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光線攝影學院

    構圖對於攝影來說,其實一點也不重要。凡是強調構圖重要的,都會走入誤區。

    內容和形式的關係,是一個值得引起重視的問題。對於攝影來說,重要的始終是內容本身,而不是構圖。

    井字格,三分法,這是最基礎最常用最根本的構圖法則,懂這個,就足夠了

    對於風光攝影來說,機位是第一重要的。我去過元陽梯田好多次,每次都要起很早去搶佔最佳的拍攝機位,如果機位差了,你怎麼也都難以拍出滿意的照片

    橫看成嶺側成峰,這就是角度的重要性,機位是至關重要的!

    況且,對於攝影的視覺效果來說,構圖本身就不重要,對於攝影的視覺效果最重要的是拍攝角度,嗯,就是拍攝角度,或者可以理解為機位。

    角度或者機位才是第一重要的,尋覓和發現好的拍攝角度或者機位,才是決定一張照片是否足夠出彩的關鍵。

    對於構圖來說,不應該過分去學習、研究和琢磨,根本沒有必要。要忘記構圖這個事情存在。

    具體來講構圖,構圖只要把握如下幾點就可以了,切不可過分!

    一、三分法

    有人說,三分法太老套。沒錯,我們每天都要吃飯,吃飯這個行為是不是也很老套呢?難不成,你不吃飯了嗎?

    二、中心構圖法

    也就是把被攝主體放在畫面的正中間位置。

    三、要考慮前景和背景。

    當然,前景和背景的問題,其實本質上主要也是拍攝角度的問題,透過選擇拍攝角度,使畫面增加一定的前景,避開不好的背景。

    三分法,井字格,最實用的構圖法

    簡潔的背景比較受喜歡,背景雜亂就不好啦

    上面這些照片,大家可以分析一下角度,分析一下背景

    只要掌握了以上三點,構圖就合格了,也就足夠了。

    我很反對那種研究出1000種構圖法的人,有意思嗎?

    真正經典的攝影作品,都是靠內容本身取勝,靠拍攝角度來出彩的,構圖,不可過於標新立異。

    當然,你也可以說,有很多照片,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構圖,我們欣賞這種照片,欣賞的不是內容,而是欣賞構圖。

    著名攝影家劉香成的攝影作品,中心構圖法

    著名攝影家劉香成的攝影作品,注意前景和背景

    著名攝影家劉香成的攝影作品,這是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請問,有何特殊的構圖可以研究半天時間不呢?

    著名攝影大師佈列松在法國巴黎拍攝的照片,你覺得有必要花1分鐘來研究這張照片的構圖嗎?我覺得,用1秒鐘來研究構圖也都是多餘的,因為,對於這張照片,根本無所謂構圖不構圖了!

    好吧,攝影技法,攝影技法本身也是一種獨立的攝影題材,炫耀攝影技法,對於玩攝影,其實也沒有錯,也是可以的。

    但是,對於真正想要在攝影領域有所創造有所成就的,切不可沉迷於構圖,切不可重視構圖。

  • 2 # 煮茶聞書香

    關於攝影構圖的問題,在專業書籍和專業授課中是必講的課程,但是一幅照片可能是符合構圖原則,這是個基本原則,但是否是一幅好照片,卻未必,因為一幅好的照片,還有很多的因素。

    究竟要不要講究構圖,我的回答是:要,構圖就好比一座大樓的結構圖紙,我們沒有一個好的結構,那麼會不會是一幅好的照片,最有可能的,不是一幅好的照片,因為就像一座要傾倒的大樓,不是好建築。

    但是攝影是一門藝術,不能為了構圖而攝影,而要為了突出主題來合理安排焦點,那就是簡潔,再簡潔,就是攝影的原則,極簡主義。

    構圖,是為了讓別人看懂你圖片的故事,卻不能變成故事的中心,所以我們一定要在攝影中真準目的和手段的區別。

    構圖的境界,最好的是沒沒有構圖,圖在你心裡,孔子說,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原則不在嘴上,在心裡,拍出來就是好片子。

  • 3 # 賽叔叔帶你做實驗

    一幅好的照片的產生絕不是“咔擦”一下就能完成的,好的構圖與取景才是一幅優秀作品的必備條件,今天為小夥伴們介紹13種手機拍照構圖的方法,讓你拍的照片想不美都不行!

    " 1 "

    · 對稱式構圖 ·

    對稱式構圖可以給畫面帶來一種莊重、肅穆的氣氛,具有平衡、穩定、相對的特點。比較符合大眾的審美習慣。它的不足之處在於,畫面顯得有些呆板,缺少變化,缺少畫面衝擊力。該構圖方式常用與表現對稱物體,建築物以及特殊風格的物體。

    " 2 "

    · 三角形構圖 ·

    以三個視覺中心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時是以三點成面幾何構成來安排景物,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斜三角或倒三角,斜三角較多,使照片給人以安定、均衡、踏實之感,同時又不失靈活。

    還有一種三角形構圖

    此種三角形常用於建築之類的攝影,用仰角拍攝以體現出雄偉之感。

    " 3 "

    · S形構圖 ·

    " 4 "

    · 橢圓形構圖 ·

    橢圓形構圖容易形成強烈的整體感,並能產生旋轉、運動、收縮等視覺效果。常用於表現不需要特別強調主體,而著重表現場面或者渲染氣氛的畫面內容。

    " 5 "

    · 交叉線構圖 ·

    交叉線構圖充分利用畫面空間,並把欣賞者視線引向交叉中心或是引向畫面以外,使畫面更輕鬆活潑、舒展含蓄,利用交叉斜線讓欣賞者從多方向沿著斜線欣賞整個畫面,較為理想的引導線是某兩個邊角之間的連線。

    " 6 "

    · X形構圖 ·

    X形構圖是按照“X”形對畫面進行佈局,這種佈局透視感強,有利於把欣賞者的視線由四周引向中心,或能使景物由中心向四周逐漸放大,該構圖方式常用於建築、大橋、公路、田野等。

    " 7 "

    · 斜線式構圖 ·

    斜線式構圖分立式斜線和平式斜線兩種,它能使畫面產生動感,其動感的程度與角度有關,角度越大,其前進的動感越強烈,但角度不能大與45度,否則會產生下傾感,讀到這裡,請先新增我的個人微訊號:sheyou346,朋友圈每天分享精彩的攝影技巧和時尚大片,我們繼續講,常表現運動、流動、傾斜、動盪、失衡、緊張、危險、一瀉千里等場面,也有的畫面利用斜線指出特定的物體,起到一個固定導向的作用。

    " 8 "

    · L形構圖 ·

    L形構圖類似於用L形的線條或色塊將需要強調的主體圍繞起來,起到突出主題的作用。L形如同半個圍框,可以是正L形,也可以是倒L形,均能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到圍框以內,使主體突出,主題明確。

    " 9 "

    · 低地平線 ·

    當畫面下部分平淡,上部分豐富是,建議把鏡頭稍仰。常用於拍朝(晚)霞,或高原雲彩。

    " 10 "

    · 高地平線 ·

    當天空或背景平淡時,可適當把鏡頭俯一些。適合表現畫面下半部分質感,如草原變化的草地、沙漠起伏的沙丘等。

    " 11 "

    · 放射式構圖 ·

    以主體為核心,景物向四周擴散放射。這種構圖方式可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攝主體,爾後又有開闊、舒展、擴散的作用,常用於需要突出主體而現場又比較複雜的場合,也用於使人物或景物在較複雜的情況下產生特殊效果。

    " 12 "

    · 延伸式構圖 ·

    葉脈斜對角延伸到葉尖,延伸使得整個畫面有了生命的動感。

    " 13 "

    · 緊湊式構圖 ·

    緊湊式構圖方式將主體以特寫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區域性佈滿畫面,具有緊湊、細膩、微觀等特點。該構圖方式常用於人物肖像、顯微攝影、或者表現區域性細節,對刻畫人物的面部表情往往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 4 # 攝影怎麼辦

    在攝影中,不該拍人或者拍風景,都是有很多元素,例如你拍人的時候,旁邊的路人,車流都是其他的元素,這些元素構成了主體和客體。紅花配綠葉,就是一個生活很常見的使用。

    前景與背景,就是處於拍攝物前方與後方。

    線條的利用,水平線例如地平線,垂直線例如直的樹,曲線例如彎曲的河流,建築,走廊。

    三角形構圖,例如拍人像時坐地上,盤腿而坐,上身與下身構成一個類似三角形的感覺,圓形構圖一些植物本身就具有圓形特徵,例如太陽。車輪。對稱構圖例如拍建築與河流的倒影,還有黃金分割比例,將物體放在井字型的交點或者分線上。

    還有對比構圖例如夕陽下遠處的人臉充滿Sunny,近處的人由於光線被物體遮擋很暗,然後鮮明的對比。

  • 5 # 色影無忌

    Steve McCurry,1950年出生在美國費城,是瑪格南圖片社成員之一。他一生獲獎無數,包括年度雜誌攝影師大獎和羅伯特•卡帕金獎。

    想拍出好的照片,不一定非要用上多講究的相機、鏡頭

    但取景和構圖是想要吸引觀者眼球絕對不可缺失的要素,無奈這並不能依賴器材幫助,只能靠攝影師自己的經驗和觸覺。

    構圖可以讓鏡頭下的人或物更加突出有重心,讓畫面更有故事感,但到底要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呢?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外國線上攝影雜誌 COOPH 特意邀請到人像拍攝和構圖方面都非常出眾的美國攝影大師 Steve McCurry 合作,透過他的作品來為大家直觀簡明地展示9大構圖招數,喜歡玩攝影的朋友一定要看看!

    1.三分法

    以這張照片為例,攝影師希望突出牛和駝背老人的對比,所以這時應該把主體放在水平線和垂直線的交叉點處,至於其他對於畫面來說比較重要的元素,則應該沿著垂直線。

    2.引導線

    藉助畫面中原本的線條來引導觀者的目光。

    3.對角線、斜線

    畫面中原本存在的對角線、斜線可以令相片看起來更有動感。

    4.利用既有框架

    像是門、窗戶,這些場景中本身就有的設計其實應該好好利用起來,把它們當做相框幫助構圖。

    5.尋找對比

    尋找被攝主體與背景之間的對比。

    6.填滿畫面

    儘量靠近主體來進行拍攝,這樣可以讓畫面變得更有焦點和衝擊感。

    7.主眼居中

    在拍攝人物肖像時可以嘗試把被攝物件的主眼置於畫面的中央位置,這樣會讓觀者有一種被相中人看著的感覺。

    8.重複的花紋圖案

    同一畫面中出現有重複的圖案、花紋會讓照片更有藝術感,但如果能有打破這重複穩定的局面的元素,那麼畫面感會更好。

    9.對稱構圖

    構圖對稱的畫面看起來會比較平衡和舒服。

    這9個小技巧看似簡單,

    在實際中做到時時遵循卻很難。

    當然並不是說構圖就必須如此一板一眼,

    但是一個好的老師會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也會為你的創新構圖打下好的基礎。

  • 6 # 冬來32441088

    關於那些什麼三分法、中央構圖法、對稱構圖法這些都是能用套路而已。但法無定法,所謂構圖就是合理按排畫面的各個元素,建議題主多看優秀作品,著重觀察圖面各元素的主次、大小、遠近、虛實、明暗、濃淡這些關係,修煉自己的藝術修養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攝影師。

  • 7 # 車影視界

    (一)提高構圖的技巧——簡潔

    你是不是曾經困惑於... 為什麼有些圖片比另外一些更有吸引力?為什麼有些掛在畫廊中的畫經年累月地令數以千計的人陶醉?你是不是曾經困惑於為什麼有些攝影家總是贏得鑑賞家和評論家的讚賞?為什麼一些圖片比另一些優秀,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它們結實的構圖。

    好的結構是一個有著自己故事的主體。構圖的一個簡單定義是:圖片中的要素令人愉悅的取捨和安排。一些安排是放置物體或者輪廓在特定的位置。另一些則是透過選擇視角。你可以稍微轉換你的相機而使構圖有相當的改觀。一些快照可能有好的構圖,但是大部分好的圖片是創作出來的。怎樣“創作”一張圖片?先讓我們學習一下好的構圖法則。一旦學習了這些法則,你將認識到好的構圖作品經常需要周密計劃,有些情況下還需要耐心等待。當你在尋找圖片時,你會發現這些構圖法則將成為你思考的一部分,並且不久它們將成為你的習慣。

    第一點,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簡潔。尋找一些方法,使你的圖片的興趣中心點給人以最大程度的視覺吸引力。一個方法就是: 選用簡單的背景,不要分散對主體的注意力。如下圖:

    我們看一下怎樣透過尋找視覺上的簡潔化來提高圖片的質量。首先,讓我們決定一下把誰作為圖片的興趣中心點,是公用電話,是橋,抑或仙人掌?

    我們選擇仙人掌作為主體,把樸素的天空作為背景,再靠近些拍攝,我們就使畫面更簡潔,並提高了它的表現力。

    在下圖圖片中我們的確距離主體夠近,但是左圖中雜亂的背景把海鷗掩飾了起來。只需稍微改變你的視角, 很快,海鷗在藍天的映襯下視覺上顯得很突出。

    再如下圖:對圖片進行構圖從而使你照相的意圖清楚地體現。安排圖片上的其它部分作為你選擇的興趣中心點的補充。我們中的大多數更喜歡右圖,因為(左圖中)停車場和教堂古遺蹟的氣氛相牴觸。

    記住,我們正在談論構圖的簡潔,你可能不得不做出另一個決定。你的圖中應該包含主體多少?而且就象上面這樣橫向構圖嗎?

    也許你更喜歡豎向構圖,就象我們用框線框出的部分。選擇權在你。

    不過豎向構圖主要目的還是去繁留簡,簡化背景突出主體。

    因此,透過選擇簡單的背景,避免不相干的物體相互干擾,靠近(主體)等方法,可以使你的圖片更簡潔,使你的趣味中心點得以加強。如果想讓趣味中心點更具有動感,可讓它稍微偏離圖框的中心位置,就象上圖我們對這個小“藝術家”的處理。

    通常,主體直接處於中心位置的圖片,趨向於更加靜止,比起主體偏離中心位置的圖片,少了些趣味性。

  • 8 # 創意生活趣事

    攝影首先是光影,然後就是構圖,沒有光影就沒有拍攝,沒有構圖就沒有創意大片。

    多看看大師的構圖,會發現很多藝術構成的經典。每一張構圖裡,都蘊含有藝術的話語,我們要讀得懂,才能理解的深。

    一.前景放大,表現空間感

    在適當的環境中適當地放大毫不起眼的東西,

    不僅能表現空間感,還能讓

    前景的輪廓線與鵝卵石形成呼應。

    二.超級拼貼,創造新意

    以複雜的手段構造影象與世界的複雜,

    這是一種典型的多重構成,

    紛繁的世界就要表現其原貌。

    三.照片顛掉一下,製造新奇

    轉個方向看看(視角的變化),非一般的陌生感,線條的冷暖也會發生變化。

    四.戲劇操縱,發揮想象力

    跳躍本身就是攝影最重要的語言,

    椅子,水和貓都跳躍在空中,

    ——就是神奇啦。

    菲利普·哈爾斯曼 Philippe Halsman:Salvador DALI. Dali Atomicus.USA. 1948.

    五.強勢用光,與眾不同

    完美的光,帶來意想不到的構圖,

    關鍵是要能夠看到,

    光斑與雪地裡的腳印形成對應。

    森山大道 Daido Moriyama.

    六.情景化場面,表現複雜關係

    現實的混沌,人與人的複雜關係,

    關鍵要理解這條長凳從左上角

    向右下角的傾斜,

    表達的是一種戲劇性。

    維諾格蘭德 Garry Winogrand--World’s Fair, 1964.

    七.只拍一半,另一半給你想象

    少即是多,帶來想像的空間,

    這個想象就是我說的

    留給觀眾的第三次創作。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z.:Elizabeth and I,1933.

    八.填滿畫面,讓局面更多元

    墓地與工廠,生與死越來越擁擠,

    這是生與死對空間的爭奪。

    沃克·埃文斯 Walker Evans - Cemetery, Bethlehem PA, 1935.

    九.暴力擷取,總有完整的區域性

    誰說看不到眼睛?殘缺即完整,

    擷取是為了讓線條顯現。

    馬克·科恩 Mark Cohen.

    十.斜一點,讓畫面動起來

    找到現實的動盪感,

    斜線是有情感的,

    讓這種情感用圖片語言說出來。

    東松照明 Shomei Tomatsu:Untitled (Hateruma-jima, Okinawa), from the series “The Pencil of the Sun” 1971.

    十一.趴下來,狗眼也能看世界

    以動物的視覺看見新奇的世界,

    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視角,

    世界也因此不同。

    艾略特·厄維特 Eliott Erwitt:New York, 1974.

    十二.擋住人,凸顯了形

    物有其理,遮蔽帶來的隱喻,

    讓觀者產生新的聯想,

    這是其中的巧妙之處。

    羅伯特·弗蘭克 Robert Frank:Political Rally, Chicago, 1956.

    每一張構圖裡,

    都蘊含有藝術的話語,

    我們要讀得懂,

    才能理解的深。

  • 9 # 小河攝影

    什麼是構圖

    構圖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畫面當中以獲得最佳佈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結合起來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總和。

    構圖還需講究藝術技巧和表現手段,在中國傳統藝術裡叫"意匠"。意匠的精拙,直接關係到一幅作品意境的高低。構圖屬於立形的重要一環,但必須建立在立意的基礎上。一幅作品的構圖,凝聚著作者的匠心與安排的技巧,體現著作者表現主題的意圖與具體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藝術水平的具體反映。概括地說,所謂構圖,也就是藝術家利用視覺要素在畫面上按著空間把它們組織起來的構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訴諸於視覺的點、線、形態、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

    構圖是表現作品內容的重要因素,則作品中全部攝影視覺藝術語言的組織方式,它使內容所構成的一定內部結構得到恰當的表現,只有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得到和諧統一,才能產生完美的構圖。

    構圖的目的

    構圖的目的是:把構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強調、突出,從而捨棄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瑣的、次要的東西,並恰當地安排陪體,選擇環境,使作品比現實生活更高、更強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強藝術效果。總的來說,就是把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傳遞給別人的藝術,這話可真切地表達了構圖的目的。

    因此構圖稱為畫面總要,所謂總要就是綱要、概要的意思,畫面構圖象寫文章一樣,做到有章有法,有次有主,相互呼應,虛實對比,藏露隱現,簡繁適中,疏密無間等的構圖規律,服從於主題表現的要求,同時又要取得整體形式感的完美和諧的統一,這就是構圖最終的目的。

    常用構圖的技巧

    1、三分線構圖

    最常用的構圖法,也是一種萬能構圖法。三分線構圖法也被稱作九宮格構圖法,對於人像、風景、建築通通適用!將畫面利用三分線分為九個部分,最常用的做法是將人物或者風景的主體放到三分線的交點上,從而突出視覺效果,讓觀者看起來更加的和諧舒服!例如下面的這個圖片,就是很好的利用了三分線的構圖方法,將塔的頂部放在了三分線的交點出。

    人像攝影同樣可以用到三分線構圖,同理,構圖的時候將這位美女的眼睛放到三分線交點處。同時拍攝的時候注意角度,這樣就可以輕鬆拍出漂亮的照片了

    2、延伸線構圖

    在拍攝建築風景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尋找一些延伸線,也就是導向線,我們拍攝的時候順著這些導向線去拍攝,你就會發現不一樣的效果!就比如下面這張照片,在大橋下尋找延伸線,拍出的照片有很強烈的縱深感。除了大橋,我們還可以在公路、大街上找到類似的延伸線!

    3、對稱構圖

    對稱構圖,顧名思義就是上下或者是左右的場景是相同的,相互對稱的。這種構圖方式在建築上用的比較多,大部分建築都是比較規則整齊的,用對稱構圖可以彰顯建築的恢弘的氣勢。比如下面這張照片就是利用了對稱的構圖方法拍攝的教堂,同時配合低角度的仰拍,讓照片別具一番滋味!

    4、三角形構圖

    三角形構圖多用於一些食物或者是產品拍攝,可以說是一種擺拍,讓擺拍看起來更加漂亮就可以用到這種構圖方法。將要拍攝的主體,按照三角形的排列方式進行組合。比如下面的這張照片,食物擺放按這種方式進行構圖讓人看起來很舒服,很有食慾!

    5、框架式構圖

    框架構圖我們尋找能夠作為框架的地方,讓框架作為前景,利用框架拍攝主體,從而突出主體。就好比下一張圖片,利用拱門拍攝出宮殿的輝煌氣勢,同時這張照片還利用了對稱的構圖方法!

    6、對角線構圖

    對角線構圖是將主體放到照片的對角線上,這種方法人像,風景通用。下面這張照片是拍攝的一張和諧號火車,將火車的主體放到畫面的對角線上,這樣火車的飛馳感就完美的體現了出來。

    7、極簡構圖

    極簡構圖是將畫面留出大面積的空白來實現的,這是一種比較抽象的構圖方法。如果用的好就可以輕鬆拍出一張創意大片。很多攝影師都喜歡使用極簡構圖,他們還會把照片的顏色改變從黑白,更加突出極簡主義!

    總結

    如何更好的利用構圖拍出好片,在我們的生活中,多練習,多觀察,只有這樣才能拍出令人滿意的照片。我們還要注意構圖方法不是必須按照以上的方法去套用,我們要選擇合適的方法,靈活的去應對。我的這些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 10 # 志勵好攝

    攝影真的有那麼多講究嗎?如果每一個場景都有一個標準合適的構圖,那你可能永遠都是一個模仿者。

    作為攝影愛好者,我也掉入過構圖的怪圈,爬不出來。以為懂一些構圖法就會攝影了,拿起相機就想著該怎麼構圖,我都不知道為什麼要拍它。時間久了覺得噁心,不想拍了,因為很多照片都沒有思想和靈魂,要那些框架有何用!

    那構圖法則沒有嗎?當然不是,任何的照片最後都是以構圖的形成展現出來,但構圖絕不僅限於一些標準的構圖法,任何能讓你產生的美感的結構都屬於好的構圖。

    比如Alex Webb的街拍作品很多都看不出是什麼構圖,他的照片畫面空間非常飽滿,從左到右,從前到後,圖形和線條感會牽動著你的視線來回遊蕩,畫面看似很亂,但主次分明,秩序井然。

    那構圖不就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了嗎?你認為沒有它就沒有!任何形式的構圖都是以突出主體為目的,我們只要想著主體從哪個方向更好看,畫面怎麼拍更有整體感和秩序感,那構圖就會成了一種本能,拍出來後可能自己都不知道用的什麼構圖法,但符合自己的意境。

    所以在拍照時,不要讓所謂的構圖法則主導了你的思想,它會影響你對事物的理解,為構圖而構圖。沒有最合適的構圖,只有最舒服的構圖。

  • 11 # 江千里2014

    攝影圖片必須”構圖“的。

    攝影圖片就是藝術作品,如同書法繪畫。

    圖片作品是交代給別人欣賞閱讀的,圖片的內容,要有主次之分。畫面要美觀。這就需要具有不同的審美功底。

  • 12 # 老莫手機攝影

    在確保準確曝光主體突出的情況下,究竟怎樣的構圖才是好的構圖?我認為好的構圖一定具備以下特點:

    構圖有新意

    舉個例子,全華人民去了天安門廣場都會拍照留念,大多人都是站在天安門前拍一張照片,千篇一律沒有新意。要尋找和別人與眾不同的角度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而不是一味地模仿,複製。

    構圖要巧妙

    不同尋常的觀察力結合畫面藉助別的物體巧妙的將拍攝物體變現出來,構思奇特。

    畫面要簡潔

    攝影不是把看到的東西全部收錄進鏡頭,攝影是做減法,突出要變現的,忽略不相干的,最簡單的一定是最高的。

    我是老莫,在路上,影像記錄心情!

  • 13 # 顏子軒

    這是一個偽命題,構圖是攝影中的一個參考法則,我們可以去遵循它,亦可以打破法則去創新。記得當時我在研究構圖的時候,一共羅列了18種構圖15種技巧,有用嗎?肯定有用,那麼一定要用嗎?那可未必。先來看看我羅列的構圖都有哪些,然後再來說說為什麼不一定就要用到構圖。

    是不是有很多種?基本上隨手拍攝一張圖片都有構圖,只是很多時候你沒有發現罷了。這麼多的構圖方法,基本上是將整個畫面都塞滿了,就遠近、虛實、這些對比構圖就涵蓋了一切,至少80%是有的。既然隨手拍都能體現構圖,那麼我們還有必要去注重構圖嗎?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不去注重構圖,那為什麼還有很多算不上作品的圖片呢?

    構圖是什麼?

    構圖就是將一個畫面的所有元素都有序且安排在恰當的位置上,讓畫面中的所有物體、人物都發揮自己最大的作用,去襯托主體,去豐富主體。有時候一個畫面的主體有多個,其實這就叫做沒有主體了,面面俱到,面面不到,主體始終只有一個,一定要記著這個。這個一個不是指拍攝兩三個人中的一個哦,而是指一種,單個型別。

    怎樣構圖?

    攝影過程中,在構圖這方面,我一直提倡無招勝有招來構圖。何為無招勝有招?就是你要將所有的構圖都學會,然後再拍攝的時候又不刻意的去使用某種構圖,而且還要運用得好。視場景而定,怎樣的場景應該使用怎樣的構圖,或則是怎樣的構圖能使這個場景中的各種元素合理的組織起來,安排恰當。隨便在桌面找了一張圖片,我們來觀察分析下圖片。首先這張圖片直接就否定了S曲線構圖,邊框構圖,對稱構圖等。像這樣的場景,我們首先應該想到的是什麼構圖呢?對比構圖,毫無疑問,這樣的首先想到的是對比構圖。

    1、天快黑了,有車燈,這是一個明暗對比構圖。

    2、這時的天空偏藍,冷色調,車燈,環境燈偏紅,暖色調,冷暖構圖。

    3、大家都知道,拍攝夜景使用大光圈不僅可以增加進光量,還可以使遠處的燈光形成光斑,非常漂亮,這無疑又是一種虛實構圖。

    4、毫無疑問,這張圖片的主體是這位女士的背影,背景只是交代了環境,背影可以看出有那麼一點點孤獨感。而且人物處於偏中央和橫向三分線處,這無疑又是一種構圖表現手法。

    一個人,那麼可以考慮中央構圖,區域性構圖,特寫,虛實構圖等。那兩個人是不是就可以再多考慮下對稱構圖?前後對比構圖等等?所以如何構圖,怎麼構圖,這是根據我們的拍攝物件,拍攝場景去決定的。在考慮使用何種構圖的時候,我們應該去想怎樣將畫面裡的所有物體安排恰當,將畫面組織好,使他們都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總結:

    無招勝有招,學習所有的構圖,然後根據實際場景,實際情況來安排組織畫面。首先要學會且知道構圖,然後安排時又不去刻意想構圖,將主體或者襯體安排在構圖的那些點附近即可。知道構圖,又不去刻意遵守構圖。打破常規,且前提得了解常規。

    分享下我學習構圖的方法,將所有構圖方法用文字列舉出來,然後再拍攝過程中,刻意的去使用每種構圖,不將所有構圖運用一遍不罷休。這樣的過程持續3-4次即可徹底瞭解各種構圖了。

  • 14 # 從九品御前帶刀侍衛

    一般情況下,構圖用的比較多的技巧是1/3黃金分割線構圖。比如說橫向構圖要排一個人,人在景色中一般讓人站在圖片的左邊1/3或者右邊1/3的地方。當然,一般的構圖的話,像人站在左邊或者右邊,它的頭或者他的眼睛就應該在橫向構圖上下1/3的上1/3。就是人類的一種審美規律。當然,常見的構圖方式還有對角線構圖。但其實這都是一般規律性的構圖作品,他一般就是一種比較工穩的創作方式。往往一般特別出彩的作品都並不是完全遵從於這種創作方式的,第一,你需要很長時間的原始積累,需要有一定的鍛鍊。當你的照片拍到上萬張的時候,你自然對於任何場景第一眼看上去,你就會有自己的審美判斷。第二,在長期的積累之後,你的構圖方式會像條件反射一樣蹦出來。第三,構圖這種東西本來就是相當主觀的,能夠自圓其說,討好自己,這是最重要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拘泥。當然,我需要提醒一點。呃,構圖往往還需要有一些呃展現一些活力,比如眼神的空間,運動的趨勢,發展的態勢等等。比如說一個人站在這裡,他如果是身體向右側傾斜,或者目光事項u的那麼一般就讓它在畫面的左邊1/3。如果他正在賽跑或者陪輛車,他在向右行駛。那麼一般也讓她在左邊的1/3。反正這種東西在於你長期的拍攝之後你一定會形成自己的風格,會有自己的感覺的。

  • 15 # 紅塵映像

    攝影大師的構圖應該不拘一格,豐富多彩吧~對角線,焦點又在九宮格上,標準的構圖方式。這個看起來毫無章法,有點像北斗天罡陣,算是記錄吧。

    也算對角線吧,主角和配角的視線引導我們看到勝利。標準的人像拍攝,眼睛位於三分線醒目突出,視線又深深打動了讀者。引導線、對角線順著腳步走向沙漠深處。這個幾何形狀真是妙極了,孩子們的眼神都聚向一點,從外圍到中心。其實人物的表情,簡潔的構圖,更容易引起共鳴,不要走入刻意構圖的誤區,因地制宜吧~(以上作品均來自網路攝影大師)

  • 16 # 品宣BOSS

    1、對稱法

    2、三角法

    3、對角線

    4、引導線

    5、極簡留白

    5、均衡式

    6、黃金分割線

    7、黃金螺旋線

    8、匯聚線構圖

  • 17 # 流江liujiang

    對攝影大師如何構圖,可以去看大師的作品。如看不懂,不能領悟,建議從基本的構圖法則入手。從初學攝影者到優秀的攝影師,先要紮實攝影基礎,構圖從先有形,模仿,到隨意無形,等基礎紮實了,運用自如了,再看大師的作品。猶如打乒乓球,剛學時從基礎教練學,等水平不錯了,再研究張繼科怎麼打球。如沒有一定的攝影造詣,看大師的作品也領悟不了什麼構圖技巧,只是觀眾欣賞者而已。

  • 18 # 潤一騷

    這個問題好難回答!現在市面上講的各種構圖法都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現在能做的有兩點:一點是把一張大師作品拿來分析研究,推測大師當時拍攝這張照片的創作思路,最大努力還原大師創作過程,真的很難,你現實中試一下就知道我講這話的感受。另一點是自己勤學苦練,具體方法:拿兩三角形在一長方形或正方形的面板上移動,反覆移動,建立各種不同線條,自己感受其中的變化,這種練習,曉以時曰會訓練出自已在構圖上的敏惑性。

  • 19 # 狐狸糊塗的狐狸視覺

    “構圖是對藝術作品的各個部分進行佈局,以形成統一和諧的整體.”《攝影的藝術》一書的作者巴恩博(Bruce Barnbaum)這樣定義構圖。構圖在英文中為“composition”,和作曲、作文、構成是同一個詞,所以說攝影構圖和繪畫、文學、音樂創作一樣,是人的藝術創作行為。我們套用《攝影的藝術》對構圖的解釋,可否這樣理解攝影構圖:“攝影構圖是對視覺藝術作品的各個部分進行佈局,以形成統一和諧的整體影像。”

    構圖對攝影的重要性,無須我重複了,談構圖,我們就離不開“法則”。我想從“法則”決定論和“法則”宿命論兩個方面,來探討有關構圖的是是非非。

    一 “法則”決定論:入門必學? ? ?

    先羅列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法則:

    1.三分法:把影像的主體放在相機九宮格的四條線(兩橫兩豎)上或四條線的交叉點上,能起到突出主體的作用。在心理學上有個格式塔原理:“相機九宮格上的四條線(兩橫兩豎)和四條線的交叉點”是人眼自動尋找的地方,是人們最容易找到的地方。這四條線交叉後很像中文的“井”字,所以三分法又稱井字構圖法。如圖1、圖1.1。

    ▲圖1

    ▲圖1.1 畫面中的亭子和飛鳥都被安排在相機九宮格的兩橫兩豎的交叉點上

    這種構圖手法既能把“主體”放在人們最容易找到的地方,同時又能給“陪體”足夠的空間,從而能更好地突出主體。古今中外許多攝影大家都使用過這種構圖法。如圖2、圖3、圖4、圖5。

    圖2 《小巷》作者作品

    ▲圖3 《孤寂》寇德卡作品

    ▲圖4《親吻》楊輝潛 作品

    ▲圖5 佈列松作品

    目前,三分法是人們用的最多構圖技巧。凡是會拍照的,99%的人會用。三分法最大的理論基礎就是“把主體放在了人眼最容易找到的地方”。事實恰恰相反,經科學研究證明,人眼最容易找到的地方不是“相機九宮格上的四條線(兩橫兩豎)和四條線的交叉點”,而是在畫面中央。理論基礎都錯了的法則,應該是沒有市場的,但三分法現在還是被人們廣泛應用,個人認為最大的原因是:把主體放在上述的這些位置,可不讓主體充滿畫面,同時能給陪體留出更多空間,主體、陪體之間能產生動態平衡,讓畫面構圖產生更多變化,從而能更清楚地交代環境背景,使觀看者產生身臨其境的現場感,所以在新聞攝影、紀實攝影、風光攝影等諸多領域廣為流傳。

    2.引導線法:利用道路、河流、街道、橋樑等場景在畫面中形成的線條所產生的畫面代入感,引導觀看者的視線看向主體,從而達到突出主體、烘托主題的作用。“利用道路、河流、街道、橋樑等場景在畫面中形成的線條”就是我們所說的引導線,引導線不一定是具象的線條,人的視線、長長的陰影、幾何形的色塊等都可成為抽象的引導線。如圖6、圖7、圖8、圖9、圖10。

    ▲圖6《歸途灣灣》浙江 李國平 作品

    ▲圖7《門房 萊納科斯特修道院》 巴恩博(美國)作品

    ▲圖8《橫跨天際》夏天公 作品

    ▲圖9《特朗普和夫人等在海湖莊園》第12屆金像獎獲得者 蘭紅光作品

    ▲圖10 《電焊工作》鄭品官 26屆國展作品

    個人認為引導線在構圖中是有重要的作用,不僅僅能引導視線,更大的作用是能在二維的照片中增加縱深感,賦予攝影作品更大的空間維度,提高攝影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3.框架法:利用門、窗、洞口等中空的景物或者抽象的光影,作為前景或後景,形成一個或多個“框架”,將部分畫面遮擋,將主體或陪體放在框架內,框架就能有效地把人的視線引向主體。一般來說,框架內的景物不一定是“主體”,框架也不一定就是“陪體”。框架能不能做“主體”?這沒有明確的標準,個人認為二者可以互換、互補、互利。如圖11 福建吳海濤作品《變遷》,破牆、殘窗和懸掛的照片形成前框架,但作為框架的破牆、殘窗和懸掛的照片(前景),與窗內的塔吊(中景)、高樓(遠景)形成了大小對比、高矮對比、新舊對比,它們互補互利,共同表現“變遷”主題,少了誰都不完美,所以難以說清它們誰是主體誰是陪體!

    ▲圖11 《變遷》福建-吳海濤26屆國展作品

    墨西哥攝影師莫塞斯·利維的作品《玩耍》也是同樣道理。

    ▲圖12 《玩耍》 墨西哥攝影師 莫塞斯·利維作品

    框架可以是封閉的,也可是半封閉的;框架可以是實物,也可是虛影;框架可在前,也可在後;個人認為增加照片暗角也可理解為一種框架。只是這種型別的框架 ,不象前框架那麼明顯,那麼常用,如水的波拍攝的圖13《夢中的媽媽》:以一幅手繪在地面的媽媽塗鴉畫做框架,加上沉鬱、傷感的影調,把農村留守兒女的思母之情,描繪得栩栩如生。

    ▲圖13 《夢中的媽媽》 水的波作品

    ▲圖14 《Psyche》印度攝影家Mrinal作品

    ▲圖15《編織》 獲2017年第47屆中國香港大眾國際攝影展FIAP金牌

    類似的“構圖法則”還有很多,如中心法(把主體放在畫面中間,主體更突出)、對稱法(形成左右或上下對稱,影像更好看)、奇數法(影像主體陪體的總個數為奇數時,效果更好)、三角形法(主體陪體呈正三角形,畫面更穩定;呈倒三角形,畫面更具衝擊力)、對角線法(影像呈對角線佈局,更具動感)、水平線法(影像橫平豎直,畫面更穩)、黃金分割法(用黃金分割率來經營影像,主體一定要放在黃金分割點上)、從左到右法(人或物的運動方向、趨勢應符合人眼的閱讀習慣)等等,數不勝數。

    上述的構圖法則,關注更多的是影像的位置關係,各種法則之間的矛盾之處曾讓初學的我迷茫和無所適從。個人認為,這些都是比較實用的碎片化技巧。所謂“碎片化技巧”,就是指簡單、片面的技巧。初學時作為入門的方法,確實能立竿見影,發發朋友圈,能讓你的照片與眾不同。但如果你走的是攝影創作之路,還把它們當作攝影創作的聖經,照本宣科,甚至死搬硬套,你定將走入死衚衕。如圖15《編織》這件作品,框架構圖,畫面中兩女子盛裝勞作,雖然獲得了“2017年第47屆中國香港大眾國際攝影展FIAP金牌”,但這種“為框架而框架”的創作,沙龍味太濃,擺拍痕跡太明顯,有東施效顰之嫌,難稱經典。

    研究表明,人眼觀察影像,首先關注的不是影像的位置,而是影像的反差。為避免上述構圖法則混淆視聽,需要科普一下:突出主體最有效的辦法是提高反差,提高主體與背景(或主體與陪體)之間的反差。反差不是構圖的實際元素,而是指構圖元素之間的明度對比或色彩對比。如白色與深灰色、黑色之間的對比,或是黑色與淺灰色、白色之間的對比,或是青色與紅色、品紅與綠色、黃色與藍色之間的對比,都是高反差,有極強的衝擊力。而淺灰與中灰之間、中灰與深灰之間、同色系顏色之間、鄰近色之間的對比相對較弱,可以柔化影像。

    ▲圖16

    如圖16所示,左下角的黑圓點,哪怕放在角落,哪怕大小不到灰圓點三分之一,它也比位於關鍵位置上的灰圓點更引人注目,就是因為黑圓點與背景之間的反差更大。

    聰明的藝術家會用高反差的影像獲取視覺衝擊力,用低反差的影像獲取微妙、朦朧、柔和的影調。如圖17、圖18、圖19、圖20。

    ▲圖17 《精靈》第12屆金像獎獲得者 朱漢舉 作品

    ▲圖18 《無人之境》 福建省 俞麗春 26屆國展作品

    ▲圖19《老工業轉型的日子》 山東省 潘永強 26屆國展作品

    ▲圖20《網》 上海市 池海波 26屆國展作品

    二 “法則”宿命論:法無定法 !!!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個山峰從不同角度、不同距離看都不一樣,更何況一幅攝影作品。每幅攝影作品都應該按作品本身的特徵來處理,這幅作品的處理法則一般難以運用到下一幅作品中。上述構圖法則,說得好聽一點的話是“直觀”,說得直接一點的話就是“片面”,充其量對初學者入門時的“走”稍有益處(也可能沒有一點益處),要想“跑”,就先掌握它們,再忘記它們;要想跑得快、跑得遠,就徹底忘記它們,甚至打破它們!無論什麼法則,其實都是雙刃劍,如果你願意,可以融入自己的創作中,但別人的法則再好,也不一定適合自己。一味地模仿、一味地依葫蘆畫瓢,結果只能是讓別人的意志主宰自己的靈魂,你做的只是簡單重複而不是推陳出新。位置關係也好,構圖也罷,歸根結底都必須為意圖表達(或主題)服務。意圖表達(或主題)的方法有千千萬萬,應“不拘一格”,可“百花齊放”,更“法無定法”。我們攝影人起早摸黑、餐風露宿,難道就是為了“用自己的作品演繹別人的、那些碎片化的、所謂的法則”?這和刻舟求劍沒什麼區別,有點本末倒置了。所以對攝影者來說,所有法則的宿命,就是用來打破的。

    雖然法無定法,但無規矩不成方圓,美國的經典攝影教材《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關於構圖,強調了三個比較抽象的原則:視覺平衡原則、影像關聯原則、意圖表達原則。

    1.視覺平衡原則:《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裡說的視覺平衡,和《攝影的藝術》裡面說的“動態對稱”道理一致。我們都知道,視覺平衡會讓人感覺輕鬆、舒服,從而獲得視覺愉悅感;放在畫面中央的影像更令人關注等。而獲取視覺平衡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對稱,獲取最佳關注的方法是把主體放在畫面中央。一但所有人都用對稱構圖來獲取視覺平衡、所有人都把主體放在畫面中央來獲取最佳關注,難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就會顯得呆板、乏味。而不對稱平衡(動態平衡)能打破常規,故應運而生。不對稱平衡的原理脫胎於物理學的槓桿原理:支點附近的重物可以與另一側邊緣附近的輕物構成平衡。這種平衡在物理上是一重一輕,但在視覺上,變化更多:形狀可一大一小(或兩大或三小,後例類推),形態可一靜一動,形體可一實一虛,明度可一明一暗,色相可一冷一暖,飽和可一濃一淡,表情可一喜一悲,物件可一新一舊,手法可一藏一露......我們可把“支點附近的重物”理解為主體(或陪體),把“另一側邊緣附近的輕物”理解為陪體(或主體),二者在理論上可有無窮變化,所以不對稱平衡(動態平衡)能為藝術創作提供無限可能。

    ▲圖21《圍欄和窗戶》 巴恩博(美國)作品

    我們結合圖21《圍欄和窗戶》來說說視覺平衡原則的不對稱性,或者說是影像的動態平衡。窗戶在中間位置稍微向左偏,從而與右邊的圍欄構成視覺平衡;左邊圍欄的頂端位於窗戶的陰暗區域之中,長方形的窗戶被劃分成不同大小和不同影調的小格,從而讓圍欄和窗戶較明亮的輪廓線條與整幅影象深沉影調,達成了影調平衡。

    2.影像關聯原則和意圖表達原則:影像關聯和意圖表達二者密不可分,不好分述。下面我們用兩張圖來說話。

    ▲圖22 《礦上出事了》 趙航作品

    我們先結合圖22趙航作品《礦上出事了》來說說圍繞主題怎麼關聯影像。幾個匆忙逃離的身影奔向畫面右上角的逃生車輛,礦上出事了,人們不是選擇現場救援、解決問題而是逃離;右邊大面積隨地堆放的石塊、左邊破舊的木樁、中間的碎石路以及高低不平的地面,雜亂無章,一片灰茫茫,說明礦山平時管理很混亂;畫面的基調在匆忙和灰茫中透著一份讓人壓抑的淒涼,作者僅僅抓取事件中的一個側面,就表明礦上出事了,在偶然中帶有一定必然。

    ▲圖23 《留守兒童》林帝浣 作品

    我們再結合圖23林帝浣作品《留守兒童》說說影像關聯和取捨之妙。門口的孩子作為主體人物和視覺中心,佔據畫面中心位置和最明亮的地方;坐在門口兩側的幾位老人,成為“留守”現象的最好寫照;遠處牆上的“孝”字是點睛之筆,對於這些老人來說,兒女背井離鄉打工掙錢是為了財富和夢想,傳統文化中的“父母在不遠游”孝道也就變成了另外一種願景和形式;孩子的背影和老人的神情,隱喻著隔代人之間親情之外的隔閡,能讓人產生更多的聯想,使作品更具內涵。

  • 20 # 蜚山一耕夫

    攝影的構造很重要,特別是角度的掌握,不同的角度產生不同的美景,比如拍花,當天空是藍天時,以藍天為背景,拍出的作品乾淨、清晰,主體突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粵語比普通話受歡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