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家在珠江

    粵語語音好聽,富有音樂性,將一段粵語按抑揚頓挫說出來就是一首歌。粵語聲調多樣,字、詞、句音韻清切,意義明晰。這些優點是遠遠勝於普通話的。還有,粵語有大量詞語文化內涵豐富、生活氣息濃郁、表意形象生動,這是粵語之精髓。

  • 2 # JH101143556

    在中國,當然是普通話。在國外,以前的海外華人絕大多數講粵語。現在,隨著中國的強大,海外華人説普通話的越來越多,甚至廣東人和香港人也不得不學説普通話。語音的背後,是經濟力量。歷史上先是葡萄牙語,西班牙語,再是英語。歷史上的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廣東人,出海謀生的多,他們把粵語帶到了世界各地。他們的語言背後,是一個經濟落後的中國。那個時代,不是一個令華人驕傲的時代。

  • 3 # 草原飛鳥2016

    要知道,甲骨文(含)之前是用粵語(白話)定音意的,因炎帝(或前)時期粵語為官方語,《繫辭》雲: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後因黃帝(軒轅)打敗了炎帝族,將普話(國語)成為官方語,大篆字就是以國語定音的。所以有部分漢字是無法用國語讀出,而用粵語則可,做交易買賣的生意上,基本是講粵語的人優勝,因思維模式或思維方式有異,其性格和角度亦有差異,當然,文化的容合使其差正在縮小。

  • 4 # 醉解人衣

    粵語應該也是在北方南遷的語言,廣東廣西的漢人一部分是秦朝五十萬秦兵後代,一部分是伏波將軍的將士的後代,兩廣謝性的基本上都是古山東的後裔,族譜上是有這樣的記載。兩廣漢人和少數民族的居住地以前分得很清楚,少數民族多數住山區,漢人住的地方多數都是容易耕種的地方,所以粵語不可能是少數民族語音

  • 5 # 小鮮劉肉1

    當然了,普通話難聽死了,全中國大多數地區都把"fu"這個音讀作"fu",只有普通話讀成"hu",難聽死了。我想說的是在中國沒有方言,每一種語言都是我們的最初接受的文化,要說是方言的話,普通話也是一種方言。中國的大多數語言都比普通話好聽,更不要說粵語了,普通話根本不能比!

  • 6 # crazy132150553

    怎麼老發這種問題,普通話都已經普及這麼多年了,這已經不是流行的問題,這是政策問題,普及粵語的也就那麼一小片地方,你就算把海外講粵語的算起來還不到講普通話的一點零頭,如果說粵語超越了普通話,那麼我們這些講一輩子的豈不是覺得從小就被耍了?那我們受的是什麼教育,假的教育嗎?

  • 7 # 股股有故事

    不知道為什麼,北方好多人說粵語是鳥語,為什麼是鳥語,聽不懂就是鳥語嗎,以前我在廣東順德讀大學的時候,學習禮儀課時候,有個禮儀講師,居然也說粵語是什麼鳥語,我覺得這個小小的一句話讓我觸動很多,你是一個禮儀老師,思想品行都有一定的高度,思維方式也不低,能說出這麼不尊重的話語,多麼傷害人的自尊心。而且你還在粵語文化地區,你有對當地文化進行了解嗎?粵語比世界大多數語言還要早,也蘊含中國古代文化,居然被某些人說鳥語,中國文化不是有容乃大嗎?不是禮儀之邦嗎?我想某些禮儀之地早已惡化成蠻夷之地了,可悲可悲。

  • 8 # 眞情如魔

    粵語不是方言,粵語是一種語言,粵語是最接近古漢語的一種語言,粵語和普通話當年競選當國語,粵語只是以一票之差輸給普通話,讓普通話當了國語,重要事情說三遍!你可以愚蠢無知,你可以討厭粵語,但請不要侮辱粵語!

  • 9 # 玉壎緣

    普通話是專門為中國大家庭,東邊省,西邊省,南方省,北方省,還有中部省,以及華人華僑,及會漢語的少數民族,及各種口音都可以交流的語言,說裡官方語言也不過。更是大家交流的共同語言。

  • 10 # 使用者21182983

    廣韻

    《廣韻》的全名是《大宋重修廣韻》,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陳彭年等人奉詔,根據更早的《切韻》、《唐韻》等韻書修訂成的一部韻書。這使得《廣韻》成為中國古代第一部由政府主修的韻書。《廣韻》共5卷,每卷的韻目下面都有一些為某韻字加註「獨用」,或與其它某韻相同字「同用」的字樣。它也可以被看成是一部同韻字典。從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開始,及至孫愐的《唐韻》,韻字都加入注釋,並且引文都有出處,於是韻書便同時具有辭書和字典的功能。《廣韻》的名稱本來就有增廣隋唐韻書的意思,其韻數、小韻數、字數都較以前的韻書有增加。據《廣韻》的卷首記載,共收字26194個,註解的文字191692個。明代邵光祖《切韻指掌圖檢例》說:「按《廣韻》凡二萬五千三百字,其中有切韻者三千八百九十文(即有小韻3890個)。」近年有人統計,《廣韻》的小韻實際是3700多個。[來源請求]而根據最新的校正,應為3874個小韻[1],儘管其中有少數幾個聲韻地位重合。

    版本

    系統

    參閱

    參考

    網上資源

    使用其他語言閱讀

    最後一次編輯於 7 個月前由 辻畠

    Wikipedia® 手機版電腦版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頁面內容均使用 CC BY-SA 3.0 授權條款。

    隱私

  • 11 # 世界上快發就

    我說粵語的,除非你不懂粵語,我的生活每天都在說粵語,你不懂,我就和你說普通話,我並不覺得說粵語高人一等,但你不要貶低粵語,請互相尊重,你不懂粵語的含義和樂趣不怪你,但你不要要求全部人都放棄粵語,粵語的電影配國語,粵語的電視臺換國語,請互相尊重。

  • 12 # 春色何人送的來

    古時所謂的關西(今西安市)秦聲,在古代之所以被稱作為雅言,並長期做國語使用,除了王朝一統天下的必然需要,其語調發音還有高雅、文雅、風雅、清雅、幽雅等大雅脫俗之義,娓娓道來圓潤清麗,美妙悅耳,理應成為國家之正音,人人所學範,學說秦聲雅言成為附庸風雅之風尚。《詩譜》載:“商王不風不雅,而雅者放自周。”,《論語駢枝·釋雅言》曰:“夫子誦詩、讀書、執禮必正言其音。” 周朝以後,歷代正統漢族王朝,都不遺餘力的推廣雅言。孔夫子說過:“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隨著秦始皇一統江山,雅言由南越王趙陀南征時傳到最南邊的幾省份,並一直使用到至今,兩廣人民一直用雅言同外族語言文化作對抗,傳承了大漢民族之正統文化。如今還在使用雅語的地區:如湖南省的平江話,兩廣的廣府話(廣東話),陝西省部分雅言地區(西鄉縣境內)。

    雅言在唐宋時期,發展到最高峰,達到了一字一音,唐詩宋詞作品大量湧現,各周邊國家皆爭相學習中原雅言。自五胡亂中華,長江以北漢人差不多殺絕了,雅言也差不多消滅了,現時的普通話(北京話)只不過是草原民族統治下強化的語言吧!現在所謂的普通話都不能系統地表達漢族唐詩宋詞的原來意境。如岳飛的《滿江紅》用現在的普通話是唱不出來的,只有廣東話(雅言)才能唱出古詩詞的平仄聲律。

    雅言恢復並不如想象中的困難,以地方方言音,按韻書修音即可恢復。雅言的恢復使漢語重新迴歸整齊劃一的字音體系的時代,使經典漢語字詞典恢復原有的作用,並修復大量無音字,錯音字,使漢語重新迴歸古樸典雅。漢語5.7萬的漢字,將重新恢復光彩,漢語重歸靈活性,必將帶來新文學的新高峰。

    因此要恢復中華漢族文化的正統,一定要先恢復雅言,這決非是為了附庸風雅 。而是一旦恢復雅言以正統,咱們中華大漢民族才能夠再度站立世界民族之顛。廢除詞不達意的普通話此乃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所以廢除普通話,從講廣東話做起,漢族的未來全靠你與我。

  • 13 # Coco80547708

    粵語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不低也受歡迎這是無可否認的,以往應該是粵語在國際上比較受歡迎,很多外華人講得一口流暢的粵語,繁體字寫得很漂亮,這些都是幸好有香港和澳門的影響力使得粵語發揚光大。現在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高而普通話也會越來越受國際社會歡迎,在國內粵語和普通話受歡迎程度也要看看在哪個地域或哪些人群咯,在國內廣東以外一般都是普通話為主吧,在粵港澳粵語比較受歡迎,現在說普通話也一樣,在廣東來自全國各地的很多人粵語說得很不錯的,有些朋友和客戶會面時還會要求跟他/她以粵語交談,過程雖然很多笑料,但大家都很熱衷說粵語這是真話,反之廣東人到了外省也一樣入鄉隨俗說普通話,笑話一樣鬧也是真的。總的來說現在隨便切換說粵語和普通話都那麼受歡迎不假。

  • 14 # MADAOo

    其實我覺得粵語並沒有普通話受歡迎,畢竟普通話比較方便嘛,要不然,南北方的語言區別真的挺大的,不方便,粵語也是方言的一種,只不過它比其他方言的知名度更高,受歡迎程度更高,最根本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香港,香港的電影,電視劇,歌曲,等等文化傳播,帶動著粵語的傳播,相比之下,用其他方言拍電影,唱歌的估計少的多吧,而且香港這座城市比較特殊,這一點不用多解釋了,如果沒有香港,我想沒人會特別關注某一地區的方言的地位吧,沒見有人拿四川話,山西話等等和普通話比,這就是根本原因

  • 15 # 昕有獨鍾

    我覺得什麼普通話和粵語乃至各個地方的方言就沒有什麼你高我低的爭執。選擇承德方言作為普通話模板個人認為跟簡體字和繁體字一樣是因為好學。粵語相對難學,語法更為複雜,發音也多,所以不太好推廣。全國各地各族人民能有一種可以廣泛交流的語言對經濟社會發展也是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所以要有普通話,而這個普通話的選擇首先就是要容易學。

  • 16 # 南國嘰歪哥

    以前香港地區生活水平遠勝大陸,當在大陸的某個地方碰到一個說粵語的人,人們看他的眼光都充滿著羨慕,那時候說粵語的人會有很強的滿足感,不管他是不是香港人。現在不同了,隨著香港的沒落,粵語也從神臺迴歸了凡間,僅僅是一種方言而已,跟每個地方的方言是一樣的,說粵語沒啥再值得驕傲了。甚至,有些地方的人,碰到說粵語的,就像看到了以前的鄉下人進城,眼光充滿了鄙視

  • 17 # 晴海哥

    其一.我們廣東人講粵語是沒有任何錯的。

    其二.我認為廣東人從來不覺得講粵語有什麼優越性,我們之所以喜歡講,愛講,因為是母語,從小開始講,就像你們說家鄉話一個道理。

    其三.你們聽不懂,我覺得大多數廣東人都樂意教,只要想學,聽懂完全沒問題,至於會講看你的語言天賦和臉皮夠不夠厚,不學也行,我們也可以用普通話與你交流。

    其四.希望不是廣東的你們也能保護好自己的母語,也能用普通話交流。

  • 18 # Iwan1998

    說到粵語,我的話就多了。我是廣西東部地區的人,我們家族搬遷史是從福州搬到廣東高州生活了幾百年,然後又搬到了廣西生活了三百年。在廣西東部、東南部、南部有很多人說的是粵語,畢竟這些地區的大部分人的祖先都是從廣東那邊遷過來的,我現在說的語言就屬於粵語,但音調又和廣東那邊的口音有點偏差。

    說粵語優於國語是不對的,但我認同粵語其特有的文化底蘊是其他地方方言無法與之匹敵的。首先粵語相對於國語,形成的時間要長。其二,粵語保留了不少古漢語使用的語法,這是相對於現代國語的一點。其三,粵語的發音有六個,而正規的國語就只有四個音。其四,當年孫中山先生當選大總統的時候還想要把粵語定為國家的普通話,但畢竟粵語的使用僅侷限於兩廣地區,所以這個想法可想而知是不可能行使的。其五,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來自香港的影響力也深深地影響到了內地的許多人,當時有許多追求時髦的人開始模仿粵語,學唱粵語歌的時候甚至用以普通話為標準讀音的漢字來標註粵語歌詞,其影響力可想而知,畢竟當時大陸經濟不如香港。

    不過,當代的人漸漸地不太接受香港的娛樂文化了,一個是因為粵語相對於全國各地方言來說比較難懂,與北方方言普通話偏差太大,難以理解。再一個就是大陸近三十年來改革開放經濟水平發展很快,內地的娛樂文化也隨之蓬勃發展、變好,相對於現在娛樂文化的可選擇多了人們自然會選擇能讓自己通俗易懂的娛樂文化了。還有一個就是現在香港的電影實在沒有了以前的風光,商業化也讓現在的香港電影失去了其特有港式風味,更多的卻是爛俗,讓人無法接收。

    本人期望香港的娛樂文化能夠崛起,畢竟它的文化中語言是我所能聽懂的。我本是95後,卻對八十九十年代的粵語金曲,影片情有獨鍾,現在我的電腦音樂庫裡滿是懷舊金曲。也許是我這麼多年來追求了太多凌亂無章的流行歌曲產生了厭惡感,黯然回首,猶覺得過去的歌曲純潔得如此美妙,它特有的韻味就彷彿是我從當代凌亂流行歌曲中擺脫出來所遇見的綠洲淨土吧。

  • 19 # 心態決定狀態60016266

    廣東粵語方言詼諧幽默,通俗易懂,無數香港粵語港產片一旦配了普通話音,本來的味道完全盡失,因為有很多廣東方言裡不能用普通話以文字表達出來,只有真正的廣東人才能領悟。廣東人永遠支援廣東粵語,廣東粵語萬古流傳,當然,我們的語言天賦也不差,我的普通話水平達到優秀級別!

  • 20 # 東莞涼茶佬

    粵語是一門語言而不是方言。粵語文化包括很多,比如粵語電影電視,在華語中所佔的位置是無可否認的。再說粵語歌曲,多少經典多少精品,自行腦補。接下來說的是粵菜,懂吃的人都會喜歡粵菜,單說粵式點心,足以笑傲江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究竟是追隨自己的音樂夢想,還是聽從父母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