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矛盾體160202925

    乾隆在位六十年,然後退位,讓位於嘉慶帝,自己退與幕後,一直到嘉慶四年,也就是乾隆退位後第四年才死去。很多人都納悶為什麼乾隆不再當皇帝了,要知道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是死於任上,除了傀儡之外,偏偏乾隆會自己退位。

    其實原因很簡單:

    1.乾隆一直都很尊重他爺爺康熙,認為自己在位時間不能超過康熙,這也是史書上經常說的原因.

    2.我自己認為其實這是乾隆逼不得已做的決定,雖然乾隆年間中國的國際地位仍然是世界第一,但其實清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已,他自己已經沒有臉面對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

    3.雖然退位了,但是軍國大事仍然是他說了算。

  • 2 # 史說新傳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出生於清康熙五十年,死於嘉慶四年(1711—1799年),在位六十年,傳位於皇十五子顒琰(即嘉慶皇帝),之後又當了三年多的太上皇。他是中國曆代帝王中壽命最長的一個,他的在位時間僅比其祖父康熙少一年而位於居第二,但是實際上他做太上皇時仍然獨攬大權,因此,他實際掌握權力的時間比所有的帝王更長。

    乾隆像

    那乾隆讓位做太上皇的原因是什麼呢?

    原來,六十年前,乾隆登基時曾當眾發誓,說做皇帝時間絕不敢超過祖父康熙大帝的六十一年,他擔心別人說他食言,於是宣佈到點退休。

    當然立儲傳位只不過是做給別人看的,在處理帝國大政時,新皇帝唯一能做的就是行使同意權,形同木偶。

    乾隆寧壽宮

    另外就是乾隆晚年表現,遠不如青壯年時,國家財政虧空、吏治腐敗、社會矛盾尖銳。而年輕的嘉慶也是批評大臣們報喜不報憂。雖說如此,卻明顯反映出了乾隆晚年不傳位所帶來的危害性。

    嘉慶像

  • 3 # 拾光信封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介紹一下這個問題的主人公乾隆皇帝。乾隆帝名愛新覺羅·弘曆,雍正帝第四子,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禪位於皇十五子顒琰,但他還繼續執政,行使最高權力時間長達六十三年,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嘉慶四年(1799年)2月7日卒於紫禁城,享年89歲。廟號高宗,葬於清東陵之裕陵。

    乾隆帝在位期間,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而且他還愛戴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乾隆帝時期武功繁盛,不僅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還統一了新疆,使清朝的版圖達到了最大化。但是乾隆帝在位後期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並且由於閉關鎖國政策,進一步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

    那麼,他為什麼會讓位做太上皇呢?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1、乾隆以示對爺爺康熙的尊敬,曾說過不會超過爺爺康熙的在位時間,而康熙皇帝在位61年,所以,乾隆在坐滿60年皇位後禪位給嘉慶帝;

    2、乾隆皇帝選擇了比較平庸的嘉慶作為繼承人。想要放手,卻捨不得放手,所以,在將皇位傳給嘉慶之後,乾隆依然要再做三年“父皇帝”,行使最高權力。

  • 4 # 文人草堂

    這個問題,問的比較有意思,乾隆皇帝,並非是出於自願,非得讓位做太上皇,而是實在是,無奈之舉。

    一句話:老頭活的太長了,兒子們太短命了。

    其實,早在許多年以前,乾隆就想要效仿漢唐的古風,立儲嫡長。當然,經過康熙皇帝,幾立幾廢太子的風波,乾隆已經不敢,再明立太子,而改為秘密立儲。

    可惜,天算不如人算,老天爺就是愛開玩笑,用一句話說:那是立一個死一個。

    不詳細介紹了,乾隆一共生了17個兒子:其中夭折7個,活命10個。而成人的10個兒子中,有兩個過繼給了皇族王爺,早死的有4個,剩下了4個。分別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而皇十七子太小,立儲的時候才七八歲(乾隆帝五十五歲的時候,額,狠!),所以,只剩下這三個庶出的,成年的,活著的兒子。

    怎麼辦呢?乾隆也不傻,自己這個歲數,隨時都可能歸天,那麼,只好在乾隆三十八年,秘密立了還算比較順眼的,皇十五子永琰,就是後來的嘉慶,做了太子。

    看好了,乾隆三十八年立的太子,到他退位做太上皇,嘉靖帝又熬了二十幾年。而且,太上皇時期,乾隆也是掌握生殺大權,直到最後駕崩,嘉靖才真正的當上皇帝。

    所以,不是乾隆帝相當太上皇,而是借用一句歌詞:我還想再活五百年!

  • 5 # 一個多情的小二哥

    因為康熙做了61年皇帝,乾隆說過:“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也就是說不敢超過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的記錄。所以乾隆六十年的時候傳位於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嘉慶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傳位不傳璽,實際上還是乾隆皇帝在把持朝政。

  • 6 # 古風散人

    在中國歷史上,帝王內禪不止乾隆一人。唐高祖李淵,於武德九年(626)禪位於皇次子李世民,自稱太上皇。李淵禪位,實由“玄武門之變”促成,不得已而為之。唐玄宗李隆基在兒子李亨做了事實上的皇帝以後,不得不承認現實,傳位李亨,自稱太上皇。北宋皇帝宋徽宗於宣和七年(1125)下詔禪位太子趙桓,被即位的欽宗尊為太上皇帝。宋徽宗禪位,實為逃避亡國之責,保全性命之舉。這些帝王的內禪,如乾隆所說,“非其時怠荒,即其時多故”,或多或少都有些變故促成他們不得不禪讓帝位。乾隆的禪位與歷史上的禪位帝王的情況不盡相同。

    乾隆是自動讓位的。據乾隆自己宣稱:“朕……踐阼之初,即焚香默禱上天,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由此看來,乾隆早在即位之初就已許下了內禪的心願。

    乾隆的這番話,自乾隆四十一年(1776)開始,屢屢見諸於上諭。他的表述在當時看來是虔誠的。這種虔誠來源於乾隆對祖父康熙的無限崇敬。康熙在乾隆的記憶中,不僅僅是一個建立了雄偉大業的偉大帝王,更是一個曾給過他無限恩寵和無微不至關懷、愛護的慈祥的老祖父。

    乾隆對康熙的崇敬感激之情,在即位之後進而演化成為對康熙從治政方針到思想作風、行為上的極力仿效。康熙治政從寬,乾隆亦以寬大為政,康熙六巡江浙,每至江寧,必幸明孝陵拜謁,乾隆亦六巡江浙,至江寧亦祭明太祖陵;康熙六旬時,開千叟宴於乾清宮,乾隆亦開千叟宴於乾清宮;康熙中期,一年初夏久旱不雨,康熙由乾清門步行至南郊祈禱蒼天降雨,乾隆二十四年(1759),乾隆亦因久旱,祈禱於三壇、社稷皆無效,乃仿康熙步禱於南郊。如此等等,康熙所為,乾隆盡力仿行。就連當皇帝的年頭,乾隆也決計不超過康熙。康熙自元年(1662)即位,至六十一年(1722)辭世,總共做了61年的皇帝。故而乾隆在即位之初,即焚香禱告上蒼:得在位60年,當傳位嗣子,以免超過康熙執政的年頭。

  • 7 # 月光侃歷史

    乾隆在剛登上皇位的時候就默默向天起誓,只當60年的皇帝,把在位時間的最長記錄留給自己的祖父康熙。

    乾隆對組發康熙的感情遠遠大於自己對於自己父親的感情,乾隆 早期的執政方針,在很大程度上是效仿了自己的祖父康熙的,康熙執政時期差不多以以仁治國為主,而乾隆執政的早期也比較仁厚開明,乾隆即位之初就想像唐太宗,漢文帝還有康熙一樣仁政愛人的,並且還效仿康熙帝,舉辦了一場千叟宴。

    他在退位的時候說過:“朕此舉天下無由共聞,未嘗無竊議朕為貪戀寶位,不肯立儲。不知朕踐阼之初,曾焚香告天雲: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卷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清高宗實錄》)

    縱觀中國歷史,乾隆皇帝可以說是除了堯舜以外唯一一個主動讓出皇位的皇帝,天下哪一個皇帝不是對權利熱衷呢?而歷史上除了乾隆之外的太上皇下場也都比較悽慘。

    那除了自己在位時間不能超過康熙,還有什麼原因讓乾隆禪讓呢,一是在於為了讓權利交接比較順利,想想萬一乾隆死了之後嘉慶才過來繼承皇位,會有很多意外的麻煩。此外,可以滿足乾隆皇帝的某種虛榮心吧,乾隆皇帝是一個把自己的功績看的比較重的人,他禪讓舉辦了禪讓大典,場面也比較大,這就是說自己的這個做法比堯舜還要牛逼,他要把這一行為名留青史。

    其次,他成為太上皇之後,仍是一國之主,嘉慶只能算是在他身邊的小秘書而已,真正的權力還是把握在他的手上,只是相對於全職皇帝有了點自由的時間來幹自己的事情了而已。

  • 8 # 溫讀

    歷史上的皇帝裡面,乾隆是與漢武帝最相思的,好大喜功。這種好大喜功如果掌控得當,就是開創歷史的功績,如果過甚,便是天下之苦,百姓之苦了。反正歷朝的皇帝裡面,我最不喜歡的就是乾隆了。原因很簡單,虛榮。普通人虛榮可以理解,但是作為一個掌握權柄的統治者來說,虛榮就是災難。乾隆讓人生恨的原因,是他明明不懂藝術,卻偏要把自己弄得像一個藝術通,好好的傳世字畫,被他的奇葩印章弄得烏煙瘴氣。明明貪戀權力,卻又假裝高風亮節的來個禪讓,禪讓就禪讓,還非得把持著權力不放手。

    很多人說乾隆禪讓皇位給嘉慶,是因為他高風亮節,不想自己當皇帝的年齡比康熙長,這個理由實在是荒誕,哪有當皇帝當膩了的,即便真膩了,也會找其他的事情去填補生活,可是乾隆就是不這樣做。他一方面說自己要效法堯舜,當個看客,另一方面又事無鉅細的監視著朝廷的一舉一動。這有點像別人勸酒,嘴上說著不喝不喝,手卻沒停過。實在是虛偽至極。那麼關於他禪位的真相是怎樣呢?

    讓位不讓權的假禪讓。凡軍國大事,一律先交給他裁決以後,再給嘉慶看,說是自己提個建議,至於最後怎麼做還是要看嘉慶聖斷,嘉慶怎麼又會不懂事呢?這哪叫讓我聖斷啊,這明明就是讓我給他宣旨呢。那麼他為何能這麼囂張呢?嘉慶為什麼就不能自己發號令呢?其實很簡單,嘉慶雖然高坐在皇位上,下面的大臣喊著萬歲萬萬歲,但是作為權力的重要執行物,玉璽還在乾隆手心裡攥著,沒有蓋章的詔令就如同一張廢紙。

    嘉慶的真實情況就是龍袍加身的皇太子。《清史稿》一書對嘉慶的處境做了描述,說嘉慶面對乾隆的訓斥,不敢有絲毫忤逆不尊。當時乾隆是與嘉慶一同上朝聽政的,嘉慶就坐在乾隆的旁邊,乾隆生氣,嘉慶也跟著發怒,儼然就是一個咿呀學舌的小孩子。所以說嘉慶更多的像是一個傀儡皇帝,儘管乾隆多次告訴嘉慶這樣做是為了他好。但是國不是家,一個家裡可以兩個人說了算,但是在封建社會,天無二日,乾隆的這種做法雖然是為嘉慶好,實際上是害了嘉慶。直到三年後,嘉慶才熬過了這漫長的三年,正式開啟了親政生涯。

    以上

  • 9 # 浮生若淺

    我們都知道,乾隆帝是最高壽的皇帝,他活了89歲,在位時間60年,僅次於他的爺爺康熙帝。乾隆帝退位後,當了幾年的太上皇才駕崩,且他當太上皇期間,很多朝廷權力仍然把持在他手裡,為何會出現這樣一個局面呢?

    在位60年 退位做太上皇

    乾隆帝的爺爺康熙帝,我們都很熟悉,有部分學者稱他是“千古一帝”,在位時間61年,在位期間作出了削平三藩、統一臺灣、驅逐沙俄等諸多貢獻。

    康熙帝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孫子弘曆時,便十分喜愛,親自帶在身邊撫養教育,乾隆帝是十分尊敬和崇拜自己的爺爺的。加上他自己登基為帝后,發現康熙帝能有如此成就實屬不容易,心中的崇敬之情更勝之前。他作為康熙的孫子,作為晚輩,很認可以及崇拜他祖上打下的這種功績,因此他不想在位時間越過爺爺康熙。故而選擇在乾隆六十年的時候退位,當起了太上皇。

    太上皇生活 仍然手握大權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乾隆帝宣佈立十五子永琰為太子,公元1796年為嘉慶元年,乾隆帝禪位,嘉慶帝登基,但是退位後的乾隆帝仍然居住在養心殿中,朝中大事決定權仍然在嘉慶帝手中。

    首先,乾隆帝作為君王的能力不俗,面對資質平凡的兒子,他實在是有很多不放心的,想著開始的時候好好帶帶這個兒子;

    另外,作為一個掌權幾十年的帝王,他深諳權力的重要性,加上之前李淵作為太上皇后的遭遇並不美麗,這讓乾隆帝不得不擔心是否嘉慶帝也會如此對他,因此他不輕易放權。

  • 10 # 雲享歷史

    乾隆畫像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生於1711年卒於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清軍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時間為1736年至1795年。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乾隆25歲便登上皇位,85歲時讓出皇位給嘉慶,成為太上皇。據資料記載,乾隆帝85歲的時候身體硬朗,中國古代皇帝都是終身制,為何乾隆會選擇提前退休呢?

    康熙畫像

    乾隆敬佩祖父康熙,曾經下詔書說康熙做了61年的皇帝,如果自己能做一甲子(60)的話就退位。並在乾隆三十七年,修建寧壽宮,號稱總有一天會歸政。這原本也只是表示自己敬畏康熙,因為在他之前只有兩個皇帝活過80歲,即使是康熙也只活到69歲,能在位61年是因為康熙8歲就登基。如果自己要在位60年,就得活到85歲。但萬萬沒想到,他竟然活了89歲,到他85歲的時候自己不想退,大臣們也會提醒他君無戲言。

    既然乾隆提前退休,又為何不放權呢?

    嘉慶畫像

    對於一個長期掌權的君王來說,放棄實權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更何況是身體健康的康熙,如果完全放下權利被供奉起來將何其難受。而且古代王朝的權力移交,國家統治者更換,對國家容易造成極大的混亂。乾隆他大權獨攬,既是保護自己保護嘉慶,也是想穩定政局,為嘉慶鋪平道路,保證嘉慶順利掌權。

  • 11 # 聽別人家小孩長大的小

    古時候將孝義看的很重,即使是皇上也是如此,所以有點逼不得已的意思,沒辦法讓位於嘉慶皇帝。至於為什麼讓位後還要掌政,那就是不捨得,皇帝不捨得和臣子不捨得。

  • 12 # 鎮九方紫面崑崙俠

    有句話是:大丈夫不能一日無權,小丈夫不能一日無錢。權利是會上癮的,很難戒的,要戒大都是被迫的,戒的風險很大的。

  • 13 # 小毀毀2

    1.面子問題:年齡差不多了,再呆下去就要引起公憤了。何不做個順水推舟的事。

    2.形式主義:流言蜚語太多,為了能過的去,朝堂之上還能正常,走個過程。

    3.還有一個字貪:天下一人我獨大,憑啥就得我放權。我到幕後繼續操作。

  • 14 # 陸棄

      乾隆,全名愛新覺羅弘曆。雍正皇帝第四子,雍正初年封寶親王。雍正帝駕崩後即帝位,改年號為乾隆。康熙五十年,弘曆出生於雍親王府,十歲那年受到祖父康熙喜愛,被康熙親自教養於宮中。雍正元年,雍正將把皇位傳與弘曆的遺詔放入正大光明牌匾之後。乾隆元年,弘曆繼位,改年號乾隆。這是乾隆皇帝的登基簡史。下文中會有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嘉慶皇帝畫像。

    康熙皇帝畫像

      康熙帝做了61年的皇帝,從7歲開始做皇帝,68歲駕崩。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弘曆25歲登大寶,本來沒打算自己能活到八九十歲,可是偏偏活到了八十五歲,這個時候的乾隆已經登基六十年了。他知道如果再多做一年皇帝,那就要超過他爺爺康熙皇帝,也就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的年數。

    雍正皇帝畫像

      康熙皇帝使剛剛入關的清朝趨於穩定並且走向盛世,這一點,乾隆皇帝心裡有數。不能超過康熙皇帝,可是偏偏自己活得久,那就只能退位了。

      乾隆皇帝就在乾隆六十年宣佈退位,讓位於皇十五子永琰,自己做了太上皇。乾隆皇帝活的太久,很多皇子基本都過世了,活著的年齡也太大了。所以只能選定年齡正合適的皇十五子永琰為太子。

    乾隆皇帝畫像

      在乾隆後期,清朝已經漸漸的不穩定了。白蓮教興起,以及大興文字獄導致的民心不穩越來越嚴重。反清復明人士蠢蠢欲動。在這樣不穩定的社會情況下,把國家完全交給一個沒有任何政治經驗的繼承人,乾隆皇帝是完全不放心的。

    嘉慶皇帝畫像

      乾隆皇帝還擔心嘉慶掌權會剷除一部分乾隆皇帝身邊信任的大臣。在這樣的情況下,乾隆皇帝不願也不能放權,只能把持權力直到駕崩。乾隆駕崩以後,嘉慶想怎麼做,乾隆也管不了。

  • 15 # 靜語嫣兒

    乾隆為何要退位做太上皇?

    乾隆帝是為數不多,發自內心禪讓的當權者之一。乾隆帝是中國封建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他也是最為特別的一位太上皇,他看盡各朝太上皇的命運,瞭然皇權對於一個帝王的涵義,知曉大權一旦旁落的後果,但仍然義無反顧地為自己加冕了“太上皇”的頭銜。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其甘願主動退位呢?

    首先,為了兌現即位時的承諾。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1735年10月18日),乾隆帝臨御天下之始,即焚香默禱上天:“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自己不敢和先祖康熙執政61年相比,如果自己可以當60年皇帝的話,那麼第二天我一定會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太子,希望天下臣民可以理解自己。這樣,乾隆帝在其登基的第一天,便將退位的日子定了下來。二十五歲即位的乾隆帝,周甲歸政時,將至八五高齡。這個承諾,既表達了他對皇祖在位時文治武功的敬慕,也是為了向上天祈求可以給自己添福添壽。在乾隆帝的心中,他能繼承皇統,歸功於皇祖對其寵愛有加,默定於前。康熙帝沖齡即位,在位六十一年,終年六十九歲,在清初的帝王中已屬高壽。可見乾隆讓位給嘉慶,確是他自願的。原因就是他曾宣佈過他的一些行動決不超過其祖父康熙的範圍。如南巡不超過六次,作皇帝不超過六十一年,故其“踐阼之初,即以周甲歸政告天”。“敬天”是每個帝王必須遵循的法則,天公是不可欺的,雖此意未曾公開宣示,但這個承諾既然在天公的庇佑下,實現有期,就應遵守。

    其次,為了政權的平穩過渡。一方面,乾隆生前自行傳位太子,補充和發展了雍正帝的秘密建儲制度,對宮廷內部鬥爭起到了限制作用。在老皇帝駕崩之後,皇權將處在一個真空狀態,指定的嗣君能否即位,仍需視其託付是否得人,此時臣下仍對嗣君的廢立起著一定的作用,這是建儲制的漏洞。生前傳位,不但可以完全實現君主自己的建儲意願,而且在傳位的過程中“明頒詔旨,親御殿廷,託付神器”,也有效的防止了大臣、女寵和宦寺藉機沽寵擅權的弊端,在維護社會安定方面也有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乾隆帝可使自己身前的一切大政方針在身後得以延伸,避免自己數十年的心血,由於嗣皇帝的秉承不力而付諸東流。

    最後,受儒家禪讓思想的影響,企冀沽名。三代唐堯、虞舜禪授賢能,雖是遠古傳說,卻一直是儒家津津樂道的聖古遺風,並將其作為對聖主的要求。乾隆帝臨宇天下六十載,四海昇平,國泰民安,在獲得了極大成就感的同時,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成為千古第一全人,成為儒家所稱道的聖君,被永載史冊。在乾隆帝看來,自己授受帝位於嗣子,比起堯舜的“外禪”更勝一籌,可謂不特三代以下所未有,以視堯舜,不捨過之。

    成為太上皇,為乾隆帝成為千古第一帝添上了濃重的一筆。擁有與其他太上皇不同退位原因的乾隆帝,同樣擁有著屬於他的別樣歸政生活。

    退位後為何不想放權?

    歷史上的太上皇,或位極崇而無臨政治民之實權,或被逼退位而實被軟禁。乾隆唯我獨尊實行專制統治60年之久當然不想做這祥受罪的大上皇。為此,乾隆在宣佈歸政之日,即為乾隆在宣佈歸政之日,即為自己保留了極大的權力。

    嘉慶元年正月初一(1796年2月9日),在京城內太和殿舉行了帝位授受大典,乾隆帝莊重地將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皇帝之寶,授給了匍匐在其腳下的皇太子—顒琰。這代表著乾隆帝正式退位,成為了太上皇帝,但毫無疑問,這次的禪讓只是一種形式。歸政,意味著捨棄無比尊崇的帝位,意味著喪失無上的皇權,甚至意味著無法掌控的未來。但是乾隆不同,歸政後的太上皇乾隆帝依然大權獨攬,嘉慶帝只能“朝夕敬聆訓諭,隨同學習”,做一個“侍遊侍宴”的傀儡皇帝。

    乾隆決定,歸政之後,將那些因為自己年老而不願應付的各種祭祀和禮儀活動,交由嗣皇帝辦理。至於“軍國大計及用人行政諸大端”,他的態度很明確:“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至錯誤。豈非國家天下之大慶。”

    他在退位後,並沒有頤養天年,從此退出歷史舞臺,而是事無鉅細仍加干預,這就是他所說的“訓政”。所謂“訓政”即是教兒子如何作皇帝。這一點就連嘉慶也承認,“自丙辰初元,皇父太上皇帝親受大寶,……仰賴天祖垂佑,我皇父康強純固,訓政彌勤予日待聖顏,時聆思誨,事事得有察承,每歲掖肇巡方,萬眾歡欣,同殷瞻就。……然猶親訓政,未嘗稍輟”,嘉慶在乾隆面前不能做任何決斷,只有俯首帖耳的服從。

    乾隆在禪位後,仍然居於養心殿。按清代禮制,乾隆禪位後本應遷出養心殿移居寧壽宮,頤養天年,而嗣皇帝則應移居養心殿,就近於乾清宮處理朝政。儘管乾隆早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就在宮中外東路興修寧壽宮作為休憩之所,然而乾隆直至去世,一直居住於養心殿,嗣皇嘉慶則遵命居於毓慶宮。乾隆為此找了種種理由加以解釋。理由之一是“寢興六十養心慣”,這是說自己從即位後居養心殿已60載,對那裡的一切是那麼的熟悉和習慣。理由之二是“己便兼欲人便”,這是說居住養心殿不僅對自己來說十分方便,也為其餘的人提供了方便。這裡的方便自然是乾隆就他繼續執掌朝政而言。因養心殿在乾清門西側,按清廷成例,乾清門內的乾清宮系皇帝召見王公大臣、文武百官、處理朝政之處。乾隆居於養心殿對他繼續去乾清宮處理朝政自然就方便得多。乾隆禪位歸政時,改元嘉慶,但頒行宮中的時憲書則仍沿用乾隆年號。因而在清宮內務府的檔案中,仍有乾隆六十一年和六十二年的時憲書,出現了宮內、宮外紀元不同的情況。這件事是早在乾隆禪位典禮前就決定了的。

    由於年事漸高,進入嘉慶三年以後,乾隆的健康情況愈來愈差,十一月,就在臣下計劃為他籌辦九旬慶典之際,乾隆卻因籌劃平定白蓮教起義事務過於操勞感受風寒,雖經御醫盡力調養,病癒之後,卻留下了頭暈目眩的後遺症。飲食漸減,視聽不如從前,老態日增,精力也大不如前。

    嘉慶四年正月新正,乾隆尚出御乾清宮,接受嘉慶以下王宮百官朝賀。次日晨,又作了一首題為《望捷》的詩篇,盼望鎮壓白蓮教起義能夠早日獲得勝利,此後不久,病情突然惡化。嘉慶聞訊急率御醫前至養心殿進行救治。這時,進入彌留之際的乾隆握住嘉慶的雙手,“眷愛拳之弗忍釋”,即陷入昏迷中。延至次日凌晨,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三日,太上皇乾隆滿懷著在位周甲,眼通七代的滿足和未至百齡、不見來孫的遣憾離開了人世,終年89歲。

    乾隆希望帝位落到他滿意的皇子頭上,選來選去,雖不滿意,但又無可奈何地選擇了永琰。訓政3年,雖年老體邁,但就是不撒手大權,寧可信用和珅,也不信用他選擇的兒皇帝,結果為嘉慶親政埋下了禍根。封建帝王為皇權謀算一生,乾隆皇帝晚年連話都說不清了,也不願把皇權讓給兒子,足見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車輪總在舊軌道上或停滯不前或蹣跚而進,根子就在於腐朽的君主專制。

  • 16 # 有書共讀

    在古代中國,皇帝可是一國之主,有著絕對的權利。所以說皇位幾乎是所有皇子的夢想,他們都是想盡辦法去爭皇位的,當然也是盼著能早點接替老皇帝的位置,讓自己也能成為這權利最高的人。

    不過按照中國的習俗,皇帝一般都是在駕崩之後,才會把皇位傳給他的繼承人的。說實話還真是很少有皇帝還在世的時候,就會讓位而自己去當太上皇的。除非有逼不得已的外界因素,像唐太宗李淵就是被逼宮退位的。

    而我們今天所要說的主人公乾隆,他可是主動讓位做的太上皇。那乾隆人什麼會主動讓位做太上皇呢?

    一、 乾隆曾立過諾言,說在位六十年就會退位讓賢

    乾隆是康熙帝最喜歡的孫子,在康熙晚年的時候,乾隆一直都陪伴在他的身邊,所以乾隆也得到了康熙的許多指點。

    而且康熙又是“康乾盛世”的開創者,是清朝皇帝中非常有作為的一個皇帝。

    所以乾隆是非常崇拜他的爺爺康熙的,一直把他視為是帝王的典範。

    其實乾隆說這番話,無非就是為了給自己帶上光環,顯得自己非常尊重康熙皇帝,以示自己的德行高。

    因為他自己也知道,康熙當時8歲就當上了皇帝,在位六十一年,逝世的時候是69歲。而自己登基的時候已經是25歲了,就是當六十年的皇帝,那也是85歲了。

    說實話,以當時古代人的平均壽命來看,85歲可真是少有的。而乾隆知道自己應該也不會那麼長壽,所以也就立下了如此的誓言。

    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到最後他竟然竟活到了89歲。在他85歲那年,他還活得挺精神的,但朝臣們見他遲遲不兌現自己的諾言也是議論紛紛。

    所以乾隆作為一個君王不想在朝臣面前失了君威,就兌現了當年的諾言,讓出了皇位。

    二、 因為當時出現了“白虹貫日”的天象,所以乾隆決定退位

    白虹貫日其實是一種自然現象,它是形如白色的長虹穿過了太陽,這種現象容易發生在氣溫極低的冬季晴天。

    但是它並不是日暈,因為日暈並不具備虹的形狀,而且日暈在我國極為地常見,所以它不會在古代引起大的轟動。

    而之所以看到了“白虹貫日”這樣的天象,乾隆決定退位。這是因為在古代,他們是很相信命運的。

    雖然在現代,我們知道這只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是在古代他們可不這麼認為。

    他們認為人間有不祥的事,就會引起這種天象的變化。在歷史上,出現“白虹貫日”這種現象也意味著君主將會遭受災難。而乾隆正在不願意放權的時候,出現了這種現象,他覺得這是上天對他的警示,警示他該放手皇位了。

    所以乾隆履行了自己的承諾,他正式授予永琰為皇太子,並且於次年舉辦了歸政大典。從此永琰也就是嘉慶皇帝登上了歷史的舞臺,而乾隆退位當上了太上皇。

    三、 乾隆的年齡確實也大了,身體條件也不允許他繼續擔任皇帝

    一個85歲的老者就是放在現在也算是高齡了,在這個年齡段能照顧好自己已經很不錯了。要說還要正常上班,處理一大堆工作,這在現代也是不大可能的。

    而乾隆作為一個古代人,能活到85歲沒病沒災,那還真是長壽。但是再長壽,也畢竟是八十五歲的年齡了,身體各方面肯定是和壯年時代不能比。

    而且作為一個皇帝可和平常人不一樣了,他必須要每天處理許多的國家事務。大大小小的瑣碎的政務,他都要一 一地去處理的。而在這個年齡還要處理這麼多瑣碎的事務,身體肯定會越來越吃不消的。

    乾隆也是知道自己的狀況的,所以他選擇退位當太上皇。

    本還想抓著權利的乾隆,因為這三個因素主動退位了。沒有政治上的爭鬥和內亂,可以說是和平退位,也是他自願退位的。雖然說他是自願退位的,但是他退位當上太上皇后,還是抓著權利不放。

    一些大事還是要讓他做主,他除了一些瑣碎細小的事務交給嘉慶去做,實際上仍然手握大權。其實只不過是稱謂變化了而已,從皇帝變為了太上皇。

    乾隆給自己帶上了一個主動讓位給嘉慶皇帝的光環,卻讓嘉慶當了三年的“木偶皇帝”。直到乾隆去逝,嘉慶才真正掌權。說實話,嘉慶皇帝在那幾年還真是憋屈!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17 # 南樓古鄉

    哈嘍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解答一下乾隆在繼位後不放權給嘉慶的真相乾隆應該算是歷史上第一位主動交出皇權宣佈退休的太上皇其實乾隆並不是真正的想退位主要是康熙在位61年乾隆說過不會超過康熙的在位時間君無戲言乾隆為了堵住大家的嘴只好禪位嘉慶在嘉慶登基的當天乾隆也是遲遲不願把玉璽交出去雖然嘉慶坐上了皇位卻如同傀儡快四十歲的人了還要讓八十多歲的老父親訓政奏摺都要一式兩份其實在乾隆的心裡是不願放政的畢竟大權在握60年給誰也不會捨得放棄乾隆也是一個愛面子的人他不想自己老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再有就是他的讓位就是做做樣子表示對康熙的崇拜兌現自己的說過的話這也算是一種政治手段了不知道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人為什麼事不關己的事,連問都不問,是不是人已經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