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魚拌醬
-
2 # 縱橫依然
美金是硬通貨,全世界最認可流通貨幣,因為美國二戰後成為世界第一強國,軍事,科技,經濟均為第一,各國都拿黃金抵押兌換美元,美元又叫美金,世界第一大國遠影響全世界起伏動盪!
-
3 # 汴梁遊客2
美金為什麼可以製造全球金融危機是根據美國的地位決定的。
美國作為全球的霸主,以國家信用背書,在二戰後以44個同盟國透過的佈雷頓森林協定為起點,開始收割全球的大業。
美國透過印刷美元這一張破紙讓全球的人為他買單。透過美聯儲加上強大的軍隊,流氓似的到處收割。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域性1994年公佈,全世界美鈔流通量為3500億元,1/3在美國境內流通,2/3在外國流通。紐約聯儲局報告稱,在2002年末,在市面流通的6,200億美元貨幣中,有大約55%到60%,即3,400億到3,700億美元左右是在美國以外地區流通的。根據聯邦儲備體系最近的估計,在所有流通的美元中,大約三分之二為美國境外持有。在全世界流通的美國貨幣總額已達將近7000億美元。僅在1989到1996年3月間,流到俄羅斯和阿根廷的美鈔就分別達到了440億和350億美元。
回到問題,就是因為透過美國信用的背書,在透過美聯儲和美國軍隊的聯合操作下,到處製造混亂和製造美元緊張來製造全球的金融危機。別的貨幣沒有全球流通和這麼強大的信用背書,所以製造不了全球金融危機。
最後,隨著美國的胡作非為,美國的信用在一點一點的消失,在沒有別的貨幣背書的情況下,也只有金本位的迴歸或者更大的危機。美國霸權回落只是時間問題。
附100美金和1美金的圖片
-
4 # 尚小仙的賊船
美元作為本位貨幣,它的穩定性直接影響世界貿易市場。經濟一體化是大趨勢,製造業根據區域劃分職能,貿易作為紐帶聯絡著世界經濟。所以如果國際貿易市場受到衝擊,製造業會直接受到衝擊。
-
5 # 空倉大師
美金為什麼可以製造全球金融危機?這得讓我們先捋一捋歷史: 日本偷襲珍珠港,惹怒了老美,於是全速開動了戰爭機器,迅速的被逼成了全球超級工業大國。然後全世界都滿目瘡痍,唯獨美國獨善其身爭霸全球。面對戰後的重建,各國都需要買美國貨,美國一看老子天下第一,那你們就都用美元來買吧,如果需要的話,你手裡的35美元我可以給你一盎司的黃金,那就是最初的雷頓森林體系。 但是慢慢的大家元氣都恢復了,商品可以自給自足,同時也想從其他國家買東西了,於是大家不想用美元,而是想用自己的貨幣,於是法國就開著飛機,軍艦從美國用20億美元換了2000噸黃金回來。這下可好了,全世界都開始效仿。那美國一看不行啊?都來兌換,我哪有那麼多黃金啊?於是美國就開始耍賴,推說不玩了,再兌我黃金都給兌沒了。現在各個國家都開始大量的買石油,而中東的幾個產油國都是我小弟,那就讓石油跟美元掛鉤。所有買石油的國家都必須要用美元來結算石油。石油是各個國家發展的剛需,於是各個國家先去美國兌換大量的美元,然後用美元去買石油。此時美元就是大量的湧入中東各個產油國報復的中東富豪們即使使出各種的炫富手段,他手裡的美元還是實在太多了,那就都存到美國的銀行或者投資美國金融市場吧,畢竟放眼全球也就美國老大哥這裡也是最安全的。於是美元又回到了美國,多麼完美的閉環啊,於是佈雷頓森林體系就此瓦解,石油美元就此誕生。 美國當起了世界警察,到處維持治安,這都需要錢啊。於是瘋狂的印,美元多了不值錢了嘛。這不要緊全世界都在用美元,於是貸款利率降低,存款利率降低。錢放到銀行根本不掙錢,算算通貨膨脹搞不好還要賠錢。那都別放銀行了,美國的資本家和金融機構,拿著這些錢進入到全球各個市場,尋找低價資產,或者是進入新興行業,比如當年的南美洲。資金是趨利的,而且是見效越快越好,他們可不會像中國08年那樣,比如4萬億的基礎建設一樣,這個見效太慢了。於是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就是最好的選擇,大量資金的湧入,推高了房價和股市。那麼這些第三世界國家人們看到股市和房地產如此的瘋漲,也按耐不住,資本從實業湧進樓市,股市,連街邊掃地的大爺都想進股市,賺上一筆,大家都喜笑顏開,看著自己的賬戶的錢在不斷的增加,睡覺都能笑醒了。 美元已經離開美國一段時間了,此時美國加息,資本家手裡的這些貸款成本不斷增加,那就撤回本土吧。美元資本撤離的時候來了高位離場,賣賣賣,於是在地區的樓市股市一瀉千里,財富被洗劫之後從此一蹶不振。而這其中曾經一隻腳邁進發達國家行列的阿根廷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今那叫一個慘,美元迴流,金融危機一定要在這些地區爆發的。這時美國這個世界警察又站出來說,大家莫慌我來幫助大家,我勉為其難的就多印點美元來幫大家渡過難關吧,美元又進入到這些國家進行抄底,各種優質資產嚴重低估,好便宜呀,買買買。大家又在一起說嗯,還是美國老大哥仗義呀,這麼多美元進來,我的經濟有救了。 美金就是這麼製造全球金融危機,割世界的羊毛的。
-
6 # 拐點交易系統
特朗普上臺對金融市場有很大的影響,其中一點是美元走強,這是個很大的事情。
一個是美元指數,大家可以看到在80年代美元走強,走到最高點;在90年下跌又走上去走強。
美元走強,在80年代第一個走向高峰的時候,很多國家發生危機。大家一定記得那是什麼危機?是拉美危機。拉美危機以後美元開始逐漸走弱逐漸往下,大家可以看到曲線在90年代又一次上升,又有很多國家發生危機,那是什麼危機?是亞洲金融危機。
這一次,大家可以看到尾端美元又繼續開始走強,現在的高度還低於90年代和80年代美元的走強,所以美元還有走強的前景。
為什麼美元走強會容易發生金融危機?
美元走強,如果一個公司和一個國家因為美元負債的話,你就要用比較多的美元來嘗付利息,你的財務負擔就加大,如果你的利潤收益不夠的話,你就會破產。
美元走強,美國國內的利率和當地市場的利率的差距會擴大。所以資金就趨於流回美國。
在這個情況下,如果當地的市場大量依賴美元流動性的話,那麼很簡單,這個市場就會發生波動。
這個就是在80、90年代和拉美亞洲發生過的事情。美元走強,企業破產、美元走強,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因為資本流出本地市場,流回美國。
所以在這個情況下,就容易發生金融波動和恐慌,而這次美元又走強,大家對這個事情,對金融風險、波動風險的增加不能掉以輕心。
當然在過去幾十多年的危機以來,各個國家對金融管理的能力是大大加強,但這仍然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2016年,美國的財政赤字大概是3.3%左右,我們預計2017年開始降到2.6%,但是從現在的趨勢看,它可能會升到4%左右。美國財政赤字擴大的話,經常賬戶赤字一定也會擴大,本來17年是從-2.9%跌到-3.5%,現在看來也是-4%左右,所以美國可能又一次面臨雙赤字的高峰,經常賬戶赤字-4%和財政赤字-4%,這就回到了2008年危機以前的狀態,雙赤字。
這是美國的事,關世界什麼事?
這個很重要,因為美國的雙赤字高的話,市場會失去對美元的信心,所以美元會走弱,所以17年每月最難辦的一件事,就是由於利率升高,美元走強,由於財政赤字和經常賬戶的赤字,美元會走弱,美元會波動。
美元波動是一件很要命的事情,對市場影響很大。
財政赤字上升,美國怎麼辦?它又得借債,所以它的債務就會上升。那麼按照現有國會和美國政府的協定,美國的總債務,聯邦政府債務從76%的GDP應該逐漸的下降到69%左右,逐漸緩緩下降。但從現在趨勢來看,這個利率水平大概不但不會降債務,還會上升到82%,按照現在的上升趨勢看,可能會升得更厲害。聯邦政府債務上升,政府就要想辦法提高債務的上限,就得跟國會談判,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債務過高也會影響對美元的信用,也會使美元波動,所以這個又是一件很大的事。
美元匯率走強對美國也有負面影響,為什麼呢?美元走強出口會下降,大家可以看到藍的曲線是美元匯率,美元匯率嘩嘩走強的時候,2015年美國出口嘩嘩下跌,出口下跌會影響美國的GDP。
我們有分析,美元走強10%會引起美國GDP增長下跌0.5%,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變化,所以這個政策是矛盾的,是相互牴觸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會有很大的波動。波動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我們對美國經濟做的一個分析,預計美國的潛在增長率,潛在增長速度是決定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基礎,他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小幅波動,不會波動特別大。大家可以看到藍的是實際的,危機的時候,跌得特別反覆,紅的是潛在的。
危機以前,在美國增長速度也就2.5%,危機把他跌下來,以後又逐漸上升,所以今後至少35年裡,美國潛在經濟增長速度也就是2%左右,但是特郎普要讓美國經濟增長到3.5%—4%,從2%提到3.5%甚至4%,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海量的財政赤字。
那就會引起很大的不確定性,也會加大美元的波動。
所以,波動可能會成為美國經濟金融的一個主要特徵,特別在今明兩年裡。
基調是經濟略有走強,美元走強,利率走強,但是在這個基礎上,因為不確定的原因會波動,這個會產生很大的變化。
尤其對全球影響也很大。我們做的一個分析,如果美國的GDP增長一個百分點的話,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有什麼樣的影響?
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加拿大,第二墨西哥,大概會跌0.9到0.75左右。那麼當然大家也覺得很可以理解——加拿大、墨西哥都是美國鄰國,他們又是關稅同盟,所以關係密切很正常。以中國為例,影響中國0.36個百分點的GDP的波動,所以這個影響還是很大的。
如果我們把影響分成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直接影響是透過貿易、資本;間接影響是透過資訊、恐慌傳遞等進行傳染。
大部分是透過資訊傳染。
比如法國,他是個農業國家,法國和世界經濟的直接往來並不是特別多,所以美國一個百分點的GDP的下降,會引起法國大概0.1%不到的GDP下降,但是因為法國、美國的下跌會影響中國,影響歐元區等,所以間接的紅的部分影響法國加總也會影響法國幾乎0.35個百分點的影響,所以美國經濟對世界的溢位影響是非常大的。
所以如果把這麼幾條放在一起的話,我們就可以看到特郎普的組合政策,考慮方方面面,但政策之間卻有衝突,結果就會引起一系列的市場變化,包括美聯儲利率走高,整個市場的風險溢價的變化,美元走強和市場、國家金融風險的增加,美國的赤字對美元的走勢的波動,以及美國的目標增長值和潛在增長值的矛盾,使得它的增長可能波動。
因為美國是世界大國,所以美國的經濟波動對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
這就是特郎普經濟政策對全世界的影響。
而世界經濟政策和政治拐點的到來,我們將面臨什麼樣的風險和挑戰?
面對世界經濟的低迷和變局,中國將面對什麼樣的結構變化?機會在哪裡?
民粹主義又會如何影響世界局勢?
-
7 # 張鵬財經
對中國而言,由美元帶來的風險更為突出。不僅因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尤其是在中國經濟實現了預期增長目標後,由美元向全球提供的過度流動性、美元持續貶值及國債收益率曲線的陡峭化,對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的影響正在逐步浮現。
在美國基準利率接近於零、國債收益率不斷下跌,泡沫風險加大的情況下,應該防範因美元的貨幣洪流造成的國際金融市場動盪,把握利率和匯率政策,保持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和實現貨幣穩定的平衡。
中國應繼續強調全球政策協調的重要性,強化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應承擔的國際責任、密切跟蹤美國貨幣政策和國際金融市場狀況,警惕全球金融體系中潛在的系統性風險。
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就是要保持宏觀政策的相對穩定,以穩定市場預期,穩定投資者信心,這樣才能繼續推動民間資本投資,防範西方經濟在存貨調整結束後再次探底帶來的外部風險。
在匯率方面,只要輸入型通脹不明顯,就應維持匯率的穩定。匯率的穩定有助於金融市場的穩定,有助於防範資產價格泡沫。由於市場對美元和人民幣走勢預期截然相反,兩種貨幣計跌對風險型資產價格的影響也不同。美元升,股市跌;而人民幣升,股市則會漲。
在利率方面,應以不出現負實質利率為原則。中國的CPI構成決定了通脹對中低階層的影響比較大,因此當通脹率高於一年期定存利率使實質利率趨於零時,就應適當加息,透過維持正的實質利率保護儲蓄者的利益、壓制通脹、防範資產價格泡沫。
總之,針對美元洪流所帶來的風險,應當做到政策上的協調性、連續性、穩定性和靈活性。
-
8 # 黃世音
很簡單,美元是全球流通貨幣,是全球商業貿易的血液,因此美元是否穩定會影響到全球金融的穩定。經融危機一定是某些平衡被打破,造成了無可挽回的鏈式反應才會發生。即使這樣經融危機也不會輕易發生,全球所有國家包括美國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全球經融穩定。
-
9 # A00劉大官人
首先,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牽動著全球的經濟,所以你就知道為什麼美國能夠隨意制裁其他國家企業,他對全球經濟體系影響巨大,也就是說美元對其他國家影響這麼大。
然後,美元是國際貿易通用結算貨幣,美元的增加可以透過貿易把錢慢慢轉移到其他國家,對內刺激了經濟,對外,把不斷增加的貨幣風險可能會帶來的通脹慢慢轉移出去了。
其他國家都大量購買了美國的債權來穩定自己的貨幣,美元的增發,會使這些債權貶值,進而影響到其他國家貨幣的貶值,從而影響到具體經濟。
-
10 # 吃辣椒又長痘
美元是國際貨幣,所以美元的波動會對全球的貨幣和經濟貿易造成極大的影響美元的地位是由美國的霸權決定的,美國的高科技和軍工國防,經濟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美國的經濟體量是全球最大的,全世界的貿易都和他有關。美國是資本主義的溫床,在這裡資本的流動並沒有太多的約束,所以,美國吸引了各國的資本流入,美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本流入國
-
11 # 金侁歲月
週三美股開盤跌近千點,然而樂觀派卻絲毫不慌。
如今,華爾街掀起一輪激辯:對於美股投資者來說,至暗時刻是否已經過去?當下是多年難得一遇的抄底機會嗎?
02精選分析
▶ 投行機構預期“打架”
事實上,隨著市場走勢扭轉,不少投行已經在急忙更改報告,於是出現了投行和投資大佬們預期“打架”的一幕:
①看漲派:
大摩從看空轉成看多,認為這是底部撿黃金的最佳機會。大摩首席股票策略師Mike Wilson被視為華爾街最看跌的策略師之一,但如今他認為公共衛生事件和石油戰爭對美國經濟的負面衝擊不會持續太長。
小摩也成為了看漲行列中的一員,該行策略師認為在這場席捲全球的經濟衰退中,包括股市在內的大多數風險資產已經見底。
堅信“絕處逢生”的還有貝萊德,該公司認為衝擊只是暫時的,投資者現在要做的就是堅持,併為復甦時可能出現的機遇做好準備。
不少投資大佬認為當前是買入良機。對沖基金大佬、Appaloosa Management創始人戴維·泰珀(David Tepper)上週表示已經開始謹慎抄底,正在買入一些科技股。
激進投資者比爾·阿克曼(Bill Ackman)上週一更是表示已經對美國經濟做出了“復甦的賭注”,他解除空頭頭寸,“100%做多”。
②看跌派:
當然也有投行和分析師堅定唱空:
高盛認為經濟衰退比原先認為的要嚴重得多,建議逢股市反彈減倉,並建議投資者增持債券和現金作為緩衝。
跟高盛相似的觀點還有渣打的策略師,該行全球宏觀策略主管Eric Robertsen警告稱,上週美股的反彈主要歸因於貨幣和財政刺激舉措,熊市反彈通常缺乏可持續性。
傑富瑞認為,隨著新冠病毒確診病例仍在迅速增加,股市可能離底部還很遠。
就連新債王岡拉克、羅傑斯等華爾街四傑在最近的訪談中都認同:市場暴跌遠未結束,最糟糕的時刻還沒到來!
▶ 以史為鑑:熊市反彈並不罕見
在這波漲勢面前,不少分析師之所以依然堅定持謹慎態度,主要是因為歷史上熊市反彈的案例太多太多。在歷次經濟衰退中,總有人想抄底,最終卻抄在了“半山腰”。
而在歷次熊市期間,標普500指數有多達20次連日上漲並漲超15%的情況,這些熊市反彈每次平均持續78天,有6次上漲天數超100天,時間最長的一次反彈更是持續了超過1年(393天)。
就拿上一次熊市作為例子,在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的熊市中,標普500指數的漲幅最大達到24%,遠高於當前的17%。
然而,這些反彈只是曇花一現,最終始終屈服於更強勁的熊市力量。
據外媒統計,若在熊市中成功捕捉到這些上漲行情,其收益是十分誘人的,平均回報率達到25%。但現實是,很多人捕捉到反彈行情之後未能及時離場,最終在之後更深的下跌中損失慘重,平均損失41%,甚至更多。
另外,據Forbes資訊網站最新刊文,一般來說不同於牛市的上漲,熊市的反彈可能比牛市要劇烈得多,因此在熊市中急劇上漲的行情並不罕見。熊市通常有三波跌勢,而目前的熊市算到盡也只出現了兩波跌勢。
綜上,相比於歷次熊市的反彈行情,從美股的近期漲勢判定市場已經結束熊市可能為時尚早,而相比於歷次熊市反彈的漲幅,當前美股的漲幅並不十分出眾,因此是否“脫熊”還有待觀察。
▶ “5P”判斷市場是否觸底
當然,有人可能反駁,當前央行和政府都祭出了史上最強的經濟刺激計劃,因此不能粗暴地將現在的情況和歷史案例劃等號。
下面不妨換個思路——要知道現在股市是否已經觸底,我們可以參考什麼指標。
分析師Simon Flint提出,對於風險資產是否已經觸底,我們可以觀察五個“P”:疫情(pandemic),生產(production),政策(policies),頭寸調整(positioning)和價格(prices)。我們逐一分析。
疫情(pandemic)
對於投資者來說,疫情無疑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此外,各國封鎖的確切持續時間依然未知。很多流行病學家還提出,在疫情尚不明朗的時候,一旦封鎖措施放鬆,世界會面臨感染率再次上升的風險。
最後,疫情之下,11月美國大選可能會受到影響。
美股是否能觸底反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情恐慌是否已經退散。截至最新資料,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86萬例,死亡病例超過4.2萬例。 從海外新增確診曲線可知,多個國家疫情已進入平臺期,然而美國疫情峰值似乎遠未降臨。
拓展閱讀:以2008年作為藍本:不確定性驟增的當下應如何交易?
生產(production)
不過,正如前文指出,很多人認為疫情只是短期因素,因此我們需要轉向另一個變數——真正決定經濟興盛的是生產。
眾所周知,美國政府和美聯儲為復甦經濟已經推出很多政策。儘管不少人認為隨著疫情好轉,經濟將出現V型反彈,然而經濟學家對增長強勁反彈的潛力同樣也越來越沒有信心。
另外,罕見的是,兩大前美聯儲掌門人一週之內先後發言都指出,美國將陷入“嚴重”/“持續”的衰退。隨著3月經濟資料陸續釋出,我們可以從中找到驗證。
-
12 # 烜之828
首先,過去美國的金融危機是因為本身金融機制的問題導致,進而透過美元傳導到全世界。
自從美國從上世紀說服歐佩克國家將石油貿易美元用結算之後,美元就擁有了全球流通的霸權。
現代化國家沒有一個能離開石油,既然買石油就必須用美元,那麼各個國家自然會跟美國做生意,用商品換美元。
所以只要跟美元掛鉤,一旦美國金融出問題,就會透過美元傳導到全世界。
-
13 # 模擬玩家小魏
由於經濟體制不同,所謂的“金融危機”迄今好像還沒有在中國發生過,或至少不像歐美日那樣的金融危機,而歐美日的金融危機,是週期性,這幾十年來,每隔十年(甚至更短),就會有大小規模不同的金融危機,週而復始。
那就只談一下金融危機是怎樣在美國發生的吧。
1、 對金融系統監管的問題,也就是說,有些金融危機,是對金融系統監管不力所致,如十年前的次貸危機所引發的金融海嘯;
2、 大規模的貨幣化財政赤字所造成的風險。在信用法幣體系下,money is debt,錢就是債。如美聯儲上次為了救市,十多次降息、三次QE(貨幣量化寬鬆),將帶來美元大規模貨幣化財政赤字(如美聯儲目前負債表高達4.5萬億美元)、以及美元貶值的風險。雖然,由於美元特殊的國際地位,能輸出通脹,但畢竟風險還是在國內積聚著,這也是為何美聯儲從2年前開始,必須進入升息縮表的貨幣緊縮週期,以期提前釋放風險壓力;
3、 其實,就第2點而言,實際上,就在美聯儲被當作救命稻草,必須救那些“Too big to fail”(大而不倒)的巨型企業,如兩房、AIG,已經引發了道德危機,從這個角度而言,這種救市其實是金融危機的另一種形式;
4、 由於多年來鼓勵超前消費,使得美國家庭早已陷入了入不敷出、債務(包括房貸、信用卡、汽車貸款、學生貸款等等)高企的消費模式,這也是導致了十年前金融海嘯的主因之一。
基本上是以上幾點,而遺憾的是,上面這些問題非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愈演愈烈,如最新資料,2017年美國家庭債務突破13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
14 # 老博記事
貨幣的本質是生產力的背書。因為美國是全球第一大農業、天然氣與原油頁岩油,也是全球第一的高科技與服務業大國,沒有之一。
因此美元作為全球通用貨幣,給美聯儲以及美國政府利用貨幣,獲取全球財富的巨大機會。
美國政府向全球推銷美國國債,美聯儲據此發放美元貨幣,用於購買全球的商品和資產。一旦美國國內出現經濟危機,比如房產過多,重大疫情和災難,貧富分化,這些因素導致的美國國內向外的購買力不足。就會讓全球生產陷入過剩的危機。
而美國和美聯儲採取的是繼續向全球發行國債和向美國的企業和個人發放美元低息貸款與補貼,雖然暫時緩解了美國企業的資金困局和釋放了美華人民的經濟購買力。但會造成全球貨幣同步貶值。導致各國通貨膨脹,物價上漲而生產持續過剩,如果各國不得不以更高的價格購買美國的高科技服務,以使產業及產品升級符合美國市場更新更高的需求,會導致全球各國企業出現流動性不足以及社會通貨膨脹的雙重危機。
舉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假如沒有貨幣,而你是一個衣服鞋子的生產者。而王思聰是擁有知識技能,已經積累無數財富的富二代。他寫一堆欠條,向你購買衣服鞋子。你收到的是一堆欠條,而他擁有的是你生產的所有商品,你拿著這一堆欠條,是向他購買生產衣服鞋帽的技術和設計以及尖端裝置和麵料。最近他被列為失信人。所以經濟上有點困難,減少了衣帽鞋襪的重複支出。這樣,你巨大的生產能力就變得過剩了。如果他要重新恢復購買商品。於是就又寫了一堆欠條。但他現在要求購買新款式,新的材料,新面料的衣服鞋帽。那麼你原來生產的東西由於賣不出去就一錢不值了,而你還要向他購買這些新的設計和麵料以及更新的裝置,你的欠條很快就不夠用了,也就是說你的錢很快就不夠了,這就是流動性不足,你只能被動等他寫好新的欠條才能繼續向他購買材料技術和裝置。
-
15 # 標峰理論評
為什麼美元走強,常常會觸發世界性的金融危機?金融原理如下
新興市場的製造商借入美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以美元出售大量商品,於是將借入美元作為對沖(借入美元對沖其所掙美元貶值的風險,美元貶值了就用本幣買美元還借款,美元升值了就用所掙美元還)。該製造商從一家當地銀行借美元貸款,而這家當地銀行又是從一些大型全球銀行借的美元。當新興市場貨幣強勢且美元疲軟時,該製造商的資產負債表看起來更加堅固 (因為美元債務不斷貶值,而本幣資產不斷升值),當地銀行也看到了這一點,也更願意借款給該製造商。因此,美元疲軟可以導致全球信貸繁榮。
然而,當美元進入大級別主升浪時,所有這一切都在逆轉,全球金融環境有效收緊,特別是在新興市場。新興市場貨幣下跌。製造商無法償還其美元貸款;其同行也是如此。銀行貸款不那麼容易。資本投資呆滯。全球基金經理 - 那些擁有大量短期美元存款並尋找全球最佳收益率的機構投資者- 看到當地貨幣貶值和經濟疲軟,就從新興市場銀行提走資金。然後,受到高增長故事誘惑的全球資產管理公司也看到了同樣的事情,出售新興市場公司債券。這就推高了新興市場企業必須支付的利率,並使其進一步陷入惡性迴圈之中:新興市場貨幣繼續下跌。製造商無法償還其美元貸款;其同行也是如此。銀行貸款不那麼容易。資本投資呆滯。全球基金經理 - 那些擁有大量短期美元存款並尋找全球最佳收益率的機構投資者- 看到當地貨幣貶值和經濟疲軟,就從新興市場銀行提走資金。然後,受到高增長故事誘惑的全球資產管理公司也看到了同樣的事情,出售新興市場公司債券。
上面這個惡性迴圈形成一個正反饋,不斷得到強化,直至債務違約全面系統的爆發。
綜上所述,如果一個美元大級別的主升浪最終導致債務違約全面系統的爆發,那麼這個大級別的美元主升浪就是美元死亡行軍。怎麼知道債務違約即將全面系統的爆發呢?那就是利率倒掛。讓我們看下面的資料圖:
看到沒有?過去半個世紀的金融資料量化分析結論是,如果一個至少是季線級別的美元主升浪的左右或者內部出現了利率倒掛(黃框圈出的地方),那麼大機率就會觸發系統性的債務危機。---裕彬量化分析的乾貨,識貨的收好了。
第一個黃框(第一個美元死亡行軍的起點)左右爆發了美國儲蓄存款業危機(目前戰後除了次貸危機美國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以及拉美債務危機。
第二個黃框(第二個美元死亡行軍的起點)之後爆發了網際網路金融泡沫破滅,是美國科技股最慘烈的一個熊市。
第三個黃框(第三個美元死亡行軍的起點)之後爆發了次貸危機,是目前為止戰後最慘烈的全球金融危機。
-
16 # 延安的茉莉
第一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第二,美元是國際結算貨幣具有全球流通性,在國際貨幣當中,美元的佔比在60%以上,這就決定了美元主導世界經濟的格局。美元能夠製造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就是無限量的印製美元,然後把美元輸送到全世界。這樣,美國就把通脹輸送到了全世界,到了一定的時刻,美元大量貶值,經濟危機也就到了!這是本人的一點粗淺看法。
回覆列表
危機的導因一是美元供應短缺,成本上升。表現的形式是美元匯價飆升和美債利息上漲。
二者本是矛盾的,美匯上升代表資金迴流或流入,國際市場上供應減少。但在美國國內,美債利息卻並未下降,股市也受壓。所以迴流的錢往哪處去呢?令人奇怪。
導因二是通脹。但更重要的是石油價格上升,導致物價上漲,也使進口國的外貿和國際收支惡化,卻同時借不到美元來支付赤字與外債。利息成本過高,這使得早些時候美元與利息雙低時,借入過多美元的國家與企業大受打擊。
導因三是政治危機。現在敘利亞內戰正待解決,以色列又介入,中東又將回到大戰邊緣。如果伊朗石油出口受制裁威脅,伊拉克的出口亦會受挫。沙烏地阿拉伯看似賺了油價,卻是被逼投入敘國,支援叛軍。而葉門危機惡化,沙特生產與出口也將受威脅。
同時,美國對俄羅斯加強制裁,則石油增產的大國,都將受到政治風險困擾,唯獨美國的頁岩油氣生產與出口,可發戰爭和制裁的大財。
中美貿易談判乃至與歐盟的談判,美國都以出口天然氣為談判條件。中歐若有讓步,美國石油、天然氣將有更大的利益收穫。
若美朝談判沒有協議,東北亞安全再受衝擊,美元避難作用也會提升。
於是,天下大亂,美國便可藉美元來獲“無本之利”,暴利更勝於兩次世界大戰美國發戰爭財。
特朗普只是臺前表演的棋子,背後的金融寡頭勢力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