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修養身心
-
2 # 媛2010
發現孩子積食後,首先應迅速減少孩子的飲食量,比如平時每頓飯吃一個饅頭,此時可減為每餐吃半個。同時適當配合一些食療方,如糖炒山楂、白蘿蔔粥等。另外,積食是“標”,真正的問題往往是“脾虛”,脾虛的孩子更容易積食。因此,平常可適當給孩子補充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藥、栗子、小米、紅棗等,少吃生冷食物、避免著涼等。
-
3 # 麥田守護者16
如果寶寶不慎出現積食,各位家長不必驚慌,積食現象透過合理的治療方法可以得到全面治癒。從寶寶的健康考慮,建議家長們按照如下方法逐步治療:
飲食療法
出現積食的寶寶要適當減少食物攝入,尤其是高蛋白質、高脂肪的食物;飲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如果積食嚴重可以安排幾天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以減輕腸胃負擔;當然,一些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如粗糧、爛粥、薯類、深色蔬菜等可以適當多吃,以促進腸胃蠕動,提高消化能力。
按摩療法
家長透過按摩的方法也可以促進寶寶的腸胃蠕動,比如順著寶寶的後脊樑骨上下輕搓30-40次,或者用一個手掌蓋住寶寶的肚臍,按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各按摩30-40次。以上按摩方法再配合按揉寶寶的足三里穴,效果更佳。
運動療法
讓寶寶增加運動量可以加快腸胃蠕動,消耗過多能量,促進排便。家長可以在飯後帶著寶寶散步半小時到一小時,在陽光明媚的天氣裡則建議進行戶外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
藥物療法
如果寶寶的積食症狀透過以上方法不能緩解,則應進行藥物治療。一般來說,寶寶有肚腹脹滿、噁心嘔吐、煩躁口渴、舌苔黃厚、大便乾燥這些症狀時,適合服用小兒化食丸,如果出現咳嗽、喉痰鳴、腹脹、食慾不振、口中有酸臭味的症狀時,則適合服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具體用量可以根據醫生要求給寶寶服用。
-
4 # 神經內科知識網
積食了可以在飯後進行運動,在小區裡散散步。如果天氣冷不願意出門,在家裡做做高抬腿運動,活動活動腰部和腹部。在屋裡和樓道里也可以簡單溜達十幾二十分鐘的。養成飯後走動的習慣,常年哦,不是一兩天。
-
5 # 先來健康吧
積食一症多發生於嬰幼兒,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食積日久,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
俗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意思是說要想小兒不生病,就不要給孩子吃的太飽、穿的太多。仔細琢磨一下這些話滿有道理的,無論是哪一種食物再有營養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則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會造成孩子“積食”,給小兒的身體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
積食的孩子往往會出現食慾不振、厭食、口臭、肚子脹、胃部不適、睡眠不安和手腳心發熱等症狀,甚至引起孩子發燒。
10大症狀告訴你孩子積食了!(1)口氣臭穢
如果聞到孩子口中味道變得非常大,則很可能是積食。情況嚴重的話,還會伴有嘔吐的現象,吐出來都是酸臭的未消化食物。
(2)大便很臭
古語說“臭如敗卵”,指的是大便有腐敗的臭雞蛋的味道,這種情況也要考慮積食的可能。
(3)大便的頻次、質量改變
有積食,大便的頻次會改變,會次數增多,而且每次粘膩不爽,味道很臭,甚至會腹瀉。大便的臭味,剛開始會比較嚴重,後來逐漸變得清稀,味道變成淡淡的腥臭。另外還會肚子脹滿,不斷咕咕作響,如同有氣在串,同時會不斷排氣放屁,味道也會比較大。
(4)舌苔會變厚
這種情況是非常典型的,就在舌體的中間部分,有硬幣大的一塊厚舌苔,也有的是整個舌頭的舌苔變厚變膩,此時,則要高度懷疑是否積食了。
很多家長會問:該怎麼觀察舌苔呢?其實,我主張在動態的過程中觀察舌苔,比如您經常看孩子的舌苔,對孩子平時的狀態就有一個瞭解,可是最近幾天發現孩子的舌苔突然比平時厚了,這種變化就非常有診斷意義了,而且這種觀察醫生是看不到的,家長更有優勢。
(5)嘴唇這幾天突然變得很紅
有了積食,食物積滯化熱,會發現寶寶的嘴唇突然變得很紅,像塗了口紅,此時要懷疑積食化熱了。而這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唇色的變化,最有意義,這種變化也只有家長才能觀察到。
(6)臉容易出現發紅的情況
積食後臉容易出現發紅的情況,這種發紅,往往是比較凝聚的一塊,往往是在右側的顴骨部,有的家長會覺得是孩子自己撓的,其實這往往是積食導致的問題。
中醫認為人的臉對應身體整體,左側主升,右側主降,如果肺胃不降,則右側容易出現問題,其實孩子為什麼會撓這裡?是這裡感覺不舒服,但即使不撓,也會出現顏色上的差異。
(7)食慾紊亂
孩子剛開始積食,往往是吃不下食物,胃口不佳。但是如果積食時間長了,胃中有熱,則可能會總覺得肚子餓,但是吃完了肚子又脹,很快又會瀉出去。
(8)晚上睡覺不踏實
積食的孩子,晚上睡覺愛翻來滾去,身體扭來扭去,比較小的孩子,在睡覺的時候還哭鬧,這就是中醫所講的“胃不和則臥不安”。
(9)感冒後容易咽喉腫痛
吃肉多導致積食的孩子,只要感冒,立刻會引起咽喉部的感染,各種扁桃體腫痛。這是中焦阻滯,肺胃不降,鬱熱在上焦的緣故。
(10)飯後肚子脹痛、腹瀉
積食的孩子,吃飯後會肚子脹滿、不消化,然後會喊肚子痛,而這種腹痛瀉後會輕鬆些,然後過一會兒,再痛,再瀉,如此反覆。
1. 做到正確科學餵養
媽媽總是擔心寶寶吃的少、吃不飽,擔心營養不夠,因此會不斷地給寶寶準備各種營養美食,其實這對於腸胃功能較弱的小寶寶來說,是一種負擔。
讓寶寶吃的過多過雜,很容易造成寶寶消化不良而出現積食厭食的情況,損傷腸胃功能。應注意每餐不要讓寶寶吃的過飽過雜,即便寶寶再喜歡也要有限度。如果寶寶出現積食的情況,可以適當為寶寶服用益生菌。
2. 讓寶寶適當運動
天氣好的時候,媽媽多帶寶寶到戶外進行運動,或者晚飯後可以帶寶寶到小區周圍散散步活動一下,這樣可以讓寶寶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還可以讓寶寶吃飯更香。
-
6 # 天使寶貝成長記
老話說:“若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就說明孩子不適宜吃得過飽,穿得過暖。吃多了產生積食,還容易腸胃不適引起腹瀉或者腹痛,還會產生內熱過多而發熱。所以平時儘量預防孩子發生積食,就要幫助孩子養成合理飲食,生活規律的習慣。
一旦產生積食,家長首先不要再讓孩子吃任何零食了。下一餐就喝些湯粥或者牛奶就可以了,更不能吃油膩食物。適當多喝些水,少量吃點促進消化的水果比如梨、山楂。
其次,孩子只要肚子不難受,就帶著孩子在戶外多活動活動,增加活動量也能促進孩子消化。同時注意增加喝水量。
最後,家長可以給孩子輕輕按順時針揉腹部五到十分鐘,一天兩三次。可以搭配服用小兒健胃消食片。
-
7 # 及時雨宋尚春
何為積食?積食有什麼危害性?
積食一症多發生於嬰幼兒,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食積日久,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
1. 積食與咳嗽
積食會導致咳嗽,也就是中醫上說的“食咳〞。看那些食咳的小兒,大多有積食化熱的症狀,比如說肚子脹、不愛吃飯、噯腐、口臭、手足心熱、大便乾結或便秘,舌質偏紅、舌苔厚膩等。
2. 積食與發熱
積食導致的發熱叫“積熱”,吃的食物都停滯在中焦,積滯時間長了就會化熱,熱蒸於內,孩子體溫就上去了。
3.積食與肺炎
積食為什麼會導致肺炎?這也是一套多米諾骨牌:積食傷脾→脾虛生痰→痰貯於肺→痰阻肺道→鬱久化熱、傷肺
4.積食與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
經常見到一些小孩子有反覆呼吸道感染,一生病就輸液,再生病再輸液,反覆輸液,孩子身體越來越差。其實,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也與脾胃功能障礙有關。
5.積食與咽炎
咽炎,中醫上叫“喉痺”。咽喉是肺胃的門戶,積食的時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會上攻到這個門戶上,小孩子就容易生喉痺。
6.積食與頭痛
頭疼本來是成人才經常犯的毛病,但是經常有些小孩子也嚷嚷頭痛,這是為什麼呢?病根兒還是在積食上,最常見的表現是前額疼。
7.積食與便秘
“太飽傷脾”。太飽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吃得太飽,也可以理解為腹脹、積食。
所以,就會有:太飽傷脾→脾常不足→脾胃運化不及→積滯腸腑→積久化熱→積熱蘊結→腸道傳導失常→大便秘結不通。
8. 積食與洩瀉
洩瀉就是腹瀉、拉肚子。中醫上說,積食常與“風寒”、“溼熱”、“暑溼”之邪相兼併存,交結胃腸,脾胃氣機難復升降之常,所以積食會導致洩瀉反覆發作,難以治癒。
9. 積食與盜汗
食滯腸胃→鬱蒸化熱→熱蒸津液→外洩為汗。小兒為純陽之體,夜寐則陽入於陰,加之積熱內蘊,所以晚上盜汗情況比較嚴重。
10. 積食與舌苔剝脫
小兒舌苔剝脫與現代醫學的小兒地圖舌相似。產生的原因是由於乳積食滯,鬱久化熱,蘊結心脾,火熱上燻造成舌苔剝脫。
11.積食與貧血
積食容易導致脾虛,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積食時間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虛。從西醫上說,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厭食挑食,營養不均衡,引起貧血。
12.積食與驚啼
“胃不和則臥不安”。食滯於中→氣滯不行→脹滿、腹痛→不眠不安。另外,還會積滯化熱→內擾心脾→驚啼不止。
13. 積食與蕁麻疹、丘疹樣蕁麻疹
小兒積滯日久,容易損傷脾胃,導致鬱而化熱、聚溼生痰。熱、痰、溼相合,外發於肌腠,容易導致蕁麻疹等。
-
8 # 樂媽成長育兒
【忌口】
嬰幼兒積食,被稱為百病之源,一般30~60天發病一次,86%的6個月至6歲的 孩子都有積食症狀。
積食是因為脾失運健,跟吃多吃少沒有必然的關係。不是吃的少就不積食,有的孩子吃很多也不積,有的孩子吃一點就積著了。脾的運化功能強了,就不容易積食了。
孩子剛開始食積,可能沒太大反應,只是飯量偶爾減少。如果家長沒及時覺察,食積時間長了,次數多了,脾胃就會嚴重受損。而脾胃又為生化之源,意思就是說脾胃是產生和助人體吸收各種營養的核心機器,你想如果核心機器壞掉了,營養不夠,孩子的體質怎麼會好?體質差了,天氣稍一變化,孩子就容易感冒、發燒。
如何治療和預防?
1.食療為主,儘量調節孩子的飲食結構,少油膩,多清淡。平時給孩子做一些促進消化的食物,例如山藥小米粥等,或者是給孩子一些含山楂的天然小零食。積食的時候蛋類一定別吃,還有,晚上別吃糖,巧克力,蛋糕之類的甜食和肉食。也可以吃點王式保赤丸、肥兒丸、七珍丸、消積止咳口服液等。
2.按摩為輔,可以經常給孩的背脊、小腹部、足底等做一些按摩,這樣對於治療和預防積食有很好的幫助。
3.運動也不能少,平時要讓孩子多跑著玩,活動活動身體才能有效的促進腸胃蠕動
-
9 # 會好健康匯
吃多了胃難受怎麼辦?今天告訴你四個簡單易行的食療小方法。
吃多了胃疼,在中醫看來屬於飲食停滯性胃痛。這種胃痛多由於暴飲暴食引起,飲停食滯,導致胃氣中阻,不能通降,形成胃脘疼痛。它的主要症狀是胃脘脹滿、疼痛拒按、噁心厭食、吃下的東西帶著酸水上返。這類患者往往食谷不化,吃下去的東西好長時間不能消化,只有吐出來才會讓疼痛稍微緩解一些。這類人大便不爽,舌苔厚膩。食療方略如下:
1,消食方
配方:山楂、麥芽各100克,神曲、粳米各50克,萊菔子20克,木香1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以上六味一同炒到米黃,研末備用。
功效:消食導滯,和胃止痛。
用法:每次取20克,用開水沖泡,用白糖調勻熱服。
2,山楂蜂蜜飲
配方:山楂、山楂葉各15克,蜂蜜適量。
製法:將山楂、山楂葉加適量水煎煮15分鐘,然後濾渣取汁,調入蜂蜜即可。
功效:主治傷食胃痛。
用法:溫服,每日3次。
3,內金散
配方:雞內金5個
製法:雞內金洗淨,放入鐵鍋內用微火焙乾,研末。
功效:消積滯,健脾胃,適用於食積不化所致的胃痛。
用法:每次取3克雞內金粉,用開水送服,每日3次。
4,大麥芽茶
配方:茶葉8克,大麥芽30克。
製法:將茶葉、大麥芽放入有蓋的杯中,注入開水,悶泡5分鐘即可。
功效:消食導滯,適用於食滯性胃痛。
用法:代茶飲,不拘時。
上述方法雖然配方簡單,有些甚至是單方,但是它們深遵傳統醫學對脾胃病病機的認識,配伍得法,曾經歷過無數人的實踐,對於暴飲暴食導致的胃痛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
10 # 歡歡愛健康
大家好,我是保健師歡歡。吃多了積食可以用焦三仙熬水喝。焦三仙是焦山楂、焦麥芽和焦神曲這三仙。焦山楂化吃肉引起的積食,焦麥芽和焦神曲清谷面引起的積食。
少食多餐,飲食有節,身體更健康!
-
11 # 高興媽媽聊育兒
對於嬰幼兒來說,積食可能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尤其是對於食慾好的孩子來說發生積食的情況更多一些。積食的發生是由於孩子的腸胃功能還沒發育完善,卻吃了大量不易消化的食物。孩子對於食物的控制還很差,覺得自己喜歡就會多吃,而且很多家長也覺得孩子吃的多是好事,所以也沒太在意,吃完以後孩子不舒服了才關注這件事情。
2、我們在給孩子食物的時候一定要葷素搭配,蔬菜水果多一些,肉蛋奶少一些,能夠滿足孩子的需要就行。
3、孩子吃完飯以後,稍微活動活動,不要吃完飯就讓孩子去坐在那裡或者去睡覺。
4、如果孩子積食後出現嘔吐的症狀,我們可以給孩子喝一點點熱水或者小米粥,不能一次太多,以免再次嘔吐。
5、每天晚上睡覺前,我們可以給孩子搓搓後背或者給孩子捏脊,促進孩子脾胃發育,等孩子大一些就會慢慢好了。
-
12 # 櫻桃小王子
積食是孩子身體最容易出現的一種狀況,積食後,會臉蛋發紅,有口氣,晚上趴著睡覺。
那麼孩子積食了要怎麼做呢,我一般會做幾種,
1.帶孩子去推拿。我覺得推拿是一種很好的治療小兒積食的辦法。當然,不嚴重的話,我會在家給孩子按摩肚子,揉揉小手。
2.喂孩子喝蘿蔔汁或山楂片。可以將蘿蔔打成汁喂小孩喝,或是山楂糕,山楂片,促進小兒消化。
3.吃保和顆粒或是保和丸。這兩種藥也是我們家的必備藥,效果也很不錯。
總之,孩子積食後,一定不要吃太多的雞啊魚啊,也不要喝冷的酸奶或牛奶,要多做軟和的好消化的細麵條,粥啊,讓孩子脾胃有個空子,對恢復脾胃功能也大有好處。
-
13 # 喜陽陽愛嬰甘青寧新
您好,您的問題是很多媽媽都會遇到的。積食,常發生與嬰幼兒。在家長的護理中,積食是很常見的一種症狀。多因吃東西不自節,或餵養不當,或過食生冷瓜果及難以消化食物,造成食物停滯於腸胃,損傷脾胃形成的。積食會導致寶寶吃不下,不消化,肚子不舒服。
寶寶積食的症狀
1、厭食,飯入口後久含不呑,吃一頓飯要很長時間。
2、消化功能不好,容易腹脹、大便硬結或腹瀉。
3、免疫力低,經常反覆感冒、咳嗽,甚至肺炎。
4、煩躁易哭,難以入睡或睡不安寧,動則大汗淋漓或入睡汗多。
5、寶寶鼻樑兩側發青、舌苔又厚又白,還能聞到撥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生長不良,面黃瘦弱,小便短黃或清長,大便酸臭或溏薄。
寶寶積食怎麼辦?
1、中醫療法
捏脊:讓寶寶趴在床上,夏日可脫去上衣,露出背部,沿寶寶脊椎兩旁二指處,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從尾骶骨開始,將面板輕輕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頸部大椎穴,由下而上連續捏五六次為一組,捏第三次時,每捏三下須將面板向上方提起。此法最好堅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組。
推脾土: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紋面,媽咪可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每天1次,每次200下。
揉板門:板門在大魚際隆起處,媽咪可用拇指順時針給寶寶揉推,每天1次,每次50下。
摩腹:媽咪先搓熱手掌,然後順時針給寶慢慢按摩腹部30下左右。
2、家庭護理
吃點山楂當零食:適當吃些山楂及山楂製品,能促進胃液分泌,有消油膩,化內積,斂陰開胃的功效,可增加食慾,幫助消化。但山楂片含有較多的糖分,不能長期和過量食用。
揉臍摩腹助消化:寶寶平躺在床上,家長以中指指腹或掌根揉按肚臍部位;也可以四指指腹放在寶寶的腹部,動作輕柔地做圓周運動,以促進腸蠕動,幫助寶寶消化。
3、飲食調理
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點,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麵湯、麵條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類食物,可適當吃些魚蝦。
4、醫生治療
一旦寶寶的症狀沒緩解或有低燒時,要考慮用消食藥了。
(1)、大便幹者:適合肥兒丸等,爛積丸等,幫助消積、化滯。
(2)、內熱者(表現為嘴唇紅、睡覺煩躁、舌苔厚等);適合健兒清解液、寶寶清熱寧等,幫助消積、清熱。
(3)、咳嗽者:適用寶寶消積止咳口服液等。
(4)、嘔吐者:適合藿香正氣等。
寶寶積食的食療方法
1.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症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
2.山藥米粥
功能:調補脾胃,滋陰養液。運用於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做法:取幹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乾淨,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提醒:
如果去藥店買幹山藥不方便,可以在超市裡購入新鮮山藥,那種褐色長長,像是根莖類作物就是山藥。除了熬粥,山藥還可以炒著吃,味道粘滑,但效果也是不錯的。
3.白蘿蔔粥
功能:開胸順氣,健胃。對小兒消化不良,腹脹有療效。
做法:白蘿蔔1個,大米50克,糖適量。把白蘿蔔、大米分別洗淨。蘿蔔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蔔者可撈出蘿蔔後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
提示:
白蘿蔔本就是清涼敗火的食物,我平時就經常單獨做湯給寶寶喝,但可能是因為味道的緣故,孩子並不愛吃,現在放在粥中,又加了紅糖,孩子愛吃多了。
寶寶積食的藥物治療
1、小兒化食丸
當寶寶貪食受涼後,引起肚腹脹滿,噁心嘔吐、煩躁口渴、舌苔黃厚、大便乾燥時,可服用小兒化食丸
包裝:每丸1.5g
用法:1歲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於1歲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提示:要用開水溶化後服用
2、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當寶寶因積食引起咳嗽、喉痰鳴、腹脹如鼓,不思飲食、口中有酸臭氣味時,可服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包裝:每支10ml
用法:
小於1歲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
1-2歲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2-4歲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
5歲以上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提示:溫開水送服,二歲以上的寶寶可直接飲服。
如何預防寶寶積食
1、調整飲食結構
多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不要一味地增加高熱量高脂的食物。讓寶寶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適當增加米食、麵食,高蛋白飲食適量即可,以免增加腸胃負擔。
2、七分飽,益健康
無論哪種食物,再有營養也不能吃太多,否則不但不能強健身體,在效果上只會適得其反,弄不好會形成食積、腹瀉等狀況,傷害寶寶的身體。
3、三餐定量
給寶寶安排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不能飢一頓飽一頓,腸胃和人一樣,該休息時休息,該工作時工作,否則會打亂胃腸道生物鐘,影響消化功能正常運轉。
4、晚上不要吃得太飽
寶寶白天活動量大,吃東西能消化,但晚上胃蠕動慢了,就容易積食。因此,晚上吃飯別太飽,即使喝牛奶,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點。
5、睡醒1小時不進食
早上或中午寶寶剛睡醒時,1小時內(至少30分鐘)也不要進食,因為胃腸等內臟從低運轉恢復正常需要一點時間,否則,也無益於消化和吸收。
6、哺乳媽媽進食要注意
對於處在吃奶期的嬰幼兒的媽媽來說,也要忌口,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媽媽飲食無度,嬰兒就可能“奶積”。
-
14 # 教書匠媽媽
記得《紅樓夢》裡劉姥姥進賈府,巧姐發熱不愛吃飯懶洋洋的,王太醫說是餓她兩三天就好,估計就是因為積食。
我家孩子一歲半,食慾一直很旺盛,吃飯很多而且零食水果不斷。上週孩子突然就嘔吐,吃什麼吐什麼,而且腹瀉,連續兩天躺在床上睡覺,第二天還發燒,活動也沒什麼勁總讓抱著。然後那兩天沒怎麼給他吃東西,餓了兩三天,餓就給他小米湯喝,少食多餐。腹瀉的時候就多喝水,忌生冷刺激。餓了兩三天之後,開始慢慢的吃清淡的東西,仍然是少食多餐。大約一週時間才慢慢恢復,這周開始恢復正常了。
-
15 # 埃米爾
吃多了積食如何應對?小時候媽媽給弄的一個土方法,大鍋飯時的鍋巴燒的很焦黃,然後泡米湯喝,少吃其他油膩東西,一般過兩天就好。現在這個比較少了,用大米洗乾淨炒焦黃,然後倒入開水煮一下,喝這個水也很好。還有個方法,適合大一點的孩子,3週歲以上,用調羹刮舌苔,刮掉後多喝溫開水,控制飲食,基本也能好了。
-
16 # 青青276550469
我們脾胃虛不吃飯,積食,便秘,抵抗力差,經常咳嗽感冒,如果很多醫院,藥一喝就嗆。也試著推拿過,可是孩子不讓推,看電視哄著推半小時,堅持了半年,一丁點都沒看到效果。後來用健脾貼調好的,貼肚臍就可以,簡單還方便宜,主要孩子能接受,消積食幾天就可以,比吃藥都快。
-
17 # 娛樂小夕fang
如果是小孩吃多了積食,家長應當停止進食,小孩胃口小,不宜多吃,讓小孩自行消化,因為人體的消化功能會使不良狀況得到改善。
-
18 # 美食健康圈
孩子積食多數是吃出來的,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和調理,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傷害是很大的。說道積食,就會想起孩子的脾胃,脾胃是成長髮育的基礎,即便你給孩子吃很多有營養的東西,沒有脾胃的運化,這些營養也難以吸收。
所以首先要從飲食誤區走出來,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積食不再來,脾胃就會慢慢變好。
1.控制時間飲食:孩子的吃飯時間最好要控制在半小時左右,並且孩子的兩餐之間要進行間隔,間隔時間3-4小時,在此期間,不要給孩子吃水果等東西。
2.餐前餐後要控制:餐前湯類準備好,別吃水果。水果不僅能夠讓孩子產生飽腹感,影響正餐的飯量,儘量把水果放到飯後來吃,水果與食物混合以後能夠促進腸胃的消化吸收,還有清潔口腔的作用。
3.還可以用一些食療的方法。
比如可以煮一些炒麥芽水喝,它具有健脾消食積的功能,尤其是對這些吃肉過多的孩子引起的積食效果會更好。
其次用山藥粥的這樣一個食物,可以調補脾胃,滋陰養液,尤其適用於孩子飲食不消化,吃飯不香等情況,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同時還可以吃其他的一些比較清淡的蔬菜水果等,建議讓孩子適量的做運動,有助於消化功能的恢復。
-
19 # 醫楨致聖
小兒積食主要是因為長期的飲食不當,長期暴飲暴食等好多的習慣導致的,主要表現有胃脹胃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其實嚴重的話,就會導致出現上火症狀,比如說咽喉腫痛,感冒咳嗽發熱,口臭大便不通,睡覺不踏實,夜間磨牙等等。
再說如果積食不能得到及時的調理,會導致一系列臨床問題,那麼如何進行調理呢??
第一,最重要的一點要控制飲食,避免長期大魚大肉,暴飲暴食,不要吃壓床飯,不要喝壓床奶,飲食規律儘量不吃零食,冷飲等。如果不控制飲食的話,進行其他任何調理也是無濟於事,所以說這是最關鍵的一點,一定讓孩子養成好的飲食習慣。
第二,如果孩子太小,特別是三歲以下的,可以進行小兒推拿調理,因為三歲以下的孩子,手部的穴位和經絡還是比較敏感的,透過刺激按摩穴位,可以起到健脾養胃,消食化積的功效。同時還可以自己在家揉腹,捏脊,都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如果是三歲以上的兒童,可以選擇進行艾灸調理,其實在臨床上,我們針對於小兒積食做艾灸的比較多,而且效果比較明顯,只是起效有一點慢,真是對小兒的脾胃調理非常好,而且遠期效果非常好。一般艾條調理的穴位有中脘穴,下脘穴,天樞穴,神闕穴,足三里穴。
第四,如果孩子出現嚴重的積食,可以進行針刺四縫穴點刺放血,特別是對噁心嘔吐,積食發熱,晚上睡覺磨牙的症狀,效果非常好,而且迅速。
第五,可以進行藥物輔助調理,比如說醒脾養兒顆粒,脾胃舒顆粒,四磨湯等等。你可以進行中藥調配穴位貼敷,在我們這裡效果都非常好。
其實不管使用什麼方法進行調理,最關鍵的一點,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從調整孩子的飲食為主,如果連飲食都無法得到正確的改正,那麼所有的一切調理全部都是空談。
-
20 # 閒教趣育
積食是孩子消化不良或運動較少引起的,吃得多和吃了太多不易消化的食物。
少吃纖維較多的食物,小孩子不易消化。孩子得了積食不用怕,以下幾種方法供參考。
一,科學方法,乳酶生片,用於消化不良、腹脹及小兒飲食失調所引起的腹瀉、綠便等。
二,民間偏方,第一種,糊米水,做法是把米飯做熟後,在鍋裡煎糊,在加人水燒開即可。第二種,雞內金,藥店可以買到,也可在殺雞的地方去要。雞內金如果是自己找到的,而不是買的,一定要確保雞無病並清洗乾淨。
雞內金是雞胗的內衣,與雞糞相連,有心結的朋友就不要用這個了。洗淨曬乾後打磨成粉,每次取一小匙沖水服用即可。
三,防範未然。孩子的積食是可以防治的,嬰幼兒時期儘量不要吃撐了,不要聽到孩子哭就開始餵奶,以喂來解決孩子的哭,這樣很易積食。
兒童時期可以在飲食和運動上下功夫。食物方面:高脂肪食物,煎、烤及油炸,如:麩皮、水果的皮及種子、豆類的外皮、蔬菜如蘿蔔、豆類、白薯、韭菜、生蔥、生蒜、芹菜等一些動物的筋和膠也不易消化。
運動方法,不要讓孩子靜坐太久,主要表現為吃完飯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而且一天都不怎麼動,吃飯都玩著手機或看電視。家長要多帶孩子運動,做做親子游戲,帶孩外出走走,去植物園,超市等地,多向孩子介紹各種植物和蔬菜。
回覆列表
大人還是小孩,小孩的話容易導致發燒,這種情況的話很多人會輸液什麼的,但是對於這種食燒一點用都沒有。有的會給小孩揉肚子,這個技術含量也比較高。還有一種就是:首先用大拇指給小孩揉按手心,先順時針按36圈,再逆時針按36圈,注意順序!順時針為洩,逆時針為補,順序反了適得其反!然後給小孩提背,從尾椎開始往上提直到背上,重複七次,然後是用空心掌拍孩子肚子,空心掌正好對著肚臍,拍72下。如果會聽聲音的,開始孩子肚子拍的時候感覺實實的,拍到聲音聽起來沒那麼實就可以了。一般一次就能好,很快就會退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