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EEPIG

    這個問題倒真是很符合當下很多做自媒體的人。

    雖然看著現在的社會逐步發展成追逐虛假熱點,喜歡奇形怪狀的影片,這種不良風氣,但相信,還是會有很多人會喜歡別人用心寫出來的文章和新聞。

  • 2 # 草長之音

    別把興趣作為職業,這句話怎麼理解?

    這是我對這句話的理解,

    職業是謀生的工具,是不得不做的,很多時候為了謀生捏著鼻子也要做下去。而這是一種糟糕的感覺。

    興趣是自己喜歡做的,哪怕沒有工資也願意去做,每天早晨一睡醒,睜開眼睛就迫不及待想去做的事情,這是一種美好的感覺。

    別把興趣作為職業,就是不要把自己喜歡的事情,變成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要把自己喜歡的事情變成謀生的工具,因為在謀生的壓力下,你就需要不斷的重複去做,不斷的重複去做,這會消耗你的激情和興趣,最終會把本來喜歡的事情變成討厭的事情。

    所以要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原來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在美國有一個麵包房的大廚師,每天樂呵呵的,在那裡烤麵包,08年金融危機來的時候,麵包店受到了衝擊,幹不下去,沒辦法,這位烤麵包的大廚師,穿起西裝,打上領帶,夾起公文包,做回了原來的職業律師。律師是他的業,烤麵包是他的興趣。

    當然,事情也不是絕對的,有些人就喜歡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做著做著就做成了事業。

    最近比較火的那個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導演餃子就是這麼個人物,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把興趣做成了事業!

    在華西醫科大學畢業,後找了個廣告公司,只幹了一年就辭職了,為了自己興趣,跟母親住在一起,每個月就靠母親1000塊的退休金,吃超市特價菜,不買新衣服,不拉網線,儘量不出門。

    最終做出了優秀的作品,成就了一番事業。

    所以別把興趣作為職業,但是可以把興趣作為事業,這樣的事業能夠成就偉大的作品

  • 3 # 點職成金

    你好,我很願意和你一同探討你提出的問題。

    你所提到的別把興趣當職業,你怎麼理解這句話?有什麼感悟?

    我是這樣理解的。

    首先,興趣是人們對某種事物的喜好和關切。其實,興趣本身是有助於職業發展的。

    比如說,一個不喜歡攝影的人,讓TA從事與此相關的職業幾乎是一種折磨。而一個喜歡攝影的人可能就如魚得水,求之不得。

    而現實生活中,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職業當然好,但很多情況下是選擇了自己興趣不大的職業來謀生。

    一個職業的存在不取決於有多少人對這個職業感興趣,而是取決於社會需求。

    所以個人興趣可能會成為你的職業,也可能成為你的業餘愛好。比如說,喜歡寫作的人,透過不斷努力,最終成為了職業寫手,也可以以此安身立命了。也有的人只能把它作為業餘愛好!

    別把興趣當職業,其實是在告誡我們,無法成就自己事業的興趣不要太過依賴它,以免耽誤了大好時光。如果興趣能夠成就自己的事業,我認為應該去追求。

  • 4 # 滬漂小媳婦

    我覺得興趣是一個人的喜好,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就是單純的喜歡並樂在其中。

    而職業是一個人謀生的手段,不一定是喜歡的,哪怕不喜歡自己的職業,為了生活也在堅持著,這就是職業和興趣的區別。

    如果把興趣作為職業,那麼你的興趣就被賦予了外在條件,比如我付出了多少,又得到多少報酬等等,久而久之你會發現當初的興趣沒有那麼吸引你了,因為它讓你覺得有壓力了。

    所以最好興趣和職業分開,職業是職業,興趣是興趣,兩者互不干擾。

  • 5 # 寧波阿蕾

    我覺得工作一定是做自己擅長的,工作的目的是為了酬勞,支付自己生活的開支,當然如果自己的興趣也能帶來豐厚的報酬,那就再好不過了。

  • 6 # 穿越千年的姜丄

    我認為興趣不等同於職業,下面做個簡單的分析。

    興趣與職業可能有關係,也可能沒關係,因人而異。有些人從最初的興趣愛好發展為目前的職業,可以說這類人的興趣影響了、影響著並將繼續影響職業,是興趣從潛意識裡促使其選擇這份職業,並享受其中。而有些人的職業卻跟興趣絲毫沒有關係,說白了就是從事的職業不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為了生活或其他原因不得不去做。

    一個人可以在同一時刻擁有很多興趣愛好;而大部分人的職業在同一時間維度只有一個,僅有一小部分人會有副業。這是因為興趣可以隨性而為,沒有絲毫約束,而職業會強佔一個人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具有約束的潛特性。

    興趣是可以發展成職業的,但是,要有一定的前提條件。大部分的興趣僅僅是興趣,就是喜歡,但不擅長,而職業是需要在特定的領域善於、並擅長做一件事情,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將勞動力轉化為價值。所以,興趣想要發展成職業,還需能力的加持,換句話說,必須是所擅長、所精通、並被人肯定和認可的興趣。

  • 7 # 加肥的快樂星貓

    不是絕對的。興趣是個人愛好,職業是謀生手段。人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如果個人的興趣愛好無法保證你很好的謀生,不能體現你的能力和價值,這個時候就不要把興趣當成職業,應該先謀生再談興趣。

    但是如果你的興趣是個熱點,是你的特長,它既是你的愛好又能很多的體現你的價值助你更好的謀生,那麼我們就要把興趣當成職業去發展,有規劃的去把你的興趣做大做強,做成一份好職業,而不是隨意性的按喜好發展。

  • 8 # 幾個田

    把自己的興趣當成職業做,這跟“把自己喜歡的音樂設定城鬧鐘”一樣,我個人認為不合適。 分享一則小故事:幾個調皮的孩子往一位老人的門口扔石子,老人很生氣,趕跑了他們,過了一會兒孩子們又回來繼續扔,如此往復幾次,老人不勝其煩,孩子們卻樂此不疲。老人忽然想到一個辦法,對孩子們說:好吧,我花錢僱你們給我扔石頭,正好這些石頭我有用處。條件是:不能間斷的扔一個小時以上,每個孩子就可以發點錢。孩子們一聽,不錯啊,搗蛋還能給錢。但是之後孩子們忽然發現這個事兒沒樂子了,大家心不在焉的扔了一會兒,就都灰溜溜的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興趣之所以是興趣,是因為它輕鬆娛樂的屬性,給我們帶來享受;而職業的屬性是功利、利益至上的,所以我們要把它們區分開。當然這跟熱愛自己的事業不是一碼事,畢竟熱愛我們的事業才能做的長久,而興趣就是在我們工作的勞累之後,能帶給我們輕鬆愉悅的事情。

  • 9 # 豆塊先生169

    別把興趣當職業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的去看,面對生活有時可能會選擇自己並不感興趣的職業,就像好多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時一樣,有些人可能會主觀的去判斷,那個職業更有前景,便會選擇這個專業,我以前學的設計專業,畢業後進入社會,發現有些事情並不是我們發自內心的東西,從業時我選擇了做銷售,鍛鍊人,經歷豐富,又能為以後的創業打下基礎,不過這幾年做的事情是比較感興趣的和自己以前的興趣愛好也很有關係。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現在感覺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事更帶勁!

  • 10 # 反寶大爺

    把興趣變成職業,很有可能到最後就會失去這個興趣。不過把興趣當做兼職是一件很爽的事情,當你用你的興趣賺錢的那一刻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 11 # 我是雨晨Sherry

    別把興趣當職業,這句話怎麼理解,我們要從兩個出發點去看:

    1、這個興趣只是一種愛好,日常中用來陶冶情操,作為豐富生活的小情趣的。

    2、這個興趣也是自己的特長所在,是自己在這領域所具有的優勢和競爭力。

    具體怎麼理解,怎麼去辨別選擇,我們深入來分析。

    很多時候我們被問到自己的有什麼興趣愛好,就是這個意思。偏向的是你感興趣的愛好,在工作或生活中,你願意花時間去做的,永不會需要花費多大的腦力和體力的。

    比如你喜歡養植物,喜歡打籃球,喜歡DIY,做小手工等等,這些都是你的興趣。但如果現在讓你考慮,把這個興趣當做職業呢?

    假設你喜歡植物,也許僅限於給買來的植物澆澆水,曬曬太陽,換換土,如果哪天忘記了或者植物乾死了,你不會有太大的負擔,你可以再買一盆。但如果作為職業,你需要做的工作不僅僅是這些,什麼時候施肥,什麼時候除蟲,什麼時候換盆,如何順利過冬等等,這些專業的知識需要你一件一件、一樣一樣認真去思考,去學習。而這些知識,不僅限於興趣,它會發展成為專業,發展成必備常識。

    當然,不是說這就不能成為職業,職業這種歸類於愛好的興趣,一旦變成職業,或許會將我們之前僅存的一點放鬆變成壓力,原來的喜歡可能就會變成負擔。

    曾經,這個興趣是你在生活的壓力中找到的一個突破口,是你發洩情緒、舒緩壓力的方式。一旦成為職業,只是將原有的壓力和勞累嫁接過來而已,不只是壓力沒變,相反,連最初的突破口也被自己封死了。這樣的興趣職業,為什麼還要做呢?為什麼不給自己找一條看得見光明的路呢?

    我們從小到大都有被問到過有什麼特長,這種特長,很多時候就是基於興趣存在的。因為有興趣,我們往這一方面去鑽,去琢磨,隨著認識的加深,逐漸成為我們的優勢,成為一項特長。

    小學的時候,你可能喜歡鋼琴,享受手指在鍵盤上跳躍的感覺。於是,這種格外感興趣的驅使,讓你堅持練琴、考級,從一級到十級,從《練習曲》到《輝煌的大圓舞曲》,而這每一步都見證你的喜歡和努力。最後,你成功了。

    你可以將它變成你的職業,你也可以作為自身的一種能力,去做別的工作。

    比如歐陽娜娜,可以不拉大提琴,可以不靠演奏當工作,依然可以擁有很好的 職業,擁有很好的生活。但是,如果你說,讓她重拾興趣,繼續做她喜歡的、她擅長的,難道不可以嗎?答案肯定可以。

    這個興趣,已經不單純只是興趣,她從興趣發展成特長專長、升級為專長。

    比如《最強大腦》裡的凡正陽,一個13歲的少年,一路開掛,順利闖關,一路過關斬將,不僅贏了大學生,還在國際賽中打敗劍橋學霸安德魯,為國爭光!

    他對程式設計的領悟程度,除了興趣,還要基於他的天賦,加上後天的努力,一舉拿下最後大獎。

    你說這樣的興趣,這樣帶有特長和天賦的興趣,能當成職業嗎?肯定可以,不止可以,還會成就他變成更好的自己。

    總結:

    很多時候,哲理為什麼對,因為是前人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但為什麼又不能照搬照套,因為前人想不到後人的科技進步如此之快,有太多的已知和未知,是前人所不及的。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立足當下,找到適合自己的突破口,選擇適合自己的路,一步一步走。

  • 12 # 現男友影視

    首先非常感謝能在這裡為你解答這個問題,接下來我們一起去走進這個問題,臺灣的蔡康永的微博有一條是這樣說的:

    1、該不該把“興趣”變成“職業”?

    我們經常會困惑於:我對××感興趣,我能把它發展成職業嗎?這樣我就可以開開心心的掙錢了!比如:

    我喜歡看電影和寫作,我可以做影評人嗎?編劇也行?我喜歡畫畫,我可以做插畫師嗎?我喜歡唱歌,我想成為歌手;我喜歡寫作,我可以成為全職寫作者嗎?……

    朋友D,很喜歡畫畫,業餘時間也會去上繪畫的微課、線下沙龍等,平時寫寫東西,配上自己的小畫,也是相當愉快。後來她被調到產品部,於是她的這個興趣就有了用武之地,領導開始讓她畫各種產品的原型圖。可是慢慢地,她開始對畫畫失去了當初的熱愛,她告訴我:當興趣愛好變成工作的一部分,真的就不是自己的興趣了,來自外界的各種要求,會把你的興趣磨得所剩無幾,我其實挺後悔這麼做的,如果只是拿來對業餘時間增加色彩,這個興趣讓我覺得更開心點。

    來訪者小楊,工作3年,換了3份工作,每一份工作做得都很痛苦,最後這一份更是剛做了一個月就像辭職了,她說,這些工作自己都不感興趣,所以這次諮詢的期待就是找到一份自己感興趣的工作,能夠長長久久的做下去。

    找到一份感興趣的工作,你就真的能長久做下去了嗎?

    2、什麼是一份完美的職業?

    自己喜歡;

    也有能力做好;

    還能兌換價值(高新、他人好評等)對嗎?

    然而,當你想把興趣變成職業的時候,你有評估其他部分嗎?

    你有能力把它做好嗎?

    它能兌換出價值嗎?

    這個價值能強化你的興趣而不至於毀掉它嗎?

    這是我聽到的一個故事:

    K是一個健身愛好者,他的大部分業餘時間都是在健身房度過的,有一身令人羨慕的腱子肉,後來他想,既然如此,不如辭職做健身教練吧,將愛好當職業應該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兒。一段時間後,他變得很喪,覺得厭倦。原來健身教練不是他以為的那樣,他們有銷售要求,有業績壓力,而且健身房也不允許他們在有客人的時候使用健身器材。

    K對健身還是熱愛的嗎?是的。只是,現在不是單純的熱愛,而是被別人的要求拷上了枷鎖,這個興趣最終帶給他的價值感,顯然沒有壓力大。所以,他覺得後悔,覺得毀了自己的興趣。

    所以在想要把興趣變成職業的時候,最重要的一步是:去問問那些正在做這份職業的人,他們的狀態是什麼樣的?會遇到哪些困難?會有哪些無奈?從中獲得的價值是什麼?如果被這些要求框住,你是否還有勇氣做下去呢?

    很多時候,我們都活在自己的想象中:以為只要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我就一定能幹好,至少不會產生厭倦,顯然事實並非如此。

    3、有沒有把興趣變成職業的可能性?

    當然有,看這張圖:

    假如,你有一個興趣(寫作、畫畫、健身……anyway)→透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你要把它變成一種你擅長的能力→直到這種能力可以兌換價值→有了價值後,接著強化你的興趣,此時,你的三葉草也就轉動起來了。

    一個最能說明“三葉草”轉動軌跡的例子:古典老師是怎麼走上生涯規劃這條路的呢?

    在新東方的課堂上經常有人問他“老師我該去哪兒學什麼專業?”這樣的問題引起了他的興趣,透過兩年的學習、諮詢、授課積累了相關能力,然後漸漸意識到自己的價值是智慧、助人和自由。所以他清晰的看到了自己的完美職業——一名職業生涯規劃師。(第一階段)

    成為生涯規劃師成了他更大的興趣,促使他學習更多的知識,國內還沒發展起來,那就去國外學,把能力提升到專業水平,接著幫助更多的人(價值),新一輪的“三葉草”又轉動起來了。(第二階段)

    自己一個人幫助的人還是太少了,於是想成立一家機構(興趣),籠絡更多這樣的人去幫助更多人,然後成立了新精英生涯,為了管理好公司,就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讓公司壯大,幫助更多的人(價值)。(第三階段)

    你的完美職業是什麼?試著將你的“生涯三葉草”轉動起來看看,也許會有驚喜哦!

    這樣看來,不是你單純對某個事情感興趣就可以變成職業的,中間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變成職場需要的能力,而兌換出價值,才不至於將你的興趣毀掉。當然,如果你的興趣唯一的價值就是讓自己開心,個人建議你還是不要輕易變成職業為好。

    最後,如果你還是想把興趣變成職業,請確保你的興趣可以養活你,並且做好了“將興趣作為生存手段”的準備。

  • 13 # 書下野人

    張嘉譯主演的《我的體育老師》裡,男女主在三亞度假時邂逅,男主提著單反回答女主為什麼不當攝影師的問題:“職業和愛好得區分開,我們得先填飽肚子,才能去談理想。”

    很多時候,我們不把興趣當成自己的職業,不是我們不願意,只是當我們心中還有夢想的時候,卻沒有選擇的權利。

    有一次與一個朋友聊到孩子的教育,朋友近四十得一子。我問她:你的家庭早已實現了財務自由,可是你還在這麼努力的工作,這是為什麼呢?

    她回答:“我想告訴我的孩子,她的母親是一個獨立的人,是一個一直在努力實現價值的人。在我離開他的時候,我會給他留200萬元,其餘的全部捐出去。200萬不算多,也不少。我想給他壓力,讓他明白最終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在這個世界討生活的;同時希望,這200萬能幫助他,在人生遇到需要把握的機會的時候,他能有選擇的權利。我希望有一天,如果他想出國遊學,不會因為缺錢而放棄。”

    人和人家世背景的差異,除了從一個比較長週期的時間維度去審視人們的成長環境,我們能夠輕易看到的,就是在人生遇到選擇的時候,我們是否擁有自由選擇的意志。這種選擇自由,恰恰也是我們很多人畢生追求的目標。

    當我們天生沒有選擇的自由的時候,那麼大機率我們的興趣是無法維持生計的。

    我的一個文化傳媒公司的朋友告訴我,一個藝術系的學生,從小時候的興趣班,到後來的各地求學,他所花費的人民幣疊起來,比他的身高還要高;而畢業後,他們大多數的人可能都在酒吧駐唱、舞蹈興趣班教師、攝影工作室拍街景、甚至是街邊擺攤畫像,真正成為明星大家的人鳳毛麟角。

    而且,從職場的角度看,我們當初關於愛好的那份初心,很大可能會隨著在職場中經歷的挫折和磨難,變得模糊、透明,最後消失。

    這一點在當下自媒體人中尤為明顯:我相信很多從事自媒體的人,最初是很開心的。

    受益於網際網路,我們終於有了一方天地可以施展我們的才華。我們寫下了很多關於詩歌和情懷的篇章,有了一些願意傾聽我們筆下故事的人,他們也越來越喜歡我們。

    可是後來的人會發現,我們用心寫下了很多文字,觀眾卻越來越少,很多時候只是我們自己在拼命宣洩情感。於是網上有了很多教我們吸粉獲讚的方法,我們欣喜的學著、學著;有人成功了,可更多的人還在摸索···

    這個時候,我們發現我們全力以赴的在跟流量死磕,面紅耳赤、歇斯底里。可是,當初我們不是僅僅喜歡寫故事,而已嗎?

    “生而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惡淵而為善,無尤也”

    別把興趣當成職業。

  • 14 # 行走的筆芯

    挺贊同這話的。

    人為什麼需要工作呢,是因為你需要透過它來獲取你想要的東西,這就是動力。人只有在有慾望的時候,才會迫切的想要,也只有這樣才會去為之努力,為之奮鬥。

    也只有把興趣當成職業,你才能更好的去完成工作,取得出色成績。因為興趣的原因工作帶來的壓力也會減小許多。

    不管什麼工作,時間長了,相伴而來的枯燥感都是會有的,但如果你現在的職業就是你所感興趣的事情,那長期工作所帶來的枯燥感也是相對少的。相信一份長久的工作會比你三天兩頭換工作帶來的好處多多了。

  • 15 # 鑰柔

    興趣是個人的,職業卻是群體的,公司的,集團的,甚至社會的。兩者結合會有衝突,大多無法調和。無法調和的兩個原因,一是自身因素,或許能力,或許心理,二是它本身結合就存在不可調和的因素。

    比如有個很愛寫作的小姑娘,寫作即是她的興趣。但當她找了一份關於寫作的職業,每天給公司寫文章。情況就截然不同,當初寫作對她是份興趣,隨性而寫。可是當她的寫作興趣變成了份職業,她就需要依靠這種寫作能力謀生。為此她失去了那種隨性而寫的自由,甚至被束縛起來。

    凡網上爆出哪個明星紅人出軌離婚的訊息,不論什麼時候,她都得乖乖聽從領導安排,寫一篇符合大眾口味、順應風口的文章。長期如此,我想很多喜歡寫作的人大抵也會對自己以前的這點興趣慢慢厭倦,因為他們在寫作中得到的更多是壓力和不快,而不是當初那份單純的快樂。

    職業和興趣就像合租和獨居,合租就需要自己為了適應他人做出適當調整,而獨居就可以自我一點。對太多人來說,職業就是為了謀生,不應該加入太多個人情感因素。因為你不是隻為自己工作,也要考慮他人以及這個社會的整體利益。而興趣就是一種比較私人的事情,相對來說,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下去。

    所以如果你想要一直保持你的興趣,就不要讓它成為你只能用來謀生的東西即職業,這當然是正確的方向,除非你有足夠的能力調和這些矛盾。

  • 16 # 粟小刀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起身邊的一個例子。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畢業後進入北京的一家遊戲軟體公司工作,做遊戲測試,大家很為她開心,因為上學期間,他就是出了名的遊戲迷。他自己也很高興,感覺志得意滿。可是,才過了兩年時間,就聽說他跳槽了。問其原因,他說,我上學時是喜歡打遊戲,所以,我以為去了這個公司,每天都能名正言順的打遊戲,多爽。可是,時間久了,真是膩了。而且,以前上學時,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去網咖打會遊戲,心情就好多了。可我現在,下班了我基本上不想碰遊戲了!

    所以,正如很多人認為的那樣,興趣不能作為職業。原因是什麼?

    一、興趣是有節奏的遞進,職業是日復一日的重複

    有人喜歡爬山,於是,一次又一次去挑戰更高更難爬的山;有人喜歡打籃球,便花了很多的時間去練習各種投球、灌籃的技巧;有人喜歡跑步,便堅持練習,也透過參加馬拉松比賽來證明和挑戰自己。所以呀,這興趣愛好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它可以不斷的產生新的難度和挑戰,激發我們不斷的嘗試和體驗。

    而職業呢,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都是在做重複的事、重複做事。比如,從普通職員晉升為經理需要3年,從經理再晉升為高管需要5年時間,而且還很有可能,一直無法晉升。那麼,這個3年也好、5年也罷,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做重複的事兒。就像我們,如果天天都吃麵條一樣,怎麼可能不厭煩?

    二、我們常常把興趣,作為排解工作壓力的方式

    有時候,工作壓力很大、感覺很煩悶的時候,我們會想要放下工作,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讓自己感覺輕鬆的事兒。比如,喜歡看電影的人,壓力大時,會選擇看一部勵志的或輕鬆的劇,來調劑一下心情;喜歡跑步的人,也會每年抽出一些時間,去走一走遊一遊,放鬆一下。

    記得,我曾經看過一位知名企業家的採訪:每天5點起床,吃完早飯做完運動後,大概7點開始工作,一直到深夜12點。主持人問他,天天這麼高強度的工作是否吃得消,他說,他喜歡旅遊,所以每年會給自己放一個月的假期,把工作完全放下,去遠一點的地方旅遊。

    所以,如果把興趣變成了職業,當工作壓力大的時候,該透過什麼方式排解呢?

    三、興趣不能作為職業,但可以找到工作中的樂趣

    前年,我入了健身的坑,便辦了健身卡,也請了私教。這位健身教練,不但很認真的指導和督促我,自己也每日堅持鍛鍊。我問他,本來健身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兒,就像我們,每天在辦公室裡對著電腦,都過勞肥了,所以,下班就得來運動一下,調整身體狀態;但你們不同,這健身如果變成了工作,你們會不會對健身這件事感覺厭煩呢?因為,如果上班是健身或上健身課,下班也要健身的話,不會厭煩嗎?他說,不會,我反而覺得是很幸運的一件事,如果不是我還要bei業務指標,我覺得做健身教練的工作真是一舉兩得,既可以有收入,又能鍛鍊身體,何樂而不為。

    所以,雖然我們不能把興趣當做職業,但我們可以在工作中找出樂趣, 找到工作中的價值和意義。比如,這次疫情中的白衣天使們,救死扶傷是他們的工作,卻也是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再比如,有人做新媒體,把看到的好的書、好的感想、好的資訊傳遞出來,既可以作為一份職業,又可以幫助別人,這也是一樁兩全其門的事吧。

    【寫在最後】

    在工作之餘,還是很有必要培養一兩個自己的興趣愛好的。另外,因為工作佔用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所以,如果找出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 17 # 老崧

    在這句話裡,有一個詞的理解可能出現偏差,這個詞就是興趣,常常與志向混淆。

    興趣是什麼?

    興趣是對某事的運作效果欣賞與嚮往,並且伴隨心靈的自由與情緒上的逃逸。對,就是自由這個詞。

    有兩姐妹,一個是音樂老師,一個是美術老師。非常奇怪的是,音樂老師的孩子堅決不學音樂,美術老師的孩子堅決不學美術,他們都跟姨學。

    這其中的原因,只是自己的母親管教嚴,壓力感強,而姨那兒以寵愛為生,沒什麼壓力,心靈相對自由。

    正因為興趣是奔向心靈自由去的,所以通常成了排解方式。

    而志向的表現,與興趣非常相似。只是,興趣是心靈的自由與情緒的逃逸,而志向是自我的禁錮與責任的承擔,相當於自找罪受。

    興趣的養成,是需要向他人炫耀的,屬於他洽範圍;而志向的達成僅僅是自我開懷,是道心的完整甚至圓滿,屬於自洽範圍。

    職業雖然也是屬於他洽範圍,可職業上的成功需要把他洽部分甚至全部轉化為自洽,這就導致了許多事業上的工作狂。

    至於部分因興趣而選擇專業從而落實到職業的,是因為從興趣產生的心靈自由的安放已經發展成為離不了的心思與行為,繼而就此進行了系統性的學習,把興趣成功轉化為了志向,也就能夠成功的落實到職業。

    興趣可以發展成為志向,但興趣不是志向。所以,別把興趣當職業,除非興趣已經轉變成了志向。

    一孔之見,供君品玩。

  • 18 # 張白的職場人生

    你的心態會發生變化

    我們從事某項職業,其實很大程度包含了對於個人物質需求的追求。在某種意義上說,你職業做得好不好,不會僅僅由你個人來做評判。評判你做得好不好最終是由市場,由你得客戶來決定的。這樣的結果就會導致你在做工作的時候,你會去想著怎麼迎合你的客戶。

    而當你的客戶對你的工作有抱怨,提出改正意見的時候,如果是職業,那麼不管你願不願意,你都必須以客戶優先,去做整改。在你的工作過程中,你的心思將很有可能不放在事物本身,而是會患得患失,緊張於你的客戶是否喜歡你所做的東西。

    要求和規則不同

    如果當興趣來做,你的要求只來源於你自己。你對最終的結果滿意了,那麼就是這件事情做成功了。一旦你把興趣當成了職業,那麼你的要求就會發生變化。因為你的客戶不僅僅是一個人,很有可能是很多個人,那麼你工作的要求是會一直變化的。

    很多要求的變化,並非是你能夠做得出來的。這個時候,就需要你去不斷地改進和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甚至做一些自己並不願意做的改變。這個過程持續很長時間的話,你的興趣將不再變成興趣,而是一種負擔。

    你所做的內容會產生不同

    我們很多時候喜歡做一件事情,是因為享受這件事情的過程,這件事情的內容是你所喜歡的。一旦你將興趣變成你的職業,很有可能你需要改變這項工作的內容,甚至延伸出很多別的工作。內容的不同,會導致你精力和時間的不足,你疲於應付,最終必將被其所累。

    我們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的興趣是寫文章,當你有份穩定的工作足以養家餬口,那麼寫文章這件事情就顯得可以在你的控制範圍之類。你享受寫的過程,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表達,內容可以取材於各個方面。但是一旦你將寫文章作為你的職業,那麼你就要去了解對應平臺的標準和要求。

    結束語:每個人都希望將自己的興趣和工作相結合,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所以我建議大家一定要將這兩者區分,興趣就是興趣,工作就是工作。不能將它們混在一起,混在一起就會大機率讓你兩者都做不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歷朝歷代不能反抗文字獄?如果不反抗是進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