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媚讀史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是古往今來的文化屬性,劉邦、朱元璋就是這方面的代表。為人臣者,只有具備大智慧才能避免被帝王卸磨殺驢的悲劇,《雍正王朝》中的鄔思道,就深諳此道。雍正繼位當晚,回到潛邸準備“清理門戶”,鄔思道以“半隱”暫時脫離龍潭虎穴。

    但雍正並未善罷甘休,派了胤祥去為鄔思道踐行,還成功將如月安插到他身邊。臨行前,鄔思道曾提醒胤祥,要他辭掉鐵帽子王,方可保平安。可胤祥並未照做,為何卻避免了鳥盡弓藏的悲劇?此時的胤祥,已非昔日的“俠王”

    當年的胤祥,俠肝義膽,義薄雲天,眼裡進不得半點沙子,人稱“俠王”、“拼命十三郎”。這是胤祥的優點,也是其缺點,正因如此,他才受到別人暗算(康熙也為了磨練他的心性),在宗人府囚禁十年。

    十年下來,胤祥人未老,頭髮卻白了一半。有了這十年的教訓,胤祥也明白,凡是不能太冒進,該忍還是要忍,有時候喘著明白也要裝糊塗。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走出宗人府的胤祥,明顯老練多了:

    “鑄銅案”發生時,胤祥不知道內幕嗎?當老八拿出新鑄造的銅錢時,胤祥不正常的表情已經說明,他心裡清楚得很,之所以不說,就是不想得罪老八;

    跟雍正下圍棋時,以胤祥的技術,很快就能秒殺雍正,但他只敢持黑棋,而且步步退讓,表現得無比謹慎。被雍正罵了,他只敢唯唯諾諾;在雍正面前,他整理帽子的動作,已經刻畫出他對皇權的敬畏。

    “科場舞弊案”、“山西諾敏案”出現時,胤祥也不敢過多發表意見。凡是雍正交代的事,他都兢兢業業地辦理。雖然位置很高,但胤祥時刻都留意到君臣權力的邊界,不敢躍過雷池半步。不管是對待雍正的態度,還是本職工作,胤祥已經做到了公忠體國,讓雍正都不忍心下手。老八等人的存在,讓雍正不敢對胤祥輕舉妄動

    雍正剛繼位時,各省虧空,百廢待興,這都需要一個得力干將來處理;胤禩等人不甘心奪嫡失敗,虎視眈眈,時刻準備出手,這需要有人來制衡;軍方群龍無首,胤禵還在嘔氣,雍正又不懂軍務,同樣需要人來打理。再看看雍正的幾位親信?

    李衛畢竟能力有限,還不足以主持大局,當個地方一把手已經算拔高,到了朝堂根本鎮不住幾位皇子;至於那個田文鏡,辦事比雍正還操切,朝廷早就有人對其不滿,只能待在地方追繳虧空或者推行新政,不適合待在京城;鄔思道已經“半隱”,而且只是顧問;年羹堯比較符合條件,但西北需要有人鎮守。算來算去,能夠留在雍正身邊輔助的,既有威望又熟悉軍政的,只有胤祥。胤祥有如此大的利用價值,雍正拿他開刀,那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秋媚說:八爺黨的勢力遍佈朝野,對雍正處處掣肘,雍正單槍匹馬根本應付不過來,如果老十四再倒向八爺黨,那就是雍正的災難。因此,雍正需要胤祥當馬前卒,而且胤祥的位置越高,權力越大,對雍正的幫助就越大。只要胤禩沒有徹底倒臺,就有胤祥存在的價值。

    胤祥的特殊性,讓雍正不願意也不能動他

    劇中,胤祥是雍正的鐵桿兄弟,比親兄弟還親。兩人多年並肩作戰,早已接下深情厚誼。雍正能夠順利繼位,也離不開胤祥的支援。如此大的功勞,又有如此密切的關係,而且朝野上下都知道。雍正如果對胤祥鳥盡弓藏,會在輿論上將自己陷入不仁不義的境地。

    此外,胤祥是軍事專業畢業生,曾在西北帶過兵,軍營裡面有一大幫親信。十四爺被解除職務,曾寫了一封信,西北就有幾萬人為他賣命。只要胤祥一句話,他的親信同樣會衝鋒陷陣,這甚至比聖旨的效率還高。即便發不出信,雍正如果動了胤祥,豐臺大營裡面可能有人進京勤王,西山銳健營說不定還會譁變。為故主賣命的事在歷史上多次發生過,這都不是雍正希望看到的。

    秋媚說:對胤祥而言,鐵帽子王只是虛名,重要的是擺正自己的位置與心態。鄔思道讓胤祥辭去鐵帽子,他雖然沒有辭,但已經領會了弦外之音:不做與雍正同享富貴的兄弟,做與雍正有明顯界限的臣子。

  • 2 # 震王天峰

    這有幾個原因吧,第一雍正和老十三從小一起長大,況且老十三一直追隨雍正。

    第二,雍正能順利登基,有一半的功勞在老十三。

    第三,雍正也明白如果沒有老十三,就算他順利登基也不會做穩,因為老十三在軍對的影響力特別巨大,在老十三病重的時候,八王議政就是最好的證明。

    第四,老十三為人正直,對雍正忠心耿耿沒有二心,對雍正更談不上危險,而且還能震懾老八和老九的歪心思。

    第五,老十三的人格魅力特別強大,追隨他的人也特別多,如果要動老十三,滿朝的言論就會讓朝綱動亂,況且還有虎視眈眈的老八。

  • 3 # 達摩說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雍正奪嫡的首席智囊,但雍正對他其實是既用且防。在奪嫡成功後,雍正本想效仿“鳥盡弓藏”之舉,準備秘密處死鄔思道,但鄔思道一席話說動雍正,在承諾“半隱”之後,暫時擺脫了龍潭虎穴。

    離開前,十三爺胤祥前來送行,鄔思道向來敬佩這位“俠王”的為人,遂小心提醒他,要拼命辭掉這個“鐵帽子王”,才可保一世平安。但從劇情上看,在雍正登基後,胤祥好像並沒有主動提出辭掉“鐵帽子王”,而他們之間雖然再沒有做皇子時的那份無拘無束,但也算是君臣一體,互相扶持,安然度過了數年時光。

    為什麼胤祥沒有辭掉“鐵帽子王”,卻依然獲得了一世平安呢?

    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八爺黨的存在,讓雍正必須珍惜並善用自己為數不多的親信。

    康熙在位時,胤禩就憑藉著收買人心的把戲籠絡了大量黨羽,號稱八爺黨。八爺黨的黨羽遍佈朝野,樹大根深,即便是康熙大帝,都不敢輕舉妄動,只能適當打壓。

    而在雍正繼位後,八爺胤禩雖然奪嫡失敗,但八爺黨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並未衰退,雍正想要掌控朝政,維持穩定,一定程度上必須與胤禩和解,形成共治的格局。所以,雍正一繼位就封胤禩為總理王大臣,進入清廷的權力中樞上書房,後來也進入了軍機處。

    但雍正不會容忍這種現象長期存在,一方面作為皇帝,他不會容忍有人能夠超然其上,控制朝政,另一方面,以胤禩為代表的八爺黨始終維護既得利益者的特權,排斥改革和新政,對老百姓的痛苦不聞不問。所以他必須逐漸籠絡和提拔一些股肱之臣,為己所用,在八爺黨之外再建一個權力核心,以便推行新政,並逐步剪除八爺黨的羽翼。

    而胤祥作為鐵桿的四爺黨,又在軍隊中擁有天然的權威,自然是雍正第一個要下大力氣籠絡的利益同盟,又怎麼鳥盡弓藏呢?至少在成功瓦解八爺黨之前,胤祥肯定是安全的。

    更何況,胤祥的表現也讓雍正十分放心。

    首先,雍正和胤祥從價值觀上就相合,二人都意識到了康熙朝晚年的積弊,並認為必須整頓吏治,推行新政,剝奪既得利益者的特權。

    而從實際表現上看,胤祥在雍正在位期間為了推行新政鞠躬盡瘁,而且他已經意識到二人間已有了君臣之別,故出言小心謹慎,行事如履薄冰,處處收斂鋒芒,一切唯雍正馬首是瞻,捍衛雍正的權威,有時甚至有些唯唯諾諾,察言觀色。

    比如雍正剛一登基,便封了山西巡撫諾敏為天下第一巡撫,並賜匾褒獎。胤祥對諾敏能在那麼短的時間裡追回十餘年的欠款表示懷疑,認定其中必有隱情,但看到雍正躊躇滿志,不容置疑,便沒敢出言諫阻。

    再比如,雍正有一次想與胤祥下棋對弈。據雍正說,胤祥的棋藝在諸皇子中是頂尖的,而他自己則是最差的,而且二人同為皇子時也經常下棋,那時胤祥總是把雍正殺得片甲不留。可是這次不一樣了,胤祥出棋謹慎退讓,不敢贏雍正,但又不敢輸給雍正,所以便朝著和棋的方向引導。雍正越下越氣,直接掀翻棋盤,大怒道:“和棋,又是和棋!”看到雍正發怒,胤祥悚然下跪,頓時大氣不敢出,早已沒了當年拼命十三郎的俠王風采。

    胤祥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一方面與他被圈禁的那十年不無關係,在那十年中他已經深刻感受到政爭的殘酷和皇權的無情,另一方面肯定也是接受了鄔思道對他的勸告,這才更加收斂鋒芒,小心謹慎。由此可見,胤祥肯定在雍正登基之時多次請求辭掉“鐵帽子王”,但雍正出於籠絡胤祥對抗八爺黨的需要,沒有答應他的請求。

    當然,胤祥之所以能得善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死得恰逢其時。

    因為雍正在繼位之初,要集中權力,清除八爺黨,還要推行新政,所以胤祥是不可多得的股肱之臣。我們甚至可以說,至少在胤禩倒臺、八爺黨瓦解之前,雍正不會、也不敢拿胤祥怎樣。而在此之後,沒了八爺黨的牽制,雍正實現權力充分集中最大的障礙正是胤祥。

    畢竟,看到胤祥轉手之間就奪回了被胤禩和關外參將共管了的豐臺大營兵權,雍正除了欣慰自己又起死回生之外,內心想必也會對胤祥更加忌憚吧。

  • 4 # 立馬尼奧

    因為規矩,更因為雍正的新政壞了很多人的利益,包括旗人、自己的兄弟,所以他需要一個堅定得支持者,胤祥正好扮演了這個角色。

  • 5 # 南雷霆峰

    題主想必只看電視,不看原著,老十三其實向老四推辭了,但是他四哥沒有允許。

    胤禛說了,十三弟,你別和四哥這麼見外,更別防著四哥。兄弟中只有我們兩個從小到大感情最好,要是我不能讓你榮華富貴,不能護十三弟的周全,雍正我這個皇帝當得一點樂趣也沒有了。話都講到這個份上了,老十三隻有老實當他的鐵帽子王了。

    但是,胤祥還是很低調的,推辭了多次胤禛賞賜的殊榮和財富。因此,死後讓四哥更傷心了,還在他的諡號上加入一個“賢”字!

  • 6 # 風雪夢不逝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文有鄔思道,武有胤祥,隆科多,年羹堯,胤禛這才坐上了帝位。當然,這是《雍正王朝》裡的設定,歷史上是沒有鄔思道此人的。

    鄔思道作為雍正請來的“高人”,自有其不同尋常之處。他幾乎能猜透康熙的心思。比如刑部大案爆發後,他勸雍正不要插手此案,因為他知道,審來審去,結果都會不了了之,而審案之人反倒會成為眾矢之的。於是老八胤祀和老十三胤祥,一個主審,一個副審,最後全都陷了進去。正如鄔思道所料,刑部大案的幕後黑手乃是太子及其手下一干人等。此次風波過後,老八落了個“其心可誅”的名頭,老十三也將自己捲了進去。鄔思道的眼晴,不只看的遠,而是入木三分。

    但是,精明如鄔先生,也有看走眼的時候。第一次就是高福之死。高福為什麼死,因為他背叛了老四胤禛。他竟將雍正得到百官行述的原委洩露給了八爺門人。所謂一次不忠,百次不用,高福犯了四爺的大忌。儘管後來,鄔思道安排高福將計就計,將功補過。但無疑,鄔思道讓高福陷的更深了。太子和八爺都倒下了,高福作為局中之人,也是難逃一死。鄔思道看著死去的高福,悔不當初,嘆道:“殺高福者,鄔思道也”。鄔思道錯了,他錯就錯在,讓高福參與其中,錯在低估了胤禛的殺伐果決。

    這是成王敗寇,你死我活的奪嫡之爭,一個曾經叛變過的府中小廝越陷越深,只會招致殺身之禍。

    自此之後,鄔思道大夢頓醒。當雍正繼位後,他決定功成身退,半隱而去。臨行之際,鄔思道力勸胤祥辭掉“鐵帽子王”。因為他害怕俠義的胤祥功高震主,遭致雍正的猜忌從而不得善終。

    這一次,鄔思道又看走眼了。胤祥比高福聰明百倍,而雍正也絕非無情嗜殺之人。胤祥雖然做了鐵帽子王,但他知進退,行事謙恭,給足了四哥雍正面子。就連下棋,胤祥也是對雍正畢恭畢敬,禮讓十分。而且,胤祥辦事幹練,勤於政務,可說是為雍正,為國家鞠躬盡瘁了。平定西北,處理年羹堯,挫敗八爺黨的陰謀奪權行動,胤祥都乾的非常出色,最後也可說是以一人之力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胤祥是雍正的股肱之臣,這是勿庸置疑的。

    這些雍正都看在眼裡。而胤祥又是與雍正一塊長大的親兄弟,眾多兄弟中,唯有胤祥與雍正最為親近。如果雍正真的讓胤祥死於非命,那麼雍正就真是一位“暴君”了。鄔思道以為雍正是無情之人,實則不是。雍正雖然冷酷,但也有佛系的一面。對李衛,田文鏡,胤祥,這些忠臣,直臣,雍正那是喜歡的不得了。作為帝王,既要有雷霆萬鈞的氣勢,也要有潤澤萬物的胸懷。雍正是一位合格的帝王,雍正王朝也是這樣描述的。所以,對胤祥這等功臣,這等兄弟,封為鐵帽子王那是理所當然的,又豈能刀劍相向呢。這一次,鄔思道真的又看錯了。

  • 7 # 歷史茶坊

    “常言道,與平常人交往,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這個鐵帽子王你一定要拼死辭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這是鄔思道在離京前給十三阿哥胤祥的臨別贈言。雍正繼位當晚返回潛邸,智近於妖的鄔思道當即提出歸隱之請,擺脫被新君“清算”的厄運。離京之時,十三阿哥胤祥匆忙前來送行,滿懷愧疚的對他的遭遇表達歉意。鄔思道對胤祥天真率性,行俠仗義的性格極為欽佩,於是向他吐露了如前文所述的這段臨別贈言。

    可為何胤祥並未聽從鄔思道辭掉鐵帽子王的建議卻依舊安然無恙呢?

    首先,胤祥早已不是當年那位做事魯莽衝動,不計後果的十三阿哥了

    當年的胤祥天真率性、俠肝義膽,眼裡揉不得半粒沙子,人稱“俠王”。夜宿江夏鎮時,他對胡教頭調戲民女阿蘭的禽獸之舉怒不可遏,仗義出手給了那幫地痞一番教訓;太子第一次被廢時,他孤身一人陪同太子外出不說,回來之後又大放厥詞,到處嚷嚷什麼“無情最是帝王家”的話,因而被康熙下旨圈禁。經過前後兩次圈禁,特別是後來長達十年之久的高牆圈禁,胤祥衝動魯莽的性格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不再強出風頭,即使心中有話也要再三思量,找準時機再說。

    雍正懲罰孫嘉誠時,胤祥雖覺不妥卻一言不發;表彰諾敏為“天下第一巡撫”時,胤祥覺得詫異,卻依然沒有提出來。直到諾敏案和科場案爆發,雍正深感悔不當初時,胤祥才提出八爺黨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逢君之惡”,讓雍正瞬間明白了老八等人的險惡用心。

    其次,勢單力孤的雍正不能失去胤祥的助力

    雍正繼位後努力推行新政,然而八爺黨卻利用遍佈朝野的勢力進行阻撓和破壞,使原本勢單力孤的雍正帝更加舉步維艱,唯有知根知底的胤祥在朝局中起著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胤祥長年跟隨四哥辦差,無論是江南賑災還是追查《百官行述》,胤祥始終毫無保留的全力支援著四哥的工作。推行新政遭受重重阻力之時,雍正愈發不能失去胤祥的助力,只有他才會全心全意的支援新政的推廣。生性多疑的雍正很難聽進別人的諫言,刻薄寡恩、喜怒不定的性格也讓眾多朝臣對其望而卻步,唯有胤祥不僅敢於說話,而且還能夠讓雍正發自內心的聽從。胤祥的犯言直諫,讓雍正明白了八爺黨“逢君之惡”的險惡用心,以低頭向天下人認錯的方式承認的自己的過失;八爺黨逼宮時,若不是胤祥拖著病體拿下了控制豐臺大營兵權的幾位都統,難以想象會釀出多大的亂子。

    最後,鄔思道臨行前的下半句話不可忽視

    鄔思道離京前的臨別贈言是讓胤祥拼死辭掉鐵帽子王,但之後他還說了另一句話:“十三爺你不用擔心,只要你收斂鋒芒,皇上是不會怎樣你的。”這句話解釋了胤祥沒有辭掉鐵帽子王卻依舊安然無恙的原因。透過十餘年的朝夕相處,鄔思道對雍正有著極其深刻的認識,他腹黑且多疑,殘忍又刻薄,如果不對胤祥提出規勸,按照他以往的性情行事,必然會招致雍正的怨恨,最終肯定沒有好下場。例如年羹堯,雍正對他平定西北之功大加賞賜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然而最終還是落得個賜令自盡的結局。胤祥雖未聽從鄔思道的話去辭掉鐵帽子王,但他聽從了“收斂鋒芒”的建議。鄔思道離京後,胤祥變得沉默寡言,嚴守君臣分際,恪遵臣子之道。下圍棋時,素有“國手”之稱的胤祥原本可以秒殺雍正這個“臭棋簍子”,但他卻只敢持黑子,步步退讓,刻意營造出和局。寧肯遭雍正的斥責,也絕不逞一時之勇,逾越為人臣子的本份。

    對胤祥來說,鄔思道讓他辭掉鐵帽子王,其實是告訴他不要驕傲自滿,恃功驕主。漫說他立下的僅僅是從龍護駕之功,即便是那些開國功臣而被皇帝誅殺者也是史不絕書。胤祥雖然沒有辭掉鐵帽子王,卻已經領會了話外之音:擺正自己臣子的位置,別把自己還當成皇帝的兄弟。

  • 8 # 陽陽新視野

    《康熙王朝》劇中的胤祥之所以沒聽鄔思道的話,還能沒事其實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從劇中胤祥與雍正一直以來的關係來看,雍正即使再心狠手辣,也不會對胤祥作出“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來。

    從小到大,胤祥與雍正的關係都親如兄弟,比雍正的親兄弟十四阿哥還親,可以說無論在哪個時期,胤祥都是雍正最信任的心腹。哪怕劇中的李衛也比不了胤祥在雍正心目中對地位和份量。

    在當年的皇太子謀反一案中,也是胤祥一自己為代價,力保雍正無事,而胤祥也自此被幽禁10年,從一個俠肝義膽鐵骨錚錚的帶兵將軍熬成了一個百病纏身的衰老模樣,頭髮都花白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雍正再狠心也無法對一直以來支援自己的胤祥作出心狠手辣的事情,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即使胤祥沒有辭掉雍正賜予的鐵帽子王也沒事的原因。

    二、雍正是以孤臣上位的皇子,其並沒有多少可以信任的人,而胤祥是朝堂上下雍正可以無條件信任的人。

    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都知道,因為在康熙年間,雍正為了追逃庫銀以及支援康熙的改革,可謂是把當時的朝臣都得罪了。就如他當年所言,真的做成了一個孤臣。

    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上了皇帝的雍正,手底下能夠真正信任且能幹大事的人不多,而胤祥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能夠讓雍正無條件信任的人。所以在當時的環境下,即使雍正有其他想法,其當時也不得不依靠胤祥的能力和威望。

    三、胤祥是諸多皇子中唯二的兩個能帶兵打仗且在軍中威望極高的人,另一位皇子則是十四阿哥。

    劇中的康熙駕崩前,當時的奪嫡之夜可謂是兇險萬分,在當時的八阿哥優勢盡顯的情況下,如果沒有當時的十三阿哥胤祥帶著金牌令箭以其在軍中的威望穩住豐臺大營奪取了兵權,當時的雍正根本就鬥不過八阿哥。

    可以說當時是胤祥力挽狂瀾使得雍正得以上位,也就是因為胤祥在軍中的威望,如果坐上了皇位的雍正不拉攏胤祥的話,那麼其即使做了皇帝也是舉步維艱。

    如果一旦像鄔思道所說的那對胤祥般做出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那麼以胤祥在軍中的威望,可以說將會內亂。哦屆時局勢將會有利於八王爺派系,甚至會動搖雍正對皇權,所以無論如何,雍正都不能也不敢動胤祥。

    四、胤祥從宗人府出來之後,已經是百病纏身,對於雍正來說,並沒有多大的威脅,在當時的情況下,八爺黨反而是巨大的威脅。

    因為皇太子一案,胤祥被康熙圈禁了10年之久,因為多年的煎熬,使得胤祥百病纏身,身體已經不再像當年那般硬朗。一個百病纏身的沒有結黨營私的王爺,和一個在朝堂中擁有朝臣支援的八爺黨。

    誰的威脅大不言而喻。不管當時的雍正對於胤祥是否有想法,在當時的局勢來看,對雍正威脅最大的無疑就是八爺黨。所以當時即使胤祥沒有聽鄔思道建議辭去鐵帽子王,雍正也不會對胤祥做出什麼事情。

    結語:

    於情於理於公於私,雍正都沒有理由對胤祥作出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所以即使胤祥沒有聽從鄔思道的建議辭去鐵帽子網,雍正也並不會遷怒於胤祥。

  • 9 # 紅雨說歷史

    鄔思道就像是作者在劇中的代言人,他似乎明確的知道每一位劇中的人物在每一時刻的每一個行為。作者安排這樣一個人物在劇中,一方面或許在印證“為聖君者,必有神人庇佑,必有良臣輔佐。”所以有著鄔思道的未卜先知,十三阿哥的俠義無雙,年羹堯的殺伐果。另一方面鄔思道在推進著劇情,引導著觀眾步步為營,引出劇情又設立疑問,從而引發熱烈討論。顯然《雍正王朝》的熱議和鄔思道這個人物大火已經證明,作者的設定是成功的。

    一,鄔思道預言其實是作者給觀眾的一個懸念

    “狡兔死,走狗烹”的歷史經驗告訴著每一位“伴君如伴虎”的功臣。雍正登基以後殺害和他一起在“九子奪嫡”中相伴的臣子,逼殺在“九子奪嫡”中和他競爭的兄弟,這才歷史上一直引人疑慮。作者沒有明確指出雍正潛邸有“血滴子”,“粘杆處”,但是卻在他人的指責中提到,在鄔思道臨走前的提示中“我的話明日自有印證”和天空中迴盪的幾聲烏鴉叫給出提示。觀眾做如何想,那就是“一千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二,鐵帽子王的榮譽不是一般人拒絕的了的

    鐵帽子王世襲罔替這是在清朝皇室中幾乎最高的榮譽。但凡有鐵帽子王稱號的幾乎都是當時歷史上鎮壓一方的大人物多爾袞,代善,多鐸,濟爾哈朗,嶽託隨便拿出一個來都可以改變清王朝的走勢。所以鄔思道不想讓十三阿哥胤祥接受鐵帽子王,主要擔心老十三功高蓋主,被雍正殺害。畢竟老十三有著一顆赤子之心,有什麼就說什麼,沒什麼心機。當了天子的雍正或許有時候身不由己。所謂“與天子交,可同患難,不可同富貴”。

    三,雍正與十三弟的感情除了是真兄弟還是得力助手

    雍正與十三弟的感情是真兄弟,即使當了帝王對老十三的感情還是在的。從雍正一直善待老十三並多次對他委以重任就可以看的出。雍正登基以後,幾乎面臨“四面楚歌”的境地,能用的上的文臣只有張廷玉,半個隆科多。老八卻有著滿朝文武與自己抗衡,所以這個時候老十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雍正對老十三動手那就是自斷一臂,甚至給老八落下把柄。

    所以老十三和雍正的感情不能單單以歷史上的“狡兔死,走狗烹”來一言定論。

  • 10 # 小姐姐講史

    鄔思道是四阿哥胤禛身邊的得力助手,四阿哥能夠登上皇位,這其中少不了鄔思道的功勞。鄔思道是一個善於揣摩別人心裡的想法的人,他說的話不能不信,但也不可全信。十三阿哥胤祥沒有聽取他的建議不是也沒什麼事嗎?這剛好也就印證了“鄔思道說的話不全都是對的”說法。那麼,為何十三阿哥當了鐵帽子王卻還能自保呢?

    正如鄔思道所說,十三阿哥是天真率性,行俠仗義之人。他沒有那麼多的花花腸子,更不懂得算計,還被稱為“俠客”,風流倜儻。因此鄔思道非常佩服十三阿哥的為人,才在臨行時提出讓十三阿哥胤祥辭去鐵帽子王的建議,以免惹來殺身之禍。但十三阿哥卻不相信四哥會做出“鳥盡弓藏”之舉。事實證明,雍正對十三阿哥胤祥並沒有起殺心。雖然君臣有別,他們倆個之間再也不能像之前那麼地親密無間,但也卻可以相互扶持,相安無事 ,一起度過了數十年。那麼雍正為何沒有除掉十三阿哥胤祥呢?胤祥又怎麼做了才得以自保了呢?

    1.十三阿哥胤祥是雍正身邊可以信任的人,並在雍正在位期間盡力輔佐,他明白君臣有別,所以做什麼事都特別小心謹慎,處處收斂鋒芒,一切都聽從雍正的指揮。甚至有時會顯得有些謙卑,來顯示雍正的權威。看到他這樣的表現,雍正心裡應該也非常清楚胤祥對他來說並沒有特別大的威脅,自然也不會為難他。再說,十三阿哥怎麼說也是他的親弟弟,他也不會無緣無故對胤祥做出如此心狠手辣之事。且十三阿哥胤祥和雍正皇帝有相同的政治立場。他們兩個在康熙皇帝在位時都認識到了長期累積的問題,一致認為應該推行新政,整頓吏治。

    2.八爺黨的存在。雖然在奪嫡大戰中,八爺慘敗,但朝中還有很多支援他的人,且深根柢固,不是那麼容易清除的。更何況自己剛剛登基,勢力單薄,此時更應該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所以不敢輕舉妄動。而十三阿哥胤祥在軍中有著天然的權威,雍正此時正需要他的幫助,怎麼會在此時除掉胤祥呢?就算有這樣的想法,也得等八爺黨被清除之後了。

    3.鄔思道的話對十三阿哥胤祥有所啟發。其實,胤祥並沒有完全不聽取鄔思道的意見。鄔思道臨行時說道;“十三阿哥應該沒事,只要行事時收斂鋒芒,皇帝是不會殺害你的...”所以,在這之後,胤祥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就連下棋也故意輸掉。胤祥下棋很厲害,被稱為“國手”。有一次與雍正皇帝一起下棋,他本來可以秒殺雍正這位“臭棋簍子”,但他卻不敢回擊,只好步步退讓,刻意營造出和局的局面。雍正更因此大怒:“又是和局!”嚇得胤祥趕緊下跪,解釋道:“君臣分際,下不僭上!”他寧願忍受責罵,也不敢逞一時之勇,逾越為人臣子的本分。

    胤祥雖然沒有辭掉鐵帽子王,但是他卻把鄔思道的警示牢記於心,做到了“處處收斂鋒芒”。在鄔思道看來雍正本就生性多疑,心狠手辣。胤祥也只有這樣做才能讓雍正心安。更何況,胤祥經過這麼多年的磨礪,也曾被康熙皇帝囚禁了近十年。在他心中已是十分清楚,帝王家最是無情。人間冷暖自知,他深諳處事之道,以求自保,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了。

  • 11 # 這個歷史很正

    鄔思道也算是一個頂級的謀臣了,懂得大隱隱於朝的智慧,在雍正皇帝成功登頂以後,雍正身邊的很多人都還是蠢蠢欲動,而這個時候鄔思道卻懂得急流勇退這已經殊為不易了。

    在鄔思道想隱退的時候,雍正皇帝派了胤祥去給鄔思道踐行,臨別之時,他告訴胤祥辭掉鐵帽子王方可保平安。

    但是胤祥卻並沒有照他說的這樣做,那麼胤祥是如何保全自己的呢?

    首先,做事不逾矩。

    雖然,在劇中胤祥和雍正是鐵桿兄弟,但是在雍正登頂最高權力以後,胤祥擺正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臣子,並非是臣弟了,因此在雍正下達的命令胤祥都是唯唯諾諾的,然後盡力的去完成它。

    在於雍正下棋的時候也是如此,胤祥下棋都是一味的退讓,雖然看起來很軟弱,但是其實是告訴雍正,皇權不可觸犯,我也不敢觸犯它。

    其次,胤祥在軍方有很深的勢力。

    在雍正掌權之時,雖然八爺黨敗了,但是老八在朝廷上還是有很強的聲音的,而且恰好雍正又不懂軍事,因此就只要要這個西北軍出身的胤祥來幫助他穩住軍方。僅憑胤祥一紙書信就可以取得數萬軍隊給他賣命就足以說明胤祥在軍方的權威了。

    其實胤祥這麼做的原因是他聽懂了鄔思道的意思,因為他深知他的用處就是在於幫助雍正逐步取得所有的皇帝大權,而且這個人需要身居高位,且手有實權的才行。

    自古以來,皇帝登基以後的做出的“飛鳥盡,良弓藏”的事可不少,而胤祥之所以能成功的保全自己,就在於他清楚自己的定位,規規矩矩做事。

  • 12 # 糊塗蟲兒

    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

    1."世襲罔替", 隔代不降爵;

    2.俸祿優厚,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

    3.賜予世襲罔替王府,又叫鐵帽子王府。

    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因為他們功勳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胤祥就是清朝中後期恩封4個鐵帽子王之一,同治年間又增加恭親王,光緒年間又增加醇親王和慶親王。怡親王:胤祥,康熙帝十三子,胤祥是聖祖玄燁第十三子。雍親王胤禛即位後,即封其為和碩怡親王,雍正八年去世。乾隆年間,定怡親王爵世襲罔替。怡親王世爵共傳8世,9王。

    《雍正王朝》裡鄔思道臨別之時對胤祥說“這個鐵帽子王,這……你要拼死辭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與平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明日我的話就能驗證啊,府裡專一替四爺辦秘密差使的人,恐怕就要……。不過十三爺你不用擔心,只要你收斂鋒芒,皇上是不會怎麼樣子的。”

    胤祥並未聽從鄔思道辭去鐵帽子王的建議也沒事,主要是在於:

    1.胤祥有了10年圈禁的經歷,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不再是之前的拼命十三郎了,變得更加成熟、穩重,也更加懂得了收斂鋒芒,時時恪守臣道。在雍正面前畢恭畢敬,君臣關係分的很清。

    2.胤祥一直是雍正的鐵桿支持者,幫助雍正擺脫了多次危機,有功而不自持,不結黨隱私,無心戀皇權,是雍正好幫手,對皇權不構成威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500元買手機,有什麼處理器好點,照相好點的手機值得推薦?看了nova6 4g版,還有其他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