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HANGHANG201083772
-
2 # 中庸之道需修煉
直接原因是因為德國由於一戰以後被壓制的抬不起頭,尋求變革,尋求出路。走了最極端的方式,什麼狗屁約束,統統打掉,歐洲由我重新洗牌!
更深層次的原因,永遠還在於人民基礎。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盛行,獨裁統治獲得支援是根本問題。至於為什麼?到今天都遮遮掩掩的不能談,人民總是對的,這個是基本的政治正確。所以一般來說都只談第一個直接原因。
-
3 # 唐小武北漂過
最根本的原因,我認為應該是文明差異太過懸殊導致的。
那些被侵略的國家,大部分是處於文明還沒有開發。
另外,西方一些國家的科技武器研究和逐漸先進,具備了侵略的能力。
再有一個就是發達國家國內資源匱乏,經濟瓶頸,他們需要尋求國外的資源和經濟再造能力。
-
4 # 秉燭讀春秋
眾所周知,二戰開戰的原因是1939年9月1日,德國元首希特勒突然下令進攻鄰國波蘭,史稱“閃擊波蘭”。
德國僅用28天就滅了波蘭,因此二戰是因為德國首先侵略波蘭而引起的。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德國為什麼要侵略波蘭呢?這就要追溯到一戰德國戰敗後,英法等戰勝國處理戰敗國——德國問題上來。
一戰也是德國挑起來的,爆發於1914年8月,經過將近4年的死磕,1918年11月以德國、義大利戰敗而落下帷幕。
如何懲罰戰敗國德國呢?英、法、美等戰勝國一商量,於1919年1月18日,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召開了會議,史稱“巴黎和會”。
會議達成了懲罰德國的一系列合約,史稱《凡爾賽和約》。其中一條就是英法兩國幫助波蘭復國,把原屬德國領土的東普魯士和西普魯士間沿維斯瓦河下流西岸劃出了一條寬約80公里的狹長地帶,作為波蘭進入波羅的海的入海口,並把附近的一個港口——格但斯克港劃為“但澤自由市,歸國際共管。
這條狹長的通道被稱為“但澤走廊”,也稱為“波蘭走廊”。這樣一來波蘭出入倒是方便了,可是德國就遭殃了,但澤走廊把德國分成了兩個不連線的部分——德國和東普魯士,東普魯士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大家看到了吧?英法兩國無意間給德國和波蘭埋下了炸彈,本來德國和波蘭在歷史上就有仇怨,英法兩國沒有公平對待戰敗國德國,無疑增加了戰爭的風險,以我看來二戰爆發的原因實際是一戰英法兩國埋的雷,英法兩國之所以為波蘭復國,其實是讓波蘭當做擋箭牌,讓波蘭把統一的德國一分為二。
關鍵是但澤地區居住著許多德國人,更糟糕的是英法兩國沒有經過國際聯盟同意和公投就把這個地區劃分給了波蘭。
英法這種做法其實對德國不公平,無疑激怒了德國人,但當時德國是戰敗國,沒有發言權,巴黎和會甚至都沒讓德國參加。
有道是“沒有實力的憤怒實屬枉然”,此時德國人只能隱忍和韜光養晦。
轉眼20年過去了,希特勒上臺後,希特勒是狂熱的民族主義者,他決心收回屬於德國的但澤走廊。
他先是透過外交照會波蘭,表達想要收回但澤走廊,但都被波蘭以《凡爾賽和約》為由拒絕了。
隨後德國和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略條約》,希特勒沒有了後顧之憂,於1939年9月1日黎明,突然閃擊波蘭,波蘭只抵抗了28天再次滅國。
接著英法兩國以波蘭同盟國的身份加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
5 # 驕陽28097196
德國敢悍然發動對波蘭的侵略 揭開二戰序幕 最最重要的是1939年在莫斯科和斯大林秘密簽署了~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作為回報 蘇聯將獲得土地,包括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的部分地區。所以說 斯大林也是二戰的始作俑者
-
6 # Hu點點滴滴
我的理解就是德國一戰戰敗後,那些勝利國太狠了,對德國打擊報復激怒了德國人,二戰是德國的報復戰。二戰雖然又戰敗了,但是二戰勝利國對德國就沒有像一戰那樣殘酷無情。
告誡全人類,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把敵人往絕路上逼就相當於把自己往險路上推。
-
7 # 普天藍
從歷史發展軌跡看,二戰的爆發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這裡面很多細節關係相當複雜。這要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說起。
歐洲各國貴族階層本來就是相互聯姻的。奧匈帝國年老的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就是電影茜茜公主裡面那個王子男主角)本來有個兒子可以繼承王位,只是不爭氣年紀輕輕就為情自殺。悲痛之下只能選他的侄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為王位繼承人。可惜這位大公命也不好在巴爾幹半島塞爾維亞薩拉熱窩被人暗殺。隨後年老的弗蘭茨·約瑟夫一世與奧地利和德國結為同盟國向塞爾維亞王國宣戰,英法俄形成協約國幫助塞爾維亞開戰。現在看來薩拉熱窩事件只是個藉口。其實同盟國和協約國雙方早就想開戰了,只是苦於沒有藉口。一戰期間四年的戰爭過程就不說了,就說戰爭結果吧。沙俄首先扛不住了,後方爆發了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沙俄底層官兵的口號是不願意在為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去流血傷亡。將沙皇尼古拉二世趕下了臺。這個沙皇尼古拉二世和英皇喬治五世是表兄弟(大家可以去看二人的照片,簡直就是雙胞胎),所以在一戰期間英國和沙俄會站在同一陣營。俄國的革命隨後也影響到了德國官兵身上,德軍官兵起義隨後德皇威廉二世宣佈下臺,同盟國戰敗投降。在凡爾賽條約中戰敗國面臨巨大的戰爭賠款,德國馬克貨幣貶值成紙,德國人民不滿德國魏瑪政府的軟弱。隨後德國國內希特勒領導的納粹主義崛起。下面開始講二戰的爆發經過。
德國首先和義大利法西斯分子墨索里尼媾和到一起。因為墨索里尼出來混的比較早,早在1922年就已成氣候。納粹直到1934年興登堡死後才掌控德國全域性。經過幾年的擴軍備戰,開始收復一戰丟掉的地區。剛開始英法採取綏靖政策並沒有表現出激烈的反對,直到納粹的胃口越來越大終於戳到英法的底線,1939年納粹向波蘭下手。英法才向納粹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由於法軍在一戰中損失太大,不想再站在前方替英國當擋箭牌,所以修築了一條堅固無比的馬奇諾防線。而德軍繞道防線後方直插法國首都巴黎,法國只得宣佈投降。納粹只用了6周時間完成了一戰4年時間都沒有做到的事情。剩下的英法聯軍只得從敦刻爾克撤退回英國本土。由於納粹海軍太弱,納粹見跨海作戰無法戰勝英國,隨後回過頭向東方擴張,納粹集結出動190個師,共約550萬人,4000多輛坦克,5000多架飛機大舉入侵蘇聯。在1941年的時候,全球沒有哪個國家能出動如此規模龐大的兵力,這比100多年前拿破崙入侵沙俄時的兵力強大近10倍。正因為如此拿破崙在東線戰場挺不過一年就敗退了。而納粹在東線戰場整整堅持了4年。蘇聯依靠廣袤的土地,付出巨大的犧牲,並在英美背後輸血的情況下,透過十次大的戰役硬是將納粹的骨幹中央集團軍群一點一點的消磨掉。蘇聯最終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將納粹從地球上抹的乾乾淨淨連渣都不剩。
這就是二戰爆發的整個原因經過,其實每一件事情的背後都有它出現的原因,所謂因果迴圈。也正是這些原因造就了納粹的出現,盛行和最後納粹的徹底失敗!
-
8 # 不才講史
二戰開戰的原因還是不是太好說清楚的,由於牽涉到的國家比較多,每一個國家界定二戰開戰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原因也是各有不同的。
當然了總原因就是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侵略。但是,發生在每個國家的侵略的節點又是不同的。
若是從參與國本身的利益來看,二戰開戰的原因也是有所不同的
就好比對於中國來說,日本開始全面入侵中國,就是二戰的開始了,蔣介石界定的二戰開始的時間就是1937年,最晚也不能晚於1938年了。
可是,蔣介石的說法其它國家都是不同意的。
就好比美國,美國說日本偷襲珍珠港是在1941年的時候。
所以,美國把二戰開始的時間算為是1941年,原因就是日軍轟炸了他們的珍珠港,他們對日軍宣戰了。
不過美國的說法,歐洲也是不認同的,歐洲看來二戰開戰的原因是1939年9月1日,德國元首希特勒突然下令進攻鄰國波蘭,史稱“閃擊波蘭”。
最主要的就是這三個節點和戰區了吧!
可以說從德國“閃擊波蘭”開始,歐洲就沒有了安寧之日了。總得來說就是日本、德國他們開始擴張地盤,開始要強大自己的國家了。
法西斯國家也就是日本和德國的侵略,對其它國家造成的影響很大。
德國之所以要發動戰爭,就是覺得一戰他們失敗了,英法等國對他們的瓜分和剝奪讓他們感到了不滿。
他們不滿於現狀,他們要把《凡爾賽條約》給撕毀!
所以,他們不但要反擊,而且還想要把整個歐洲給吞併掉。
日本也是類似,日本國土狹小他們的發展遇到了瓶頸。對於當時的他們來說,要想發展日本,強大日本,緩解日本內部的矛盾,就必須要擴張領土。
因此,他們就對中國有了非分之想,就開始侵略中國了。
戰爭就是從一個國到對另一個國的侵略,到對多個國家的侵略開始的,就如同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了其中。
最終第二次世界大戰總共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捲入,20多億的人口參與到了戰爭當中,作戰面積多達2200萬平方公里。
戰爭造成的傷亡高達9000多萬人,經濟損失高達5萬億美元,這一次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最終的結果就是以中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為代表的同盟國勝出了,不管是法國還是德國,都是受到了應有的制裁的。
-
9 # 梨城雅士
二戰開戰原因在於:30年代的經濟危機,席捲資本主義世界。對日本,德國影響大.造成較高的失業率,企業紛紛關門倒閉。民不聊生,社會動盪。為轉移國內的危機 ,緩和國內社會矛盾法西斯國家往往以民族主義,愛國主義 作為國防動員口號。窮兵黷武,擴軍備戰 ,瘋狂爭奪世界霸權。失道寡助,邪惡必敗!得道多助,正義必勝!
-
10 # 三哥話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實跟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經濟原因,為爭奪霸權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
其實第二次世界大戰跟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脫不了關係的,我們就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說起,當時英國的發展出現了問題,海外殖民地不斷的反抗導致英國國內資源緊張,經濟和軍事力量不斷被耗盡,而當時歐洲的德國卻迅速崛起,同樣出現資源緊張的局面,爭奪殖民地和掠奪資源成為頭等大事,可是那時的殖民地已經被瓜分完,作為新興國家的德國要暴力奪取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從此暴發,德國最終戰敗。
那麼第二世界大戰又是怎麼開始的呢?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近20年,作為戰敗國的德國並沒有在戰爭中反省,而是搞起了民族復仇主義,軍國主義迅速發展,隨著其經濟和軍事等方面的不斷髮展,再次要求從英國、法國、美國等戰勝國的手裡奪回殖民地和市場,爭奪世界霸權,而當時的日本和義大利作為快速發展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實行了軍國主義,他們一起跟隨德國要平分世界的殖民地。
1929年至1933年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日本、德國、義大利形成了軸心國,隨後發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
11 # 搜尋電影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徹底改變了當時德國的局勢,其中作為戰勝國的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希臘和羅馬尼亞獲得領土作為賠償,並且在這些領土上設立新的行政區進行管理,已戰敗的德意志帝國宣告瓦解。特別是戰爭結束後德國在簽署《凡爾賽條約》後喪失了很多的領土、殖民地以及很多的經濟優勢,使得德國對於領土的收復以及復仇的思想更加強化。
德國希特勒上臺以後深感一戰戰敗後的恥辱,所以提出口號是日爾曼人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間,這一口號得到了國內的支援。德國要實現崛起,就得按照希特勒的觀點,日耳曼民族要先實現統一。要讓德國受凡爾賽盟約說去的領土要回來。但英法把德國一系列的要求看錯成了威脅,畢竟他們曾經也領教過德國一戰時候的崛起給他們帶來的創傷。所以就聯合波蘭和蘇聯聯合制約德國。
希特勒在在張伯倫的綏靖政策下,希特勒先後收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之後當收回但澤時遭到波蘭的強烈拒絕,而且在英法撐腰下態度極其強硬。於是希特勒就採取了武力的方式來進攻波蘭,英法把波蘭視為和平的最後一道防線。事實上德國的一半領土都可以看作爭議領土。在普法戰爭爆發前,德國的前身只是普魯士而已。
法西斯蓄意發動侵略戰爭是區域性戰爭擴大為全面戰爭的主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區域性戰爭逐步演變而成的.因此,制止法西斯發動的地區性區域性戰爭,成為防止世界大戰爆發的首要問題.從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東北,1935—1936年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1936—1939年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德國吞併奧地利,慕尼黑協定的簽訂和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再到1939年9月初,德國突襲波蘭,二戰正式爆發,說明德,日,意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蓄意發動侵略是區域性戰爭擴大為全面戰爭的主要原因。
-
12 # 子夜羌笛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浩劫。自工業革命以來取得的科學技術成果在戰爭中完全成為了屠殺同類的工具。不過,這場戰爭並不只是在一片連續的地理區域內進行的,甚至不止有一個開始時間。從地理位置上來說,二戰可以被分為歐洲戰場和亞洲太平洋戰場。從起始時間上來說,當今世界各國普遍把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作為二戰的起始時間點。殊不知的是,即使從“七七事變”算起,這時的中國人民也已經與日本法西斯苦戰了兩年多。如果從1931年“918事變”時算起,中國抗戰已經進行了長達8年時間。
1939年納粹德國閃擊波蘭軍事態勢圖
二戰的發起國,德國和日本都是19世紀中晚期逐漸崛起的新興資本主義強國。這兩個國家崛起之初,英法為代表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已經主導了全世界一百多年的秩序。歐洲、亞洲、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不是淪為它們的殖民地就是被當做傀儡多年。工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被大量以掠奪或廉價購入的方式被源源不斷運往英法等國。生產出的工業製成品又被高價和低關稅的手段銷售到原材料輸出國,大量的財富就是以這種極其不公平的方式被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奪取。顯而易見,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富庶生活是完全建立在殘酷盤剝貧弱國家基礎上的。德日新興資本主義強國的出現則必然會侵蝕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的既得利益,橫行世界多年的英法等國突然發現有了對手,雙方的矛盾和衝突就此一觸即發。
掠奪工業原料的西方殖民者
首先來說說德國,從1870年鐵血宰相俾斯麥統一德意志聯邦,德國的科技和工業發展就進入了快車道。先進的工業國需要龐大的市場和原材料來源,已經被瓜分殆盡的世界肯定再難擠出一塊給德國的地盤,與英國的海權競爭和與法國的陸權競爭終於被薩拉熱窩的槍子點燃。無論是一戰中慘烈的凡爾登戰役還是索姆河戰役,德國雖都未取勝,但也給英法軍隊造成了慘重的傷亡。在戰場上英法始終未能完全擊敗德國。卻不曾想,德國最後實際上敗在了自身內部。若不是德國國內的水兵起義和工人運動,即使同盟國其他國家向協約國投降,實力尚在的德國肯定還會困獸猶鬥,已經遭受了嚴重損失的協約國未必能輕易獲勝。
屍橫遍野的凡爾登戰役
最過分的則是法國,透過在戰後的《凡爾賽條約》新增諸多苛刻條款,不僅剝奪了德國的許多領土極其全部海外殖民地,還從德國攫取了大量的戰爭賠償並且從此極其嚴苛地控制了其國防軍的規模和裝備發展水平。戰場上沒能得到的利益,英法透過《凡爾賽條約》都得到了。二戰前希特勒的納粹黨上臺以及隨後發動戰爭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對一戰的失敗以及所遭受的國恥心有不甘。重新從列強手中搶奪利益是德國各階層心底一直懷有的想法,無論是後來閃擊唯英法之命是從的波蘭還是直接進攻法國都是這種想法最直接的體現。
《凡爾賽條約》簽字場景
再來說說日本,自1853年“黑船開國”以後,日本的精英階層逐漸認識到了自身與西方先進文明的差距。來自長州藩和薩摩藩的武士們推翻了德川幕府以後,明治維新使得沉睡了多年的島國日本逐漸開始了崛起的過程。甲午戰爭擊敗清國、日俄戰爭擊敗俄國、一戰中在遠東地區擊敗德國、九一八事變吞併中國東北,不斷的政治和軍事冒險的成功使得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們愈發大膽和自信。實力的增強讓絕大多數日本人認為自身已經脫亞入歐可以和西方列強們一較高下了。多年前,日本耗費巨資贏得了甲午戰爭的勝利,卻被俄、德、法三國干涉,被迫交還了遼東半島給清國。後來,依靠巨大傷亡贏得了日俄戰爭的勝利,又因為西方所謂的調停,幾乎沒有獲得俄國的戰爭賠償。心中憋著氣的日本無時無刻不想挑戰這些時常阻礙自身擴張的列強。自1937年“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後,中國戰場多年的大規模鏖戰使本就缺乏資源的日本愈發捉襟見肘。在遭受美國的經濟制裁的情況下,奪取美英法控制的東南亞就成了維持戰爭的必然。
日俄戰爭軍事態勢圖
新舊列強分贓不均,確保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利益的舊有世界秩序已經完全不能約束崛起的德日新貴。二戰,本質上就是打得不夠徹底的一戰的繼續和擴大。不同的是,這次與歐美列強一道獲勝的,還有廣大一直飽受壓迫但無比渴望贏得國家和民族獨立的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
-
13 # 行駛在鋼鐵大道上的人
〉我認真地查看了一戰,一戰後,及二戰這段歷史,感覺二戰的真正策劃者是美國。一戰前美國是不干涉政策,因此在一戰開始時並未加入,而在一戰快結束時加入了,輕輕鬆鬆地成了戰勝國,佔了便宜,發了大財,美國吃了甜頭就還想再來次戰爭,可一戰後,戰敗國因條約限制不能發展軍備,還有另一個島國也在一戰中佔了便宜,也想透過戰爭再佔便宜,於是美國便瞅準空子,向德日兩國賣給大量的戰爭資源,僅十來年的時間使這兩個國家有了充足的戰爭物資,足以再次發動世界犬戰,二戰開始後,美國繼續向參戰各方提供戰爭物資,等結果漸漸明瞭,美國便加入戰爭勝利一方,不僅再一次發了戰爭財,還有機今插手歐洲,二戰後,世界己沒有國家發動大的戰爭讓美國有利可圖,於是美國直接跳出來發動戰爭,逐漸成為如今的世界唯一霸主,現在分折看,美國當年不向德日大量供給戰爭物資、這兩國家是沒有實力挑起世界大戰的。
-
14 # 行走在扶貧路上的行者
1、在東亞地區,日本雖然確立了領先地位,但是太平洋及東南亞還掌握在英國美國手中,資源匱乏的日本,石油橡膠等重要物資來源於英美控制下的東南亞地區,嚴重製約了日本的戰爭潛力,並且對中國的侵略已經招致美國為首的其他西方國家不滿,美國警告日本要對其進行貿易禁運,一旦禁運,日本在中國的戰爭將難以為繼。
2、日本軍隊主要由陸軍、海軍組成,之間矛盾重重,陸軍希望向北向西發展,而海軍則力爭向南發展,為各自利益爭吵不休。日本陸軍在中國戰場已經陷入膠著,在面對蘇聯遠東軍時又屢戰屢敗,向西向北發展均遇到強大阻力,難以取得突破,海軍南進的呼聲佔據上風,南進計劃不但可以給日本提供數千公里的戰略縱深,大大降低本土受到襲擊的可能,也可以控制東南亞的石油橡膠,對日本提供資源保障。
鑑於摧毀英美勢力更有利於日本在亞洲的戰爭計劃,開戰已成為早晚的問題。日本海軍早在30年代就開始研究對美國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
新一輪的資源掠奪!改變世界格局!
-
15 # 雲無相22974309
英美蘇德日意為了資源而戰,表面上德法英三國是為一戰帶來的一系列矛盾,實則是德為打破英法壟斷與對德限制。美蘇日意就十分直接,擴大本國在國際上各個領域勢力與影響力,提升國本國力。英法則是保護本國利益不受損失。多國間採取的措施不一樣 ,蘇與德早期聯合,是共同對抗英法,中後期反目也是因為急於擴張各自本國國力,兩者發生不可調和矛盾。英美對日限制與打壓,直接刺激了日的反彈,最終德日聯盟,日本煩死他國對東亞與泛西太平洋地區,對日種種限制與支援反日力量。讓日本無法在上述區域勢力和自身國力提升。義大利也是同日本一樣國際環境。蘇聯為了自身安全與國力提升,採取措施也是讓人反應強烈。美國就十分雞賊,挑起對手間矛盾與糾紛,最後坐收漁人之利 。被削弱的對手們 ,無力對抗美對各項資源佔有,擴大各種資源上掌控力,從而讓美建立成為超級大國的實力。反觀二戰中各參戰國,除去蘇聯不受控制與不按套路出牌外。其餘各國不是被美國吸血,吸成二流國力。
-
16 # 形而上之規則
人的行為受思想支配。無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客觀存在,主觀上把“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優生劣汰現象,無條件的定義為,人類自身存在發展的唯一規律,使屠殺在競爭中合法化。這是人類所有戰爭的原因所在。
-
17 # 東方評史
世界大戰主要發生在兩個戰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有兩個戰場:一個是歐洲戰場,另一個是亞洲戰場。
歐洲戰場一方是以英國、法國為主要一方,後來在蘇德戰爭和珍珠港事件發生之後,方才形成了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加拿大、紐西蘭和自由法國等為首的反法西斯同盟國陣營。
另一方是以德國和義大利為首,同時又有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為一方的軸心國法西斯陣營。
另外還有土耳其、西班牙和芬蘭也是站在軸心國陣營一方的。
亞洲戰場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美日激戰的太平洋戰場,一個是中國戰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沒有根本性的區別。
一戰的敵對雙方一個是以俄國、英國和法國為主要參戰國,後來在雙方都打得精疲力盡的時候美國才加入進來。
另一派是以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為一方。
兩次大戰的派別相差不大,區別僅僅是日本在一戰的時候屬於英法俄陣營,而二戰的時候則屬於德國和義大利陣營。
其他的基本沒啥變化,義大利是在一戰開始之前倒向了協約國,而二戰的時候則是半途倒向了同盟國家。
美國都是在雙方打得精疲力盡的時候參加戰爭的。
一戰的時候,德國有兩個大國相助,一個是奧匈帝國,另一個是奧斯曼帝國。
二戰開始前,奧斯曼和奧匈帝國沒有了,但是新分離出來的土耳其、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還是屬於德意志陣營。
二戰雖說有兩個主戰場,一個在歐洲、一個在亞洲,但主要戰場則是歐洲戰場,如果沒有歐洲戰場,根本就不能稱其為世界大戰。
歐洲,人類的文明中心,世界大戰的策源地。
恩怨情仇決非一時的衝動而是上百年的日積月累
如果從時間節點上來看,大戰的時間是發生在三四十年代,但從根本溯源上來說卻是積累了上百年的恩怨情仇。
人類的文明中心在歐洲,歐洲的文明中心是英法兩國。
除了英法兩國之外還有老牌的義大利和俄羅斯帝國。
但俄羅斯屬於歐洲的邊緣國家,而義大利雖想恢復昔日羅馬帝國的榮光,但一直落後於英法兩國。
自從1588英國人戰勝了西班牙無敵艦隊以後,英國人便迎來了一個屬於它的時代,成為了歐洲的領頭羊。
之後和法國一起稱雄世界幾百年,在全世界到處都有他們的殖民地。
在享受了數百年的風光之後,兩個世界大佬迎來了兩個強力對手的挑戰,這兩個新崛起的強力對手一個是美國、另一個便是統一了德意志境內、由普魯士王國發展而來的德國。
這兩個國家的發展趨勢咄咄逼人,美國雖然發展較快,但在軍事力量和科技水平上仍然遠遠的落後歐洲諸強。
但德國就不然了,這個新崛起的帝國不僅科技水平蒸蒸日上,而且侵略野心極大。
先是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擊敗法國,遂使兩國成為不可調解的世仇,繼而又向大英帝國提出挑戰,要分一份“陽光下的地盤。”
面對咄咄逼人的德國的挑戰,當時的英國、法國和俄羅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單獨戰勝德國。
為了擊敗共同的對手,英法俄之間便放棄了昔日的不滿和仇恨共同結盟對付德國。
而德國一方為了在戰爭中取得對三國的勝利,也結成了包括義大利、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在內的軍師聯盟。
但結果是德國一方在一戰中輸的很慘,並受到了英法兩國的嚴厲制裁,簽訂了近似讓德國永世不能翻身的《凡爾賽和約》。
《凡爾賽和約》是導致歐洲戰爭爆發的最主要原因
《凡爾賽和約》雖然是制裁各戰敗國的,但受到最大損失的卻無疑是德國。
條約規定德國不準擁有空軍,不得製造大型軍艦,不得實行義務兵役制,萊茵河以西地區為非軍事區,薩爾煤礦由法國開採,在普法戰爭中被德國佔領的洛林地區歸還法國,原先由德國佔領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一空,並賠償戰勝國戰爭賠款達200億馬克。
所有這些苛刻條件在日耳曼人心中燃起了強烈的復仇願望,他們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來領導德國。
而這個後來出現的強力領導人便是希特勒。
結果是德國人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便從戰爭廢墟上站了起來,恢復了元氣,又一次成為歐洲戰爭的發動著。
亞洲戰場
二戰的發起者主要是三個國家,分別是德國、義大利和日本。
德國的主要目標是歐洲,是向英法兩國復仇,義大利的主要目標是越過地中海佔領非洲的索馬利亞、衣索比亞和埃及。
而亞洲的日本主要的目標是侵略和統治朝鮮和入侵中國。
在日本佔領朝鮮和發起七七事變之後,中國便進入了正式的抗戰時期,鑑於敵強我弱的不利條件,以國民政府為主的中國政府請求世界各正義國家進行支援。
鑑於德國當時還同中國國民政府保持一定的外交關係,對中國提供了一定的軍事援助,繼而蘇聯也在1938年派志願軍空軍來華援助對日作戰,在1940年的時候美國的陳納德將軍也率志願空軍來華助戰。
同時美英等國家也不願意看到日本在亞洲坐大做強,也在外交和貿易上對日本採取制裁措施。
日本本來就是一個物資匱乏的島國,本身沒有資源可以利用,而戰爭又不得不進行下去,為了擺脫這一窘境,於是便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同英美等國爭奪勢力範圍。
兩個軍事集團的形成
德意日三國雖說沆瀣一氣狼狽為奸,但在主要目標上是有很大不同的。
德國的目標在歐洲,義大利的目標在非洲,日本的目標在亞洲,本來在彼此之間沒有什麼配合,但珍珠港事件卻再次把三國的利益攏在了一起。
在希特勒看來,日本偷襲珍珠港在無形中可以牽制英美兩國的一部分軍力,他可以騰出手來全力進攻蘇聯。
同時幫助義大利打通埃及的蘇伊士運河,可以和日本在印度洋會師。
為了共同對付法西斯國家陣營,蘇聯、英國和美國以及中國等多數國家也建立了反法西斯陣線。
由此,世界上分別代表著兩大軍事力量的同盟較量開始形成。
經過幾年的生死較量,最終因為反法西斯國家力量的強大,到一九四五年的時候,法西斯陣營軸心國家被徹底擊敗。
-
18 # 墨裔江南
二戰開戰原因,簡單說,就是一句話,希特勒的復仇,,因為一戰戰敗國的恥辱,讓希特勒這些老兵不服,當希特勒掌握德國政權,二戰就自然而然發生了
-
19 # 53LONG35
閃襲波蘭那能是二戰的原因嗎?只是導火索,試探各方反應。真正的原因和目的肯定是稱霸、侵佔、掠奪和奴役,人類歷史上幾乎所有主動挑起的對外作戰都是為了這幾種,沒有一個是為了世界和平和普渡眾生的
回覆列表
最直接的內因是經濟危機:
1929——1933發生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國家有兩種對付手段。一種是美國 英國式,他們有大量殖民地,結成排他型經濟組織,實行國家干預,就像羅斯福新政。
而德日意三國,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殖民地被協約國瓜分,並且在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中受到協約國的壓榨,國內復仇主義盛行。義大利在一戰時為協約國戰鬥,但協約國並未在戰後遵守諾言,義大利只在非洲得到了一點殖民地,而且多是不毛之地。日本資本主義發展晚,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受英國 美國威脅,加之國內軍國主義盛行。這三個國家無力用自身的力量改變經濟危機的現狀,只得對外擴張。
擴張的表現也有很多。日本發動9.18事變。德國入侵埃塞爾比亞。德意干涉西班牙內戰。
外因就多了,有德國人普遍仇視凡爾賽和約及法國,,歐洲普遍存在的反猶排猶主義,,義大利首先提出的法西斯黨,納粹德國發揮到極致國家社會主義,,日本對中國東北(滿洲)的覬覦,,美國對日本的石油鋼鐵禁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