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曾經得酒

    就算沒有東風,周瑜也會成功。

    首先,歷史上赤壁之戰疑團重重,估計曹操自己都說不清楚,到底是打劉備,還是打孫權,還是二者一起打,所以戰爭準備很不足,加上後方也就是荊州還不穩定,水軍不行,又出瘟疫等,<三國志>關於此戰記載也是寥寥數語。

    其次,東吳有所準備,以孫權周瑜為首的主戰派,並非等閒之輩。周瑜少年英將,孫權韜光養晦,士兵比較團結,水軍強

    最後,曹操在錯誤的時間發動不義的赤壁之戰,把戰船連在一起,被東吳火燒赤壁,曹操落荒而逃。東風在這場戰疫之中只是一個偶然出現的小因素。三國演義說孔明化身妖道借東風,純屬扯淡。

  • 2 # 奇聞趣事歷史哥

    有沒有東風我覺得這個不是主因素,還是周瑜打黃蓋演的好!

    赤壁之戰的背景是曹操揮師南下,先是打敗劉備,佔領了荊州,然後準備一舉消滅劉備,並且進軍孫權,佔領孫權的江東地區,那時候曹操是三國中最強的一方,所以孫權和劉備準備一起合作對抗曹操軍隊,所以兩方就在長江兩邊對戰,也就是所謂的赤壁!因為曹操軍隊雖強,但卻因為不擅水戰,所以一開始失禮,只能退守長江一邊。

    曹操失禮之後,並命令擅長水戰的蔡瑁和張允金星教士兵水戰,效果初現,而一旦曹操軍隊學會水戰,那麼劉備和孫權必輸,可能就會滅國!這個時候,就看出周瑜的才能了,連續使出三個計謀,最終大敗曹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第一個就是離間計,周瑜先是散播謠言,讓曹操以為蔡瑁和張允是敵軍派來的奸細,然後曹操果真相信了,中計後就將蔡瑁和張允殺掉了,這下就沒人教曹軍水戰了,此為第一計!

    接下來就是苦肉計。周瑜召集將軍商量對策,黃蓋卻說曹操太強要投降,周瑜大怒,打了黃蓋五十大板,然後黃蓋便派人通知曹操說要投降於曹操,曹操大喜,就同意了,第二天黃蓋就帶著自己的人馬過來投降了,此為第二計!

    第三計才是最厲害的,是為連環計。黃蓋投降後,龐統面見曹操,建議曹操將戰船綁在一起,並固定木板,這樣戰船就不會搖晃,就可以解決士兵不擅長水戰這個問題,曹操欣然同意了,就這樣做了。結果第二天黃蓋帶人馬過來投降,快到的時候,立馬點火將戰船點燃,衝到曹操戰船中,因為綁在一起,導致曹操戰船損失巨大,結果潰敗而逃!此為第三計,連環計!

    就是這三個計策,顯示出周瑜的大將之才!

  • 3 # 竹影臨風

    北方人不識水性是導置戰爭失敗的真正原因,借東風只不過是為增加小說的趣味性和可讀性的一種調味劑而己。藉以宣染諸葛先生出神入化,神鬼莫猜的高大尚形象而己。一個自然界的人怎能左右自然。這隻能說孔明先生對自然界有敏銳的觀察力,是透過自然顯象而判定的一件事情。自然界的神奇的確可以使人未過先知。小時候晚上在院中乘冷,望著天上玉盤似的明月,我的老人們便指著天上的月亮說:"這幾天要颳風了”。問他們咋知道,他們說天上月亮的院有缺口。仔細一看,可不是,月亮周圍還真有一個很大的暈圈。有缺口。如果這個暈圈圓了,沒有了缺口,而且月亮微有火紅色的光發出,他們又會說:月亮的院圓了,月亮向火,要下雨了,得提早準備乾的柴禾。還有一個顯象,月亮傍邊有一顆很明亮的星星,他們叫它伴星,如果近期乾旱無雨,伴星離月亮的距離就拉遠了。如果近期有雨,伴星就離月亮很近。透過他們的敘說,我事後一觀察,有時候,還真的挺靈驗的。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過去我們用水缸裝水吃,三伏天,驕陽似火,如果下午有大的雷震雨暴發,水缸裝水部位的外圍肯定是水珠連連,老人們說缸哭了,要下大雨,果然天黑前,電閃雷鳴。傾盆大雨從天而降。所以說諸葛先生是借自然界某種顯象而推出了借東風之說。

    反過來說,江東必竟是大漢一角。敵人都打到家門口了,勢必成了背水一戰。況還有孫權君臣的同仇敵慨,即使沒有東風,在北人不貫江水的前提下,也不會輸的太慘。

  • 4 # 漁樵之人W

    謝謝邀請!如果沒有東風,周瑜要想取勝這就很難說了。杜牧的這句話說得是有道理的,這是古人對事實的肯定,一千餘年來沒人否定。杜牧是唐朝人,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杜牧對事實的掌握要比羅貫中可信度大一些,曹操也是一個軍事家,他沒有想到東南風,這是他的一個失誤,若不刮東吳南風,周瑜還真不好動手。就是交戰至多兩敗俱傷,曹操也不會敗得這麼慘。《三國演義》的成書在元末明初,作者的寫作立場是站在劉關張、諸葛亮這邊的,出發點就是尊劉貶曹,流傳、虛構可信度低,當時的劉備力量實際是很小的,根本不敢和曹操抗衡,若能抗衡曹操,孫劉就不聯合了,如果先收拾劉備,再打周瑜,結果還真不好說。

  • 5 # 一葉碧雲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這首詩形象地說明了東漢末年的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獲勝的關鍵因素是大戰那天,突然颳起了東南大風,於是一場大火燒得曹操80萬大軍灰飛煙滅,自此三國鼎立的形勢初成。

    《三國演義》對赤壁之戰更是花費了大量筆墨進行了描繪,諸葛亮還煞有其事地上演了一出“借東風”的好戲,更讓人感覺到“東南大風”是曹操失敗的關鍵敗因。

    但細品正史,你會發現,赤壁之戰中,常會冒出“大疫”、“疾疫”字眼。仔細梳理後筆者認為,“大疫”、“疾疫”才是曹操赤壁之戰的關鍵敗因,即使沒有東南大風,被“疾疫”困擾的曹軍也難以取勝,周瑜和孫劉聯軍還將獲得赤壁之戰的最後勝利。

    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一、赤壁之戰時曹軍中流行的“疾疫”分析

    赤壁之戰發生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季。

    曹操於公元207年北征烏丸,在白狼山大敗蹋頓,基本平定北方,208年正月回到鄴城,7月南下攻荊州,劉表病死,劉琮不戰而降,曹操唾手而得荊州。當陽大敗劉備後,曹操給孫權下戰書,自稱有80萬大軍,要與孫權“會獵於吳”。在魯肅、諸葛亮的外交斡旋下,孫權、劉備結成戰略同盟,共同對抗曹操。

    曹操志得意滿,以為憑藉強大軍力,可以一鼓盪平劉備、孫權,天下太平唾手可得。但是,一場“疾疫”悄無聲息地在曹操軍中流行開來: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

    從《三國志》裡《魏書》與《蜀書》記載來看,赤壁之戰時,曹操不僅軍營中有“大疫”、“疾疫”,而且像南郡這些城市裡也爆發疫情,曹操的北方軍許多死於“疾疫”。曹操無力對戰,只能回軍北歸。

    那麼,在曹營中爆發的這場助攻孫劉聯軍獲勝的“疾疫”到底是什麼毛病呢,筆者分析,大概有以下幾種:

    首先,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主要是指人離開熟悉的生存環境到一個新的地方後,身體與環境不適應引起的。水土不服的主要表現就是食慾不振、腹瀉、腹痛、噁心、嘔吐、乏力、過敏等。

    荊州一帶在長江沿岸,處於長江中游地區,現在在湖北、湖南是其核心區域。境內水系發達,軍隊以水軍為主。飲食主要是粟、米。

    曹操的北方軍乍到南方,飲水、飲食、氣候都不適應,水土不服也屬正常。

    《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又今盛寒,馬無藁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周瑜給孫權的建議中,精準預測出曹軍會“水土不服”,顯示了軍事統帥卓越的洞察力。

    其次,傷寒。

    東漢末年,除了社會動亂、戰爭頻仍以外,傷寒也大流行。主要時間段集中在公元204年到公元217年之間,而這段時間又是漢獻帝建安期間,又稱“建安傷寒大流行”。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造成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疾病。主要症狀有高熱、腹痛、肝脾腫大等。傷寒在建安年間大流行時,由於對這種高傳染性疾病缺乏認知,防範及救治都不力,導致許多民眾大傳染,一些村莊甚至整村都因傷寒死絕。醫聖張仲景一個家族有200多口人,因為傷寒流行,死了三分之二。

    《傷寒雜病論.張機序》: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元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

    赤壁之戰,發生於公元208年底,正處於公元204-217年之間,因此,不排除曹軍流行的疾疫是“傷寒”。

    其三,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在中國學術名稱叫日本吸血蟲病,是日本證實的不是從日本傳播過來的。上世紀70年代,考古學家在湖南長漢馬王堆和湖北江陵發掘的兩具古屍中檢測出了血吸蟲卵,說明血吸蟲病在西漢就存在了,至今有2100多年的歷史。而湖南湖北環洞庭湖片區又是血吸蟲病的多發區域。

    除了湖南湖北,江西的鄱陽湖周邊也是血吸蟲病的多發區。偉人的《送瘟神》就是聽說江西餘江戰勝了血吸蟲病以後徹夜難眠而寫的兩首名篇。

    人一旦染了血吸蟲病以後,就會出現畏寒、高燒、腹漲、腹瀉、便血、肝脾腫大,急性嚴重的會死亡。

    而古代荊州地區就處在血吸蟲病的多發區域,地域分佈在湖南湖北的長江兩岸。

    曹操佔領荊州後,一開始軍隊駐紮在荊州首府襄陽附近,後來因為追擊劉備及準備下江南,軍隊都移到長江邊上駐紮,一開始在巴丘一帶,後來主力在長江北岸的巴丘、赤壁一帶駐軍。

    長江沿岸正好是血吸蟲病的溫床,北方人初到南方,對血吸蟲沒有抵抗力,曹操幾十萬北方軍有可能成為這些小蟲的宿主。

    血吸蟲病從感染到發病,大概需要40多天的時間。

    曹操七月南征劉表,九月劉琮投降,曹操擊敗劉備於當陽,十月份至十二月份駐軍大概在巴丘和赤壁之間,曹操的北方軍有足夠的時間染上血吸蟲病。

    除了以上三種疾病外,其它傳染病如虐疾、鼠疫不大可能在曹營中爆發。因為虐疾主要在夏季發生,透過蚊子傳染,冬天蚊子都沒有了,赤壁之戰是隆冬時節。而鼠疫最早記載是宋元時期,三國時期沒有發生過。

    二、曹軍流行的“疾疫”到底是什麼病?

    曹操軍營中流行的“疾疫”到底是什麼病呢?結合各類疾病的特點進行分析:

    首先,水土不服是肯定會發生的。

    周瑜給孫權的建議中已經明確點出不服水土,加上北方軍到達南方,飲水、飲食不習慣,以及氣候影響,水土不服在所難免。

    但是水土不服雖然可以降低曹軍的戰鬥力,但致死率並不高,單單水土不服還不至於造成官兵大面積死亡。《蜀書.先主傳》裡明確說明“北軍多死”,那麼致死的疾病應該是傷寒或血吸蟲病。

    其次,傷寒的可能性很低,可以排除。

    雖然傷寒傳染性很強,致死率也非常高,但如果真的是爆發傷寒,那麼南軍和北軍都會被感染。而事實上赤壁之戰時,只有曹操軍中疾疫流行,孫劉聯軍沒有疾疫流行,一個個生龍活虎,戰鬥力超強。

    根據史書記載。赤壁之戰時,曹操雖然號稱80萬,但根據周瑜分析,曹操的北方軍只有十五、六萬,荊州降軍也就七、八萬,總兵力不到30萬。實際參加赤壁之戰的兵力也就應該不足20萬。孫權兵產力是3萬,劉備兵力1萬,劉琦兵力1萬,合計五六萬人。

    孫劉聯軍對曹操的兵力對比是1:4左右,孫劉聯軍如果戰鬥力低,也很難達到“以一敵四”的神勇狀態。

    孫劉聯軍保持高昂的戰鬥力,說明沒有感染傷寒。根據傷寒的傳染特性,不可能曹軍感染而孫劉聯軍不感染,因此,曹軍感染傷寒的可能性可以排除。

    其三,感染血吸蟲病的可能性很大。

    原因主要有:

    ——第一,荊州是血吸蟲病的高發區,或者叫“疫區”。

    ——第二,血吸蟲病一年四季都可以感染,沒有明顯的季節之分,當然夏、秋的時候感染率更高,曹操大軍就是秋季到達荊州的。

    ——第三,荊州本地人對血吸蟲病有預防和治療經驗,免疫力比北方人強。曹操在赤壁的軍隊主要是北方青徐兵及劉琮投降後的荊州軍,荊州軍及劉備軍、孫權軍都是本地人,長時間在荊州一帶,適應了當地的水土情況,對血吸蟲病有預防、治療經驗,且身體有一定的免疫力。因此,荊州本土人染病機率低,而北方軍剛到南方,身體沒有免疫能力,很容易成為血吸蟲卵的宿主。

    ——第四,血吸蟲病的致死率高。血吸蟲病因為傷害的是肝脾,因此致死率很高。特別是三國時代,醫學不發達,發病得不到及時救治,即使救治也難以對症,因此致死率更高,致死時間更短。急性的,一兩個月就能致死;慢性的,兩年以內。

    《清.陳士鐸.辯證錄》:水鼓不能越兩年,未有不面板流水而死者。

    血吸蟲病又稱“大肚子病”,“水鼓”就是“大肚子”的意思。

    解放後,醫療條件逐步改善,致死率才逐步降低,即使如此,也難免“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瑟鬼唱歌”。

    《武帝紀》和《先主傳》裡說得很明白,“大疫”、“疾疫”,導致“吏士多死者”、“北軍多死”。不是傷寒,那麼很大可能就是急性的血吸蟲病。

    綜上,赤壁之戰中,曹操軍中流行的“疾疫”,很大機率就是“水土不服+血吸蟲病”。

    三、曹操軍營“疾疫”流行的原因分析

    曹操軍營之所以“疾疫”流行,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首先,水源汙染直接感染。

    “水土不服”和“血吸蟲病”都和水有關。如果水源不潔,喝了就會鬧肚子,導致水土不服。

    血吸蟲病的致病原理是:感染者或哺乳動物排出含有血吸蟲卵的糞便,糞便汙染水源,蟲卵進入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進入釘螺體內,再無性繁殖大量的尾蚴進入水中,那麼這片水域就是“疫水”,人畜喝了疫水或者面板沾染了疫水,尾蚴就會進入人體再形成血吸蟲。

    由於荊州地區其實是血吸蟲病的“疫區”,水源可能就是“疫水”。曹操的大軍在疫水區域駐紮、生活和水上操練,難免接觸到“疫水”,甚至有可能直接飲用“疫水”,這樣就不可避免地感染上血吸蟲病。如果是急性的,40天就可發病。當時對這種病的認識不足,醫治不及時,輕則重病,重則喪命。

    因此,曹軍“疫病”流行的第一個原因就是飲用或接觸了汙染水源。

    其次,糞口傳播。

    糞口傳播就是指細菌、病毒透過糞便汙染環境,反過來又感染人的一種傳播方式。

    曹操軍營完全具備糞口傳播的條件:

    ——第一,軍營計程車兵集中在一起,每天大量的糞便排洩,難免汙染飲用水源。曹操有幾十萬大軍駐紮在巴丘到赤壁一線,每天的用水和排糞難以計數!而軍營肯定是臨水而扎,汙染無法避免。

    ——第二,紮營的地方水的流動性不強,導致汙染水源無法自淨。軍營臨水而扎,取水只能靠岸邊去取。而靠近岸邊的水流動性不強,水中的汙染物不容易被沖走,達不到淨化的目的。另外,有些港灣是死水,更容易造成水中的蟲卵及微生物繁殖。

    ——第三,水寨裡面的水流動性更小,駐紮水寨裡的水軍吃喝拉撒都在水上,同樣容易造成糞口傳播。

    ——第四,冬季枯水期,水流相對平緩,自淨能力差。長江的水主要來自上游的雪山融化,冬季沒有雪融,加上降水少,所以水位下降,水流平緩,這也導致水的自淨能力差,特別是港灣處,往往形成死水或半死水,這樣很容易造成糞口傳播。

    因為軍營很容易形成糞口傳播,因此也就容易造成“疾疫”流行。

    其三,交叉傳播。

    交叉感染是指天然宿主的病原體感染或傳遞給非天然宿主的現象。

    曹操軍營裡同樣存在著交叉感染的現象:

    ——第一,天然宿主傳染非天然宿主。血吸蟲病的天然宿主就是釘螺,荊州地區河網水汊較多,釘螺也多,枯水期也容易捕捉。直接食用釘螺或飲用含有釘螺排過尾蚴的水,就會被感染。

    ——第二,曹操軍營中是北方兵和荊州軍雜處的。而荊州軍有可能就有人感染了血吸蟲兵,但因為荊州兵有一定免疫力或平時飲食習慣有抑制作用,所以發病緩慢。但北方兵免疫力差,和荊州兵雜處的時候,很容易透過糞口傳播而感染並致病。

    ——第三,食品交叉汙染。軍人駐紮在一起,吃飯也在一起,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麵,如果軍糧混在一起,南方有些汙染的軍糧就會透過飲食把蟲卵傳播給北軍,北軍免疫力差,就很容易被感染成病號。

    ——第四,被感染者未隔離造成交叉感染。曹營的北方兵不幸感染血吸蟲病以後,那時候沒有隔離的意識,依然和健康人生活在一起,就自然地透過糞口等形式進行二次傳播,從而造成交叉感染和間接傳播。

    綜上,曹營中完全有大機率透過水源汙染、糞口傳播、交叉感染等途徑使得水土不服及血吸蟲病傳播,到赤壁大戰時,因“疾疫”死亡的人數已經相當可觀,加上生病沒有戰鬥力的,曹操軍隊的整體戰鬥力已經嚴重下降了。

    四、“疾疫”導致曹操自鎖戰船,為周瑜火攻創造了條件

    赤壁之戰火攻之所以能湊效,最重要的原因是兩個:

    首先,是戰船連環鎖在一起,這樣發動火攻時船不易散開。如果戰船不用連環鐵鏈鎖在一起,一旦火船撞入船陣,只能燒著相連的幾艘船,由於江面寬闊,大多數船都可以疏散開。火攻效果很難達成。

    其次,黃蓋詐降成功,這樣火船容易接近曹操戰船。如果黃蓋詐降不成功,曹操會安排戰船在江心攔截黃蓋,這樣火船靠近不了曹操水寨,無法放火。

    至於“東南大風”,按照筆者的觀點,可有可無。有東南大風,可以提前放火,並且火船上的人可以透過離船而逃生,風助火勢,火攻效果更好。但如果沒有東南大風,只要不刮北風,可以透過敢死隊把船劃近再點火,這樣火攻效果稍差點。

    因此,黃蓋詐降成功和鐵鏈鎖戰船是火攻成功的關鍵。正史上,黃蓋確實詐降了,但沒有苦肉計。苦肉計是演義的結果,使得小說的藝術效果更佳。

    而鐵鏈鎖戰船,與龐統獻連環無關。龐統也沒過江,更沒向曹操獻過連環計,孫劉聯盟裡也沒有人過江獻連環計。用鐵鏈鎖戰船完全是曹操陣營自己的主意。

    曹操也是被“疾疫”逼的沒辦法才自鎖戰船的,促使曹操“作繭自縛”的原因就是“疾疫”流行。

    因為不管是水土不服,還是血吸蟲病,發病的典型特徵就是上吐下瀉。加上戰船在江上顛簸,人站立不穩,北方士卒習慣乘馬,不習慣登舟,加重了嘔吐與腹瀉。曹操又不想放棄平定江東的機會,因此,就只得用鐵鏈自鎖戰船,減少顛簸。

    當然曹操久居北方,不瞭解南方的氣候特點,想到了對方會用火攻,但想不到隆冬季節會有東南大風,加上連年征戰,連戰連捷,志得意滿,因而疏忽大意,才導致孫劉火攻計得逞。

    曹操誤中火攻計,戰船部分被孫劉聯軍燒燬,形勢一片混亂,加上“疾疫”導致大量非戰鬥減員以及傷病員太多,因此,曹操主動燒燬剩餘的戰船、軍營及輜重,率兵北撤,從華容道逃回北方。

    《文選.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昔赤壁之役,遭離疫氣,燒舡自還,以避惡地,非周瑜水軍所能抑挫也。江陵之守,物盡谷殫,無所復據,徙民還師,又非瑜之所能敗也。

    這是赤壁之戰後曹操準備再次南征孫權時寫給孫權的信,從信中也可以看出,曹操自認為自己失敗的原因是“遭離疫氣”,而不是輸給周瑜的水軍。

    綜合上述分析,曹操赤壁之敗,關鍵敗因大機率是因為“水土不服+血吸蟲病”導致的“疾疫流行”,從而導致戰鬥力嚴重下降,又誤中黃蓋詐降之計,最終錯失了一統天下的絕好的機會。沒有東南大風,周瑜依然會成就“羽扇綸巾,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的豐功偉 績。

    而本來近乎一無所有的劉備,經由此役奪得荊南四郡,並向孫權借得荊州立足,從而三國鼎立局面初步形成,劉備成了赤壁之戰的最大受益者。

  • 6 # 天高雲淡4566117

    哈哈,三國演義看的入迷,當真了。你是想說,諸葛亮不做法借來東風,會怎樣吧?三國演義神話了諸葛亮,諸葛亮也沒那麼大本事。正史上週瑜才是風流人物。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可以參考三國志或者覺得麻煩看看赤壁賦的解釋。

  • 7 # 路過八零

    我認為周瑜會成功,歷史畢竟不是小說,我們現在認識的周瑜實際上是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裡經過羅貫中老先生藝術加工後的形象,嫉妒心很強的狹隘之人,和真實的歷史中的周瑜其實完全不是一回事。

    歷史上的周瑜其實是很有謀略,也很有能力的那麼一個英俊少年,聚賢納諫很有氣度。

    魯肅就是周瑜向孫策推薦的人才,而魯肅又是最早提出“天下三分”這個構想的人。如果周瑜真是小說裡氣量狹小之人斷然不會把魯肅引薦給孫策的。而且在所謂赤壁之戰中從頭到尾都是周瑜一手策劃指揮,根本沒有諸葛亮借東風一說。所謂“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銷二喬”也就是文人墨客文思海輝的一種假設而已。

  • 8 # 亂世中的歷史

    赤壁之戰的勝負跟“東風”肯定沒太大的關係,杜牧能寫這首詩也證明:“東風之說”並非出自羅老先生的杜撰,至少在唐代的民間就有人這樣吹捧諸葛亮了。而周瑜能嬴下這場生死之戰,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北方士兵不適應南方的氣候產生疾疫,戰鬥力大損。根據《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的記載:“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從這裡可以看出,赤壁之戰的第一仗之前,曹軍就已經大範圍的得了疾病,很可能還是傳染病。曹操大軍是建安十三年秋7月開始南征劉表,赤壁之戰大概發生在在建安十三年10月至11月之間。三、四個月的時間足以讓病情大肆蔓延了。另外,郭嘉也曾經對曹操說過,南方多疾疫,如果自己生活在那裡就會死。所以,曹操大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氣候的影響。

    2、不識水戰,鐵索連舟,給了東吳火攻的機會。根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的記載:“十三年春正月,公還鄴,作玄武池以肆舟師。”曹操在這一年的七月出兵荊州,正月才開始操練水軍,半年的時間怎麼可能和久居長江沿岸的東吳水軍相提並論?另外,北方人不習慣坐船,就用了鐵索連舟的方法,這才讓黃蓋有了火攻的機會。

    3、長江天險,曹操一生的噩夢。曹操不單單輸了赤壁之戰,在他有生之年,都未征服過長江。根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的記載:“十四年春三月,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這是赤壁之戰後的第二年,曹操在譙縣又開始操練水軍,目的是為了南征合肥。四個月後,大軍出征,結果再一次無功而返。

    建安十八年,孫、曹兩軍在濡須口相戰月餘,根據《三國志•吳書•孫權傳》的記載:“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無論曹操怎麼雄心壯志,面對如狼似虎的東吳水軍,也只能望江興嘆。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再徵濡須口,只是這一次孫權透過聯姻請和了。但是,如果曹操真有一舉打過長江,全殲孫權的能力,絕對不會答應這樣的請和。一旦拿下東吳,蜀漢政權也就沒了聯盟,一統中國就指日可待了,曹操肯定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綜上所述,周瑜嬴下赤壁之戰並非有沒有東風。而且,它也不是一個偶然事件,通過後來曹操歷次征討東吳就能看出來。歸根結底還是曹操在各方面都沒有足夠的實力一舉拿下江東。

  • 9 # 歷來現實

    三國時期數十年來,各種規模的戰役加起來接近上千,但是真正決定了整個三國格局的戰役,也只有寥寥幾場。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奠定了三國基礎的赤壁之戰了。

    而在這場赤壁之戰當中,來勢洶洶的曹軍之所以大敗於相對弱小的孫劉聯軍,可以說需要的運氣成分不小。而在後世的演義和各種傳說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諸葛亮“借來”的東風。使得後世不少人都認為,整場赤壁之戰勝敗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東風。

    難道沒有了這場風,周瑜就真的沒有辦法贏得赤壁之戰的勝利麼?其實不然,如果仔細研究正史的話,就會發現在史書上,影響了赤壁之戰的,其實是大家都很少注意到的地方,也就是疾病。

    東風並不是真正的敗因,曹操之所以會輸,另外也是輸在了天時和地利之上。

    在《三國志》之中就記載過,曹操到達赤壁的時候,曾與東吳水軍有過一戰,曹操並沒有討到什麼好處。又正好在戰敗之後,軍中出現了"大疫"。

    結果曹操就陷入了兩難的選擇之中,此時的曹軍在戰場上失利,又因為出現的疾病,使得他們計程車氣大減,不少人都提出了要不就暫時回去,日後再戰的建議。儘管曹操壓下了這些反對意見,但是在周瑜用火攻摧毀了曹軍絕大多數的戰船之後,他也不得不罷休。

    然而在曹操的心中,他可不認為自己是因為這樣才敗的。在《魏書》之中就記載,在他回到洛陽之後,專門給周瑜寫了一封信,信中表示自己並不是因為落敗才撤退,只是自己軍中出現了嚴重的流行病,才需要回軍治療。可見在曹操的心中,認為自己並不是因為交戰而失敗,而是因為軍中發生了疾病,才不得不選擇撤軍。

    而這場奠定了三國格局的疾病,對於當時的曹操來說能不能避免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曹操來這個地方,其實是客場作戰。他的手下士兵們,大多數都是來自於北方地區的。而赤壁這個地方,算是在古代荊州,也就是現在的湖北。要知道古代的交通條件和衛生條件,比起現在來說都是天壤之別。水土不服造就戰場失利的結果在中外戰爭史上比比皆是,不唯曹操陣營獨有。

    在長途跋涉之後,曹軍的這些北方士兵們,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就適應長江流域的氣候和各種環境的,所以很容易就出現水土不服的症狀,嚴重影響戰鬥力。

    水土不服儘管危險,但是並不致命。對於曹操和手下這些老兵們來說,就算真的出現了這種情況,也並非沒有方法解決問題,大不了就是讓這些士兵們多適應了環境,再選擇出戰,儘管會影響一部分戰鬥力,但曹操軍隊在這個時候,還是佔盡了優勢的。

    所以水土不服只是一個次要因素,真正斷絕了曹操的勝機的,還是一個延續了數千年的疾病——血吸蟲病。

    在建國之後,血吸蟲病才算是在中國絕跡,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中華歷史漫漫五千年,這種疾病沒少出現在各種戰爭中。在《漢書》之中就曾經記載過,西漢時期血吸蟲就已經出現在了歷史之中。

    比如說馬王堆裡的古墓裡,就發現了血吸蟲卵。而古時血吸蟲多發的地區,正好就是現在的洞庭湖和鄱陽湖這兩湖地區,該地域和古代荊州的地域高度重合,赤壁正屬於這個區域的核心地帶。真相也就浮出了水面——曹操也是敗在了血吸蟲的手上。

    從地域上看,曹軍在南下佔領荊州之後,就一直駐紮在襄陽一帶,之後為了訓練水軍,也為了集結部隊南下,最後選擇了駐紮在長江的邊上。而血吸蟲卵出現最多的地方,正是河岸或者江邊。試想在那種環境之下,北方人水土不服導致了免疫力低下,生活環境糟糕,氣候不適、食慾不振、暈船嘔吐,又遇上了血吸蟲,很有可能就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成為了宿主。

    從時間上來說,赤壁之戰發生在208年的七月到十一月之間,而血吸蟲病一般有著一個月以上的感染時間。曹操駐紮在長江邊上的時候,正好就是九月到十月。

    在真正的歷史上,如同諸葛亮跟東風沒啥必然聯絡一樣,鐵索連環這種計策,其實和龐統也沒有什麼關係,很大程度上還是曹操本人自己想出來的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是為了彌補自己水戰的不足的。儘管最後藉助風勢,周瑜成功利用火攻將曹軍擊敗。然而對於曹操來說,這種損失要小於疾病帶來的損失,於是自然不肯承認是敗在了戰鬥中。

    因此,從多個角度和方面來看,曹操計程車兵們在戰爭期間,染上這種病的機率極大。反觀孫劉聯軍基本上都是本地人,自然有經驗方法解決這種問題。在加上地利和人和,在內外都佔盡了優勢的情況下,可以說周瑜只要不是出昏招,成功解決曹軍的機率極大。

    關於赤壁之戰當中雙方戰員人數,也充滿了不確定因素。《三國演義》裡曹操雖然號稱八十萬,可這個人數水分可不小,曹操不可能舉全國之兵來討伐東吳,其大本營周圍同樣需要佈置兵力。那麼面對孫劉聯軍,在人數上面,雙方的差異也自然不會相差的很離譜,東吳這些年的苦心經營也不容小覷。

    哪怕沒有諸葛亮"請來"的東風,周瑜多花點時間和精力,也絕對可以在戰爭中取得勝利,在談笑之間就讓檣櫓灰飛煙滅。在大江大湖上進行作戰,暈船等一系列對於曹軍等不利的因素會被無限放大,使得曹軍在勝算上面就已經大打折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法正對於劉備而言是一個怎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