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盛亮種植家庭農場

    小麥葉片發黃統稱黃葉片,引起這種病主要原因是溝路不通,溼度過大,損壞了根細葉片發黃,整體肥料不足,後期託肥葉片發黃,受低溫度影響葉片也發黃,用磷酸二氫鉀和蕓薹素內脂加三唑類的殺菌劑防治

  • 2 # 八零後新農人

    一、低溫、土壤乾旱、大風和霜凍等氣象因素所造成的黃葉。這種黃葉出現時間往往和天氣變化緊密聯絡在一起,範圍也往往很大,整塊田表現比較一致。這種黃葉是生理性的,一般不用防治,嚴重的可以追施速效肥料,促進生長。

    二、因素是土壤缺肥,包括氮、磷、鉀、鈣等。缺乏氮素營養的植株整體黃瘦,生長緩慢。不難理解,緩解這種黃葉的辦法就是追肥灌水,缺什麼就補什麼。

    三、土壤板結、淹水、漬澇、鹽鹼害、有毒物質等,所有能夠影響根系生長甚至造成部分根系死亡的因素都可以造成黃葉。近年還經常出現使用藥劑,特別是除草劑過量或方法不當和秸杆還田粉碎不細,分散不均,架空根系造成的黃葉。對策當然就是改良土壤,增施有機肥,提倡精耕細作和規範用藥技術等。

    四、病蟲害。先說蟲害,他們都是在地下活動的,統稱地下害蟲。防治的辦法是藥劑拌種和土壤處理。可用的藥劑如辛硫磷、毒死蜱。病害主要有紋枯病、全蝕病和根腐病等三種。他們都是真菌病害,發生初期都能表現黃葉,但病斑發生的部位和病斑形狀有所不同。都是依靠土壤傳播的病害,所以消滅病殘體、使用腐熟肥料以及藥劑拌種都是有效的預防措施。

  • 3 # 頗得財富茨基

    小麥葉片發黃一是底墒不好,須澆水,二如澆水發黃,起身至拔節時發黃,可能是紅蜘蛛發生,拔節至揚花時發黃是鏽病。須識情而論!

  • 4 # 阿陽視角

    小麥葉片發黃是生了什麼病?怎麼治?

    小麥葉子發黃的病統一稱為黃葉病,引起這個病的主要原因有四種。第一種:是由於根腐病造成的;第二種:小麥突然受到了低溫凍害;第三種:小麥得了黃花葉病毒病;第四種:給小麥使用的除草劑,用量太多造成的。

    小麥黃葉病通常用井岡黴素、三唑酮、紋枯淨等藥物。但是如果想要從根本上防治小麥黃葉病的出現,那麼僅僅靠藥物來進行治療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可以採用多重方法並用,比如增加有機肥的使用、適當的進行播種、合理使用藥劑等,這樣才能對小麥黃葉進行有效的解決。

    小麥黃葉病,是一種土傳病毒性病害,即小麥黃花葉病毒病,又稱梭條斑花葉病。該病主要靠病土、病根殘體、病田水流傳播,也可經汁液摩擦接種傳播。小麥黃花葉病毒的自然傳播介體為禾穀多黏菌。該病秋苗期侵染但不顯症,翌年麥苗返青階段開始發病,病情發展的適宜氣溫5~15℃,土溫20℃以上時病情停止發展。

    小麥染病後,返青、拔節、抽穗、成熟期推遲,植株矮化,成穗率低,穗小,粒癟,一般可造成減產10~30%,重者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此病,感染速度極快,從零星發病到成片死亡僅需3-4天時間。因此,寒潮過後,小麥正值“身體虛弱”階段,免疫水平較差,而逐步升溫後,藏匿於土壤中的病菌在合適溫度時開始侵入,若發病溫度持續時間過長,小麥發病機率大增,並會形成巨大減產風險。

    小麥黃葉病的發生有多種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乾旱缺墒

    底墒不足,搶墒播種,小麥根系從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難以補償消耗,生長髮育受到影響致使葉片變黃,嚴重時死亡。田間表現為整個麥田發黃較一致,分櫱出生慢,生長緩慢或停滯,新葉短小,根小而細,管理上可結合澆水每畝施尿素7-8公斤。

    2.土壤偏酸

    目前農田普遍使用化肥過量,導致土壤偏酸。土壤偏酸造成根系發黑,使其吸收水肥能力下降,進而導致麥苗發黃。可每畝施用50-70公斤生石灰或50-100公斤草木灰,以中和土壤酸性。

    3.秸稈粉碎不徹底或秸稈還田耕層不足

    秸稈還田可以起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還田時耕層如不足20釐米,且還田的秸稈粉碎不徹底,使小麥出苗後根系紮在疏鬆秸稈上,根系懸著,難以從土壤中吸收養分,造成麥苗發黃。可進行澆水,踏實土壤,並增施氮肥,加速秸稈腐爛,同時可使幼苗根系充分下扎。同時整地時提倡徹底粉碎加深耕深翻,每隔3年應深耕一次,深度應達25釐米。

    4.缺肥

    小麥缺氮、磷、鉀、鈣、鐵、鎂等元素均可導致小麥苗期出現黃葉。比較常見的是缺氮、缺磷。小麥缺氮發黃時植株矮小細弱,分櫱少而弱,幼苗葉片進而發黃。可在返青期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起身或拔節期每畝再追施尿素12-15公斤。小麥缺磷發黃時表現為次生根極少,分櫱少,葉色暗綠,葉尖黃。同時小麥缺磷發黃還會導致穗小粒少,千粒重下降,嚴重影響產量。可每畝溝施二銨10公斤或過磷酸鈣45-50公斤。對於缺素症診斷準確後,均可依照缺啥補啥的原則,採取土施或葉面噴施的方法補充。

    5.小麥播種密度過大

    小麥播種密度大,影響到小麥光合作用,水肥爭奪激烈,進而導致黃弱苗。因此應根據時節、溫度適量播種。

    6.持續低溫、受凍害

    持續低溫,光照時間少,小麥苗情整體較弱,受低溫凍害影響表現出黃葉症狀。應在寒流到來時加強管理,噴施葉面肥。

    7.病蟲害原因

    地下害蟲、麥蚜、紅蜘蛛等害蟲均會導致麥苗發黃。對於蚜蟲可用5%吡蟲啉1000-1500倍液防治,紅蜘蛛用1.8%阿維菌素3000倍液防治,地下害蟲可用48%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淋灌根。

    小麥病害主要有紋枯病、全蝕病和根腐病三種。他們都是真菌病害,發生初期都能表現黃葉,但病斑發生的部位和病斑形狀不同。紋枯病主要危害葉鞘;全蝕病主要危害莖基部和根部;根腐病只發生在根部。它們都是依靠土壤傳播的病害,戊唑醇、丙環唑可以兼治這三種病害。

    8.藥害

    最常見的是除草劑藥害造成的小麥黃苗。應及時噴施調節劑、葉面肥或解毒藥物,刺激麥苗生長,減輕藥害。也可以配合一次灌水,增施分櫱肥,同樣可以起到減緩藥害的作用。

    9.不良氣候影響

    低溫、大風和霜凍等氣象原因造成黃葉。出現時間往往和天氣變化緊密相連,範圍較大,整塊田地表現較為一致。症狀較輕時無需防治,嚴重的可追施速效肥料,促進生長。

  • 5 # 長白山晶晶

    小麥葉片發黃怎麼治呢?

    小麥黃葉病可以噴施1%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混合肥液,讓葉片吸收養分,減輕葉片發黃現象。有條件的,可以加噴腐殖酸鹽、復硝酚鈉、氨基酸複合微肥、蕓薹素內酯等,促進麥苗生根和恢復。

    拓展資料:防治方法:

    (1)加強農業防治,切斷介體昆蟲輾轉為害。深翻地,減少越冬寄主和越立蟲源。合理佈局,連片種植,儘可能種植熟期相近的品種,減少介體遷移傳病。早播要種植抗病品種。收穫時要背向割稻。

    (2)治蟲防病把介體昆蟲消滅在傳毒之前,在冬代葉蟬遷飛前移栽。在越冬代葉蟬遷移期和一代若蟲盛孵期進行防治。雙季稻區在早稻大量收割期至葉蟬遷飛高峰前後防治。從真葉開始注意防治,結合網捕。初期加強防治,間隔3-5天一次。

  • 6 # 三農風子

    每年小麥到冬季或春季,都會出現發黃身體比較虛弱的時期。小麥葉片特別是下部葉片經常出現發黃、乾枯的現象,一直到返青、拔節期都會發生,甚至不斷加重。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需要具體分析。

    先說低溫、土壤乾旱、大風和霜凍等氣象因素所造成的黃葉。這種黃葉出現時間往往和天氣變化緊密聯絡在一起,範圍也往往很大,整塊田表現比較一致。這種黃葉是生理性的,一般不用防治,嚴重的可以追施速效肥料,促進生長,農民都要打好幾遍藥。

    第二類因素是土壤缺肥,包括氮、磷、鉀、鈣等。缺乏氮素營養的植株整體黃瘦,生長緩慢。不難理解,緩解這種黃葉的辦法就是追肥灌水,缺什麼就補什麼。

    再一種因素就是土壤板結、淹水、漬澇、鹽鹼害、有毒物質等,所有能夠影響根系生長甚至造成部分根系死亡的因素都可以造成黃葉。近年還經常出現使用藥劑,特別是除草劑過量或方法不當和秸稈還田粉碎不細,分散不均,架空根系造成的黃葉。對策是改良土壤,增施有機肥,提倡精耕細作和規範用藥技術等。

    最後一大類因素就是病蟲害。先說蟲害,他們都是在地下活動的,統稱地下害蟲。防治的辦法是藥劑拌種和土壤處理。可用的藥劑如辛硫磷、毒死蜱。病害主要有紋枯病、全蝕病和根腐病等3種。他們都是真菌病害,發生初期都能表現黃葉,但病斑發生的部位和病斑形狀有所不同。紋枯病主要為害葉鞘,形成像雲彩一樣的斑點(比較大)並且從下往上擴充套件,顏色稍淡;全蝕病主要為害莖基部和根部,典型的病斑是發生在莖基部,顏色很深,很像黑膏藥,葉鞘上也會形成病斑,但不會向上擴充套件;根腐病只發生在根部,變褐腐爛。他們都是依靠土壤傳播的病害,所以消滅病殘體、使用腐熟肥料以及藥劑拌種都是有效的預防措施。井岡黴素是防治紋枯病的特效藥,戊唑醇、丙環唑可以兼治這3種病害。提醒大家注意藥液一定要打到莖基部並部分滲入土壤。為此,農民朋友也不必太過擔心,馬上到小麥返青撥節期基本也就變過來了。謝謝大家

  • 7 # 三農小解同學

    小麥苗期,常常會出現葉片發黃的現象,黃苗嚴重阻礙小麥的生長髮育,對小麥產量的形成產生不影響。引起麥苗發黃原因很多,經過對近幾年發生的麥田葉片發黃情況的整理、分析、總結出了下列引起小麥葉片發黃原因與補救措施,供大家參。

    除草劑藥害

    小麥除草劑藥害症狀心葉和葉尖失綠髮黃,葉片扭曲畸形,生長髮育緩慢,受害嚴重的植株甚至停止生長。我市近幾年發生的幾起小麥除草劑藥害事件,其原因都是由於施用技術上的錯誤造成的。施用時間不當,小麥拔節後仍然使用除草劑除草;為了達到好的防控效果”,不按照除草劑標籤上的濃度使用,隨意加大濃度;施藥時溫度過底,造成麥苗受藥液凍傷。除草劑藥害產生後很難在短時間內解除,可採用噴清水,噴施葉面肥,增施追肥,早澆水等措施來促進小麥的生長髮育,提高小麥的自我恢復能力。

    缺氮型發黃

    小麥缺氮植株矮小細弱,分櫱少而弱,幼苗葉片進而發黃、葉尖枯萎,葉下部老葉發黃枯落。其原因一般是由於播種過早、砂性田、基肥施得不足而分櫱肥施得不及時,且用肥量少,最容易出現麥苗發黃。其補救辦法是:如小麥苗期缺氮發黃,可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開春後缺氬發黃,可於返青期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起身或拔節期每畝再追施尿素12-15公斤。

    缺磷型發黃

    小麥缺磷,次生根極少,分櫱少,葉色暗綠,葉尖黃,新葉藍綠,葉尖紫紅,如不及時補救,將導致穗小粒少,子粒不飽滿,千粒重下降。麥苗缺磷,每畝可溝施過磷酸鈣45-50公斤,也可葉面噴施補肥,每畝噴施3%過磷酸鈣水溶液δ0公斤,間隔7-10天,連噴2-3次。

    缺鉀型發黃

    缺鉀發黃的麥苗常先從老葉的尖端開始,然後沿著葉脈向下延伸,黃斑部分明顯,呈鑲嵌狀發黃。黃葉下披,後期貼地,病苗莖稈細小而瘦弱,易早衰、易倒伏。缺鉀麥田,可在小麥苗期,每畝溝施氯化鉀或硫酸鉀7.5—10公斤,也可每畝施草木灰3050公斤;在小麥生長中後期,每畝葉面噴施10%草木灰浸出液,或0.2%-0.3%磷酸_氫鉀水溶液60公斤,連噴2-3次,間隔期7-10天,防治效果十分顯著。

    凍害

    從小麥播種到4月下旬之前,突遇驟然強降溫或小麥越冬期低溫持續時間長或天氣反常出現暖冬與寒冬交替,小麥就會發生凍害。小麥受凍後,因為受凍害的嚴重程度不同,會顯示出不同的症狀,輕者葉尖發黃,重者葉片乾枯,遠看麥葉發黃,近看麥葉如水燙傷後青綠髮黃。補救措施:補肥澆水,促進小麥生長髮育,達到小麥早分櫱、小櫱趕大提高分櫱成穗率,減輕凍害的損失。

    肥傷發黃

    肥傷麥苗發黃的特點是:黃苗在田間分佈不均勻,麥苗植株老葉葉尖發黃,有肥燒傷點。不需採取解除措施。

    播種過深

    小麥播種過深,麥苗出士後會成為類似缺氮樣的黃弱苗,對於這類黃弱苗應該及時迫施效涑氬肥,並結合土壤墒情澆水,促進幼苗根系發育。

    病害侵染造成的小麥幹葉死苗

    近年來紋枯病、根腐病發展很快,發病程度不斷加重,由紋枯病、根腐病引起的小麥幹葉死苗呈上升趨勢。小麥紋枯病在小麥拔節後,症狀逐漸明顯,發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葉鞘上產生黃褐色橢圓形或梭形病斑,以後病部逐漸擴大,顏色變深,並向內側發展為害莖部,重病株基部一、二節變黑甚至腐爛,常早期死亡。病害導致的小麥幹葉死苗,一般呈點片狀。如麥田出現點片狀的黃苗或枯死苗,建議拔取發病植株,拿到當地農技植保部門諮詢一下,然後對症採取措施。

  • 8 # 飛火流星905

    現在正是小麥返青期,麥田裡的小麥發黃,想要判斷到底是發生了什麼病害,需要現場取得小麥的實物標本才能最後認定。一般來說,在小麥返青期,有3種易發病害可以導致小麥葉片發黃。至於說題主家小麥葉片發黃的具體誘因,可依據不同病害的不同危害症狀加以判斷。

    小麥根腐病可致小麥葉片發黃

    1、症狀表現。小麥根腐病由真菌中的禾旋孢腔菌侵染引起,侵害小麥的各個部位,可引起爛芽、葉枯、穗枯以致形成黑胚粒。小麥幼苗被侵染後,芽鞘和根部變褐色引起苗葉變黃,生育遲緩,嚴重時幼苗會變褐腐爛。羅患根腐病的小麥葉片上,生出淡褐色橢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不明顯的病斑,病斑上生有淡黑色黴層,嚴重時葉片區域性或全株迅速枯死。小麥穗部在揚花灌漿期發病,穎殼上產生褐色不規則形病斑,穗軸和小穗梗變淡褐色,潮溼時生黑色黴層,籽粒不飽滿,嚴重時形成黑胚粒。

    2、發病規律。病菌可在種子內外越冬或越夏,也可以隨病殘體直接在土壤中越冬,成為小麥根腐病的初侵染源。種子萌發後,病菌首先侵染芽鞘,隨後蔓延至幼葉、根冠、根莖和地下莖等部位。病菌的分生孢子隨風雨傳播。返青後遭受凍害的小麥植株容易發生根腐病。抽穗後多雨、多露、高溫有利於根腐病發生,土壤板結,播種過深,幼苗越冬前發育不良,肥水不足,根腐病害易發。

    3、防治措施。播種時使用種子重量0.2%——0.3%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或5%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或40%衛福膠懸劑拌種。返青後發病,可使用25%丙環唑乳油1500倍液,或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

    小麥全蝕病可致小麥葉片發黃

    1、症狀表現。小麥全蝕病由真菌中的禾頂囊殼禾穀變種和禾頂囊殼小麥變種侵染引起,侵染部位只限於小麥的根部和莖基部的1——2節,在小麥的整個生育期內均可發生。受害後的病苗種子根、次生根和地下莖變為灰黑包,分櫱期植株矮小,分櫱減少,基部葉片變黃,拔節期葉片自下而上變黃,根部和莖基部腐爛變黑,基部葉鞘內側和病莖表面產生黑色菌絲層。抽穗灌漿期莖部腐爛變黑,小麥臨近收穫時可見黑色點狀突起的子囊殼。由於根部和莖基部腐爛,小麥植株出現早枯,形成白穗。

    2、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體和子囊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混雜在種子、糞肥中越冬和越夏,以苗期侵染為主。小麥播種後,病菌可以自幼苗的種子根、根莖下節、胚芽鞘等部位侵入,引起苗期發病。小麥返青後,隨地溫升高,菌絲在根部不斷增殖,並向上侵害櫱節和莖基部葉鞘,抽穗期侵入莖基部1——2節並出現典型症狀。對小麥增施氮肥可以明顯降低發病,病菌侵染的適宜溫度為12——16℃,土壤潮溼有利於發病。

    3、防治措施。播種前每100公斤小麥種子,使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300克拌種。發病後每畝使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00克,兌水40公斤噴霧防治。

    小麥叢矮病可致小麥葉片發黃

    1、症狀表現。小麥叢矮病屬於由北方禾穀花葉病毒侵染引起的病毒性病害,一般在冬前的第二葉展平前開始出現症狀,表現為葉脈之間的褪綠色或者是葉片基部發黃,並逐漸向葉片的尖端擴充套件。小麥叢矮病可以表現為高度正常,但葉脈間有斷續的纖細而短的黃白色條紋的短條紋型;高度基本正常或者是略矮的葉脈綠色而葉片顏色微呈黃綠色的窄條紋型;褪綠條紋不受葉脈限制,高度和葉片顏色與窄條紋型相同的寬條紋型等3種類型。

    2、發病規律。叢矮病病毒由麥田灰飛蝨傳播,灰飛蝨吸入帶毒麥株汁液至胃腸帶毒,病毒經血液淋巴達到灰飛蝨的脂肪層增殖,然後隨灰飛蝨侵害小麥時傳播。毒源小麥植株和灰飛蝨的多少決定病害發生的輕重。

    3、防治措施。在秋苗期和返青期注意防治傳毒灰飛蝨。藥劑可選用20%吡蚜酮可溼性粉劑,或50%甲基對硫磷乳油,或90%敵敵畏乳油,或0.5藜蘆鹼可溼性粉劑等,按照常規用量噴霧。

  • 9 # 鄉下曹十一

    你好,感謝提問。

    冬季是冬小麥生長緩慢,身體比較虛弱的時期。小麥葉片特別是下部葉片經常出現發黃、乾枯的現象,一直到返青、拔節期都會發生,甚至不斷加重。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需要具體分析。

    先說低溫、土壤乾旱、大風和霜凍等氣象因素所造成的黃葉。這種黃葉出現時間往往和天氣變化緊密聯絡在一起,範圍也往往很大,整塊田表現比較一致。這種黃葉是生理性的,一般不用防治,嚴重的可以追施速效肥料,促進生長。

    第二類因素是土壤缺肥,包括氮、磷、鉀、鈣等。缺乏氮素營養的植株整體黃瘦,生長緩慢。不難理解,緩解這種黃葉的辦法就是追肥灌水,缺什麼就補什麼。

    再一種因素就是土壤板結、淹水、漬澇、鹽鹼害、有毒物質等,所有能夠影響根系生長甚至造成部分根系死亡的因素都可以造成黃葉。近年還經常出現使用藥劑,特別是除草劑過量或方法不當和秸稈還田粉碎不細,分散不均,架空根系造成的黃葉。對策是改良土壤,增施有機肥,提倡精耕細作和規範用藥技術等。

    最後一大類因素就是病蟲害。先說蟲害,他們都是在地下活動的,統稱地下害蟲。防治的辦法是藥劑拌種和土壤處理。可用的藥劑如辛硫磷、毒死蜱。病害主要有紋枯病、全蝕病和根腐病等3種。他們都是真菌病害,發生初期都能表現黃葉,但病斑發生的部位和病斑形狀有所不同。紋枯病主要為害葉鞘,形成像雲彩一樣的斑點(比較大)並且從下往上擴充套件,顏色稍淡;全蝕病主要為害莖基部和根部,典型的病斑是發生在莖基部,顏色很深,很像黑膏藥,葉鞘上也會形成病斑,但不會向上擴充套件;根腐病只發生在根部,變褐腐爛。他們都是依靠土壤傳播的病害,所以消滅病殘體、使用腐熟肥料以及藥劑拌種都是有效的預防措施。井岡黴素是防治紋枯病的特效藥,戊唑醇、丙環唑可以兼治這3種病害。提醒大家注意藥液一定要打到莖基部並部分滲入土壤。為此,每畝噴藥液要達到30~50千克。

  • 10 # 澤弟兒在農村

    小麥發黃原因及應對措施

    麥苗發黃葉枯現象較為普遍,多為生理性病害。

    大多數葉尖發黃,部分田麥苗主莖基部1~2葉乾枯。原因:

    一是抗寒性差的品種發黃較重。去年入冬以來氣溫偏高,使小麥地上部分生長過快,糖分積累不足,抗寒力差,葉尖發黃。

    二是整地質量差。尤其是秸稈還田、旋耕整地後鎮壓不實或沒有鎮壓的麥田發黃較重。

    三是播深造成苗黃弱,播種過淺分櫱節裸露弱苗、次生根少而短,冬季溫度高,土壤塇松,麥田失墒快,表墒不足,根系吸收水分養分困難,下部葉片及葉尖發黃較重。

    四是底氮肥不足;

    五是早播、播量大的假旺苗,個體發育瘦弱,抗寒力差,葉尖發黃,有的主莖基部1~2葉已經乾枯。

    六是因乾旱部分地塊麥蚜紅蜘蛛危害;

    七是麥田施用除草劑造成黃苗和死苗,主要原因是去冬無雪,今春無雨,過於乾旱,麥苗弱,抗藥力差,凡噴藥不均勻、重噴地段,造成葉片發黃,有些地方乾枯死苗較重。

    為防治小麥發生葉黃,常用的方法有:

      1、因地制宜,選用抗寒性品種,並做到良種良法配套;

      2、精細整地,增施基肥,適時播種,合理密植,培育壯苗越冬;

      3、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以防旺長和降低抗寒性;

      4、小麥返青後及早劃鋤,提高地溫,科學澆水施肥;

      5、對於葉尖及葉片受凍害的小麥,在返青至起身期,及時每畝補施尿素5公斤左右,以便促使麥苗儘快轉入正常生長。也可適當噴施一些植物生長調節劑,促苗早發,增加有效分。

  • 11 # 農田耕者

    小麥發黃,至少有四個原因第一、小麥紋枯病或者全蝕病

    紋枯病現在已經是小麥產區最為普遍的一種病害,而且往往被農戶忽略,苗期成片的葉片發黃,後期出現成片的枯白穗,這就是紋枯病的典型危害。辨認也非常簡單,莖基部具有典型的梭形斑塊。田間成片發黃,苗瘦弱。

    全蝕病一般伴隨著紋枯病混發,田間溼度大的地塊更容易發生。

    防治方法:苯甲丙環唑搭配葉面肥,噴施。

    第二、紅蜘蛛或者地下金針蟲危害

    最近危害比較大的就是紅蜘蛛,專門吸食小麥的汁液,造成小麥發黃。

    另外就是地下害蟲,尤其是金針蟲的危害。

    防治方法:高效氯氟氰菊酯即可殺滅。

    第三、秸稈還田地塊未深翻

    這個很好辨認,只要看看田間呈現條形發黃的分佈,基本上就是因為秸稈問題。

    解決方法:深翻耕

    第四、黃花葉病毒病

    黃花葉病毒病比較好區分,一般葉片出現扭曲發黃的症狀。

    防治方法:鹽酸嗎啉胍殺病毒,搭配葉面肥,最好做好蚜蟲和飛蝨的防治工作。

  • 12 # 開心農夫老趙

    小麥葉片發黃是生了什麼病?怎麼防治?

    首先我們應該找出小麥葉片發黃的原因,才能正確做出防治措施。

    讓我們找出小麥葉片發黃的幾個常見問題:

    1⃣️、水肥不足原因

    小麥底肥、水肥不足,尤其氮肥不足時,小麥苗瘦小、黃化。缺肥水導致的麥苗發黃不像凍害發黃來得那樣快,且由於田間地力差,發黃程度不均勻,有的地方發黃程度重、有的地方發黃程度輕。

    建議措施:若是底肥不足,春節後又沒澆過水,田間乾旱嚴重,應及時加強肥水管理。澆水前撒施化肥,以碳銨、硫銨等速效肥為主,尿素在低溫下轉化慢不宜使用。適當增施鉀肥,以促進麥苗生長。

    2⃣️、病蟲害原因

    小麥病害主要有紋枯病、全蝕病和根腐病三種。他們都是真菌病害,發生初期都能表現黃葉,但病斑發生的部位和病斑形狀有所不同。紋枯病主要危害葉鞘;全蝕病主要危害莖基部和根部;根腐病只發生在根部。

    它們都是依靠土壤傳播的病害。今年很多地塊也有患上小麥黃矮病毒病的可能。它的症狀主要表現葉片黃化,植株矮化。葉片典型症狀是新葉發病從葉尖漸向葉基擴充套件。

    建議措施:戊唑醇、丙環唑等可以兼治這幾種病害。

    地下害蟲也可以危害小麥造成黃葉,應對措施:藥劑拌種和土壤處理。

    3⃣️、持續低溫受凍害

    低溫寒潮,且低溫持續時間較長;春節過後,大部分地區又遇到倒春寒,最低氣溫在-8-4℃之間,持續時間長,從而產生凍害。

    小麥受凍後,表現下部葉片發黃,同時造成小麥的抗病能力下降。相對於天氣預報的氣溫,麥田地表溫度要比氣象預報值還要低一些。儘管小麥返青初期抗寒能力仍然較強,但氣溫驟降和夜間低溫足以造成小麥葉片凍害,抗凍性較強的品種也因栽培和管理措施不到位,部分出現受凍現象。由於溫度劇烈升降,變溫幅度大,使細胞凍結過速、解凍過快、強度過大,細胞結構遭到破壞而死亡。

    建議措施:在發生寒流之後加強管理,噴施葉面肥。

    4⃣️、除草劑藥害

    除草劑施用不當導致小麥發黃。冬前防除小麥禾本科雜草,由於用藥操作不科學引起黃苗,甚至死苗。例如:隨意加大用藥量,重噴,晚播苗、弱苗噴施除草劑,用藥期過晚(冬前超低溫環境用藥或小麥返青後用藥過晚)等。

    建議措施:因用藥導致小麥黃葉矮化之後,可及時噴施奈安解除藥害,也可噴施蕓薹素內酯類促生長的調節劑或葉面肥等。

    5⃣️、有機肥未腐熟

    未腐熟的有機肥還田區域,小麥受凍害易導致葉片發黃,由於未腐熟的有機肥還田後,導致土壤蓬鬆。小麥生根後與土壤接觸不良或燒根,難以吸收土壤中養分,造成弱苗,在遭遇低溫時易造成發黃甚至死苗。

    建議措施:冬前澆凍水或鎮壓土壤。

    6⃣️、播種密度過大

    小麥整體播種密度過大,造成小麥群體過大,影響到小麥光合作用,養分供應不足,導致葉片發黃。

    建議措施:根據時節、溫度適量播種。

    7⃣️、小麥品種原因

    小麥品種不一樣,在遭遇低溫寒流時的表現不一樣。特別是弱春性品種,在去年暖冬的條件下播種偏早,年前生長過旺,遇到低溫易受到不同程度的凍害,出現苗黃。

    建議措施:選擇耐寒抗凍性小麥品種,提前澆水,防止倒春寒。

  • 13 # 魯北農人

    小麥葉片發黃大多發生在年後小麥返青期的時候。嚴重的麥田會出現成片小麥葉片發黃,小麥葉片發黃也是有多種原因造成的,下面我們來分析下小麥葉片發黃是生了什麼病?怎麼治?

    一,乾旱缺水。

    小麥發黃不一定就是病,乾旱也會導致小麥葉片發黃。小麥在年前11月份沒有澆灌越冬水再加上整個冬季雨雪又少,造成麥田乾旱,小麥吸收不到水分,就容易造成葉片發黃。我們這個時候就要進行及時的灌溉返青水,確保小麥能吸收大量的水分。再者澆灌越冬水還是有必要的,很多農民為了省事,乾脆把這一步省略了是不對的。

    二,紅蜘蛛病蟲害所致。

    紅蜘蛛病蟲害尤其容易出現在年後小麥返青期,發生初期的時候一般小麥葉片發白,後期小麥葉片就由白色變成黃色的。此時我們就需要噴施藥物來解決紅蜘蛛病蟲害,趕在小麥拔節前噴施阿維菌素配合噠蟎靈和有機矽對小麥進行噴施。

    三,秸稈還田時秸稈粉碎的不徹底。

    上一季農作物秸稈還田的時候,沒有粉碎徹底,致使小麥的根系紮根在了沒粉碎的秸稈上,根系在土壤裡懸著,導致了小麥根系吸收不到土壤中的水分。這時我們就需要進行澆灌來夯實土壤,使其與土壤充分接觸。秸稈還田秸稈要粉碎徹底,同時還有深耕,我們這邊一般就是三年一回深耕。一般三年分地,分地的第一年就進行深耕。

    四,氮,磷,鉀等元素的缺失。

    小麥缺少氮,磷元素最容易造成小麥初期葉片發黃,小麥幼苗時小麥缺氮元素易出現麥苗發黃,植株矮小,麥苗弱小等。小麥缺少氮磷鉀鈣鐵鎂等元素都能導致小麥葉片發黃,及時進行追肥,對小麥進行微量元素檢測,看缺少那種元素,我們及時的進行補充。

    五,麥種播種量過大。

    麥種播種量大,造成麥苗過於稠密,水肥供應不足,再加上麥苗稠密光合作用也不好,麥苗不透氣,小麥就容易葉片發黃。播種時,播種量要適量。

  • 14 # 盎山紅日

    小麥葉片發黃是赤黴病(俗稱黃疸病)。治療方用:1、三唑酮按說明比例葉片噴撒。(雨後或晴日下午4點後丿。2、石硫合劑(1%)葉面噴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瑪莎拉蒂案死者母親因思兒過度,絕食12日後去世,稱未收到賠償金,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