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2
回覆列表
  • 1 # Vivi小課堂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喲!

    《朗讀者》第二期的主題是"陪伴"。童話大王鄭淵潔的父親,支援、陪伴被學校開除的鄭淵潔搞文學創作,他們父子兩人深情朗讀鄭淵潔的作品《父與子》。著名播音員喬榛的夫人唐國妹,陪伴他度過心梗腦梗、罹患癌症等危難期,夫妻深情朗誦《我願意是急流》。飼養員林兆銘一個人靜心陪伴300多種動物,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他朗讀的是《瓦爾登湖》……他們用真心的陪伴,詮釋了情感的純粹,讓人淚流不止。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就應該多一些《朗讀者》式的文化陪伴。

    用飽滿的真情吸引人。

    著名翻譯家傅雷說,真誠真情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文化娛樂節目的每一個橋段、構思、實施方案,需要宏觀構想,更要回歸到“老百姓”和“生活”原點,讓鏡頭充滿真誠,讓內容富含人文的溫度,成為人們心靈深處最柔軟的構成,很觀眾達成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精神共鳴。就像《朗讀者》,不搞虛張聲勢的豪華陣容,不搞刺激眼球的驚險場面,不搞矯揉造作的撒嬌賣萌,而是透過朗讀這種平常媒介,展現明星或普通人生活中的真誠故事、溫馨感情,雖然瑣碎、簡單,普通,因為情感真,有溫度,卻能不喧譁,自有聲,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用健朗的精神鼓舞人。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曾發出通知,要求電視文化節目要“豐富思想內涵,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實現積極的教育作用和社會意義”。是的,文化娛樂節目僅僅搞一些膚淺庸俗效應是不夠的,還應該讓觀眾有精神和道德收穫:既要重視愉悅程度,也要重視健康程度、品位程度、啟迪程度和精神發展指數。就像《朗讀者》,朗讀者的精彩的故事、美好的詩文,給人帶來畫面愉悅,也讓受眾得到視覺的震撼、心靈的淨化,精神的昇華。娛樂節目成為人們的文化夥伴、精神導師,當然就會受歡迎。

     用優雅的文化品位征服人。

    當下,見多識廣的觀眾們的文化需求已提高很多,對娛樂化崇拜、靠明星拉動收視率、噱頭效應、過分刺激等,已有了厭倦的情緒。觀眾需求變了,節目品位當然要提升、求美。所以,就應該為娛樂節目注入文化內涵、書卷氣。或者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或者從古典詩文中尋找元素,或者從精彩的中國故事中尋找突破口等,將優雅厚重、清新脫俗、富有特色的節目推給公眾,滿足公眾的文化需要,就會有更好的視聽效應。

  • 2 # 小一時空

    《朗讀者》每期開始,董卿都會說一句話:

    一個人!一段文!

    從這句話,可以感覺到,這個節目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

    如果說《中國詩詞大會》比較側重的是“一段文”,是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滲透;

    那麼《朗讀者》則是在這段文的基礎上,還加上了人的故事,人生的感悟和述說。

    就像播出的第一期主題詞:遇見 和第二期主題詞: 陪伴

    “遇見”是故事的開始,是上天的恩賜;

    “陪伴”則是故事的延續,是人生中最長情的告白。

    無疑,這樣的設計會使得這個節目更立體,更接地氣,或者說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當然,再加上整個節目設計中,美學綜合體的構建,諸如舞臺,音樂,文字,還有名人效應等等。

    所謂人生百態,雅俗共賞... 條件都具備了,“火”,甚至"大火" 就在情理之中了.

  • 3 # 戼依

    我不知道它有多火,可是我想說說我的感受:每天早上鬧鐘想起來,緊張忙碌的一天就開始了!有時候不過分的說,生活壓力大的時候,就連睡覺都是緊張的!而像《朗讀者》《見字如面》這樣的節目,又在大批次娛樂真人秀節目中,找到了一絲的沉澱,讓我們急躁的心彷彿恢復了平靜!我每天早上,把手機開啟,聽一段文字的朗讀,聽聽那些有故事的人的故事!你會覺得幸福真的就在身邊!我們不要一個勁兒的往前跑,用心去感受我們身邊的美好!

    同時《朗讀者》讓我也再一次感受到了,文字的美好!帶給我們無數的瞎想!當經歷過,被人用聲音讀出來時,你會好來人類文明的偉大!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的一切!

  • 4 # 若水zxh

    《朗讀者》的播出,激發了我們內心深處對知識的渴望。無數的人每天都從手機上收穫各種資訊,但這種資訊只是曇花一現,每天每天的覆蓋,我們就跟猴子摘桃似的,內心仍然是貧瘠的。《朗讀者》的播出,如同黑暗中的一盞燈,為我們指明瞭方向!

  • 5 # 叭了叭叭

    因為足夠走心,本身美好的文章默默獨自感受的時候是一種孤獨的感同身受。但是搬到電視上以後,是大家一起共鳴。所以的感動、美好吸引了眾多觀眾。

  • 6 # 楊藥師說

    在這麼一個物慾橫流、人人形色匆忙的年代,人們為了追求物質利益,將靈魂落在了後面。朗讀者給大家了這一平臺載體,讓大家能靜下心來一會,想一想生活的本質,等一等自己的靈魂。

  • 7 # Argenteyre

    物以稀為貴。在眾多快節奏講噱頭拼明星八卦的綜藝爆出的時候,朗讀者是一股洗眼睛的清流。

    朗讀者的大火,是一種必然。

  • 8 # 呵呵噠小鬼

    第四期【禮物】01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園,對於這個世界,我已一無所求。這是詩人饋贈給自己心靈的一份禮物。——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切·米沃什《禮物》

    02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給人類的禮物;低頭凝望,一花一葉,是大自然給世界的額禮物;孩子是給父母的禮物;朋友是陪伴的禮物;回憶是時間的禮物。

    03她叮囑我;“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倪萍朗讀《姥姥語錄》

    04其實,當一個人真的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是什麼也帶不走的,唯一能帶走的就是心底裡存下來的那些記憶。——董卿

    05所說五大博物館,就是包括: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法國盧浮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和俄羅斯冬宮(又名阿爾米塔什博物館),正好聯合國有五個常任理事國,正好一個國家一座。所以我開玩笑說:“沒有一個強大的博物館,是不能進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單霽翔

    06這句話背後其實自有真意,沒有一個強大的自信的文化,你也不可能成為一個世界的強國。——董卿

    07我不相信命運,我只相信我的手。我不相信手掌的紋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畢淑敏《握緊你的右手》

    第五期【第一次】

    01第一次往往是需要勇氣的,但第一次也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一次是探索、是挑戰、是機遇、是昇華,很多時候個人的第一次也帶著深深的時代的烙印,甚至是國家的記憶,就讓我們去感謝這些機遇,也感謝賦予了這些機遇的我們的偉大的時代。

    02有些東西你認定為能做的東西,要堅持,而堅持下去,我覺得就會能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王學圻

    03可是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的變化是緩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沒有什麼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樣。也許人一生僅僅有那麼一兩個輝煌的瞬間——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無奇中度過……不過,細想過來,每個人的生活同樣也是一個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這些平凡的世界裡,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選自《平凡的世界》

    04他們說人生有六個字,前面三個是“不害怕”,後面還有三個,“不後悔”,努力去做吧。——董卿

    05董卿:“許老師的這人生的第一場屬於您的音樂會,似乎來得晚了一點,到您七十歲那年才……”許鏡清:“也不晚,我想只要我活著就不晚。”董卿:“對,只要開始去做了,永遠為時不晚,而且也許在這個時候也是一個最好的時候。”

    06說著說不著不在於話語量,而在於特別最根本的那一句話,這個是臧克家先生寫的,有的人活著但是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在活著。其實書和電影都是為了讓那些應該再活一回的人,重新在書和電影裡,永遠地活下去。——劉震雲

    07我覺得京劇是鄉音,既是故鄉的聲音也是祖國的聲音。——王佩瑜

    第六期【淚水】

    01我花了兩年半時間拍這個電影,不是為了讓人哭的,而且讓人去想的。——王宗仁《藏羚羊的跪拜》

    02我們大家在座的人,都有爹有娘,而我們有的也包括我自己,爹孃都走了,所以呢,我希望在座的很多,如果你們的爹孃還健在的話,從現在做起不晚,好好地愛他們,好好地伺候他們,好好地哄哄他們,別太多的犟嘴,真的,不然的話後悔來不及。——斯琴高娃朗讀賈平凹的《寫給母親》

    03可能媽媽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我們可以不顧一切的、我們可以不顧慮任何的角色形象,把最真實的自己還原的那個人,還原在她的面前,可是我們沒有考慮到她的感受。——董卿

    04《生如夏花》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度過我們的一生,又應該怎樣面對我們生命終結的那一刻。我想只有非常曠達的,非常自如地來面對,我們自己的人生、我們自己的內還有我們走過的路,我們才能深刻的理解泰戈爾的這首《生如夏花》。——康震

    05人的心靈應如浩渺瀚海,只有不斷接納希望、勇氣、力量的百川,才可能風華長存。我們也從一位科學家的眼淚當中,感受到了一個人,願意為了理想奉獻終身、矢志不渝的情懷。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淚的人,而是願意含著眼淚繼續奔跑的人。——董卿

  • 9 # 罐頭辰

    一.董卿和她團隊傾心創新,把傳統文化與現代大眾傳媒的完美結合。其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用大眾傳媒以生動的形式詮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容。董卿是個聰明的媒體人,朗讀只是傳統形式,其本質和內涵還是發現生活中更多閃光點,發現我們生活中逐漸流失的東西。它觸到了人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朗讀,我們每個人都會,也都曾讀過。把朗讀和電視這種大眾傳媒結合、直播這還是第一次。董卿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說,領導同意做這個節目,找場地、佈置場地,這些都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找嘉賓,也就是朗讀者。這些嘉賓來自社會的方方面面有當紅偶像、名家大師、成功人士但更多還是普通人。到臺上朗讀的嘉賓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都有一段經歷,那樣感人、勵志,離我們那麼近,就像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他們所讀篇目的內容,像一股清泉流進我們心裡,使人感到神清氣爽,如沐春風。

    二.董卿本人的實力、氣質和修養。無論是知識結構還是知識面都沒說的,勤奮加上悟性成就了董卿。在軟實力,董卿對節目的專注度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從地方臺到央視,尤其是續十三年主持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八年央視年度“央視十佳主持人。落落大方和優雅從容的氣質,大氣、高雅、得體,語速適中,話語溫暖,這種內在的美麗是董卿特有的,金玉其內,貌由心生,觀其容可知其心,表裡如一,其美,不會隨歲月而稍逝,會愈顯成熟、端莊。“腹有詩書氣自華”,詩句從她口中說出,如山谷幽蘭,溫暖如歌。董卿的成功不僅在於她走過的路,重要的是她的文化底蘊和智慧,主持人需要有內涵,需要有內在修養,需要厚積薄發。這是一個人對生活的熱愛,對生活的態度和對生活最本質的理解。主持朗讀者的時候,溫文爾雅、從容不迫,引領著我們緩緩地走近每一個嘉賓和他們的故事。這就是這個節目情懷和感染力,讓我們不知不覺眼眶溼潤。

    三.人們呼喚文化迴歸本真、迴歸大眾、迴歸生活心理訴求。曾幾何時,文化供給端庸俗流行、低俗氾濫,不斷上演神劇和宮廷內鬥,刺激著人們的陰暗需求,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迫在眉睫。在“顏值即正義”的時代,浮躁、名利驅使著我們一直往前走,驕傲和自我中心似乎越來越被美化成“自我價值”的個性特質。在這個速食、快餐、浮躁的時代,有一個靜靜陪我們朗讀的主持人,是我們的福氣。央視《朗讀者》節目高而不冷,恰恰是擊中了當下人們的普遍情感追求,在這麼一個物慾橫流、人人形色匆忙的年代,人們為了追求物質利益,將靈魂落在了後面。朗讀者給大家了這一平臺載體,讓大家能靜下心來一會,想一想生活的本質,等一等自己的靈魂。

    在這個很多人都忘卻了文藝除了音樂、繪畫還有讀書的年代,《朗讀者》帶來一股清流,讓人們記起讀書的樂趣,《朗讀者》的核心不僅僅是讀書,更在於人生體驗和價值的分享。期待著下一季《朗讀者》更精彩。

  • 10 # 冀之筆

    恕我直言,央視在節目的遴選和欄目的設定上有時的定位不是很準,我沒看過這檔節目,不過我想知道的是《朗讀者》和《開講啦》有啥區別?記得十幾年前央視好像是三套在中午有一檔《精彩十分》的小欄目,節目時長10分鐘,主持人和嘉賓坐在那裡瞎聊天,說是精彩,其實一點也不精彩,後來我給他們寫了一封信,很快這個欄目就取消了。我不知道定位類似、內容雷同的欄目和節目能存在多久?還有多少?再比如過去的《同一首歌》和《歌聲飄過五十年》以及現在的《回聲嘹亮》等等,它們究竟有什麼區別,有無繼續存在的必要?這都是問題。

  • 11 # 嵐苓娛樂看點

    嘉賓們唸詩,讀散文和家書,分享曾經打動過,甚至改變過自己生命軌跡的文字。首期節目以“遇見”為主題,有知名演員濮存昕、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衝,也有從四川成都鮮花山谷裡走來的普通夫婦等。

    前幾年網上曾經流行一個句式,前面任意填詞,而後面固定的是:“你慢些走,停下飛奔的腳步,等一等你的靈魂”。這一流行句式,反映的是在消費主義當下,人們面對慾望的不斷膨脹,越來越擔憂“娛樂至死”,越來越擔憂道德的荒蕪和心靈的空虛,越來越擔憂精神文明長期滯後於物質文明。

    這種集體反思,是有意義的。但有必要思考,這種滯後和脫節到底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到底是暫時的還是長期的?可以把問題置換成,當物質這根時針從6點向12點邁進時,精神這根時針會是停留不動,還是邁步向前?

    以一種歷史的眼光看,精神長針應該還是隨著物質時針向前進的,甚至還有可能在某一點重合。當然,這種重合不會隨便到來,需要我們的憂思,需要我們的自覺,需要我們的奮進。但不管如何,一定要相信,精神時針永遠都存在一種向前的自發力量。

    任何一種流行現象的出現,特別是持續出現,背後一定有著深層次的原因。先是《中國詩詞大會》大火,接著《朗讀者》跟熱,雞年以來,文化類節目製造了個小高潮。這種高潮的出現,應該不是偶然的。其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消費主義當下,人們依然有著精神文化的需求。這也是人們公認的,這一熱點與當代華人強烈呼喚傳統文化迴歸的時代背景緊密相連,是華人文化自信的體現。看看這些年來的國學熱、藝術熱,會有更樂觀的判斷。

    需要辨析的是,這種小高潮的到來,是不是意味著文化類節目,特別是文化的春天到了?對此,恐怕還不能過於樂觀。董卿認為,“我並不認為因為《中國詩詞大會》或者《朗讀者》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就標誌著今天中國文化類節目開始大火,或者說真的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現實中成功的文化類節目還很少。甚至在現實中我們看到,還有許多阻礙文化類節目,阻礙文化發展的因素存在。比如收視率的問題,就曾經讓無數人們為之叫好的文化節目成為過去。

    在文化供給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必提的兩個概念。擺好兩者關係,是所有文化企業的責任,國有文化企業更應該如此。《關於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從大方向上講,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可以統一的,但具體到一檔節目未必統一,而且這種統一併不是自動實現也不會輕鬆實現,需要具備一定的技巧。這就更需要對文化類節目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扶持。如果只講經濟效益,那麼文化類節目的春天永遠不會到來。

    《朗讀者》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它起碼是個風向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人們永遠都有精神文化的需求,隨著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深入人心,這種精神文化需求還會有更強勁的表現。如果我們表現出高度的文化智慧,還會出現更多現象級文化節目,也必然能夠更好地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所以說,現在中國需要這樣的文化節目來平靜人們那顆躁動的心,需要透過這些來讓人們體會到文化的力量。

  • 12 # 影視控

    以讀書為主題的給人一種中國風的感覺,這是一部屬於中國的綜藝,就跟當初的《大魚海棠》似的,這是屬於中國獨有的綜藝,其實我感覺他跟漢語橋的地位差不多都是弘揚中國古典文化的綜藝!

    相比較別的那些按著劇本的,只會裝瘋賣傻然後拿著天價片酬的綜藝,好的不知道多多少,其實在我看來,中國綜藝,中國電視行業缺少這些用心的,主題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綜藝。說實話,如果出這樣的綜藝,反響至少不會比裝瘋賣傻的好。不知道中國電視劇行業為什麼會陷入這樣的怪圈。

    自從當初《奔跑吧兄弟》火了之後,所有的電視臺好像都看到了綜藝這塊大蛋糕。所有人都絞盡腦汁的想綜藝,辦綜藝,別的不說,這些明星們,飯店開過了,客棧開過了,農村生活也體驗過了。但就是沒有任何的電視臺想過弘揚一下中國傳統文化。(當然央視除外)

    其實央視的綜藝就出了那幾個,但卻都是在傳播中國文化,屬於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並且《朗讀者》這部綜藝也沒有像別的綜藝是的,各種明星小鮮肉,她的嘉賓都是各行各業的普通人來參加,來用自己的能力和方式來表達出屬於自己理解的中國文化,其實這是最讓我感動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只會對愛的女生幼稚和女生不要陪一個男生長大矛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