使發生不同組別的疾病,沒有到間隔期要求,也不會理賠。
注意3.重疾險等待期是什麼?重疾險的等待期一般是90天或者180天。
等待期的設定是為了防範帶病投保,等待期內出險一般來說是不會理賠的,保險公司僅會返還保費,等待期後罹患重疾就賠付保額。
當然,如果是因為意外產生了重疾責任,那麼還是可以正常理賠的
好,以上便是星光君關於重疾險的坑的回答,3陷阱3注意,把這6個重點把握,重疾險的坑你能少踩很多很多。
-
10 # 保之道
看到這裡就別滑了,看這一篇就夠了。重疾險的坑我全部總結了一下,總共有這12個:
坑1、有錢再買很多人買保險前都會問:普通人買得起嗎?
我想反問一下:富人有錢治病,普通人呢?
你賣西裝的,消費群體總不會是小年輕吧?
重疾險也同個道理,不說為普通人量身定做,
但每年交幾百到幾千,甚至上萬都有。
再者是時間問題,且不說你啥時候有錢,
賺錢時期是壓力最大,最耗身體的時期,
等你賺錢了,身體搞砸了,想買還不一定能買。
坑2、老了再買小年輕們都以為年少,疾病還不會到來。
但當你被生活給上一巴掌,
保溫杯裡泡多少枸杞都沒用的。
買保險不是買藥,病了就買,沒病不買。
要是年輕就得過大病,以後想買都難,
運氣好點,年輕時沒大病,老了再想買,
不僅貴,還容易因身體積下的某些小毛病拒保。
坑3、孩子先買有家庭的人,普遍都會有這個觀念。
富裕家庭著重孩子,普通家庭著重預算,
所以都會優先給孩子買上保險。
但如果大人不在,孩子患病誰來照顧?
給孩子留筆錢沒錯,但還有更好的方式,
先給大人配保險,就算想放棄治療,
也可以把這筆錢留給家人用,不至於傾家蕩產。
所以正確的順序是先大人後小孩,
當然,最好大人和小孩都配上保險。
坑4、要買就買"十全大禮包"所謂“十全大禮包”,也就是業務員口中的全險。
反正就大雜燴那種,身故、醫療、意外等都保了,
但保障真的好嗎?真的值這個價錢嗎?
我選了幾款優秀產品和全險對比發現:
全險不僅貴上一半,保障還很虛...
所以儘量自己搭配,錢才能花在刀刃上。
坑5、病種越多越好有朋友說:某重疾險保多20種病,是不是更好?
emm~這朋友怕不是被業務員忽悠大了,
看看銀保監會規定的這25種重疾:
就這25種,保險公司理賠佔了9成以上
其它七八十種頂多就1成。
如果價錢相差不大,保多自然好;
但因為多幾十種病貴上幾倍,那就冤大頭了...
坑6、大品牌才好如今,受業務員的忽悠、國人的消費觀念影響,
大多數人都覺得貴有貴的道理...
那咱就來battle一下,先看看2019年各保險公司的理賠資料:
(上下滑動閱覽全文)
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信泰保險的獲賠率,
就這點,比中國人壽和太平人壽這倆大佬還牛。
信泰這公司不算大,但重疾險市場前三甲都在它家。
結論:保險好不好,不看公司大小,主要看產品和條款。
坑7、重疾賠越多次越好跟咱們買電器一樣,能保修越多次越好,
但要修個十來次,你還敢用嗎?
假設重疾賠6次,間隔期3年,符合要求的話,
這18年,患6次大病都可以賠。
但這現不現實,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
還是那句話:有的話最好,太貴咱不要~
不過癌症2次賠,是最有意義的,能買則買,
癌症的發病率和複發率逐年增長,
治療費用又高,能防最好防著。
坑8、能返錢更好能返錢的也就是儲蓄型重疾險,
有病保病+沒病返錢=0成本買了個保障。
聽著挺香的,但弊端還不是一般的多。
儲蓄型重疾險,保多個身故,貴了得30%以上:
重點是賠完重疾,身故責任就自動失效了~
預算有限的人群想都不用想,直接pass掉。
再說了,能返錢的不止是儲蓄型,它也行
-
11 # 小司淘保
很多朋友一說起買重疾險就三條,叫低保費、高保額、保障範圍廣。
其實保費保額這兩個東西是比較簡單判斷的,一目瞭然,就是保障範圍大家容易有誤區的。
我覺得有三點需要大家特別注意一下:
第一個:不一定是保障範圍越廣就一定越好。
第二個:也不一定是外國的產品就一定越好,因為很多朋友都願意去香港去國外買重疾險。
第三個:一定要挑選適合自己的。
先說第一個保障範圍:
有一些重疾險保障範圍可能到70多種,甚至一百多種,其實仔細去對比,跟一些基本的重疾險其實差別不是很大,但是往往這種情況保費會貴很多,或者保額相對要低一些,咱們國家保監會規定了25種必保的重疾。
其實這25種基本上就涵蓋了華人最容易得的一些重大疾病,就是一些常見的高發的又是比較重大的疾病。
都涵蓋在這25種以內了,有些重疾險會保的非常的全,但是裡面很多是極其小眾的,發病率及其低的。
如果在這些上面投入大量的保費或者高保額的話,其實有的時候是不值的,價效比是不高的,因為很多朋友買保險,不是說錢多到可以把所有東西全保全,這個還是要考慮考慮價效比的事。
所以不一定是那個保的最多的就適合你。
第二個就是出國買保險這個事包括去香港。
很多朋友之前很願意去國外買一些重疾險,老覺得國外的月亮更圓,其實不一定,因為華人常見的重大疾病和西方人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流感,對於咱們來說抵抗力就要強很多,你讓老外試一試,那很多人就受不了,每年流感死亡,我記得白種面板都比我們要高很多。
所以它保的疾病因為人種的不同,就應該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買的是國外的重疾險,又不是單獨針對華人設計的,有可能就買偏了,就有可能很多東西是咱們華人從來不得的、
我們也經常會聽出一些怪病,咱們聽了覺得挺危險,但是好像沒聽說華人得過。
所以這個事大家一定要注意。
第三個就是要挑選適合自己的。
因為不同的性別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習慣,包括一些家族遺傳等,容易得的重疾的種類也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女性乳腺癌、宮頸癌這些要多一些,少年兒童可能白血病比較多一些,那麼不同地域的,例如北方心血管的一些疾病的發病率較高一些等,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挑選保險產品。
說到底還是那句話,保險產品不能說是這個產品就比所有的都強,關鍵還是看適不適合自己。
-
12 # 毛毛保盒
建議:1、首先明確自己買重疾險的目的是什麼?
我想所有買保險的人都是以防萬一,那麼,試想,假如一場大病,會給你帶來多大的損失?30萬?50萬?還是更多?這個額度,就是你需要透過重疾險轉嫁的風險。
2、買的額度多少合適?
重疾險買的是醫療費+康復費+收入損失(5年康復期不能工作)+醫療管理(看病就醫服務),所以,專業建議,額度:50萬+5倍年收入,可見,50萬是基礎額度
3、買哪家保險公司產品?
首先要明確,保險法明確了所有人壽保險中被保險人和投保人的權利和利益,在此大前提下,選擇公司的標準是看具體的產品
條款,病種多少?有沒有輕症?有沒有豁免?有沒有醫療管理服務?觀察期長短?有沒有2次以上賠付?.....
溫馨提示:一定不要看廣告喔!!!!你買的不是所謂的大小公司,買的是自己的命!!!
祝福!
-
13 # 有理想的拳頭
關於購買重疾險,與其說要注意哪些坑,還不如準確說:怎麼樣去挑選一款價效比高的重疾險產品。
1. 目前重疾險的種類有哪些?
答:時間維度:一年&定期&終身
保險金是否返還:消費型&返還型
價格比較:終身返還型>終身消費
定期返還型>定期消費
一年期最便宜
在此建議:一年期可以作為終身型的有力補充,但是不建議當作全部。原因如下:
1) 到續保期,保費會增長,而長期重疾險是採用均衡費率。
2) 幾年不出問題,抱有僥倖心理不再續保。
3) 產品隨時面臨停售的風險,而如果自己身體出現了小問題,後期想要轉買終身型的產品會出現拒保的風險。
2. 在保費幾乎相同的情況下,優先選擇重疾險種類越多的產品。
理由:保監會規定,所有重疾險產品都應該包括常見的25種,而這25種疾病已經涵蓋了95%的發病率。但是如果一款產品涵蓋的重疾病種越多,也意味覆蓋剩餘的5%的發病率的機率也高。
3. 優先選擇有保費豁免的產品。
理由:優先選擇有保費豁免產品,有些重疾險具有保費豁免的功能,這型別的產品往往是多次理賠。但是價格也會非常昂貴,購買時應該綜合考慮自己的經濟情況。
保費豁免:通俗而言:若原定繳費期為20年,但是在繳費第3年時發生了重大疾病,剩餘17年不用再繳費。理賠過後,但是後面的理賠責任依然有效。
4. 優先選擇有輕症豁免的產品。
理由:在發生重疾疾病之前,往往更容易發現的是輕症階段,如果這個時候保險公司能夠理賠,再豁免後期需要的全部保費,對於患者而言,就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設計。
特別注意:市面上保險公司推出的輕症種類也是參差不齊的,輕症種類應該包括常見的八種高發輕症疾病。如:極早期惡性腫瘤或者惡性病變,輕微腦中風,心臟瓣膜介入手術(非開胸手術),主動脈內手術(非開胸手術),心包膜切除術,於頸動脈進行血管成形術或內膜切除術,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非開胸手術)
最後想說一句,保險是一門相對比較專業的學科,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正所謂術業有專攻,與其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不如找一個靠譜的保險代理人給你合理配置保障方案。
-
14 # DrLee65457443
是不是坑,很難說,一定要認真看條款。
市場上命名為“重疾險”的長期壽險,都包含行業規定的25種重大疾病,佔到所有理賠的95%以上,而且確診及理賠標準完全一樣。《保險法》對重疾理賠流程也有明確規定。
但其他方面還是要注意條款的。
例如,包含輕症、重疾、身故,多次理賠的險種。一定要注意“等待期”越短越好,多次理賠間隔期,輕症理賠標準、年齡限制,是否自帶豁免條款,重疾保額是否佔用身故保額。
舉例:
農銀人壽的一款輕重疾產品,沒有身故保障,沒有輕症豁免條款。
中宏人壽的輕症理賠都必須“經過積極治療”。
陸家嘴國泰的輕症只理賠80歲前。
華人壽的重疾多次理賠間隔必須超過三年。
平安福最新版的輕症仍缺失高發的兩種疾病。
很多終身壽、重疾提前給付捆綁銷售的產品,看似保費是單獨計算的,實則是共用保額。
-
15 # 保險拒賠為哪般
買重疾險 最大的坑就是健康告知!
然而,你投保保險時候會提醒你注意這個的,沒有多少人。健康告知是投保保險的基礎。不做好基礎。你買的保險就是白花錢。
做好健康告知以後再談保險合同的坑。
首先,如果投保重疾險,那麼我們的目標就是在可以承受的保費範圍內,買足眼下需要的保額。其他的所謂會長大的保額,我勸你省省。不是看不起你,你是算不過保險公司高薪聘請的精算師的,保險公司便宜不是那麼好佔的。
重疾險裡輕症豁免非常重要!投保人輕症豁免,重疾豁免,身故/全殘豁免很重要。這些豁免基本都是免費的,少量加錢可以忍受。加的多的話請遠離。
輕症疾病由於沒有統一標準,因此投保要注意輕症理賠條件,選擇自己覺得更適合的投保。如果沒有輕症,我是按照耍流氓理解的。你隨意。
關於國外保險,香港保險,如果不是打算出國或者離著香港十萬八千里的,那就不要輕易嘗試非中國大陸的保險。如果你覺得將來你有能力香港內地來回跑的打官司,或者上國外打訴訟官司,那就去買。
-
16 # 沃晟88
26歲,估計未婚,家庭責任不重,因此需轉移的風險較少,適度配置讓自己有保障即可。如果經濟條件許可且收入預期增長,超額配置也行,因為保險越年輕買越便宜,也可減少以後的壓力。
購買保險第一個坑就是保險代理人是否靠譜,這靠譜包括是否專業,是否真誠告知險種優劣點,是否能分析你需求並做全方位風險屏障而不是推銷保險。而且買保險的同時你購買了以後幾十年的服務,遇到不良代理人有可能遇上不經意停繳保費,復效無助,理賠無助等等。跟對代理人做長期規劃很重要。
第二個坑就是理賠難度大,比如某些公司的重疾的某項關鍵指標定的很高,這很專業,甚至一般保險代理人都不懂,如果你也不懂,建議選擇知名保險公司的暢銷產品。重疾險理賠難度大的另一常見現象是對多次賠付的條件限制多。
第三個坑看除外責任,越少越好。多比較幾家自然就能看懂。
第四個坑就是看似保險責任大,實際責任小,一些重疾產品包含非常多重疾種類,然而是將一些發生率極低的病種或不可能發生的“前重疾”拿出來湊數,或一病分為幾病。這都是要付費的。
一般而言,市場上的商業重疾險差異都不大,中國拿牌照的精算師跳槽跳來跳去就那麼些人,跳來跳去就那麼幾家公司,而且精算資料來源都一樣。有些價效比高保險責任相對小一些,有些價格貴保險責任相對大一些。買誰的都有坑,也有它的賣點。有些坑代理人能幫你避過去,有些坑除非不買否則避不了。看你需求側重點在哪,先按需求選再處理坑的事。
恭喜題主即將有一份人身保障!
-
17 # 馬七狗
買保險,最難買的還是重疾險。
一是因為各式各樣的產品太多,二是價格貴,一時間下不了手花那麼多錢,總要糾結很久。
另外,大家買重疾險的時候,常會遇到很多不同的坑:
有的買了返還型的重疾險,花了比別人多好幾倍的錢,就為了等老了能拿點錢;
有的買了涵蓋100種重疾35種輕症的重疾險,但是等患了某項高發輕症,保險公司卻說不賠;
有的買了萬能險裡的附加重疾險,保費貴,保額也不高,保障還不一定全面……
看過的坑多了,總結了一些,遭遇這些坑的,可以跳出來試試。
第一,過於看重保障時長,忽視保額
很多人認為,重疾險買的時間肯定越長越好,能買終身最好,保障到老,擔憂越小。
畢竟年紀越大,患病的機率越高。
這種想法,本質上沒有什麼錯誤。
但同樣預算5000,正確的購買方式是,選擇保障到60歲保額50萬的產品,而不是保到70歲保額10萬的產品。
為什麼?
重疾險的作用在於收入損失補償,也就是說,大病降臨,無法工作的時候,可以由重疾險賠付來補償這個漏洞。
一場大病下來,三五個月就能投入工作嗎?修養調理少則一兩年,多則四五年,這期間,沒有收入,家庭生活如何繼續?房貸誰來交?孩子父母誰來養?
所以高保額,比保障時長更加重要。
第二,認為買1年期重疾險更划算
消費型重疾險不等於1年期重疾險,但一年期重疾險,包含在消費型重疾險之內。
一年期,只是重疾險的一種保障時長型別,和保30年、保至60歲、保至70歲的道理一樣。
1年期重疾險的優勢非常明顯,兩個字:便宜。
所以很多人會覺得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很划算。
1年期重疾險,採用的是自然費率,也就是說,活一輩子就要交一輩子的錢。
年輕的時候病少,費用肯定低,而年紀越大,價Grand SantaFe高。
此外,1年期重疾險不能保證續保,如果身體出現異樣,很有可能無法續保。而年紀越大,疾病的機率就越高。
正常的長期保險採用均衡費率,保費定價中考慮到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對保費的抵充。假設30歲的時候以7000的價格入手一款保障30年的重疾險,那麼接下來每一年,都只需7000保費。
一年一買的保險就算每年都能買,一輩子的總費用也要高於長期保險。
從長遠的角度看問題,一年期的保險是沒有買的必要的,即便是補充保額,也可以選擇定期20年,30年的保險,而不是一年一年買。
第三,有了醫療險,不需要重疾險
百萬醫療險的保額很高,而且不限制是不是重疾導致的住院費用,這兩年還出了好幾款可以保證續保的醫療險。
另外,不是還有醫保嘛?醫保+百萬醫療險,足夠了。
因此所以很多人覺得,買完醫療險就不需要再買重疾險,反正醫療險都可以報銷。
事實上,醫療險是不能代替重疾險的。
醫療險是報銷型的,看完病拿著單子去報銷,報銷的額度需要扣除合同規定的免賠額。
而重疾險是給付型的,簡單來說,就是會把錢一次性打給你。
前面說到了,一場大病不止需要治療,還需要時間修養,在康復期很可能是無法擁有固定收入的,而重疾險可以緩解這種壓力。
醫療險做不到這一點。
另外,重疾險一次投保,就可以在約定時間內給予保障,但醫療險1年1交,雖可以保證續保,但是保障時長並不如重疾險。
所以,兩者是不能被相互替代的,最好都做配置。
第四,重疾輕症種類越多越好
市面上的重疾險在重疾種類涵蓋方面有不同數量,少的50多種,多的上百種。
這個數字重要嗎?不重要,主要看高發的25種重疾,而在這高發的25種重疾之中,主要看前6種:
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終末期腎病。
另外,輕症的種類,高發的輕症一共有11種。
在購買時,不要過於在意數字大小,而要看清高發的11種疾病有沒有規定在輕症保障範圍內。
平安福的拒保事件,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被保人就是做了冠狀動脈介入手術被拒保,告上法庭還敗訴。敗訴的原因很簡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這一項並不在平安福的輕症保障範圍內……
所以種類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保障高發疾病。買多不如買準。
滑動下方圖片可檢視判決書:
第五,理財型重疾險更划算?
老一輩許多人還是認為只有存款是最穩當的。
於是,保險公司弄了幾種有收益的保險——萬能險、分紅險、投連險,目的是為了迎合市場需求。畢竟“保險”。
生病了有錢賠,不生病還有錢賺。何樂不為嘛。
然而拿分紅來吹分紅險收益的話術就是偷換概念的噱頭之一。由於保險公司受到的監管比較嚴,一般而言保險公司能給的分紅及其他收益並不高。
所以啊,父母那一輩人很多人到期了拿到錢發現收益其實很低,於是就有了很多人覺得“保險騙人”的誤解。
對於一般家庭而言,不應該過於注重收益,也不要因為收益而買萬能險、分紅險、投連險形態的重疾險,這不是你們能駕馭的。
除非明確瞭解箇中收益且的確有相關需求又沒更好的投資渠道,此時再開始考慮以上形態的重疾險。
◆◆瑪麗總結◆◆
買重疾險,遠不止以上幾個坑,還有許多不同的陷阱,主要原因還是群眾太好忽悠。
不過這幾年身邊人的保險意識,肉眼可見地有了提高,往後大家買保險,肯定也會更加慎重。
總結起來最重要的還是:在自己經濟能力可以負擔的範圍內,配置自己最適合的重疾險。
-
18 # 楊洪慶989
看圖說話吧!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能力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某安福就算了吧!我表中的都可以考慮。小的保險公司都可以考慮主要看價效比。
-
19 # 變形金魚
購買重疾險的一些注意事項:
購買順序先大人後小孩。重疾險又稱“收入損失險”,大人患病除了醫療費支出,還容易失去勞動賺錢能力,而且大人發病率比小孩子高。
只給小孩買不給大人買是錯誤的。
其實小孩的保費不貴,支付壓力不大的情況下,建議同時購買。
購買時間風險沒有早晚,肯定越早越好。
越早買保費月低
越早買,保障週期越長。
趁年輕身體好時買,容易透過稽核。
購買額度保額是年收入的5倍左右。
保費是年收入的10%左右。
隨著收入增加,保額也要跟隨增加。
這是大多數家庭的額度,高淨值家庭等需要根據需求和實際情況進行配置。
保障期限優先考慮終身重疾險。短期重疾險容易發生無法續保的情況。
經濟有限可以用短期重疾險+終身重疾險組合。
產品內容要詳細瞭解保險條款,注意幾個方面
等待期越短越好。
有投/被保險人雙豁免的好。
有輕症、中症、額外賠付的,賠付比例高的。
有輕症、中症、重疾多次賠付的,而且間隔期短的。
多次賠付重疾險的疾病分組合理,(高發重疾不在一組的),不分組的更好!
找對人不要找剛入職的代理人,沒經驗。
儘量不找兼職的代理人,不穩定。
不找“非常能說會道”“愛拉關係”的代理人,他們的精力不在產品研究上。
儘量找保險代理公司或保險經紀公司的經紀人,他們可以賣很多保險公司的產品,可以貨比三家,比較客觀,給你的方案也比較全面。
其他注意事項不過多看保險公司,主要看產品的優劣。
要重視購買前的健康告知,隱瞞病情等於自己挖坑。
重疾險並不是有些宣傳中的“確診就賠“,例如:重大器官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心臟搭橋術、主動脈手術等等需要術後才能理賠。有些例如: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深度昏迷、癱瘓等等,需要達到合同約定狀態才能理賠。
保險責任和價格差不多的產品,可以選擇有增值服務的公司的產品,如sos救援、就醫綠色通道等。
總之保險也是商品,也會有“坑“和選購技巧,消費者應該多留心多學習。
-
20 # 情非得已而已你想咋地
我就想問下馬雲,你現在窮的連一個相互寶員工都請不起了嗎?
我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相互寶又拒賠了,沒人通知你,給你強行退出相互寶。
找不到工作人員,找不到客服電話。
下面就結合我的經歷告訴你相互寶的各種坑。。。
給支付寶客服95188打電話諮詢相互寶聯絡方式,根本不告訴你,只是說記錄反饋,然後石沉大海。更可氣的是客服居然說相互寶五千多萬人都打電話公司還能不能正常工作了?我說五千多萬人都得病報案申請互助嗎?我已經報過案申請了互助金的人就不能得到聯絡方式嗎?再說支付寶為啥有客服電話,難道它就不怕十億人都打電話嗎?
我今年48歲,吉林人,現在廣西東興市常住。我算是最早加入相互寶的,好像是推出第一天或是第二天,當時大概一百多萬人,最初看健康要求沒看到有什麼不符合的。我沒有醫保,商業保,也沒有城鎮合作醫療,總之什麼都沒有,所以心想加入相互寶總算有個保障。這時候支付寶在我心裡是一種無上的存在!
2019年3月1日,我突然感覺胸悶、胸痛,胸部有壓迫感,上不來氣,就到醫院就診。經過心電圖診斷我患了急性心肌梗死,病危!由於我所在的縣級市不能進一步治療,就呼叫了上一級大醫院救護車(我也納悶,為什麼該醫院有救護車不用,去呼叫上一級醫院救護車。兩院相距大概80公里,等了三個多小時,再加上行程兩個多小時,到了大醫院已經過了黃金搶救六小時)。當晚就做了支架介入手術,撿回了一條命。
第一個坑:申請無門!!住院期間3月5日我就申請了相互寶互助金,app根本就沒有互助金申請介面(不知道為什麼我沒有,你們有嗎?),好不容易查到一個電話申請的(後來打這個電話變成信美相互保了,看好了不是寶貝的寶,客服說查不到我的資料,我們是保護的保)。後來出院後我提交了所有證明資料。相互寶委託第三方對我和醫院進行了調查和走訪,這一切都很正常。
第二個坑:調查員各種誤導誘騙!!沒過幾天又來第二次調查,我就覺得不對勁了。這次來主要問我既往病史,我說二十多年前得過一次肺結核,已經治癒,時間太長都不記得哪一年得的了,住院的時候和主治醫生說過,後來提交的資料‘出院記錄’上面有記載(也不知道這個算不算不符合健康要求?是不是因為這個導致拒賠的?健康要求裡例舉的病也沒看到有這個病,只是有一條“甲乙類法定傳染病”,後來科普了一下,這個模糊的概念包含了很多種病,你要小心了)(注:現在新健康要求裡剔除了這個模糊的概念病)。又問我是不是有高血壓,(這個很重要,只要有高血壓就拒賠,人到了四五十歲以後都可能有一點點血壓高,這你就要小心了),我說沒有,也沒吃過高血壓的藥,出院記錄雖然寫有二級高血壓,但我想是因為這次發病才會血壓高吧,而且醫生也沒開降壓的藥(醫生開了一堆的藥,心血管這個病以後終生吃藥,每個月大概900元左右。),但是調查員一直就強調高血壓的事,我都急眼了,我沒高血壓病為什麼總問我高血壓?
過了幾天又有第三方來電說要去我老家進行走訪,讓我告知聯絡方式。(我母親七十多歲有腦血栓好幾年一直半糊塗,我有病根本就沒敢告訴她,由於家訪現在也知道了,和我每次影片都是哭)。我告知了我哥哥的聯絡方式。後來家訪後我哥來電話問我,你有乙肝怎麼不早說?這個病傳染,雖然你不常回來,可是也不是不回來啊!我說我沒有啊。哥鄭重其事說支付寶的人說你得過這個病!我差點氣死,立馬給第三方的人打電話讓他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開始第三方不承認和我哥說我得過乙肝,只是隨便問了問,後來說可能是說話方式不對可能我家人誤解了,我說不管你怎麼溝通的現在家人認為我有乙肝,你立馬和我家裡人解釋!後來給我哥去電話解釋了。真不知道相互寶聘請了什麼樣的第三方公司,為了拒賠不停的套路你可能漏掉的病情(留心了,望周知),簡直就是垃圾!可恥!
最大的坑:兩年之內沒有住院和連續服藥30天以上,這個加入條件就是一種誤導。大家千萬別輕信。我加入時也是看到我符合這一條就加入了,根本沒多想。它最終還是看你從出生到現在有沒有得過健康要求裡列舉的病。重複一遍,從你出生到現在!
雖然被拒了,但是你得通知我一下啊!!!你要告訴我什麼原因吧!!!!不能讓我永遠稀裡糊塗的吧!!!
以上資訊真實可查,本人承擔任何不實言論的法律責任。
電微13977026800
2019年5月1日
回覆列表
哪有那麼多坑啊,有合同約定的,不過各家保險公司的重疾險保障範圍不同,也就是種類多少,即使就是同一家公司還有不同!再一個就是等待期的問題有長有短,平安是90天,某壽是360天,差別不是一點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