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之前做低端產品的華為手機,拼命往高階市場走,為什麼一直定位中低端打價效比的小米手機,要擠破頭往高階市場走?
9
回覆列表
  • 1 # 雲胡說

    為什麼手機品牌都要往高階走?這是一件很耐人尋味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以前的高階市場都由蘋果或者三星佔領。而蘋果的市值一度突破萬億。足以見到高階市場的利潤之大。如今華為小米等品牌爭著進入高階市場。其一是為了爭奪更高的利潤。另一方面是為了提升其品牌的附加值,增大品牌的溢價,便於以後的市場。同時賺取更多的錢,可以擁有更多的研發資金,為更多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要爭奪高階市場。

    事實上不僅是華為和小米,所有的品牌都需要高階市場。賺的錢越多,也就越有錢去投入研發,對使用者來說,也就能用到更好的產品,如此良性迴圈也正是我們需要的。

  • 2 # 糖果幣哥

    因為如果高階做好了可以提升品牌的影響和影響力。並且做高階手機就可以把手機的價格提高上去,這就意味著利潤率提高了。都是企業肯定希望提高盈利能力。出高階手機,鎖定利潤,這樣也可以提高中低端手機的銷量。就比如賓士出了個15萬的車,大家覺得特別值。那要是奇瑞賣15萬,大家就覺得國產車,這價不值得,我有這錢都能買跟好的車了。所以能讓品牌擺脫低端,那肯定是所以企業希望的。

  • 3 # 阿木1994

    很簡單,歸根究底,還不是為了掙錢唄

    但往細了說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做中低端或者高性價比手機,門檻太低,只要有錢,你也能做出一個大米手機,中米手機的,競爭太激烈,華米OV就不說了,其他像一加,魅族,iqoo,真我,太多了,相對來說是紅海

    第二,高階市場現在相對來說還只有蘋果跟華為可以選,而且還是以蘋果為主,華為也是剛剛敢把價格上探到6000元左右的區段,三星,索尼大法就不用說了,早就在中國市場出局了,所以相對來說是藍海。

    第三,高階市場佔據行業90%的利潤,劃重點。

    所以,資本的本質就是為了掙錢,所有的手機品牌,只要中低端站穩腳跟,最終必然衝擊高階,搶奪蛋糕最大的那一塊。華為是最早成功的一個,從mate系列,P系列,一代代,慢慢漲價,當然,產品也做的越來越好,才有今天的品牌溢價,小米其實也早就開始了,包括note系列,mix系列,可惜都失敗了,而今年的小米10就是小米向高階發起的又一次衝擊。

  • 4 # 創業者李孟

    首先我要澄清一下,華為走向高階是為了保命走出的一招,沒想到就給成了,而小米走向高階是為了證實自己的實力是有能力做高階產品的,並不是大家印象中的為發燒而生,只能做廉價產品!

    首先說說華為

    早期華為做的產品可都是充話費送的手機,早期在移動、電信、聯通營業廳裡的贈送手機基本就是華為的偏多,我記得當時2012年吧,我還有朋友領取過華為的手機,當時使用沒有多久就很卡了!

    手機業務當時據悉華為內部都要砍掉了,而華為集團的高層中走出來了一個身影就是餘承東,他力挽狂瀾,首先是砍掉了之前的廉價手機業務,而是開始發力高階,做起來了mate系列和P系列,而後來我們也聽到華為手機的特點:海思麒麟的晶片和徠卡展開的影像系統的合作,再到手機業務帶動整個消費者終端業務成為華為的支柱產業之一!

    所以華為也算是透過推出高階市場手機才逐步的被市場認可,從早期的魅族、小米、三星、vivo和oppo殺出一條路來,在2016年開始有點起色,在2017年到2018年開始大爆發,成為中國國產手機領域的第一,也成為世界的前三名!

    接著說說小米

    大家知道華為的崛起的時候,正好是小米的低迷期,小米從2013年到2014年開始崛起,而且開始名聲大噪,當時魅族也不錯接著風光了2年,2016年小米逐漸的開始了低迷,而在2017年小米開始逐漸有點喘息,2018年還是沒有太大的成績,2019年開始蓄勢待發,正式讓小米拆分為小米和紅米兩個手機品牌,小米開始醞釀實力發展高階市場,當時小米已經宣佈了開始做高階市場!

    而紅米開始做價效比之路,小米之所以做高階市場,第一方面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開始在做高階市場,例如vivo NEX系列和OPPO Find X了是國產代表的兩個高階品牌,而小米之前靠的是效能價效比這一套,但是後來隨著市場效能已經過剩的時代來臨,所謂的競爭力從之前的效能,走向了多元化例如快充、拍照、音質、遊戲、畫質等等系列的PK,華為率先在業界推出了三攝、四攝手機,而且重視影像能力一下子崛起起來,而接著憑藉麒麟晶片的ai演算法能力又再次崛起!

    而且特別是在高階手機領域拍照、AI以及和各大品牌的應用,一下子成為了各大手機市場的關注焦點,小米想要再次在市場崛起,無法完全找到自己獨特的亮點,但是又想要超越,追趕華為甚至超越華為,那麼就只能從國產第一名華為開始入手作為對手,首先要幹掉的就是華為的弱勢,那就是低端很多的配置很不理想,沒有快充、沒有NFC、而且還是LCD螢幕,這個是2019年的一招攻勢!

    接著小米在2020年再次憑藉著小米10系列綜合提升能力,以相機為突破口上了1億畫素,接著在DOX上面超越華為mate30Pro系列成為第一名,再次迎來真真呼聲!無論如何這一些招數都是為了挽回市場,第二靠著別人的對比來讓使用者對小米產品產生新的印象,小米是有能力做出更加優質(比華為)的產品。甚至高階市場也可以做得到!

    但是無奈小米因此也失去了整個品牌、企業品牌和企業高管的形象為代價,靠懟靠各種冷寂嘲諷來獲得呼聲,當然也讓小米開始在市場上獲得了一些銷量,至少進入全球第四,國內第二名了,所以可喜可賀,最後總結:華為推出高階是為了保命,也因為高階讓華為名聲大噪;小米推出高階是證明實力,為小米整個技術實力代言,從而再次拯救市場!

  • 5 # E剪好戲

    手機市場利潤少,高階品牌拿了大頭

    這個是每個公司都夢寐以求的高階市場,為什麼呢?理由很簡單啊,利潤值啊。在手機市場上蘋果公司拿掉了手機市場整體利潤的70%到80%的利潤空間,三星再把剩餘的利潤空間的15%到20%的利潤拿到。剩下的根本沒有利潤了,純粹交個朋友。

    在2017年的時候,蘋果公司拿走全球手機市場的90%+的利潤。

    華為手機能做高階,關鍵是對產業鏈的整合與自己研發的投入。

    作為全球通訊巨頭,華為每年研發經費投入是非常巨大的,同時依託於強大的產業鏈整合能力,使得華為有最基本的能力把手機做高階。

    華為作為全球四大有能力設計CPU的公司,有最為核心的競爭力,哪四大CPU?蘋果,高通,華為,三星這四大CPU廠家。

    華為在P系列手機與Mate系列手機上,成功讓自己走上高階路線。

    小米高階路線的嘗試

    小米一直都在想突破自己的形象,低端手機的形象,但奈何一直都沒有成功的走上高階,可以看看最新的alpha概念手機。是小米最新高階手機的嘗試。

    小米做過note系列,做過全面屏系列,mix系列等高階手機的嘗試,但是也都沒有形成自己的優勢。

    市場是殘酷的,小米一直號稱貼著成本賣手機,交個朋友買手機。

  • 6 # 國禎數碼通訊

    從我對手機數碼產品的瞭解角度出發,說說這個事。

    任何手機廠商做手機都是為了賺錢,只有賺錢了才能生存下去,才有資金去搞研發,推動手機的革新、升級換代,華為、小米如此,其它手機廠商也是這樣,必須賺錢才能生存發展。

    利潤驅使。 做高階市場必然要有高階的配置,才能產生更高的利潤。高階市場的溢價高,說白了就是同樣的成本投入,產生的回報更多,收入更高,手機界公認溢價最高的手機就是蘋果公司的iPhone(美國知名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釋出的全球手機行業分析報告顯示,在2019年的第三季度,蘋果手機佔了全球手機行業總收入的32%,利潤率更加驚人,達到66%!)。

    低端手機市場的利潤率是很低的,如果沒有量的支援,那就白做了。不但華為、小米,哪個手機廠商都想做高階市場的,那些奢侈品生產的那麼少還能賺錢的道理就是它的利潤太高了,它們做的是高階、頂級的產品。

    實力為本。要想進入高階市場必須要拿出高階的產品,這就要實力了,俗話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只有技術強大才能做出好的產品。國內手機的發展經歷了山寨---模仿---創新,現在的手機已經站在世界的前端,面向全球銷售手機,進入全球出貨量排名前6之中。

    一個產品涵蓋高、中、低端也是為了迎合不同的消費群體,為不同的消費群體做出不同功能和風格的產品,無形中也是為自家產品打造出了一個生態圈,擴大產品的影響力,不能總在低端市場上吆喝。

    不只是華為、小米,其它手機廠商如OPPO、vivo都在做高階的市場,古話說:人往高處走,看來產品市場也是如此。

    您有什麼想說的嗎?

  • 7 # 春公子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我先說一下為什麼華為要發力高階,再來說一下小米又為何要發力高階。

    一開始,在智慧手機領域,蘋果和三星可以說是佔據了高階智慧手機的市場。高階智慧手機有什麼好呢?一方面是能賺錢,再一個就是能持續放大自己的品牌影響力。所以,但凡有實力做高階產品的公司,壓根不會去做中低端,因為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華為為何要發力高階?

    一開始,華為手機真的很差,不僅網友們吐槽,就連華為員工們都看不下去。但還算好,隨後餘承東接手了華為智慧手機業務。也就是從那時候起,華為手機迎來了騰飛。

    不管是“徠卡雙攝”還是“保時捷設計”還是今年屠榜DXO的三攝,都是極大提升消費者品牌信心的舉措。包括最近標榜的“很嚇人的技術”,這些都可以看作是華為近些年在高階智慧手機所取得的成績。

    而說到問題的本質上來,華為之所以發力高階智慧手機,主要還是為了對標蘋果和三星。幸運的是,華為手機銷量超過了蘋果,不幸運的是,華為未來或無法有高階手機了。

    小米為何要發力高階?

    談及小米手機,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想到“價效比”!不是說小米的價效比不好用,在華為和OV還沒有崛起之前,小米手機確實拿下了國產手機銷量第一的寶座。但後來一群人進來玩智慧手機,小米手機所主打的價效比反倒沒了優勢。

    現在小米說,我要把小米=價效比產品的牌子砸了,我不搞一味的低價格了,有問題麼?沒問題啊!所以我們在今年看到了小米推出的小米10系列。小米10系列算成功嗎?從銷量與口碑上來說,確實算得上一款成功的產品。而且現在搞不好小米會接盤華為的高階手機。

    結論:從以上簡短分析來看,華為發力高階手機,是因為華為要對標三星,超越蘋果所帶來的行為。而小米手機之所以發力高階,主要是被國產友商們逼的沒辦法了,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 8 # 天天測評

    首先如果廠商不做高階產品未來一定會被淘汰。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並不可能一味的堅持所謂的價效比而不去追求一定的利潤,否則就沒有辦法擁有更多的錢去做研發來鞏固自己的護城河。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今年所有的國產廠商幾乎都在往高階的方向去走,因為高階機型首先一點就可以保證極大的利潤率。我們可以看到華為手機為什麼現在如此受歡迎,最主要的還是用錢堆出來的技術功底。就比如麒麟的晶片,這都是每年至少幾十億的研發投入砸出來的。所以手機廠商如果想要一直保持穩定的發展,那麼就必須要提高手機的利潤來做更多的研發。

    而且高階手機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提高手機品牌的形象。就像蘋果三星一直都在做高階領域的機型,而品牌的認知度自然而然也在使用者心中已經形成了定位,從心裡就認可他們在高階領域的品牌形象。而小米為什麼衝擊高階那麼困難,最主要的還是以往堅持價效比的原因所導致的,所以很多時候消費者並不認可小米這個品牌在高階市場。

    總而言之,無論小米還是華為想要在未來發展的更好,一定是要做高中低三個價位段全面的發展,而高階產品則是重中之重。

  • 9 # 單眼皮老王

    為什麼華為小米都爭著往高階市場走?

    不僅僅是華為小米,OPPO/VIVO現在都是在向著高階走,主要有下面三個原因:

    高階機型的利潤更高;更能體現手機廠商的技術能力;更加容易吸引到穩定的高消費人群。

    下面再細細看看這三個原因。

    高階機型的利潤更高

    對於商業公司來講,追求更高的商業利潤,是公司存在的根本原因。

    對於手機行業來講,以蘋果、三星為首的企業,攫取了行業內的大部分利潤,而華為的中低端機型、榮耀、小米等等國內手機廠家,雖然從出貨量上面似乎也很不錯,但是在利潤上面,確實沒有辦法和蘋果等企業相比。

    這就造成了增產不增收的尷尬局面。

    更能體現手機廠商的技術能力

    高階手機雖然產品的附加值遠遠高於中低端手機,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高階手機確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目前手機行業的最尖端的技術能力。

    蘋果透過高額的利潤,獲得很好的營收,再投入下一輪的研發,這樣形成了技術、產品、利潤的良性迴圈。

    更加容易吸引到穩定的高消費人群

    一般意義上面,購買高階手機的消費者,消費水平更高,他們願意為新技術、品牌溢價付錢,而且相對來講,這部分人群的品牌意識會更加強一些。

    小結

    從低端到高階,意味著技術實力,盈利水平、品牌價值都將獲得很大的提升,所以每家手機廠商都想邁出這一步了。

  • 10 # 數碼大驛站

    只有高階產品才有更高的利潤,才有更高的市場競爭力,能否搶奪高階市場是一個企業是否能夠長期發展的標準,小米,華為爭奪高階市場是很明智的選擇,只有打出自己的品牌才能處於不敗之地。

  • 11 # 肇俊武

    這是1個深層次的問題!縱觀,奔著高階手機市場,華為是跟蘋果和三星爭著走,小米和OPPO、vivo是跟華為、蘋果、三星爭著走,然而,走法有同更有異,後來也就已/將出現大體相同和大不相同並存的情況。

    1 小米和OPPO、vivo為什麼也都爭著往高階市場走?

    難道是因為“眼紅”高階市場錢多多嗎?眼紅也正常、正當。反正,高階市場的錢比中低端市場多太多了,先是蘋果和三星、後是華為爭到手的錢加一起好多。

    蘋果竟然從一開始就不往中低端市場走。後來是偶爾瀟灑走一回。因此而爭到的錢最多,多出其它手機廠商好多,一直是,相形之下,其他手機廠商有幾乎相當於白玩或者白忙活的。

    2 既爭著往高階市場走又一隻腳不離開中低端市場是為什麼?

    除了蘋果都是這種模式。都是安卓陣營的手機,而且,即便是三星,直到現在也是主要依靠中低端市場透過手機走量來賺錢。

    所有市場都插一腳難道僅有賺錢越多越好這1個原因嗎?這個原因是一定有的,將永久存在。

    會不會主要因為自家的高階手機還比不上蘋果?不會,只是基於爭到的錢越多越好的心思。倒是,實際上三星和華為的高階手機在全球真的都還比不上蘋果手機,市場份額資料放在那裡呢,銀子白花花的,鮮明、確切,至於其他的高階手機距離三星和華為的都差多了。

    3 其它高階手機比蘋果三星華為都差多了是因為什麼?

    都是因為手機科技發展程度或者水平。高階手機才能代表全球手機最高峰、最高的手機科技水平,其主要標誌是處理器,自研;還有作業系統,自建。華為為什麼後來躋身於全球三大手機品牌之列了?就是因為手機科技與蘋果和三星在同一個檔次上,以自研麒麟處理器為主要標誌;無論蘋果還是三星,都是在有了自研處理器之後才有了高階手機並且共霸全球高階手機市場好多年的,華為則是由於有麒麟才成為後來的上位者。蘋果手機還一開始就有自建作業系統,據報道華為自建的鴻蒙系統最快在明年推出,跟華為人先前說的不需要兩三年媲美蘋果iOS是基本一致的。

    關鍵的問題是手機科技水平怎麼發展上去的?蘋果、三星、華為的手機科技水平不是從設立手機業務時就高的。後來達到全球最高水平肯定是基於之前所做的定位,蘋果是一元化定位,喬布斯決定只做高階手機;三星和華為是多元化定位,包括做高階手機。接下來,確立了保證和聚焦定位的戰略、佈局、策略以及品類,特別是應當爭到手的關鍵核心技術。而在擇定競爭對手的問題上,喬布斯大有“捨我其誰”以至目中無人的考量,認為蘋果手機將在可預見的相當長時期裡無人能與爭鋒,只做、只賣高階手機就足可以掙到大錢,利潤高出任何一家同期在和後期來的手機廠商。

    超前定位是多麼重要!重要在:長遠且宏偉規劃和目標的確立由掙大錢之心驅使,卻是由科技進步之力驅動,心落實在力上了,專注。預先往手機科技研發上多多地投入資金和人才,以圖把關鍵核心技術爭到手,這是蘋果、三星、華為為了將來掙大錢而確定的基本途徑,3家的共性。僅就三星和華為而論,雖然同時也爭、又掙到了小錢,沒少爭、沒少掙,卻在總體上不是用主要的心思和力量爭小錢、掙快錢,也就是並沒有偏離之前所確立定位的重心和核心,更沒有越位,風物長宜放眼量,於是呢,在後來,高階手機走上、長駐高階市場就成為了水到渠成的事,是那麼的自自然然、順順當當,一夜之間發生,而且共同長期阻止住了新的進入者。後進入者如果未能至少做到與先進入者在科技上一樣自有化、達到同質化,即使進入了,也只能最多分一小杯羹。

  • 12 # 咵武漢

    因為企業做到一定的程度後,都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蘊和技術實力,產品實力當然也躍升了一個層次。就拿小米來說,在最早推出來的時候,以價效比而聞名。小米手機的配置很高,而價格很中庸,手機的設計和質量也很一般。但是後來銷量開啟之後,小米就開始重視外觀和內在的設計,更把控產品的質量,以至於後來設計的多款產品都獲得過設計類大獎。這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過程,從小米加步槍,到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也是擺脫低端產品標籤的一個舉措。當各方面的實力都得到了提升之後,品牌實力也得到了提升,就會自然往更高層次發展,也就是走高階市場。

  • 13 # 李sir聊商業

    華為走向高階是為了保命走出的一招,現已經成功進入高階機市場了,而小米向著高階走,主要還是因為高階機的利潤高,且消費的人群都是穩定的高消費人群,同時也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

    “感動人心,價格厚道”這句口號大家都還記得吧!在往年的小米釋出會中,小米雷軍曾經多次提起這個口頭語。然而,自從小米10釋出後,人們就覺得小米10背離了小米品牌的價值觀。小米手機數碼旗艦系列迎來史上最貴价格。小米10 Pro售價近6000元,比iPhone11還貴。從價格上我們可以看出,小米10系列已經正式成為小米高階試水產品。小米為什麼要走高階?我認為有兩個主要原因!

    1、小米上市後,需要高溢價產品維持股價平衡!

    小米成功在hongkong上市。上市不久,小米高管祝賀小米成功躋身世界500強企業。世界500強,我們可以用巨人公司來形容小米。瞭解股市的網友都知道,上市公司背後有著強大的資金實力。小米之前的概念是價效比高的。產品溢價普遍較低,維持了小米公司的股價平衡。為了保持小米股價的平衡,高利潤顯得尤為重要。

    2、為擴大國外市場做準備!

    細心的網友會發現,早年小米價格普遍偏低,受到使用者青睞。值得強調的是,小米手機在印度的海外市場份額相對較高,而歐美市場的市場份額則與蘋果、三星、華為不同。由於小米早期的旗艦產品做工精良,在綜合素質方面無法與三星、蘋果、華為競爭。小米10系列將衝擊高階產品,爭取更多海外市場份額。

    從心底裡說,小米不是以前的小米了,不再秉承著“極致價效比”的初衷!現在它的子品牌紅米正在取代小米原有的地位。紅米的襯托確實是讓小米的高度變高了,但是小米以及難以擺脫價效比的形象。如果小米貿然撕掉價效比的標籤,那麼勢必會流失一大部分粉絲。而小米能否成功衝擊高階,就看小米10系列的市場佔有率有讀多少,因為它是小米的門面產品。我們期待小米做得越來越好,與華為並駕齊驅,成為全球一線品牌,為國家增光添彩!

  • 14 # 鄉村阿明Vlog

    為什麼華為小米都爭著往高階市場走?說句實在話,因為高階市場比較掙錢,你看人家蘋果每年就釋出一兩款手機,而且價格都特別的貴,至少就要8000 9000塊錢,有的甚至13,000多塊錢一部的手機,利潤特別的高。

    所以呢,小米也想走高階市場,這樣的話賣一部高階機就可以頂得上賣四五部低端手機了,這樣賺起來更多,利潤更大,大家都知道開公司,那肯定是為了掙錢吧,掙更多的錢,所以呢,走高階市場是必然的途徑。

    小米公司也上市了,所以說有了一定的資金,所以走高階市場也是合情合理的,上市了就可以圈更多的錢,然後投入研發,使自己的科技越來越發達,然後把自己的手機造的越來越好,這是作為一個公司的初衷和理想。

    華為也是作為一個大公司,他不但要走中低端市場中又走高階市場,這樣的話才能體現一個公司更好的技術和科技的發展,這樣的話以後會有更多的人說華為小米是高科技公司走高科技發展道路的!

  • 15 # Lscssh科技官

    往高階走是一個正常企業都會幹的事情,不管小米和華為,核心就是為了能繼續生存下去,能賺取更多利潤。

    1.中低端市場容量有限:首先得明白一點,任何一個市場整體容量都是有限的,會有一個天花板上限,不管是整個手機市場,還是細分的手機中低端市場,高階市場。

    而現在的手機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達到了飽和狀態,這種局面下意味著中低端市場也達到了飽和狀態,使用者增量已經很小。

    這時候如果國內廠商還繼續呆在這個中低端市場廝殺,顯然競爭壓力太大了,這點量根本就不夠這幾家廠商分。

    反觀高階市場,國內僅有三星和蘋果這兩家在競爭,這裡面的空間就大了許多。況且,三星從2014年開始就走下破了,份額不斷空出,這時候你覺得其他廠商會怎麼想?

    自然是搶地盤去!

    高階市場利潤更高:除去市場競爭因素之外,剩下就是收益了!高階市場的利潤可以說很豐厚,作為手機領域唯一的高階品牌,蘋果每年拿走整個手機市場大部分的利潤iPhone11的成本僅有售價的1/3左右,真利潤真是高的嚇人。

    即便是安卓陣營,三星的高階機型夜給三星帶來了不低的利潤,在整個安卓手機中排名第一。

    你說國內手機廠商會怎麼看?自然是看著眼饞,同樣做手機,憑啥你賺大頭,我只喝點殘根剩渣,有實力有野心的當然是奮起出擊高階市場。

    品牌價值持續上升有溢價資本:最後一點就是自身的品牌影響力了。

    華為手機經過多年的努力,其不俗的手機效能再加上自研能力讓它品牌影響力逐步建成,很多使用者對這個品牌的認可度非常高,尤其是在一些高價值使用者上。

    當然這個過程是高階機和品牌影響是相輔相成的,相互逐步提升。

    至於小米自身的品牌影響力也不差,利用網際網路營銷籠絡了一批使用者,透過持續的發生也有了向高階衝擊的能量。當然,小米這條路走的並不順,畢竟價效比這個烙印太深了。

    綜合來說,國產廠商衝擊高階市場就是為了賺錢,取得的市場份額越多能賺到的自然也越多。如果一直將自己侷限在中低端市場那可持續發展性就太弱了,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打敗退出市場。

  • 16 # 帆辰科技

    現在智慧手機市場的份額可以說已經被眾多手機廠商所刮分乾淨了,還有就是智慧手機的中低端手機市場的利潤和高階手機市場的利潤。

    蘋果三星掌控著高階智慧手機的大部分利潤

    雖然說現在國產手機發展是非常快速的,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樣的一個問題就是在國產手機中,其價格能夠超過6000元的機型是寥寥無幾,可以說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其原因無非就是因為蘋果和三星掌控著高階智慧手機大多數得了利潤。

    有這樣的一組資料,就是蘋果手機的機型iPhone11的成本僅僅是售價的三分之一,那麼從這裡面我們也可以看出來蘋果手機的利潤是相當的大,雖然說蘋果手機的機型型別要遠遠低於國產手機,但是利潤率要高於國產手機。

    中低端手機廠商競爭過於激烈

    現在的智慧手機市場中,中低端的手機市場可以說是一片紅海,使用者的競爭是尤為激烈的,而且現在的智慧手機廠商,已經基本完成佈局,在中低端智慧手機份額中的競爭比也是相對完善的。

    那麼在中低端無法有效競爭的時候,只要是發展比較好的手機廠商,都是會把目光轉向高階智慧手機市場,這裡面就有華為手機,華為手機經過這些年的不斷髮展,使用者已經基本認可華為手機mate系列和P系列兩款智慧手機作為高階機型的必備條件。

    像小米也是同樣出色,透過網際網路開始籠絡不少的使用者逐漸完成中低端轉變為高階智慧手機的發展。

    三星作為安卓手機陣營的巨頭,不斷空出份額

    三星如果說放在10年之前,那麼無疑是蘋果最大的競爭對手,但是三星由於眾多的決策失誤,以及三星手機系統的原因,導致三星手機在國內市場的份額斷崖式的下跌,那麼無疑會將佔據國內手機份額市場給讓出來。

    那麼眾多國產手機看到三星的份額空出來之後,只要是有一定的野心都是會向高階智慧手機市場所發展,這也是為何華為和小米都是拼命進軍高階手機市場的原因。

    還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手機品牌的溢價能力上漲之後,其相應的利潤空間也有很大的提高,這裡面蘋果手機就是有很大的代表意義。

  • 17 # Wilson科技圈觀察

    當一家廠商的量體、規模做大後,有一定的實力基礎了,自然就會想要更進一步。因為一家公司做大後,品牌認可度上去了,品牌的價值自然也會隨之水漲船高。高階市場不僅能讓品牌的價值進一步上升,也可以給廠商帶來更多的利潤。經過前幾年機圈的激烈廝殺,國內逐漸淘汰了許多廠商,剩下幾家小廠也大有進一步被邊緣化的趨勢,國內安卓廠商形成了以華米ov為首的基本格局,機圈的生態逐漸轉好,競爭也沒有前幾年那麼激烈了,那麼,剩下的大廠就可以大展拳腳了,往更高階的市場躍進也就成了他們的共識。其次,近幾年機圈的硬體技術進步飛快,廠商可以堆更好、更貴的料,如多鏡頭、全面屏、屏下指紋、高重新整理率螢幕、更大的電池等,這些都為廠商衝擊高階市場奠定了基礎。最後,由於安卓陣營系統經過不斷的最佳化,尤其像MIUI這樣優質的安卓系統的體驗越來越好,為小米等廠商吸引了不少鐵桿粉絲,這是廠商衝擊高階市場的信心基礎。

  • 18 # 佳欣00家興成長日記

    任何品牌,有高階的產品在銷售,一是可以證明這個品牌的技術積累沒問題,二是越高階賣的越貴,也就是利潤率越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論個人實力加內特和鄧肯誰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