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對現實的形象,指導。
4
回覆列表
  • 1 # 電影鏡頭讀名著

    據說,中國最好的哲學家都隱藏在單位的門房裡,每個看門的大爺都是蘇格拉底,遇見誰都會有終極三問:你叫什麼?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

    這個段子至少說明,哲學並非像我們日常認知中那樣的曲高和寡,玩笑也能證明它與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在現代高速變化的現實中,哲學這門學科也好,生活方式也好,正逐漸脫離日常生活,變成了某一小撮人群,互相指認對方身份的密室遊戲。對很多學過哲學的人來說,哲學就是學習不同的概念,然後用這些深奧的概念組成的理論話語,講述一個雞湯道理。通常哲學都有一個起源,就如同我們講故事總是說很久很久以前一樣,哲學家通常會說,古希臘的哲學家認為……

    從古希臘開始的哲學教習,至少對我們的生活有一個重要的影響,那就是把哲學當成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情。我特別喜歡法國哲學家巴迪歐的那個說法,哲學其實就是某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自由致辭。這個說法如果換成現代哲學的裝逼話語就是:主體對客體進行有教寓性質的誘導性啟蒙。相比而言,我還是喜歡第一種說法,讓人感覺其實就是兩個人自由地交談:就如同蘇格拉底在雅典街頭跟年輕人談話,笛卡爾給波希米亞的伊麗莎白公主寫信;盧梭寫作《懺悔錄》;還比如尼采的詩作,薩特的小說和戲劇等等。真正的哲學其實不侷限於學院,它應該是深植於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那種熱愛思考的衝動。我們每個人可能不會成為哲學家,但是都可以成為愛智慧的人,所謂的智慧就是這種永不停歇地用哲學思維思考的衝動。

    我今天想討論哲學確實有些自不量力,我沒有受過專業的哲學訓練,充其量讀過一些哲學家的著作。我讀哲學最大的目的就是解決自己內心長久以來的困惑,我帶著困惑思考自己的所在。這大概也是對哲學認識上的一種誤區,因為哲學畢竟不是百科全書,無法給出答案。而且,可能正好相反,因為哲學的目的並不是解答問題,而是提出和創作新問題的。

    我們對哲學家也有很多認識上的誤區,比如哲學家就是那些整天用一些亂七八糟的概念,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發表與我們生活無關的學術論文的一群人。這其實是對學院派哲學的誤解,但是不得不承認,學院派哲學有種走入死衚衕的感覺,用法國哲學家齊奧朗的話說,這樣的哲學其實是用貧血概念搭建的避難所,註定會沒有生命力。無論是解釋世界,還是改變世界,哲學所能解答的問題只有不停地追問,它是無解的,給不出答案。相比哲學家式的思考,我們普通人思考的哲學,歸根結底,只有在變成生命哲學時才有些許意義,因為任何知識如果無法化約成生命體驗,都只是概念的重疊,觀念的速遞,術語的隔絕,與生命無涉,與人生意義無涉,只是一門學科的學習,哲學史的教導。哲學只能思考形而上的問題,無法解答形而下的肉體之惑,就如同科學無法解答信仰的問題一樣。

    法國哲學家阿蘭·巴迪歐曾在演講中涉及到當代哲學如何介入生活的問題。說白了,隨著生活的加速度,知識迅速貶值,很多學科和門類都變得一無是處,像哲學尤其能感受到這種危機,如果只是在學院中閉門造車研究哲學史,這樣的哲學充其量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我們該追問,哲學如何描述這種加速度的生命體驗,當下哲學與我們個體的選擇和決斷有何關聯。他提到一種說法,在當代的人們的生活中,哲學可以作為一種覺醒來解釋。這種哲學的覺醒可以提供一種新的哲學性的情境,把哲學與日常的問題區別開來。巴迪歐認為當下的哲學與以往的哲學有很大的不同,這種不同體現它新的責任。當下的哲學有點像這樣:“如果你希望你的生活具有意義,那麼你必須接受事件,必須同權力保持一定的距離,必須在你的決斷上堅定不移。”事件指的是生活中的例外和轉變的時刻,某件突然的事情發生了,這個例外會吸引我的注意力,讓我們脫離了習以為常,重新思考事件;而面對突如其來的事件,我們要做出抉擇和決斷;至於與權力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是哲學很古老的敵意,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哲學是民主,當然要反對權力的獨裁和引誘——這一點似乎是告誡哲學家的,尤其是那些渴望成為國師和哲人王的哲學家們,與我們日常生活關聯不大。

    我們都不是哲學家,但是可以具有哲學地思維,這種思維就是像蘇格拉底一樣,不停地質詢自己的存在有什麼意義,用自己的感受來重新打量世界,省察自己的人生。

  • 2 # 宮殿君

    哲學的現實意義?這個問題本身是值得商榷的,我們習慣了用所謂的“意義”,“現實意義”或者“理論意義”去定義各門學科,從而判斷這門學科應不應該學,小君覺得這完全就是一種偏頗的“工具論”。

    哲學有什麼現實意義呢?咱們不妨反過來問一句:哲學憑什麼要有現實意義!?

    “哲學沒有意義,因為它本身就是意義!”

    哲學是什麼?咱們華人習慣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定義: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這樣的概念將哲學比作成了一枚“指南針”,好似人的生活完全由它來指引,因此就會得出一個結論——哲學很牛,現實意義很多,所以我們必須好好學習哲學!

    但,哲學到底是什麼呢?

    它出生在古希臘,最早的含義是愛智慧,也就是說,凡是愛著智慧的東西都可以叫做哲學,而在古希臘早期時,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被統歸到哲學的懷抱之下,什麼數學、天文學、醫學、物理學都是“大哲學”,因為它們都是愛智慧的體現嘛!

    哲學是一個無法定義的概念,因為它本身就不需要被定義,我們常問哲學的意義是什麼?可殊不知,哲學本身就是意義,原因就一個:

    咱們的生活完全就是“哲學”,我們的生活根本離不開哲學!

    “哲學在哪裡?”

    哲學即生活,生活即哲學,拋開哲學家高深的理論闡釋,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都是哲學,你無時無刻都離不開哲學!

    看看咱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

    一個“人字形”的結構凸顯了它的哲學意味,之所以建成這樣,除了有實用性方面的考慮外,還有哲學的味道:屋子處於天地的中間,象徵著“天地人”中的“人”,是古人“天人觀”的體現。

    再比如現在的所謂“奇葩建築”:

    為什麼會這麼建呢?拋開建築學和藝術上的追求外,這完全就是受後現代主義的影響;“後現代主義”是當今影響世界最大的一種哲學思潮,它強調打碎一切,打破一切傳統,否定整齊劃一的標準,講求“新”。

    而這樣一種“後現代主義”是不是在咱們生活中很常見呢?有很多年輕人不拘一格打扮自己,趕潮流;有的電視節目,小影片不走尋常路,怎麼搞笑,怎麼怪怎麼來;包括現在的很多廣告創意,都是怎麼怪,怎麼新奇,怎麼惹眼球怎麼來,根本和以前那種整齊劃一的模式不一樣了。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思考、說話也是一種哲學,比如我們會經常使用推理:

    這樣一個簡單的推導其實就是古希臘和近代哲學裡最常見的邏輯命題。

    所以,哲學沒有現實意義,因為哲學本身就是意義,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用著哲學,只是,你沒好好發現它而已!

  • 3 # 麥克風2018

    哲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哲學起源德國,中國的哲學稱為思想例如儒,釋,道,從客觀角度講哲學是一門非常枯燥無聊的學科,但是哲學也譯為愛智慧的學科。記得教授在課堂上講哲學是什麼哲學就是傳達室看門老頭問你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找誰。如果一個人一但擁有了哲學思想會把自己變的很高尚,品味,修養,文化,提升了整體人生層次感,以上是我真實的感受!

  • 4 # 俠客島69176191

    沒有“哲學”就沒有“方法論”。

    沒有“方法論”人類社會文明就不會發展。

    人類社會文明不發展,可想而知……

    “哲學”的意義是巨大的。“哲學”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工具書。

  • 5 # 夏爾9

    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是一個整個人類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的進步的過程,也是每個個體的人的思想和行為從自發到自覺的不斷進步過程。

    隨著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大幅度提升,解決個人精神家園中的核心問題的方式也在不斷進步。從對自然界盲目的原始崇拜,到對自然現象擬人化的多神宗教,再到一神宗教,最後到對人生意義的哲學思考。

    所以,哲學的現實意義就是讓人擺脫客觀世界及人自造的“神”等外在對個體的思想束縛,真正走向思想自由。

  • 6 # mulin30311368

    哲學,是反思思想的學問。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一刻也不能停止對自己已經有的關於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的思考的反思。唯有如此,才能扣問真理的大門,才能找到前行的方向,才能體悟到生活的意義。哲學地思考,人類才能告別矇昧,走進文明,用思想做武器改造自然、改造社會、改造人自己。

  • 7 # 研究與發現

    哲學與現實比較遙遠。哲學研究什麼呢?哲學研究的是抽象、形而上的事物,它是務虛的學問。它與人們現實生活中眼下的事務不搭界。在實際生活中,一個人所需要的不是一般性的觀念,而是對具體環境的熟悉;一個人必須熟悉具體的人和辦法,而不是抽象的人和原理。在個人的世界裡,需要的不是經濟價值的理論,而是關於當下的成本、工資和物價的知識。我們把解決當下事務的能力叫務實性反應,也叫動物式的反應。所以說,哲學沒有實際意義,它不解決當下的問題。哲學是對普遍原則的探索和思考,是最崇高的人類活動。西方人把它叫做愛智,它是一切科學的基礎。

  • 8 # 梨花

    對於現實世界,哲學需要科學的佐證與實現,反過來其抽象了科學並促使其“進步”。然而,這並不是主要的,哲學最現實的意義是它叫人篤信自己是區別並超越任何存在的存在,儘管這並不是真的。

  • 9 # 笑看人生202712927

    正確的因果,邏輯關係。比如:因為肚子餓,所以要吃饃。因果關係十分明顯正確,春花秋實,也符合正確的邏輯關係,還有,因為你努力了,就有了好的結果。這都是比較現實的意義所在。

  • 10 # 媒體創新

    哲學如愛情一樣,不能給您帶來麵包,但會讓您過的滋潤。有十年的教學經驗,談一下個人對哲學現實意義的體會,不一定準確,僅供參考:

    一、貓頭鷹現象。可以理解為事後諸葛亮,因為哲學是從一般現象總結昇華成普遍規律的,所以不能預測什麼,但事後總結反思是哲學喜歡乾的事。從這點來看,哲學的現實意義就是透過現象看出本質,歸納經驗到理論。只要明天的太陽能升起,只要今天總結的規律明天仍然起作用,只要前輩們犯的錯誤,晚輩們依然會犯,那哲學的現實意義就是少走彎路少犯錯!

    二、權威依賴。從三方面說明。

    一是將個人意志上升為集體意志。有哲學思維的工作者,在與人交流時,不會提前表態下結論,等大家意見表達後,才總結昇華。但很多領導人就靠哲學方法做工作明顯效果好,比如集中群眾意見,雖然自己心中已有主意,但還是費盡周折的諮詢完相關核心人物的意見和群眾代表的意見,潛移默化的將個人觀點上升為集體意志。

    二是現實合理化。比如很多邪教徒能有若干女人,女人們彼此之間和諧相處,根源在於思想控制;再比如殺人,怎麼樣殺的合理,對很多政治家來說,必須有合理解釋,大家認可才行,像十字軍東征,一群信仰殺人是最大的罪的教徒們殺別人殺的理直氣壯,地動山搖。哲學主要就是為很多現實的事解釋其合理性,並讓人們普遍認可。

    三是維護權威。對於統治者來說,哲學思想最大的功績就在於維護統治者的權威。布魯諾因日心說被燒死,是因為羅馬當時的基督教思想普遍宣傳的是地心說,其核心思想是宇宙中心是地球,地球中心是人類,人類中心是羅馬,基督教皇代表上帝統治人類,忽然出現個日心學說,你(布魯諾)讓我有什麼理由統治人類?西方國家都實行的三權分立以及民主選舉的方式確立權力,而我們實行的民主集中制,這會困擾很多人,因此,哲學就要為大家解釋為什麼我們實行的是民主集中制,其合理性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要維護黨中央的政策和方針等。

    三、誰的思想更靠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個人都有選擇和安排自己生活的自由,可大多數人的思想並不合理、科學,甚至是錯誤的。如果我們尊重身邊的人選擇了不合理、不科學錯誤的思想,那必然是害人不利己的。因此絕對的思想自由是做不到的。我們往往不是被這種思想忽悠了,就是被另一種思想洗腦了。總之,我們的大腦跟我們胃一樣,需要每天都需要新的營養,也跟我們吃飯一樣,有時候我們是沒得選,有時候是沒法選,更多的時候是不知道選什麼的,但選不選,我們都得往大腦裡裝入相應的思想認識。可相比較來說,精心選擇科學、合理對人有益的思想就好比選擇健康食品是一樣的。從這點來說,我們是反對多元主義或虛無主義的,什麼都對,有其合理性,但絕對是不負責任的態度。即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堅持要做錯誤的事,長輩如果都是多元主義或虛無主義者,估計也不會對自己的孩子不負責的。哲學就是讓我們重新分析各種思想,對比哪種理論更先進。

    四、明辨是非主意正,不瞎評價不被騙。以前經常聽說被輿論或道德迫害的人或事特別多,現在有了網際網路,更是。比如封建社會女孩被侮辱了,以後都沒臉抬頭做人了。當然現在這種落後的思想仍然存在。再比如說小月月事件,非現場的人都成了道德評價者和道德評判者了,現場的人都被指責了。這又是一種什麼思想呢?所以,懷疑主義曾經提出:“所有一切都是現象,我們僅僅知道表面現象,對其本質無法獲知,因此,要我表達自己對某現象意見,我只能說我不知道”。不是懷疑論者耍滑頭不表態,而是現實很多事物的表象真不能說明事物本身。因此,網路上有什麼或身邊發生了什麼,即使我們親自聽到了,看到了,也不能輕易表態,因為我們不確定我們表述的就是準確的,即使表述準確了,也不能確定對方能準確的明白了。所以明辨是非第一原則是:不表態或不知道!

    五、社會趨勢提前判,科學規律做參考。社會最重要的發展動力就是經濟生產,但人如果沒有動力了,社會就發展不動了。因此經濟學家們表面要研究經濟現象,想解決動力問題,最終還是要解決人們的思想動機——哲學問題。窮地方大都不是因為缺少資源,而是缺少思想,能夠快速崛起的國家往往都是重視教育的。如果想讓整個社會發展起來,就得讓所有人都願意參與建設中,就得尊重勞動和創新價值,但人的勞動又不斷的被新工具新技術所代替。類似於這樣的社會現象總結的判斷,我們往往會得出共享社會甚至共產主義社會必然性的結論。

    六、思想工作靠道理,管人只要管思想。人是最好管的,但又是最難管的。因為靠利益、靠制度、靠壓力等各種方式最為有限,只有思想觀念和價值觀統一的人,在一起才能有充分的信任。所以,哲學的目的就是科學的統一思想認識和價值觀。我們提出的為人民服務理念,就是讓人民在思想上、情感上認同,人一旦在思想上認同了,隨後就是行動的事。這也就是為什麼目前很多國家還是喜歡政教合一的方式統治,因為稅收沒有教徒們募捐來的多。

    最後,學習了哲學,不要將哲學思維方式帶到普通生活中,否則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舉例說明:上長途火車,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在一個車廂裡,一個偶然事件引起人們的討論,這下湖南人怎麼了,四川人怎麼了,東北人怎麼了,新疆人怎麼了等等,結果我一句話,讓大家無話可說了,我說“哪裡都有騙子、小偷、小起鬼、吹牛皮的,同一鍋裡的饅頭有大有小,有好有壞,相對某些地方多了點,但過去的大多地方因窮沒資源而產生醜陋現象,現在隨著社會發展,經濟好轉已經大不一樣了”,這下整個車廂裡沒人說話了,我感覺太掃興了。從此,不再跟普通人用哲學思維方式交流。

    但我們都會關注一個現象:大型組織越發展,越要靠思想來組織或維護其正常執行,比如馬雲現在做的事,就是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價值觀認可統一上。

  • 11 # 拙筆淡靜

    正人君子的要命弊處

    “好人命不長,禍害活千年”。雖然這是歷代傳承的一句“牢騷話”,然從古往今來的很多歷史事實來看,這話不無道理。

    正不壓邪?到底咋回事兒呢?

    或許是因為壞人太“壞”,刻意使壞沒人能逃得掉噩運,然自個兒卻無人使壞;好人太“好”,好得來即便遇上壞人坐以待斃,也無論如何都壞不起來……

    曾仕強老先生針對君子小人的一段剖析無疑振聾發聵:

    “我們在反省我們自己的時候,我們都會覺得歷朝歷代的不好,全都是小人不好,什麼奸人當道之類的話,覺得小人當道,君子就會受迫害。其實我不這樣認為,如果哪天我們把這個方向調換一下,中國整個的歷史會改寫。

    因為我覺得,不是小人不好,而是君子不夠好。君子總是覺得,我很正直,我很善良。然而,沒有一套方法去對付這個小人,所以,才會被小人給害死,劉邦和項羽之間不就是嘛。”

    自古以來的“好人”(君子),有一個多數都會很要命的“弊處”,那就是“輕信他人、缺個心眼兒”,“能力不夠,不知該用什麼辦法去對付小人。”

    靜下心想想也是這個理兒。包括鄙人在內,人們總覺得由於小人“心地手段卑劣無恥”,所以君子“每鬥必輸”;甚至經常搞到最後來是非倒置,白的成了“黑的”,黑的反倒成了“白的”……於是乎如出一轍,古往今來盡成了“好人命不長,禍害活千年”。

    前車之鑑,故歷來都有不少利慾薰心了的人,安了心非就要去當“壞人”。

    “好人”(抑或君子)一旦遇上“壞人”(抑或小人)“,真的只有引頸被戮的命嗎?曾老先生對此不以為然:

    “其實,我們的祖先很聰明,他們經常說要‘明哲保身’,可是我們沒有去重視它罷了。”

    的確,細細地琢磨進去,這“明哲保身”雖然耳熟能詳,然的確極少去靜下心來細細琢磨進去——

    單就“明哲保身”的出處來看,最早系在《詩·大雅·烝民》裡出現:"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馬馬虎虎不加思辨地去順著《漢典》的註譯去看“明哲保身”,不過是個帶有貶義(被動消極地躲避態度)的意思:“明智的人善於保全自己”。

    然就著曾老先生“沒有去重視它罷了”的反思去細細品味“明哲保身”,味兒就大不一樣了!

    逐句拆解來進行翻譯,先難後易。所謂“夙夜匪懈”,即“專心致志地去勤奮工作不懈”。

    所謂“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按照朱熹的《集傳》解釋,應是:“明,謂明於理;哲,謂察於事;保身,蓋順理以守身,非趨利避害,而偷以全身之謂也。”

    用咱們現在的話去理解,可以這樣表述——

    “(遇事,尤其是遇到‘大事、難事’)都應該從大腦到思維去明晰地辨析出其‘哲學(理)’的要害,冷靜且辯證地去透過現象揪住事物的本質;這樣,就可找到避害趨利的穩妥應對之法之策,以保自身安然……”

    對主動啊!“明哲保身”不僅絲毫不帶被動之意,反倒不失一種可變被動為主動的“萬全之策”!

    試想,“遇事”抑或是“遇到大事、難事”,如若透過正確全面客觀的辨析思維找到了個可以變被動為主動的“萬全之策”,確保了自身安然,還有何愁何憂?

    想那項羽當年遇到劉邦,不就是因為自恃“正派”“耿直”“不玩虛假”而不屑於去“明哲保身”,最終慘遭暗算,最後不得不飽含千古遺恨地“霸王別姬”自刎於烏江江畔……

    如此在確保了自身安然(自然也絕對沒有同流合汙或成為同類)的前提下,一個本分正派正直的“好人”(君子),自然便能夠專心致志地去“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了!

    “以事一人”是“服務長官”或“服侍帝王”的意思?根據語境顯然不該去這麼理解。

    順著整體語境寓意的合理邏輯線索,鄙人理解這句“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大致得出了這麼一個意思——(確保了自身安然)的本分正派正直的“好人”(君子),便可專心致志地去勤奮工作不懈,用心專注地去做好自己、過好自己了……

    不懂“明哲保身”,是古往今來諸多正人君子的一大可能要命的弊處。而注意了正確理解和踐行“明哲保身”,正人君子們即可規避開“好人命不長,禍害活千年”這條看似“在理”但卻明顯有悖“因果報應”規律的扭曲生活現象。

  • 12 # 皛舒

    確立自己的活法兒。得先有自己的思維意識的正確性,會客觀的,辯證的,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看問題,懂得範疇的規劃,懂得時空和因果的把握等等有關知識,作為生存的方法論而指導自己清醒的活著。

  • 13 # 閒看秋風999

    哲學不知不覺演變成了玄之又玄的玄學。到底什麼是哲學? 誰能夠說清楚? 哲學的現實意義又是什麼?更是一頭霧水。

    果真如此嗎? 其實不然。

    世界哲學界的爭議實際上已經走過了兩個階段,即古代的本體論,近代的認識論。現在則來到了第三階段——語言學。人們企圖用比較語言學的方法和觀點來解釋跨文化交流中出現的問題,這也就是哲學的現實意義。

    語言學研究界有個著名的沃爾夫—薩丕爾假說(Whorf-Sapir hypothesis )該假說認為:1。語言決定論 linguistic determinism, 語言決定思維,"一個人的思維形式是受到他所沒有意識到的語言形式的那些不可抗拒的規律支配的";2。語言相對論 linguistic relativity, “同一個物理證據, 並不使所有的觀察者都得到相同的宇宙影象,除非他們的語言背景是類似的或者能夠以某種方法相互校正的” 。(轉引自陳原)德國哲學家茅特納(fritz mauthner )1902年說過一句話“如果亞里士多德說的是漢語或達科塔語,他的邏輯和範疇就會是另一個樣子。” (if Aristotle had spoken Chinese or Dakota, his logic and categories would have been different. )一般認為,這句話是沃爾夫-薩丕爾假說最好的註釋。

    文化交流或者文化碰撞(cultural shock )中的些許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並非意識形態不同,而是語言不同所造成的。

    比如:穿衣Put on a coat,

    帶帽 put on a hat

    洗牌 wash (X)the cards

    shuffle the cards

    漢語說:娶,嫁,英語一個單詞就行:marry

    漢語說殺了一個人,Kill a man. 殺了一隻虎kill a tiger. 但是英語:kill time, 卻不是"殺死時間",而是"混時間",混日子。

    同是說英語,英美人也不一樣:如:此路不通 no thoroughfare 。美華人說.not a through street .

    再比如:He lives in a house on the river. 他住在河邊的一間房子裡。(不是住在河上)

    給別人幫忙,人家表示感謝,你說:It doesn"t matter.

    Never mind.

    Don"t be polite.

    It is my duty to help you.

    前兩句用於別人道歉後而不是感謝;第三個英語沒有這麼說的 ,第四個暗示幫助別人不是你的本意,不情願。

    那麼,怎麼回答呢?

    英華人: not at all. Don"t mention it.

    美國 :you are welcome.

    也可以說:That is alright. That is OK.

    再比如:Wear s green hat ,戴綠帽子,在漢語中是語言禁忌(language taboo )。如果說,那女人頭戴一頂綠帽子就沒事。英語裡無所謂。

    再比如:Roman holiday. 和羅馬假日沒有關係,而是表達 建立在別人痛苦上的快樂,幸災樂禍。

    因此,研究,比較語言的異同,就是哲學的現實意義。

  • 14 # 西域都護府李大人

    提問者所指的哲學,應該沒有明確定義為學科,哲學也不能是一門科學那麼簡單,應該是一種大智慧,像佛學等一些神學裡也包含哲學,誰也分不開的,是一種智慧,融入到生命中的智慧,活著就無法避免種種問題,人也需要精神源泉和人生哲學,才能度過每一段經歷。所以我認為哲學是一種智慧。那麼現實意義就很重要了。

  • 15 # 多彩人生144674055

    我只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在高中時在上政治課時老師給講哲學,那時老師講哲學,哲學是世界觀的學問,也是方法論的學問,世界觀就是人們對世界總的看法,哲學是什麼結晶等等,當時我也很喜歡學哲學,一句話,學哲學當然有現實意義,但這不是我要說的,這是理論工作者的責任。

  • 16 # 馬景超

    題主你好!哲學有很多現實意義,儘管哲學看上去是用抽象的概念進行思考,但這些抽象的概念都是來自於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而抽象概念的思考則能幫助我們考慮得更加深層、更加普遍,因此也能夠直接運用到更廣泛的生活中去。

    舉例來說,倫理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也許“什麼樣的生活是好生活”或者“人對於他人有怎樣的責任”這些問題看起來很抽象,可它們的確是來自於我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選擇的困境。而對此的思考也直接幫助我們在其他困境中進行具體的判斷。例如醫學和生物學現在就廣泛運用倫理學,很多地方都有專門的倫理委員會。再比如說人工智慧現在發展迅速,從手機中的siri到無人駕駛,都會涉及到倫理問題。

    邏輯也是哲學的一個分支。雖然邏輯研究起來就像研究數學一樣抽象,但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於邏輯的運用也是非常廣泛的。我們常說“這個符合邏輯”或者“這個說法不合邏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思索和推理,都少不了基礎的邏輯思維,而哲學學習最能鍛鍊我們的邏輯能力。

    法律哲學和政治哲學所研究的東西,更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什麼是正義?(柏拉圖的《理想國》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什麼是權力?什麼是不公?如何判斷哪種社會結構更好?社會結構和政治結構應該為人提供什麼?也許你會覺得“正義的意思人人都懂”或者“想這些有什麼用?”但正是這些我們生活中預設大家都略知一二的東西(例如“正義感”),構成了我們社會的基礎,而政治哲學就是要把這些問題討論清楚。這樣,在我們指出某件具體的事情“不公平”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運用這方面的哲學討論,來指出它究竟怎麼”不公平“,要怎麼做才能”公平”。

  • 17 # 好玩的國學

    哲學,在希臘文中是愛智慧的意思,顧名思義,哲學是給人以智慧的學問。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所關注的重心是不同的,西方哲學的主題詞是“愛智”,而中國哲學的主題詞是“人倫”。中國哲學關注的是人如何在社會中活的更有價值和意義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哲學就是人學,是研究人的生存的意義和價值的學問。其實,中國哲學更關注的是人如何獲得快樂的學問。可以說,中國哲學的主題詞是“求樂”。論語的開篇,就說人生的快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似乎奠定了中國哲學的基調——是尋求人生快樂的哲學。

    快樂要到哪裡去尋找呢?西方哲學中有天堂,佛教中有西方極樂世界,而中國文化中主流儒家學說中,沒有那些虛無飄渺的彼岸世界,中國哲學更重視的是現實的人生,華人更加務實,基本上不把希望寄託在宗教色彩濃厚的彼岸世界。蘇東坡有一首詞說:“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快樂的地方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那地方太冷清,沒意思。還是在現實世界中尋找快樂的源泉。所以,中國哲學的特點是:在百姓日用中求得萬物一體的至高境界,在現實中尋求超越。這就是中國哲學的特點,因此,中國哲學中蘊含了豐富多彩的人生哲學,這些就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也是中華民族在歷經磨難之後,仍能傲然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

  • 18 # 中科booklong

    哲學,智慧之學。學哲學,就是開啟智慧。

    現實中,人有兩大任務,生存和繁衍。要完成這兩大任務,就得謀生。如何謀生,則需要選擇方向和策略。

    埋土幹,碰到什麼是什麼,那是叫花子做法,走到哪黑就在哪歇。

    而學學哲學,掌握先哲智慧,則有利於你選擇正確的方向,走正確的道路,正確地與同路人同行,最後順利達到成功的彼岸。

    人,活著,並不僅僅是吃飽喝足,還有重要的精神生活和為人處事。而學了哲學,掌握了先哲流傳千世的哲理,則可為你解除眾多煩悶,感受更多美好,收穫更多愉悅。

    這些就是學哲學的現實意義。我感悟道德經八年,深受先哲思想啟迪,收穫多多,快樂多多。

  • 19 # 在下千城

    哲學一直都被認為是一個非常高深精妙的學科,哲學家本來就很少,願意精研哲學的人也不多,但並不代表我們不需要哲學。相反,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一點哲學,它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一方面,哲學告訴了我們一種最有效的、價值最大化的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們都聽過“多元”這兩個字,表示的意思就是有至少3個或3個以上的角度、事物的存在。同樣,我們看待同一個物體、同一件事的角度也不一樣。

    比如賺錢這件事,1000個人裡絕對有1000個賺錢的觀念。而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它會幫助我們梳理出這1000個觀念裡最有價值的幾個甚至某一個觀點,如果遵循這個價值觀,或許我們的生活會過的更好。

    另一方面,哲學的深刻現實意義在於對現實世界、具體生活的超深度思考和凝練。為什麼很多人都認為哲學的句子都很有哲理,讀起來讓人感覺很高深、很有用,乍看下來好像不明白,但仔細思考以後會恍然大悟。

    關鍵就在於生活也是如此,如果我們能夠安下心來仔細的品味我們的生活,我們也會過得充實與幸福,這也是哲學之所以精深的原因之一。

    因此,哲學的現實意義,不僅體現在它的導向性作用,更體現在其與現實生活之間的互動作用。

  • 20 # 日記哥愛讀書

    【研究世界的科學很棒】

    先從事科學研究,然後才可以從事哲學,要不然就成了研究鬼學!在中國及歐美國家中,研究哲學的人很多,但大多是無法超越,很少有新穎的觀點與方法論。然而,究其原因,查了很多很多方法泡,始終找不出主要原因!哲學理論一旦沒有了科學的嚴謹態度,思考方式,那麼一切都將是無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氏朝鮮為何尊崇明朝,還將“崇禎”年號用了2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