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生客棧
-
2 # 生生相關
根據《宋史》的記載,宋江並非是縣衙小吏,而是純粹的漁民,不過因為個性“勇悍狂俠”,所以在漁民鄉親之中很有聲望。在1119年的時候,北宋朝廷下令將漁民們賴以為生的梁山伯收回,原本憑藉著梁山泊生存的貧苦漁民,也必須按照船隻的數量去納稅,這就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眾多貪官剝削壓迫下的人們生活本就艱難,本來還能夠靠著梁山泊這個天然的漁場勉強為生,但是在朝廷這道任命下來以後,那就是徹底活不下去了,於是在宋江的帶領下,眾多漁民紛紛起義對抗起官府,這其實也很容易理解,聽官府的話交各種賦稅那就是馬上死,不聽官府的話那就還能夠多活上一會兒,若是直接努力一把還有可能得到富貴,所以宋江的漁民起義軍戰鬥力非常強大。
不過樑山泊其實並沒有《水滸》中所描寫的那麼大,所以宋江的起義軍人數並不多,也就是三十多個人的樣子,雖然可以橫行一時,還曾經殺死過多位宋朝將領,攻入眾多州府,但是當朝廷開始真正重視起來的時候,宋江就在1121年被宋朝名將張叔夜設下埋伏擒拿,他於是率領麾下將領投降,不過在次年再次反叛並被斬殺,對於時局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影響。反觀在北方起義的方臘,則確實稱得上是聲勢浩大,方臘在1120年宣佈起義,當時由於宋朝皇帝喜歡奇花異石,眾多貪官奸臣也假其名義到民間到處搜刮,大量的民眾都已經無法生存,於是當方臘振臂一呼,便有萬眾雲集,短短時間裡就擴充到數十萬人,攻取了並佔領了大量土地。如果說宋江只能夠算得上“小股流寇”的話,那麼方臘顯然就是有可能佔據天下的起義軍,至少也是震動天下的陳勝一類人物,北宋朝廷花費了大力氣去征討方臘,但是卻並沒有取得太多成效,然而由於叛徒的出賣,方臘在1121年兵敗被殺。
-
3 # 漯河小史哥
很多人都看過《水滸傳》,大家都對梁山好漢的故事激動的不行不行的,尤其是作為頭領的及時雨宋江。
既然提到了正史中的宋江,我們就來看一下正史中的宋江吧
正史呢,讓我來潑盆冷水吧,宋江確有其人,是淮南的強盜,有36人之眾,最多人時估計也就幾千人,常在海州一帶搶劫,橫行十個州郡。
其實108梁山好漢,攻城略地,平定方臘,都是後人杜撰,反映了百姓渴望英雄,反對暴政的心聲罷了。宋江只是個小強盜,也未和方臘交過手。並不像《水滸傳》中說的那麼浩浩蕩蕩。
史書中記載的宋江
《宋史》有關宋江的記載,少之又少。或許,站在修史者的立場,對“造反者”是不屑一提的。可是,也不盡然。與宋江同期造反的,還有一個叫方臘的人。宋史中就有《方臘傳》,在眾多紀傳之中,也有大量提及方臘的字句段,其內容顯然比宋江多得多了。讀起來,還算是史料豐富的。這些史料,據信,都是從正史或者野史裡來的。
宋史中,有關宋江的記載,大致有這麼幾段,散見於浩大的書卷之中。這些內容,現在也常被人拿來用。
其一,徽宗本紀載:“二月庚午,癸巳,赦天下。是月,方臘陷處州。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其二,《張叔夜傳》載:“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滷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
其三,《侯蒙傳》也有提及:“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透過上述記載,大致可以瞭解宋江的基本資訊
一,宋江確有其人,也確在山東等地起事。
二,宋江有才,確有過人之處,以致“官軍數萬無敢抗者”。
三,宋江僅是流寇而已,“轉略十郡”,曾轉戰各地。有關他在梁山水泊“落草生根”的事,史書似乎也根本沒有提到過。後人估計是依據史書中的一句話“梁山泊多盜”,將宋江演義到那兒了。
四,宋江起事的規模有限,手下之眾,談不上浩浩蕩蕩,估計也就是幾百到上千人,親信隨從僅有三十六人,而不是一百單八將。翦伯贊先生編著的《中國史綱要》,似乎也是持這一觀點的。
五,宋江並非百戰百勝,“三敗高俅兩贏童貫”,這是完全不靠譜的。宋江後來戰敗而降,也不是主動受招安。招降宋江的人,叫張叔夜,其出名,似乎亦不是招降宋江一事,而是後來的一段,說其被金人所虜,途中不屈自盡,從而名垂青史。
其他說法
史界也有另一說法,說宋江之降,是一個叫折可存的人乾的,他也是名人之後,其家族幾代人一直為大宋王朝鎮守西北邊陲。1938年,《折可存墓誌銘》被發現,其中便記載說,他在隨童貫徵方臘回師途中曾順手拿下了宋江。
綜合來看,歷史上宋江大機率就是被剿滅,戰敗而降的,並不是像小說中那樣,朝廷拿他沒辦法,招安宋江而降。
-
4 # 歷史影像庫
宋江最後的結局,正史語焉不詳沒有記載。可能兩種結局
《宋史》裡提到過宋江,宣和元年起事造反,差不多宣和三年被剿。宋江造反的地點在梁山,(因為梁山離汴梁只有幾百公里,而且水路好走,所以宋江造反政治影響力還是比較大的)手下有36人,戰鬥力極強,經常在太行山、山東、江蘇北部等地流竄作案(主要內容搶錢、殺人)。
一般的地方武裝打不過他們。後來在連雲港幹了一票後,乘船逃跑的時候,被張叔夜組織的兩千多人給圍住了,並把他們的船給燒了,而且燒死了好些人,宋江看大勢已去,於是投降了。
對於投降之後,史書上並沒記載。但有些地方誌上有些記載,基本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梟首正法了;另一種說法是朝廷寬恕了他的罪行,還給他封了官。
-
5 # 從頭越58139384382
正史上宋江確實被剿滅了。
北宋末年,朝政腐敗,宋徽宗專心書畫奇石,無心朝政,手下奸黨把持朝綱,以投宋徽宗喜好之名,大勢收刮民資,賦稅繁重。奸黨組成員楊戩到梁山泊地區圈地,所有行業按人頭徵收重稅,民不聊生。宋江起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歷史上的宋江並不像《水滸傳》中描述的又矮又黑,斯斯文文的,而是一個能打能殺,有勇有謀,愛管閒事的人,而且人員很好,結交了很多江湖上的人。宋江就是領著這夥人在梁山泊宣佈起義,人數不多隻有36人,這36人也是《水滸傳》中36天罡星的原型,人數雖然沒有《水滸傳》中108人那麼多,但這36人各個都是猛將,在戰場上也是勇冠三軍的主。這36人自然是起義軍的主力悍將。
既然宣佈起義了就得做點起義的事,宋江領著這些悍將和投奔他們起義的村民,離開梁山泊攻打青州,短暫休息又轉戰齊州(今山東濟南)至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間,短時間攻陷十餘州縣城池。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殺貪官,劫富濟貧,聲勢越來越大。但宋江起義不像《水滸傳》中以梁山泊為根據地,從形式看是以流動作戰為主的流寇形式,打下城池也不建立政權,不做管理,過段時間換個地方繼續打。勢力範圍涉及山東、河北、河南。越戰越勇,雖然只有千八百人,但上萬的官兵也不敢和他們對抗。
宋江領人一路攻城奪寨,直奔蘇州,蘇州是北宋的經濟大省,再加上同時南方方臘起義,這才引起宋徽宗注意,覺得需要派人平亂了。一開始亳州知州侯蒙建議招安宋江,這夥人太能打了,招安後打方臘是很好的幫手,宋徽宗同意了,結果還沒實施招安,侯蒙就死了,招安的事也不了了之。又命歙州知州曾孝蘊率軍討伐,宋江避其鋒芒,與他周旋一個月,然後攻取淮陽軍,直接從沭陽乘船奔海州(今連雲港)。
宋徽宗又令海州知州張叔夜平亂宋江,張叔夜還是很有能為的,因為得罪蔡京被下放到海州做知州。張叔夜先安排人到宋江處打探訊息,知道宋江要乘船從海上登陸,便召集一千多人組成敢死隊,在城邊埋伏,又讓一隊人去引誘宋江進去埋伏圈,宋江到岸後真就中計了,離船登岸,一路追擊進了埋伏圈,對身經百戰的宋江義軍來說進埋伏圈也不畏懼,但張叔夜在宋江離船後又放火燒了船,斷了宋江的糧道和後路,宋江等人一看大火就毛了,方寸已亂,失去戰鬥意志,投降接受招安。
宋江起義從開始到投降也就持續了不到兩年,影響力也沒有《水滸傳》中那麼大。比方臘起義的影響力差遠了。但因為《水滸傳》讓人們對宋江義軍所熟悉。對於宋江投降後,有沒有參與徵方臘,歷史上一直存在不同聲音,有說是跟著童貫去徵方臘的,也有說沒有參與的,但這跟宋江的結局都沒關係。宋江投降後不久,又脫離宋朝開始起義,但這次起義很快就被鎮壓了,宋江義軍這些人悉數被殺。第二次起義被剿滅,草草收場。
-
6 # 每天五分鐘讀歷史
其實無論宋江招不招安,在封建社會的宋朝都不會有好下場。封建制度下的官場、皇權、思想都註定了起義的結局,只不過可能大家會覺得對抗朝廷更能解氣更順應民心,但是老百姓需要的是安居樂業,不從根本上推翻那種制度,百姓只能按照朝廷的安排生存,而梁山也終究會被剿滅,很多時候,小說揭示的不僅僅是黑暗的社會現實,更多的是讓人們思考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宋江沒招安,梁山好漢殺的痛快,悲劇不復存在,也就沒那麼多人去思考根本的問題在哪,也就是為何水滸傳在封建社會一直作為禁書,不是因為他鼓勵造反,而是統治者知道它根本是在號召百姓推翻封建制度。
-
7 # 明月明朗明空明天
正史上的宋江是被張叔夜伏殺。
宋江起事的第三年,即1121年,宋江率軍轉戰江蘇境內,被張叔夜設伏擒獲。
另據宋史記載,侯蒙曾上書宋徽宗,對宋江進行招安,可招安正要進行,侯蒙死了。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東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文穆。
綜上,宋江36人,活動於京東,河朔等地區,沒有形成氣候,應該是流寇性質。
-
8 # 鋒在起時
宋江起義天罡系人物多為歷史上存在的人物,除了入雲龍公孫勝和豹子頭林沖,其餘都位列其中。宋江起義三十六位好漢中,有些人的名字也與小說大相徑庭,智多星吳用的歷史原型是吳加亮,雙鞭呼延灼的真名為呼延綽,沒遮攔穆弘的原型為穆橫,玉麒麟盧俊義的原名為盧進義,沒羽箭張青為張清,阮進為阮小二,阮通為阮小五。三十六位好漢,除了公孫勝和林沖,其餘皆為宋江起義的原班人馬。
宋江起義發生於宋徽宗末年,宋徽宗時期,奸臣當道,徽宗荒淫無道。因為奸臣蔡京、童貫等人肆意壓榨百姓,宋江等人被逼無奈,遂在山東起事反對朝廷。宋江是山東鄆城人,其輕財好施,性格豪爽,所以他也有了所謂及時雨的稱號。宋江在鄆城一代聲望甚高,正是由於他率先起事,一些人才甘願加入到了他的麾下。
公元1119年,山東鄆城發生了一件大事,奸臣蔡京、童貫等人看上了鄆城境內的梁山泊水窪,所以他們便慫恿宋徽宗將其收為國有,要知道,梁山泊是鄆城百姓的父母河,其養育著鄆城十多萬人口。聽到朝廷要將梁山泊收為國有,百姓不樂意了,為了生存,他們只好揭竿而起。
宋江是山東鄆城縣的一個小吏,其在鄆城縣很有威望,聽到朝廷要將梁山泊收為國有,而且還要向漁民徵收稅賦,作為一地的地方官,宋江不樂意了。為了阻止朝廷收歸梁山泊,宋江遂在鄆城率領自己的部曲三十五人揭竿而起,他以易守難攻的梁山為根據地,堅決抵抗朝廷官兵。鄆城當地官員曾舉兵攻打梁山,由於其盡失民心,所以官兵也連續遭到了大敗。
宋江起義後,他並沒有出泊作戰,而是選擇固守。而宋徽宗起初也對這一支義軍並不看重,他只是派出地方軍征討梁山,不過,由於宋江等人已經成勢,所以徽宗所派遣的敵方軍馬也連遭大敗。眼看宋江等人越鬧越大,徽宗終於忍不住了,為了儘快剿平叛亂,宋徽宗遂命令侯蒙為東平府知府,率領禁軍征討義軍。
宋江等人看到徽宗派遣了中央禁軍,為了避其鋒芒,他們只好下泊轉戰青州,後來,宋江等人又在青州、齊州一帶繼續打擊宋朝的地方軍隊,其影響力才進一步增強。侯蒙作為東平府的地方官,卻勞而無功,其年歲已高,沒過多久,他就死在了東平府。侯蒙死後,朝廷暫時放棄了征討義軍的做法。
公元1121年,宋江義軍進入淮陽,他們攻破淮陽城,並席捲了淮陽朝廷的屯糧。淮陽是江蘇重鎮,宋徽宗當然非常重視,這一年,徽宗以海州知府張叔夜為招討使,繼續征討義軍。
張叔夜是北宋名將,宋江等人自然不是對手,張叔夜僅僅用了三個月,義軍就遭到了慘敗,宋江等人迫於無奈,只好率部歸降了朝廷。
-
9 # 煙雨踏秋殤
招安還是投降,歷史上真實的宋江,最終走的是哪條路?幾百年來,宋江以水滸為載體活躍在民間。宋江在歷史上真實的定位與結局卻少有人知道。不過在宋史上並沒有關於其人的明確的記載。只有寥寥數語,遠遠不及同時期的另一位人物,方臘。這也使得宋江披上了神秘而又接地氣的面紗,被歷朝歷代的人演繹。有人說他是個腐儒,有人罵他是個土匪,當然也有人認為他是個仁義的人,不一而足。北宋末年,朝綱崩壞,外有遼金肆掠,內有昏君庸臣。而這也開啟了一個屈辱與反抗的時代。當時的梁山泊上多有盜賊,後人便依據這個給了宋江一個落腳之地。事實上,宋江是轉戰全國各地,並沒有明確的根據地,大概在十個郡來回征戰,屬於流寇的一種。
與梁山著實沒有什麼關係。宋江的出場,並不浩大,一位叫做侯蒙的官員曾經上書,言宋江帶著36人,橫行天下,官軍都無法抗衡。從這裡至少可以看出,宋江隊伍的規模並不大,可能只是幾百幾千人,規模十分有限,也從一個方面解釋了宋江在歷史中記載如此之少的原因。宋江舉事後,主要在山東、太行山等地活動。舉事的最初,規模雖小,然而的確稱得上轟轟烈烈。根據張叔夜傳的記載,宋江及其36個部下,使得官軍聞風喪膽,在短短几個月內,輾轉10個郡,戰鬥力非常之強。
宋江採用的戰略是水路並進,在戰後,掠奪了無數的金銀財寶,充實了自己的財富與力量。可以說,宋江起事的開端是轟轟烈烈,銳氣逼人。連宋徽宗都知道了,更有大臣提議招降他,並利用他去征討方臘,可見一斑。徽宗得到提議後,只是誇獎了侯蒙的忠心,並沒有採取他的意見。而宋江很快便要遇見名將張叔夜並且大敗了。張叔夜是個很有智謀的人。他派出官兵挑釁,引誘宋江出兵。果然,剛剛劫掠完的宋江以及手下信心大增,很快便中招了。同時,官兵又燒燬了宋江的戰船,斷絕了後路。因此,當官軍突然殺出來時,宋方面很快潰敗。隨後,宋江的副手被抓,眼見大勢已去,宋江只得投降。
此時距離起事已有三年。而此時的方臘,亦是敗局已定。在宋江投降後兩個月,兵敗被擒。於是,這兩個月的時間,被許多人猜測宋江也許加入了征討方臘的這最後兩個月。但是,並沒有可靠的歷史資料佐證。宋江的結局是歷史上的一個謎團。在起義失敗受降後,便再沒有了關於他的記載。在大宋宣和遺事中,宋江投降後,跟隨官軍征討方臘,損失了許多人馬。但是有另外的考證,言宋江被當時的名將折可存在征討方臘的途中順便剿滅,宋江大機率在這個時候就已經死了。
這在折可
-
10 # 重慶曆史記憶
歷史上的宋江並沒有被當時的朝廷招安,也沒有留下眾弟兄捨命相隨、接創戰爭神話的傳說,而是一個手下敗將。
宣和三年(1121年)宋江搶了十幾艘官船,發了橫財,踏上了造反之路。
在攻海州的時候吃了敗仗,被海州知府張叔夜打得屁股尿流。
後來再次起義被殺。
-
11 # 老實人侃歷史
你好,正史的宋江最後是被剿滅了。
據《宋史目》記載:
“宋江起為盜,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轉掠十郡,官軍莫敢攖其鋒。知亳州侯蒙上書,言江才必有大過人者,不若赦之,使討方臘以自贖。帝命蒙知東平府,未赴而卒。又命張叔夜知海州。江將至海州,叔夜使間者覘所向。江徑趨海濱,劫巨舟十餘,載滷獲。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根據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知道,真實歷史上的宋江其實就是盜賊,其團伙也只有三十六人,並非我們所熟知的一百零八人。宋江一夥人到處作案,四處流竄,連官軍都不敢抓捕他們。宋江一夥人的行為驚動了皇上,有位叫侯蒙的官員建議皇上招安宋江一夥,然後讓宋江去和方臘火拼(這跟《水滸傳》的劇情簡直一模一樣啊),但是,侯蒙在半路上死了。皇上又派張叔夜去對付宋江,這位張叔夜可不簡單,滅掉了宋江一夥,還直接生擒了宋江。
所以,歷史上的宋江一夥是被張叔夜剿滅的,宋江本人則被生擒。
-
12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在《水滸傳》小說中,宋江帶領108將在水泊梁山聚義,朝廷屢次派兵圍剿都被宋江擊敗。後來宋江接受朝廷的詔安,幫助朝廷平定了田虎、王慶、方臘的叛亂,手下108將大多戰死沙場。梁山好漢征討方臘勝利後,朝廷奸臣妒忌宋江的功勞,將宋江和盧俊義等人毒死,梁山108將只有極少數的人得到善終。同小說中轟轟烈烈的“梁山大聚義”不同,歷史上的宋江起義只是一次小規模起義,這次起義的影響範圍非常有限,在歷史上留下的記載也不多。
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根據宋朝時期的史料記載,宋江是梁山泊地區有名的豪傑,他為人行俠仗義,當地人都願意聽從他的領導。公元1119年,由於宋朝朝廷強令梁山泊百姓繳納重稅,宋江帶領著36人在梁山泊揭竿而起。北宋末年農民起義眾多,宋江的手下只有36人,屬於一支規模很小的起義軍。
宋朝朝廷最初沒有將宋江當成一回事,只派遣了少數官兵討伐宋江。由於宋江手下都是勇猛好鬥的人,宋朝官兵們又沒有多少戰鬥力,最終官兵們被起義軍打得落花流水,宋江起義軍從此名聲大震,很多百姓都加入宋江的起義軍作戰。
宋江起義軍的性質雖然宋江在梁山泊起義,但是宋江的起義軍屬於一支流寇性質的起義軍,流寇性質的起義軍沒有固定的根據地和收入來源,主要靠著劫掠富豪和攻打官府來獲取錢糧。他們有時候佔山為王劫掠富豪大族,有時候則進攻官府州城,奪取府庫來維持生計。
從宋代史料中的記載來看,宋江從梁山泊出發後,一路上邊打邊跑,從山東跑到河北,又從河北跑回山東,最後又南下到了江蘇,之後宋江的軍隊還一度逃匿到海上。流寇性質的起義軍一般都難以成氣候,他們始終沒有固定的根據地,要麼被朝廷消滅,要麼就被朝廷詔安。
宋江起義軍的失敗因為宋江起義軍戰鬥力強悍,宋朝朝廷確實想要詔安宋江,但是宋江拒絕了朝廷的詔安。宋江率領軍隊逃到海上之後,宋朝海州知州張叔夜料定宋江會進攻海州,便秘密招募了上千勇猛健兒,趁著黑夜設下埋伏。
宋江果然帶領起義軍進攻海州,張叔夜猛攻宋江的軍隊,燒燬了宋江的船隊,俘虜了宋江的副元帥。宋江計程車兵看到進退無門,紛紛放下武器投降,宋江也被迫投降了張叔夜。不過宋江起義軍並沒有完全覆滅,靖康之難的時候,宋江殘部史斌再次起義,規模比宋江起義還要大得多。
宋江的結局歷史上關於宋江的結局,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宋江被朝廷招安後,參加了平定方臘起義的戰鬥。這一說法的主要依據是因為在平定方臘的相關史料中,出現了“宋江”的名字。至於這個“宋江”是不是起義的宋江,還需要更多的歷史考證。另一種說法是宋江投降後再次起義,朝廷出兵將宋江剿滅,宋江也遭到朝廷殺害。
-
13 # 那明天呢
一、宋江在歷史上存在的史實性
《水滸傳》作為我國的古典文學名著,廣為流傳。書中的頭號人物便是宋江,然而歷史上關於宋江其人存在的史實性,歷來為《水滸傳》研究者所爭論。有史學家認為,歷史上有兩個宋江,一個是梁山賊寇,一個是平方臘的將軍。但對此觀點,我並不認同。
歷史上是確有宋江其人的,有且也只有一個宋江。據《宋史·徽宗本紀》記載:“宣和三年,二月……方臘陷處州。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討之。”《宋史·侯夢傳》載:“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因此可見,宋江確實帶領三十六人起兵反抗朝廷,但並不是《水滸傳》中所說的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二、宋江是否徵方臘
關於考證宋江是否參與平定方臘的歷史問題,首先要弄清楚宋江是否被招安。《水滸傳》中在談及此事時,用了很大篇幅,書中寫到宋江曾被招安兩次,然而歷史是否正如《水滸傳》中所說呢?李植在《皇宋十朝綱要》卷十八中記載宋王朝曾在宣和元年十月降詔招撫宋江,同時,方勺《泊宅編》卷下中也記載:“宣和二年十月,睦州青溪縣堨村居人方臘,託左道以惑眾。……十二月四日,陷睦州。初七日,歙守天章閣待制曾孝蘊,以京東賊宋江等出入青、齊、單、濮間,有旨移知青社。”由此可見,宋江起義在宣和元年十二月前,是早於方臘起義且頗有影響。然而,在武力鎮壓不奏效的情況下,趙宋大臣侯蒙上書宋徽宗,提出了陰險毒辣的招安建議,史載:“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宋徽宗在聽到此建議後欣然允奏。
然宋江何時受招安以及是否參加了平方臘的戰爭,歷來仍有許多說法。有關宋江等人參與平定方臘的記載,正史中甚少,此類的記載多見於野史、雜記,所以才有眾人質疑宋江徵方臘的史實。
所以,待方臘於宣和三年四月庚寅(四月二十六日)被擒後,宋江也就於五月丙申(五月三日)被俘。兩人的被俘時間,前後相隔僅為七日而已。同樣,此前出土的《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墓誌銘》中所記載“臘賊就擒,遷武節大夫。班師過國門,奉御筆:‘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獲繼,遷武功大夫。”也變得合理起來。
因為,倘若宋江此時仍是所謂的叛賊,便可以下明詔討伐,不必如墓誌銘中記載“密旨伐之”。由此推斷,此時的宋江也必在凱旋的隊伍中,而且全無防備。否則怎能“不逾月”就能捕獲“官軍數萬、無敢抗者”的宋江等人。在宋江被擒後,他很有可能被立即殺害,這也就與《水滸傳》中描寫宋江遇害的情節相呼應。
三、結語
對於歷史上宋江等人的活動和結局,今天基本上已能作出較為合理的結論了。
-
14 # 習沐風1187931104
據宋《宣和遺事》記載,宣和年間宋江起義,其實就是一場規模很小的運動,從起事到被張叔掖率兵剿滅,不過月餘。宋江三十六人歷史真有記載,但就不是水滸傳中一百零八人了,與小說所載有很大的差距!
-
15 # 誰是我知心
歷史上本就沒有宋江起義,這是一件最成功的‘起義`,因為他本來就沒有發生過,卻在數百年來被人津津樂道以為史實,宋江乃葬送江山之意,也有把江山白送給宋朝之意
-
16 # 奇葩歷史大觀
宋江這個人物是真實存在的。
正史對宋江以及宋江起義多有記載。
如,《宋史·徽宗本紀》載:
宣和三年,二月……方臘陷處州。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討之。
《宋史·侯夢傳》載:
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
《宣和遺事》載:
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誥勒,分住諸路巡檢使去也。
從這些歷史的資料中,我們就可以知道宋江的起義是存在的,但是起義的規模並不大隻有36個人作為領導者起義,北宋末年朝廷腐敗內外交困,老百姓受到了嚴重的剝削是活不下去了,在這個背景之下,宋江佔領36個人造反了,並且招募起義軍力量不斷擴大,但是宋江並沒有穩定的根據地,是一個流寇集團,他帶人攻打河朔地區,接連攻佔了10餘個城市,隨後又轉戰河南河北宋江所到之處懲治貪官,安撫百姓,得到了老百姓的讚揚,勢力也是越來越大。
但宣和三年(1121年),宋廷派海州知州張叔夜派兵前去剿殺,宋江最終落敗。
在正史中,宋江最後歸屬了朝廷。這種歸屬其實很有爭議。
這種歸順來得並不輕鬆。
早在宣和元年,宋徽宗就下詔書剿殺,但是宋江等人沒有被剿滅,反而發展的越來越強大,這個時候就建議說不如招安他們,宋徽宗覺得還是很有道理的,於是就讓侯蒙去招安。
但是還沒有去,自己就病死的,招安這種事情就擱淺了。
最終宋江等人被張叔夜好敗了,於是就只好投降了。
宋江義軍雖然發展迅速,但其規模遠遠不及方臘,
但《三朝北盟會編》《續通鑑長編紀事本末》記載,宋江歸順朝廷後,以裨將的身份隨童貫征討方臘,
但是宋江平定了,放大之後就被卸磨殺驢了。被折可存逮捕了。自然下場也是死路一條。
-
17 # 追目人生獨行者
投降派,軟骨頭,宋江早就在毛澤東主席讀《水滸傳》中有了定論,他和孔老二正可劃同等等號,一個是投降派宋江!一個是忘想復辟開歷史倒車的“保皇派”吹鼓
-
18 # i米和平
把近現代史整明白,再說幹年前之事。
就目前的現實中都比小說精彩,眼前的事都一頭霧水,人云皆雲,東雲也在理,西雲也靠譜。
要真研究歷史,它的整體走相都是相對真實,\只是文人對歷史的真實寫照,只是現代人借古諷今罷了,/
就一個始皇帝,千古一帝,就被不同立場,不同利益所左右人們的認識,為夲立做注角。
觀人觀天下,史事不由人。蠢貨。
回覆列表
宣和三年,二月……方臘陷處州。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討之。
《宋史·侯夢傳》載:
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
《宣和遺事》載:
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誥勒,分住諸路巡檢使去也。
透過這些零星的史料,我們可以大致還原出歷史上真實的宋江。
宋江帶領36個人發動了起義
北宋末年,朝廷腐敗,內外交困,民眾深受盤剝,苦不堪言。在這樣背景下,宋江帶領36個人,佔據梁山泊,並招募義軍,不斷擴充力量。
宋江最後歸順了朝廷
在正史中,宋江最後歸屬了朝廷。這種歸屬其實很有爭議。《三朝北盟會編》等書記載,宋江是主動接受招安的;而《宋史》記載,宋江則是戰敗投降的。無論哪種說法,宋江最後歸屬朝廷無疑。不過,對比兩方來看,這種歸順來得並不輕鬆。
有可能存在兩個宋江
宋江歸屬朝廷後,有沒有參加征討方臘的戰爭,這也是有爭議的。宋江義軍雖然發展迅速,但其規模遠遠不及方臘,更談不上去征討了。但《三朝北盟會編》《續通鑑長編紀事本末》記載,宋江歸順朝廷後,以裨將的身份隨童貫征討方臘,而且還有具體細節的描寫,而且人們還從武功大夫折可存的墓誌銘上發現了宋江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