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如其人0706

    沒有經歷過,我的父母都是大學教師,從小到大都在校園長大,他們教育我的理念,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不會請人到家裡來吃飯。我認為這樣做的父母是個壞榜樣,對孩子成長不利,讓小孩從小就學會趨炎附勢,用自己僅有的資源換取利益,忽略孩子的感受,認為孩子不如請的客人重要,是可以不被尊重的,出生在這種原生家庭裡的孩子,人生是悲哀的。

  • 2 # 燕南飛like

    剛好說的就是我小時候的經歷,放學了飢腸轆轆,家裡來客人了,平時家裡僅有的兩隻母雞下的蛋存起來捨不得吃,這時炒菜給客人吃,我們兄妹三個人等到客人走了才能上桌吃飯,吃剩下的飯菜,特別怕來客人。

  • 3 # 幸福8255421

    小時候去二姨家玩,她婆婆來做客(二姨二婚,姨夫是上門女婿),二姨很隆重地準備了很多菜,我心想今天有好吃的了。可非常賣力地和表妹幫忙燒火(她家在鄉下)。可到了開飯的時候,表妹告訴我,小孩只能在廚房吃,我有點失望,而且也沒給我們留菜,只有白菜,覺得很不爽,從那就不喜歡二姨了。

  • 4 # 留迂夢

    小時候家裡不寬裕,來了客人後,小孩是不允許上桌的,等客人吃完收拾到廚房可以給小孩吃一點,可香了。當時不理解,現在只是覺得父母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 5 # 李徽媽媽

    你好,我是一個在農村長大的90後,對你說的這種現狀是有的。記得我小時候家裡來了客人都是長輩坐在飯桌上,而且每個長輩坐的位子還要分大小的。像舅舅,外公外婆,這種長輩都是要坐在上位的。也就是我們房子朝向的正北方向。小孩子一般都是在飯桌上夾個菜就下桌吃的。我感覺這種風俗沒什麼不好的,這是對長輩的一種尊重與敬愛吧。

  • 6 # 卷卷麻辣堂

    也不是不讓上桌。一群大男人在喝酒,女人和小孩不願意去。而有時候是人多,不夠坐,那怎麼辦?就讓必須上桌的人上桌,一般指的是客人,其他人就擺個小桌子吃。其實吃起來是一樣的。

  • 7 # 叫我哥就行

    小時候,跟姥爺姥姥生活,就是這樣,姥爺是老木匠。那時,有手藝的人吃香。家裡時常斷不了人,徒弟,同事,親戚經常來家裡做客。每到吃飯,就單獨把我拉到小桌子上了,撥好菜,讓我自己在邊上吃。那種不被重視的感覺,怪憋屈,有一次,忍不住上了桌,一會就被辣跑了,他們用筷子蘸酒給我嘗,他們都在笑,整個我上去是一開心果啊!從那以後,我就再沒上過桌。現在想起來,也對!大人有大人的話題,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年小的我不懂!猶如現在,孩子也不懂我們許多一樣!

  • 8 # Y悲涼的秋

    有啊,而且是經常。男人喝酒的時候,女人孩子不上桌。有時候是小孩子站著,沒凳子坐的。一個地方一個規矩吧。或者說,是家庭的原因。

    其實現在想想還好吧。沒放心上,也沒造成什麼心理傷害。小孩子本來都不怎麼吃,隨便吃兩口就跑出去瘋玩了。

  • 9 # 葵花麻麻很忙

    我小時候家裡很窮,當家裡來客人之後,都是客人先上桌,然後如果有位置,等客人坐完之後我們再上桌,如果沒有座位就是等客人吃完了再吃,或者爸媽把菜夾到碗裡,自己去小板凳兒上吃!

    其實這是我們那裡的禮節吧,都是以客人為先,讓客人感到舒服,自己多做點多讓一點,其實沒什麼的!

  • 10 # 內鏡王醫生

    本人70後,小時候家裡來了客人,我們小孩子是不允許上桌吃飯的,現在看來這也是一種對客人的禮貌,畢竟在那個年代孩子們多,客人來了如果小孩子也跟著一起吃飯,第一把菜都打亂七八糟,第二也沒法招待客人,所以現在很理解那時候的長輩。現在孩子們少了,這個規矩人們可能也沒那麼多講究了。

  • 11 # 慧兒丫愛美食

    我小時候在農村長大,記得每當家裡來客人,父母是一定不會讓我上桌的,我們是山東省魯西南地區,在當地有這樣的風俗,不讓上桌也是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重!網友們,你們家那裡是不是也有和我們一樣的風俗呢?

  • 12 # 憶壺老酒

    這是一個讓人懷舊的話題,現如今回憶起來還是蠻有趣的。我出生在60年代。十分有幸的出生在一個七口之家。(有的家庭十多口人)父親是一名煤礦的井下工人,(八級工)月工資不足100元。屬於中等收入,家中的一切開銷完全依賴於父親的這筆“鉅額”收入。我記得那時父親每個月開兩次“工資”每個月的二十號為借支的日子,可根據工作的不同性質以及工資級別給予借支十元至二十元不等。每個月的五日為“清支”也就是說把你當月剩餘的工資全部結清。(無拖欠)如果趕上週六,週日或者重大節日等則會提前為礦工發放。由此可見,一個七口之家日子過得“捉襟見肘”也實屬自然。好在那個年代物價並不是很高(各種票據時代)即便如此,沒有各種票據有錢也是買不到所需商品的。

    下面就跟大家說一說我們家的待客之道,記得在上小學期間每當中午放學的時候,一進家門聞到一股炒菜的香味兒,“不問自知”家裡一定是來客人了。在開心之餘當然是希望客人能夠早些離開。因為客人未離開小孩子是不許上桌的。只有等到客人離開後,小孩子們才能享用客人剩下的飯菜。

    (菜裡有些油水)在那個困難時期,每家的生活條件基本都是如此客人也不例外。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做為一個客人也有客人的規矩(潛規則)去親戚或者是朋友家做客。都有意或無意間剩餘一些菜,留給主人家的孩子們解解饞。我還記得當年有句形容小孩子吃飯的順口溜,“上學如綿羊,放學如餓狼,上桌吃飯似閻王。形容的似乎很貼切,而且基本每家都如此。

    小孩上桌,啥話不說。

    眼睛盯住,筷子頻張。

    盤裡沒菜,趕緊泡湯。

    即便捱打,也不冤枉。

    看似一句順口溜,但它卻再現了當年的真實場景。我們不妨試想一下在那個特殊的條件下,如果讓小孩子上桌陪客人吃飯。那麼這位“尊貴的客人”恐怕連菜場也難以喝到……。

    正所謂,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如今的“小孩子”早以榮登大雅之堂。大有“小孩子”吃完之後才能輪到“客人”食用的趨勢。終於為我們這些六零後出了一口惡氣。

    以上講述均為本人親歷,無任何誇張成分。它同時也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 13 # 東北小懟

    遇到過,沒覺得怎麼樣,來的都是客人,年代就那樣,生活水平也是一個因素,有沒有想法?沒有,因為去別人家做客,也是先吃啊

  • 14 # 依依夕陽

    我小時候家裡來了客人是不讓小孩和如婦女上桌陪人吃飯的。這是那個時代風俗,是表示對客人的尊重,是無可厚非的!

  • 15 # 珊妮兒100

    有啊,我們60年代的人有一對30年代的爸媽,當年物質貧乏,吃的喝的都是有數的,只有家裡來了客人才會把平時不捨得吃的拿出來款待客人,如果我們孩子上桌,有可能就不夠吃了,所以有不讓上桌的時候,我們當年的孩子非常懂事,幫家長幹活,也幫家長撐面子,現在物質豐富了,家裡條件好了,想吃啥有啥了,但我們老了,吃不動了,吃啥也不想了,碰到喜歡吃的也不敢多吃了,怕三高,我們這一代是悲慘的一代,退休了,照顧老的,照顧小的,很少有機會為自己活活。

  • 16 # 深藍De智慧

    有啊,小時候很正常,因為小嘛,大人都會有這樣的管束,當時不知道禮貌和規矩,所以大人為了某些尷尬不讓上桌子也正常,畢竟小,最簡單的就是看見什麼好吃的就一個勁吃,可能弄的客人都不好意思,也不好意思吃東西了,這樣估計大人和客人都會挺尷尬,有些客人可能還會覺得平時家裡大人給的教養不夠會誤會,所以小的時候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也正常吧,至於當時的心情嘛,現在真想不起來了,因為當時年齡下估計也沒啥想法,可能會覺得不讓吃好東西而不高興哭鼻子,但大人一定會找別的事情或者吃的東西來轉移注意力,比如整點東西在外屋或者離開桌子進行吃,然後自己估計也沒啥想法了。也就正常了,小孩的想法簡單也容易忘記,這樣大人和客人也就都正常了。

  • 17 # 雨打芭蕉vlog

    唉,又問了一個讓我傷心的問題啊。少時候,雖然我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又是唯一的男孩,父母是寵溺我的,但來客人卻重來不讓我上桌吃飯,客人一再召喚,母親堅決不讓。母親的解釋是家裡來客孩子不能上桌,這是待客的規矩,孩子上桌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我深信不疑。長大了才明白,這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窮啊。來客人好不容易湊兩個菜,若讓孩子上桌,見了這平時難得一見的菜,還不全吃光了呀,客人還怎麼好意思吃呢?不過回頭想想,那時去別人家做客也是有講究的,都知道各家的生活都困難,且都有孩子,所以上的菜是不能都吃光的。只吃一點點,並且很快就吃飽了,要求主人撤下飯菜,因為他知道,孩子們都在外面等著吃呢。

    往事不堪回首,現在家家戶戶條件都好了,來了客人大人孩子一起上桌吃飯,其樂融融。當然,孩子雖然可以上桌了,但規矩禮貌還是要有的,否則是會被人笑話我!

  • 18 # 小穆穆672

    沒有經歷過苦日子就不會切身體會過苦日子的艱辛!小時候家裡來客人不讓小孩和女人上桌記憶尤其深刻,家裡總是把最好的給客人!這就是最淳樸的人情事故!這就是規矩!也許放到現在不少人會嗤之以鼻,認為太老套了跟不上時代了!可這就是我們的長輩上一輩人留給我們的,而我們又能留給我們下一代什麼呢!這是一種自律,做人的應當,因為做大人就應有大人的樣,大人的本分!做孩子就應該有孩子的樣,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我們應感謝我們上一輩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勤勞,節儉,堅忍,自律,關心他人,共幫互助!這不正是我們這個新時代所需要的應當大力提倡的嗎!富孩子窮養,富日子窮過,反對炫富鋪張浪費!這不僅僅是喊口號的問題!我們是不是應共同努力更好的傳承發揚這種精神!

  • 19 # 戈壁玉兒

    這個問題,對於70後的我,各人看法和想法,雖然生活艱苦,但是有滿滿的幸福感。

    小時候記得家裡長來往的客人,就是外婆 外公 舅舅 小姨 大姨 表兄弟 表姐妹這些人比較親秘了,其他各人就是做手藝師傅們了,什麼快到過年了農民家家戶戶都需要做新衣服過年,還有平時家裡需要新增一些傢俱需要請木工師傅,自己家準備好木材,師傅就會帶著他們的工具過來家裡,按照家裡所缺少的東西去做出來。還有其他等等………………

    在那時候,每家每戶的孩子都比較多,最少的都應該有兩到三個小孩,家裡來客人,父母就會提前準備一些好菜,比如:豬肉,海帶菜 豆腐 豆腐皮 鹹魚 等等……蔬菜就用家裡的。

    那時候父母一般會提前告訴孩子們,說今天家裡有什麼客人來家裡吃飯,孩子們呢!不能上桌子上吃飯,媽媽會多做一些菜,留下來 孩子們就在廚房吃飯,最重要的是,每次媽媽都會多做一些好菜,這樣我們就有好菜了,特別就是豬肉

  • 20 # 海邊漫步人

    題主提問題,筆者來回答。

    我是1961年生人。從我記事起,一直到參加工作前,也就是1968年——1981年之間,家裡來客人,不只是我,我們姊弟幾個是不允許上桌和客人一塊吃飯的。

    改革開放前,農村生活十分困苦,粗茶淡飯都吃不飽。來個客人,母親做點葷菜,總是先用來招待客人,客人吃完,我們才能上桌吃客人剩下的。

    不只我們一家這樣,那時村裡人家,家家如此,並無兩樣。試想一下,如果讓孩子們都上桌吃飯,置備那點飯菜,哪夠他們搶的?

    至於當時的想法嘛,就是盼客人少吃點,多剩點,吃完趕快離開。

    當然,到走親戚的日子,還盼著家裡來客人,因為客人來了就有點葷菜吃了,哪怕一點點菜汁。

    現在想想嘛,還真有點心酸!

    過去的事,不提也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星馳搭檔配角哪幾個印象最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