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向1陽
-
2 # 萌萌噠女漢子121
1.父母對孩子不可粗暴行事,以免使孩子常常恐懼不安,害怕與人交往。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從小熱愛集體,主動與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動,培養開朗的性格。對孩子在社交中出現的合群行為應該表示獎勵,逐漸增加他們的社會實踐活動,克服退縮行為,養成勇敢刊慣。2.父母應經常把孩子帶到大自然中去,開闊孩子的胸懷,開拓孩子的眼界,陶冶孩子的情操。比如說爬山、游泳、攀巖等,都能鍛鍊孩子的意志,認識自己的能力,增強孩子的信心,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變得勇敢了。3.父母要讓孩子能夠比較寬鬆地生活和學習,給孩子留下充分發揮潛能的餘地。還應該從思想認識上真正明白,嬌寵孩子會使孩子形成怯懦、任性的性格。父母要樹立起糾正孩子懦弱性格的信心,只要教育得當,措施有力,就能計孩子成為勇敢的強者。4.父母要時刻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辦事能力、堅強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不要當“救世主”,而要計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當然,開始的時候父母應給予必要的指導,讓孩子逐漸學會自己處理各種事情。如果父母一開始就撒手不管,孩子就可能一下子感到手足無措,反而會陷入各種心理恐懼之中。
-
3 # jollyswan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勇敢的、富有力量的人,能無所畏懼地面對外界的困難。
當孩子膽小、退縮,父母會擔心,這孩子太沒個男子漢樣兒了,以後怎麼有出息?
當孩子跟小夥伴一起玩,捱了打也不還手,父母會擔心,這孩子以後總被欺負怎麼辦,將來如何在社會立足?
當孩子遇事哭泣,顯得無助,父母會擔心,這孩子這麼脆弱不是辦法呀,怎麼才能讓他變得勇敢點兒呢?
這些憂慮的父母忘記了一個事實:孩子總會有無力、脆弱的時候。越小的孩子越顯得柔弱。
這是人類的一種獨有的進化現象。正是柔弱且漫長的童年期,有了父母的細心照料和耐心等待,有了更加複雜微妙的親密互動和交流,人類在長大成熟的那一日,才能從其他物種中脫穎而出,才會比其他動物更顯得有智慧、有力量。
當然,我也理解父母們對孩子的擔心。我們對孩子的擔心各種各樣,五花八門,隨孩子的不同特點和行為表現而不同。
擔心是自然的。正常的。但是,這些擔心過了度,實質上就會有毒。
記得我的一位朋友這樣無奈地感慨:
我媽最常在電話裡跟我說的是,我不在,你們能吃上飯嗎?媽媽的這個擔心,造成了一個什麼結果呢?很長時間,我進廚房就發怵。我覺得做飯真的很難,很難。我媽成功了對不對?
媽媽哪裡成功了?媽媽的成功在於,她完成了對女兒的控制。儘管女兒已經長大,成家,但只要女兒一直是弱的,讓人擔心的,那麼媽媽就一直是被需要的。
從這一點說,所有父母在頻繁擔心孩子的時候,都需要想一想,我的擔心真的是孩子的需要,還是我的需要?
除此之外,在日常教養中,父母們還可以參考下文的方法,去更從容地陪伴孩子長大。
無論你選擇哪種方法,請一直記得下面這段話: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隻雞蛋,他們的確是脆弱的,需要保護的。然而,作為雞媽媽,你能做的,不是去敲打蛋殼,企圖它能記住你的叮嚀;或者乾脆幫那枚雞蛋去鑿開他的殼,好助他一臂之力來到這世上。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守在蛋殼旁邊,給他保護和溫度,然後耐心等待他自己逐漸獲得力量,最後再依靠自己的力量,破殼而出的那一日。
方法一:接納孩子的無力和弱小
讓孩子變得勇敢、有力量,首要條件恰是父母能接納孩子的“無力和脆弱”。當無論自己是否表現得好,父母都一樣愛時,孩子就能確認:父母對自己的愛是無條件的;父母愛的是現實中而不是他們心中期待的自己。他自然會獲得更多做事或與人交往的勇氣、信心和力量。
孩 子的脆弱、怯懦,有時也是階段性的,是他們認知在發展,但發展又不成熟的時候,會有的獨特表現。例如孩子們都會有一個階段怕黑,睡覺不讓關燈。父母完全沒 必要因為這種階段性的“膽小怯懦”,就過度擔憂孩子的未來,甚至為孩子貼上“膽小鬼”“沒出息”的標籤。耐心陪伴孩子,或者藉助繪本幫孩子緩解焦慮、拓展 認知即可。
父母總用“膽小”“懦弱”給孩子貼標籤,容易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心理暗示。證嚴法師曾說:“如果父母常常擔心孩子,他的孩子會沒有福氣,因為福氣都被父母給擔心掉了。”
擔心意味著不信任,有多少不信任就意味著有多少控制,而父母的控制是在減少孩子的選擇,削弱孩子的力量,自然會讓孩子變得膽怯,缺乏勇氣。
有時候,父母太希望孩子變勇敢、變強大了,會借培養孩子勇敢和獨立性之名,要求嬰兒不哭才抱;批評孩子認生;指責孩子在衝突時不知道還手……然而,我們越是逼孩子,越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否定,繼而心生恐懼,也就越發的膽怯、無力。
孩子只有先和父母建立穩固的依戀關係,才會在暫時離開父母時,不感到焦慮;只有內心充滿安全感,對自己、他人和世界有基本的信任和充分的信心時,孩子才可能更好地融入新的環境或構建一份新的關係。
方法二:避免以下兩種教養方式
擔心還會導致不恰當的教養方式。
比如父母出於擔心,而對孩子的教養過於用力。要麼是要求更多,要麼是替代更多。前者會使得父母過於嚴厲,後者會使得家長對孩子過於嬌慣。
嚴厲的教養方式會導致什麼後果呢?如果父母苛責孩子完美,對孩子的失敗、錯誤缺乏包容,會導致孩子因為懼怕做不好而習慣退縮,不願意去冒險。
而父母溺愛、嬌慣,凡事替代包辦,則會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導致他自理能力差,對自己沒信心。與人交往時,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規則意識,不懂謙讓和妥協,最終被孤立。
所以,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勇敢、自信、有力量,就要鼓勵孩子多嘗試,包容孩子的失敗和錯誤,放手讓孩子自己多做,積累成功的體驗。當孩子確信事情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哪怕做不好,也不會被爸爸媽媽責備,自然會表現得更有勇氣和信心。
方法三:幫助孩子熟悉環境,教會孩子保護自己
有時候,孩子表現出的膽小怯懦和無力感,只是因為對環境和新事物的不瞭解和不熟悉。如果父母能夠能提供給他資訊和解釋,他就能打消疑慮,戰勝恐懼。
比如當他們第一天到幼兒園,會覺得一切都是那麼陌生,這種陌生感會讓他們感到自己難以應付。可是,如果父母在這之前,能帶著孩子到幼兒園走一走,就像一個預演一樣,他們就會感覺好很多,對新環境的畏懼感也會少很多。
此外,當孩子不慎受傷時,父母不要大驚小怪。只需要一方面及時處理傷口,一方面平靜地安撫孩子,讓孩子不要緊張,鼓勵孩子做勇敢者。父母的態度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孩子也會在父母的影響下變得強大起來。
同時,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和孩子分析為什麼會受傷的?怎樣避免受傷,教孩子判斷危險程度,學會保護自己。一定不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不讓孩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方法四:鼓勵孩子多參加體育鍛煉
孩子在參加體育運動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不可預知的困難。克服這些困難的過程,就是提升孩子勇氣、變得更有力量的過程。
孩子每面對一個自己從未嘗試過的新的活動時,往往要克服自己的恐懼感才能完成,而一旦完成,他就會體驗到一種成就感。以走平衡木為例,許多從未走過的孩子一開始都不敢上去,就算勉強上去了,也是心慌、緊張、搖搖晃晃。孩子為了取得成功,必須克服害怕的心理,勇敢地走過去。
心理研究早已表明:這類直接而強烈的成功體驗,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鼓舞和激勵作用,會極大地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可能很多家長都聽說過美國的“童子軍”。每年暑假,“童子軍”都會舉辦夏令營活動,活動地點多在森林、湖泊、山區、海濱或著名風景區,其中以體育夏令營參加的人最多。
活動包括長途行軍、登山、游泳、田徑,以及球類、棋類訓練,既讓孩子玩得痛快,又提高了技能,鍛鍊了意志品質。
在內容豐富多彩的探險、登高、涉水、野營等富有探索性和挑戰性的活動中,孩子們在鍛鍊了身體的同時,學會了勇敢地面對困境,共同解決了遇到的種種難題。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去爬山、遠足,和孩子一起鍛鍊身體。培養孩子熱愛一到兩項體育運動,並能夠長期堅持下去。
-
4 # 文都肉多多
兒童早教專家:李培美 據家教諮詢反映,現在諮詢孩子膽小、懦弱、畏縮的,越來越多了,這些孩子多表現出了雙重性,“在家像條龍,出門像只蟲”,怕生的環境,怕生人,怕強者,怕回答問題,怕黑,怕蟲子,怕獨處-----,當家長意識到對孩子的發展不利時,已不太好辦了。 樹有根,水有源,孩子為甚麼會缺乏勇氣呢?以懼怕來說,孩子不是一生下來就怕這怕那的,相反,幾個月的嬰兒很少有懼怕反應,基本不知道甚麼是怕,一歲以後,怕的反應逐漸明顯,由此,朝不同的方向發展起來,有的孩子越來越膽怯,有的孩子越來越有勇氣。 可見,勇氣不是天生的,是出生以後鍛煉出來的。那麼,膽怯孩子的勇氣跑到哪裡去了呢?讓我們看看孩子稍有大膽的舉動時,常能聽到大人的驚呼:“快下來,危險”“別摸,危險”“小心呀,危險”、、、、、、於是,孩子的心就逐漸地被危險包圍起來,在他的眼裡,可怕的越來越多,勇氣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被擠跑了。 有關的教育研究表明,孩子有沒有勇氣,和環境與教育有直接關係。例如,過度保護,過度照顧,會使孩子變得軟弱、膽小,怕這怕那。另外,和家長是否有勇氣也有直接關係,家長的膽怯會造成怯懦的氛圍,對孩子的心理起消極作用,孩子總是呼吸怯懦,怎麼會有勇氣呢?! 小孩有時會出現階段性的懼怕,是對環境的一種畏縮、退拒反應,例如突然會睡覺時不讓關燈,怕黑。有時,當一種懼怕出現時,另一種懼怕往往會消失,但也有表現得較嚴重和持久的,甚至造成心理障礙,所以要及時緩解孩子的懼怕。 為此,要讓孩子熟悉所懼怕的事物或情景。孩子之所以懼怕,多是對所怕的物件生疏,缺乏瞭解,如孩子怕蟲子,是因為很少接觸蟲子,以為蟲子是會傷害人的。應該吸引讓孩子接觸蟲子,先接觸那些溫和的,可愛的蟲子,多看昆蟲的圖畫、錄象,講一些昆蟲的趣聞等,通過了解與接觸,孩子對昆蟲發生興趣,懼怕感會自然消失。 從根本來說,有勇氣就不懼怕,所以,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一些家長是做得很成功的,請聽一位家長的教子體會: 我們經常鼓勵孩子參加體育鍛煉,我們也積極參加,有意加入一些訓練勇氣的專案,如練習碰撞,玩勇敢者遊戲,孩子很喜歡和我們較量,在較量中滋長勇氣,學會保護自己。 當孩子不慎受傷時,我們從不大驚小怪,一方面及時處理傷口,一方面平靜地安撫孩子,讓孩子不要緊張,鼓勵孩子做勇敢者,不怕,我們的態度對孩子很起作用,孩子也變得堅強起來。 同時,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和孩子分析為甚麼會受傷的?怎樣避免受傷,教孩子判斷危險程度,學會保護自己。一定不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不讓孩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豎立勇敢的榜樣。我們注意從圖書中,影視節目中尋找勇敢者的形象,用他們的勇敢精神感動孩子,不是對孩子說教,而是用我們的感動來感染孩子,我們夫妻興致勃勃地交談,由衷地欽佩與讚歎,每當此時,孩子也會自然地興奮起來,主動加入我們的談論,表現出對勇敢精神的羨慕,可見,勇敢精神滲入了他的心靈。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我們深知,勇敢的根基是獨立,所以,注重在生活上培養他的獨立能力,還有意鍛鍊孩子獨處,有時我們故意出去一會兒,讓孩子承擔看家的重任,孩子對此很自豪,以後一點點延長孩子獨處的時間,最長的一次達五個小時,開始時孩子有些緊張,但我們沒有讓步,堅持培養孩子獨處,果然,孩子逐漸應付自如了,顯然,獨處增長了孩子的勇氣。 這位家長的經驗不只提供了辦法,更主要的是提供了教子的觀念,“勇氣”是在充滿勇敢精神的氛圍中增長起來的,可見,培養勇敢幼苗之方,就握在家長的手中。
-
5 # 私房糖果
謝邀,孩子一歲半還沒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我兒子感覺他很膽小,每次遇到他怕的東西,我都會耐心的告訴他,不要怕,這個不會動,不會咬人,之類的話,效果還是有得,但是可能會起到小作用,如果家裡的孩子有什麼怕的和不自信,家長首先要有耐心,鼓勵孩子,在什麼方面不夠自信,家長也是要加強這個方面!但是有得孩子他就屬於那種不勇敢和不自信的性格,只有多鼓勵才可以!
-
6 # 好好做自己好好生活
我也正在思考這個問題我覺得
1.讓孩子一定要學會獨立,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能力。
2.父母能做孩子的朋友,可以無話不談,對孩子有好的引導能力。
3.有了這兩種能力,孩子對於問題的解決能力大大提升。
4.相信自己能解決的,就不怕沒有自信,相信自己有應變能力的就不怕敢還是不敢!
對於家長來說,有耐心,有恆心是很重要的!
-
7 # 家學堂
想要孩子勇敢,父母先要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只有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孩子自然會變得勇敢。在生活中,父母可以注意以下三方面,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培養出勇敢自信的孩子。
1.不要害怕,孩子挑戰新的事物。與成人不同,小孩對未知無所畏懼,從來不懼怕挑戰。失敗了,受傷了,受挫了,又能怎麼樣呢?其實讓孩子經歷一些失敗和挫折,是一次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立。
只要孩子願意,應該給孩子挑戰的機會,即使孩子要挑戰的是很危險的事兒,家長經過慎重的考慮,但這並不意味著馬上去阻止,而是為孩子選擇安全的方法。比如說孩子想學游泳,可以完全禁止在池塘中或者是河邊游泳,但可以給孩子選擇好的老師在泳池中進行系統的訓練。如孩子想學滑板,不是單純的禁止孩子學滑板的行為,而是為孩子選好護具,選好安全的滑板場地。說這個危險不能玩,這個太難了,不適合你,那麼孩子可能什麼也不會學。得不到鍛鍊的孩子,慢慢會失去學習的信心。
2.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無論孩子在做什麼,當他試圖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時,家長不要上去幫忙。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靜靜的等待。比如說孩子在攀巖,他在試圖往上攀登的時候不要總是指揮孩子應該怎麼做,而是讓他自己去摸索失敗的經驗,當他需要你幫助的時候,再告訴他應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3.不要搶在孩子之前表達情緒。孩子在跑步的過程中突然被絆倒,很多爸爸媽媽會跑過去問孩子是不是很疼啊?
或者說沒關係,一點兒不疼,對吧,其實疼或者不疼都是孩子的感受,父母不能去控制孩子的情緒和感受,一個連自己的情緒都不能隨意表達的孩子怎麼能做好其他的事情。
為孩子提供適宜表達自己情緒的機會,也是培養她自立能力的好辦法。即使她因為疼痛哭了及時的安慰她,就可以了。
總之,要想養出勇敢、自立的孩子,父母一定先要克服內心恐懼,相信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在每一次跌倒中、每一個危機裡,都能得到成長。 -
8 # 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媽媽
孩子現在正在學習武術,他覺得老師特別嚴厲,他上課前總想上廁所,而且覺得練習特別累,他每次都哭,然後拉著我要回家。我之前看過一些書籍,意思是說家長應該做一些共情,而不是評論,所以我一般都會說媽媽瞭解你的感受,但這種說法沒什麼用。我還會說寶貝,你用自己的胳膊摟住自己,給自己力量,媽媽也會摟著你,給你力量。你知道嗎,你要用勇敢的自己給有點害怕的你力量,跟自己說你可以,而且媽媽認為,真正的勇敢就是有些害怕但是仍然去做。孩子每次都是哭,然後自己擦乾眼淚,去上課。寶貝遇到的困難會很多,勇敢也需要一點一點鍛鍊!
-
9 # 一枚全職麻麻
人對於未知的事物都恐懼心理,小孩因為經歷少,自然在面對未知事物時這種反應更加強烈。作為家長,我覺得在小孩有這種情緒時適當引導,鼓勵,慢慢鍛鍊,孩子會慢慢變得勇敢,變得勇於嘗試和探索未知。例如,有一次帶自己寶寶去玩充氣城堡,當時寶寶才一歲三個月,比較小還不能獨立玩耍,所以我全程陪同。在玩耍得過程中遇到一個四歲左右的小女孩,她的爺爺把她放在城堡裡就對她說:你自己玩兒,我去逛逛,待會兒來找你。小女孩也挺懂事,愉快的答應了,然後自己開始玩兒。當時城堡里人很少,所以我帶著寶寶跟這個小姐姐互動,讓寶寶學小姐姐蹦跳,爬坡。城堡的坡挺高的,小女孩爬到一半就感到害怕,不敢往上,懼高,但是又特別想爬上去看看上面,又好奇又害怕。這時我帶著寶寶在她旁邊鼓勵她:姐姐加油,不怕,阿姨在你下面拖住你,掉不下去的。聽我鼓勵她,她開始嘗試往上爬。可能一時還不能完全克服內心的恐懼,做了個動作後又收回。我就一直鼓勵她:不怕,加油,摔不了,我們陪著你。就這樣在我的鼓勵下,她自己慢慢克服恐懼爬到了最高點。到了上面她高興極了,又崩又跳。有了一次的成功,她就能自己爬了。一次次滑梯滑下去,又一個人爬上來,享受成功的喜悅。當時我挺替她高興,也為自己高興。因為幾句鼓勵,她成功了;因為幾句鼓勵,我懂得了當孩子在面對未知膽怯時,大人的引導和鼓勵是多麼重要!
-
10 # 葡萄俏媽咪
讓要想讓孩子變成一個勇敢的孩子,首先要鍛鍊自己成為一個勇敢的家長。不要一旦有事,就把孩子擋在自己的身後。要是孩子足夠能承擔或者處理這件事的話,還是爭取讓孩子去處理。無論這件事的成功或者失敗與否,都對孩子是一個鍛鍊的機會。有的家長總會說要給孩子報跆拳道班或者是武術班,這種方法其實是不錯的,鍛鍊身體又可以鍛鍊勇氣。但是光鍛鍊外表是不夠的,要讓孩子從內心鍛鍊自己的勇敢,勇於承擔,有責任心。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父母怎樣做寶寶會跟著學。所以要想鍛鍊孩子的勇氣,首先還是要做有勇氣的父母。讓我們勇敢起來吧!
-
11 # 惜情惜緣惜福想讓孩子變得勇敢的首要條件,恰恰是父母能接納孩子的“不勇敢”。當無論自己是否勇敢,父母都一樣愛時,孩子就能確認:無論我是什麼樣的,我的爸爸媽媽,始終都是愛我的,跟我站在一起的。這個時候的他心中滿滿的能量,自然能更勇敢。那麼就要你做到以下幾點:
1.無條件的愛和充足的安全感。當然,這裡指的無條件是,不帶附加條件的去愛孩子。比如不說類似這樣的話:你要懂事媽媽就喜歡你,你要照顧弟弟(妹妹)媽媽就喜歡你,你要學習成績好,考試打100分媽媽就喜歡你,諸於此類。還有就是要及時的給孩子做出迴應,哪怕是一個眼神。記得我兒子剛出生時,人家都說,小孩子從小就要養成好的習慣,什麼飲食要規律,不能夠一哭馬上就抱,等等。可是我卻沒有管那麼多隻要兒子一哭我就抱,只要喝奶我就喂,只要伸手我就抱。現在兒子已經四歲一個人睡一間房,別人問他:你不害怕呀?他回答:我才不怕呢,因為有媽媽在,我只要喊她她就會過來。我想這都是因為我每次都及時迴應他,才會讓他有這麼充足的安全感吧!
2.不要批評指責,來傷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我兒子現在四歲,正是破壞力驚人的年紀。每當他因為好奇而把家搞的一團糟,我首先會制止家裡其他人準備開始批評的語言。甚至,家裡的其他人在指責他的時候,我會選擇和他站在一邊。記得有一次他把我剛買的新書用剪刀剪爛,當下那一秒我很生氣,可是我控制了自己的情緒,並對他說,哇塞,你真是個小發明家呀,竟然可以剪出一張笑臉來真棒。結果就是他對發明家充滿著嚮往。哈哈。當然事後我會告訴他什麼是可以做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因為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與探索。
3.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過於嚴厲和嬌縱。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過於嚴厲了就會造成孩子懼怕做不好,畏畏縮縮而不敢放手去做。而父母如果太過嬌縱,凡事都替孩子包辦,就會導致孩子自理能力差,與人交往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謙讓與妥協,從而被孤立變得沒自信。
總之,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勇敢與自信,就要多鼓勵孩子去嘗試,包容孩子的失敗和錯誤,放手讓孩子做他自己而不是我們所期望的他。作為父母的我們,更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言傳身教。
-
12 # 南方俏
要想引導孩子變得更加勇敢,就不要對孩子管的太多太緊,不要這個不能碰那個不能摸的,你自己弄的緊張兮兮的,會很自然的影響孩子也變的緊張膽小,這個不敢那個不敢的。還可以帶孩子看些熱血正氣的動畫片什麼的,用動畫片裡的英雄情結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要勇敢堅強和孩子玩勇者遊戲,因為遊戲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還可以練練武術,其實就是玩,感覺自己會武功了膽子就起來了,孩子如果真的碰到很害怕的事情或東西,家長也不要儘量別去逼迫孩子要怎麼樣怎麼樣,這樣反而會起到反作用,完全可以等孩子心情和情緒平復了的時候,加以鼓勵和引導孩子。
-
13 # 雨中的承諾2016
想要孩子變得自信勇敢和大方,就是要讓孩子在任何事情上,孩子覺得自己能行,自己做的夠好、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只有這樣,孩子做任何事都會感覺到快樂,久而久之也會越來越自信,歸根結底在於孩子自我存在的價值感。
所以作為家長,孩子的事情不要大包大攬,能讓孩子動手的自己絕不參與,要經常鼓勵孩子,多帶孩子到公共場合,鍛鍊勇氣和交際,家裡的事情也要讓孩子參與進來等,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感。
-
14 # 江南柳隨風
當孩子膽小、怯懦,捱了打也不還手,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時,父母總是很擔憂,
孩子將來怎麼在社會上立足?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勇敢呢?
孩子膽小怎麼辦?總被人欺負怎麼辦?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怎麼辦?越來越多的父母焦慮孩子不夠勇敢,缺乏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和融入新環境、新關係的能力。怎麼讓孩子變得更勇敢呢?
讓孩子變得勇敢的首要條件,恰恰是父母能接納孩子的“不勇敢”。當無論自己是否勇敢,父母都一樣愛時,孩子就能確認:父母對自己的愛是無條件的;父母愛的是現實中而不是他們心中期待的自己。他自然會獲得更多做事或與人交往的勇氣、信心和力量。
勇敢的基礎是穩固的依戀關係和安全感。我們常常借培養孩子勇敢和獨立性之名,要求嬰兒不哭才給抱;批評孩子認生;指責孩子在衝突時不知道還手……然而,我們越是逼孩子勇敢,越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否定,繼而心生恐懼,也就越發的膽怯。只有先和父母建立穩固的依戀關係,孩子才會在暫時離開父母時,不感到焦慮;只有內心充滿安全感,對自己、他人和世界有基本的信任和充分的信心時,孩子才可能更好地融入新的環境或構建一份新的關係。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和別人衝突時,捱了打卻不知道還手,這是怯懦的表現,並且常常為此而苦惱。事實上,要求孩子堅決還擊或者一味忍讓,都是在減少孩子的選擇,削弱他的力量。因為,當只能靠還手來證明自己的勇敢,或只能靠忍讓來證明自己的包容時,孩子已經處於對父母有條件的愛的恐懼中,從而失去了真正的力量來源:靈活。父母首先應該教會孩子保護自己,做出靈活的選擇,譬如警告對方、離開、還擊、找父母或向老師求助等等。除此之外,很多父母都沒有教會孩子對冒犯他的人堅定地喊“住手、不”,並且表達自己的訴求和情緒,那麼又如何能要求孩子勇敢?
想要孩子勇敢,父母還需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當孩子好奇探索時,我們訓斥他搞破壞;堅持己見時,我們批評他任性;找我們傾訴煩惱時,我們沒耐心聽;做錯了事時,得到的不是我們的幫助而是羞辱……當我們習慣了用否定來打擊孩子的自信,用打罵來摧毀孩子的安全感,用聽話和服從與否來定義孩子的好壞……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要求一個在家被我們欺負慣了的孩子,在外能變得自信、勇敢,不被別人欺負呢?
父母教養方式過於嚴厲苛責或溺愛嬌慣,也可能導致孩子缺乏勇氣,不夠獨立。如果父母苛責孩子完美,對孩子的失敗、錯誤缺乏包容,會導致孩子因為懼怕做不好而習慣退縮,不願意去冒險。而父母溺愛、嬌慣,凡事替代包辦,則會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導致他自理能力差,對自己沒信心。與人交往時,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規則意識,不懂謙讓和妥協,最終被孤立。所以,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勇敢、自信,就要鼓勵孩子多嘗試,包容孩子的失敗和錯誤,放手讓孩子自己多做,積累成功的體驗。當孩子確信事情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哪怕做不好,也不會被爸爸媽媽責備,自然會表現得更有勇氣和信心。
父母自身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也會影響孩子。一方面,很多父母自身就消極悲觀、缺乏膽識,或對社會的理解過於陰暗、負面,告訴孩子“不要相信任何人”“外面都是騙子”等等,讓孩子失去安全感,整日生活在恐懼之中。另一方面,很多父母總用“膽小”“懦弱”給孩子貼標籤,形成負面的心理暗示。證嚴法師曾說:“如果父母常常擔心孩子,他的孩子會沒有福氣,因為福氣都被父母給擔心掉了。”擔心意味著不信任,有多少不信任就意味著有多少控制,而父母的控制是在減少孩子的選擇,削弱孩子的力量,自然會讓孩子變得膽怯,缺乏勇氣。
最後,父母還要注意,不要曲解了“勇敢”的本意。勇敢,不是爭搶玩具時的霸道,不是集體勞動時的斤斤計較,不是睚眥必報。一個在規則中成功建構了自我,擁有良好品行和強大內心力量的孩子,會像水一樣柔軟、包容,卻擁有改變對方的能量。那些崇尚暴力,從不敬畏規則和界限的人,其實內心才是脆弱無力的,他們會逐漸被孤立而失去發展的機會。真正的勇敢,就如孟子所說:“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如果自己理虧,即使對普通人,我也不去恐嚇;如果自己理直,縱然面對千萬人,我也勇往直前,這才是真正的勇敢。
-
15 # 侯媽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初的教育,決定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教育也是其他教育的基礎,所以非常重要,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優秀,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自信怎麼辦呢,如何讓他變得自信起來,好多父母都沒有學習過系統的教育知識,不知道如何面對。侯媽專注親子教育十幾年,現在教父母如何幫助沒有獨立性的孩子變得自信起來。
1.父母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關係融洽,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心情愉悅,自然會性格開朗有自信。
1.父母要孩子適當地放手,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作決定,孩子長大後就是一個有主見的人;父母對孩子的管教不要過於嚴格,讓孩子不敢自己去嘗試新事物,沒有獨立性;有的父母對孩子不放心,什麼事情都不讓他去做,自己幫他處理好,讓孩子容易對父母產生依賴。
2.父母要多誇獎和鼓勵孩子,多對孩子做正面的暗示和引導,讓孩子敢於去做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父母要尊重孩子,不打罵孩子。
3.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擁有自己的專長,在與人相處時就不會顯得沒有自信。
5.鼓勵和表揚孩子,多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多讓孩子做一些有成就感的事情,讓孩子自己相信自己。
6.培養孩子樂觀的心態,讓孩子遇到事情自己想辦法去解決,遇事不悲觀和抱怨。
-
16 # 敲木魚的石頭
作為家長要做一個好的例子 ,做事時要教孩子正確的做法 ,同時傳輸一點正能量精神。儘量讓孩子獨立 自己事自己完成。給予精神或物質上的鼓勵。
-
17 # 辛德瑞拉52200002
從小就鍛鍊他,比如去飯店了和服務員要餐巾紙啊,在人多的時候讓他唱個歌或者表演一個朗誦古詩啊,但是一定要在這些事情做完之後鼓勵他:好棒啊!如果是媽媽去和服務員要餐巾紙,可能那個叔叔/阿姨都不會給媽媽,你好厲害!一次次的鼓勵讓他自己在心裡建立起自信心,慢慢幹什麼事情都會勇敢。我女兒就是,有次我們去玻璃棧道,其實我倆都害怕,我表現得更恐懼,然後她特別勇敢的拽著我,跟我說要保護我,帶我上去的。所以說有些時候不要用我們成人的思維去想他們會不會做不好,做的很差之類的,你都沒有嘗試過為什麼要否定他們呢?
-
18 # 凌筱筱凌
以身作則,以鼓勵為主,循序漸進的。
循循善誘的引導他去做些戶外活動,或者參加一些學校裡組織的活動。
-
19 # 且把薔薇細嗅
首先,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要在孩子面前做勇敢擔當的家長。還要多帶孩子見世面,鼓勵孩子獨立自強,勇敢出去闖。
-
20 # 阿競大叔
首先 在二歲的時候就獨立睡覺 可以培養孩子不怕黑
其次 帶他接觸小動物 但是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被咬到或者抓傷
然後幫助孩子區分勇敢和莽撞是不同的
最後 在學前班第一次受欺負的時候必須要反擊回去
回覆列表
培養新的一代具有堅強、勇敢的意志,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一個堅強、勇敢、愉快、樂觀的人,能較好地克服生活上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而較好地完成任務和有所創造發明。培養兒童堅強勇敢,首先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英雄劉胡蘭在敵人面前堅強不屈的形象,黃繼光叔叔為奪取戰鬥的勝利用身體堵住敵人碉堡的英勇事蹟,小兔子勇鬥狡猾兇狠的狼的故事等等,都能在兒童幼小的心靈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勵他們樹立要做一個勇敢、堅強的好孩子的願望。成人以自己的榜樣教育孩子,也是很重要的。冬天北風呼呼吹,小鳥也不願飛出窩,可爸爸還是天一亮就起床,跑步,做早操,鍛鍊身體。媽媽一天累到晚,工作完了又接連做家務,從沒有皺過眉頭。爸爸媽媽的行動,小剛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在幼兒園參加冬泳一直不中斷。其次要注意創設條件,鼓勵孩子大膽做一些經過努力能做好的事。三是對孩子能夠做的事,應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不要老是不放心,諸多限制。孩子長到兩歲以後,已能穩定地獨立行走,歡喜到處走動,摸摸爬爬,玩弄各種玩具,用具。大一點的孩子歡喜奔跑、追逐、溜滑梯、在小土堆、石階和攀登架上爬上爬下,只要沒有危險,不會損害幼兒的健康,就不應對他們的行動過分干預。如果因為怕孩子活動出事而總是給予過多的限制,兒童就會變得怯懦、膽小怕事、遇事畏縮。培養兒童勇敢堅強,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要注意消除造成孩子恐懼、害怕的因素。要從小培養兒童堅強勇敢,必須注意消除造成孩子恐慌、害怕、軟弱的因素。幫助和支援孩子克服困難、獨立完成任務。有些孩子,害怕到陌生的地方和怕見生人,這是由於父母平時很少帶他接觸社會和讓他進行獨立的活動所造成的。為了使孩子長得活潑、大方,成人應多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參觀、活動,帶孩子到親朋家當客人,教他學會大方、有禮貌地和別人交往。孩子的社會活動知識經驗豐富了,就不會產生害怕、畏怯心理了。堅強勇敢和任性執拗是兩回事。堅強勇敢是指對應該做的事,能大膽、不怕困難、不怕失敗地把事情做好;而任性執拗則是不接受別人的正確勸告,堅持自己的錯誤,自己想怎樣做就怎樣做。執拗是由於成人對兒童缺乏正確的教育,沒有嚴格的合理的要求,姑息嬌縱,或不瞭解兒童的心理,使兒童產生抗拒的情緒等原因造成的。要改變兒童這些不良的性格,首先要改變成人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