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e7667深山居士
-
2 # 哋呱
曹操的優點:
1、年少時懲辦豪強:曹操開始走上仕途就試圖用比較嚴格的法律改變當時權豪橫行的情況。他說過:“夫刑,百姓之命也”;“撥亂之政,以刑為先”。
2、人才上唯才是舉:曹操用人不看重人才的虛名,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
3、尊崇禮法:曹操的思想受儒家影響,其根基屬於儒家思想範疇,尚仁義禮讓,並試圖以仁義、道德、禮讓教民和行政,即“治定禮為首”。另一方面,曹操重法尚術,嚴刑峻法。
-
3 # 小號哥
我可以用一首詩來概括曹操的一生功過:
始舉孝廉易輕狂,
復興漢室滅兇強;
亦忠亦姦情難捨,
疑冢六四淚歸楊。
曹操死後為防止仇家盜墓,特意建立了64個疑墓,以混淆視聽,並且在每一個墓地上都栽上楊樹。由此可見作為一個有爭議的政治家,他的處境非常難堪。實際上曹操非常有先見之明,在司馬家族取代曹魏建立西晉而後的五胡亂華,都有可能對其墓地進行破壞。可見曹操的奸詐不是一般人能夠比擬的,可惜他的後代都是短命鬼,給司馬家族作了嫁衣。實際上以我的觀點來看曹操應該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為東漢的延續功勳卓著,他雖然奸詐,殘暴,可那都是政治鬥爭的需要。試問一下,劉備,孫權哪一個在威脅到其根本利益時,心慈手軟的。只不過歷史作者處於維護封建正統的角度出發把曹操描述成一個反面人物,曹操對東漢基本作到了雖專權但不敢窺探皇帝寶座,因為當時還有強敵孫權和劉備,他也不願意揹負亂臣賊子的罵名。至於他的後代作為,他也管不了了。《三國演義》中說曹操有意將曹魏政權交給其子曹丕繼承,實現取代漢獻帝的過程,因為小說當中有描述曹操曾說過:孤願為周文王,言下之意就是將漢家天下傳給自己的兒子。可這是文學作品的描寫,至於史實上曹操的真實想法,恐怕誰也說不清。
-
4 # YouTube閆大聖
提到曹操吸引人的品質,肯定會有很多人提到“霸氣曹老闆”這個說法,老實說我對這個說法已經看吐了,感覺幾乎是“正史帝”和營銷號提到曹操的必備說辭。
既然霸氣,那得頭頂青天,腳踩大地,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對吧?
然而如果我告訴你,有一個人,一輩子有記載哭了至少14次,遇到挫折一度想跑去給人打工,被自己架空的皇帝一聲怒斥嚇得俯地求饒,汗流浹背,從此不敢朝見,面對自己的敵人“大懼”,甚至還沒開啟就覺得自己快要掉腦袋了,面對敵人挑戰不敢應戰,被敵人的攻勢嚇得要遷都……你覺得這個人霸氣嗎?
沒錯,這人就是曹操。
以上說法皆有史料,並非虛構,比如遇到挫折,一度想跑去給袁紹當打工仔——
於是袁紹使人說太祖連和,欲使太祖遷家居鄴。太祖新失兗州,軍食盡,將許之。被自己架空的漢獻帝呵斥後,嚇得俯地求饒,汗流浹背,從此不敢朝見——
《後漢書》:操後以事入見殿中,帝不任其憤,因曰:“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舊儀,三公領兵朝見,令虎賁執刃挾之。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敢復朝請。面對袁紹“大懼”——
《後漢書》:時曹操自為大將軍,紹恥為之下,偽表辭不受。操大懼,乃讓位於紹。袁紹送來公孫瓚的腦袋,曹操覺得自己也快要掉腦袋了——
《魏略》:前歲本初送公孫瓚頭來,孤自視忽然耳。面對孫權和劉封的挑戰不敢應戰——
《吳歷》:權以水軍圍取,得三千餘人,其沒溺者亦數千人。權數挑戰,公堅守不出。《魏略》:太祖在漢中,而劉備棲於山頭,使劉封下挑戰。太祖罵曰:“賣履舍兒,長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黃鬚來,令擊之。”乃召彰。被關羽嚇得要遷都——
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以上並不是為了黑曹操,只是駁一下“曹操霸氣”這個流傳甚廣但個人並不認同的說法。
回到正題,曹操有吸引人的品質嗎?
我覺得是有的,那就是曹操具備一些非常先進的思想,而且他還能用自身極強的文學才能去生動地描繪出這些思想。
曹操有些思想的確是遠遠超越時代的,比如曹操在《董卓歌》裡這樣寫道——
德行不虧缺,變故自難常。鄭康成行酒,伏地氣絕;郭景圖命盡於園桑。曹操的意思是,你們都說董卓橫死是因為缺德,但是鄭康成和郭景圖這樣道德高尚的人為何也會橫死呢?可見這並沒有什麼必然聯絡吧。
個人覺得,曹操想告訴大家,惡人要靠我們自己去除掉,美好要靠我們自己去爭取,不要寄希望於什麼報應,沒用的。
曹操還在一些詩句中表達了對人的關心以及“人本主義”思想——
《嵩裡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度關山》:天地間,人為貴。曹操另外一首《對酒歌》更讓人感動,讀起來甚至能感受到一種朦朧而迷幻的滿足感——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鹹禮讓,民無所爭訟。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斑白不負載。雨澤如此,百穀用成。卻走馬,以糞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鹹愛其民,以黜陟幽明。子養有若父與兄。犯禮法,輕重隨其刑。路無拾遺之私。囹圄空虛,冬節不斷。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德廣及草木昆蟲。曹操描繪的這個理想社會,別說當時不可能實現,現在和可預見的未來也實現不了,可以說曹操在漢末時期竟然已經描繪了幾乎是終極美好的人類社會形態。
然而……畫風一轉,曹操嘴上這麼說,實際是怎麼幹的呢?
曹操對百姓的殘酷屠殺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光一伐徐州就屠殺數萬流民,十萬百姓,第二年又接著屠殺——
《曹瞞傳》:自京師遭董卓之亂,人民流移東出,多依彭城間。遇太祖至,坑殺男女數萬口於泗水,水為不流。陶謙帥其眾軍武原,太祖不得進。引軍從泗南攻取慮、睢陵、夏丘諸縣,皆屠之;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水經注》:曹操攻徐州,破之,拔取慮、睢陵、夏丘等縣,以其父避難,被害於此,屠其男女十萬,泗水為之不流,自是數縣人無行跡,亦為暴矣。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除了徐州外,曹操在其他地方屠殺的百姓也很多,還在官渡坑殺了幾萬俘虜,對大臣也是肆意殺戮。
曹操搞的屯田制對百姓的剝削也非常殘酷——
持官牛田者官得六分,百姓得四分,私牛而官田者與官中分。是時新募民開屯田,民不樂,多逃亡。經郡縣,歷屯田,百姓面有飢色,衣或短褐不完。在曹操統治的區域,百姓起義和逃亡的情況相當多——
操之西征也,河間民田銀、蘇伯反,扇動幽、冀。明年使於譙,太祖問濟曰:“……今欲徙淮南民,何如?”濟對曰:“……然百姓懷土,實不樂徙,懼必不安。”太祖不從,而江、淮間十餘萬眾,皆驚走吳。是時南陽間苦繇役,音於是執太守東里袞,與吏民共反,與關羽連和。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氏雖功濟諸華,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辨亡論》 (《辨亡論》作者陸機曾作《吊魏武帝文》,總體來說他是推崇曹操的,但依然認為曹操“虐亦深矣,其民怨矣”。)如果說曹操自己描繪的理想社會生態是“天堂”,那他實際治下的社會生態稱之為“地獄”恐怕也不為過。
擁有遠遠超越時代思想的曹操,沒有成為把人類帶出歷史迴圈的“天使”,反而成為了屠戮與壓迫人類的“惡魔”。
在仔細研讀曹操這個歷史人物後,真的可以感受到思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帶來的一股令人顫抖的恐怖與絕望。
個人覺得,把這個歸結為曹操個人的殘忍與變態,並沒有什麼意義,事實上曹操心中始終還裝著一份“廉價的善良”。
他在北方進行了生產力的恢復與建設,也減免過賦稅,改革過稅制,打擊過豪強,還推出過福利制度——
《魏書》:去冬天降疫癘,民有凋傷,軍興於外,墾田損少,吾甚憂之。其令吏民男女:女年七十已上無夫子,若年十二已下無父母兄弟,及目無所見,手不能作,足不能行,而無妻子父兄產業者,廩食終身。幼者至十二止,貧窮不能自贍者,隨口給貸。老耄須待養者,年九十已上,復不事,家一人。曹操成全過關羽的忠義,在荀彧死後,強調薄葬的曹操也給予了荀彧獨一份兒的立碑待遇。
當然,要注意曹操的“善良”是廉價的,只有在不怎麼損害自己利益的情況下,曹操才會把“善良”施捨給別人。
《三國志》中記載的一件小事完美詮釋了曹操的“善良”為何是廉價的——
初討譚時,民亡椎冰,令不得降。頃之,亡民有詣門首者,公謂曰:“聽汝則違令,殺汝則誅首,歸深自藏,無為吏所獲。” 民垂泣而去;後竟捕得。有些百姓受不了曹操的徭役逃走,曹操要求對逃亡者斬盡殺絕,最後一些走投無路的人跑來哀求曹操。
面對這些活生生站在自己面前的可憐百姓,曹操雖然不想下手殺戮,卻不願意為了這些百姓犧牲自己的一點兒威信,所以只是讓他們快跑,不要被抓到,最終這些百姓還是被抓到了。
事實上曹操一定很清楚,他們不可能逃得過追捕,但不親自下令殺了他們,這已經是曹操最後殘存的人性,在犧牲利益和犧牲百姓面前,曹操最終選擇了犧牲百姓。
曹操的“善良”固然廉價,但從中也能看出曹操的內心深處始終殘存著對這個世界的善意,他的殘忍與罪惡並非與生俱來,說到底,曹操也是他所處的社會生態下誕生的產物,有什麼樣的社會才會誕生什麼樣的人。
曹操從小就失去了母親,還是個低賤的庶子,他父親又是個願意用一億萬錢去買三公之位的官迷,滿腦子想的都是升官發財,根本沒把他當個人看,也沒有教育過他。
他的童年,沒有母親,沒有教育,沒有溫暖,也沒有愛,沒人教過他到底該怎麼去做一個人,他曾經自己寫詩描述過自己的童年——
《善哉行》: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既無三徒教,不聞過庭語。在家庭中得不到溫暖,在外部社會同樣得不到。
在漢末那個階級固化進一步加劇的社會,哪怕是曹操這樣的上流社會人士,也因為曹家是暴發戶,爹是宦官的乾兒子,而從小就被其他真正的上流社會人士所鄙視,後來為了當官不得不舔著臉去混士人圈子。
不管在哪,都得不到愛,彷彿永遠置身於孤島之上,這樣長期下來,曹操內心積壓的恐懼和壓抑足以使他病態。
因為上流社會蔑視曹操,所以他會比其他上流社會的人更急於證明自己是上流社會的一分子,並透過去蔑視更底層的平民的生命,來凸顯自己的身份,對於蔑視他的上流社會,他一方面想得到他們的認可,另一方面則是刻骨仇恨他們,所以一有機會,曹操屠殺名士同樣是毫不手軟。
歸根到底,有畸形的社會生態,才會誕生曹操這樣畸形的人格。
曹操讀過很多書,而且思想異於常人,這讓他有著超越時代的思想,我相信他年輕時候一定痛恨著腐朽的統治者與病態的社會,然而在畸形的社會生態下,他最終還是化為了歷史長河中數不清的殘暴剝削者之一,成為人類痛苦輪迴中的一個黑色齒輪。
其實,曹操並非不知道自己的罪惡,他不但知道,對此還非常恐懼。
曹操死前不久,還在欺騙自己,說自己除了丁夫人外沒有負過別人,想減輕自己的罪惡感——
後太祖病困,自慮不起,嘆曰:“我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也。假令死而有靈,子脩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以答!”但最終,曹操還是承認了自己的罪惡——
吾在軍中,持法是也。至於小忿怒,大過失,不當效也。看過曹操《遺令》的人,注意力都在“分香賣履”之上,但我覺得,重點是曹操對自己罪惡的承認,我想他應該也不希望今後再有人跟他一樣,明明有著先進的思想,最終卻依然要成為罪惡鏈條的一環。
或許彌留之際,曹操在恍惚之間還會看到自己在《對酒》中描述的那個美好而夢幻的理想社會……
-
5 # 好尚網路
遇事審慎,臨危不亂,且多有決絕之舉。2、胸襟博大,樂觀宏達,且多在危難之中見精神。3、性格的複雜性和多重性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地展現和融合。4、曹操對兵法、文學、書法、音樂等都有深湛的修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上,散文也很有特點。5、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6、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
-
6 # 熱愛祖國熱愛母親
剛剛
☄☄☄✨✨…
從古到今,罵曹老闆,多半是覺得曹操玩了巧。
可能會有很多人說,你曹操若是真的有真本事,你便自號天子,像朱元璋,劉邦那些人一樣,把一個個的持不同政見的政敵做掉,全滅了,靠實力做皇帝!
那有自己假惺惺不做皇帝,卻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道理?得天下咋能玩巧?這可是是後世戲曲他的白臉奸臣形象讓很多人這麼理解他的吧.
☁️☁️☁️
其實我看老曹成事還真不是玩巧…(玩花樣),在當時,曹操挾天子能令諸侯嗎?孫劉兩家何時何地聽過令?曹操在五十歲時,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天下若無我曹操,不知道會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大家都知道,當時老曹赤壁新敗,大家都在罵曹操是“託名漢相,實為漢賊的奸臣”,我初步分析,曹老闆當時的內心一定甚為悲涼,應該是很崩潰的。
☁️☁️☁️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有人出主意,曹操也沒想去做掉囊中之物的漢獻帝,不願做傀儡的漢獻帝動腦筋想滅他時,他為情勢所迫也沒去滅漢獻帝。
漢室衰竭,,獻帝無能,但老曹始終不渝沒有自立為帝的意圖。
日月如梭,待到曹老闆死後,他的兒子曹丕自立為帝,漢獻帝被廢為山陽公,14年後,善終。
☁️☁️☁️
有一個情況屬實,那就是漢獻帝還沒死時,劉備,孫權迫不及待,個個自號皇帝。
☁️☁️☁️
呵呵,曹操本人至死,一世的等待卻換來萬世的罵名。
反觀劉備和孫權等人,得了實惠卻不背鍋。嗯,千年萬世也不背罵名..
歷史就是這麼任性,曹老闆為漢室付出的最多,罵名也最多。
剝繭抽絲,別的小事不聊,單從這個角度看問題,換句話說,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曹操比劉備和孫權更加有胸襟,更加有胸懷!...
☁️☁️☁️
這可能也是:單說那個風雲☁️際會的年代,同時期,曹操成就最大的原因………。
。
-
7 # 邊工作邊旅行的柒姑娘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全書人物中性格最豐富、最複雜的一個人物,個人頗為喜愛這個藝術形象。
在小說中,曹操第一次出場,就寫得有聲有色:“見一彪人馬,盡行打紅旗,當頭來到,截住去路。為首閃出一個好英雄:身長七尺,細眼長髯;膽量過人,機謀出眾,笑齊桓、晉文無匡扶之才,論趙高、王莽少縱橫之策;用兵彷彿孫、吳,胸內熟諳韜略。”真是風采斐然!
在除滅董卓之亂中,曹操的性格第一次得到了展現。當董卓擅行廢立,殘殺大臣,甚至悍然害死何太后和漢少帝,隨意屠戮百姓時,眾大臣懾於其淫威,惶恐無計可施,只能悄悄聚在一起掩面而哭;曹操卻與眾不同,反而撫掌大笑。他說:“吾非笑別事,笑眾位無一計殺董卓耳。操雖不才,願即斷董卓頭,懸之都門,以謝天下。”
這氣魄,這膽略,眾大臣只能自愧不如。接著,曹操向王允借了寶刀,去刺殺董卓。本來,要殺董卓,一般刀劍就可以了,可曹操卻偏要借寶刀,說明他早已為行刺不成準備了退路,其心思之細密,又非常人可及。當機會來到,他拔出寶刀就要下手時,不料董卓看見拔刀動作,回身而問, 呂布又已回到了閣外,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曹操立即跪下,獻上寶刀,把事情輕輕遮掩過去。隨即又以試馬為名,逃出洛陽。這隨機應變的本領, 確實令人驚歎。
出逃途中,路經中牟,他被守關軍士捉住,與縣令陳宮有這樣一番對話:
縣令問曰:“我聞相國待汝不薄,何故自取其禍? ”
操曰:“燕雀安知鴻鵠志哉!汝既拿住我,便當解去請賞,何必多問!”
縣令屏退左右, 謂操曰:“汝休小覷我。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
操曰:“吾祖宗世食漢祿,若不思報國,與禽獸何異?吾屈身事卓者,欲乘間圖之,為國除害耳。今事不成,乃天意也!”
縣令曰:“孟德此行,將欲何往?”
操曰:“吾將歸鄉里,發矯詔,召天下諸侯興兵共誅董卓,吾之願也。”
縣令聞言,乃親釋其縛, 扶之上坐,再拜曰:“公真天下忠義之士也!”
曹操這一番慷慨激昂的表白,確有幾分英雄氣概,因而深深感動了陳宮,使之毅然放棄邀功請賞的機會,隨曹操逃走。到了陳留,他發出矯詔,號召各地諸侯共討董卓。當董卓部下猛將華雄擊敗孫堅,並連斬聯軍幾員大將、眾諸侯大驚失色之時,關羽自告奮勇願斬華雄,袁紹、袁術都以位取人,瞧不起關羽,曹操卻積極支援關羽出戰。關羽一舉斬了華雄,袁術仍欲以勢壓人,曹操卻說:“得功者賞,何計貴賤乎?”並且暗使人煮了牛肉、打了美酒去撫慰劉、關、張三人。
兩相對照,曹操的慧眼識人可謂鶴立雞群。董卓火燒洛陽,西遷長安,眾諸侯都按兵不動,惟獨曹操率兵奮勇追趕,雖然遭到埋伏,險些喪命,卻雖敗猶榮。回到大寨,他義正辭嚴地斥責眾諸侯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望。隨後便憤然離去,另作打算了。這一連串情節,大起大落,一波三折,表現了曹操的多才、果敢。
而曹操醜惡的一面,小說中也是表現得淋漓盡致的。在遭遇追殺時,犯疑心病在所難免,但相對於劉備,曹操有著極端的利己主義,以致殺呂伯奢全家。為報父仇而攻打徐州也情有可言,然竟下令但得城池,將城中百姓,盡行屠戮;接受張繡投降後,得意忘形,居然霸佔了張繡的嬸孃鄒氏;殺死懷孕已經五個月的董貴妃,卻也真是狠毒至極。
魯迅先生在其名篇《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中曾經寫道:“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但後面又說:“倘若曹操在世,我們可以問他,當初求才時就說不忠不孝也不要緊,為何又以不孝之名殺人呢? 然而事實上縱使曹操再生,也沒人敢問他,我們倘若去問他,恐怕他把我們也殺了!”
所以說,曹操就是這樣的典型:機智與奸詐雜糅,豪爽與殘忍並存。他時而厚遇英雄,時而摧殘人才;殺人時心如鐵石, 殺人後又常常痛哭流涕以示懊悔。火燒赤壁前夕他橫槊賦詩,揚州刺史劉馥僅僅說了一句他認為是敗興的話,便被他一槊刺死,全不顧劉馥曾經的功績顯著;為封魏公而逼死頭號謀士荀彧, 竟將荀彧多年主持日常政務、盡心輔佐的赫赫功勳一筆勾銷;以惑亂軍心的罪名殺死楊修,也忘了其忠心追隨之力。
殺了劉馥,他“懊恨不已,下令以三公厚禮葬之”;逼死荀彧, 他又是“甚懊悔,命厚葬之”;殺了楊修,他又“將修屍收回厚葬”。昨天蠻橫無理地殺人,今天又幡然悔恨予以厚葬,這種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手段,充分表現了曹操驚人的權術。
但是,曹操只是一個“奸詐的英雄”,放在那個特定的歷史環境,漢室頹危,群雄並起,“挾天子以令諸侯”並沒有那麼罪大惡極,只是群雄爭霸的一個策略罷了。若換作劉備或孫權“挾”了天子,還不是一樣會以此“令諸侯”。在曹操的戎馬生涯裡,他絕對是一個有著深謀遠慮與雄才大略的人物。
首先,曹操有著超人的堅韌與頑強,每次兩軍交鋒,他始終保持著必勝的信心。官渡之戰中,相持數月,糧草不繼,他咬緊牙關堅持。當勝負之勢未明之時,他的心裡不可能沒有緊張、憂慮,但他卻一直不露聲色,反而時時“大喜”、“歡笑”。聯想到他在濮陽遭到火燒險些被俘,在宛城遭到襲擊幾乎喪命,在赤壁之戰大敗奔逃,路見沒伏兵便大笑,在馬超興兵報父仇時,狼狽到割須斷袍,曹操在兵敗時總是狼狽而又顯得非常可敬可愛。其實,他那種敗而不餒、殆而復振的氣概,人們不能不驚異他罕見的頑強。這不服輸、不喪氣、不死不休的頑強精神,乃是他在眾多軍閥中脫穎而出,翦滅一個又一個對手的重要原因。
其次, 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他善於抓住時機,巧於用奇,敢於冒險,表現出過人的膽略。在官渡之戰中,當獲得袁軍運糧的情報時,他立即命徐晃、史渙前去襲擊, 使袁軍幾千輛糧車化為灰燼。夜襲烏巢,他親率五千精兵前往;袁軍眭元進、趙睿所部從背後殺來,部下要求分兵拒之,他卻大喝道:“諸將只顧奮力向前,待賊至背後,方可回戰!”這奮不顧身的雄姿大大振奮了士氣,片刻之間,既焚燬了袁軍糧屯, 又擊滅了眭元進、趙睿,使奇襲獲得完全成功。曹操的機警敏悟和不怕風險, 使他常常能爭取主動,戰勝敵方。
其三,儘管他本人精通韜略,多謀善斷,卻能重視發揮謀士的作用, 博採眾長,為我所用。還是以官渡之戰為例,對付袁軍的樓櫓和掘子軍,用的是劉曄之計;向袁軍發動總攻,用的是荀攸調動敵方,乘勢猛攻之計;倉亭再戰,用的是程昱“置之死地而後生”和“十面埋伏”之計。這樣擇善而從,使他在險象環生的情勢中每每應付自如。對此, 包括袁紹在內的絕大多數對手只好自嘆不及。
其四,他心胸豁達,善於接納人才,撫綏部眾。官渡之戰中,當許攸背袁來投時,剛剛解衣歇息的他不及穿履,赤著腳出去迎接,一把拜在地上,欣喜之情,溢於言表;許攸建議奇襲烏巢,他欣然採納。當張郃、高覽來降時,夏侯惇擔心靠不住,他卻表示:“吾以恩遇之,雖有異心,亦可變矣。”坦然接受。這種廣攬英傑的氣度,對瓦解敵軍起到了重要作用。更為難得的是,大敗袁軍之後,在繳獲的圖書中發現書信,都是軍中大將和袁紹暗通的證據。有人主張:“可逐一點對姓名,收而殺之。”曹操卻說:“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於是命人全部焚燬,更不再過問。如此處理,是很需要一點容人之量的。這就大大安定了人心,感動了那些一度動搖的部屬,鞏固了自己的陣營。
這幾個方面的長處,使曹操理所當然地逐鹿中原,成一方霸主。
曹操一生殺人無數,晚年多病多幻覺,見眾多冤魂前來索命。一代雄才,結束了他的戎馬一生,化為塵埃。
真乃人生如朝露也。
-
8 # 回望歷史的青年
公元220年,三國一代梟雄曹操在洛陽病逝,終年65歲。曹操作為三國時期最強大的霸主,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名義,統一了北方,建立了巨大的功業。但也因此在史書上留下了奸雄的罵名。
曹操臨死前說“死不可怕,死是涼爽的夏夜,可供人無憂地安眠。世人,昨日看錯我曹操,今日又看錯了,也許明日還會看錯,可是我仍然是我,我從來不怕別人看錯我。”
如何正面評價曹操毛澤東對曹操持正面評價,他不僅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的詩句,還在1954年公開讚揚曹操說:“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那時黃河流域是中國的中心地區。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這些難道不該肯定?難道不是了不起?說曹操是白臉奸臣,書上那麼寫,戲裡這麼演,老百姓這麼說,那是封建正統觀念所製造的冤案,還有那些反動士族,他們是封建文化的壟斷者,他們寫東西就是維護封建正統。這個案要翻。”
魯迅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曹操做了哪些貢獻曹操是一代軍事大家,對中國軍事思想作出重大貢獻;曹操謀求集權,禮刑並用,唯才是舉,不信天命等主張,和行屯田以資軍食、抑刑並用,唯才是舉,不信天命等主張,和行屯田以資軍食、抑兼併無令弱民兼賦等諸多經濟主張,以及力除社會陋習、以先王之道為教和文學主張,都是對中國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一、政治方面
1、懲辦豪強。2、穩定局面。3、唯才是舉。4、尚禮重法。
二、軍事方面
1、統一北方。2、精通兵法。3、治軍嚴整。4、愛惜將才。
三、經濟方面
1、施行屯田。2、改革戶籍。3、興修水利。4、提倡廉潔。
嚴格來說,曹操雖然挾持漢獻帝,依然是維持了最基本的君臣之禮。曹操晚年,手下有很多大臣勸進,慫恿其稱帝。曹操卻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如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周文王姬昌是商朝最大的諸侯,他死後,兒子周武姬發取代商朝,建立大周天下。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曹操死後,兒子曹丕即位魏王。不久之後,他逼漢獻帝把皇位禪讓給他,建立了魏國。如果按照正統歷史觀唸的話,是魏國終結了大漢四百年王朝。
曹操為什麼能成功曹操,終其一生奮鬥在自己理想的道路上,並且,越走越遠。
漢臣的忠心
漢室將傾,諸侯割據,亂賊紛起,37歲的曹操坐守兗州,亂世之中,自保尚且不易,曹操金戈鐵馬,揮斥方遒,南征北戰,擊潰黃巾軍,擊敗黑山賊,擊退南匈奴。
當聽到漢獻帝逃出長安,落難洛陽,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時候,41歲的曹操,第一個星夜連馳,策馬奔騰,趕去護駕,而袁紹卻嗤之以鼻,眾諸侯側目斜視。
掌舵人的果敢
官渡之戰,袁紹潰敗,但勢力猶存,格局分散。本該一清餘勢,曹操卻看到了漢室更大的威脅——望中原紛爭,想趁火打劫,恢復祖上榮光的烏桓。
曹操的軍隊無視環境的惡劣,無視道路的艱難,直逼烏桓老巢,斬殺蹋頓單于,使得大漢北境百年無憂,征戰途中,興致所來,留下千古名篇《步出夏門行》,此時曹操,52歲。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鼎盛時期的曹操,將目光望向中原,將中原一統作為己任,甚至不惜赤壁之慘敗。
子女的教誨
曹操雖征戰沙場,家教卻一刻可沒有落下,他頒佈《諸兒令》
兒雖小時見愛,而長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兒子亦不欲有所私。
曹操一生有25個兒子,雖偏愛曹植,但任然理性看待問題,從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上唯才是用,並最終選擇曹丕繼位。
曹操臨死前的遺囑,沒有大談攻謀之策,卻在遺孀上大做文章,想改嫁者均可改嫁,並建議她們
勤習女工,多造絲履,賣之可以得錢自給。
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懊悔,這就是曹操。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回覆列表
1.寬洪大度。
2.知人善用。
3.廣開言路。
4.招納賢才。
5.善使權謀。
6.雄才大略。
7.高瞻遠矚。
8.頗具文彩。
等等。總之,曹操是當時不可多得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
以上這些就無需舉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