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任水木先生

    不拘束俗事小節

    喝酒吃肉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同時行俠仗儀

    降嬌除魔不被和尚的戒律約束

    所以聽“花和高”

  • 2 # 銘辰殿下

    宋元時期很多人的名字前面冠以“花”字,如宋元筆記中出現的“花鄭貴”、“花李郎”等。王明清的《揮麈錄》中,還記有一位滿頭插花,自稱為“戴花和尚”的僧人。

    魯智深的第一個綽號是“花和尚”,這個綽號最為人知。早在宋代的《醉翁談錄·小說開闢》中,就著錄了題為《花和尚》的話本小說。龔聖與的《宋江三十六贊》中,也寫作“花和尚魯智深”。這說明從宋代起,魯智深就以“花和尚”的綽號聞名於世。那麼這個綽號是什麼意思呢?

    “和尚”一詞是指魯智深為僧人出身,這沒有疑義,問題是“花”字如何解釋。宋元時期很多人的名字前面冠以“花”字,如宋元筆記中出現的“花鄭貴”、“花李郎”等。王明清的《揮麈錄》中,還記有一位滿頭插花,自稱為“戴花和尚”的僧人。為什麼當時人們喜歡用“花”字放在名字前面,它是什麼意思呢?

    隨著宋代市民階層的日益發展壯大,代表市民階層的許多觀念開始受到人們的垂青和欣賞。如人們把那些肆意女色而又跋扈橫行的紈絝子弟稱為“花花太歲”,象元雜劇《望江亭》、《燕青搏魚》、《生金閣》人物科白中都出現過紈絝子弟自稱“花花太歲”的例子。這是當時用於人稱的“花”字的第一種意思。

    第二種意思既與第一種意思相聯,又與紋身有關。莊綽《雞肋篇》中說:“……獨張浚一軍常從行在(按,指南宋首都臨安,即今杭州),擇卒之少壯長大者,自臂而下文刺至足,謂之’花腿’。京師舊日浮浪輩以為誇。”可見“花腿”是指京城中那些紋身的浮浪子弟。所以在元雜劇《魯齋郎》和《生金閣》中,都形容這種人物為“花腿閒漢”。我們知道,魯智深是《水滸傳》中幾位著名的紋身勇士之一(參看《〈水滸傳〉寫紋身的用意何在?》一篇),而他出家前又曾是一位放浪不羈的紈絝子弟“飛飛兒”(參看《魯智深做過“提轄”和“廉訪使”嗎?》一篇),所以用“花和尚”這個名字既指明瞭他的僧人身份,又說明了他的紋身特徵和放浪性格,更有一種“花”與“和尚”的貌似齟齬實則統一在魯智深身上的妙趣,真是妙不可言。

  • 3 # 老崔65347117

    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所以叫花和尚是因為他有一身的花繡紋身。用“花”來形容亂搞或者說專是近幾十年的事兒,而且有地域特色。現在要是哪個和尚有花和尚的外號估計就是貶義了。

  • 4 # 綠野萍蹤01

    《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是有人物藍本的。《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都有這麼一號。在前一個版本中的魯智深,書中只有一句話“那時有僧人魯智深反叛,亦來投奔宋江”。

    《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有四句四言詩,描述花和尚:“有飛飛兒,出家尤好。與爾同袍,佛也被惱。”其中的“飛飛兒”是什麼意思,不可考。但從“出家尤好”這四個字來判斷,花和尚就是名副其實的“花”和尚。

    然而,施耐庵卻沒有采用龔開魯智深贊詩的前兩句,只是在五臺山故事中,用到了後兩句。那麼,施耐庵筆下的花和尚之“花”又當何解呢?

    《水滸傳》中的真提轄假和尚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魯智深大鬧五臺山”這回書中,“花和尚”正式登場亮相。

    卻說魯提轄在五臺山剃度做了和尚,初進佛門的魯智深不守寺院清規,在文殊院攪擾了四五個月,因口中淡出鳥來,便獨自一人溜出了山門。魯智深來到半山亭,遇到了一個挑酒擔的人,便搶了一桶酒,一口氣喝了下去。喝完一桶酒,魯智深感到渾身燥熱,便脫光了膀子,露出脊背上的花繡來。魯智深“花和尚”的綽號,原來是他脊背上刺著花繡。

    施耐庵大約是本著藍本人物,勉強把花和尚這個綽號安在了魯智深的頭上吧。其實不然,這個花和尚與藍本人物的寓意完全不同。之所以只有花和尚,沒有花提轄,按照《水滸傳》文字故事的解讀,魯達-魯智深這個人物是真提轄,假和尚。

    魯達出場時,是渭州城小種經略相公府的提轄。《水滸傳》中共有兩個真提轄,魯達是一個,另一個就是曾頭市的曾長官。其他如孫立、楊志、索超,都是假提轄。為什麼呢?

    提轄在北宋時期不是一個官名,而是軍州行政長官的一項工作職責。《宋史·職官志七》中記載:宋徽宗崇寧年間" 復置提舉兵馬、提轄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練軍旅,督捕盜賊,以清境內。"

    提轄成為官名,是宋高宗紹興六年時,南宋與金國重開邊境貿易,在兩國境內互設榷場時,任命的管理市場的官員。後來,這個官名被引入官府,總共有“四提轄”,除了管理雜賣場外,還有負責製造、採購官府用品的職責。

    從魯達在渭州城的活動情況看,他不是什麼軍官,而是負責小種經略相公府日常用品採購的。曾頭市的曾弄出場時連姓名都沒有,梁山戴宗稱他是“曾長者”。宋江打曾頭市前,曾長者有了官名叫曾弄,施耐庵則叫他“曾長官”。曾頭市其實就是一個金華人在宋境開設的榷場,《水滸傳》寫得很準確。

    提轄是真的,所以,即便是魯達身上有花繡,也不叫“花提轄”。而和尚則是假的,花,有虛假的、矇騙人的意思。所以,“花和尚”就是假和尚的意思。那麼,施耐庵為何寫魯智深是假和尚呢?

    魯智深最終還是“花和尚”

    趙員外把魯達帶到七寶村,說已經備下了一張度牒,要魯達上五臺山出家避難。見了智真長老,趙員外絲毫不隱諱,直接告訴住持說,五花度牒不是魯達的。按照北宋時期的出家規定,魯達是殺人逃犯,是不能入寺院做和尚的。但是,趙員外造假,智真長老因趙員外的面子,違法收留了魯達。所以,這也是“花和尚”的一大來歷。

    施耐庵在此寫得很準確。北宋時期對出家人管的很嚴,是為了限制佛門的不斷擴張,為農耕和軍隊保留更多的青壯年,以免躲懶的人去做和尚。同時,嚴格限制出家,度牒便很難弄到,出現了買賣情況。皇帝們看到了商機,宋神宗以此作為推行新法的獎勵手段,其他皇帝也以度牒獎勵地方官員,充抵朝廷撥款。

    《宋會要輯稿》中說,宋徽宗大觀元年(公元1107 年)下詔:明州育王山寺掌管仁宗御容僧行可,賜師號,度牒各二道,用為酬獎。

    所以,施耐庵以“花和尚”來諷刺北宋時期的宗教問題,照應《大宋宣和遺事》中僧人魯智深的反叛,揭露當時的社會矛盾。

    智真剃度魯達,其實並非完全看趙員外的面子,他是知道了魯達的來龍去脈,知道此人上應天星,日後正果非凡,這才“只顧剃度他”。那麼,魯智深的正果又會是什麼呢?智真長老說得十分明白,是五臺山除自己以為所有的和尚都達不到的正果,也就是書中寫的“汝等皆不及他”。

    從智真、智清、智深三個“智”字輩的師兄弟來推測,假若施耐庵的《水滸傳》不被腰斬,魯智深恐怕也會做到一座大寺院的住持方丈,成為“長老”。此時的魯智深才是真正的和尚,此前殺人放火,上陣殺敵,都不是和尚乾的事。經過修煉,魯智深才得到智真長老所說的正果,成了一名真和尚。

    但是,從《水滸傳》前七十回的伏線中可以探軼到魯智深的結局。宋江及梁山好漢投降招安後,便去打方臘、攻幽州、抗金兵。攻打幽州遭遇慘敗,部分好漢隨童貫南下到了鎮江,參與了宋徽宗的復辟。大概,這個時候,宋江又造了宋徽宗的反,魯智深此時也在其中。這段故事,在前七十回書中是以“二龍”來伏線的。同時,潯陽樓宋江題反詩,智真長老給魯智深的四句偈子,梁山打完曾頭市又去攻打東平府、東昌府等等,也都是魯智深結局的隱寫與伏筆。“遇江而止”應當指的是鎮江,也就是《水滸傳》中的江州,魯智深的故事在此終結。

    因而,魯智深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假和尚,在造反中完成英雄的一生。續書《徵四寇》說魯智深浙江坐化,這算什麼正果呢?而且,到了,魯智深卻不是“花和尚”了。

    《水滸傳》“花和尚”隱寫了一人

    魯智深在五臺山下市井中打造了一把水磨禪杖,重量是六十二斤,隱寫的是從宋仁宗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誤走妖魔到當時,已經過去了六十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這一年,宋徽宗下革佛詔,對佛教進行打擊與摧毀。宋徽宗的招數十分高明,不像“三武一宗”那樣蠻幹,而是採取滲透與融合、歸化同化的手段,對佛教進行毀滅性的抑制和打擊。而且,與水磨禪杖相對應,施耐庵還以吃狗肉的情節,讓宋徽宗亮相(宋徽宗屬狗)。

    宋徽宗的革佛詔說:“佛改號大覺金仙,餘為仙人、大士。僧為德士,易服飾,稱姓氏。寺為宮,院為觀。改女冠為女道,尼為女德。”佛教被併入了道教,釋迦摩尼都沒了佛的尊號,降為道家大覺金仙。因而,魯智深便要“稱姓氏”。和尚都是釋家弟子,魯智深應當叫“釋智深”才對。這一點,也是“花和尚”的隱喻,不僧不道,肯定是假和尚了。

    魯智深從五臺山往東京大相國寺的路上,與史進殺了崔道成和邱小乙,火燒了瓦罐寺。這個橋段,便是直接的針對了宋徽宗。一個和尚竟然叫個道士的名字,豈不是不僧不道嗎?宋徽宗在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時“冊己為教主道君皇帝”,重用道士林靈素與虛白先生,兩年後便下詔革佛。從施耐庵《水滸傳》的整體架構來看,只有霹靂大仙趙匡胤與赤腳大仙宋仁宗趙禎是真正的道教上仙,宋徽宗就是個假“道君”。

    而且,宋徽宗以道混佛,不佛不道,施耐庵說他是“花和尚”也是十分恰當的。其實,歷史上的宋徽宗還真的是一個“花道士”。在他手上,朝政失道,民眾反叛者蜂起,豈止魯智深這樣的佛門花和尚。

    因而,“花和尚”其實也寄託了施耐庵的宗教思想,更表達了《水滸傳》反皇帝,至少是反宋徽宗這樣失道亡國皇帝的主題。所以說,續書《徵四寇》走向了《水滸傳》的反面,無限美化宋徽宗,也應當把它叫做“花和尚”——“花水滸”!

  • 5 # 剪刀手彬哥

    花和尚”魯智深這個問題有點刁鑽

    以我對這個人物的瞭解 有一句話可以概括 酒肉穿腸過 佛祖坐心中

    現在很多寺廟的和尚 玩手機 吃牛肉麵 甚至還有娶老婆的

    可以說現在的和尚是一種職業 又或許都達到了魯智深的境界

  • 6 # 上頭派掌門

    水滸人物的諢號研究起來其實挺有意思,不知道作者是不是真的別有深意。

    按照常理,在江湖上混出名堂後得有一個諢號來標榜自己,往往本領越大名頭也越唬人,實際上未必都是如此:“玉麒麟”這個名號夠響亮,夠出彩,很適合河北三絕盧俊義;林沖生得豹頭環眼,又武藝高強,“豹子頭”恰如其分;宋江的“及時雨”大概是受他恩惠的小人物給起的,“孝義黑三郎”可能是鄉鄰或好友起的,“呼保義”則是宋江自封的。

    宋江的弟弟宋清原本就是個普通的小地主,文不通武不行,上梁山後也成了頭領,於是硬造了個諢名——“鐵扇子”。杜遷和宋萬分別號稱“摸著天”和“雲裡金剛”,聽著挺豪橫,實際上草包兩個。還有“旱地忽律”“一丈青”,讀者連頭腦都摸不著……

    有不少讀者替武松“打抱不平”,水滸裡數一數二的大英雄居然連個像樣的諢名都沒有,“行者”之名何其敷衍!其實,魯智深也一樣,因其有一身漂亮的花繡,因其身份是和尚,於是就有了“花和尚”之名。

    作者花了很大的氣力去塑造武松和魯智深,偏偏在給他們起諢名的時候將就了起來,這似乎於理不合。不過,“行者”和“花和尚”這兩個諢名也確實很難挖掘出什麼深意來,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有意讓二人擺脫虛名的負累?

    摩頂受記時,智真長老告訴他要三歸五戒,魯智深不像其他和尚那樣回答“能做到”,而是回答“灑家記得”——也就是說,佛法從一開始就不是魯智深的負累,但佛卻永遠留在了魯智深心中。

    事實上,“不要邪淫”這條魯智深確實做到了,其他的全被他拋在了腦後。起初,魯智深確實沒有半點和尚的樣子,征討大遼歸來他再上五臺山拜見恩師,此時的他已有高僧的佛性和神韻,只不過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還是江湖上那一套。

    擒住方臘之後,魯智深已心如死灰,凡間種種已與他無關,接著便有了坐化錢塘。對魯智深來說,當和尚原本是想避禍保命,結果佛卻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佛土生五色蓮;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佛教徒通常遠離紅塵,魯智深卻偏要走進花花世界,並最終以“異端”的方式修成了正果。

    因此,“花和尚”的“花”有兩層含義:一是花繡之“花”;二是花花世界之“花”。

  • 7 # 霧都溼氣

    楊志轉入林子裡來,吃了一驚。只見一個胖大和尚,脫的赤條條的,背上刺著花繡,坐在松樹根頭乘涼。那和尚見了楊志,就樹根頭綽了禪杖,跳將起來,大喝道:兀那撮鳥,你是哪裡來的?楊志道:怎奈那禿廝無禮,且把他來出氣。挺手中朴刀來奔那和尚。兩個就林子裡一來一往,一上一下,兩個放對。

    當時楊志和那僧人鬥到四五十合,不分勝敗。楊志暗暗地喝彩道:真是了得!酣鬥間,那和尚卻賣個破綻,托地跳出圈子外來,喝一聲:且住。兀那青面漢子,你是什麼人?楊志道:灑家是東京制使楊志的便是。不敢問師兄卻是誰?那和尚笑道:灑家不是別人,俺是延安府老鍾經略相公帳前軍官魯提轄的便是。為因三拳打死鎮關西,卻去五臺山淨髮為僧,人見灑家背上有花繡,都叫俺做花和尚魯智深。正是:

    自從落髮鬧禪林,萬里曾將壯士尋。臂負千斤扛鼎力,天生一片殺人心。欺佛祖,喝觀音,戒刀禪杖冷森森。不看經卷花和尚,酒肉沙門魯智深。

    這真是:人的名,樹的皮。真真的由表及裡,從內到外的花和尚。

    五臺山上,智深把皂直裰退膊下來,露出脊背上花繡來,扇著兩個膀子上山來,裸形赤體吃酒醉鬧一場。

    桃花村中,智深道:灑家在五臺山真長老處,學得說因緣,便是鐵石人也勸得他轉。劉太公只道這智深早晚正說因緣,不料卻將那大王拖到床邊,拳頭腳尖一齊上,打得大王叫救人。

    魯智深,魯智深,起身自綠林。兩隻放火眼,一片殺人心。忽地隨潮歸去,果然無處跟尋。咄!解使滿空飛白玉,能令大地作黃金。真花!

  • 8 # 紅塵彌勒

    這個所謂的“花”,字面上的意思並不見得就是那個私下裡極為隱諱的花。

    花和尚是魯達出家以後浪跡江湖的綽號,被人普遍稱謂,是他出行的通行證和天然印記。

    但這個所謂的“花”,其實和那些私下裡花花腸子甚至花花世界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更沒有淫情豔逸的花花勾當。

    這裡所謂的“花”,其實是指魯智深這個人並不受那些陳規陋習的約束。青燈古佛本來是個清靜之地,出家人一心向佛,以善念為本,吃齋唸佛,不吃肉不殺生,掃地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是個最最憐惜弱小生命的世之君子,講究超度靈魂,度人以七級浮屠。

    但大和尚卻不是這樣的本色,依舊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醉打山門一節,就凸顯了智深這樣的性格和品性,是一個嫉惡如仇的血性漢子,懂得扶危濟困、行俠尚義,最最看不得人間疾苦和受虐。故而自出場伊始,就大開殺戒,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又讓小霸王周通顏面盡失,還在緊要處讓打虎將李忠等一干人吃癟到無地自容。

    這樣的人物,分明愛憎分明,眼裡不揉沙子,不僅可以獨坐山門之外大吃狗肉,也可以陡升一片殺人心,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

    無論是智深的喝花酒吃大肉,還是他的仗義疏財出手相救,都和出家人格格不入,是一個沒融進世俗的花和尚,是一個敢於和世俗與黑暗叫板的熱血男兒,不像是出家人那樣畏畏縮縮、膽膽怯怯。

    這個所謂的“花”字,更加凸顯了智深的英雄本色,是一個有情有義、有容乃大的英雄豪傑。

  • 9 # 江湖故人G

    要說《水滸傳》種最仗義最能稱得上是好漢的非花和尚魯智深莫屬,魯智深也是梁山好漢的代表人物,代表了一種仗義一種無畏一種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好漢精神

    所謂“花和尚”魯智深從字面意思來看是說魯智深身上一身的花繡紋身,加上魯智深是從寺院裡出來的和尚就有了“花和尚”的綽號。從人物表面來看這個綽號也是很符合的。其實看水滸能夠發現魯智深一開始做為和尚在寺廟裡並沒有遵守規矩,身為和尚喝酒吃肉肯定是不允許的,而且有時喝得大醉而大鬧寺院更是讓人覺得不妥,這個“”花和尚”也許正能說明魯智深不尊寺規,不守僧戒,作為和尚破壞規矩,不受規矩的束縛。

    魯智深最後在錢塘江前聽潮而圓遇信而寂,也是自我修行的一種昇華,畢竟《水滸傳》中能做到善始善終的人並不多,魯智深一生坦坦蕩蕩光明磊落,替天行道殺富濟貧,是真正意義上的好漢!

  • 10 # 跨文化

    《亮劍》中,團長李雲龍罵警衛員魏大勇(又名魏和尚)“花和尚”,意思是偷偷喝酒的和尚,犯了僧人的清規戒律。看來,“花和尚”早已經是一個罵名。

    魯智深到底有多“花”

    表面上看,“花和尚”魯智深身上的紋身花花綠綠。魯智深本名魯達,用一條62斤的水磨禪杖,武藝高強,在緊急關頭出手救了林沖,他本是渭州經略府提轄,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惡霸鎮關西,為了躲避官府緝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

    魯智深到底有多“花”?除了喝酒,還有愛打架(打抱不平)、說粗話髒話、穿著打扮也不講究。其實,喝酒與打架擱一起,往往就更“花”了,酒後亂性,把人往死裡打,說話也不注意,可能還帶髒字,敞著懷、衣衫不整,“慈悲為懷”的僧人的德性就完全看不見了。

    豬八戒花不花?

    按理說,《西遊記》裡的豬八戒也是一個花和尚,他最大的問題是好色、貪吃、對佛家的立場不堅定,動不動就想散夥,回他的高老莊。

    魯智深是一個反襯:什麼叫“不花”

    《西遊記》唐僧就是一個“不花”的典型,“戒、定、慧”在唐僧身上都可見到。

    和《西遊記》不一樣,《水滸傳》裡的和尚都“花”。

    魯智深是一個反襯:“花”的魯達襯托出“不花”的智深。看《水滸傳》中眾豪傑的結局,魯智深最後修成正果,坐化了。說明:他的“花”並不是真的“花”,是表面上的“花”。

    反襯出在野的豪傑是多麼的正義

    豬八戒這個“花和尚”人物角色,反襯了孫悟空和唐僧。魯智深的“花”,反襯的僧人不明確。因為《水滸傳》裡面有出家人身份的還有武松(帶髮修行的行者),也是一個“花和尚”,愛喝酒、打架。《水滸傳》裡也有和尚與女色有關,被好漢們殺了,例如花花淫僧崔道成。

    其實,《水滸傳》裡的花和尚,反襯的是宋代社會中,那些仗義疏財、替天行道的江湖好漢。因為在朝的統治階級昏庸腐敗、在野的僧人群體不學無術,都不能代表社會的良心,只有聚義廳裡的豪傑才是社會正義的擔當。

  • 11 # 靜一號普洱茶

    《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是有人物藍本的。《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都有這麼一號。在前一個版本中的魯智深,書中只有一句話“那時有僧人魯智深反叛,亦來投奔宋江”。《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有四句四言詩,描述花和尚:“有飛飛兒,出家尤好。與爾同袍,佛也被惱。”其中的“飛飛兒”是什麼意思,不可考。但從“出家尤好”這四個字來判斷,花和尚就是名副其實的“花”和尚。然而,施耐庵卻沒有采用龔開魯智深贊詩的前兩句,只是在五臺山故事中,用到了後兩句。那麼,施耐庵筆下的花和尚之“花”又當何解呢?《水滸傳》中的真提轄假和尚“趙員外重修文殊院,魯智深大鬧五臺山”這回書中,“花和尚”正式登場亮相。

    其實不然,這個花和尚與藍本人物的寓意完全不同。之所以只有花和尚,沒有花提轄,按照《水滸傳》文字故事的解讀,魯達-魯智深這個人物是真提轄,假和尚。魯達出場時,是渭州城小種經略相公府的提轄。《水滸傳》中共有兩個真提轄,魯達是一個,另一個就是曾頭市的曾長官。其他如孫立、楊志、索超,都是假提轄。為什麼呢?提轄在北宋時期不是一個官名,而是軍州行政長官的一項工作職責。《宋史·職官志七》中記載:宋徽宗崇寧年間"復置提舉兵馬、提轄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練軍旅,督捕盜賊,以清境內。"提轄成為官名,是宋高宗紹興六年時,南宋與金國重開邊境貿易,在兩國境內互設榷場時,任命的管理市場的官員。

    後來,這個官名被引入官府,總共有“四提轄”,除了管理雜賣場外,還有負責製造、採購官府用品的職責。從魯達在渭州城的活動情況看,他不是什麼軍官,而是負責小種經略相公府日常用品採購的。曾頭市的曾弄出場時連姓名都沒有,梁山戴宗稱他是“曾長者”。宋江打曾頭市前,曾長者有了官名叫曾弄,施耐庵則叫他“曾長官”。曾頭市其實就是一個金華人在宋境開設的榷場,《水滸傳》寫得很準確。提轄是真的,所以,即便是魯達身上有花繡,也不叫“花提轄”。而和尚則是假的,花,有虛假的、矇騙人的意思。所以,“花和尚”就是假和尚的意思。那麼,施耐庵為何寫魯智深是假和尚呢?魯智深最終還是“花和尚”趙員外把魯達帶到七寶村,說已經備下了一張度牒,要魯達上五臺山出家避難。

    見了智真長老,趙員外絲毫不隱諱,直接告訴住持說,五花度牒不是魯達的。按照北宋時期的出家規定,魯達是殺人逃犯,是不能入寺院做和尚的。但是,趙員外造假,智真長老因趙員外的面子,違法收留了魯達。所以,這也是“花和尚”的一大來歷。施耐庵在此寫得很準確。北宋時期對出家人管的很嚴,是為了限制佛門的不斷擴張,為農耕和軍隊保留更多的青壯年,以免躲懶的人去做和尚。同時,嚴格限制出家,度牒便很難弄到,出現了買賣情況。皇帝們看到了商機,宋神宗以此作為推行新法的獎勵手段,其他皇帝也以度牒獎勵地方官員,充抵朝廷撥款。《宋會要輯稿》中說,宋徽宗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下詔:明州育王山寺掌管仁宗御容僧行可,賜師號,度牒各二道,用為酬獎。

    所以,施耐庵以“花和尚”來諷刺北宋時期的宗教問題,照應《大宋宣和遺事》中僧人魯智深的反叛,揭露當時的社會矛盾。智真剃度魯達,其實並非完全看趙員外的面子,他是知道了魯達的來龍去脈,知道此人上應天星,日後正果非凡,這才“只顧剃度他”。那麼,魯智深的正果又會是什麼呢?智真長老說得十分明白,是五臺山除自己以為所有的和尚都達不到的正果,也就是書中寫的“汝等皆不及他”。從智真、智清、智深三個“智”字輩的師兄弟來推測,假若施耐庵的《水滸傳》不被腰斬,魯智深恐怕也會做到一座大寺院的住持方丈,成為“長老”。此時的魯智深才是真正的和尚,此前殺人放火,上陣殺敵,都不是和尚乾的事。

    經過修煉,魯智深才得到智真長老所說的正果,成了一名真和尚。但是,從《水滸傳》前七十回的伏線中可以探軼到魯智深的結局。宋江及梁山好漢投降招安後,便去打方臘、攻幽州、抗金兵。攻打幽州遭遇慘敗,部分好漢隨童貫南下到了鎮江,參與了宋徽宗的復辟。大概,這個時候,宋江又造了宋徽宗的反,魯智深此時也在其中。這段故事,在前七十回書中是以“二龍”來伏線的。同時,潯陽樓宋江題反詩,智真長老給魯智深的四句偈子,梁山打完曾頭市又去攻打東平府、東昌府等等,也都是魯智深結局的隱寫與伏筆。“遇江而止”應當指的是鎮江,也就是《水滸傳》中的江州,魯智深的故事在此終結。

    因而,魯智深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假和尚,在造反中完成英雄的一生。續書《徵四寇》說魯智深浙江坐化,這算什麼正果呢?而且,到了,魯智深卻不是“花和尚”了。《水滸傳》“花和尚”隱寫了一人魯智深在五臺山下市井中打造了一把水磨禪杖,重量是六十二斤,隱寫的是從宋仁宗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誤走妖魔到當時,已經過去了六十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這一年,宋徽宗下革佛詔,對佛教進行打擊與摧毀。宋徽宗的招數十分高明,不像“三武一宗”那樣蠻幹,而是採取滲透與融合、歸化同化的手段,對佛教進行毀滅性的抑制和打擊。

    而且,與水磨禪杖相對應,施耐庵還以吃狗肉的情節,讓宋徽宗亮相(宋徽宗屬狗)。宋徽宗的革佛詔說:“佛改號大覺金仙,餘為仙人、大士。僧為德士,易服飾,稱姓氏。寺為宮,院為觀。改女冠為女道,尼為女德。”佛教被併入了道教,釋迦摩尼都沒了佛的尊號,降為道家大覺金仙。因而,魯智深便要“稱姓氏”。和尚都是釋家弟子,魯智深應當叫“釋智深”才對。這一點,也是“花和尚”的隱喻,不僧不道,肯定是假和尚了。魯智深從五臺山往東京大相國寺的路上,與史進殺了崔道成和邱小乙,火燒了瓦罐寺。這個橋段,便是直接的針對了宋徽宗。一個和尚竟然叫個道士的名字,豈不是不僧不道嗎?宋徽宗在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時“冊己為教主道君皇帝”,重用道士林靈素與虛白先生,兩年後便下詔革佛。

    從施耐庵《水滸傳》的整體架構來看,只有霹靂大仙趙匡胤與赤腳大仙宋仁宗趙禎是真正的道教上仙,宋徽宗就是個假“道君”。而且,宋徽宗以道混佛,不佛不道,施耐庵說他是“花和尚”也是十分恰當的。其實,歷史上的宋徽宗還真的是一個“花道士”。在他手上,朝政失道,民眾反叛者蜂起,豈止魯智深這樣的佛門花和尚。因而,“花和尚”其實也寄託了施耐庵的宗教思想,更表達了《水滸傳》反皇帝,至少是反宋徽宗這樣失道亡國皇帝的主題。所以說,續書《徵四寇》走向了《水滸傳》的反面,無限美化宋徽宗,也應當把它叫做“花和尚”——“花水滸”。

  • 12 # 老龔166916589

    《水滸傳》花和尚魯智深的‘’花‘’來源是紋身之故。在梁山好中愛紋身的非魯智深一人。不有九紋龍史進,郎子燕青等。

  • 13 # 酒瓶裡的菸頭

    菸頭認為,“花和尚”的“花”字,主要有兩層意思。

    一、紋身

    魯智深身上有大量的花繡紋身,因此被稱為花和尚。

    其實,在五代十國,乃至宋朝時期,身上有紋身花繡的人不在少數。後周開國皇帝郭威,因為脖子上紋有一隻雀,所以又被人稱為郭雀兒。《水滸》中,身上有紋身的更是大有人在。最著名的就是九紋龍史進,浪子燕青,以及花和尚魯智深三人。

    史進的綽號“九紋龍”,就是因為他父親史太公請了高手匠人給他身上刺下了九條龍,因此而得了這個名號。那麼,魯智深因為身上的花繡而被稱為“花和尚”,似乎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二、不守戒律

    “花和尚”這個“花”字,應該還有魯智深殺人放火,喝酒吃肉,根本不守佛家清規戒律的意思。這個“花”字,應該和“花花公子”的“花”是一個意思。

    魯智深在渭州做提轄時候,沒有被稱為“花提轄”,“花將軍”,說明他那時候的行為對於一個軍官來說,還算是挺正常的。但是,等他出家做了和尚,他吃肉喝酒,打架生事等行為就有點與身份不符了。

    就像是一個公子哥,輕浮跳脫,聲色犬馬,行為舉止都比一般人要出格的多,這樣的人一般被稱為“花花公子”。魯智深也是一樣,正是因為他行為舉止,生活習慣,都與一個出家的和尚的的身份格格不入,所以才會被稱之為“花和尚”。

    總結:魯智深無論從外表還是行為舉止,都可以被稱為“花和尚”,而這個“花”字,應該也蘊含著這兩種意思吧!

  • 14 # 易乎

    我以前一直以為花和尚就是很花心的意思,直到認真看了《水滸傳》才知道“花”這個字正確含義。我個人分析是有以下這兩種原因,下面我給大家說說我的觀點。

    一.紋身

    這個是大家都知道的,最顯而易見的,因為魯智深全身刺有花繡。在書中第四回說到“魯智深把直裰褪膊下來,把兩隻袖子纏在腰裡,露出脊背上花繡來,搧著兩個膀子上山來。但見:頭重腳輕,對明月眼紅面赤;前合後仰,趁清風東倒西歪。踉踉蹌蹌上山來,似當風之鶴;擺擺搖搖回寺去,如出水之龜。指定天宮,叫罵天蓬元帥;踏開地府,要拿催命判官。裸形赤體醉魔君,放火殺人花和尚。”花和尚的名號由此開始。

    二.不守清規戒律

    魯智深說到底畢竟還是個和尚,我們都知道和尚是要遵守清規戒律的,不能吃酒,不能吃肉,也不能殺生。但是魯智深就是個例外中的例外,不僅喝酒吃肉殺人,而且還在喝醉酒之後大鬧五臺山。

  • 15 # 平淡平安平和平心

    他有一個特點,只穿僧衣剃光頭,不守彿教戒規。一,身上刺有花紋。二,喝酒吃肉吃狗肉,殺人滅霸不軟手。這是主因,並不是釆花盜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雪佛蘭開拓者怎麼樣,適不適合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