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妙妙界

    打孩子你下得了手,基本就說明你沒有啥別的教育智慧,一旦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教育,以後你們的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就會變得很辛苦,搞不好還會出很多嚴重事故。

    1.首先,孩子是親生但不是私產。一旦出生他就有與你一模一樣的人權與尊嚴。

    2.孩子不聽話,先審視一下自己哪裡有問題。一般孩子都是父母的寫照,自己不夠自律你的孩子也自律不到哪裡去,自然需要你跟著鬧心。

    3.懲罰是教育的必要手段,但不是體罰,把握好了懲罰的度和方式是教育者的智慧所在!

    4.沒事兒多看看家教的知識,文憑通常代表你的職業素養,但父母大都是無證上崗,憑模仿憑本能去帶孩子,那就是老母雞都會的事。

  • 2 # 螞蟻說教

    十里不同俗,這就是文化差異。東西方不論是飲食、文化、還是教育、人生觀都有很大的差異。

    中國講究仁治

    中國千百年來,一直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主張“禮治”主義,即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範。只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的理想社會。國家的治亂,取決於等級秩序的穩定與否。儒家的“禮”也是一種法的形式。它是以維護宗法等級製為核心,如違反了“禮”的規範,就要受到“刑”的懲罰。

    因為父父、子子的影響,所以獨權家長滋生並肆意生長。老子打兒子成了天經地義,也就有了“下雨天大孩子,閒著也是閒著”的歇後語。當父權受到挑釁時,懲罰就是最好的幫兇,棍棒也是最有利的工具。

    隨著社會的進步,任何事物都逃脫不了優勝劣汰的法則。清王朝的閉關鎖國,讓中國飽嘗了落後就要捱打的苦。西方文明傳入,改變了人們的固有的生活模式。

    西方講究人權、法治。

    凡是有生命的個體,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去傷害。所以是任何傷害孩子的行為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從這點上來說,未成年很好的受到了保護。避免了家暴,中國現在也在提倡說教,反對體罰孩子。

    但是這任重而道遠,首先因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家庭教育方面有著南轅北轍的差異。西方注重孩子的獨立性,西方孩子可以獨自一個人外出,並能很好的照顧好自己。而中國很多孩子五穀不分,上大學都還不能生活自理。

    最後螞蟻要說的是,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不能生拉硬拽,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不一樣的樹葉。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合不適合。

    單層對未成年保護這點來說,西方的是目前最適合,也是最有效。畢竟毒打和過分的辱罵,對孩子的身心都是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 3 # 教與學007

    首先明確,“打”和“懲戒”的區別。打其實就是體罰,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也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極大的影響。但是必要的“懲戒”手段卻越來越得到多數人的推崇。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缺少了必要的教育懲戒,任由學生率性而為,很可能會導致學生目無紀律,思想品德和行為舉止不符合規範要求,甚至心理扭曲,危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對學校、家庭、社會和國家也可能構成很大問題。

    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對中小學教師可行使的一般懲戒、較重懲戒、嚴重懲戒和不可進行的懲戒措施,擬定了詳細要求。

    相信,任何一個有責任心的家長都不會對孩子放任不管,希望在必要的懲戒手段的輔助之下,我們的孩子能有一條不平凡、但值得的道路。

  • 4 # 青藤善學

    一直有一個習慣的說法,就是“棒打出孝子”。這也是現在大多數的中國式家庭教育中這句話從我們老一輩那裡一直聽到到。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式家庭教育。現很多父母由於孩子不聽話而自己又不懂的怎麼去正確教育孩子,就對一頓打罵。從一方面像是暫時阻止了孩子的錯誤。但這個也只是暫時的,針對於同一個錯誤也許下一次會再犯。所以針對於棒打出孝子,我個人認為是不合理的,不建議打罵孩子。

    首先我們也不能就全部否定“棒打出孝子”,家長認為這是為孩子好。家長都是這樣的思維認為只要孩子犯錯誤就要懲罰,那麼家長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就要看家長自己本身了。但是家長可能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家長過於嚴厲,對孩子打罵這樣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其實有些孩子不同性格的孩子會因家長的打罵之後會產生叛逆的心理,當家長打罵可能孩子會越反抗,牴觸,甚至和家長唱反調,這樣讓你和孩子的距離也漸漸疏遠。在教育孩子上面,家長更應該從如何與孩子溝通,讓孩子和自己達到一個共頻而不是情緒一上來就一味的指責和打罵。

    當然站在父母層面。現在社會在各個領域都是需要考證的。比如說律師需要律師證,駕駛需要駕駛證,教師需要教師證等等。那作為父母卻沒有父母的上崗證,父母還沒有學會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就做了父母,沒有人教過他們,而他們所受的教育就是他們爸爸媽媽傳承下來的教育方式,比如“棒打出孝子”的方法,受了自己父母影響從而盲目教育。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受到影響,孩子性格、為人處事、心理層面等等都會受影響。當然每個家庭的父母幾乎都希望孩子能夠長大成才,家長有時候會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目標強壓在孩子的身上,把目標轉移,這樣的家長認為孩子要完成自己的願望,那是他們認為的號,眼中的好。如果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不是孩子喜歡的被強制做這樣會阻礙孩子的發展,限制孩子的空間。這樣的孩子成長也是會出現問題的。

    所以不建議家長經常打罵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可能給還帶來的就是孩子的自卑、心理壓力過大、叛逆等等。所以孩子在學習的同時家長也需要學習如何去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需要的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耐心和細心的教育,需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那種“棒打出孝子”這個不建議。因此,我也真誠地希望家長們也抓緊學習,和孩子同進步。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多與孩子之間溝通了解,互相瞭解,學習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科學知識,跟上孩子的步伐,一起努力,一起加油。

  • 5 # 嫻意有效教育

    這個要看具體情況吧!

    正常來說,現在的家長一般是不捨得打孩子的。如果能溝通,說道理,誰願意打孩子啊。只不過,確實有些孩子往熊孩子的方向發展,溝通說理都沒用。那麼,必要的懲罰還是要有的!

    至於是不是用打的方式。各人看各人的情況了。如果打有效果,那也沒啥問題。當然打的部位和輕重家長要心裡有數,別過分了。

    無需和國外比,外國的月亮也不是特別圓。既然生在中國,還是要適合中國國情。連我們的國家的道路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國外的社會主義也不是一回事!

  • 6 # Leo李老師

    首先我先表明我的觀點,我是一個“非暴力主義”的倡導者,我認為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也不管在任何時候,對於孩子的教育都不能夠採取暴力的形式來去進行。

    為什麼呢?因為在我們成人面前,孩子是渺小的,弱者,我們利用我們的強大來和孩子的弱小進行對比,這是一個很明顯的欺負孩子的行為,而這種欺負的行為會被孩子認為i是被允許的,給孩子心理種下了這樣的一個種子,當孩子長大之後,孩子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身邊比他弱小的人,所以會導致孩子走向犯罪的道路

    其次,暴力的方式和孩子解決問題只會讓孩子學會屈服於成人,並不能夠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我們需要孩子明白的一些地方。同時呢,也會讓孩子養成懦弱的性格。

    第三,暴力是讓孩子害怕,不是讓孩子學會一些事情。

    綜上所述,我認為打孩子是不可取的,不管是多大的孩子,也不管在任何一種情況,我們可以使用多種的教育方法來讓孩子知道後果,但是唯獨不可以使用武力。

  • 7 # 使用者8113392621518關

    這都什麼年代了:還用老一套好孩子不用打:壞孩子打死也沒用丶對孩子要講道理才是l不能使用暴力方式:否則丶事則其反

  • 8 # 學困生老四

    關於“棍棒底下出孝子,國外法律不允許打孩子”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棒打出孝子,這只是基於當時的社會環境提出的,在古代,基本教育方式就是這樣,做錯就要捱打,不捱打長不出記性來,要麼為什麼要有戒尺一說,那個教書先生都有,那個時代確實需要,那時候沒有像現在這麼多的專家教授,但是也確實管用,起碼來說大部分是管用的,捱過戒尺的孩子下次碰見這樣的錯誤,讓他再去犯,他肯定不會去犯了,所以說在每個時期都有適合每個時期的教學方式。

    第二:棒打出孝子,原來教書先生懲罰也是有技巧的,戒尺打手,為什麼要打手,很多錯就是一手造成的,當然開個玩笑,因為過去孩子經常回家後參加勞作,所以說手也比較粗糙,結實,當然老師也有輕重,另外就是打屁股,屁股上肌肉比較多,打幾下,也不會影響孩子智力發育,很少有打頭的,其實老師也知道,這腦袋是人的指揮中心,比較脆弱,不會隨意去打。

    第三:中國文化幾千年,捱打教育也持續了很長時間,正是因為捱了打,受了訓,很多優秀人才也被培養了出來,古語云“不打不成器”也是很有道理的,起碼在那個時代的作用還是非常大的。

    第四:國外法律不允許打孩子,您可能指的是像美國那些國家吧,首先國情一樣,中國老輩留下的教育文化幾千年,要一下廢除很難,美國這些國家才有多少年,所以他們的教育文化傳統就相對來說比較少,另外美國自己標榜人權,打孩子可能和他們的制度相悖,雖然他們不打孩子,但是同樣也有懲罰措施,並且這些懲罰措施未必就比打孩子好,就像關禁閉,其實也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很大,但他們還是會有,所以說,不必追捧歐美教育方式,每個國家每個時期的教育方式一定是適合這個國際本身情況的。

    第六:其實我覺得適當的棍棒教育還是要有的,前段時間有一篇報道叫做“把戒尺還給老師”,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現在的老師真的已經沒有什麼尊嚴了,學生打老師的情況還少麼?家長打老師的情況還少麼?一個不懂得尊師重道的學生,能對未來社會有什麼貢獻,可能在這有人就說了,還是你自己沒有教育能力,我只能哈哈一笑,說這話的人肯定是沒有從事過基層的教育工作,實際生活中你可以去看看,你覺得你苦口婆心,和孩子談談心,聊聊天,做一些你自己以為能感動孩子的事就能教化好孩子們,其實現在的孩子知道的這些理論知識不比你們少,現在孩子為什麼說難教育,就是現在孩子接受的各種資訊太複雜,有些孩子的心機比你個成人強多了,所以我還是希望,教育上多一些實際,對就鼓勵,錯就懲罰,必要的時候來點棍棒教育,沒有什麼不可以,老祖宗留下來的訓誡都是錯的麼?

    我自己從事鄉村教師一年,然後再從事教育培訓工作近8年,說句老實話,我用過戒尺,現在很多孩子也長大了,並且我們一直保持聯絡,有很多孩子見面都還是非常感謝我,所以這點我也很知足,師者,從道授業解惑也!只有奔著這個使命,在實際的教學中有一些戒尺教育有何不可?

  • 9 # 澆蔬先生

    子女教育,是所有家庭的核心話題和核心問題。每一位家長都有著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美好願望。但在如何促成子女成才的途徑上,中國一些家庭的做法顯得比較偏激。對於棍棒教育,我堅決持否定態度。

    棍棒教育的弊端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棍棒或者拳腳的踢打,將會對正處於成長髮育階段的子女的身體帶來嚴重損害,輕則是皮外傷,重者可能給其腦部、骨骼等造成嚴重損害。

    其次,棍棒抽打,也會給子女的心理帶來極大創傷,透過棍棒抽打,小孩子雖然暫時會聽話,會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過錯,但這種被動的認識並不能夠讓孩子進行真正的反思,甚至還會進一步激發小孩的叛逆心理。

    再次,棍棒毆打,也不利於家庭的和諧,一些子女因為長期受到毆打而離家出走,對父母充滿了恐懼甚至厭惡,一些孩子甚至離家出走,家長之間也因此爭吵,使家庭這個原本應是溫馨的港灣成為了問題少年輸出的車間。

    最後,棍棒教育,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棍棒教育出來的小孩,表面上認錯,實際上卻充滿了委屈和憤怒,甚至產生暴力傾向,不僅不能真正教育子女,反而可能成為進一步犯錯的誘因。

    要改善子女教育方式,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家長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首先,父母一定要有正確的人才觀念,要充分尊重子女的意願,結合子女的具體情況,讓子女健康而自然地成才成長。其次,父母一定要有正確的引導方式,小孩子畢竟身心尚未健全,父母應當多鼓勵、多引導,避免以罰代管。

    第二,學校必須加強與家庭的溝通。學校教書育人不能僅僅限於學校,而要主動聯絡家長。對於學生在學校偶爾犯的錯誤,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應當多樹立正面典型,多進行正向鼓勵,告之以正確的方法,並且與家長進行交流,共同以正確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往正確道路上發展。

    第三,國家要加大未成年人保護力度。要透過立法,明確虐待體罰子女的法律責任,並由教育主管部門、公安部門、社群等加強對錯誤教育方式的監督和懲治。對於毆打子女嚴重者,必須嚴厲追究其法律責任,對於輕微偶犯者,要進行嚴厲批評,並由未成年所在社群加以及時監督。

    只要我們的家長、學校和主管部門共同努力,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疏導,我們的孩子一定能夠更好地成長。

  • 10 # 漣漪凡凡

    我覺得孩子必要的時候是需要打的,主要是分情況。舉個例子說孩子幹了不正當的事情,假設是偷東西了,首先要讓他知道自己怎麼錯了,錯哪裡了,還有打是讓他記住這樣的事情不能幹,今天父母打你是為了以後不讓社會打你更重。

    對於棒打出孝子這樣的理論我不完全認同,有脾氣暴躁的家長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對著孩子就是一通揍,這是不可取的。第一,容易給孩子心理造成陰影,童年的創傷可能會陪伴他一輩子,甚至會影響到他對自己下一代的教育。第二,打孩子得讓孩子明白為什麼打,不能不為難青紅皂白就打,還有就是不判是非,最忌諱的就是兩個孩子一起玩,對方孩子一哭,你把自己家孩子打一頓,這會讓孩子很委屈,我們也許會發現,但凡非常嚴厲的父母,孩子往往與他們都很疏遠,不容易親近,可能伴隨一生,這肯定也不是咱們所期待的。

    國外打孩子犯法,是他們對人權的過度保護,資本主義國家提倡人權,人人平等、自由麼,但透過疫情這件事咱們可以發現這些所謂自由的人們這次也因他們所謂的人權自由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所以,我覺得打必要的時候還得有,但所謂的打孩子犯法這樣的人權至上說還是不要在咱們這裡完全遵從,只要咱們尊重孩子就可以了。

  • 11 # k12月孤行

    棒頭出孝子,嬌養忤逆蟲。孩子心智發育不成熟,缺乏自制力,明辨是非的能力較低。有些孩子是聽不進道理的。還有一些是聽懂了道理,但是自制力差而頻頻犯錯。甚至有些孩子嬌慣成性,叛逆心強,家長說什麼都不聽,我行我素。所以,該出手時就出手,切忌一時的心慈讓孩子在不好的道路上漸行漸遠!首先我們來理解一下關於中國家庭暴力的法律條文。《刑法》 第二百六十條 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筆者只能說此條法律必須存在,因為少年兒童屬於弱勢群體,有明確的法律條文保護,一定意義上為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但是我們不能過度解讀這條法律條文,也就是說虐待孩子是犯法的,但是輕微地教訓孩子,無論在道德層面還是在法律層面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打孩子重在警戒孩子,所以達到警戒效果則可,把握分寸!其次我們來討論一下什麼時候需要打孩子,怎麼去打孩子。前文我們提到過,孩子心智發育不成熟,缺乏自制力,明辨是非的能力較低,所以常常犯錯。作為家長,我們要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及時去糾正。正常會採取說教的方式,如果孩子聽了,自然皆大歡喜。然而大部分的結果就是孩子沒認識到錯誤,甚至覺得家長很煩,頂撞家長,這時候家長會被氣得七竅生煙。這時候,家長不要猶豫,打手板、打屁股等方式或許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總結下來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先禮後兵。打孩子之前要孩子說清楚原因,不能有我是老子打孩子天經地義的想法,畢竟孩子也是個體,有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讓孩子被打完之後能有去反思的東西,而不是一頭霧水,內心憋屈,那樣對孩子的發育是極其不利的。有些孩子被打了之後依然我行我素,那是因為他內心認為反正已經被打了,也就是說已經為之前的錯誤買單了。所以我們也要說清楚,打他不是為之前的錯誤買單,而是警戒下次不要去犯同樣的錯誤!最後筆者想說,孩子本身是天真爛漫的,如果孩子沒有犯一些原則性的問題,筆者是不建議打孩子的,因為“打”是刺激性行為,會對孩子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但是一旦孩子犯了原則性問題,說教無果,家長該出手時就出手,切忌心慈養敗兒!!!

  • 12 # 班主任研究會

    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很小,當然不能隨便打罵,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可以讓孩子養成驕縱的習慣,因為一旦它養成惡習,長大後將很難糾正。

    著名早期教育專家、華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一段話,一針見血地說到了幼兒教育的關鍵。她說:“三四歲的男孩子如果鬧,大不了在地下打滾,但是等他14歲了,他會怎麼鬧?第一,離家出走;二,跳樓自殺;三,服毒自殺。”

    換句話說,對於孩子的教育要趁早,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就疏於管理,否則等它長大了再進行管教,就已經晚了,家長一定會追悔莫及。

    那麼,孩子的哪些行為我們不能放縱、必須予以糾正呢?主要是以下4種:

    1、 摔玩具、發脾氣。

    孩子2歲以後開始進入第一個“叛逆期”,因為語言能力欠缺,因此用動作來表達不滿,這時候就會胡亂摔東西、發脾氣等等,家長這時要多多理解,應該先用語言和親撫動作進行疏導,嘗試讓孩子的情緒穩定,實在不行,輕輕拍打,以示懲戒。

    2、達不到目的,威脅家長。

    如果孩子在上述叛逆期養成“摔東西”的習慣,那麼在3歲以後,就會逐漸向父母提出各種要求,一旦不能滿足,便容易演變為威脅父母、撒潑耍橫。

    如果遇到上述情況,家長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式解決——“冷處理”就是“不處理”,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任它無理取鬧,仍然不滿足它。等孩子逐漸知道了威脅是沒有用的,以後也就不再用哭鬧來威脅家長了。

    3、 不尊重家長,甚至打家長。

    很多從小受到溺愛的孩子,會養成驕縱的性格,稍有不順,便出言不遜,或是向大人動手,做出不尊重家長的舉動。

    網上曾流傳一段影片,某地一個留守兒童,從小爺爺奶奶帶著,一直疏於管教,5歲時因為一次要玩手機遊戲不能滿足,便大哭大鬧,拖起菜刀向爺爺索要手機,兩人“對峙”了很久,孩子才漸漸平復心情。

    其實如果到了這一個階段,孩子的行為習慣已經很難管束了,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紓解。正因為如此,所以管教一定要趁早。

    4、不懂規矩,無法無天。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種聲音:

    “孩子小,不懂規矩很正常啊。”

    “孩子懂什麼規矩,不用管,長大了自然就好了。”

    其實這是非常無知的表現。作為家長,應該時刻糾正孩子的一些壞習慣,否則就是對孩子的極端不負責任。我們應該有一些最起碼的判斷原則,也就是絕對不能碰的“紅線”。

    比如在自己家裡,吃飯時用筷子敲碗、腳伸到桌子上,看到書就撕,搶東西、罵人、打人;去別人家了,上房揭瓦、扎車胎、偷東西;去外面了,玩水、玩火、玩電……

    上述行為如果不盡早管教,將來必定養成惡習。還沒等孩子長大,你已經無法管束了。所以說,關鍵時刻家長千萬別慣著,“該出手時就出手”,孩子是越早管教越好,別等到它真的無法無天的時候,便只能交給社會甚至監獄去管教了。

  • 13 # 學家有說

    我想換一個角度來談談這個問題

    1.為什麼中國家長會打孩子,而西方國家幾乎不打小孩

    除了法律方面的原因之外,跟中國的幾千年的文化有關。

    “鄰居家的孩子學習不好,你會去打他嗎?”

    當然不會,因為跟你沒關係!

    這就是一個問題所在,在國外,主要是指西方國家,個體都比較獨立,孩子成年後父母沒有義務撫養子女,包括上大學,根據資料,在美國,幾乎70%以上的學生都是靠助學貸款來去支付學費,而這筆錢需要他們畢業後自己來還。學費如此,更不用說結婚買房,照顧孫子女了。而父母老了,也不會要子女來養老,子女隔段時間看一下他們就算盡孝道了。所以西方國家在獨立、崇尚個體的文化下,不會過多去幹涉“別人”的生活,也就沒有打的必要。

    而在中國,父母是很辛苦的,撫養,供學,乃至求職、結婚、購房、帶孫子女,一生都在為子女操心,子女發展的好壞跟父母的面子,生活質量息息相關。

    特別是農村地區,養孩子就是為了養老,不從小管教,怎麼能靠孩子自覺給自己養老呢,誰也不敢賭啊。

    這樣子的話,能不焦慮?焦慮之下,就有打孩子的動機了。

    2.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很少打

    在中國,為子女未來發展焦慮的家庭才最有可能體罰孩子,當然,我們要排除那些本身家庭有問題的,比如父母本身有家暴心理的,酗酒的、夫妻感情嚴重有問題的,性格極端的等等。

    基本上兩頭不太會打孩子,一頭是社會底層,一頭是社會上層。前者已經在底部了,適應了這種生活,只要過基本的生活沒問題,就可以了。沒大的追求,一般不打(排除那種想跨越階層,想向上流動的家庭)。後者已經不需要再努力,衣食夫憂,也不需要再逼迫什麼(排除那些有強烈事業心的家庭)。中間的階段最焦慮,上不上,下不下,不努力,可能一代就下去了,努力了,向上也很難,這部分人比較痛苦,比前兩者階層的更容易存在體罰現象。

    而在西方,社會發達,經濟向好,哪怕你不努力讀書,出來也能找個不錯的工作,再加上社會保障好,心情舒暢,打孩子實在下不了手啊!

    所以我們能發現,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社會發展了,體罰的事越來越少了。

  • 14 # 芳芳課堂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增廣賢文》——“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

    俗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嚴厲的家教,和規矩形成人對家族權威的尊重,也就是孝順。

    母親的事事關心,讓孩子心理永遠沒有斷奶的時候,讓孩子沒有獨立成長的能力,事事依賴的情節,是無能的表現。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採用的是傳統式的棍棒教育方法。大多數的家長都認為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記得中國狼爸蕭百佑20年打出了“一門三北大”,他在所著的教子經《所以,北大兄妹》中寫了這麼一句話“古人很聰明,發明出藤條,打到身上對面板的刺激很大,但不傷筋骨”。注意到沒有,是“不傷筋骨”。

    他的教育理念就是“中國幾千年的禮不可丟,父親就要有做父親的威信,孩子不對,就要打,打,他們才能記住”。

    現在人們對棒打的定義

    我們來說說這幾個定義:棍棒教育等同於懲罰教育嗎?懲罰與處罰一樣嗎?

    棍棒教育就是往死裡打嗎?新聞上經常看看孩子被打進醫院,人們的思維方式就被固定在杜棒打就是往死裡打。想想我們小時候,誰沒被父母打罵過?父母又是怎樣打罵我們的?犯錯了,看到父母拿起的雞毛撣子,立馬嚇得縮起來。屁股上捱了一頓打之後長記性了,下次就儘量不犯同樣的錯了。所以小編的觀點是:打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齡”而異。家長在生氣時一定要記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打完後一定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棒子可以起到一定的塑造作用,對棒子的使用,要在一些看似很小卻原則性的問題上,打個比方,小樹有一枝毒芽生出,給它人為地糾正是不起什麼作用的,而給他徹底拔除是比較明智的做法。

    人的成長好像一棵樹的成長,總需要進行修剪,去掉多餘的枝葉,其實,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犯錯的時候,內心都有一種要接受懲罰的準備,這是一種心理需求為自己的承擔責任,取得心理平衡一般來說,孩子犯錯的時候,恰恰是教育的機,因為內會使他急於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將使他刻骨銘心。

    如果父母的教育智慧足夠,可以不用棒子,語言也可以是“棒子”;如果智慧不夠,還是要使用一些“特定”的棒子的。

    什麼是懲罰?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洛克認為,懲罰是指對犯有過錯行為的人施行的一種處罰,惡罰針對的是故犯錯的人。對教育而言,懲罰是指對孩子不良思想行為作出否定,以使其改正錯誤的一種手段。

    我們的社會是法制社會,適當的懲罰有助於培養未成年人的責任感;懲罰有助於培養未成年人的責任感;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喚醒人。當一個孩子犯了錯,要懲罰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個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錯誤。

    我們也曾看到有些熊孩子在小區的車子上亂塗畫,小孩子高空拋物,小孩子踢孕婦,孩子在公共場合隨心所欲等等。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採取一些懲戒,不能以”他還是孩子“搪塞過去。要用一定的手段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一個人犯有過錯並不怪,關鍵是要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承擔責任。

    如果父母的教育智慧足夠,可以不用棒子,語言也可以是“棒子”;如果智慧不夠,還是要使用一些“特定”的棒子的。

    打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齡”而異。

    結束語《婚姻法》明確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有管教和保護未成年人子女的權利和義務。法律賦予了父母撫養、教育和管教未成年子女的責任。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很多,但是用打孩子的方法來教育孩子是最不科學的,也是法律所禁止的。

    當然,並不是說打孩子就構成犯罪,只有當父母致孩子輕傷以上的傷害是,才構成犯罪。

  • 15 # 桐寶幼兒詩詞故事

    不管在不在國外,打孩子本身就不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方法。凡事都要講道理,不管是對待多麼小的孩子。你要知道,你是孩子的鏡子。孩子的行為出了問題,你打碎鏡子可沒有用。教育孩子是不能行為過激的。

    我不贊同甚至反對“棍棒下出孝子”這一說,你所看到的打出來的孝子有幾個,沒被打死的、打殘的,反而還考入高校成為人上之人的那只是機率問題。

    關注孩子,特別是幼兒教育是越來越得到重視了。關注兒童自發成長才是關注孩子的未來。你目前發現孩子有問題,那便是早上兩三年前出現的教育錯誤而產生的。

    不管打孩子犯不犯法都是教育的下下之策。

  • 16 # 腦洞加油站

    教育方式是因地制宜的,古代的社會流動性和合作必要性和現代社會無法相提並論,當時也沒有養老體系,大家庭作為社會結構重要因子,穩定性非常重要,那個時候是提倡孝子,忠臣,貞潔烈女的,這些都是適應當時社會發展,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

    但是,現代社會的富裕程度遠非過去能比,現代社會每一代人除了有國家保障(養老金),我們華人老一輩也都是有房產的人,孝子需求已經大不如前;現在更強調的是每一代人活出自己的精彩,每個人能夠個性獨立,男人能夠在社會里面獨當一面,女士也能獨立自主,敢於追求自我需求。

    回到棒打這部分,古代社會不強調個性,只有國家社會比較統一的價值觀,但是,現代社會的多樣性和個性顯得非常重要。

    一個孩子,如果像以前那樣,在棍棒教育下長大,也許小時候被逼迫接受了不想接受的價值觀,也許小時候被逼迫做了不想做的事情,看起來是“乖了”,但是,這個孩子長大後心理方面會有很嚴重的問題,比如:沒有安全感,容易自卑,等等,因為小時候他/她的要求都會被殘酷拒絕,這孩子成人後會在社會中和人不易與人相處,在男女兩性關係中也會容易處於索取的位置而不易招致異性喜歡。

    至於國內外的差別,國外(發達國家)只是由於富裕程度早一些,把很多東西用法律的形式規定了,比如,不能打罵孩子,不能單獨留孩子一人在家等等,我們國家也漸漸步入富裕階段,很多國外的東西也可以參考下。但是,就算不考慮國外,在21世紀的中國,也不應該提倡棍棒教育了。父母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施於更多關懷,讓這個孩子自己形成自律,有自己的價值觀,這樣對孩子長期的成長才是有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肉皮凍怎樣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