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會上岸
-
2 # 津豫家庭生活
商周時期,姜子牙輔佐周武王討伐商紂王 ,最終取得勝利,姜子牙封了365位正神,世間重回太平。在封神之前,姜子牙給擅長遁地的土行孫留了個神位,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在正式封神的時候,大家卻找不見了土行孫的身影,這是為什麼呢?
事情的原因讓人有些啼笑皆非,土行孫不止外形矮小而可愛,就連性格也有些小孩子的感覺。原來是他聽說自己要被封神之後,十分高興,於是開始苦心設計自己的“出場方式”。想了很久,他決定利用自己遁地術的特長,在眾人面前好好秀一番自己的絕技,顯示自己的神通。封神那天,土行孫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著,但是遁地到了一半,卻遇到了一塊堅硬的石頭,他使出九牛二虎之之力也沒辦法透過。好強的他不甘於放棄,於是繼續往石頭裡邊鑽,這一鑽可不得了,他緊緊地卡在了石頭裡,這時候想要退也退不出來了
封神儀式可沒辦法因為土行孫的遲遲不來而改變,姜子牙左等右等也等不到土行孫,正在一籌莫展之際,恰好身邊出現了個凡人,他在情急之下便把最後剩下的一個席位指給了這個凡人張有仁,也就是後來我們所熟知的玉皇大帝。
再回頭來說土行孫,他在石頭裡沒辦法出來,便也放棄了掙扎,安安心心地在裡邊睡著。時光匆匆,一晃五百年過去了,滄海桑田,世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睡熟了的土行孫不知道此時他所棲身的那塊石頭已經被人從地底挪到了山頂,經過風吹日曬,石頭的外殼逐漸變薄。
就在這時,久睡的土行孫也慢慢醒轉,他也發現自己突然之間能夠稍稍動彈兩下,自己的神力也能開始展現了,於是使勁一掙,破石而出。可以被封為神仙的土行孫終於恢復了自由。可他長得又瘦又小,身上還帶著不少毛,他破石而出的景象在外人看來卻活脫脫的是一隻猴子從石頭中蹦了出來,人們都稱他為石猴。
土行孫為了重新恢復自己的神力,費勁周折找到了菩提祖師,並拜他為師父。話說菩提祖師不是他人,正是封神後遭到排擠、另立門戶的姜子牙。他看到久違的土行孫,倍感親切。但是土行孫並沒有意識到眼前的師父就是昔日老友,還傻乎乎地要師父教給他變化之術。
姜子牙也並沒有打破自己的身份,直到一日,菩提祖師看不慣土行孫在眾門生面前炫耀自己的技藝,才無意間在土行孫頭上重重地敲了三下。這一舉動讓土行孫瞬間明白了,眼前的師父正是姜子牙呀。記得五百年前,姜子牙每每找人商量事情的時候,都會在人頭上敲個三下。於是,土行孫在半夜時分一個人去找了姜子牙,點明瞭身份。姜子牙此時也慷慨地把功力傳給了土行孫,並且還賜他“孫悟空”一名,希望他在這次重生之後仍然能記得自己之前的一切
-
3 # 小龍女5505
黃天化、土行孫都是玉虛宮門下闡教第三代第子,法力不弱。本奉師命下山助周反紂卻都先後違備師命,前者下山後喝酒吃肉犯戒違規,後者受申公豹挑撥廣幫鄧九公大軍行刺姜子牙和武王姬發差點釀成大禍,雖改過自新但己違備師命。故兩位都在劫難逃,落得死後封神沒能肉身成聖。
-
4 # 中孚鑑
《封神演義》講述的是商周之戰,當然在商周之戰的同時,闡教和截教門人亦紛紛加入這場戰爭,也就是封神之戰。其中闡教弟子有姜子牙、哪吒、楊戩、雷震子、黃天化、土行孫。
雖然闡教弟子是輔助順應天數的周室,是正義的一方、也是得勝的一方,但只要有戰爭,總是有傷亡的,其中闡教弟子也不例外,比如黃天化、土行孫。
那《封神演義》中,黃天化、土行孫等人之死是在劫難逃嗎?為什麼?
先簡單的說下黃天化、土行孫。
黃天化是黃飛虎的長子,他雖然是凡人出身,但他卻是闡教清虛道德真君的弟子,也就是闡教門人。其後來下山輔周,為姜子牙賬下的四大先鋒之一。
黃天化的坐騎為玉麒麟,這玉麒麟不是法力好深的人不能騎,反映出黃天化的實力。他性烈如火,有萬夫不當之勇。
不過在攻打金雞嶺時,在和商營中的將領高繼能對陣時,因他的坐騎玉麒麟被高繼能的蜈蜂蟄了眼睛,玉麒麟突然就把黃天化掀翻在地,高繼能趁機一槍刺死了黃天化。武王伐紂成功後,姜子牙主持封神,黃天化被封為三山正神炳靈公。
土行孫是闡教懼留孫的弟子,是鄧嬋玉之夫。他雖然身材矮小,但本領高強,特別是他的地行術,在當時可謂是一絕。他在歸周後,多立戰功。不過可惜的是,後來他遇到了張奎,張奎的地行術可日行一千五百里,比土行孫的多了五百里。
在土行孫準備去夾龍山的時候,因張奎的速度快,故提前趕到等著土行孫。當土行孫到麒麟猛獸崖時,張奎就把土行孫殺了。姜子牙封神時,土行孫被封為土府星。
《封神演義》中的封神榜是三教聖人共同籤壓制定,是根據個人的修為福緣深厚來定的,深些成仙道,淺的成神道,再淺的為人道。
凡封神榜上有名之人,皆不能逃。縱然想要躲避,但終究敵不過天數。黃天化、土行孫都是封神榜有名之人,自然是在劫難逃。
再則,闡教下山幫助姜子牙的第三代弟子,曾經很多都向他們的師父詢問各自的前程吉凶。當然黃天化和土行孫也是問了他們各自的師父。
書中說的是,黃天化的師父清虛道德真君見黃天化命運不長、面帶絕氣,心中不忍,本不想說明白,但又怕他誤遭陷害,於是就跟黃天化說的一段話:
“逢高不可戰,遇能急速回。金頭雞上看鋒擁便知機。止為功為首,千載姓名題。若不知時務,防身有危難。”
黃天化是在金雞嶺因他的坐騎被高繼能的蜈蜂蟄了眼睛,黃天化被掀翻在地被高繼能所殺,這一段話中,逢高遇能、金雞、蜂擁說的就是高繼能、金雞嶺、蜈蜂。
土行孫一樣,他的師父懼留孫也知道土行孫命運不好,也告訴土行孫一段話:
“地行道術說能通,莫為貪嗔錯用功。攛出一獐咬一口,崖前猛獸帶長紅。”
這裡的獐是指張奎,崖前猛獸是指夾龍山猛獸崖,土行孫是在夾龍山猛獸崖被張奎所殺。而重要的是夾龍山是懼留孫修的道場,土行孫本人亦在夾龍山修行,但土行孫算是在自己修煉之地被殺。
從黃天化和土行孫各自師父給他們說的來看,他們的確在劫難逃,命運不長。他們的師父雖然能預知他們的悲慘的結果,卻還是不能改變,天數如此,又怎麼改變呢!
-
5 # 小丸子看電影呀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看過封神演義或者是封神榜這類的影視劇,其實這些影視劇大多都是改編自小說封神演義,這部小說極其的有名,其中的有些人物也是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比如說是姜子牙、楊戩以及長得非常有特別,而且技能也非常特殊的土行孫等等,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土行孫,土行孫死在了殷商大將的手中,之後還上了封神榜,但是他的死可不是什麼意外,而且因為他自己的一些缺點導致的,封神演義中土行孫死的並不意外,只因為他身上這個缺點。
在封神演義中土行孫非常的矮,就像是一個三歲的小孩子一般,不過他的本領卻非常的厲害,特別是他的土遁術更是練到了極點。土行孫在下山之後其實應該來幫姜子牙的,畢竟土行孫的師傅是闡教的,但是因為申公豹非常的能忽悠,就把土行孫給忽悠走了。剛開始的時候土行孫是幫助鄧九公的,鄧九公有一天醉酒之後就跟土行孫說要是你能夠幫我拿下西岐,我就把我的女兒鄧嬋玉嫁給你,這把土行孫給開心的,立刻就給答應了。
鄧九公酒醒了之後才知道說了什麼,簡直是後悔死了。而土行孫為了能夠娶到鄧嬋玉也是拼了,直接就用土遁術跑到了西岐,不過被姜子牙他們給捉了,捉了之後自然要將他給殺了,不過之後元始天尊救了土行孫。而之後土行孫跟了姜子牙他們,更是娶到了自己心心念唸的鄧嬋玉,可以說是非常的意氣風發了。
不過這土行孫娶了媳婦之後也還是改不了自己小偷小摸的壞毛病,在跟餘元對戰的時候,土行孫看上了餘元的坐騎,他十分的想要,但是就這樣問人家要人家當然是不可能給他的,那怎麼辦呢?他想到了偷,於是就趁夜晚的時候用土遁術準備去偷,但是誰知道竟然被餘元被抓了,這餘元見了土行孫竟然來偷他的坐騎,非常的生氣,就在他要殺土行孫的時候,元始天尊又救了土行孫。
這一次兩次危機時刻元始天尊都派了人來救土行孫,為何在土行孫被張奎殺的時候卻不派人了呢?大家可以看出來土行孫這幾次遭遇生命危險都是因為他小偷小摸的習慣,幾次險些丟了性命都沒有引起他的警覺,這樣一個資質愚鈍的人不救也罷,所以其實土行孫的死並不意外,僅僅是因為他愛小偷小摸以及做事不光明磊落的習慣與作風。所以電視劇裡面大多數反派的角色都不會有好下場!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這就告訴了我們做人就要做好人、做善良的人才會有好運!好人有好報。
-
6 # 90后王散人
你好,電視劇《封神演義》中黃天化死的其所,土行孫是死的憋屈。總而言之,這是他們劫數難逃。是劫數,大羅金仙都難逃,比他們法力高強之輩,也是在劫數面前伏法,所以說,一切都是命。
在黃天化下山之時,他師傅已經暗示過他,此去,他將不會有好下場。而黃天化本人多多少少也是能夠明白其中意思。不過,此人也是灑脫之人。在完成了自己的心事以後,走的也是灑脫。
而土行孫是死於本身的自作自受。可謂,自作孽不可活,他是死於自己的性格。愛偷愛耍小心思。曾經他被救兩次,皆是因為自己耍小聰明,去偷別人東西被抓,而第三次,則沒人去管他了,也是他咎由自取。這也是命吧!
-
7 # 雲中之筆
雲中答題,相互學習。
封神中,闡教第三代弟子黃天化、土行孫之死是在劫難逃嗎?
答案無疑是肯定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都是封神榜上有名之人。每一個上榜之人無論是闡教還是截教,都是在劫難逃。
肉身不滅,不能封神。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下,這上榜的二人在劫難逃的經過。
黃天化生的身高九尺,面似羊脂,眼光暴露,虎形豹走。時值三歲時遇難,因相貌清奇後有大貴,被青峰山紫陽洞清虛道德真君所救。後收為徒弟入山修行。
話說商朝元帥黃飛虎,因妻子元旦朝賀妲己被紂王調戲後跳摘星樓而死,遂帶領兵眷反出朝歌。行至澠池時,遭遇聞太師為首的眾將圍困。幸得真君命黃金力士移山搭救,後兵至潼關,被守將陳桐用火龍膘打下坐騎生死不明。
此時,紫陽洞清虛道德真君正修元神,猛然一驚掐指知武成王有難。命童兒喚來徒弟黃天化,賜花籃與莫邪寶劍,告知身世命前去搭救父親黃飛虎。
黃天化再次下山,是佳夢關魔家四將奉命征討西岐。師父道德真君賜雙錘、火龍標以及坐騎玉麒麟,命前往西岐立功輔主。並告誡天化遵其道德不可忘本。
豈料黃天化下山,朝拜武王與姜子牙並與黃飛虎父子重逢。當晚歡杯暢飲棄齋吃葷,穿王服,帶束髮冠,金抹額,穿大紅服,貫金鎖,甲束玉帶,翌日在師叔姜子牙的規勸下才重新束起了絲絛。
在與魔家四將的對陣中,黃天化坐鎮報的名號是開國武成王長男黃天化,而不是青峰山紫陽洞清虛道德真君之徒。對戰中被魔禮青用金剛鐲一道霞光正中後心,打的跌下坐騎。
從下山棄道服換王裝、飲酒開葷到對陣所報名號,黃天化已是忘記了師父,不可忘本的囑託。白雲童子將黃天化揹回紫陽洞,道德真君用丹藥將其救醒。並怒斥道:
好畜生!下山吃葷,罪之一也;變服忘本,罪之二也。若不看子牙面上,決不救你!
遂又傳授黃天化錦囊,命其再回西岐。用攢心釘在楊戩的配合下,斬殺了魔家四將。
九曲黃河陣前夕,姜子牙與黃天化被彩雲仙子的戳目珠打傷了眼睛,燃燈為其二人醫好後,子牙並不掛懷,但黃天化卻切齒咬牙懷恨在心,總是想著報此珠之仇。
黃天化本是聖神,性烈如火又心高氣傲,哪吒與鄧嬋玉交手不慎被飛石所傷,黃天化從旁嘲諷,不期第二日自己落了個同樣下場。
姜子牙登臺點將兵進五關,黃天化被封為先行官,問師父道德真君前程休咎。師父作偈曰:
逢高不可戰,遇能即速回。金雞頭上看,蜂擁便知機。止得功為首,千載姓名題。若不知時務,防身有難危。
可年輕氣盛的黃天化,同當初下山的囑託一樣,沒有放在心上。
金雞嶺前斬殺陳庚,立下進關首功。子牙研磨為其記功時,突然筆頭掉落。是為黃天化進關只此一功的警報。
道德真君的偈言中,逢高不可戰,遇能即速回,指的是孔宣麾下的高繼能。黃天化又一次沒遵師父之言。追趕高繼能時被對方毒蜂所傷,一槍結果了性命。
土行孫闡教三代弟子,是夾龍山飛雲洞懼留孫的徒弟,因師父會十絕陣時,受申公豹蠱惑盜了師父的丹藥與捆仙繩,投鄧九公麾下與子牙對抗。
後被楊戩請來懼留孫擒獲,並與鄧九公之女鄧嬋玉結為姻緣。使的沒動刀兵讓鄧九公歸服了西岐。進五關之前,同樣詢問師父前程福禍,懼留孫曰:
地行道術既能通,莫為貪嗔錯用功。攛出一獐咬一口,崖前猛獸帶衣紅。
這個獐就是澠池的張奎,土行孫進關後一直是督運糧草。後軍糧有各方諸侯供應,稟姜子牙後繳印隨軍出征。張奎乃七殺星,澠池連斬黃飛虎等人。土行孫聞知後遂即請命應戰。
兩人都擁有地行之術,張奎可日行一千五百里,土行孫只有一千里。對陣後自嘆不如,奉子姜牙之命,前往夾龍山取師父的指地成剛的符印。奈何被張奎夫婦掐指算出,張奎先行一步,在猛獸崖下斬殺了土行孫。正印證了師父的,崖前猛獸帶衣紅。
姜子牙知土行孫被害,為之懊悔自責,懼留孫派童子送來書信,說到土行孫合該於猛獸崖死於張奎之手理數難逃,貧道只有望崖垂泣不能相救,言之可勝長嘆!並隨同帶去了符印後斬殺了張奎。
一、從封神的角度看,二人的陣亡實乃是上應天數,因為皆是封神榜上的有名之人。如同十二金仙,在九曲黃河陣被削去頂上三花是一樣的道理。
闡教的如此,截教亦如此。但凡入了封神榜,任何人都註定是無法逃脫,瑤池金母的女兒龍吉公主也不例外。而不在封神榜上的人,即使身犯紅塵正邪不分,也不會最終喪命。像孔宣、法戒等人,都被西方準提道人所渡。
二、如果拋開原著,黃天化、土行孫二人的陣亡無所謂在劫難逃,也存在個人因素。
黃天化開頭已說過,不遵師父教誨貪圖榮華失德忘本。為人性格急躁爆烈如火,小肚雞腸遇事耿耿於懷。急功近利個人英雄主義強盛,不以大局為重。土行孫雖修行百載,心性不定經不起他人從中挑唆,同樣貪戀紅塵富貴。且身為道門色慾不泯。倚仗地行之術好大喜功,不聽他人勸告。以上二人的自身缺點,都為日後的結局埋下了潛在的隱患。而修道之人,清心寡慾不貪圖紅塵的功名富貴,唯此方可消災解難。其實不論是修道還是做人,皆是一理。
-
8 # 小劉侃封神
黃天化和土行孫的死,真的是在劫難逃嗎?
在封神演義整本小說裡,彷彿處處都充斥著天命論。
尤其從一開始,紂王題詩褻瀆女媧娘娘之後,她要殺死紂王,但來到朝歌城上空,卻被兩道紅光所阻,於是掐指一算,原來紂王還有二十八年氣運。
氣運彷彿天命所歸一般,證明紂王身上還攜帶著二十八年的天命。於是,女媧娘娘這才無奈放過了紂王,派出軒轅墳三妖去迷惑他,禍害商朝江山。
另外便是姜子牙下山之時,元始天尊告訴他無緣仙道,只能享受人間富貴。
其實,在小劉看來,姜子牙並不是無緣仙道,而是元始天尊不想讓他成仙。比如哪吒失去身體都能復生,黃天化被打死也能救活。而且封神裡還有蟠桃仙丹,那足以令人成仙,所以,姜子牙的無緣仙道,只是看元始天尊想不想。
說到這裡,那就該提一下黃天化與土行孫。
當時姜子牙金臺拜將之後,十二金仙都要回山,以後無緣無故不能下山,所以他們臨走之前,有徒弟的紛紛來詢問他們將來的歸處。黃天化與土行孫也詢問了各自的師傅。
原文描述:話說清虛道德真君見黃天化來問前程歸著,欲說出所以,恐他不服;欲不說明自,又恐他誤遭陷害。真君沒奈何,只得將前去機關作一偈,聽憑天命。真君作偈曰: “逢高不可戰,遇能即速回。金雞頭上看,蜂擁便知機。止得功為首,千載姓名題。若不知時務,防身有難危。” 道人作罷偈,黃天化年少英堆,那裡放在心上。只見土行孫也來問懼留孫。懼留孫也知土行孫不好,他還進得關,死於張奎之手,也只得作一偈與土行孫存驗,偈曰:“地行道術既能通,莫為貪嗔錯用功。攛出一獐咬一口,崖前猛獸帶衣紅。”黃天化的死,是因為他與高繼能戰鬥,高繼能彷彿蜈蜂蟄了他座下玉麒麟,玉麒麟吃痛,把黃天化甩了下來,高繼能一槍刺死了他。
土行孫的死,是姜子牙派他到夾龍山求見懼留孫要指地成鋼符,然後來降服同樣會地行術的張奎,但張奎速度比土行孫快五百里,他提前在猛獸崖等著土行孫,最後一刀劈下了土行孫的腦袋。
那麼黃天化與土行孫真的該死嗎?他們命中註定就一定要封神嗎?
答案是否定的,黃天化與土行孫確實該死,這是不可否認的。
黃天化的錯誤有幾點,一是自高自大,目中無人。如果他與高繼能的戰鬥小心一點,他不至於死亡。二是老師說過的話他完全未放在心中。三是黃天化作為一個修道者,本來是該清貧苦修的,但他到了山下之後就換上王服,還喝酒吃肉。所以黃天化第一次被魔家四將打死後回山,清虛道德真君很嚴厲的訓斥了他。
真君曰:“好畜生!下山吃葷,罪之一也;變服忘本,罪之二也。若不看子牙面上,決不救你!”這是黃天化的貪慕榮華富貴,作為一個修道者是不該的,所以他該死。
但為何說黃天化又不是必須死的呢?因為這要看清虛道德真君願不願意救他。
真君明知道黃天化有難,如果想救他一定能救,一是可以避免黃天化死亡,二是可以在他死後救活他,畢竟第一次他就把黃天化救活了。這第二次不救,很顯然,他不想救。
再說土行孫,他的該死之處也有,一是被申公豹說反而助紂伐周,還差點暗中殺死了武王和姜子牙。二是不尊軍令擅自行動,看到餘元的五雲駝,見獵心喜,半夜去偷盜,卻被餘元裝進乾坤袋內,差點放過給燒死。如果不是元始天尊派懼留孫去救他,那麼土行孫已經死了。
這是土行孫的該死之處,但土行孫又不是必死的。
其一,元始天尊能派懼留孫救他一次,也能救第二次,這很顯然是已經不想救他了。
其二,土行孫死的時候是在夾龍山的猛獸崖,而懼留孫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他被張奎砍下腦袋。
後來懼留孫給姜子牙的信裡親口承認,他故意送土行孫去死,因為他已經回到了山中,沒有理由不能下山,更不能出手幫助西岐。但是他的徒弟被張奎殺死了,那麼他就有了理由對付張奎。
所以說,封神演義裡雖然處處充斥著天命論,但其實還是人為的比較多。
黃天化與土行孫,並不是真的在劫難逃,而是看背後的人想不想救他們,想不想讓他們活下去,還有他們自身還有沒有利用價值。
-
9 # 張永科38
在中國的古代,宿命論思想佔據著統治地位。〈宿命論:認為人的生死貧富全由天命預先決定的,人的後天努力是無法改變的〉。而作者許仲琳在《封神演義》中,把宿命論的思想表現的最為突出!書中在宿命論思想支配下,不該死的,雖經千難萬險而沒有死,該死的,無論如何也活不成!〇〇比如馬元食人心血,被擒後正欲軒殺,卻因榜上無名,被西方教主救走。還有法戒,收了姜子牙的打神鞭,被擒後正要斬殺,又因封神榜上無名,被西方教主救走,後修成正果。〇〇,殷洪下山時曾發誓若叛師囑,四肢化成飛灰,果然化成飛灰死於太極圖。殷郊下山時也立下誓言,若叛師命則受犁鋤之厄,後果然死於犁鋤!這些都是宿命論思想在書中的表現。〇〇書中的正面人物如土行孫,鄧嬋玉,黃天化,龍吉公主等,本無惡不該死,但因封神榜上有名,所以在劫難逃必須死!由上可知,這些人的生死,都是由作者按著宿命論的觀點安排的!作者叫誰死則必死無疑,沒有為什麼!!!!!
-
10 # 鄭非夢妙文
黃天化、土行孫是封神榜上標了名字的人,凡是上榜人員都必須要死,當然這裡的死是指肉體的消亡,靈魂不滅,靈魂直入封神榜,也可以說是在劫難逃。封神榜是由鴻鈞老祖親自主持,由人教教主老子、闡教教主元始天尊、截教教主通天教主參加並共同設立的,目的是為昊天上帝的天庭招人。上榜人員名單肯定是經過三方共同協商討論之後而且由鴻鈞老祖最終拍板決定的。黃天化、土行孫作為闡教三代弟子也不能違背天意,為什麼選擇他們倆上榜估計是此二人仙道難成,只能退而求其次成其神道。如果神道都成不了的話只能跟姜子牙一樣當個普通的凡人,不過這從側面也說明了黃天化、土行孫的根基要比姜子牙強。姜子牙玉虛宮學藝四十年是仙道難成,神道也難成,只能享受人間富貴。
為什麼同樣作為三代弟子李靖、哪吒、金吒、木吒、楊戩、韋護七人可以肉身成聖而黃天化與土行孫只能死後封神呢?差距為啥就這麼大呢?我覺得是黃天化和土行孫自身的巨大缺陷導致的。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但黃天化一下山就忘了修道人的本分。看看他到了自家王府的表現:
且說黃天化父子重逢,同回王府,置酒父子歡飲;黃天化在山吃齋,今日在王府吃葷。頭挽雙抓髻,穿王服,帶束髮冠,金抹額,穿大紅服,貫金鎖甲,束玉帶。次日上殿見子牙,子牙一見黃天化如此裝束,便曰:“黃天化!你原是道門,為何一旦變服?我身居相位,不敢忘崑崙之德!你昨日下山,今日變服,還把絲帶束了。黃天化的行為將姜子牙激怒,對他進行了斥責。姜子牙一向寬心仁厚對待晚輩和藹可親,唯獨對初出茅廬的黃天化大加斥責,這足以證明黃天化離經叛道的行為已經讓姜子牙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其實也暗示了黃天化其實並不具備修仙的資質和慧根,能成其神道已經是萬幸了。至於土行孫同樣難成仙道,他的問題似乎更加嚴重,一是好色;二是背叛師門盜取寶物捆仙繩助紂為虐。土行孫見到鄧嬋玉完全被其美色所迷從而把持不住自己,他趁人之危強娶鄧嬋玉簡直是豬狗不如。他不分好歹助紂為虐與恩師為仇作對簡直是大逆不道。這樣的淺薄之徒如何能修成正果?
結語:自身修行不夠,根基淺薄,身上犯有修道之人不該犯的大忌是黃天化和土行孫封神榜上有名的主要原因。
-
11 # 長安一少年
這是由於當初人教、闡教、截教三教在碧遊宮共同商議封神榜的時候,對於三教修仙人員是否能上封神榜有了一個標準:修道根基深的成仙人,修道根基稍微淺一點的就上封神榜進行封神,修道根基不行的就重新回到輪迴之道。所以後來對於哪些成仙,哪些上封神榜,哪些入輪迴之道都是以這個為標準的。
黃天化修道根基淺的表現:一是黃天化的性格,在書裡黃天化的性格描述是“性如烈火”,一點就炸。在黃天化第一次下山往潼關救父之時,終於見到了自己的父親,親人團聚原本是好事。可是黃天化沒有見到母親時先是埋怨父親黃飛虎狠心拋棄母親,當得知母親被害時當場氣倒在地,醒來後當場就表示要殺到朝歌為母親報仇,青峰山修道也不去了。這個喜怒與形色的性格明顯是和闡教修道不相符的。
二是黃天化不守闡教戒規,兩次下山都是破戒。第一次在潼關父子相認,這一次是父子重逢,你看黃天化一看到家人重逢都幹了什麼?“飲酒歡聚”、“吃葷”,“穿王服,帶束髮冠,金抹額,穿大紅服,貫金鎖甲,束玉帶”。這還有哪一點像修道之人,你再看看楊戩、哪吒都沒有像黃天化這樣一下山就變了修道之心的。難怪姜子牙在看到黃天化這個樣子就說,我雖然身居相位,也不敢忘記“崑崙之德”。這是因為姜子牙有前車之鑑,當初他被元始天尊安排下山後,也是開葷戒、酒戒、色戒。元始天尊知道後就訓斥姜子牙,還收回了當初的許諾“雖然你去,還有上山之日”的承諾,冷冷地表示“你為人間宰相,受享國祿,稱為‘相父’,凡間之事,我貧道怎管得你的盡”。這說明闡教修道對這些戒律是看重的,一旦破戒那就會受到懲罰。
所以說黃天化這種在三教中屬於修道根基淺的,只能在姜子牙伐紂的過程中死掉,然後再回到封神榜上去封神,這是在劫難逃的。
土行孫修道根基淺的表現:一是土行孫一開始被申公豹遊說,幫助紂王對付武王,闡教的基本方向就是幫助武王伐紂的,而土行孫一開始是反其道而行之;另外他還想殺武王和姜子牙,這也是犯了大忌的。話說這種被申公豹一遊說就下山幫助紂王的,不是截教眾教徒的行為嘛,所以說嘛土行孫也是和截教教徒一樣,修為不夠嘛。
二是土行孫在伐紂的過程中屢次出現擅自行動的行為,比如當他看到餘元的五雲駝的時候,就半夜私自行動去偷五雲駝,結果卻被餘元裝進乾坤袋內,要不是懼留孫去救他,那麼土行孫已經死了。
三是在土行孫在夾龍山的猛獸崖被張奎砍下腦袋一事,其實懼留孫是已經算到的了,只是因為當時三教已經下了命令沒有理由不能下山,所以只有土行孫死了,他才能下山降服張奎。這在懼留孫給姜子牙的信裡有說道“家師已知應上天之數,這是救不得的;只是過澠池須有原故。”
所以說,像黃天化、土行孫這種的修道根基不深的在姜子牙伐紂的過程中是必須要死的,這也是封神演義裡天命論的說法,逃是逃不過去的,這都是命那!
相關內容
- 封神演義中懼留孫是土行孫的師傅,為什麼從不使用地行術?
- 《封神演義》中,懼留孫為什麼看著土行孫被殺而不救?為什麼不親自出手收拾會地行術的張奎?
- 《封神演義》小說,黃天化能夠像哪吒一樣蓮花化身嗎?為什麼?
- 《封神演義》中,闡教弟子出身清正,為何容得下好色的土行孫?
- 有網友說在《封神演義》劇裡,土行孫跟小娥可以說得上是棋逢對手,你覺得是這樣嗎?
- 《封神演義》裡,都會地行法術的土行孫和張奎,二人相互之間有什麼聯絡嗎?
- 《封神演義》中,土行孫為何能娶到美人鄧嬋玉呢?
- 《封神演義》中,土行孫最不該死,但元始天尊為何拋棄他?
- 封神演義裡,如果黃天化不死,會不會比楊戩更厲害?
- 封神演義中有位武將,遁地術比土行孫還厲害,他是誰?
見大家都問了前程,黃天化也上前詢問。師父道德真君一看,長嘆一聲說:“逢高不可戰,遇能即速回。金雞頭上看,蜂擁便知機。止得功為首,千載姓名題。若不知時務,防身有難危。”
我們結合後文可以知道,道德真君是告訴黃天化,此去不久,在金雞嶺黃天化立下首攻之後,將被高繼能以蜂群蟄死。
黃天化雖不能盡知玄機,但也聽得出自己前途不妙,只是他年少驕傲,並不放在心上。最終,其死狀果然如師父所料。
土行孫也問前程,懼留孫說:“地行道術既能通,莫為貪嗔錯用功。攛出一獐咬一口,崖前猛獸帶衣紅。”
懼留孫提醒土行孫,最後會因地行術吃大虧,而土行孫的剋星是“一獐”(即張奎)。
諸仙臨別贈言,紛紛告訴弟子前程。我們從中可以讀出些什麼呢?其一、封神大戰確實是個超大布局。
在封神大戰開始之前,元始天尊、雲中子等人就對未來做出一些預言。我曾經提到,那些預言其實都不是真正的預言,而是他們早就掌握了封神大戰的行事曆。
結合本章再看,元始天尊策劃的封神行動確實可以說非常龐大,非常精細。不但對於大事件有具體時間點的設定,就連其中一個小人物,比如三代弟子的生死,都做出了明確安排。
比如說,金吒、木吒、哪吒、李靖、楊戩、雷震子、韋陀等七人安全進入五關,最終肉身成聖,就是早有安排。再比如黃天化被高繼能殺死,土行孫被張奎殺死,也都是早有安排。
其二、高層決定一切,包括生死。
黃天化與土行孫為何會在東征不久就被殺死,其他七人為何就安全到達朝歌?
表面看來,是黃天化、土行孫遇上了剋星,實際上是他們被闡教高層設定為棄子。
黃天化在下山之後第一戰,就被魔家四將殺死。他師父道德真君用仙丹將黃天化救火。若非高層要求黃天化死在高繼能手中,道德真君完全可以用仙丹再次救活黃天化。
像姜子牙,不就是開掛一般,多次被殺死,又多次被複活?
闡教高層為何要黃天化與土行孫被殺死呢?
一來,二人品性有虧。黃天化一下山就換下道服,可見道心不堅;土行孫一度背叛闡教,攻打西岐,可見立場不穩。
二來,闡教需要向天庭滲透勢力。元始天尊捨不得讓十二仙首被封神,但是,天庭諸神中總要有闡教的代表。於是,挑來選去,就選中了黃天化和土行孫。他們二人輩分很低,但是在封神榜上的排名不低。尤其是黃天化,竟然被封為統管三山之大神炳靈公,在封神榜單中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