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鼎玉軒轅
-
2 # 八百里加急
1. 對清朝評價低和民族無關。
很多人對清朝評價不高不是因為它是滿族建立的有門戶之見,自古華夷一體,如今56個民族是一家,咱不扯這個。
不給滿清好臉色是因為它得國不正,大開倒車,影響惡劣,而跟它的民族無關。先說得國不正,滿清之祖建州女真部本為大明臣屬,受大明統治,得大明庇護,卻在利用大明打擊對手,統一部落後迅速翻臉,又趁大明內亂之際反咬一口鬧獨立,得寸進尺侵佔大明領土,趁人之危攻陷京師撿了天下。再說大開倒車,改朝換代後,滿清從政治文化上,強推剃髮易服削弱漢民族反抗意志,再興文字獄意圖消滅漢文化,把明朝時鐵骨錚錚的漢文人變成了一個個奴才。從經濟上廢火器鐵礦而重騎射農耕,從商業上加大閉關鎖國,種種倒行逆施,後來清朝中後期更是屢屢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將一個原本強盛的中國愣是從王者玩成了青銅。如此種種,憑什麼給它好評價,它配嗎?
2.朝代是哪個民族建立的並不重要。
縱觀中國歷史,強盛如唐朝,它的建立者李家人並非是漢人而有著胡人血統,關隴李氏是鮮卑族後裔,李世民的祖母母親都是鮮卑族,所以唐朝的建立者並非完全是漢人,但後世對李唐評價卻很高,可見哪個民族建立的朝代並不重要,關鍵是得天下後是否做到了尊重這個國家的主要民族漢族的歷史和文化,包容並蓄,把漢民族的事業當做本民族的事業發揚光大,徹底把自己不當外人。
如果能做到這些,評價自然不會低,相反如果滿清是漢人所建卻也是各種欺師滅祖,大步倒退,一樣會遭後人唾棄。
-
3 # 古道時光
無關乎於民族,在於治國
勵精圖治:有可能會再次出現百花齊放盛世
頹廢忘本:下場會和清朝一樣
-
4 # 一千零一個答案
國家的滅亡和民族沒有很大的關係。即使是漢人建立了清朝,如果選擇走閉關鎖國的道路,重農抑商,實施科舉制度,國家依舊會走向滅亡。
18世紀中葉(乾隆時期),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而當時的中國依舊是純手工生產,生產效率遠低於西方國家。
且從隋朝開始的科舉制度使得讀書人封建腐朽,他們讀書只是為了當官,當然也有的是為皇帝分憂,更好地造福百姓,但是學習的都是現有的知識,除了在文學詩作方面有所創新,其他領域的成就甚少。
重農抑商和科舉制度已推行甚久,影響深遠,即使是漢人建立了清朝,也不可能廢除。西方國家在向前發展,而我國的衰敗還在繼續,所以評價不會超過唐朝。
-
5 # 珞珈山下的老伏生
這個問題和民族無關,我認為,即便是滿族,也有至少兩次機會評價超越唐朝。
第一次機會,在順治康熙時期,大量傳教士湧入。
16世紀40年代,大量天主教傳教士湧入中國傳教,比如利瑪竇、南懷仁等,這些人歷盡千辛萬苦來到東方,希望在這片土壤上傳播自己的信仰。
而與此同時來到東方的不止是教會,還有大量西方的先進技術和科學知識,中國的貴族階層也學習到了這些知識,根據記載,康熙皇帝以南懷仁等傳教士為科學老師,學習了數學、天文、曆法等知識。
但是,康熙皇帝並沒有把這些知識傳遞給出去,更沒有設立專門的西方科學研究機構,只是當做業餘愛好。
第二次機會,在乾隆皇帝時期,這也是最後一次機會。
在乾隆皇帝時期,珍妮紡紗機出現,機器開始代替手工,與之而來的是工業革命。由於生產力的大幅度發展,英國人急需開拓海外市場,在全世界範圍內建立殖民地。
然而,這時候的英國人還不敢攻打東方這條巨龍,於是派來了使臣請求開放通商口岸。與英國人一同而來的,還有天文望遠鏡、地球儀。
但是,乾隆皇帝沒有重視。
這之後,中國雖然保持著一定程度上的繁榮,但科技、生產力卻越來越落後了。等到咸豐皇帝時期,中西差距終於到達了質變,鴉片戰爭爆發。
那麼,為什麼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清初的明白西方的進步,卻沒有做出任何改變呢?
第一,當老大太久了,就容易看不起別人。
仔細觀察中國歷史,你會發現從唐朝開始,中國在絕大多數時間裡領先世界,都是萬國來朝的狀態,總是人家來學習中國的東西,統治者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我們就是最強的”這種心態。事實上,在西方文明大跨步崛起之時,整個遠東地區還是以中國為中心的——直到明治維新。
所以,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他們有什麼理由改變呢?他們又怎麼可能不產生這種“別人都是小垃圾”的心態呢?
第二,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以儒家為正統的統治方式,並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
中國封建王朝是以儒家統治為基礎的,這套理論經過近千年的完善已經非常好用了,根本是沒那麼好改變的。
如果想要學習西方,你就要配套改變整套統治思想,這會造成巨大的社會動盪。洋務運動和維新運動時候,中國已經經歷了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等,是否要改革,怎麼去改革還存在很大的爭議,甚至到了民國時期,還有很多人以當初中舉為榮,可想而知,如果清朝康熙、乾隆皇帝時期,他們兩個在清朝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的時候去進行改革,根本就是不現實的。
那種阻力難以想象。所以,不管誰統治,評價應該都不會高於唐朝。
-
6 # 香秀樹的知識空間
歷史是不能改變任何一個因素的,就是歷史的每一個瞬間鑄就了現在。
對於一個朝代不應用某某人建立的觀點去評價,晉朝是漢人建立的,但是沒有人願意說它是值得驕傲的朝代。關於清朝也是,如果我們只評價康熙建立的版圖、雍正的敬業、光緒時期的思想碰撞,這在任意一個朝代都是有希望的時代,然而我們說屠殺、文字獄以及天國上朝的腐朽,沒有一個人不感到扼腕。唐朝亦是如此,我們只看到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萬國來朝,這是對唐朝的刻板印象,唐朝同樣有玄武門之變、安史之亂的落敗,只是這些被我們急於看到豐功偉績的眼睛忽視掉了。
最後,引茅海建先生語:“以史為鑑”,正是面對錯誤。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民族從失敗中學到的東西,遠遠超過他們勝利時的收穫。勝利使人興奮,失敗詩人沉思。一個沉思著的民族往往要比興奮中的民族更有力量。歷史學家生來具有無可排遣的民族情結,不應當演化為歷史研究中對本民族的袒護
-
7 # 亂世梟雄73551424
不可能。因為基本唐朝時期,都屬於萬國來朝,就連日本也想著歸順唐朝,武則天賜倭國國名叫日本。大規模軍事戰爭較少,評判了周邊所有國家。而清政府不一樣,幾乎連年征戰,從入關,到亡國,幾乎沒幾天消停日子,不是內戰,就是外擾,可以說是一直內憂外患。只有康熙末期,和乾隆初期算是比較平靜,安寧,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其餘時期,都在打仗,打仗,打仗。銀子打的差不多了,國力很快就下來了,再加上乾隆整個時期,什麼南巡北巡的,其實就是玩,親自選宮女。嘉慶幹掉一個和珅,也是乾隆爺早有安排的,嘉慶和他爹一樣,玩了一輩子,最後真玩兒完了。所以即便是漢人當權,也無非像朱明王朝一樣,不可能萬國來朝,國力也不允許。明朝可是漢人天下,但是宦官當政,最後也是死在宦官手裡。總之,唐朝延續了漢朝的尚武精神,從唐朝到清朝,戰亂紛紛,中間又有少數民族的統治過的陰影,少數民族又殺了不少漢人,使得文化大大出現斷層,很難銜接。所以,就算是漢人當權,也無濟於事。
-
8 # 小鬍子同學
如果清朝是漢人建立的,評價會不會超過唐朝?
雖然歷史上不能假設,但是可以用另一種思維方式瞭解不同朝代的特點和優劣勢。回到問題本身,唐朝和清朝兩個大一統王朝的假設性問題。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清朝評價不高的原因有哪些,個人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在政治上,沒有政治制度創新,制度主體的六部仍舊是沿用了唐朝完善和補充以後的制度,僅有的軍機處、大學士也是中期開始為加強皇權集中所做的補充,前期採用的八旗議政/八王議政到了中期已形同虛設。
2、在經濟上,重農抑商,經濟發展活力極小,更是長期推行閉關鎖國的政策,當西方國家進行工業革命後大力發展工業經濟時,清朝選擇了避而不見,甚至將明末出現的民族資本主義萌芽扼殺在搖籃裡,傳統的小農經濟。
3、在文化上,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劇,基本上前期各朝都有其代表性的文化發展,唯獨清朝四不像,前人的文化都有所涉獵,但沒有其獨特的發展,甚至在文化上出現了文字獄等極為不利於文化發展的錯誤,也就是所謂的“文化閹割”,沒有文人願意進行文化創作,只能“啃老”。
4、在軍事上,清朝得以獲取天下的八旗兵,到了乾隆年間基本上喪失了戰鬥力,這也導致了從此在軍事行動中屢屢失敗,也導致在出現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時要用漢人組建組裝,清朝版圖未能在前人基礎上再有所突破,也是軍事力量弱化的提現。
5、在外交上,清朝的國策是閉關鎖國,自己以天朝上國自居,不屑於進行對外交往活動,清朝在同時期的亞洲、世界的參與度和存在感極低,直至鴉片戰爭爆發,清朝才開始被迫對外交往。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唐朝歷史評價高也可以一一對應說明問題:
1、在政治上,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使其成為後續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模板,具有開創意義,雖不是首創,但有完善和創新。
2、在經濟上,無需多言,唐朝經濟實力極為發達,出現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就可以說明問題。
3、在文化上,唐詩流傳千古,唐三彩絢麗奪目,唐朝散文也是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人也是層出不窮,文化昌盛。
4、在軍事上,唐朝的兵役制度成熟,軍事力量強大,在保衛國家和解決邊疆安全隱患的軍事行動中鮮有敗績,所以建立了極為幅員遼闊的疆域。
5、在外交上,唐朝是當時的世界中心,最少也是歐亞的中心,最為繁華和發達的國家,征服了周邊多個國家,成為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國主動與唐朝進行交往,唐太宗更是得到了“天可汗”的聖譽。
所以,從多方面來講,即便清朝的統治者是漢人,評價也不會高過唐朝。其實除去以上幾點,僅僅從民族自信心來講也是達不到的,唐朝給了我們極大的民族自信心,所以海外華人聚集地多有“唐人街”,清朝給外國人的印象在於“東亞病夫”。其實,清朝的評價不高也是歷史的必然,歷史是世界的歷史,清朝時期,西方已經開始工業革命,而清朝還是故步自封,沒落是必然,歷史的車輪總會軋過去。
關公戰秦瓊,這個話題也只是讓人對照分析兩個朝代,也無太大歷史研究必要。聊作茶餘飯後的閒談。有不足之處還請補充。
-
9 # 愛吃肉的狗
如果在中國歷史上找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時代,那麼肯定是清朝,清朝作為少數民族所統治的政權,對中華民族的發展有功也有過,不過它所帶來的過錯非常深刻,讓原本領先於世界的中國慢慢落後於世界,最終導致在鴉片戰爭等戰役上接連失敗,導致中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清朝的功過吧!討論如果沒有清朝的,對擁有五千年曆史的華夏會發生什麼?
清朝最大的貢獻就是在少數民族融合和國家疆域上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清朝是馬背上打下來的江山,所以他吸取元朝滅亡的教訓,雖然對漢族人民也有許多壓迫的政策,但在總體上還是對百姓好一些的。清朝最鼎盛的時期應該是在雍正時期,雍正整合了他父親所開拓的江山社稷,又採用眾多利國利民的措施,讓國家經濟得以平穩發展。臺灣蒙古以及西藏等地要賴於清朝的努力下,才得以屬於中國。雖然清朝的統治者是小族出身,但在維護國家統一上可是非常堅定的。
清朝的過失更是非常嚴重。首先在文化上,清朝所實行的文字獄等壓迫政策,直接導致中華文化大大受損。經濟上,清朝推行閉關鎖國,直接導致中國無法與外國學習,逐漸落後於西方。另外清朝後期的統治者是非常無恥的,居然想到以全國的物力資源來結交各國的歡心,簽訂無數喪國辱權的的條約,導致中國百姓出入水深火熱中。雖然各王朝在滅亡末期的時候,百姓的日子都不好過,但像清朝這樣,百姓這麼屈辱的,還是頭一位。
總體來看,清朝的過還是大於功的,畢竟清朝差一點就把偌大的中華轉手讓給西方蠻夷的。可如果沒有清朝,結果會不會好一點,其實也不一定,明朝對外雖然比較強硬,但對外也是非常封建的。但明朝有一點非常值得讚賞學習,那就是明朝君主有氣節,崇禎皇帝寧願自殺,也不願意丟棄百姓和國土而逃亡。如果八國聯軍面對的是明朝,明朝勢必會戰到一兵一卒,把中華民族中最重要的氣節展現出來,也肯定不會因為自己政權的生存淪為西方列強的劊子手。明朝不愛惜百姓是真的,但不會去因為外部勢力,去傷害百姓。
如果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是漢人王朝,可能中國的歷史程序會更順利,目前的國際地位會更高,且目前依舊有可能是王朝時代(是否君主立憲就不好講了)因為漢族在歷史上都是相對比較包容的,相對較能夠接受新興事物。而清朝因為是異族統治,少數民族統治,為了統治的需要,對各方面的管制和壓迫更厲害,導致中國在清二百多年的統治中,在經濟文化方面發展幾乎停滯,更不要講科學技術了。閉關鎖國、孤芳自賞,最終滅亡。
-
10 # 林長風
說實話,清朝的皇帝總體素質還是比較高的,勤政有為的多,荒淫無度的幾乎沒有,就治理國家的能力來說,絕對強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包括漢唐。但是,當時清朝畢竟是異族統治漢族,兩個不同民族之間的磨合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即便是如康熙這樣的一代明君,也不得不花大把的精力來調和民族矛盾,這極大的阻礙了社會的發展。比如,清朝初期,沿海一帶是反清復明鬧得最厲害的地方,清政府為了鎮壓,封海禁運,雖然打擊了反清力量,但也使得本來應該快速發展的沿海地區成為了最貧窮的地方。以後的歷代皇帝延續了這一政策,閉關鎖國,客觀上導致了中國社會發展的停滯。
其實在明朝末年,中國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各個方面都具備了從封建主義過渡到資本主義的條件,但是因為清朝建立後的首要任務是維護滿族的統治,這些萌芽都被鎮壓了。我以為,如果明朝之後是漢人統治的話,中國應該比西方更早的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可惜歷史永遠沒有如果。
-
11 # 鬼穀神採
清朝之所以備受爭議,其一與異族統治密切相關,在人們傳統的思維中,滿族只是邊陲異族,統治中原地區是對漢人的恥辱。無論是揚州十日還是嘉定三屠,都給中原人民留下了心底陰影。其二在於晚清的屈辱史,是中華五千年未有之變局,也是中華五千年未有之恥辱,讓本就是非漢人統治的時代更加黑暗。
首先,從疆域上講,在歷代封建王朝中,清朝實際統治的疆域面積(約1300萬平方公里)與唐朝全勝時期(約1200萬平方公里)基本相當,僅次於元朝。
其次,從經濟上分析,換做今天的概念GDP講,即使是在鴉片戰爭前夜,清朝GDP仍佔世界的30%。即使是如今的美帝,看了也要汗顏。國窮民弱?恐怕不是吧,我們才是真正的大富翁。唐朝經濟也是異常發達,農業、手工業異常發達,賦稅超過千萬,谷超過200萬石,甚至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錢——飛錢。這樣說可能不夠直觀,那就從唐朝的審美觀來講一下,在飢不擇食、物質極大匱乏的封建時代,講究以胖為美,可見當時的社會富足到何種程度。
最後,從軍事實力分析,康熙擊潰準格爾部,將蒙古地區劃入統治。同時也將西藏劃歸中央統治,不再獨立。清朝前期唯有《尼布楚條約》存在爭議土地,周圍除了沙俄,再無敵手。而清晚期自不必多言,喪權辱國之做派大家都再清楚不過。唐朝軍事實力則更加強大,滅突厥,平遼東,定吐蕃,周遭實力除了選擇臣服就只能坐等滅亡,唐朝也成為了當時一大真正霸主,實力遠大中亞。軍事上還有一大論證就是清朝實行閉關鎖國,而唐朝則是貿易不絕,其中原因為何?清朝有外患,而唐朝已經強大到沒有外患。
如果清朝是漢人建立的,那這個朝代最大的爭議就在於後期的喪權辱國了,奈何這也是最大黑點,是清朝永遠無法與唐朝相提並論的黑點。無論是從疆域,經濟、軍事而言,各自鼎盛時期相差無幾,然而清朝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是經過1000年生產力變革方才取得的成就。千年以後,沒有進步就是最大的退步。因此即使清朝是漢人建立的,也只可能被人拿來與唐朝對比,至於評價會不會超過唐朝,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
12 # 歷史緯度
就算清朝是漢人建立的,其評價也不會超過唐朝。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雖然清朝在綜合國力上是超過唐朝的,但清朝卻沒有把握住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轉型的關鍵,以至於中國淪為了西方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的市場,以至於中國陷入了亡國滅種的邊緣。所以,對清朝的評價比較低是因為清朝在與西方的文明鬥爭中失敗了,對清朝的不認可是因為清朝在與西方的交往中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利益。清朝統治者沒有把國家引向強盛而把國家引向了亡國滅種的邊緣,而人民群眾不認可使中國衰落的清朝是一種樸素的愛國情感的反映。如果清朝是漢人建立的,也會被否定;清朝被否定不是因為民族問題,而是因為國家利益問題和文明發展問題。
關於清朝和唐朝評價迥異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唐朝在與西方文明的交往中處於主導地位,而清朝在與西方文明的交往中則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和發展時期,唐朝的發展程度遠超西方國家。無論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的權力制衡還是科舉制公正地選拔人才,無論是唐朝的海外貿易的發達還是科技和文化的繁榮,都不是西方國家所能想象的。唐朝是發達和強盛的。
繁榮與開放的唐朝表現給西方的是強大的國力,唐朝強大的國力塑造了中國的強大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與西方國家的經濟文化交往中,中國居於主導性的地位;在東方與西方的民間交流中,中國人民具有極大的心理優越感——唐人就是這種優越感的體現。
清朝時期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清政府拱手讓出了世界文明的領導權。閉關鎖國不僅導致了中國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的落後,閉關鎖國還導致了中國在戰爭中的失敗。在與西方文明交往中處於被動挨打地位的清朝摧殘了中國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能使人民獲得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清朝是不可能獲得人民的認可的!
第二,唐朝創造了遠超西方的燦爛的中華文明,而清朝則使中華文明落後於西方文明。中華文明是一種大河文明,中華文明是一種農業文明,中華文明是一種相容幷蓄的文明,中華文明是一種不斷進步與發展的文明。哪個王朝能推動中華文明向前發展,哪個王朝就會被認可。從歷史上的表現看,唐朝對中華文明的推動與發展作用是強於清朝的。所以,唐朝被認可,而清朝則被否定。
清朝為什麼會導致中華文明落後於西方文明?從表面上看,是因為清朝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從實質上看,是因為清朝的封建制度阻礙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先進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中華文明發展速度自然也就緩慢。快速發展的西方資本主義文明超過了緩慢發展的中國封建文明,這必然會引發人民對清朝的不滿和不認可。
中國文明在哪些方面落後於西方文明?中國的專制制度落後於西方的民主制度,中國的小農經濟落後於西方的資本主義經濟,中國的思想禁錮落後於西方的思想解放,中國的冷兵器軍隊體系落後於西方的熱兵器軍隊體系。因此,中華文明的全面落後反映出的是清朝的無能和腐敗。一個腐敗和無能的封建王朝是不會得到認可的。
第三,唐朝極大地擴充套件了中國的國家利益,而清朝則極大地損害了中國的國家利益。無論是唐朝還是清朝,其建立和存在的基礎是人民群眾;無論是唐朝還是清朝,都需要獲得人民的認可。那麼怎樣才能獲得人們的認可?答案是使人民獲得利益。唐朝強大的國力保護了人民,唐朝清明的政治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獲得了生存安全感的人民群眾對唐朝是認可的。
清朝有沒有使人民群眾獲得生存和生活的安全感?沒有!清朝在鴉片戰爭中戰敗了,清朝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了,清朝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戰敗了,這一系列的戰敗不僅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一系列的戰敗還導致了人民生存環境的惡化。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條件都不能得到保障,清朝憑什麼讓人民認可?!
維護人民的利益就是維護國家利益,損害了人民的利益就是損害了國家利益。國家利益不僅在於領土的完整,國家利益還在於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一次次的賠款降低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一次次的割地又損害了國家主權。一個不能維護國家利益的清朝怎能獲得人民群眾的認可?!
第四,中華文明是一種包容性的文明,中國文明對封建王朝的評價並不是以民族為標準,而是以是否推動了文明的發展為標準。中華文明從一開始就是一種包容性的文明,在一次次的部落戰爭中,龍圖騰出現了;在一次次的漢族與少數民族的交流中,中華民族出現了。以龍為圖騰的中華民族創造的中華文明認可的標準是社會進步與否。推動了社會進步的唐朝被中華文明所認可。
清朝有沒有推動中華文明的發展?當然有。然而這種發展是建立在戰爭的失敗和恥辱的屈服的基礎之上的。忍辱負重固然是一種美德,但讓人民忍辱負重的清朝則表現出其對國家發展的引領的失敗。既然清朝無法引領中華文明的發展,那麼清朝必然無法被認可。
雖然清朝在鴉片戰爭後進行了近代化,雖然在洋務運動和民族工業發展的過程中中國社會向著經濟近代化和教育近代化的方向發展。然而,中國的近代化並沒有取得成功。清朝引領的失敗的近代化能夠獲得人民的認可嗎?當然不能!
總而言之,人民對唐朝的評價遠勝於對清朝的評價。唐朝對中華文明的發展進一步樹立了中國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清朝的一系列的戰爭的失敗則摧殘了中國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清朝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都遠落後於西方國家,清朝時期的對外交往帶給人民的是屈辱。雖然從總體上來說清朝時期的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正在向著近代工業文明的方向發展,但這種近代化的發展並不能掩蓋中國衰落的事實。經濟的落後和綜合國力的衰弱是不可能使中國人民認可清朝的。
-
13 # 知未是也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開放、最文明、最鼎盛的王朝,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把大唐推向無比繁榮,唐朝那時候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長安成了整個世界關注的焦點,其繁花程度讓世界各國自嘆不如和望塵莫及。
清朝在政治上大搞愚民政策,經濟上閉關鎖國,沒有跟上世界發展步伐,錯失西方工業革命之大變局,讓西方國家在發展上遠遠甩在了後頭,最終導致被西方列強徹底打敗,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靠割地賠款維持國家機器照常運轉的王朝。
不管是漢人建立的朝代,還是少數民族人建立的朝代,都是中華文明和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客觀公正地評價中國歷史上每一個朝代,也才能真正總結唐朝強盛成功的經驗和汲取清朝落後捱打的教訓,從而更好地把我們現在的國家建沒好、發展好。
-
14 # 土豆到底去哪裡挖
這個問題問得荒唐而狹隘,無知而愚蠢!
誰是漢人?是膀大腰圓的北方人還是體態輕盈的南方人,是濃眉方臉的山東大漢還是顴骨高眼窩深凹的嶺南老廣?從外形看從口音觀察,無論是風土人情還是生活習慣,他們根本就不像是同一個種族,然而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稱呼:漢族人。
古時候的人都是由一個姓氏發展起來聚族而居,住在秦地稱為秦人,住在楚地稱為楚人,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或滅國,或戰亂,或朝代更替,人們大規模遷徙,通婚,民族間相互融合,漸漸有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的來處和世家淵源,比如內遷的南匈奴人,鮮卑人,契丹人,蒙古征服後的金人,遼人,西夏人,党項人,他們都到歷史的深處哪裡去了?於是,在中華大地上找不到自己出處和歸類的最後都稱為漢人。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明朝自以為正統,但是他也代表不了漢人,朱棣的“滅十族”以及在公開場合扒掉褲子廷杖打大臣的屁股絕非傳統漢人所為,完全是蒙元遊牧民族登不上大雅之堂的陰毒做派,整個明朝已無漢唐那種昂揚向上,氣勢磅礴的漢家男兒氣,而沉迷於“存天理,滅人慾”,“餓死是小,失節事大”,內斂自戕,守著三百五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還搞什麼只有面子沒有裡子的朝貢體系,這還算得上是漢家氣派嗎?
只有滿清這個東北殺出來的少數民族,勤於學習,勇於進取,沒有更多的思想包袱,給已經倦怠的中華文化注入了彪悍的新鮮血液,繼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道統,喚醒了在歷史的皺褶裡蟄伏已久的漢唐靈魂,續寫了漢唐以來中華民族金戈鐵馬的歷史,將文明的疆域擴充套件到冷兵器時代的極限,一個面積達一千四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大清帝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這才是真正的漢人!漢民族從來就是文化的認同而非種族的認同,無論是誰,只要高舉起炎黃帝以來薪火相傳的文明火炬,他就是漢人!
如果清朝由明朝那樣內斂自戕,小肚雞腸的“漢人”建立,那才是民族的災難,這樣的“漢人”如遇上船堅炮利的西方文明打上門來,結局可能會更慘。
-
15 # 923老石油
這個問題讓人好笑,也讓人覺得無奈,二百多年前人們都普遍接受了滿漢一家的觀念了。怎麼時至今日你又弄出來這樣的問題,很不應該啊。
-
16 # 天晴愛睡覺
不會超過唐朝,題主別做腦殘舔狗
清朝評價低並不是因為他不是漢人建立的,
而是因為它賣國割地賠款,喪盡華夏精氣神
-
17 # 歷史系旅法師
不會超過唐朝,甚至不會超過明朝。
題主假定清朝是漢人建立,這太麻煩,我們直接假定李自成或者張獻忠其中一支一統了天下建立漢人王朝。
而這個漢人王朝在19世紀被歐洲列強撞開了國門。
如果這樣假定的話,他的評價絕對不會超過明朝。
講道理每個朝代後期都是很爛的,貪腐和高度內卷是常見的情況,外敵和天災只不過是給本就著火的房子添把油而已。
但是清朝之爛,評價之差主要並不在於他是少數民族統治的封建王朝,而是在地理大發現之後,殖民時代來臨,全球化開始的列強爭霸時代,也就是那個“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前,中國掉鏈子了,那麼當時是誰當政,誰就要負責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被釘死。
首先,如果是封建時代內部對比,無論是誰站這個封建時代最後一班崗,都比不上漢唐,很簡單的道理:你把一個時代的末世和一個時代的巔峰比,怕不是失了智。
漢唐雄風可不是說說而已,他不單單代表著什麼盛世什麼國力,而是代表著一股精氣神,真正捨我其誰的態度:那個時代在周邊國家眼裡,中原就是猛虎、惡狼,長安洛陽在外國人眼中就是黃金和天堂。
而封建時代發展到後期,會由於民族意識覺醒、人口激增、生產力提高而不斷暴露其劣勢和缺點,白話來說就是漢唐時期大家生產力低,中央政府封建模式能維持一個大帝國,而到了明清,技術有了人口有了資源也有了,結果這個封建制度開始制約生產力發展了,所以他必將毀滅。
但是的封建殘餘們是不會等死的,他們會掙扎,越掙扎就顯得這個朝代越令人作嘔,所以清朝哪怕是漢人建立的,如果依舊海禁且閉關鎖國,無法像清朝一樣解決藏疆蒙的問題,那他別說漢唐,歷史評價可能還不如明朝。
回覆列表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清朝是離我們現在最近的一個封建朝代,離現在也108年了,大家都知道清朝是滿族愛新覺羅的天下,如果是漢人建立的,我認為也不會超過唐朝,其一,所處的時代不一樣,唐朝處於封建的中期,而清朝處於封建王朝的末期,這時資產階級,無產階級都在國外風起雲湧,資產階級在中國也有萌芽,這些就阻礙著清朝的統治和發展。其二。唐朝的聖君比較多,雖然清朝的沒有昏君,但是盛世的差別還是有的,唐朝從太宗,高宗,武則天,玄宗四代把唐朝推到了空前的高度,而清朝雖然有長達一百三十年的盛世,但是盛世中醞釀危機,高度是達不到唐朝的,其三,就是中外的各國環境,在唐朝時,各個國家都是也是封建城邦制,有的甚至還是奴隸制,生產力落後,國立孱弱,都視唐朝是天邦大國,萬國來朝,而清朝時,世界各國都是資本主義社會,發明了蒸汽機,生產力大大增強,所以清朝的影響力是不如唐朝的。我的回答完畢,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