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也曾是留守兒童在農村,想知道以前和我相似人生的孩子現在有什麼不一樣嗎?
7
回覆列表
  • 1 # 有微笑的快樂

    我認識的兩個留守兒童有著不一樣的命運和人生,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都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先說年長的一個吧,因為長輩的溺愛和沒有父母的管教約束,在上小學時他就是個十足的壞小孩,上了初中後就更不得了,抽菸喝酒,拉幫結夥,打架鬥毆,被開除輟學之後跟一個小太妹結婚,早早的就當了爸爸,後來走上社會魚龍混雜,染上了毒癮,害人害己,現在已經在牢裡呆了好幾年了!​而另一個截然不同,她沒有變壞而是變得太乖太好,沒有父母的關愛讓她變得孤僻自閉,學生時代就十分不合群,雖然成績和長相更方面都很優秀,但是依然沒什麼人接近沒什麼朋友,反而常常被欺負和嘲笑,漸漸長大了變得墮落和頹廢,走不上社會,成為了家裡蹲的殘人,有點厭世和消極,雖然很可憐,但感覺沒有人能幫得了她!

    留守兒童現在其實也受到了一些關注,但是很多父母為了生活賺錢背井離鄉,還是沒有辦法改變現狀,希望社會上或則學校裡更多人來真誠好好的關愛教育他們,不然事實就是這樣,他們更容易引發各種心理問題,成為對社會無用的人!​想想農村的留守兒童真的很多,看到回老家時村裡那些兒童有的被長輩喂的胖乎乎的,有的長輩不會打扮髒兮兮的,感覺像到了貧窮山區一樣!相比我們有時候還感覺父母陪伴的少疼愛的少,想想自己幸福快樂是會多些!願每個兒童都能快樂健康的成長,好好學習,好好長大,好好生活!hope :不孤單!多有愛!

  • 2 # bb容rrr

    我個人覺得留守兒童跟別的兒童沒有區別,我們也不能因為是留守兒童而對別人抱有偏見。我也是留守兒童,小時候曾經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山村讀書,我的日子一樣過得很快樂,也沒有說會產生什麼反社會反人類的心理。留守兒童對比其它兒童其實也只是缺少了父愛母愛而已,雖然關心不夠,但是那也是因為生計所迫。

    ​作為留守兒童的我,現在過得怎麼樣呢。我現在在讀著大學,準備考研,雖然還在讀書,但是也已經在一個公司實習了。不是說我自己過得怎樣,只是留守兒童一樣可以好好的生活好好的過日子。其實我們對比別人並沒有缺少甚麼,有很多東西我們都要去學會體會,當我們踏入這個社會的時候,我們也會懂的。總而言之,無論是不是留守兒童,都要好好努力,終有一天會成功,對自己還是對孩子都是一件好事。

  • 3 # 風雲客棧琵琶女

    這個事得看自己。童年時父母常年在外地忙於工作,不習慣老人的生活方式,我自己選擇去寄宿學校唸書,別人都想家,我剛開始想家、但是後來就習慣了一個人。

    小時候會羨慕其他孩子有父母來接回家,也經常想自己父母來接,但是後來漸漸的就更喜歡沒人束縛的感覺了。父母對我關心更多是物質上的,但是我有什麼毛病大人也不知道,父母不在身邊性格會很孤僻,但是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種經歷,所有的好與不好也都只是一個過去式,沒有父母的關心我也一直很要強,但是確實會比父母帶大的孩子在童年多許多稜角,少了很多的關心,也不懂得體貼別人。

    但是長大以後才發現過去只是過去,父母帶大的孩子和留守的孩子都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就看自己能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了,別把沒人管當自己放任的藉口。

    我朋友就經常覺得他的父母太限制他了,想要自由,而我那時候沒體會過被誰管制的感覺,幹什麼事情也沒有大人在身邊嘮叨。所以後來我和父母帶大的孩子一樣,更多點自立,並沒有因為沒人管就放縱自己,我也一樣有自己的目標並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但是想告訴各位父母一句,最好還是自己帶孩子不然孩子會出現很多問題大人都不知道,小孩也不敢和大人說,如果生了孩子卻沒有精力照顧好他反而是給自己孩子帶來的一種災難,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會比其他孩子缺少關愛,這是哪一個父母願意的結果呢?

  • 4 # Summer2H

    生活在農村,如果僅僅靠種地是不可能滿足開支的,所以大部分年輕力壯的都外出打工掙錢養家,留老人在家照顧孩子上學。​上小學時身邊好多小夥伴都是父母出去打工了。上小學時還特別羨慕他們,因為他們每天可以有5毛或者1塊的零花錢,而我只能帶家裡做的一些餅啊,脆饃片當乾糧。小時候也沒覺得留守兒童沒什麼不同,他們也沒有自閉的性格,每天都在一起瘋狂打鬧。​相反有一些不開明的家長,自己沒有出去打工,在孩子讀初中之後,就覺得孩子生活費學費都花太多了,早早地把他們支出去打工。​​而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相反眼界變得開闊,反而說服孩子努力讀書,他們依舊每年出去打工支援孩子上學。然後免去了沒錢這一後顧之憂,和我一起長大的那些留守兒童順其自然地進入了大學學習。

  • 5 # 伊人如畫貳

    我算是個半留守兒童吧!

    六歲時候,上一年級,因為生活所迫和姥姥一起生活,爸爸媽媽去城市裡打工.每逢週末他們會回來看我們,尤其是下雨天會回來的多一些.

    那時候小,覺得有飯吃,有衣服穿,沒有啥好想念的,上學不會的就努力點自己學,再不會就問老師或者自己找人問.

    長大了,終於在失意之後發現自己的問題。第一,太懦弱,不敢去積極主動爭取什麼東西,總覺得自己不配擁有,自卑的心理時刻在提醒自己,讓,讓,讓.這樣子並不好。其次,缺愛,缺少父母的關愛,所以生活中表現出很獨立,可是卻很冷漠。也相信別人的好意,卻一直提醒自己注意人和人之間的界限!

  • 6 # 奇怪的小夫人

    我是吃百家飯長大的,三歲伯伯家,三歲半姑姑家,四歲二姨家,五歲外婆家,十三歲到大學畢業都是自己上學住校,週末回外婆家。爸媽過年回來一次,所有的親戚都說我懂事乖巧勤奮好學。連我自己都相信了。初中認識了男朋友,他很愛我,細心呵護,也是他讓我感受了愛。我像一個被寵壞的孩子,脾氣暴躁,蠻橫無理,性格里被壓抑的一面似乎一下爆發了。那時候我才明白,寄人籬下的日子壓抑著自己,我必須察言觀色戰戰兢兢生活,乖巧懂事忍辱負重去討好每一個人,為了早點獨立,我拼命讀書,把老師視為親人,差點被一個流氓老師攬進懷裡。不想很官方的去說,感謝那些受苦受難的日子。因為只有我知道,那些日子裡受盡委屈,珍貴的童年沒有讓我無憂無慮,迄今為止,爸媽依舊重男輕女想壓榨給我。我戒備心很強,很多人走不進我心裡,外婆去世後,人情被我看的很淡。親戚不過是在爸媽面前逢場作戲,背後一套的人罷了。另一方面,自尊心強,特別害怕別人說自己爸媽不要我。偶爾,看到別人爸媽對那麼女兒的寵愛會自卑,心裡會痛。。。畢業後拼命買了房,把爸媽都接到身邊,但是,他們依舊沒有給我愛,一心惦記他兒子。我暗自發誓,以後我一定要個姑娘,給她所有的愛。

  • 7 # 章魚書影雜貨鋪

    農村留守兒童我不是很瞭解,我想談談“城市留守兒童”。

    他們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做生意,陪伴自己最多的一般是保姆。有的很小就被送到寄宿學校。

    他們雖然沒有到富二代的程度,但經濟基礎有足夠保障,看起來無憂無慮,只是和農村留守兒童一樣,都很缺愛。

    我高中時的寢室長就是這樣,而且她父母關係還不好,要麼見不到他們,要麼就只能看叫他們吵。有次家長會,她爸爸說讓她媽媽去,她媽媽說讓她爸爸去,最後是司機去給她開的。

    她小學還是初中時還想過要自殺,所幸她看開了,沒有那麼做。

    她真的是一個很堅強很成熟的人,防禦心也很強,初次見面時會給人一種強勢感。說實話當時還不太喜歡她。後來熟點後才明白,可能她只是出於一種防備,想讓別人覺得,你別想欺負我,誰也別想。

    她也很成熟,為人處世言行舉止都比同齡人老練。畢竟她小學二年級就被送到寄宿學校,而且是初中部小學部混合的學校,從那麼小就開始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以至於她後來幾乎見一個人一面就大致明白這是個什麼樣的人。

    可她確實缺愛啊,我和她不熟有時候都覺得她堅強的讓人心疼

    記得爸爸去哪兒播出時,有人拿這些星二代和農村留守兒童比較,比如,他們把洗衣當娛樂,有人卻以此為常。

    但我依然記得林志穎說過,他很少有時間陪kimi,有很多次,他這晚還抱著kimi入睡,第二天早上就要在kimi醒來前悄悄離開。

    我知道很多人會說,和農村留守兒童相比,kimi這一類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簡直不值一提。

    但是,每一個孩子都值得關懷,農村留守兒童,城市留守兒童,都是。

    而且,不是所有的留守兒童都能像我提到的室友那樣,逼著自己堅強,他們有的人內心已經留下了。好像是波蘭吧,有一部電影,叫《自殺空間》,就是講一個家庭富有的男孩,因父母疏於照料關心,內心扭曲,沉迷網路,誤入歧途,最終自殺的故事。

    我不想比較城市留守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誰更值得我們關心,在我心裡,都值得,沒有更。

    如果你不想關心城市的,出門左轉,滿屏的回答都農村留守兒童。

    而我,只是想在看了那麼多他們的故事並給予鼓勵與關懷之後,給城市留守兒童,開闢一點空間。

  • 8 # PPSS不要哭

    同事是四川的,他說:我小時候被留守過兩次,兩個半年,第一次7歲,,那時候正是打工潮初期,村裡年輕人浩浩蕩蕩都出去了,留了一大群熊孩子,我家也是,那一年我家兩個,兩個姑姑家三個,我奶奶家就有五個,大的照顧小的,還讓著小的,還是很快樂的,村裡人比較樸素,唯一不好的記憶就是讓讀二年級的我給爸媽寫信要錢,自然錯別字連天,爺爺就糾正我,第二次忘了幾歲,爸爸留在家,媽媽去城裡當保姆,老爸就是個孩子,自然不能照顧好我們,到年底媽就放棄了,過年以後僱主打來電話我媽拒絕了,然後我爸就出去打工了,我讀完初中就沒讀了,因為自己實在不是那塊料,我家妹子堅持到高中也死活不讀了,就全家浩浩蕩蕩都出來打工了,我出來以後也混過幾年,大一點學技術,學駕照,現在的情況是經常全國跑出差,前年買了車,便宜的那種,十幾萬,爸媽買了房,但我們都嫌棄,打算自己要重新買,至於妹子,很漂亮,真的很漂亮,很多人追她,但聽父母的話,找了一個老家的,結果吹了,後來就任性的找了一個浙江的,剛開始雙方父母各種反對,兩個孩子也很不懂事,天天打遊戲,飯也不好好吃,又懶又任性,還不結婚,後來有了小孩也不懂事,去年突然懂事了,妹子幫著男方開始做生意,也開始說當地方言,男方父母買了房買了車,兩個也乖乖結婚了。

    他停了一下說,他最感謝的就是父母了,經歷過各種磨難,但兩人互相扶持都過來了,孝敬長輩關愛子女,從來認識自己,不停的學習,唯一不好的就是過於寵溺妹子,留守兒童不可怕,可怕的是擁有腦殘父母,有一個還好,兩個都是那孩子就很可憐了。人生短暫,沒必要過的那麼悲催,完。

  • 9 # 陳馬克

    這個問題,我很有體會。

    一:我是留守兒童(19年)

    二:我現在長大了(24歲)

    我的父母在我兩歲的時候,就外出打工了,我就到了奶奶家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我奶奶這邊加上我,帶了三個孩子,一個我小姑的孩子,我三爸的孩子。家裡距離讀書的學校很遠,走路一個小時,當然,我並不是在什麼偏遠山區,就是一直走大路,小路。我媽媽去年給我講起他們外出打工第一次回來的時候(我5歲的時候,中間未見過一面)。她說我那個時候無論如何都不喊她媽媽,而且電話那頭話也不說。當時還哭了一場。後來下一次回來就是我7歲的時候,我爺爺去世了,他們回來了,那個時候我記得特別清楚,因為那是我哭得最厲害的一次,爺爺去世,對我的打擊很大,後來我奶奶給我說,我有三個月,沒聽我說過一句話,我也記得有這麼回事,但總覺得沒這麼久。

    後來10幾歲的時候,慢慢大了,那個時候已經有一種不想爸爸媽媽了,對了,也就是我上初中的時間,我離開我奶奶,去到城裡面住校,一般週末回去。和爸媽的溝通幾乎為零,那個時候也特別叛逆(那個時候的事情不想說了)

    大學,他們回到了家裡,但我離開家的時間幾乎沒有,只有長假才會回家,對他們幾乎無感。

    大學裡,慢慢也學會了很多,作為一個比較靜的人,常常審視自己,我看到那些團聚的場景我也會很激動,感到,他們也覺得虧欠我的,與我有一些隔閡。其實以前,就是初中那會兒,確實恨過他們。高中,直至大學的時候,後來到他們回來,我只是不善於言辭,心中對他們並沒有那些看法。欠我什麼?我媽現在總說欠我,如今她每次這樣說,我都會生氣,不說別的,至少培養我讀完大學你就不欠我的了。那種血濃於水的感情真的說不出來。

    而現在,我上班了,離開了家,也是在另外一座城市打拼,反過來,我的爸媽成留守了。不過我經常回家的。

    以後我的孩子,肯定不會是留守哦

  • 10 # 左手套VS上帝之手

    就在城市中農民工現狀一次次拷問社會之時,農村“留守兒童”現象也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相關調查顯示,由於1.2億中國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留守兒童數量已高達2000萬左右!

      城裡寶貝兒也好,農村娃娃也罷,只要是兒童就會依賴於父母,需要父母從情感到物質上的呵護與照料,天下父母也沒有誰不愛自己的孩子,這是人之天性。

    可由於社會現實、城鄉差距、人多地少等因素,中國部分農民湧向城市尋求出路與發展成為了一種必然,這一趨勢在近10多年有增無減。與此同時,受戶籍、經濟、居住等條件的制約,許多農村兒童卻不能隨父母一同前往。目前,農村“單親”家庭已相當普遍;在有的地區,父母雙親外出而與爺爺奶奶或其它親屬共同生活的留守兒童達7成之多。這是中國轉型期的一大景觀。對於“留守兒童”來說,儘管家長在外打工掙錢能為他們在吃飯、穿衣、上學等方面帶來一定保障,但由於交流、聯絡極為有限,孩子們實際上也失去了最為寶貴的父母疼愛。許多農民工為了節省往返路費、多賺些錢,一兩年不回家已十分普遍,有的孩子甚至數年見不到爹孃。在漫長的期盼與等待中,爸爸媽媽對許多孩子而言很大程度上僅僅是個稱謂,記憶中父母的音容逐漸消逝殆盡。不僅如此,由於祖父母或其他共同生活的親屬精力不足、責任心有限、重養輕教等問題的存在,使正處於身心成長最重要階段的留守孩子普遍存在孤僻、交際自控能力差、自由散漫等心理障礙或缺陷,甚至感覺遭到遺棄,對社會產生逆反心理和仇視態度。這直接導致一些留守兒童中出現小偷小摸、打架、玩兒電子遊戲成癮、抽菸、喝酒等不良行為。由於犯錯後缺乏管教,屢犯屢不改,有的甚至淪為“野孩子”。

      顯然,孩子是不幸的,也是無辜的。“子不教父之過”用在這裡也不甚準確,事實上,進城的農民始終無法擺脫“二等公民”的處境。其官方稱謂是“流動人口”,直白說法是“盲流”,有城管說其“影響市容”,有計劃生育工作管理者叫其“超生游擊隊”,有警察對他們下的最後結論是“社會不穩定 因素”。由此,農民工遭歧視、許多權益受侵害等現狀已盡人皆知。城市的喧囂對他們來說真正是“過眼雲煙”,能自己“安身立命”已屬不易,哪還顧得上孩子?當然,有點“根基”後,也有務工者開始拖兒帶女。但因異地借讀、贊助費、各地教育差距、學校冷眼等因素的存在,農村兒童往往還是被拒於城市校門之外。人們通常看到的是,在髒亂差的城鄉結合部,大孩帶小孩在街上四處跑;賣菜商販旁站著流著鼻涕、兩眼無神、無所事事的外地小孩;有的甚至被人利用去乞討、強行賣花、賣盜版光碟,甚至偷竊。顯然,即便是進了城,農村娃的境遇也令人堪憂。

      應當看到,特殊的國情,造就了中國數以億計的進城農民工。在為自己拼搏奮鬥的同時,他們也為城市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此大規模的勞動、生活遷移現象也是世界任何國家都不曾有過的,包括留守兒童在內的諸多衍生問題也毫無經驗可供借鑑。這其中的許多問題更是環環相扣,牽扯到“三農”、農村城鎮化、城市周邊邊緣化、社會保障、公民權益等一系列工作的統籌與協調。而各地的自身條件、對此事的重視程度、解決程序卻差異巨大。很多問題雖然被呼籲過不知多少回,可現實的回覆依然是隻能等待。在這一過程中,2000萬留守、城市“黑戶”兒童卻在一天天長大。特殊的社會成長環境、心理的茫然與壓抑,對這一代特殊群體產生了什麼樣潛移默化的影響?不遠的將來,長大了的他們又會怎樣去影響社會?這一系列問題令人關注。

      

  • 11 # 春秋津城一少

    在遙遠的偏僻山村或者比較落後不發達的城鎮地區,為了生活,中國13億人有10億人左右成為了黑領、所謂的黑領是也就是因為他們做著比較辛苦的工作,流著辛勤的汗水滲透著衣領,得名黑領,也是就是我們這些偉大的勞動者帶動著中國的變化。他們為了生活離開父母/兒女,這幾年國家也在為留守老人及兒童的今後做著規劃。希望政府能將外來務工子女學校早一點全中國普及化。讓孩子們有良好的學習地”有家庭的溫暖和父愛母愛。(上面資料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的拼音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