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明國亮
-
2 # 行與知LL歷史圈中圈
大宋是漢人,遼國是契丹人建立的,建立者是耶律啊寶基,契丹族,在歷史的長河中,慢慢的融入到漢族等其他民族裡了,現在沒有契丹族了
-
3 # 歷史老師88
宋朝時的遼國是由契丹人建立的。契丹是中國一個古老的民族,他的開國君主耶律阿保機曾經還創立了契丹文字。1125年遼被金所滅,契丹人在中原地區的統治結束。後來在中國西部曾經由契丹人建立過短暫的西遼政權。契丹人在統治中原時已經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元朝統一中國後,加速了中國的民族融合程序,契丹人也在這一程序中消失在民族大融合的融爐之中。現在中國56個民族裡已沒有契丹族,也沒有哪個少數民族是它直系後裔。這個民族雖然消失了,但你我的血液中也許就流淌著契丹的遺傳基因。
-
4 # 四川達州人
契丹大約漢末開始發展,五胡亂華時期就有契丹族。
當然,此時契丹還很弱小。
此後,契丹緩慢發展,唐代中期還被有效壓制,唐末開始佔據優勢。
五代時期,契丹已膨脹佔據北京地區:
北宋末期被女真滅亡,殘部建立西遼。
南宋局勢:
西遼滅於蒙古:
此後,契丹作為一個民族逐步分解消失,融於其他民族。最終考證,現代達斡爾族是大體傳自於契丹的民族。
-
5 # 南胡對面北山娃
大宋時期,遼國是契丹人建立,而契丹人的發源地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平泉縣。現在該地的本土人多是契丹人的後代。
同時,很多人可能都知道平泉縣是契丹人祖籍地。但是契丹最後怎麼發展的,很少有人總結過,今天我在此簡單梳理:
1.契丹建立遼國,統治東北以及今天的俄羅斯遠東地區,還有一直到河北一帶。
2.金滅遼,遼國人西遷到蒙古以及新疆附近。建立西遼。
3.隨著蒙古崛起,西遼同時也在變換版圖,這其中就包括繼續向中亞、東歐擴充套件,包括現在的部分烏克蘭、匈牙利、高加索地區等都有契丹人的後裔或者曾經的歷史腳步。
4.契丹人不斷與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同化,民族獨立性越來越少,逐漸演變融合到華夏民族大家庭中。這也和古代的鮮卑族、匈奴、犬戎等民族一樣,最終與漢族同化為統一的華夏民族。
所以說,現在俄語以及東歐的斯拉夫語系對中國的稱呼並不是“china”而稱之為“契丹”。
-
6 #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遼國(契丹族)
【一、起源】:
契丹族源於東胡後裔鮮卑的柔然部。她以原意為鑌鐵的“契丹”一詞作為民族稱號,來象徵契丹人頑強的意志和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歷史文獻最早記載契丹族開始於公元389年,柔然部戰敗於鮮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興安嶺一帶,成為蒙古人的祖先室韋。而南柔然避居今內蒙古的西喇木倫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區,以聚族分部的組織形式過著遊牧和漁獵的氏族社會生活。此時八個部落的名稱分別為悉萬丹、何大何、伏弗鬱、羽陵、匹吉、黎、土六於、日連。在戰事動盪的歲月中,各部走向聯合,形成契丹民族,先後經過了大賀氏和遙輦氏兩個部落聯盟時代。 契丹族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深遠影響的少數民族。“契丹”本意為鑌鐵,表示堅固。由於契丹的名聲遠楊,國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國稱做“契丹”。
契丹本屬東胡族系,是鮮卑的一支,4世紀中從鮮卑族中分離出來,遊牧於潢水(今內蒙古赤峰市境內的錫拉木倫河)。土河(今赤峰市境內的老哈河)一帶。6世紀前期,契丹族尚處在部落階段,唐初形成部落聯盟,曾臣服於漠北的突厥汗國。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契丹部落聯盟背棄突厥,歸附唐朝。契丹與唐朝之間,既有朝貢、入仕和貿易,也有戰爭和擄掠。907年,契丹建立了政權,成為中國北方一個強大勢力。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947年,太宗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遼成為中國北方統一的政權。契丹王國強盛,其疆域東自大海,西至流沙,南越長城,北絕大漠。1125年,遼為金所滅,此後契丹逐漸被融合。
【二、發展與破亡】:
崛起
北魏時,始見契丹族名。原分八部,居潢水(今內蒙古西拉木倫河)之南,黃龍(今遼寧朝陽)之北。常以名馬文皮貢獻北魏,並進行貿易。628年(唐貞觀二年)契丹首領摩會率其部落背突厥附唐。此時,契丹已形成部落聯盟,君長出自大賀氏。648年,契丹諸部皆請內屬,唐廷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今內蒙古巴林右旗南),以其首領窟哥為都督,封無極縣男,賜姓李氏。又置羈縻州十,各以其部落首領為刺史。契丹有別部酋領孫敖曹,621年(唐武德四年)附唐。其曾孫萬榮,武周垂拱(685~688)中為歸誠州刺史,萬歲通天(696~697)中,與其妹婿松漠都督李盡忠(窟哥之後)併為唐營州都督趙文翽所侵侮,遂舉兵殺文翽,據營州反,進攻河北地區,屢敗唐軍。武則天徵發大兵討之,借奚及突厥之助,始得平定。是後,契丹附於後突厥。715年(唐開元三年),其首領李失活來附,唐廷復置松漠都督府,以失活為都督,封松漠郡王,玄宗又以甥女楊氏為永樂公主妻之。其後,契丹首領可突幹再次叛唐,唐為防禦契丹,加強東北邊防兵力,建立範陽、平盧兩節度,重用胡人安祿山,結果釀成安史之亂。唐至德(756~758)年間,契丹與唐保持朝貢貿易關係, 但亦受崛起於漠北的回鶻控制。9世紀中葉回鶻破亡,契丹又歸順唐,唐賜以"奉國契丹之印"。
而8世紀中葉後,唐朝由盛轉衰,無力顧及對邊疆民族的管理。到了9世紀末10世紀初,唐終於在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下崩潰了。
當時盤踞燕州一帶的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更為暴虐,所到之處“無少長皆屠之,清水為之不流”。劉仁恭窮兵黷武,規定男15歲以上,70歲以下,皆得自備兵糧從軍,“閭里為之一空”,使“幽、涿之人多亡入契丹”,而契丹西北面的兩個強鄰突厥、回紇,早已分別在8世紀中葉和9世紀中葉衰落。在契丹社會內部,如前所述,由於生產的發展,階級分化也伴隨著愈趨激烈,國家機制的一些因素已因時萌生。
外部條件和內部因素均表明,10世紀前後的契丹社會發展到了一個轉折時刻,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把契丹社會推向更高發展階段。然而,當時作為聯盟盟主的痕德堇可汗卻“不任事”,在與劉守光父子爭奪中,其子被俘,在“納馬五千以贖之”遭拒絕後,只好“乞盟納賂以求之”,從此不敢南進。痕德堇對劉氏每歲秋霜落後燒其牧地草場,牲畜多飢死的暴行,反而“以良馬賂仁恭求市牧地”。按契丹俗,為盟主者必須有“德行功業”,否則應由他人替代。智勇善射的耶律阿保機,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登上了契丹諸部盟主的舞臺。
【大遼】
公元907年,契丹迭刺部的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取代痕德堇即可汗位。他先後鎮壓了契丹貴族的叛亂和征服奚、室韋、阻卜等部落,聲勢浩大不同凡響。
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了奴隸制國家--契丹國。公元925年遼太祖率兵親征服渤海國,改渤海國名為東丹國,冊立皇太子耶律倍為東丹國王。
公元938年,後晉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的土地和人民割讓給契丹。
公元947年,遼世宗定國號為大遼,遼朝建立。遼聖宗文武韜略傑出非凡,對宋戰爭屢屢得勝。
公元1005年遼與宋朝訂立澶淵之盟,並與西夏結好,從而形成遼、宋、西夏三足鼎立的政治割據局面。遼共有九個帝王,政權統治時間長達210年。其疆域幅員遼闊,東至於日本海,南到天津市、河北省霸縣、陝西省雁門關一線,北達今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遼在與中原和西方各國的交往中,融匯眾長,卓有成效地促進了契丹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的迅速發展。
【西遼】
公元1125年遼被女真族的金所滅。在遼朝即將滅亡之際,契丹貴族耶律大石率領一部分人向北進入漠北地區,後向西發展,征服了今天中亞的廣大地區。1132年,耶律大石稱帝,建立西遼政權(即黑契丹Karakitai),又稱“哈喇契丹”,成為當時中亞地區的強國。西遼於公元1218年亡於蒙古帝國。
遼在較短的時間內從部落氏族社會過渡形成奴隸制度社會,並在向封建社會躍進的同時統治了中國北部,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間的聯絡,促進了融合。為開發蒙古地區和中國東北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留下了契丹輝煌的歷史。
【三、契丹人的消失與後裔】
隨著遼國的滅亡,契丹人逐漸融入了其他各民族,還有少部分演變為今日的達斡爾族和雲南的本人。
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部分專家利用DNA技術解開了契丹族消失之謎:達斡爾族與契丹有最近的遺傳關係,為契丹人後裔。雲南的阿、莽、蔣氏“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後裔。
事實上,雲南省保山地區約有十餘萬分屬現在十來個民族的阿、莽、蔣姓“本人”【本人:生活在雲南的契丹族後裔,雲南省保山地區有有10餘萬人,自稱“本人”,為阿、莽、蔣姓,現在分屬10多個民族。】,近些年一直自稱是契丹族後裔,要求有關部門澄清他們的來歷。但是因為考古技術上的障礙,學術界對這個自稱是契丹族後裔的人群始終未能“正名”。
經過古標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矽法提取的線粒體DNA可變區比較,顯示出了準確的結論:達斡爾、阿、莽、蔣氏“本人”都是契丹後裔。
-
7 # 孤竹國人1
遼,朝代(公元907~1125),契丹人耶律阿保機所建,在我國北部,初名契丹,983年改稱遼。此民族現已滅絕。
-
8 # 審山
據我數年研究北宋初,老祖宗趙彥徽委派山西建雄軍節度使,是專門對付遼朝的,楊家將中楊業原來是遼朝將領,投誠到宋朝,想不到宋朝後來的打仗全靠楊家!
-
9 # 旅行者說文史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相信大家都看過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書中的男主角丐幫幫主蕭峰因是契丹人的身世被揭開,而引發了江湖上的一場血雨腥風。最後,大俠蕭峰為了中原不受戰火蹂躪,阻止並脅迫遼道宗耶律洪基發下誓言:“終生不許遼軍一兵一卒越過宋遼疆界”,從而締造了宋遼兩國的和平共處。
當然,歷史上是沒有蕭峰這個人物的,但是,契丹這個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卻是真真實實的存在的。他們建立的大遼王朝不僅讓中原的宋王朝對其納貢,最強盛的時候,還控制了中國北部和中亞地區,對世界影響極大。直至今天,“中國”在俄語裡的“китай”,如果直譯過來,就是“契丹”的意思。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驍勇善戰的部族,卻在元朝以後不知所蹤了,他們還有後裔存在嗎?今天,就請跟著我,撥開歷史的煙雲,去尋找那段已經遠去的歷史往事。
首級被做成尿壺的東胡王匈奴在戰國的時期被中原王朝稱為“胡人”,另一支遊牧民族因居住在匈奴之東,故得名:東胡。
匈奴的第一代單于叫作頭曼,非常寵愛自己的愛妾閼氏,並想讓閼氏生下的小兒子成為部落的繼承者。頭曼單于就想借他人之手殺掉長子冒頓[mò dú]而為小兒子的繼位鋪平道路,於是,他就將冒頓送到月氏國做為質子,然後,故意向月氏發兵,逼著對方殺了質子。
小知識:質子,就是古代派往敵方或他國去的人質。古時候,國與國之間為了保證相互不侵犯,就將皇室成員派到對方的國家居住。中國最著名的質子,就是秦國派往趙國的異人,呂不韋以異人“奇貨可居”,並將自己的愛妾趙姬送給他,生下的兒子就是後來的秦始皇。月氏王大怒,欲殺死冒頓,以解心頭之恨。冒頓趁其不備,在軍中盜走了一匹快馬,逃離了月氏。當頭曼單于正在帳篷裡摟著愛妾閼氏把酒盡歡的時候,冒頓披著滿身的風塵掀開了頭曼單于的帳篷。從這一刻起,冒頓就恨死了自己的父親。
冒頓發明了一種骨箭,發射的時候會發出“嗚嗚”的聲音,他把這種發號施令的骨箭稱為“鳴鏑”。他對自己部下說:“凡是我鳴鏑射向哪裡,你們就要射向哪裡,不從者,斬!”(見《史記·匈奴列傳》: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冒頓先後把鳴鏑射向自己的坐騎和愛妾,凡是不敢跟著射箭的部下全部處死。過了一些時候,冒頓跟從父親頭曼單于打獵,他找準機會,將鳴鏑射了頭曼單于,“其左右亦皆隨鳴鏑而射殺單于頭曼”(《史記·匈奴列傳》)。之後冒頓又把他的後母及弟弟還有不服從他的大臣全部殺死。自立為單于。
當冒頓弒父自立的訊息傳到東胡,自以為存在感很強的東胡大人以長輩自居,派出使臣向冒頓興師問罪:我們東胡王跟頭曼單于關係很好,你作為兒子,竟然幹出弒父自立,此等大逆不道的事情來。現在,就把頭曼單于生前的千里馬送給東胡王恕罪吧。於是,冒頓就跟眾將領商議,眾人皆說:頭曼單于的那匹千里是匹寶馬,怎麼能送給別人呢?冒頓面無表情的說:我們怎麼能為區區一匹馬,而得罪鄰居呢?
又過了一段時間,東胡王以為冒頓膽小怕事,又派使臣前來,要求將冒頓最寵的愛妾送給東胡王,眾人憤怒的對冒頓說:東胡王太無禮了,請示大王立即發兵征討。冒頓仍然面無表情的說:我們怎麼能因為一個女人而得罪一個強大的鄰居呢,把我的夫人送給東胡大人好了。
東胡王想不到敢於弒父自立的冒頓如此軟弱可欺,愈發自高自大起來,不斷向西侵擾。在匈奴與東胡之間有一塊空地,有一千多里,但是無人居住。肆無忌憚的東胡王再次派使臣前去匈奴:我們雙方那塊空地,你們匈奴不能去,我們想佔有它。冒頓再次召集眾人,由於經歷了前面幾次的經歷,眾人實在看不懂冒頓的心思,有的人說不能退讓,還有的人說反正是塊棄地,多少年也沒人去過,不如就給了東胡王吧。此時的冒頓卻勃然大怒:“土地,是國家的根本,怎可給他們!”(《史記·匈奴列傳》:國之本也,柰何予之!)並將主張割地的大臣推出賬外斬首示眾。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東胡王在帳篷里正摟著匈奴王的夫人尋歡作樂的時候,被冒頓帶領一群拎著寒光閃閃馬刀的匈奴人包圍了,不可一世的東胡王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風,瑟瑟發抖地跪在冒頓的腳下,祈求能保全性命。可惜,冒頓的眼中除了仇恨還是仇恨,毫不猶豫的殺死了東胡王,即使如此,他仍不解恨,又把東胡王的腦袋砍下來,做成了自己專用的尿壺。
僥倖活下的東胡人,不願意在匈奴人的統治下生活,分兩路退走,一路退居到烏桓山(今內蒙古阿魯科爾沁一帶),故稱:烏桓;一路退居到鮮卑山(今內蒙古科爾沁右翼前旗一帶),故稱:鮮卑。
慕容復的春秋大夢在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慕容復的父親慕容博自稱是燕國皇室的後裔。為了復國,慕容博向中原武林傳播假訊息,說是契丹要派人來偷學中原武功,誘導少林派掌門玄慈組織武林高手前去阻攔。以求宋遼兩國因此結怨,大動干戈,慕容博就可以趁機漁翁得利,重新立國。
其實,建立前燕、後燕、南燕、西燕的慕容氏和建立契丹(大遼)的耶律氏同宗同源,都是鮮卑人的後裔。
隨著匈奴人的衰落,分佈在鮮卑山一帶的鮮卑人趁機南下,佔領了西拉木倫河流域,並逐步與當地原生部落整合,先後誕生出生了慕容、乞伏、宇文、拔跋、禿髮等部落。
公元4世紀的時候,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部落。為尋求富饒的土地,趁著中原王朝西晉的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挺進中原將統治中原的西晉推翻,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中國歷史進入了刀光劍影的五胡亂華時期。
其中慕容家族的慕容皝於東晉司馬衍鹹康三年(公元337年),在棘城(今遼寧省義縣西北)自稱“燕王”,史稱前燕。慕容皝有七個兒子,其中次子慕容俊(慕容儁)成為了後來的前燕皇帝;五子慕容垂成為了後來的後燕開國皇帝;幼子慕容德則是南燕的開國皇帝;而西燕的建立者是由次子慕容俊之子慕容泓建立。
南燕慕容德死後無子(全被苻堅殺光了),皇位由侄子慕容超繼承。慕容超是一位音樂發燒友,天天不上朝,沉迷於後宮樂隊的演奏之中。
為了贖回被後秦姚興囚禁的母親和妻子,他派使臣前去談判。姚興要慕容超向其稱臣,索求太樂的歌舞女子,如果不行,就派人送來一千名東晉人。有大臣嚮慕容超進言:“劉太公被項羽囚禁,劉邦也不改變主意。現在陛下繼承帝位,不應因自己親屬的緣故降低了皇帝的尊嚴。再說太樂的歌舞女子都是前代的伶人,不能給他們,使他們移風易俗,最好是搶掠晉人給他們。”慕容超猶豫再三,還是答應將宮中的歌舞女子送給了姚興換回了母親與妻子。從這一點來看,慕容超也是一個孝順和重情之人,以伶人換親人倒也說的過去。
可是,慕容超接下的行為就是自取滅亡了。義熙五年(公元409年)元旦,他在東陽殿接受君臣朝賀,按照慣例,宮廷樂隊應該奏起吉祥祝福的樂曲。由於宮廷伶人剛被慕容超送給了姚興,新招募的樂師無論技藝還是風度都無法與那些老的伶人相比。於是,他下了一個荒唐的命令,讓士兵從東晉控制區搶劫仕女進行音樂培訓,再打造一支一流的國家樂隊。
此時的東晉王朝雖然岌岌可危,但是,實際的權利卻在劉裕手裡。為了給慕容超一個教訓,劉裕徵調大軍從建康出發,攻打慕容超。幾個回合下來,慕容超就大敗而逃,不幸被晉軍半路生擒,南燕就此滅亡。慕容超被俘後,“神色自若,一無所言,惟以母託劉敬宣而已。”(《晉書·慕容超載記》)慕容超被押解到建康後,這位鮮卑慕容部的最後一位帝王在街市被斬首,時年二十七歲。據說,臨刑前他還問監斬官:怎麼聽不到音樂伴奏?
慕容超死後,慕容家族的3000多名成員全被斬首,不知道慕容家族中是否有人僥倖逃脫,反正,這個曾經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慕容家族從此聲匿跡,而至於《天龍八部》那個一心想興復大燕的慕容復也不過是虛構的文學形象罷了。
騎著白馬青牛而來的契丹王朝我們之所以在說契丹的時候,先說了鮮卑的慕容氏,這是因為,契丹的興起跟慕容氏有直接的關係。
《遼史·世表》記載:“葛烏菟者,後為冒頓可汗所襲,保鮮卑山以居,號鮮卑氏。既而慕容燕破之,析其部曰宇文,曰庫莫奚,曰契丹。契丹之名,昉見於此。”契丹的先祖莫那部落被慕容氏的前燕擊潰,整個部落被折為三部,其中一支就是後來建立了北周的宇文部;一支為庫莫奚,後來被大金所滅,融入女真人;還有一支就是契丹。
而在契丹民族裡還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一位英俊的少年騎白馬沿土河(老哈河)東行,在潢水(西拉木倫河)與土河相匯處的木葉山,遇到了一位騎青牛的美麗少女,他們一見鍾情,在青山綠水之間相識、相知、相愛,以天為證,以地做媒,他們的後代就是契丹人。
公元90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國號契丹。契丹的原意是“鑌鐵”的意思,所以,契丹人也把自己的國家稱為“鐵國”,把自己的部落稱為“鐵族”,把自己的軍隊稱為“鐵騎”。契丹鐵騎東征西伐,鐵流千里,所向披靡,名聲大振,以至於當時許多歐洲大陸國家只知道世界的東方有一個契丹,而不知後來的北宋,所以,在整個斯拉夫語系中,至今仍以契丹稱呼中國。
耶律阿保機死後,次子耶律德光即位。耶律德光的雄心壯志不亞於父親,他從“兒皇帝”石敬瑭手中輕鬆的獲得了燕雲十六州,並在公元947年,揮兵南下,攻克開封,後晉皇帝石重貴投降,後晉滅亡。耶律德光在後晉的宮殿裡,改國號契丹為大遼,以漢皇的禮儀接受了百官的朝賀,比趙匡胤的宋朝整整早了53年。
關於契丹的國號,一般認為,耶律阿保機初稱契丹,遼太宗時改國號為遼,遼聖宗時複稱契丹,至遼道宗時復改國號為遼,所以,我們說,述說這段歷史時,稱呼其“契丹”還是“大遼”都不為錯。
契丹經歷了太祖耶律阿保機和太宗耶律德光南征北戰,東討西伐的開拓階段;遼景宗耶律賢和遼聖宗耶律隆緒的的全盛階段;到了遼道宗,也就是《天龍八部》中蕭峰的結拜大哥耶律洪基的時候,政治腐敗,國勢逐漸衰落,地主官僚急劇兼併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怨聲載道,大遼帝國進入了衰落期。
公元1120年,崛起的女真人首領完顏阿骨打率精兵攻入契丹人的龍興之地,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將遼國宗廟皇陵全部摧毀,末代皇帝天祚帝四處逃命,五年後,被金兵所擒獲,建國219年的遼朝走向滅亡。
契丹人真的消失了嗎?遼朝滅亡後,契丹貴族耶律大石在西北召集餘部,率部西征,並於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迷立(今新疆額敏)稱帝,史稱西遼,建都虎思斡魯朵(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楚河州托克馬克境內的布拉納城),一度成為中西強國,被後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滅亡,國祚87年。 所以,直到現在,吉爾吉斯斯坦還有相當數量的契丹後裔。
金朝建立後,對中國境內的契丹人進行了殘酷的迫害,並改契丹人的皇族耶律氏為移剌;契丹人的後族蕭氏為石抹,還把女真的國姓完顏氏賜給部分對金朝有功的契丹人。一直到了元代,契丹的耶律姓、蕭姓才得以恢復,並逐步形成了耶律、蕭、移剌、石抹契丹四大姓。
在遼朝(契丹)的時候,皇帝有一支親兵侍衛稱為“斡爾朵軍”。契丹皇帝死後,不僅建有皇陵,還在皇陵的前面建有城池,稱為“奉陵邑”,斡爾朵軍就世代守護皇陵,住在奉陵邑之中。其中守護耶律阿保機祖陵(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的軍隊稱“迪斡爾朵”。這就是現在“達斡爾族”的祖先。
為了揭開“達斡爾族”是否真的為契丹人的後裔,專家曾從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莫力達瓦旗和其他幾個旗和縣提取到了達斡爾、鄂溫克、蒙古族和漢族等人群的血樣,又提取了赤峰地區契丹古墓中契丹人的牙齒、頭骨的DNA樣本,兩者相比較,發現達斡爾族與契丹有最近的遺傳關係,為契丹人後裔。史學家分析,在遼朝滅亡後,遼國皇陵被金國摧毀,為皇帝守陵的“迪斡爾朵”為了避難,遷往東北地區,逐步演變成為了今天的達斡爾族。
上世紀90年代,在雲南省施甸縣有自稱“本人”的蔣姓家族的一塊墓碑上面,刻有兩個典型的契丹小字,還在昌寧縣還發現一塊儲存完好的《阿公碑文原序》:“公原籍乃遼東人氏,後遭逢變遷,保機後裔四散奔走,遑遑而遷,移民滇西順寧而覓其食。”經過DNA研究和對比,雲南本人也與契丹人有較近的血緣關係。但是,契丹人是怎樣遷徙來到雲南的,尚沒有史料記載。
遼國的古典建築由於歷史久遠,雖然存世不多,但在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還存有南北兩座遼塔,在吉林農安和遼寧錦州等地也有遼塔存世。
上世紀五十年代,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聽說自己曾經勘察過的河北寶坻建於遼代的古廟要被拆除,他向河北省政府反映,希望無論如何把這座遼代的古建築儲存下來。有人反對說:遼代的建築又怎麼樣,反正是個沒用的破廟,不如把這些遼代的木頭拿去造橋,還能為人民服務。梁思成長嘆一聲說:“我也是遼代的一塊木頭啊!”
-
10 # 不再傷心2
遼國的主體民族是契丹族與奚族,經過金初的屠殺與元朝的融合,到明朝時基本上已不存在了。融入了漢族與其它民族。
-
11 # 凌凌凌大人
說到遼國,那麼首先就需要搞清楚,遼國的建國民族是什麼民族。
遼國於公元916年由遼太祖耶魯阿保機建立,而遼國主體民族則是契丹族。
當然了契丹族如今是早已同化歸入其他民族之中。
那麼我們根據契丹民族的前世今生來系統的分析一下這個民族。
第一、契丹族的起源
契丹族是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早在東漢末年便已經存在,從唐代開始契丹先後依附於後突厥汗國、回鶻、始終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民族。契丹本有八個部族,史稱契丹八部,而在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部族以後,契丹族才正式走向歷史的舞臺。因為在此之前契丹部族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也是在耶律阿保機稱帝以後才擁有自己正式的文字。而至於契丹族到底是發源於何民族發源於何處已經無人得知,但是至少可以從側面證明,在沒有建立遼朝以前的契丹族基本可以定義為一個草原遊牧部落,不能嚴謹的稱之為一個民族。
第二、契丹族的輝煌
耶律阿保機建立遼朝以後,因為其本人崇尚漢文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族的融合跟同化。而遼朝輝煌的兩百年時期,也是契丹族壯大發展的時期,橫跨東北西北大部分地區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帝國。所以東北、內蒙部分地區都可以定義為遼朝的子民。並且在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也可以看到遼上京的舊址。結合歷史資料來看,除了幾次大的人口遷移,一直在這片土地上居住的居民都可以看作是曾經遼朝的子民。
第三、契丹族的滅亡
公元1125年,遼朝先是被金所滅,國家不復存在,但是契丹這個民族在當時還是存在的,而在公元1132年部分逃亡的遼朝貴族,在現在新疆一代建立國家,史稱西遼,共計存在87年,在公元1218年,西遼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所滅。現在契丹族這個民族出現了三個不同的發展路線。
首先是留在原來屬地的契丹族人,東北,內蒙,新疆一帶,逐漸與本地區的少數民族結合,定居,而長期生活在現如今的地方。
其次是被成吉思汗所滅的西遼契丹族一部分逃亡到了,現在的伊朗南部,而這部分人最後是慢慢與蒙古人、中亞人結合。
最後是被強制加入蒙古軍隊的契丹族人,這部分人遍佈整個中國、西亞、中亞、朝鮮地區,而倖存下來的人則是有的回到故地,有的就被留在了當地駐防,結婚生子,逐漸與本地區的人結合。
綜上所述。
如果是根據曾經遼朝的統治地區來看的話,現在的遼寧、吉林、內蒙一帶的原住民都是曾經遼朝的子民以及契丹族的後人。
如果是根據契丹種族的基因、血統,尋找後裔的話,整個東亞西亞地區的居民都有可能有契丹族的部分血統跟基因。
而在2004年有關學者透過DNA技術最終確定的跟契丹族遺傳血緣最近的少數民族是達斡爾族。也就是說達斡爾族是曾經這個古老遊牧民族的直系後裔。
-
12 # tony1000
遼國契丹民族建立,但是契丹人骨子裡認為自己是炎黃子孫炎帝是他們祖先,中華正統,所以遼國人稱北宋為“汴寇”。宋太祖也稱遼國為叔母之國,一定程度上認為遼國是華夏正統。遼國第一大姓耶律,第二大姓蕭,還有耶律+蕭還都有漢姓李。李唐賜的李姓,可惡的王八蛋武則天篡了李唐,唐不姓李了,遼國就和你不親戚了,拋棄了李姓,拋棄番屬自行建起遼國,後來對中原王朝形成壓制,都是武則天這尼姑女王八蛋的功勞。
-
13 # 潤物細無聲201
宋朝時的遼國是由契丹人建立的。契丹是中國一個古老的民族,他的開國君主耶律阿保機曾經還創立了契丹文字。1125年遼被金所滅,契丹人在中原地區的統治結束。後來在中國西部曾經由契丹人建立過短暫的西遼政權。契丹人在統治中原時已經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元朝統一中國後,加速了中國的民族融合程序,契丹人也在這一程序中消失在民族大融合的融爐之中。現在中國56個民族裡已沒有契丹族,也沒有哪個少數民族是它直系後裔。這個民族雖然消失了,但你我的血液中也許就流淌著契丹的遺傳基因。
回覆列表
遼國人也就是契丹族,契丹族為中國古代遊牧民族,發源於中國東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純粹意義上的契丹人早已不復存在了。
2004年以來,在有關專家用DNA技術認定達斡爾族及雲南阿、莽、蔣姓“本人”為契丹族後裔的訊息公佈於眾之後,阜新成為解開契丹源流問題的“重地”。日前,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部分專家利用DNA技術解開了契丹族消失之謎:達斡爾族與契丹有最近的遺傳關係,為契丹人後裔。雲南的阿、莽、蔣氏“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後裔。
而如今,這個一直令歷史學家困惑的歷史之謎終於被破解,DNA技術解決了達斡爾族和雲南阿、莽、蔣姓“本人”的源流問題。經過古標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矽法提取的線粒體DNA可變區比較,顯示出了準確的結論:達斡爾、阿、莽、蔣氏“本人”都是契丹後裔。至此,專家們做出這樣的結論和比喻:元代蒙古人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時,連年征戰,頻繁用兵的契丹人被征服,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較大的族群,如達斡爾族作為民族續存保留下來,有的則被當地人同化了。後者是最難尋找的,因為,契丹族一千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外婚制”,所以純粹意義上的契丹人已不復存在了。經過不斷地遷徙、隔離和融合,多數契丹人如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樣融化了,用一個專業術語命名即“分子意義上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