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野蠻人
-
2 # 奔跑de夏樹
很多釣友可能都有過這種體會,打窩之後,過了一會兒窩中就開始不斷的有鯉魚星泛出,但就是不吃鉤,不管你換了什麼釣餌,鉤下到窩中猶如石沉大海,有時甚至是本來有魚星泛起的窩子,一下鉤反而連魚星也沒有了。
1.水底淤泥太多。打窩之後,先是來小魚鬧窩,就已經把窩子攪混了,鯉魚進窩後,更要龔泥覓食,使窩中變成了泥湯的世界。這時不管你用什麼釣餌,鉤下到窩中是很難被窩中的鯉魚找到的。
2.魚被釣的太滑了,只吃窩餌不吃鉤。有的釣場,天天都有許多人在釣,因為釣的人多了,投料也多,那的魚是不缺吃的。鯉魚本身生性警覺,加上天天有人釣,所以這種地方的鯉魚就變的更滑,更難釣。不管是鉤.線.墜,只要一看到這些就會逃之夭夭,只吃窩餌,決不吃鉤。而且很多時候是吃頭一天打下的窩餌。只要水面稍有響動就立刻遊走不知去向。
3.水太肥,水中天然食物非常豐富。有的水域,由於種種原因,使水很肥,時間長了水中自然生物會很多,而這種肥水一般來說水中容氧量偏低,這種水裡的魚既缺氧,又因為長時間吃某一種水中自來就有的食物形成了口闢,所以這種地方的魚對一般的釣餌是不會感興趣的。
針對上述分析,可以採取以下幾種辦法應對
1.用底浮釣法。就是減輕墜子重量,使餌鉤懸起,離底5--10釐米,而且要離開窩子50---100釐米,最好是在窩子的前面或者左右都可以,但不要在窩子的後面。這樣就可以避開混泥湯。在鯉魚遊進或游出窩點的時候將其釣獲。
2.對已經被釣的很滑的鯉魚有兩種方法:一是不打窩,直接用大包鉤,包的要大,入水時一定不要有響聲;腦線要長(30釐米為益),線最好用紅色的;墜子要沉底 要儘量體積小;就等黑漂。二是在手竿漂.墜不變的情況下,去掉腦線雙鉤,安上一副炸彈鉤,要去掉炸彈鉤的餌簧,只用鉤.裝餌方法和平常裝炸彈鉤的方法一樣,餌團略小一點,餌鉤入水時要蕩進去,不要有響聲(這可是個技術活)。餌鉤入水後,只要漂不動就一直等,但只要漂動了,就是沒有上魚,也要提出重新裝餌。這個方法經多次使用,對付滑鯉魚非常有效,不用打窩,一鉤下去就是窩了。
3.對食物豐富的肥水塘,要是釣鯽魚,可以採取拖釣.逗釣等方法。但對鯉魚不行,頻繁的提竿不但引不來鯉魚吃鉤,反而會把鯉魚驚跑,所以對肥水塘的鯉魚只能靠選擇天氣和使用特殊餌料。天氣最好選有3--5級風的降溫天氣,北風最好。餌料有以下三種可供選擇:一是煮熟的大麥粒,最好能提前1--2天打窩,把煮熟的大麥粒1--2斤拌入泥中打入窩點,釣時,鉤上就掛大麥粒,掛兩粒;二是粉碎的顆粒飼料加生蠶豆粉加小米,比例是2:1:1,一半打窩,另一半做包鉤料;三是想辦法弄到本塘魚已經吃習慣的食物做釣餌(對野塘來說這種可能很小)。有時在水邊可以看到某一種較多的水生物,如:螺.蚌.蜆.小蝦等,可取其肉掛鉤試釣,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3 # 閒者思危
很多釣友可能都有過這種體會
打窩之後過了一會兒窩中就開始不斷的有鯉魚星泛出但就是不吃鉤不管你換了什麼釣餌
鉤下到窩中猶如石沉大海,有時甚至是本來有魚星泛起的窩子一下鉤反而連魚星也沒有了。
雖然窩中有魚卻不吃鉤的原因很多
但綜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幾種:
水底淤泥太多。打窩之後先是來小魚鬧窩就已經把窩子攪混了鯉魚進窩後更要龔泥覓食
使窩中變成了泥湯的世界。這時不管你用什麼釣餌
鉤下到窩中是很難被窩中的鯉魚找到的。
2.魚被釣的太滑了
只吃窩餌不吃鉤有的釣場
天天都有許多人在釣因為釣的人多了投料也多那裡的魚是不缺吃的。鯉魚本身生性警覺
加上天天有人釣所以這種地方的鯉魚就
變的更滑,更難釣。不管是鉤.線
墜只要一看到這些就會逃之夭夭只吃窩餌決不吃鉤。而且很多時候是吃頭一天打下的窩餌。只要水面稍有響動就立刻遊走不知去向。
3.
水太肥水中天然食物非常豐富。有的水域由於種種原因使水很肥時間長了水中自然生物會很多
而這種肥水一般來說水中容氧量偏低,這種水裡的魚既缺氧又因為長時間吃某一種水中自來就有的食物形成了口闢所以這種地方的魚對一般的釣餌是不會感興趣的。
針對上述分析
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應對辦法:
1.
用底浮釣法。就是減輕墜子重量使餌鉤懸起離底5--10釐米而且要離開窩子50---100釐米最好是在窩子的前面或者左右都可以但不要在窩子的後面。這樣就可以躲開
混泥湯。在鯉魚遊進或游出窩點的時候將其釣獲。
2.
對已經被釣的很滑的鯉魚有兩種方法:
一是不打窩直接用大包鉤包的要大入水時一定不要有響聲;腦線要(30釐米為益),線最好用紅色的;墜子要沉底要儘量體積小;就等黑漂。二是在手竿漂墜不變的情況下去掉腦線雙鉤安上一副炸彈鉤要去掉炸彈鉤的餌簧只用鉤裝餌方法和平常裝炸彈鉤的方法一樣餌團略小一點餌鉤入水時要蕩進去不要有
響聲(這可是個技術活)餌鉤入水後
只要漂不動就一直等但只要漂動了就是沒有上魚也要
提出重新裝餌。這個方法經多次使用對付滑鯉魚非常有效,不用打窩一鉤下去就是窩了。
3.
對食物豐富的肥水塘要是釣鯽魚
可以採取拖釣逗釣等方法。但對鯉魚不行頻繁的提竿不但引不來鯉魚吃鉤反而會把鯉魚驚跑
所以對肥水塘的鯉魚只能靠選擇天氣和使用特殊餌料。天氣最好選有3--5級風的降溫天氣,
北風最好。餌料有以下三種可供選擇一是煮熟的大麥粒最好能提前1--2天打窩把煮熟的大麥1--2斤拌入泥中打入窩點
釣時鉤上就掛大麥粒掛兩粒;二是粉碎的顆粒飼料加生蠶豆粉加小米比例是2:1:1,一半打窩
另一半做包鉤料;三是想辦法弄到本塘魚已經吃習慣的食物做釣餌(對野塘來說這種可能很小
)有時在水邊可以看到某一種較多的水生物,如螺蚌蜆小蝦等,可取其肉掛鉤試釣,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4 # 紅色男爵釣魚俱樂部
釣友你好!鯉魚狡猾,吃鉤謹慎,所以即使你的窩子裡有魚,也不見得就會吃鉤。不過話說回來,鯉魚喜愛群居,只要上鉤一條,後面連竿很容易 。
那麼窩裡有魚,但是為什麼就是不咬鉤呢?
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1.首先觀察天氣,有可能是氣壓太低,天氣悶熱,魚兒缺氧,所以導致不肯開口吃鉤。
2.觀察一下週圍的垂釣環境,是否周圍環境比較嘈雜?拋竿提竿過於頻繁,也會讓膽小的鯉魚不敢上前吃鉤。
3.水底的淤泥較厚,加上小魚攪窩,水質變渾濁而不能發現餌料。
4.此釣點釣魚的人太多,長時間使鯉魚變成滑口魚,只吃窩料,不吃釣餌。
5.水質太肥,天然食物豐富,鯉魚習慣了水中天然食物,對餌料不感興趣。
6.配製的餌料味型不合鯉魚胃口,或者餌料太硬不方便吞食。
7.窩餌投放太多,造成“死窩”,未起到誘魚的作用 。
8.水底不夠平坦,魚兒即便發現了餌料,卻也不便吸食。
以上幾種情況,都是可以解決的:1.準備的餌料要軟硬適中,找的釣點水底要平坦,無雜物,方便鯉魚吸食。
2.餌料與窩料要一致,做到窩中有餌,餌中藏鉤。
3.子線要長,鉛墜加重。躺底釣鈍,拋於窩子左右30釐米處 。
4.打窩要少而勤,避免“死窩”,充分做到誘釣結合。
5.如果是肥水水域,可以提前打窩,讓鯉魚提前熟悉餌料,然後隔天再掛以相同的餌料來垂釣。
6.對付滑口魚,不要打窩,餌料可搓大一點兒,直接入水垂釣,動作要輕,不要驚擾到鯉魚。
7.野釣如果該水域附近有田螺、蚌、小蝦等可以當做釣餌來使用,因為該水域的鯉魚都是以此為食,作為釣餌使用可能比商品餌效果更好!
-
5 # 釣魚飛飛
鯉魚不開口原因是有很多的,我就說說我個人經驗得出來的原因吧:
一:餌料不合味口
二:窩料打得太多了
三:窩料味型比釣魚味型好
四:釣法出了問題
以上幾個原因,都會造成窩料有鯉魚,但它們也不會開口吃食的,具體因為哪一項引起,就要以實際為主了。
1餌料不合鯉魚胃口想釣鯉魚,魚餌選擇是很重要的,一定要選擇它們喜歡吃的魚餌,這樣才有機會釣到它們,如果你選擇的魚餌,不是鯉魚喜歡吃的味道,它們就算在窩裡面,它們也不會開口吃食的,所以才會出現窩裡有鯉魚存在,但釣不到。
2窩料打多了釣魚打窩是很有必要做的事情,但一定要控制好窩料的量,如果你窩料一下打得太多了,鯉魚就會一直吃窩料,吃窩料都吃飽了,那它們自然就不會其它吃魚餌了,它們不吃餌,那自然就釣不到了,所以窩料量一定要控制好,不能打的太多。
3窩料比魚餌要吃釣魚打窩,窩料味型一定要選擇比釣餌味型要差的,如果窩料比釣餌好吃,那鯉魚肯定會一直吃窩料了,不會吃釣餌,所以就算窩裡面有鯉魚,鯉魚也不會開口吃魚餌的,它們會選擇性吃食,所以出現這情況,窩料就算有鯉魚,它們也不會吃釣餌的,所以就釣不到。
4釣法問題釣鯉魚一般都需要釣底的,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比如你沒有釣底,釣浮,那想要釣到鯉魚機率就太低了,就算鯉魚窩裡面有,它們也不會浮起水面來吃食的,所以窩裡有鯉魚,你釣法出了問題,你也釣不到它們。
總結:出現了以上幾種原因,就算窩裡面有鯉魚,它們也不會開口吃食的,所以也不可能釣到。
-
6 # 胡人913
所以,在垂釣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有魚在窩而不吃就要及時調整。就你說的換了幾種餌料都沒有口,個人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整;
1.更換線組。如果窩子有魚但是沒口,那麼可以及時的把線組換細一些試試。在換線的同時建議把竿子也要成換軟的,因為如果竿子硬那麼容易切線跑魚。
2.調整餌料。其實個人覺得,如果沒口的情況下建議不要更換多種餌料,只要調整餌料的味型就行,一般來說就是由濃到淡。但是如果更換多種餌料,那麼就會讓魚產生錯覺,它們也不知道吃什麼味型的,所以比較死窩。
3.換窩子。很多時候,如果改調整的都調整了還是沒口,那麼建議還是果斷換窩,因為這種情況即使你再守一天魚也不會開口。
-
7 # 鋼鐵釣江湖
釣友你好:好久不見看到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我也冒昧的的來回答一下如有不妥之處還敬請諒解,至於你問到的窩子裡有鯉魚為啥不吃鉤?我仔細的想了一下也許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吧僅供參考…
第一釣點周邊的環境原因
你我窩裡已經有鯉魚了除去天氣氣壓等方面的原因,再有可能就是你釣點周邊的環境因素干擾的原因?比如你釣點周邊經常會有車船經過又或許會有其它因素時不時發出巨大的聲音。我們都知道鯉魚天生喜靜,這些聲音干擾有可能是造成它們不敢進食的原因之一,如果是夜釣也有可能是你釣點周邊光源太亮的原因等…
第二窩料餌料味型差距太大的原因
釣魚我們經常會說到的一句話就是“淡誘濃釣”意思就是你的窩料味型可以適當的淡些,餌料味型可以適當加重一些。不然窩料太美味它吃窩料已經吃飽了,對你的餌料當然就不感興趣了,這是造成窩裡有魚它不吃口的一個原因。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鯉魚雖然它適量大,但我們做窩的時候不可以投的太多,最加效果就是讓它欲罷不能…吃不飽還不想走的狀態。
第三有可能是抽竿太頻的原因
-
8 # 光頭魚司令
窩裡有鯉魚但就是不吃鉤,換了幾種餌料也不吃,為什麼?
我們釣魚中總會約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由於天氣原因或者其他因素影響,魚不吃鉤很常見,特別是釣鯉魚。
鯉魚由於全國分佈廣泛,個體比較大深受釣友喜歡,但是鯉魚比較精明,特別是大鯉魚,想要釣獲它們並不容易。
釣鯉魚的時候,經常是窩裡有魚泡,但就是不吃鉤,釣友望眼欲穿,然而還是空手而歸,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光頭覺得要先確定是不是鯉魚泡,然後在調整餌料。
一、怎麼判斷窩內有鯉魚判斷窩內有沒有鯉魚的方式十分簡單,因為鯉魚的覓食方式能夠給我們答案,也就是所謂的魚泡。
1)、成串魚泡、鯉魚邊遊動邊覓食,在水底形成成串的魚泡,並且魚泡呈移動狀態,透過這中魚泡能夠確定鯉魚是否進窩。
如果窩子外圍出現成串的鯉魚泡,證明鯉魚在窩外徘徊;如果出現在窩內,證明鯉魚已經進窩。
2)、成片魚泡、鯉魚進窩後,或者在窩子附近,受到驚嚇後,會有一個擺尾的動作,這個動作形成的水流,衝擊水底的淤泥,從而冒出大片魚泡。
大片魚泡有可能出現在窩外,有可能出現在窩內,都是魚類受驚的表現,這時候就要引起警惕。
3)、窩外魚泡、鯉魚雖然是大型魚類,但是它們比較膽小,又喜歡單獨行動,發現有食物後在窩外徘徊。
鯉魚在窩外徘徊,這種情況下,不吃鉤的比較多,特別是被釣過後逃跑的魚類,更不容易進窩覓食。
鯉魚的魚嘴張開後朝下,它在水底的覓食方式是吸食、拱食、邊遊動邊覓食。覓食的過程中水底淤泥裡的氣泡上升,在水面上很容易就能看到氣泡,透過氣泡就能辨別鯉魚的位置,以及窩內是不是鯉魚。
二、鯉魚不吃鉤的原因鯽魚不吃鉤的原因很多,在排除天氣、氣壓、線組因素外,比較不容易發現的是:餌料的大小、餌料的味型、拋竿的頻率、調釣的方式、以及環境的安全。
1)、餌團過小、拉餌的情況下,由於餌團比較小,鯉魚在水底發現餌料的機率大大降低。
因為水底比較渾濁,水底的窩料夾雜著餌料,鯉魚短時間發現不了餌料,吃鉤的機率也就降低了。
2)、餌料的味型過大、釣大型魚類餌料的味型很重要,很多釣友過於注重味道比較濃的餌料。總覺得越濃越誘魚,從而適得其反,造成魚類警惕心過大,吃餌機率大大降低。
3)、拋竿的頻率過快、拋竿的頻率過快也會魚口慢,因為快速拋竿提竿,造成水面和水底的動靜比較大,魚類受到驚嚇從而不吃鉤。
特別是釣鯉魚的時候,鯉魚比較膽小,提竿頻率快,很容易讓魚類受到驚嚇,從而不吃鉤。
4)、調釣的方式錯誤、很多釣友總覺得調釣越靈越好,有動作就打,這種調釣方式,釣大魚不合適。
大魚吃鉤都有一個試探的過程,如果調釣比較靈,在試探的過程中,浮漂已經有動作,提竿肯定沒有魚,或者容易掛到魚類,在說大魚的警惕心比較強,所謂的“一口悶”的情況很少。
5)、環境太過於嘈雜、環境嘈雜也是釣大魚的大忌,雖然有些釣友比較注意這個問題,但是自己產生的噪音並沒有注意。
有些釣友釣鯉魚或者釣大魚的時候,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從而選擇聽音樂,或者和別人聊天。殊不知大魚對這些外來聲音很警惕,很容易造成不吃鉤。
這幾種方式一般釣魚中經常碰到,細節做到位有可能收穫更好,做出改變也比較簡單,對應這5點做出改變。
三、怎麼讓鯉魚吃鉤?根據自己的垂釣方式,排除一個個原因,判斷錯在哪裡,然後在去糾正,有可能效果更好。
1)、增加餌團的大小、釣鯉魚不管是拉餌還是搓餌,不建議餌團過小,拉餌的時候拉大球,搓餌的時候餌料大小和大拇指指甲蓋差不多。
餌料比較大,在水底魚類發現的機率更大,水底即使有小魚鬧窩,短時間也吃不完餌料,從而增加餌料存留的時間,讓鯉魚更容易發現餌料。
2)、減少餌料的味型、釣大魚不是餌料越濃越好,大魚一般喜歡本味,或者清淡型的餌料,這些餌料更適合它們的口味。
大魚對於清淡型餌料,或者天然的餌料警惕心更小,使用這類餌料,相對於味道濃的餌料效果更好。
3)、減少拋竿頻率、釣大魚不易拋竿頻率過快,因為拋竿的動靜會使大魚警惕心更強。
餌團大一點,保持3-5分鐘一竿的頻率,減輕鯉魚的警惕心,效果更好。
4)、更改調釣方式、釣大魚不易調釣過靈,一般調低目釣高目比較常見,這麼調漂的好處是,子線微微彎曲,鯉魚吃鉤更容易入口,不會出現檔口的現象。
5)、安全的環境、環境的安全很重要,最好選在人跡罕至,或者受到外界干擾比較少的地方垂釣。
釣魚的過程中儘量少發出一些聲音,聽音樂可以帶著耳機,儘量讓聲音更為貼近自然,從而減少魚類的警惕心。
由於鯉魚為大型魚類,釣鯉魚的時候,線組影響不是很大,鯉魚不吃鉤一般是這5點。根據垂釣環境,根據垂釣方式,來選擇最適合魚情的方式,才能收穫更好。
綜合:釣鯉魚發現水底有魚,但是不吃鉤的情況下,不要著急,多想想對策,根據自己的垂釣環境,根據自己的垂釣方式,做出改變,而不是一直等。
魚情的問題誰也不能完全把握,只能根據魚情做出改變,能夠適應魚情才能收穫更好。
-
9 # 釣魚人烏蘭
在野釣中,鯉魚屬於比較難釣的一個魚種,因為鯉魚生性謹慎,有”滑鯉“之稱。不過題主確鑿窩裡有鯉魚(假設確實判斷正確為前提),那麼不咬鉤的原因就變少了,無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餌料不對路造成魚不吞餌
窩料比釣餌更有吸引力
魚體強烈不適造成不開口
以上3點是窩裡有魚但不咬鉤的主要原因,但前提是你必須確定窩內有魚,有時候窩內是否有鯉魚不太好判斷,不能僅憑几個魚星就認為有鯉魚,所以本文的回家是基於題主確定窩內有鯉魚的基礎上做出的解答。
餌料不對路造成魚不吞餌既然窩裡有鯉魚但不吃餌,那麼首先就要找釣餌的原因,題主同時也提到了換了幾個餌料也不吃,更加說了這個問題,因為說的是換了幾種餌料,說明大機率還是單開或者2、3種簡單混合起來,這其實多半是無用功,因為你沒有判斷鯉魚當前到底需要什麼型別的餌料。
因為題主也沒有提到季節和水溫,我只能儘量從廣譜的角度來說這個問題,但不管什麼季節,總體來說鯉魚還是嗜腥的,但腥有很多種,可不僅僅是大家知道的蝦粉、螺鯉之類的,從廣義上分為動物性腥、藻腥、豆腥這三種常見釣魚使用的型別,這些還要具體分為天然、天然等同、化學香精調配等不同型別,從野釣鯉魚的角度,我建議使用天然或者天然等同這類。
所以很可能你使用的餌料中並不適合當前魚情,例如是夏季肥水時,你餌料搭配是918大野戰+藍鯽+螺鯉+蝦粉,這樣的效果就不會太理想,如果是我來搭配的話,就會是918大野戰+鯽魚套餐(大板鯽)+海藻一公斤(藻元素)+螺鯉(少量),再或者我常用的一款麝香底窩+一品鯉+鯽魚套餐(大板鯽)+海藻一公斤(天下無雙)+螺鯉(幹撒一層)。
大家可以看到無論怎麼變化,大量底窩基礎糧食類都佔多數,為什麼釣鯉魚卻要叫鯽魚套餐這類鯽魚餌料呢?就是為了增加餌料的細膩程度和提升香味,腥的加入我會根據水質的肥瘦來決定是使用藻腥的海藻一公斤(水肥),還是天下無雙(水瘦),而螺鯉我常常不是常規混合使用,而是開好餌料後幹撒一層螺鯉,用的就是它的顆粒感散落。因此如果窩裡有魚不咬鉤,首先要考慮釣餌問題,但要有針對性,你得知道該怎麼變化,而不是隨便換個餌料碰運氣。
窩料比釣餌更有吸引力這種情況是上述問題的一種延伸,釣鯉魚一定要打窩,鯉魚的食量大,靠釣餌是很難滿足的,所以當大量的窩料將鯉魚誘進窩後,是吃釣餌還是窩料就要看二者會更吸引鯉魚了,窩料的主要成分是什麼?大部分都是糧食作物,這些本身對鯉魚就很對路,而且窩料可以說明一個簡單的道理,其實越簡單越原始的餌料越容易釣獲野生鯉魚。
因此如果你的釣餌雜七雜八的考慮太多,突出了太多味型的話,反而不如窩料更簡單有效,一些專門針對鯉魚的釣友,會使用玉米打窩玉米釣,反而效果就會更好些,就是這個道理,因此窩料可以“濃”,但釣餌要更對路,這樣搭配才有效,否則就會出現吃窩料不吃釣餌的現象。
魚體強烈不適造成不開口最後這種情況就很無奈了,出於某種原因,魚體強烈不適,可能生理本能讓魚圍繞著窩子轉,但不根本沒有攝食慾望,例如被電了,生病了等原因,再或者氣壓極低等等,就是釣魚人常說的徹底不開口,這種情況是最難辦的,幾乎很難逆戰,但需要判斷一下是否是這種情況,最簡單的就是看其他釣友的漁獲,如果別人能釣到,那就從自身找原因吧,如果所有人都釣不到,最簡單的辦法是,收杆回家。
關於最後的總結歸納綜上所述,介紹了窩裡有魚但不吃餌的現象和應對方法,其實釣魚最怕的是窩裡沒有魚,那就要去解決誘魚問題,窩裡有魚只要不是極端情況都能找到辦法讓它咬鉤,除非你餌料相當不對路,正常情況下多少會釣一兩條魚的,所以我覺得題主的這個問題,我懷疑可能是誤判了情況,窩裡並沒有鯉魚,這個可能性反而會更大一些。
-
10 # 臨時嘉賓
1,餌料的味型
很多釣友釣魚時有這樣一個毛病,沒魚吃餌就怪餌料,總是第一時間懷疑餌料的味型不對。這個懷疑是合理的,餌料確實會影響魚口,所以在開餌的時候建議大家一開始不要開太多餌料。以免對魚情把握不準而造成餌料的浪費。
2,餌料適口性
除了餌料的味型以外,餌料的適口性也是影響魚口的關鍵原因。所謂的適口性,就是魚兒吸食餌料入口的狀態。首先,餌料就不能太硬,如果開餌時水比不對,水放少了,就會讓餌料過硬,且霧化效果差,對魚兒的吸引力可以說是大打折扣,魚兒將餌料吸到嘴裡也不是很方便。另外,餌料的比重也很關鍵,如果餌料的比重過大,魚兒發現餌團後很可能吸不動,這樣想吃都很難吃進去。(輕口和冷天需要格外注意)遇到輕口魚需要將餌料里加入適量的狀態餌來減輕餌料的比重。
3,餌團的大小
餌團的大小也是造成有口不中魚的關鍵原因,尤其是在自然水域用搓餌作釣時,很多釣友都很喜歡搓大餌團。可是搓的餌團和水底的魚不匹配,就很容易出現有口不中魚的現象。比如說一般搓餌會搓花生米粒大小,可是水底來了一群瓜子鯽,你將餌團搓的想花生米粒那麼大,它們都吃不進去,這時候綠豆大小才能讓它們順利的將餌料吸入嘴裡。釣大魚可以搓大餌,釣小魚一定要控制餌團的大小。
4,餌料的霧化狀態
有時候餌料的霧化狀態會影響魚口的,如果霧化過快,鉤餌到達水底後可能殘留不多了,這時候鉤子上的那點殘留對魚來說根本沒有吸引力,魚不吃餌也就很正常了。所以,我們正常開餌後,餌料既要保障霧化性,也有有足夠的附鉤性,否則很容易出現魚窩子裡有魚卻不吃鉺的尷尬事。
5,調釣是否合理
有時候調得太靈敏,浮漂對餌料的牽制力太大,子線處於彎曲繃直的狀態,浮漂的剩餘浮力很大。這時候魚兒吸食餌料是需要克服浮漂的剩餘浮力的,很容易引起魚兒的警惕,這時候可以釣鈍一些。另外有時候水底有醬層,餌料的比重過大或者釣得比較鈍,餌料陷入泥層了,魚兒找不到餌料,自然是窩子裡有魚卻沒口。這時候我們可以減輕餌料的比重,增加浮漂的調目或減少釣目,讓浮漂將餌料帶出泥層,魚就能找到餌料了。
最後:窩子裡有魚沒口有很多種原因,有時候也可能是氣壓,或溶氧量的關係,魚層發生了變化,這時候我們可以試試搜尋魚層,從離底開始找,找到魚層就會有口了。不過在窩子裡有魚卻沒口的情況下,我還是建議大家先調整浮漂,在從餌料上想辦法,免得造成餌料不一樣的浪費。
-
11 # 皖北釣客
第一,可能是餌料味型不對,什麼樣的季節用什麼樣的餌料,商品餌料也不是萬能的,如果是春夏可以試試玉米,紅薯掛鉤,效果可能比商品餌料還好,如果是深秋天氣可以試試螺鯉加918,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水質,對應不同的餌料罷了
第二可能是岸邊的嘈雜聲,水裡的倒影,來回走動的腳步聲,都有可能驚到魚兒,要知道鯉魚生性膽小,不喜歡成群結隊,遇到一點小小的動靜可能就要逃之夭夭了,所以說我們釣鯉魚還是需要安靜,不可大聲喧譁
第三可能這附近經常有網工 ,電工,要知道這些人都能破壞生態平衡的,也是釣魚人最痛恨的了,隔三差五電一回,那麼再好的餌料魚也是不吃勾的
第四就是水底不平,有青苔,有的青苔厚度可達20釐米左右,釣底的話餌料全落在青苔裡面去了,導致魚兒想吃又吃不著,或者水底有淤泥,都一樣,我們只需釣離底10公分就差不多了,也是類似於浮珠釣法,釣魚還是需要耐心,只要路子對了不愁沒有魚獲,最後祝你大鯽大鯉
-
12 # 深圳餵魚哥老李
魚被釣的太滑了,現象:只吃窩餌不吃鉤。有的釣場,天天都有許多人在釣,因為釣的人多了,投料也多,那裡的魚是不缺吃的。鯉魚本身生性警覺,加上天天有人釣,所以這種地方的鯉魚就變的更滑,更難釣。不管是鉤。線。墜,只要一看到這些就會逃之夭夭,只吃窩餌,決不吃鉤。而且很多時候是吃頭一天打下的窩餌。只要水面稍有響動就立刻遊走不知去向。
應對方法:已經被釣的很滑的鯉魚有兩種方法:一是不打窩,直接用大包鉤,包的要大,入水時一定不要有響聲;腦線要長(30釐米為益),線最好 用紅色的;墜子要沉底,要儘量體積小;就等黑漂。二是在手竿漂。墜不變的情況下,去掉腦線雙鉤,安上一副釣鉤鉤,要去掉釣鉤鉤的餌簧,只用 鉤。裝餌方法和平常裝釣鉤鉤的方法一樣,餌團略小一點,餌鉤入水時要蕩進去,不要有響聲(這可是個技術活)。餌鉤入水後,只要漂不動就一直等 ,但只要漂動了,就是沒有上魚,也要提出重新裝餌。這個方法經多次使用,對付滑鯉魚非常有效,不用打窩,一鉤下去就是窩了。
水太肥
現象:水中天然食物非常豐富。有的水域,由於種種原因,使水很肥,時間長了水中自然生物會很多,而這種肥水一般來說水中容氧量偏低,這種水裡的魚既缺氧,又因為長時間吃某一種水中自來就有的食物形成了口闢,所以這種地方的魚對一般的釣餌是不會感興趣的。
應對方法:。對食物豐富的肥水塘,要是釣鯽魚,可以採取拖釣。逗釣等方法。但對鯉魚不行,頻繁的提竿不但引不來鯉魚吃鉤,反而會把鯉魚驚跑,所以對肥水塘的鯉魚只能靠選擇天氣和使用特殊餌料。天氣最好選有3--5級風的降溫天氣,北風最好。餌料可以用泡臭的小麥粒,對肥水有不錯效果。
回覆列表
魚不上鉤他有幾個問題。第一可能是氣候變化的問題。第二可能是吃的太飽。第三,你的餌料有問題。如果是下大雨,魚兒也不會傷心。天氣太熱的話,魚兒他也不會上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