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本事愛玩
-
2 # 老尚遊戲解說
這個問題有很多專家都在擔心
在中國,上網人員中18歲以下的青少年佔19.8%,休閒娛樂是他們上網的最主要目的,而網路遊戲是網際網路休閒娛樂方式中最吸引人的一種型別,網路遊戲中角色扮演型對青少年成長產生的影響最大。中國網路遊戲作為一種新型產業正處於一個高速發展期,在發展運作過程中必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給青少年成長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網路遊戲不僅僅影響了青少年身心健康,還深刻地影響了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多方面領域。所以,有必要分析研究網路遊戲影響青少年的內在原因,加強網路遊戲的監管力度,給青少年帶來一個純淨的網路文化空間。
對於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一個個網路遊戲在帶給他們歡樂的同時,更多的卻是無盡的痛苦和悲哀。時間、金錢的無謂消耗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網路遊戲在帶給他們一個虛擬世界的同時,讓他們不成熟的心智很容易滑向各種不健康的深淵。
然而,一方面是家長和孩子們與網癮的苦苦鬥爭,一方面是網路遊戲商們想盡辦法要讓青少年越陷越深,一場不見銷煙的鬥爭背後,誰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誰來幫助他們走出網癮的深淵?又是誰來讓他們在雨季花季的Sunny下,自由和健康地呼吸?
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的一些負面影響逐漸表現出來,越來越多的中學生開始沉迷於網路遊戲,甚至患上了"網路遊戲成癮症".網路遊戲混淆虛擬遊戲與現實生活.網路遊戲影響青少年的道德認知.網路遊戲對青少年心理、身體健康、學習等產生不良的影響.網路遊戲引來國外不良文化的入侵.對網路行業加強監管,建立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對中學生開展預防和救助行動,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加大學校教育投入。
網遊成癮,給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醫學專家表示,從生理的角度而言,沉溺於網路遊戲中的青少年往往長時間面對電腦,保持著同樣的姿勢,眼睛盯著螢幕,精神完全沉浸於虛幻的遊戲世界,這些都會對身體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網遊沉溺對青少年的視力,語言表達能力與植物神經系統等都會產生危害,嚴重時,甚至會直接導致沉溺者的死亡。
而更可怕的是心靈的腐蝕。北京林業大學的心理學系老師方剛認為,不良網路遊戲往往充斥著暴力和色情的內容,對武力的崇尚和追求,以及強者通吃的原則,對於性的模糊甚至歪曲表現,諸如此類內容都會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許多專家表達了社會、教育和家庭等一起需要儘快行動的迫切性。他們認為,就法制而言,應強烈呼籲未成年人網路權益保護法的出臺。中國現今的立法程式是醞釀到出臺至少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這與網路的發展速度是不相符的。未成年人的判斷力,自我控制力等都無法和成年人相比,在某種程度上,未成年人便成為網路社會里亟待保護的弱勢群體。就教育而言,教育工作者必須改變現有的教育模式。好玩、好奇與好勝是青少年的天性,教育工作者應該好好思考,透過什麼樣的方法,把教育軟體、知識等融合到遊戲中去,如果只是枯燥的應試教育,那麼在這場社會與不良遊戲商的孩子爭奪戰中,很難把孩子拉回到課堂中來。
當然,更多的專家呼籲首先要以政府為主導,建立由社會和公眾參與的管理體系,其次,加快建立有關標準,管理措施及產業政策等,再次,要動員社會力量和廣大公眾對管理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督。而家長們更要多學習一些資訊網路知識,做孩子健康上網的指導者,有關機構儘快出臺國家標準的網路遊戲分級制度,對現有網路遊戲進行分級,指導青少年和家長按照等級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段的網路遊戲。
-
3 # 琉璃影視o
網路遊戲說白了確實只是一種娛樂形式之一,如果一個孩子真的能做到只把它當娛樂而不把它當正事,那麼玩玩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一個孩子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放在遊戲上,那麼他確實就被毒害了。這種毒害和吸毒幾乎沒什麼差別。如果強行阻止一個沉迷網路遊戲的青少年玩遊戲,那麼他會表現幾乎就像是在戒毒:無所事事、多動、焦慮甚至有一些激烈的舉動,同時他會想盡一切辦法找機會再去玩遊戲。
在這裡要先說一句日本諺語: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
孩子教育最關鍵(什麼叫最關鍵?就是比孩子在小學、初中和高中時期的教育都要關鍵。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上了中學特別是高中再抓緊他的教育------大錯特錯)的時期,是0-7歲。如果一個孩子從生下來到它上小學之前,他的父母每天下班回來就是把飯吃了然後出去運動運動然後每個人都會坐在書桌前看看書最後睡覺,那麼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可以說生來就”不會痴迷遊戲“。在他眼裡,每天看書學習是天經地義的。如果父母做不到這一點,每天下班回來看電視的看電視打麻將的打麻將,那麼等孩子長大後也去找他認可的”打麻將“形式的時候,父母基本是沒什麼資格說孩子的:你都做不到,憑什麼要求模仿你長大的孩子做到 ------ 這是違反人性的;而且關鍵是你即使說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如果一個孩子在0-7歲之間所處的環境如我上面所說,那麼這樣的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讓父母省心。反之,則會越來越讓父母操心----因為青少年有逆反心理。
也就是說,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的重要性和孩子的年齡成反比:孩子年齡越小,家庭教育越重要。因為年齡越小,越容易養成習慣------好習慣和壞習慣都是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態度,態度決定人生。一種習慣不論好壞不論大小,一旦養成,是非常難以改變的:從小養成的壞習慣長大了也只能是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不要這樣,而很難徹底摒棄這種壞習慣。
另外還有一種教育誤區:你什麼都不用做,只要學習就好了。事實上這是一種溺愛,溺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基本是個不健全的人,即使他因此就能把時間都用來學習了考上好大學了,那麼將來他還是會遇到一個很大的問題:他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去適應社會、去適應真正的生活。他的人格可以說是不健全的。而且更糟糕的是,溺愛下的孩子往往把時間都用來玩了,而用不到學習上。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除了學習外,他感受不到任何真實的生活,他以為衣櫃會自動幫他洗衣服和整理衣服、他以為每天一開門鍋碗瓢盆就會自動工作給他做飯、他以為他的房間不用整理自動就會變乾淨......有了這種習慣的孩子,他是不懂得珍惜的:不懂得珍惜父母的愛也不懂得珍惜無憂無慮的學生時代。他感受不到生活的艱辛,所以他就會去玩。你把電視扔了,他玩電腦;你把電腦扔了,他看小說;你把小說扔了,他打籃球。反正就是不學習。
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做家務,不會耽誤學習,反而會促進學習。
請父母們看看蠟筆小新吧,蠟筆小新那麼小,他的母親為什麼天天和他做鬥爭讓他整理自己的玩具?他媽為什麼不自己動手做------這樣其實反而更省心,一會兒就做完了,不需要跟在小新屁股後面追他喊他。
對於青少年,至少應該做到:自己洗內衣襪子、自己用洗衣機洗衣服、自己洗碗、自己整理和打掃自己的房間。如果一個孩子能習慣於做這些事,你給他買一個電腦讓他玩,他會在玩幾分鐘後說:這遊戲好無聊啊......他為什麼會覺得遊戲無聊,是因為他在遊戲裡感受不到真實的生活。而那些不做家務的孩子,他們不明白什麼是生活,他們一開始還能做到學習學習再學習,但時間久了,他們就厭倦了,就需要在遊戲裡找那種強烈的、在學習裡找不到的存在感:我能打死最厲害的BOSS、我能在PK裡殺死所有玩家、我最厲害!
請所有人特別是家長記住這樣一個事實:
讓一個無憂無慮的人長期地堅持學習,是絕對不可能辦到的。
讓一個無憂無慮的人長期地堅持學習,是絕對不可能辦到的。
讓一個無憂無慮的人長期地堅持學習,是絕對不可能辦到的。
父母總想讓孩子無憂無慮,但生活絕不是無憂無慮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那種無憂無慮的虛假生活,是一種可以高效地毀掉孩子的溺愛。
這種無憂無慮的虛假生活,和家庭的財富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普通家庭的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創造這種虛假生活;富裕家庭的父母也可以不給孩子創造這種虛假生活。有一些父母,總覺得自己沒本事沒能給孩子創造很好的物質條件所以反而會特別溺愛孩子 ----- 恭喜你,你成功地毀掉了你的孩子!
為什麼人家的孩子就那麼懂事就知道好好學習?為什麼人家的孩子和你一樣大可人家就不會無節制地玩遊戲而你就會?這都是因為你的溺愛。
請家長們記住:這不是孩子的錯,而是你的錯
-
4 # 俺是個純中國人
網路遊戲說白了確實只是一種娛樂形式之一,如果一個孩子真的能做到只把它當娛樂而不把它當正事,那麼玩玩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一個孩子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放在遊戲上,那麼他確實就被毒害了。這種毒害和吸毒幾乎沒什麼差別。如果強行阻止一個沉迷網路遊戲的青少年玩遊戲,那麼他會表現幾乎就像是在戒毒:無所事事、多動、焦慮甚至有一些激烈的舉動,同時他會想盡一切辦法找機會再去玩遊戲。
在這裡要先說一句日本諺語: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
孩子教育最關鍵(什麼叫最關鍵?就是比孩子在小學、初中和高中時期的教育都要關鍵。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上了中學特別是高中再抓緊他的教育------大錯特錯)的時期,是0-7歲。如果一個孩子從生下來到它上小學之前,他的父母每天下班回來就是把飯吃了然後出去運動運動然後每個人都會坐在書桌前看看書最後睡覺,那麼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可以說生來就”不會痴迷遊戲“。在他眼裡,每天看書學習是天經地義的。如果父母做不到這一點,每天下班回來看電視的看電視打麻將的打麻將,那麼等孩子長大後也去找他認可的”打麻將“形式的時候,父母基本是沒什麼資格說孩子的:你都做不到,憑什麼要求模仿你長大的孩子做到 ------ 這是違反人性的;而且關鍵是你即使說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如果一個孩子在0-7歲之間所處的環境如我上面所說,那麼這樣的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讓父母省心。反之,則會越來越讓父母操心----因為青少年有逆反心理。
也就是說,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的重要性和孩子的年齡成反比:孩子年齡越小,家庭教育越重要。因為年齡越小,越容易養成習慣------好習慣和壞習慣都是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態度,態度決定人生。一種習慣不論好壞不論大小,一旦養成,是非常難以改變的:從小養成的壞習慣長大了也只能是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不要這樣,而很難徹底摒棄這種壞習慣。
另外還有一種教育誤區:你什麼都不用做,只要學習就好了。事實上這是一種溺愛,溺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基本是個不健全的人,即使他因此就能把時間都用來學習了考上好大學了,那麼將來他還是會遇到一個很大的問題:他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去適應社會、去適應真正的生活。他的人格可以說是不健全的。而且更糟糕的是,溺愛下的孩子往往把時間都用來玩了,而用不到學習上。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除了學習外,他感受不到任何真實的生活,他以為衣櫃會自動幫他洗衣服和整理衣服、他以為每天一開門鍋碗瓢盆就會自動工作給他做飯、他以為他的房間不用整理自動就會變乾淨......有了這種習慣的孩子,他是不懂得珍惜的:不懂得珍惜父母的愛也不懂得珍惜無憂無慮的學生時代。他感受不到生活的艱辛,所以他就會去玩。你把電視扔了,他玩電腦;你把電腦扔了,他看小說;你把小說扔了,他打籃球。反正就是不學習。
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做家務,不會耽誤學習,反而會促進學習。
請父母們看看蠟筆小新吧,蠟筆小新那麼小,他的母親為什麼天天和他做鬥爭讓他整理自己的玩具?他媽為什麼不自己動手做------這樣其實反而更省心,一會兒就做完了,不需要跟在小新屁股後面追他喊他。
對於青少年,至少應該做到:自己洗內衣襪子、自己用洗衣機洗衣服、自己洗碗、自己整理和打掃自己的房間。如果一個孩子能習慣於做這些事,你給他買一個電腦讓他玩,他會在玩幾分鐘後說:這遊戲好無聊啊......他為什麼會覺得遊戲無聊,是因為他在遊戲裡感受不到真實的生活。而那些不做家務的孩子,他們不明白什麼是生活,他們一開始還能做到學習學習再學習,但時間久了,他們就厭倦了,就需要在遊戲裡找那種強烈的、在學習裡找不到的存在感:我能打死最厲害的BOSS、我能在PK裡殺死所有玩家、我最厲害!
請所有人特別是家長記住這樣一個事實:
讓一個無憂無慮的人長期地堅持學習,是絕對不可能辦到的。
讓一個無憂無慮的人長期地堅持學習,是絕對不可能辦到的。
讓一個無憂無慮的人長期地堅持學習,是絕對不可能辦到的。
父母總想讓孩子無憂無慮,但生活絕不是無憂無慮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那種無憂無慮的虛假生活,是一種可以高效地毀掉孩子的溺愛。
這種無憂無慮的虛假生活,和家庭的財富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普通家庭的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創造這種虛假生活;富裕家庭的父母也可以不給孩子創造這種虛假生活。有一些父母,總覺得自己沒本事沒能給孩子創造很好的物質條件所以反而會特別溺愛孩子 ----- 恭喜你,你成功地毀掉了你的孩子!
為什麼人家的孩子就那麼懂事就知道好好學習?為什麼人家的孩子和你一樣大可人家就不會無節制地玩遊戲而你就會?這都是因為你的溺愛。
請家長們記住:這不是孩子的錯,而是你的錯 ----- 不是因為你沒有比爾蓋茨的財富所有你沒能給你的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而是因為你的溺愛。
有一句話說太多次了,但在這裡還是要再說一次:
溫室裡的花長不大。
你讓你的孩子無憂無慮,他就長不大(心理年齡維持在了兒童時期);長不大他就永遠是個孩子;孩子啊,當然喜歡玩啦......
對於您孩子的情況:15歲痴迷網遊,說明您沒有在他小時候給他培養出一個好的習慣,所以可以想象出您現在與孩子的這種鬥爭是激烈的。至於有什麼辦法,要因人而異:
如果您的孩子心理承受力很弱,您就要用溫柔一點的方式,讓他體會生活、體會父母的艱辛;
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一般,您可以考慮把電腦扔掉,和他做鬥爭;
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強大,您可以不給他生活費或者只給很少,讓他週末去打工,養活自己。反正週末他也不學習.......這一招是最靈的一招,但需要孩子的心理足夠強大,否則他可能會因此而離家出走甚至犯罪什麼的。讓他每週都去打工,做上三個月,他就自己懂得什麼是生活了,也就會自動學習不玩遊戲了。
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您在週末的時候能多帶他出去走走,讓他看看農民伯伯怎麼種地、工人叔叔怎麼勞動,他就會從小對生活有一種理性認知,長大了也就不會輕易被遊戲什麼的吸引了。答主本人也在青少年時期沉迷過一段時間網遊,後來有一次我問看我玩魔獸世界(經典網遊沒有之一)的農村同學(此人後來考到了清華):他覺得這款遊戲如何。他只笑笑說,他覺得挺無聊的。我這個同學在農忙的時候是需要幫他父母下地勞作的,更別說自己洗衣洗碗了。他的父母根本沒時間去管他,但他似乎天生就對網遊有一種免疫力。我一直思考他那句話“我覺得挺無聊的”-----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塑造了他這種性格。最後我的結論是:他從小就對生活有一種理性認識,他成長的環境是真實的生活而不是虛假的生活。他知道父母供他上學的不易、他知道飯不會自己變熟讓你吃而需要人動手做......所以他潛意識裡就對學習倍加珍惜。所以他一有時間就學習。因此,表面上看似乎做家務佔用了一些他的學習時間,而其實做家務反而促進了他的學習。(當然做家務也是需要精力的,所以不是多做就好,家長要把握尺度,適當讓孩子做家務)。所謂對生活的理性認識,說白了就有點像那句“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讓孩子早點面對生活沒什麼壞處------不是讓他去打工掙錢,而是讓他儘早明白什麼是生活。
我想,您的孩子在他小的時候缺失了這一塊的教育。所以遺憾的說,您現在只能去和您的孩子做鬥爭,沒什麼太好的一針見效的方法。
所以,這裡要強調一句我們中國的名言:先做人,後做學。
什麼叫“做人”?就是你明白如何處理“我”與“非我“之間的關係:我有了點空閒時間,是去玩遊戲還是去看書?我在無憂無慮的青少年時代應該去談戀愛還是應該去學習?應該去泡網咖還是去泡圖書館?會做人的人,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後者。
那麼如何讓一個人懂得如何”做人“?
就是要讓他對生活有理性認識。不要讓他有一種無憂無慮、車到山前必有路的玩世不恭的錯覺----這不是真實的生活。如果一個人懂得父母勞動一天還得回來給他做飯洗衣服打掃房間,那麼他自然會珍惜學習的時間。如何讓他懂得父母的辛苦生活的不易?就是讓他適當地親自去做。而且必須是從小就養成這種習慣:孩子小、夠不著洗碗池,但你可以讓他在吃完飯後自己把碗放到廚房;孩子小,不會用洗衣機,但你可以讓他把乾淨的衣服疊起來放好......在這一點上,請向蠟筆小新的媽媽野原美伢學習。
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會讓孩子缺失對生活的理性認知呢?前面說過了,就是溺愛。
溺愛下成長起來的孩子甚至不如那些無父無母的孤兒。溺愛是毀掉孩子的最佳方式沒有之一。如果孩子從小被某個或某些家長(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長期溺愛(單親家庭也容易溺愛,因為父親或者母親認為對不起孩子而給孩子過多的愛),輕則沉迷遊戲不務正業玩物喪志、重則走上犯罪道路。溺愛的本質就是:在孩子和真實生活之間構築一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難以逾越的鴻溝。當孩子長大終於要跨過鴻溝的時候,經常會跨不過去而摔死在溝裡......所以,您現在除了繼續和他鬥爭減少他玩遊戲的時間外,更重要的,是停止溺愛!這也就是我為什麼說上面的最後一種讓他去打工的辦法最好。這種辦法說白了就是讓他直面生活,他不會再有那種“做不了不想做的事情能丟給他的溺愛源去做”的感覺了。
針對南塘舊主再寫一點東西:
如果一個家長真的很懂教育而且也有充足的時間去教育孩子,那麼“打擊網咖”就是沒必要的。這就好比“槍不殺人人殺人”的理論一樣:如果人人都是大好人,誰會去用槍殺人呢?
但現實的問題就如題主遇到的問題一樣: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我們不可能保證每個孩子的童年的家教都是完美的,這就是現實的殘酷。所以,“打擊網咖”是一種必要的手段。我們能做的,就是一面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一面“打擊網咖”,雙管齊下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決問題。現在進網咖必須有身份證這就是個很好的措施(你們年輕人應該沒見過九十年代的那些網咖:幾乎無一例外,都是未成年爆滿)。退一步講,即使一個孩子被管著不去網咖考上了不錯的大學後開始瘋狂上網,這畢竟好過在中學時期天天去網咖不學無術要強一點吧。至少他還有機會在大學階段醒悟,而後者已經從一開始就自動放棄機會了。
-
5 # 博雅LOGO設計師
著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迅速發展,手機、電腦等通訊娛樂裝置越來越智慧,人們對它們的依賴越來越深。網路讓人們的生活便利、豐富多彩的同時,也導致很多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最終形成“網癮”。
我認為,遊戲(指付費網遊、手遊,遊戲對戰平臺,是導致網癮的最大誘因)、帶有付費性質的社交產品(主要指付費(色情)直播,誘因中等)、網路電影電視劇播放產品(誘因非常低,有某些特殊人會對其成癮)是導致網癮的主要誘因。
而且,網癮出現年輕化趨勢,出現未成年人沉迷網遊、直播,併為其付費,甚至分期借款玩網遊、看直播。由於未成年人沒有經濟來源,基本上都是父母的血汗錢。如何解決未成年人網癮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首先,要嚴格禁止未成年人去網咖上網。網咖是一個完全脫離家長監管的場所,最容易讓未成年人形成網癮,在影響學業的同時,也造成家庭的經濟負擔。解決方法是採用嚴格的實名制制度,必須使用身份證登記上網,且身份證和持證上網人匹配,同時在包夜時段也採用同樣的實名制制度。因為有些網咖,在白天實名上網,晚上包夜時段上網就不需要身份證了(我就遇到過),這使未成年人上網有可乘之機。因此,希望有關部門不僅在白天檢查網咖,晚上也要突擊檢查,真正杜絕未成年人去網咖上網。
其次,由於現在的未成年人幾乎每人都有一部智慧手機,一些手遊、直播足以讓他們成癮。這個問題目前解決起來比較困難,不能夠禁止他們帶手機(出於安全方便考慮),即不能在手機端禁網癮(目前無法實現,這也可能為手機制造商帶來商機,開發出不可root,家長完全監管的專門為未成年人提供的定製機,除了網遊、直播類娛樂軟體,其他軟體都可以裝)。那麼就剩一種方法了:直接在遊戲、直播中禁止他們註冊。基本思想還是採用實名制制度,要用身份證和刷臉匹配雙重認證註冊。這仍需要監管部門和遊戲直播提供方合作完成
-
6 # 歡禧家的老男孩
還能怎麼辦?!亡羊補牢唄!
網路上閉屏所有遊戲程式應用的下載渠道,只設置專用的入口,並且設定年齡限定,實名認證!
-
7 # 路過菌
這不是代表所有的網路遊戲都是壞的,不能一棍全部敲死,也有許多益智遊戲,遊戲廠商把遊戲做得吸引人是他們的任務,青少年在這個階段缺少的是來自現實的吸引力,對現實沒有一點嚮往,現實裡自己做不到的遊戲裡都能實現,有人想成為一位俠客,有人想成為探險家,有人想成為跑酷達人,這些在現實世界都是很難達成的,而遊戲世界就可以輕鬆達成,這就造成了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無法自拔,你看,在現實世界一個孩子要學習,要完成作業,要考試,考完後還要面臨來自家長老師的壓力再加上繁重的作業,這樣的生活誰不想躲開,去到一個沒人管的世界,再加上青少年自控能力很弱就造成的大量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導致學習成績一降再降,而家長就急了,都是因為網路遊戲害得我的孩子成績下降了,都是網路遊戲的錯,它們就不應該出現。
我覺得不能一味怪在網路遊戲上,好好想想自己是否真正愛孩子,你的愛對孩子是快樂的還是沉重的,自己是否能保證孩子的隱私給他一個空間,真正的問題源頭是出現在孩子與現實世界中的,網路遊戲只是十分明顯地讓家長找到了一個可以投訴的物件轉而向各種網路遊戲提起訴訟進行抨擊。如果現實很美好有理解自己的父母,學習環境又好誰會一天都泡在網路遊戲裡面,要讓孩子真正地愛上現實,虛擬的永遠是虛擬的它代替不了現實。
-
8 # 影視府
網路遊戲它有雙面性,如果在學習後過於疲憊,可以玩玩遊戲,用於調節情緒,但也有同學將遊戲當成了自己的學業,把學習變成了自己的放鬆方式,在一定性質上也不能說遊戲就是萬惡之源,想學的人,他怎麼玩,學習照常依舊,而有的人,一場遊戲一場夢,夢醒了,才發現自己錯過了不該錯過的東西,但,有時遊戲也成為了一種職業,甚至玩遊戲比其他工作輕鬆收益高,而大多數青少年就是受到這樣的誘惑,想依靠遊戲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從而拋棄了學習,去功課自己的遊戲,也有成功的人,也有失敗的,條條大路通羅馬,事情發展千萬條,一切因由也不能隨便定義,只能說一切因果皆由自己!
-
9 # 錯覺沫沫
感謝邀請。我覺得呢,網路遊戲不一定就會害人,被害的只是那些沒有自制力沒有上進心的人。我就是個學生,每天也會玩玩王者和MC,當然不是那種無節制的玩,但是我的成績還是很好,這次期末拿到了班級第一年級第十。所以我覺得,網遊害不害人,並不在遊戲本身,而是在孩子自己。
-
10 # 閒人鈞哥
千萬不要小看網路遊戲對人的吸引力。
學生時代的小年輕除了平時學業繁重,無法找到發洩口外,與平時沒有良好的興趣愛好也有很大關係。網路遊戲帶來的刺激感,虛擬世界賦予的成就感可能真的是現實生活中最最缺乏的,所以很多青少年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這個時候家長們應當更有耐心,社會職能部門真的真的需要出手了。少年強則國強不是簡簡單單的口號!!!
-
11 # 追逐1939961
說網路遊戲毒害青少年確實不假,但不能把問題都歸咎於遊戲公司,現在很多人再在網上嚷嚷著讓國家出面關閉遊戲公司或者限制遊戲運營時間,有或者出臺面部識別登入,針對這些問題下面怎麼來分析一下
1 說關閉網路遊戲的,尤其是騰訊,我認為提出這種要求的人思考不夠成熟,首先你關閉了國內的遊戲公司難道國外就沒有遊戲開發和運營商了?你不要說只要國家出臺政策外國的遊戲也肯定進不了,那你再好好想想國家還禁止網路賭博,網路色情,這些東西你看看網上還有沒有?我告訴你多的是。其次,玩遊戲是很多人用來消遣時間的,你把遊戲都關閉了沒遊戲玩他們就不迷戀別的了,比如網路賭博,網路色情,你說哪個毒害更深?
2 限制遊戲時間,提出這種要求的人說明還是經過思考的,但是考慮不周,首先大家要知道玩遊戲的可不止青少年,其次咱們國家是一個法制國家是有人權的也是一個自由貿易國家,人民是有自由貿易權的,這其中就包括網路公司。是,就算是勉強限制了遊戲時間,那沒遊戲玩的這些時間那些又想玩遊戲的人會做些什麼呢?還是上面說到的賭博,色情,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會這麼做但這種人絕對不會少,這才是國家最不願意看到的。因為他們的危害遠遠大於網路遊戲,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犯罪率上升。
3 人臉識別登入,我認為提出這種意見的人才是經過思考的。以我們目前的技術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至於現在為什麼還沒有實施咱也不清楚,但是在網上看到已經有人大代表和國家政要想國務院提出了這些意見,可能國家正在出臺相關政策,大家需要耐心等待。
結語 整治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的危害國家干預是可行,但不能都寄託於國家干預,最重要的還是監護人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和引導性,不能慣著孩子,理性的安排遊戲時間,尤其是錢包密碼不能告訴孩子。要嚴格的教育加上理性的引導儘可能的讓孩子遠離網路遊戲。前路漫漫,任重而道遠,各位家長,加油!
-
12 # liyang北漾
還tm毒害呢?什麼年代了?裹腳布香嘛?那成年人打麻將就是益智娛樂?青少年玩遊戲就是玩物喪志?怎麼還有雙標狗在這裡吠?
-
13 # 酔酒歌
其實並不是網路遊戲毒害了青少年在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網路遊戲已經不可或缺
國家稅收也有一部分是網路遊戲。
那些呼籲網路遊戲下架的家長們,只不過是一些跳樑小醜,根本不值一提。
網路遊戲下架了,那我們拿什麼作品來輸出優質內容,網路遊戲下架的後果,家長們有沒有考慮清?
這個時代缺少會獨立思考,善於思考的人
這個輿論一被髮起,很多家長就開始跟風
其實這個輿論發起者才是真正的別有用心!
很多家長這裡就要說了
“誒,你什麼意思”“你是不是遊戲廠商請來的托兒?”
這裡我想說,我不是那種人。
我發表的這篇回答,純粹是個人觀點。
你們不想想你們關心過你們孩子的學習嗎?
你們不想想你們有沒有真正檢查過他她作業?
你們不想想你們的孩子學習累不累?
他她是人,不是機器
更何況學習除了努力還要天賦。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學習的!
有自制力的控制慾望 反之被慾望控制
從小自己教育不好,把鍋甩給遊戲?!
大人,時代變了!
遊戲不是背鍋俠! -
14 # 桃溪旁五里街
網路遊戲、選美比賽等娛樂節目等都是引進來的西方汙泥。有些人在星條旗前表忠了,俺們草民只能獨善自身,不入也不染。
-
15 # 所念皆星河wods
麻將,菸酒,電視,課外書,睡覺,吃東西,喝飲料,養寵物,聊天,鼓勵,等等等等已經嚴重危害了成年人,應當禁止
回覆列表
遊戲真的能讓人緩解生活中的壓力,不管是成年人也好還是未成年人也罷都要適度遊戲,不要過度沉迷,要把遊戲和現實區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