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眼看世界
-
2 # 北京李福林
你如何看待範曾的這幅四字書法作品拍賣了300萬?你覺得他的書法如何?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角度來分析:
一、從一般性的市場常規來看
1,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對應一比一實價交易的物品,它具有這些方面的特性:
①生活必需品、常用品。
②流通性、適合度。
④所有商品的消費風險,在於公眾的可控性。換句話說,商品的定價接受度,應該是公眾認可的,其交易價格的風險幾乎等於零。
2,因此,普遍的人(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會認同這個道理 :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是因為做那種買賣的人認為自己的生命不值那場交易成功後自己的得到的價錢,即使冒險也值得,他認為自己的勝算把握幾近百分之百。
3,一般市場的交易規律,只有在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公平價格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成功交易(書畫作品的交易,是屬於特殊市場,不在這個一般市場範圍內)。
4,特殊市場的風險,產生於物無所值(不對等)的交易之中。
當物無所值的交易成功之後,買方就意味著收穫了兩個方面的苦果 : 其一,所購物品超值部分的付出價錢,其二,時間增長負價值也在增長。其三,相對應前兩個方面之後,買方也將產生的巨大的心理壓力。
與此同時,物無所值的價格超過部分,即刻產生出來負增長的效率。消費者為它所付出風險比值的代價,遠遠大於負增長的效率。
因此,世上永遠不會有明白之人,願意去做虧本的生意。
二、特殊市場的的商品交易
特殊商品,產生特殊人群的消費需求。由此,產生了特殊的市場交易。
這些商品,主要分兩大類:
1、國家法律法規支援的商品交易
①奢侈品 ②收藏品……等
奢侈品的受眾相對於收藏品的受眾更多,承受的價格與價值的風險相對於收藏品來說也更小。
收藏品的價格風險,主要有:
①無價值與價值無限。
一件藝術品的價值,在它沒有被行內發現之前,它的價格也很難被社會認可與接受;這會出現,有價無市或無價無市的狀態,它的存在,就具有巨大升值的潛質。
經典事例有黃賓虹與凡高。
②價值有限,受眾多,價格相差不大。泛指一般性的書畫家。
2、國家法律法規禁止的商品交易(略)
三、從名人效應來看
1,有些名人,由於各種原因起作用,使他成名較早,知名度也較廣。後來,發生了很多與他有關的人和事的變故,他為人處世的品德,也逐漸為早大眾所知曉,他負面的社會影響也越來越大,甚至可以說超過了全部的正面能量與影響。這種人活著時,名大於市(因為利益關係起作用),他的人生價值,被虛火炒得過度,屬於焦化狀態,慢慢地其人生的價值及影響,也必然隨著他的離勢而飛速降落!
時間,將會無情地清除一切由泡沫、虛名組成的超值之人、事、物。其實,就這方面而言,只要大家稍加理性地看看大眾(尤其是行內人)對他的看法,當否定方已經大超肯定方時,也根本無需更長的時間去求證他的人生價值與作品價格了。
2,一個書畫藝術家的成名過程,也是有規律可循的,這個過程的最終,還得依靠他實實在在的作品質量起作用。
藝術家與其作品的質量,全部體現在他所創造的作品之中。而作品的藝術性,就是他的生命力所在。名氣,只是表面現象,不可否認,這種表面現象會隨著一時的利益關係而變化。只是它們變化出的果,成熟的程度不同。最終,它們的表面現象都將消失而暴露其本質、迴歸於本位。
四、從物品價值來看
一、物品的價值 (在此,特指書畫藝術品,其它略)
1,書畫作品的藝術價值
書畫作品的藝術價值,是由它本身的含金量所決的。
它的含金量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 :
②唯一性(不可替代的價值)
④品質的高度(不可超越的價值)
⑤不可重複性( 不重複古人,不重複洋人,不重複今人,不重複自己)
2,以上綜合指數愈高,它的藝術價值就愈高,甚至於無價(即出現難以預估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迴歸本問題簡而言之:我們僅就其人的名氣、人品、當時的書畫市場及藝術的含金量等因素,進行全面的考量,這幅四字“書法作品”被拍賣到300萬元的價格現象,不難看出是有悖其質、物無其值的。換句話說,是遠遠超過且不符合真正的藝術品收藏市場正常的價值與價格規律的。
他所謂的“書法作品”,根本不符合書法藝術的創造精神,更不具備成熟的藝術性,只能列入一般性的書寫範圍而論之。
-
3 # 文可之
範曾這幅“燦若雲霞”書法作品是否值300萬?不能輕易說值和不值,因為範曾的書法既有名人書法的影子,也有書法名人的影子,所以範曾的書法作品價格,不僅是書法本身的價值,還有範曾名氣的價值,既然有人買,拋去炒作的成分,說明物有所值,畢竟範曾的畫作鼎鼎大名,對國學也很有心得,我理解字值1萬,名氣值299萬,說實在的,很多人就是衝著範曾的名氣而來,買字也未必喜歡範曾的字,十有八九是投資的,或者排其它用場的!知道就行了,不必較真,也沒多大意思!
-
4 # 大城公
範曾首先是人物畫出名,然後書法也出名。
名人字畫,無價,沒有價格標準。農民的字,工人的字,無價,不值錢。
問範曾書法如何?四個字賣出330多萬,值不值?這個提問有點幼稚。
國畫家,書法家,都要有人捧才出名!出名了,作品才值錢!
唐伯虎的畫就很高水平嗎,不見得很高,但他人氣旺,多人欣賞,就值錢!
張大千的畫是國畫中最高水平嗎?未必。但張大千有人追捧,連宋美齡都拜他為師學畫畫,名氣大,當然就值錢!
張藝謀、成龍、劉德華、趙薇、林心如這些人拍戲,他們的作品是代表中國影視最高水平嗎?未必。但他們人氣旺,能賣座,製片人有錢賺,普遍好評,就值錢!都成明星!
書法家也是一樣道理。因為,書法是沒有統一審美標準的!好比一個女子,有文秀的,有顯胖的,有高挑身材,有精靈剔透,只要看得順眼,看得舒服,悅目,就是美女!西施有病態,吳王喜歡!楊貴妃顯胖,唐玄宗喜歡!褒姒冷麵孔難得一笑,其實沒人喜歡的,但周幽王喜歡!穆桂英五大三粗提刀上陣的女漢子、山大王,一般讀書人估計不愛,沒事,有楊宗保愛得瘋狂!鄧麗君也不算很美,顯胖的臉孔,但她唱歌好聽,歌迷遍佈兩岸三地,大把人喜愛!
書法也是這麼個道理!人怕笑,字怕吊。放在桌子平面上寫的字,掛起來不一定就好看!但放在地面上用“吊筆”寫的毛筆字,看得過去,那麼掛起來就肯定不差!我沒有認認真真練過書法,但拿毛筆寫字也有二十年曆史(不是長期寫,有時會寫寫),對於書法的審美,也有自己的理解。好比看電影,不會演,總會看!
話歸正題,說到範曾的書法,實話實說,專業人員也要二十年功夫(悟性比較高者)才有這般水平。練書法的人,95%先從正楷“走體”,等到有一定功力,才能行書。簡單地說,先學走路,走路穩了,才學跑步。
行書寫得好,就是在跑步。也有人墨守成規一直寫正楷走體的,比如葉選平,他的楷書寫的很好。比如杭州章其炎,我看過他寫的招牌,楷書一流。
年青時,看毛體,龍飛鳳舞,看不出味道。年長,不惑之年,細看毛體,才知道毛體是有很強的立體感!有立體感就有美感!
毛體
董其昌的書法就真值那麼天文數字嗎?就書法的本身,不值。但是董其昌沒了,他的書法作品不可再生,只會損壞減少,而世上追捧他的書法人多,收藏家多,古董商多,炒高了!所以董其昌的書法作品很值錢!
董其昌書法
宋徽宗的書法好看嗎?小字,平面看,華美,不錯。但這種字型寫大字掛起來,不怎麼好看。
我們鄉下,以前有個秀才,他家是大地主,有兩三千畝田地,他到廣州省城考舉人,住進妓院擺闊,把錢花光,又得罪其它花花公子,所以沒進考場就回鄉。他的字寫得很好,行書一流!在鄉間,在本縣,很多人都說他書法好!但是,一個鄉間秀才、地主的書法寫得再好又能賣幾個錢?所以他的書法很少賣錢的,都是自娛自樂。他是大地主,不缺錢,只會花錢!一個偶然機會,他給縣城一家飯店寫了一塊招牌,兩米高的大字掛上去,全縣都知道!好了,這本來是無心之作,沒想過能獲得多大好處,就因為當時廣東省長陳濟棠到了本縣視察,就到這家飯店吃飯,看到這塊招牌,陳濟棠很欣賞,竟然公開點評:“好字,誰寫的?字壓廣虎!”
“字壓廣虎”就是他的書法是廣東省一流的,壓住無數書法名家!
陳濟棠這個評價,不得了,我的那個老鄉立馬名聲大噪!連省長都稱他“字壓廣虎”,誰還敢說不?縣長都刮目相看!
這個鄉間秀才就更牛逼,凡是求他寫字,自己磨墨,等他鴉片癮過足了,才動筆揮毫!每幅字都是高價!聽說一幅揮春賣過二百兩銀子!連廣州市、佛山、東莞的人都來求他寫字,排隊進貢酬金!他牛逼的時候,限定:一天只寫五幅。先到的,寫!給錢多的,寫!
這個鄉間地主兼秀才一生風流快活,比唐伯虎還風流快活!娶了六房妻妾,不斷地敗家,到解放前夕,家產敗完了,窮困病死。這反而幫了他兒子大忙,不是地主了,是貧農,逃過批鬥!
從這個鄉間秀才書法家的故事,可以體會到一點:書法家的字,得有人捧!有“說話大聲”的人捧就肯定出名!
蘇軾手跡
宋代蘇軾黃庭堅的書法,很牛逼?不見得,我相信在宋朝有幾千人寫字都比他們好!但是,蘇軾和黃庭堅詩詞了得,大才子!因為他們的文學才華出眾,名聲大噪,所以他們的書法也出名了!
範曾的書法,行書固然不錯,又從美術中吸取精華,融合到書法,追求美感,因而自成一格。書法家也要創新,宋體字為啥橫寫的小,豎寫的粗筆?就是追求美感。範曾的字也有這種意境,不是所有筆劃都粗,他是“該粗的時候用粗,不該粗的時候用細”。好比一個女子有線條凸凹感。範曾書法意境是追求這個!
總之,一幅書法作品掛起來能看,每個字都能“掛起來”而不失其骨骼,就可以。比如周恩來總理的字,有骨骼,字就成形,耐看。
周恩來總理墨寶
範曾的字,有人追捧,當然值錢。可以預見,範先生百年之後,他的畫作和書法價錢更高。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應用中草藥治療癌瘤學科20年
-
5 # 邯鄲道上1
我認為他這幅字賣三百萬無可厚非。肯定購買這幅字的人一定是喜歡這字。藝術是無價的。再者說,面對同樣一件作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不喜歡,有人喜歡。不喜歡的人會說,不值三百萬,三元錢我也不要。中國書法史上精品很多,有人喜歡歐陽詢的字,貶低顏真卿的字,這也不可強求非要讓他喜歡顏真卿。欣賞藝術品,有個審美眼光和審美角度問題。有的人喜歡崇高美壯美有人喜歡秀美。范增的字從郭沫若那裡借鑑了一些因素,筆畫很有彈性,有力度。筆畫有粗細對比,他的字還有魏碑的成分在裡面。我認為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有人對郭沫若對范增的人品提出質疑,我想,藝術品不能簡單地和所謂的人品劃等號。這也是一個美學需要討論的問題。書法史上比如趙孟頫董其昌都在人品上受到人們的指責,但是他們的字能流傳至今也說明是有其存在的審美價值的。
-
6 # 艽野父
用特色風格掩蓋書法功力不足。而字的風格特徵就是疙疙瘩瘩,又若蚯蚓、蝌蚪,特色雖鮮明,辨識度高,但缺乏美感,吸引眼球而引起生理不舒服感。
-
7 # 老陳收藏鑑賞
範曾的字和畫都有典型的個人風格,辨識度較高,具備成為大師的基本條件。可惜字好看,技術難度不大,藝術水準不高,流於媚俗。
如果作品比較珍稀,則更易受到社會追捧。但現在想拿到他的作品較為容易,榮寶齋長年擺放在那裡,不算稀罕。
他的作品模仿氾濫,全國各地的書畫市場遍地都是。由於他本人制造了大量應酬畫,模仿難度不高,稍加練習可以仿得外行人看不出來。真偽也不易分辨,讓他的作品受損。
他的流水線作業,也讓藏家受傷。藏家花高價買的畫作,同款竟有十張、百張,自然很不爽,也不會繼續收藏。
如果能在學術史留下名聲,則作品價值將可經受歷史考驗。但據說其寫作多有學生代筆,這就讓學術摻水。且未見其人藝術高論,流傳應該不久。
再如果能建立文人風骨,形成新時代的文雅風尚,形成口碑,那也能支撐其作品價位。可惜社會仇富,其人人品飽受低評。若後世論者不予置評,也難繼續享有高名。
由是可見,雖然現在的高價貌似存在即合理,但也難經受歷史考驗,價格泡沫較大。
-
8 # 頓一悟
此作品拍賣300萬元人民幣,估計本身是在炒作是在作秀,如果真的是成交了,並且是希望今後有多大的升值空間而出手成交的,那買家肯定會有欲哭無淚的時候。因為作者還健在,就算不是“工廠化生產”,再來個百幅千幅也不在話下,不信等著瞧。
就本幅作品的書法藝術水平來講,也夠不上中國當代書法界的上乘水準。既然有人花天價去買,估計不是看上了書法作品的藝術性,而是衝著作品後邊落款人的名氣去的。
-
9 # 羲易
書法主要是賣名,只要你有名頭高價位就高。如果沒有名頭,再好的作品也一文不值,送人都沒人要!!同樣是吃青菜,對名人人家會說會養生,對一般人來說星寒酸。
-
10 # 大自然一員
一,名人效應,字好不好在其次,再說了字的好壞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二,300萬對真正有錢人來說是九牛一毛,根本不是事兒。掛在客廳,客人來訪,見是大名家的字,肅然起敬,倍有面子。三,藝術品市場完全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事情,萬不可較真。四,也有可能是名家周圍的人在拍賣市場上互託,故意抬高價格,是自己人買下,目的是自抬身價,為以後出賣作品能賣個好價。這種情況很常見。
-
11 # 沙溪25
範曾,公認名畫家,名不虛傳[贊][玫瑰]!他的字,實在提不上串,自身似就不理解寫字的基本要義。他不缺恭維的人眾,但書家門外的我,近乎草民,絕不喜歡,也不跟風。對範字值價多少,不置可否!當然,人微言輕,點點滴滴,對範老盛名,毫髪無損~字因人貴!
-
12 # 華子多多
書法作品拍賣多少,市場說了算,喜歡不喜歡,值不值的都是個人的權力,與書法作品水平有關也無關。有關的是作品本身的所謂(沒有統一標準)藝術性,無關的是作品之外的東西,如社會地位,人氣,是否健在等。除此之外,不可否認範曾是藝術大家,其中包括書法水平。當然並不代表我欣賞他的書法作品,如同我並非欣賞二田的作品一樣。
-
13 # 申正義文
我認為如果沒有證據證實範曾這幅字是媒體或他人故意炒作的,且這幅字又是經過拍買程式敲定的價格,無可厚非,別大驚怪的,即使是3000萬。那也是合法合理的。
試問!同為今人的國畫和油畫作品在當下拍買會上,時不時拍出上千萬,甚至上億元,卻無人非議?書畫同源,同是藝術勞動,為什麼書法藝術不被人待見?難道就這樣不值錢?我對此心存疑惑!書法藝術應該得到應有敬畏和尊重。
憑心而論,拋開對範曾先生個人好惡,就這幅作品的藝術價值而言,絕不次與同檔次的書畫作品,應是範曾諸多書法作品中的精品力作。其字筆筆精道,清新儒雅,富有濃濃的書卷氣,給人以飄逸靈動的美感,該作能拍出如此高價,的確是物有所值。
一幅書法作品的藝術價值絕不能以字數多少來衡量,正如國畫油畫等藝術作品一樣,不能以畫面刻劃的場景和人物多少來確定其藝術價值一樣。書法藝術是以其線條點劃的質地,力感,氣韻等塑造其審美形象的,以神采為最。以此客觀評價範曾這幅書法作品,有人願意出此價購買並不為過,不必為此大驚小怪,引起非議多多。以上為一家之言,如有不妥,請大家批評指正。
(此為本人的小楷作品)
-
14 # 華蓮生
也許吧,變酸不變臭。當你理解了十翼和抱衝的思想涵義,同等的涵養,套入勾股原理之後,明白了就跟金錢沒什麼關係了。伸出五指有長短,孔雀開屏靚PP,那又跟道德關聯上。
-
15 # 伍增傑書法詩詞歌賦
哈哈哈好啊。說明書法有底氣了。可以承載擔當獨一無二的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的美名了。不然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字做了藝術的文字啊如何心安理得呢?一個油畫幾億的賣,這一比感覺書法還是價錢低了,你個破油畫改來改去的才出個作品,多容易啊!一幅書法作品呢?那麼多漢字,一個點出點格,影響整幅作品,不好改啊改也痕跡斑斑的?
書法的靈魂是創新,而不是一味守成,把書法中的漢字書寫到極致盡情表達書法家靈魂深處不可知的隱秘,可謂難矣。然弄筆弄墨,何其艱難也?不失古法又要開新,已經做了古人奴隸的現代書法家能有可堪擔當此大任者否?沒有高瓴建屋的思想理論,可否走得更遠?
-
16 # 千年蘭亭
這幾年書畫市場不好,範曾出來得也少了,前些年他可是風光得很。他的畫價格很高,但書法能拍出300萬,確實有點離譜。
範曾受人詬病的地方很多,首先就是其人品。他與前妻、著名書法家林女士的恩恩怨怨,雖說外人不能妄加猜測,但他挖好朋友牆角的事卻有目共睹。
加上他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慷慨激昂”地“去國”,實際是與人私奔。在國外混不下去後,又“痛哭流涕”地跑了回來。
至於他“欺師滅祖“,出賣朋友的傳聞,更令其節操碎了一地。
但是他會操作,也會炒作,把自己包裝成文化名人,書畫作品價格不斷上漲。
但其價格上漲得比較離譜,很多作品拍賣價格甚至超過古代文物,確實讓人驚訝。
後來有人給我指點:人家的作品是一種工具,透過拍賣,一些見不得人的錢被洗白了。哦,原來如此!
範曾的字,有人稱之為“屎殼郎”體!別說,還比較形象。範曾對自己的字,似乎還比較得意,自我評價很高,認為超過很多古代名家!但是,你看出了他練的是哪一流派哪一風格的字嗎?
不知道,屎殼郎有沒有臉?反正範曾臉上的皮挺厚的。
-
17 # 翰墨書道
範曾的這件四字作品“燦若雲霞”拍賣成交價三百萬。對於範曾書畫藝術來說,在拍賣市場上有這個價並不稀奇。據一些資料顯示,範曾的部分作品在拍賣市場估價在2012年就基本達到了80—200萬平方尺。2015年前後,近兩年的書畫成交額已經高達2億元。市場上雖然對於範曾的書畫有貶褒不一,但主要是文革期間的問題,包括其師生之間的一些問題,我們從範曾的言行也可以看出其性格確實有一些狂狷,但其在藝術上的成就與底氣還是十足的。何況,藝術品進入拍賣市場,其價格更是風雲變幻。四字拍出三百萬不是沒有可能。本身範曾也不是無名藝術家。
如果說範字的四個字值不值三百萬,比起繪畫作品看,確實有些值得商榷的事。
就題主所附作品看,這件作品未必算得上是範曾的精品力作。就整體看作品風格到和諧融洽,可是我們看一下第三個字“雲”字明顯在結構處理上有些問題,這個字有些像右探了,如果單獨抽出來看明顯重心不穩。四個字在筆力和用墨上也不如下面的一件《唐張繼詩句》更精到。
上圖作品中的“雲”字就略好一些,心態也穩一些。
所以說,這件四字作品未必算得上精品力作。三百萬,在拍賣市場上成交,完全有可能,當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名人效應在其中一定有大的成分。
範曾不是書法家,其書法實際上是為其繪畫作品而衍生出來的。我們知道範曾早期並不是專門學習繪畫,而研習美術史,後來因為一些原因才轉入美術系,並其跟著國一流的繪畫大師學習繪畫,經過數十年的艱苦探索才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藝術道路。書法在其繪畫藝術中所佔充分不大。所以我們看其書法,並不像是透過長期的臨摹學習歐顏柳趙而形成的書法風格,其書法更多有畫家的審美元素。
從其書法的線條筆沉墨實這一點看,範曾是在碑帖書法的上下過一定功夫的,不過其臨摹學習仍然是以畫家的眼光去取法的。這無疑在其書法的風格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範曾的書法雖然不要恪守書法經典傳統為本而勝出,但就其在繪畫藝術及國學傳統文化方面的修養,無疑為其增色不少,所以其書法和繪畫表現出一種狂狷,甚至有些不可一世的狀態,也與其學識及其書畫作品在市場上一路飆升有關,至少其在創作與市場運作方面是成功的,這兩方面都為其書法的氣韻格調的形成有極大關係。基於這個原因,其書法作品的氣度方面自然高於或者異於一般的藝術家。其獨特個性與書法造型,所以有傳統書法大相徑庭,但就繪畫家書法來說,卻也能夠在藝術上佔有一席之地。
實際上是範曾的對書法的學習,並不是說完全沒有法門的,沒有對傳統書法的臨摹學習的,我們從他的一些繪畫作品中也能夠看到其對傳統書法中的隸書和魏碑書法的學習痕跡。不過其書法至於欣賞或者說商品價值來說,確實有過人之處。但如果和純粹的傳統書法來比,其書法造詣仍然有一定距離,其點畫線條未必規範,形質未必到位,或許基於這個原因吧,對於範曾的書法遭遇譏諷吐槽也是在所難免。不過就藝術市場來說,其作品的價值是由於多方面的因素的,並不是說其書法沒有傳統書法功夫就沒有價值。
-
18 # 素里布衣楊半
範曾這四個字拍賣300萬,這也沒有什麼另人驚奇之處。拍賣市場並不是一個講理智的地方,有人願意買有人願意賣,懂行的可能沒有錢,外行的人錢大把,其中能成交的道理未必都能講的清楚,好多事情也不要太認真,能發生的事自然有其內在的原因,成交就是硬道理,我們這些囊中羞澀的主兒,看個熱鬧就行了。
範曾的書法是屬於畫家書法一類,歷史上這樣的人物不少,元代的大畫家倪瓚就是這樣的主兒,清代的鄭板橋的書法也屬於這一類人物,很多人都給予董其昌的書法較高評價,實際上董其昌的書法並沒有那麼厲害,但董其昌的畫技確實高超一流,其結果是另外人也不能低估了他的書法。
畫家書法的最重要的特徵是以繪畫成就而著名,書法處於附屬的地位,字因畫名,人以畫貴。沒有繪畫上的成就其書法就大打折扣,像倪瓚的字單獨拿出來發在今天的網上,要是不被罵個狗血淋頭才怪呢!可是中國的書畫藝術是緊緊捆綁在一起的,當繪畫的名氣大到一定程度時,你不得不在讚揚他的畫時,捎帶著也把書法誇上兩句,順帶的人情做起來又不費事誰又不願意去做呢?
畫家書法是以畫入字的產物,在長期繪畫中形成的用筆技法會在自覺或者不自覺地使用於書法中,所以畫家的字往往是寓於傳統而又脫離傳統,畫家字遊離於在傳統的繪畫與書法中游走,你按地道的傳統標準來衡量它,它就會有離經叛道的感覺,你要說它完全就不是什麼好書法,也確實冤枉了它,這些大畫家跟毛筆都是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人,即便他們沒有紮實的臨帖經驗,但他們畢竟是整天泡在硯池中的人,人家的筆感眼力都不是普通之人相比,所以只有客觀的整體的來評價畫家們的書法,我們的評論可能才會更準確貼切一些。
範曾的四字書法拍出300萬的高價,是市場對範曾藝術的綜合考量,絕非僅僅只是對四字書法的定價,這就是我大概的看法吧。
圖中作品均選自筆者【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先秦卷)
-
19 # 寒訪
畫家常有一個通病,就是漠視書法的內在規律,比如要避免雷同,這幅字後兩個字的雨字頭一樣寫法,且都向上昂起,另外兩字長橫也細而長,向上昂起,實為敗筆。另外若字下面口字,粗細失調,璨字下面米字完全不符法度。出於好意,給畫家們提個醒。
-
20 # 弩馬揚鞭
書法作品免不了名人效應,具體到書法本身也是興趣取向不同有別,拍賣更是變幻莫測,一時能三百萬,興許轉手五百萬,再輪到下一場興許流拍。倘若是普通人我就打鼓了!
回覆列表
有人願意當冤大頭,就去當好了,花一千萬也沒關係。為了追逐利益,一個把書畫進行模式量產的人的作品,其價值大打折扣,並不是稀罕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