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瘋人院裡瘋言瘋語

    然後,當他逐漸長大,他需要探索這個世界的時候,就算你再不捨,也要學著放手,然後讓他去看一看這個遼闊的世界,而你,在這個過程中慢慢退回到自己獨立人的狀態,不要黏著孩子,不要成為扯著風箏飛翔的那根線。

    如果形容每個人都是一棵樹的話,只要孩子這棵樹樹幹正,一些長歪了的枝枝蔓蔓不需要父母削減太多,每個人都一樣,這世界就太無趣了不是嗎?非得把你的孩子活成標準樣本嗎?

    窺探子女生活的父母是極其可怕的,他們沒有自己的人生,然而,我們無法苛責我們的父母,因為他們大多是60後70後,他們接受的教育和生活註定了他們是那樣的,幾乎不可能改變。畢竟,如果你試圖說服父母接受你的觀念,那你幹嘛不能接受呀他們的觀念?

    然而作為80後90後的父母,如果我們也毫無進步,那可真是人類的悲劇了。

    時代發展到今天,是時候改變我們固有的觀念了,就承認吧:孩子只是藉由你來到這個世界上,但他並不屬於你。

    如果他們的生活裡只有你,你有沒有足夠能力,像小時候父母引領你發現世界那樣,也帶領他們去尋找一個全新的、屬於他們自己的小世界?

    就像你小時候,父母帶著你認識這個世界一樣,現在,如果你真的愛你爸媽,請帶領他們尋找他們的世界,而不是展示你的私生活。

    請讓你父母的晚年,在你結婚生子成家立業之後,也有自己的生活,而不至於寂寞得非要你製造一個娃兒給他們。

  • 2 # 心情日記2

    Part 1

    隨著我們離家人的距離越來越遠,微信本該為我們與家人的溝通、為我們展現自己的生活提供了一個橋樑,但是它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分組、遮蔽的功能,讓我們選擇性的封閉自己。比如下面這些同學,都將父母單獨分出一個組,在傳送朋友圈的時候有選擇性地遮蔽父母。

    Part 2

    由於物理空間的隔絕,父母愛的表達受到阻礙,就像洶湧的河水被堤壩隔開。父母非常希望透過這個我們最常用的社交工具與我們溝通(尤其對於子女在外地上學、工作的父母而言),這種迫切性就像堤壩所隔開的水的勢能。以微信為代表的新媒介恰恰是在這座堤上鑿了一個洞,他們想向我們表達的東西就容易從這個洞口傾瀉而出。他們希望在這個不熟悉的網路社交世界裡多一點話語權,拉近與我們的距離。

    Part 3

    父母新媒介話語權的弱化

    父母希望與我們交流,一個不能忽略的前提設定是,父母年長了。面對這個正在進行中的資訊爆炸時代,他們並沒有足夠的經驗與能力去應付整個網路的資訊。對於很多不諳網路世界、疏於虛擬社交的中老年人,朋友圈幾乎是他們接觸的第一個社交平臺甚至是第一個網際網路平臺,他們以往所具有的話語權、解釋權在飛速發展的網際網路生態環境中被一點點侵蝕、消逝,他們很難進入年輕人的話語體系,因此產生很多誤解。在現實生活中,父母一輩人掌握著事物的解釋權,他們教育我們什麼是美,什麼是醜,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但在新媒介的世界裡,掌握解釋權的是年輕一輩,我們甚至扭轉了對美醜黑白的定義。例如,我們逐漸將emoji微笑表情定義為冷漠的“呵呵”,但在父母眼中它還是熱情的微笑,這就造成了表情包互動中的尷尬。

    媒介背後執行的是權力,新媒介消融了原有社會結構中的個體、群體、組織等的邊界,打破了原有的話語體系,曾經在家庭中具有支配地位的家長很難在新媒體上實行支配權甚至話語權,他們的一些網路行為往往是他們時代的印記。

    Part 4

    流水的媒介,鐵打的人心

    俗話說,距離產生美。我們與父母在新媒介的使用上不可能完全沒有隔閡,零距離溝通是不可能實現的,社交平臺上的隱私空間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有的時候我們是不是需要審視一下我們的某種心態——平時我們吐槽他們用的表情包太古舊太low,轉發資訊缺乏甄別與主見,但這難道不是他們渴望透過這樣一個很侷限的洞口,去主動接觸我們、儘自己的力量幫助我們的表現嗎?比方說我們吐槽他們給我們發一些不太靠譜的養生資訊,但是如果他們不關心你,鬼才會給你轉。

    媒介在變遷,它在影響著我們的一些思維方式,但是媒介背後的人心的核心往往是不變的,不同的是這個核心以一種什麼方式傳達出來。我們經常說我們與父母在新媒介上存在巨大的代溝,但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的距離真的有那麼遠嗎?我覺得不是的。

  • 3 # 家居風水

    無論是真意流露的文字還是記流水賬

    後來我發現這只是父母沒有安全感想進入你的世界而已

    我的母上大人自以為很瞭解我 其實她什麼也不瞭解 我也哭笑不得 她總喜歡把我說得很不堪 你連自己爸媽都無法敞開心胸面對 你還能去面對誰?

    但是小時候的我很聰明 我在日記本上寫上很正能量的東西寫出來給爸爸媽媽看 讓她們獲得心理滿足

    無論是真意流露的文字還是記流水賬

    後來我發現這只是父母沒有安全感想進入你的世界而已

    我的母上大人自以為很瞭解我 其實她什麼也不瞭解 我也哭笑不得 她總喜歡把我說得很不堪 你連自己爸媽都無法敞開心胸面對 你還能去面對誰?

    但是小時候的我很聰明 我在日記本上寫上很正能量的東西寫出來給爸爸媽媽看 讓她們獲得心理滿足

  • 4 # 木子李

    需要強調的是,一開始,我並沒有遮蔽父母,只是,有時會發一些心情或生活感悟,就會遭來父母‘擔心’,這時,父母會對你各種‘關心’,以至於造成很多‘誤會’。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 5 # 飛說布客

    何止父母,我連我哥都遮蔽了。​

    比方說我無謂矯情的感慨,只是想發出來記錄一下,可如果被父母看到了,會不會擔心?會不會想,呦,我的閨女怎麼了,是不是不開心啊,是不是遇到什麼難事了?

    比方說我曬了張照片,其實可能只是單純的想獲幾個贊,可如果父母看到了,會不會想,呦,我閨女怎麼又瘦了?

    因為父母的心中只有你,父母的眼中對你唯有關心。因為你不在身邊,所以父母會想盡一切辦法來關心你,而且在父母心中你永遠是小孩,所以他們會覺的你不會照顧好自己。

  • 6 # 小小小南京零

    作為一個在外地讀大學的人來說,遮蔽父母,是個很正常的事。我不是出於代溝、價值觀的不同,所以不希望他們知道我的生活,而是有些事情,自己發發牢騷,跟同學吐槽一下就夠了,讓父母知道了,他們是會擔心很久,一直放在心上的!

    我更想讓他們覺得我一切都好,每次通話聊天,最常說的話是“我挺好的,放心吧。”

    “今天開學了,我一個人去超市買了好多東西,拎回來手都紅了。​​”

    他們會心疼你,並期待什麼時候能有個男朋友,替他們照顧你。

    “今天在圖書館看了一天的書 好累啊!”

    媽媽會說 寶貝啊 如果這麼辛苦就不要考研了,爸爸媽媽希望你開開心心的,別累著自己!

    假期大家都在曬回家,我這樣的考研黨在學校複習,發了一個“想家了”

    媽媽會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跟爸爸說,都怪我們沒本事,我們要是有錢,可以讓閨女隨時買飛機票回家,不用擔心路費而一個假期不回來。這不會是我們想要的!所以,我才不會想讓他們知道我的真實情況,只知道我很好,就好了!我希望她們眼裡的我,是每天快樂的,時常偷個懶睡個懶覺,偶爾和同學們一起聚會,悠閒了看個電影,積極參加學校的各個活動,比賽又獲獎了,得到老師表揚了…​充滿正能量的。

    因為比起讓爸媽跟我一起分擔喜怒哀樂,我更想自己承受,也不願你擔心我所擔心的。

    寫到這裡,真的好想家,好想爸爸媽媽!

  • 7 # 大小說家

    一開始不想讓父母看是因為那個時候大概青春期吧,自己有很多秘密,很多情緒,可以說幾乎每天都要發說說,有時是想記錄一下生活,而有時只不過是刷一下存在感,更是有時是無病呻吟。而父母非常關心你的心情,包括會看你有沒有早戀,有沒有動歪腦筋。但是父母一問起來,你說不清楚,又覺得父母老是在窺探自己,所以就遮蔽了。

  • 8 # 應作如是觀

    ​深受其擾,苦不堪言,為了避免家庭爭吵,只能遮蔽。

    小編的父親自從今年上半年學會用微信之後,時不時地就@一下我。養生,雞湯,佛教,更重要的是一些早被傳爛的偽科學知識。多次勸解,多次溝通,終究無用。小編的朋友圈裡,每天刷頻的不是微商,而是父親的各種@。更可氣的是,他發了如果不及時回覆他,他會再打電話讓我和他交流一下讀後感。

    後來,忍無可忍,只有遮蔽。看不到他的@,朋友圈裡頓時清淨了不少。後來再問起,只能告訴他:“爸,你已經out啦,年輕人早不玩微信了。” 他問我玩什麼,我就說玩Facebook。至於Facebook是什麼,他就不會懂了,反正很洋氣,他不懂英語,肯定也玩不了。

    如今社交網路的發達,與父母的溝通也只能鬥志鬥勇了。

  • 9 # 瘋言心語

    1、矯情的:

    有些話只是當時有感而發,可能過後我自己都覺得矯情的那種,怕父母會亂想,整天抓著這個問題不放,乾脆遮蔽。

    2、負能量的:

    遇到了什麼煩心事,生了個病,摔倒了那種,我都不太想讓父母知道,自己吐槽一下就好了,幹嘛還要讓父母擔心呢?

    3、生活作息不健康的:

  • 10 # 天堂的孩子123

    我覺得還是有不少人選擇在朋友圈裡遮蔽自己的父母的。當然原因也有很多,比如自己在外地工作,工作非常辛苦,不想報憂,只想報喜。如果不遮蔽父母的話,可能就會讓父母擔心。也有的人覺得自己發的資訊比較私密,就不想讓自己知道。父母有時候會一條一條看,造成誤會就不好了。

  • 11 # 五行缺瞌睡

    成年人,那就自己拿主意了。自己做事自己承擔,父母不可能監管一輩子。成年後自己也需要自己單獨的生活圈子,就像很多人有兩個電話號碼一樣。

    任何時候,即使遮蔽父母,但必要的溝通順暢是要保持的,這是家庭和睦齊心協力的保障。

  • 12 # 晚秋66666

    父母會經常看我們的朋友圈,關注我們的朋友圈,因為父母會把這裡當做孩子的一扇窗,從這裡瞭解孩子的心理,也會把朋友圈當做和孩子交流的一種方式。 當然也會有部分人會對自己父母遮蔽自己的朋友圈,在我看來,其實真沒有這個必要,父母一直在我們身後默默關注我們,想知道我們的點點滴滴一舉一動,在我們身後默默的無勞無怨的辛勤付出,就是為了讓我們過得更好。過得更幸福快樂,所以我們沒理由對自己父母遮蔽自己的朋友圈。

  • 13 # 拽丫頭9374

    當然會。

    有些東西不能讓家人知道的還是不能讓他們知道。因為很多是工作的事情。還有一些是關於朋友的事情。有一些事情還是該遮蔽的。但是一些好的。積極的時候還是會給家人看的。都是報喜不抱優是的吧

  • 14 # 心理諮詢師阿秋

    以前的我遮蔽過,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的經濟和閱歷慢慢的多了起來的時候,我的心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覺得作為家人來說,在這個世界上,他們才是最愛我們的人,我們有什麼理由去遮蔽他們呢?

    “怕自己分享的內容被他們看見?怕自己的一些牢騷甚至是一些憂愁被他們撞見,而擔心自己”?

    選擇不遮蔽家裡人,其實就是不把他們當外人看待,反之如果你選擇遮蔽,那麼家裡人遲早是知道你故意而為之遮蔽他們的,這樣做,多少會使得家裡人對你有成見或者猜疑你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和事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不遮蔽家裡人,也是對家裡人的一種尊重和坦誠,這樣做的你,在家裡人看來會覺得你更加的真實。

    不過如何選擇在於你自己的權利,反正我是不會再遮蔽家裡人了。

    如果你今天還選擇遮蔽家裡人,無外乎就是不想讓他們看見你的哀愁,但是你自己的內心又不得不去分享你的哀愁,在這樣一種心境下,你乾脆也就遮蔽了他們……

    說到最後,不管遮蔽也好,不遮蔽也罷,在於你自己此刻的心境和認知能力,沒有對與錯之分,我只知道遮蔽他人其實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更何況是我們的家裡人呢?

  • 15 # 晚秋34359

    從我們呱呱落地的那天起就註定了我們是父母一生的牽掛,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們拉扯大,付出多少的汗水和淚水,所以不管情況怎麼樣,我絕對不會對自己父母遮蔽自己的朋友圈,我們的生命都是父母給的,不管自己發生什麼事情都要首先告訴父母,父母永遠是最擔心和愛護我們的人,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在朋友圈遮蔽自己的父母。

    也許父母也會看我們的朋友圈,關注我們朋友圈的點點滴滴,那是父母在關心我們,因為父母知道我們有些事情不會和他們說,但會往朋友圈裡發,父母會把這裡當做瞭解自己孩子的一種方法,知道孩子的想法,瞭解孩子的心理,更好的和自己孩子溝通。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所做的一切,在我們背後默默的無勞無怨的付出,就是為了我們過得更好,過得更加幸福快樂,讓父母看自己朋友圈,也是對父母最起碼的信任和尊重。

  • 16 # 日常女裝穿搭款

    說來好笑,剛剛才遮蔽了我家母后

  • 17 # 小蘇會有小貓咪

    選擇性遮蔽吧,因為你發開心的日常父母也會覺得開心,因為你開心,父母也會開心。如果你發了比較喪氣的或者吐槽,父母會覺得你生活或者工作不順利,他們也會擔心。大家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就行

  • 18 # 南巷影視

    根據你發的東西來決定你遮蔽不遮蔽 不管是父母本人 還是你自己 總有一些你不願意讓父母知道的事情 不想讓父母操心 例如 善意的謊言

  • 19 # 紳士戀愛手冊

    但正因為家人是我們最親密的人,有些事情或許會引起他們的過度擔心和緊張,比如你身體不太舒服,或許只是失個眠,然後家裡人看到你的圈或許會過度關心,擔心這擔心那。

    當然你也不願意他們這麼過敏,凡事都這麼操心,所以有些內容還是遮蔽掉家人再發會好一些。你覺得呢。

  • 20 # 胡楊166082154

    我個人認為選擇性的遮蔽是可以的,比如自己在外面有些事情怕老人為自己擔心!自己的年級大了不需要父母為自己過分的擔心是可以遮蔽的!孝行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半夜,你餓了你會起來做飯嗎?你做飯會做什麼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