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書瑣記

    先確定自己對哪個方面感興趣,或者,自己想要提升哪個方面?

    初期讀書的話,建議讀點淺一點的,入門級別的。

    一個很簡單的方法便是去可購書籍的app搜尋一下想要看的領域,先選排名前幾的,再看評價,選到一本最合適的。

    後面可以透過豆瓣,關注覺得好的內容平臺,多多交流。

  • 2 # 小霞讀書

    主要看自己的興趣是哪方面的?

    心理學,推薦<非暴力溝通>

    育兒類,推薦<父母的覺醒><傾聽><正面管教>

    管理類,推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哲學類,推薦<中國哲學簡史>

    還有就是國學一定要看看,<論語>

    <道德經><王陽明><曾國藩>國學經典必看。

  • 3 # 遇見為了預見

    你好,先來簡單說下我和書的故事。

    201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聽了樊登老師講書,每聽完一本書就輸出200-300字的聽書感悟。我發現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在書本中都能找到解決方法。

    所以,這位朋友,你要先想想目前自己最需要解決哪個方面的問題,然後就可以從這個方面開始讀。

    關於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書,其中的一個方法就是利用大咖找好書。

    作為樊登讀書平臺創始人,樊登老師僅用6年時間,就將公司從0發展到市值幾十億,吸引超3000萬人聽他講書。

    2019年底,樊登老師根據聽眾的收聽率,從他讀過的上千本書裡選了幾十本好書,內容包括健康、心靈、家庭、職場、閱讀、溝通等幾個方面。

    不管怎樣,適合你的書才是最好的。可以由易到難,先把閱讀興趣培養起來。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樊登老師推薦的六大類書單:

    (一)健康生活類,只有在運動、休息、飲食上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真正擁有強健體魄。

    書單:《睡眠革命》《高效休息法》《運動改造大腦》《穀物大腦》《跑步聖經》《這書能讓你戒菸》

    (二)心靈成長類,心智的磨練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這些書將會成為嚮導,帶你找到內心的幸福與安寧。

    書單:《終身成長》《自卑與超越》《感受愛》《堅毅》《應對焦慮》《幸福的方法》

    (三)家庭育兒類,幸福的家庭,孩子的成長,除了有愛還需要有方法,這些書將會幫你一起更好地經營家庭。

    書單:《親密關係》《如何讓你愛的人愛上你》《正面管教》《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原生家庭》《熱鍋上的家庭》

    (四)職場創業類,與行業大師、時代新銳並肩,始終做正確的選擇、做正確的事。

    書單:《刻意練習》《可複製的領導力》《低風險創業》《銷售就是要玩轉情商》《零售的哲學》《商戰》

    (五)閱讀學習類,把書讀薄的秘訣。在快速變化的今天,閱讀是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書單:《科學學習》《如何改變習慣》《如何練就閱讀力》《高效記憶》

    此外,我還想推薦你讀一下《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這本書,從養成閱讀習慣到如何正確記讀書筆記,從“100天讀33本書”到“1年讀365本書”,用講故事的方式介紹了讀書方法論,特別適合養成讀書習慣的一本好書。

    (六)愉悅溝通類,會說話的人運氣都不會差。

    書單:《非暴力溝通》《掌控談話》《即興演講》

    這裡,我也想推薦你讀一下劉墉先生的《說話的魅力》,書中有很多生動的小故事,教你如何——壞話好說,狠話柔說、長話短說、急話緩說、虛話實說、廢話少說,把話說到心窩裡。

    最後,送你《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裡面的一句話:正確的讀書方法,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讀,不是用“大腦”去認知,而是用“身體”去實踐。

    努力把書裡的方法用起來是關鍵!

  • 4 # 大憨有話說

    我建議讀一些心理學的書籍

    如果你有孩子的話

    首先心理學是提升自己,認識自己,知道什麼是生命的意義

    然後就是婚姻情感型別的書籍

    最後是育兒知識型別的書籍

    我是這樣的

    坦白說,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從哪方面都可以,最重要的是自己有興趣,適合自己的,能有所收穫

    都是棒棒噠

    加油!

  • 5 # 法學小公主

    閱讀,本就是嘗試用別人的視角看世界。

    <<人類簡史>>

    一、認知革命

    1.智人獨尊

    很長時間裡,人類對自己的定位,都如西遊記中所言“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人類認為自己地位超然,自詡萬物靈長。直到達爾文用《進化論》戳破了這個幻象,人才認識到自己也是動物的一種,由猿類進化而來。現代考古更發現,如今的人類,即智人,其實還有其他人屬的親戚,包括:尼安德特人、梭羅人、佛洛里斯人、匠人、直立人等等。當智人完成認知革命,從東非出發,到達各個大陸後,這些人種先後滅絕。

    2.走向食物鏈頂端

    智人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因為那時的人類只能跟在虎豹、豺狗後面,撿它們吃剩下的骨頭,用石頭敲碎骨頭,吸食裡面的骨髓。更多時候智人靠採集果實,挖取昆蟲,或捕獵小型動物維生,自身一不小心還會被大型動物獵殺。那時的智人沒有半點威風。

    可當智人掌握了一個力量強大的工具後,居然一改困境,躍至食物鏈頂端,這個神器就是火。偶然間掌握了火的使用後,力量弱小的智人,開始用火來燒林,嚇退猛獸,烹飪熟食,這不僅改變了人獸力量對比,還讓智人縮短了用餐時間,優化了身體機能。

    3.認知革命

    大約7萬年前,智人出現了新的思維和溝通方式,就是認知革命。目前,人們普遍認為,是基因突變導致智人這次脫胎換骨。每種動物都有某種語言,動物學家研究發現,青猴就用不同的喊叫,傳達有老鷹或有獅子的預警。

    但和其他動物不同,智人的語言非常豐富。只有人類可以繪聲繪色地描述獅子在什麼地方,長什麼樣子,做了什麼,並且和部落的人一起商量如何抵禦。另外,智人也可以八卦人類自己的社群,誰和誰不和,誰喜歡誰。正是這種八卦的能力,有效地維繫著人類的交際溝通,透過八卦,人類甚至可以維繫最多達150人的自然團體。智人語言最獨特之處在於能夠傳達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資訊,並且講得煞有介事。討論虛構事物的能力,對人類而言是場至關重要的認知革命。它是一切傳說、神話、宗教、規則得以產生的根本原因。你跟猴子說,只要現在把香蕉給你,死後就能到某個猴子天堂,有吃不完的香蕉,猴子根本不會放手。但人類會,人類會因為聽說並相信“來世”的承諾,而犧牲現世的享樂。這種虛構現實,尤其是人類“一起”想象,編織出種種共同虛構故事的能力,賦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讓人們得以突破自然八卦團體的限制,集結大批人力,靈活合作。

    無論是現代國家、中世紀教堂還是古老的部落,任何大規模人類合作的根基,都在於某種只存在於集體想象中的虛構故事。比如標誌公司的存在,如何證明標誌公司確實存在?雖然路上有很多標誌汽車,可它們顯然不能代表公司,因為即使它們全部變成廢鐵,標誌公司也不會消失,它還能繼續製造汽車。雖然標誌有很多工廠、人員,可即使一場災難讓這些全部消失,標誌公司還是可以重新建廠,重新組合人員。然而,只要法官下令,強制標誌公司解散,那麼即使公司的一切都在,標誌公司也會消失。標誌公司只是我們的一個集體想象,這種想象在法律上稱為“法律擬製”,公司又被稱為法人。雖然它不是一個實體物件,卻可以像人一樣,受到管轄,可以開設賬戶。這背後的概念,可以說是人類一項巧妙無比的發明。

    4.亞當和夏娃的生活

    我們狩獵採集的祖先比起後來的農夫、牧羊人、工人和上班族,生活似乎要更舒適、也更有意義。如今,發展中國家每週平均工作時間是60~80小時,但採集者平均每週只需要工作35~45小時。

    3萬年前,一個採集者,比如今的人類更熟悉周遭環境,他們瞭解植物生長,知道季節變化。他們可能大約早上8點離開部落,在附近的森林和草地上晃晃,采采蘑菇,挖挖根莖,抓抓青蛙,躲下老虎,偶爾遇到棵果樹,把成熟的甜果子吃到再也吃不下為止。中午過後回到部落,煮午餐,剩下大把時間,聊聊八卦、講講故事、逗孩子玩。骨骼化石研究證明,多樣化的飲食,讓遠古時期採集者較少存在營養不良問題,和後人比起來,他們身高較高,也比較健康。雖然,他們擁有的人工製品較少,但資源更豐富,食物出門就可尋找,即使遇到災害,也可以遷移到別的領地去。

    5.人類洪水

    完成了認知革命後的智人,得到新的技術、組織能力和視野,他們走出亞非大陸,先後到達澳洲、美洲和西伯利亞,所到之處,生態系統無不為之驟變。澳洲200公斤重、2米高的袋鼠,最大型的掠食者袋獅,超大的無尾熊、鳥,這些巨大的動物,在智人到達的幾千年內消失殆盡。北冰洋的長毛象、美洲的巨型地懶,也和澳洲的那些物種一樣,隨著智人的到訪而消失。

    二、農業革命

    1.史上最大騙局

    人類曾有長達250萬年的時間靠狩獵採集維生,直到大約1萬年前,生活方式才大幅改變,開始全心全意地照看幾種特定的植物,這就是農業革命。人們曾想當然地認為,農業革命是人類的大躍進,是由腦力推動的社會進步。但如果不是從生存和繁衍的演化角度衡量,農業革命所帶來的非但不是輕鬆生活的新時代,反而是更辛苦、更不滿足的生活,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樁騙局。

    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小麥,但從小麥的角度看,本質上是它馴化了我們,而成功晉升為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一萬年以前,小麥只是無數野草中的一種,短短一千年後,就傳遍了全球,佔據全球大約225萬平方公里的耕地面積。小麥侍弄起來並不容易,人類需要為它,彎腰撿出石頭,整天除草,隨時驅蟲防病,大老遠找水灌溉,不時地施肥滋養。繁重的勞動導致人類大量出現腰椎間盤突出、關節炎等疾病。同時,穀物作為主食,也使人們的營養匱乏。人的收成被固定在麥田上,一發生天災,饑荒往往導致數百萬人死亡。因為土地變成人生存的根基、最寶貴的資源,人們頻繁為之血腥廝殺,暴力、戰爭都變得更加常見。

    最初,智人種植小麥,就能收穫更多糧食,生活也就更加富足安定。可是隨著土地承載能力提高,人口開始爆炸式的增長,智人們不得不更辛苦地勞作,以養活更多家庭成員和日漸增多的養尊處優的精英統治者們。母親們的負擔越來越重,嬰兒不得不較早斷奶,吃更多營養低下的穀物製品。農業革命帶來的結果是,成人勞累不堪,疾病纏身,兒童死亡率居高不下,人類的生存質量大幅下降。

    至於人類馴養的牛、羊、豬、雞,在這場革命中更加悲慘。它們本來在野外悠閒地吃草,曬太陽,和其他小夥伴愉快地玩耍。而農業社會中,牛被關在狹小的圈裡,套上籠頭,不停犁田或不斷產奶。雞被圈養起來,雞蛋被食用或孵化小雞,不合要求的小雞直接被殺死拋棄。

    2.蓋起金字塔

    農民胼手胝足勞作,生產出多於需求的糧食,以備洪水、乾旱等災害時期維生之用。但最終餘糧卻被政府利用各種名義巧取豪奪,用來養活一小撮精英分子:國王、官員、牧師、詩人。歷史記載的是這些人的生活,而其他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就是不停地挑水耕田。

    靠著農民生產出來的糧食,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住在一起,形成村落、城鎮、都市,最後建立起帝國。公元前3100年,尼羅河谷統一,建立起史上第一個埃及王朝,法老王統治著數千平方公里的土地,管轄著數十萬人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管轄著4000萬人。這些巨型的合作網路得以運轉,取決於由共同想象所構建的秩序。公元前1776年《漢謨拉比法典》把人類虛構故事的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樣由共同想象構建出的社會秩序,充滿著歧視與不公正,比如,印度的種姓制度,有色人種歧視,以及如今仍然存在的性別歧視,無一不在證明,歷史從無正義。

    3.文字元號的誕生

    一個帝國的運作,會產生大量的資訊。此前的幾百萬年間,人類只有大腦可以記錄資訊,但大腦會記憶過載。書面文字的發明,克服了這個問題。文字可以表達事實和理念,可以記錄數字、經驗,大大提高資訊記錄處理的效率,人類的智慧得以便捷地傳播,抽象思維能力也取得長足進步。

    三、人類的融合統一

    農業革命之後,人類社會規模變得更大、更復雜,而維繫社會秩序的虛構故事也更細緻完備。當我們把視角拉高到衛星的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出,歷史是有大方向的,分久必合才是不變的大趨勢。公元前1000年間,出現了三種全球通行的秩序,分別是經濟上的貨幣秩序、政治上的帝國秩序和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商人、征服者、各教先知最早跳出“我們”和“他們”的二元區分,推動著全球人類逐步融合統一。

    全球秩序之一:金錢的味道

    對商人來說,全球就是一個大市場,所有人都是潛在客戶,他們以金錢為工具,聯通全球市場。

    人類最初流行以物易物,小社群之間自給自足。可隨著城鎮的壯大,社會分工開始專業化,商業系統不斷複雜化,以物易物難度太大。於是,人類發明了錢的概念,錢是人類願意使用、能夠系統地代表其他物品的價值,作為物品或服務交換使用,是共通的交易媒介。金錢運作的原理,就在於它是一種相互信任的系統,這是有史以來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統。歷史上有貝殼、貴金屬、紙幣和如今的電子資料等各種形式的錢,錢的形式越發展,財富的轉換、儲存和運送就變得越容易,也就越有利於全球商業網路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與融合。人類在諸多方面互不認同、大打出手,唯有在對金錢的認可上,幾乎不存在任何障礙。

    全球秩序之二:帝國的願望

    帝國是一種政治秩序,它有兩項重要特徵。第一,帝國統治著許多不同的民族,各自擁有不同的文化認同和領土。第二,帝國的疆域可以靈活調整,幾乎可以無限擴張。帝國每次擴張,統治者都會把帝國中心的文化思想,推廣到帝國新獲得的疆域上,等到新疆域屬民變成精英分子,進入到帝國權力中心時,又會把自身的民族文化,糅合到帝國主流文化中。伴隨著帝國的擴張過程,許多小文化合併到大文化中。對於人類思想、人口、技術的全球性傳播來說,帝國影響居功至偉。

    全球秩序之三:宗教的法則

    對各教先知來說,全球就該只有一個真理,所有人都是潛在的信徒。他們在全世界傳教,希冀讓所有人瞭解神的主張。

    遠古時期,採集狩獵祖先認為萬物有靈,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的神祇,人們可能認為村頭那棵特別高大的無花果樹不能砍倒,因為可能會惹得樹神生氣報復。農業革命開始後,宗教革命也隨之而來,人們開始把馴化的動植物看作私人財產,而財產自然不會有靈。隨著時間過去,某些多神論者對自己信仰的某位神越來越虔誠,開始相信那位神靈是唯一的神,是宇宙的最高權柄。自此,他們認為,自己有義務,讓全世界人民都得到這位唯一神的祝福,更有甚者,他們還會認為神需要人類的協助,由此引發聖戰和十字軍東征。而世界也在宗教全球傳播中,變得更加一致。

    四、科學革命

    如果有個農民,在公元1000年沉沉睡去,公元1500年醒過來,雖然已經過了500年,哥布倫已經登上新大陸,但他看看四周的世界,還是感到十分熟悉。假設這個農民,在公元1500年睡去,公元2000年醒過來,同樣是過了500年,他會發現自己在一個完全陌生、無法理解的世界,很可能會以為自己闖入了天堂或地獄。

    過去500年間,人類的力量有了前所未有的驚人成長。公元1500年時,人類還被侷限在地面上,全球智人人口大約5億,以往生產的總價值約合2500億美元。今天,人類早已經登上月球,全球人口達70億,每一年生產的價值就約合60萬億美元。假設有一艘戰艦回到哥倫布時代,能輕鬆擊沉當時所有強國海軍,而自己連個刮痕都不會產生。1945年7月16日,美國科學家在阿拉莫戈多引爆第一顆原子彈,從這時起,人類不僅有了改變歷史程序的能力,更有了結束歷史程序的能力。將人類帶到阿拉莫戈多、帶上月球的這段歷史程序,被稱之為“科學革命”。

    1.發現自己的無知

    1620年,培根提出,知識就是力量。1687年,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提出三大運動定律,並用三個簡單公式表現出來。此後,任何人只要把資料填入牛頓的公式,答案就會像魔術一樣出現。

    1744年,蘇格蘭長老會兩位教士打算成立一個壽險基金,他們建議每一位牧師從收入中把一部分放入基金,基金會用這筆錢進行投資,如果牧師過世,遺孀就能從基金獲利中取得分紅,保障餘生。可是,他們不知道基金規模應該設定為多大。但他們沒有向上帝禱告,也沒有在聖經中尋找答案,而是聯絡了愛丁堡大學的數學教授,收集民眾過世年齡的資料,運用統計學和機率等知識,計算在某一年可能有幾位牧師過世。據此,他們預測,到1765年,這個基金總資本會有58348英鎊。事後證明,到期時,基金總資本為58347英鎊,他們的計算準確到不可思議!今天,他們的基金簡稱為蘇格蘭遺孀基金,是全球最大的退休金和保險公司之一,總值高達1000億英鎊。

    對於伊斯蘭教、基督教、儒家這些前現代知識體系來說,他們都假定世上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已經為人或神所知。平民百姓,只要鑽研典籍和傳統,正確理解它們,就能獲得知識。現代科學最獨特之處就在於,公開承認對一些重要問題一無所知,然後以觀察和數學為基礎,創造新理論,並且發展成新的能力。因此它更有彈性,也更有求知慾,這一點大幅提升了人類理解世界運作的能力以及創造新科技的能力。

    2.科學與帝國的聯姻

    我們熟知大航海時代,是歐洲Explorer從新大陸上攫取了大量黃金,是一踏上海岸,就立刻大聲宣告“此疆已歸吾王所有”,然後滅掉當地古帝國,把它變成歐洲各國的殖民地的時代。但是,我們不熟悉的是,很多航行,都會帶上為數眾多的科學家,一路科考。

    1769年,英國皇家學會出資贊助詹姆斯·庫克船隊,船隊人員包括人種、地理學家庫克船長,天文學家查爾斯.格林,植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和丹尼爾·索蘭德,以及負責繪製新土地、動物、植物的畫家。這趟遠征,帶回數量驚人的天文學、地理學、氣象學、植物學、動物學和人類學資料,成了很多學科的重要基礎。當時,遠航最大的剋星,是還一無所知的壞血病。庫克船長相信了一位醫生的研究,攜帶大量酸菜,並且每次登陸都補給新鮮蔬菜水果,結果,船隊沒有任何一個人因為壞血病而喪命。

    3.資本主義

    歷史上大多時候,經濟規模都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到現代,這一切都變了。公元1500年,人均年產值為550美元,而今天,人均產值是8800美元。

    經濟學是出了名的複雜,下面這個例子可以幫助理解。

    金融家A先生,開了一家銀行。建築承包商B先生,在這家銀行存了100萬美元現金。這時,麵包師傅C小姐,想要創業,向A先生申請貸款,於是A先生將100萬美元的貸款轉到C小姐的銀行賬戶,賬面上她就有了100萬。

    接著C小姐請B先生來建她的麵包店,價格剛好100萬美元。等她寫了支票給B先生,B先生又存在了A先生的銀行。

    這時B先生戶頭有多少錢?沒錯,200萬美元。銀行保險庫實際上有多少錢?也沒錯,100萬美元。

    B先生承包兩個月後,告訴C小姐,因為無法預期的問題和費用,建築費需要漲到200萬美元。C小姐只好再次到銀行,說服A先生再貸100萬給她,而她也將錢轉到了B先生賬戶。

    這樣一來,現在B先生戶頭有多少錢?已經是300萬美元了。但銀行實際上呢,一直就100萬美元,而且,這100萬現金從來沒有出過銀行。

    聽起來不可思議,其實這是一次人類想象力的驚人發揮。真正讓銀行得以存活甚至大發利市的,其實是我們對未來的信任。在這項系統中,人類發展出“信用”這種金錢概念,代表目前還不存在、只存在於想象中的貨品。正是“信用”的概念,讓我們能夠預支未來,打造現在。這背後有一個基本假設,即未來的資源肯定遠遠超過目前的資源。

    在航海探險中,荷蘭原本為西班牙領地的一個偏遠地區,後來不僅成功獨立,還成為全球的海上霸主,成立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在世界各地進行殖民和財富掠奪。西印度公司在殖民地築起牆,抵禦英華人的地方,就是如今的華爾街。而荷蘭人成功的秘訣,就在於信貸。荷蘭人堅持準時、全額還款,讓貸款人風險降低,並且,荷蘭司法獨立,保護個人權利特別是私有財產權。而因為贊助哥倫布而走了大運的西班牙,卻因為信貸表現糟糕,逐漸失去了投資者的信任。

    4.工業的巨輪

    經濟成長不僅需要我們相信未來,需要資本家將利潤投入再生產,也需要能源和原料。數千年前,人類就知道利用不同的能源,用火來鍊鐵,用風推動風帆,但是我們不知道如何進行能量間的轉化。漫長的歷史中,我們只能透過人類或動物的身體進行能量轉換,吸收食物中封存的太陽能,再轉換為肌肉運動,用以拉車或犁田。直到蒸汽機的發明,人們才洞悉能量轉換利用的秘密,開始深深著迷於使用機器和引擎轉換各種能量。

    工業革命從農業中釋放出巨大人力,由工廠和辦公室吸納,生產出雪崩一樣多的新產品。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生產超出了需求。為了避免生產出來的產品無人買,投資者關門大吉的情形,人類社會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倫理觀:消費主義。消費主義的美德就是消費更多產品和服務,鼓勵人們善待自己、寵愛自己。這讓人們買了無數種並不需要的產品。

    5.永遠的革命

    智人透過一場場革命,越來越不受自然的控制,甚至全面地改變了自然的生態狀況。但是,人類的日常和心理,卻也被另外的力量改變和重塑。工業化的精確時間概念,代替農業社會的時間節奏,統治了人們的生活。全世界的人,都嚴格遵守共同的時間表。市場和國家的力量有了長足的發展,社群和家庭的能量被大大消解。國家和市場號召著人們:做自己,不要管周圍人的眼光。

    核武器的發明和全球化的發展,讓戰爭成本飆升,世界呈現出空前和平的狀態。以往,戰爭的收益是土地、牛羊、奴隸和黃金,搶奪佔領都很方便。可如今,財富的重點是人才、創意,如果俄羅斯武力進犯矽谷,坦克還沒開進來,那些谷歌工程師、好萊塢導演早已經搭機逃往天邊了,俄羅斯會一無所得。

    6.我們將去往何處

    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人類歷經三次革命的洗禮,力量空前強大,可是我們究竟是比以前更快樂還是更痛苦,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如果發展沒有帶來快樂,那麼它的意義又在何處?

    如今,智人甚至擁有堪比造物主的能力。透過生物工程,人類可以改造細胞核、基因,獲取需要的生物性狀,也可以利用基因研究復活遠古的生物種類。透過仿生工程,人類甚至可以創造出“生化人”,美國殘疾人可以裝上生化手臂,大腦發出神經訊號,轉譯成電子訊號,就能操控手臂。創造出完全無機的生命,比如能夠自行演化的計算機病毒,同樣可以改變生命的法則。

    結語

    作者只用了區區400頁,就鋪陳開智人的整個歷史過程,箇中精彩令人拍案叫絕;箇中反思令人掩卷沉思。在7萬年前,智人還不過是一種微不足道的動物,在東非的角落中可憐兮兮地生活著。但其後一發而不可收拾,智人很快就躍升成為整個地球的主宰,似乎,只要再跨一步,就能進入神的境界。

    從歷史程序來看,人類並沒有一個鮮明的目標,而且,直到如今仍然迷茫。作者最後提出,擁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負責任、貪得無厭,而且連想要什麼都不知道。天下危險,莫過於此!

    或許,我們該好好思考下這個問題。

  • 6 # 智慧575

    向你推薦一書《生命本質的論證》此書是人生必讀之書。因為它是人類的迄今為止對生命本質真理的唯一正確的徹底的通俗易懂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論述。

  • 7 # 不與群芳同列

    推薦先讀一行禪師的《故道白雲》,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務虛筆記》,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深山夏牧場》。是能讓人心靜下來的好書,能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啟迪人的性靈和智慧。

  • 8 # 大連御白

    讀讀臺灣楊定一博士的書吧,此人兼通現代科學和傳統文化,既是科學家又是企業家,是王永慶的女婿。網上有7、8本,疫情當下,建議先讀,真原醫。不是醫學專著,人人讀懂的暢銷書。相信讀後會帶給你健康, 快樂,有價值的人生。

  • 9 # 捨得與自由

    我不知道您是男生還是女生,多大歲數?所以還太不好推薦。因為有一些書確實需要跟讀者年齡和閱歷有一定關係。同一本書不同年齡段看了差別太大了。比如,初中的時候看《紅樓夢》,可以說是根本沒看懂。也就是為了附庸風雅硬讀下來了,無論是感情還是詩文,至於作者要表達的現實意義就更談不上了。第二遍讀是因為學中文,對裡邊的詩詞感興趣了,第三遍讀對情感和社會意義有了一些感悟。

    這些年自己讀的書也不太多,也讀了點,如果不考慮以上因素,單純讓我推薦書名,對我有教化作用的書我認為是野夫《鄉關何處》、陳忠實的《白鹿原》、路遙的《平凡世界》、餘華的《活著》,張愛玲系列。

    我為什麼要給您推薦這些書呢?。作家寫作品,都是源於他們成長的沃土,閱歷是經歷出來的,他們經歷了,感受到了,語言自然也就落到了筆上。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作家的高明在於他們能在普通人經歷了,感受了之後,還昇華出一些高於感悟的人世間共性的一些哲學問題。也就是我們在上文學課的時候,老師總是讓學生挖掘中心思想,作品透過現象,表達了什麼,抒發了什麼。也許很多作品,作者在寫的時候,並沒有像觀眾開發的那麼深刻,也許就是單純敘述,但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瑟,當一本書在讀者心裡產生共鳴時,這就是一部好作品。比如魯迅的作品讓幾代人剖析的我想如果作者還活著,連作者都會瞠目。

    我點出的這些作家作品,讓人看了會有強烈的心靈衝擊力,它會逼迫讀者去思考,會把自己帶入進入,感同身受。我覺得人活著還是要有點底線思維為好。這些作品表達了人在情感和生活上最大限度的一種承受。它的巨大的張力是經歷了這樣還有什麼不可以承受的,教育意義巨大。比如張愛玲小說普遍壓抑,在描寫感情時有紅玫瑰和白玫瑰的經典論斷。筆法細膩到有“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這樣優美的語言。

  • 10 # 秦風熱線

    不知你喜歡文學書籍還是理工方面的?如果你喜歡文學,我建議你讀一讀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和中篇小說《人生》吧。這兩篇小說確實寫得不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讀本。

  • 11 # 朋友的圈

    根據我的經驗,越是有人給你推薦書,其實你越是靜不下心來讀,因為大家推薦的太不一樣了,最後只是默默放棄。

    要是看電子書的話,就把大家推薦的書加入書架。最後,想看卻沒有看的書,都可以堆滿整個圖書館。

    以下三個小建議,可以試一試,看有沒有效果。

    1.身邊有特別崇拜的物件的話,讓他給推薦書,看的可能性比較大。

    2.可以先挑一本短小精悍又比較有意思的書開始讀,比如《一禪小和尚》。

    3.看一些技能書,比如新媒體運營、廚藝等方面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囧媽》裡哪句臺詞,觸動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