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陳L78471947

    在歐洲,旅行車是種暢銷車型。旅行車兼顧了轎車的油耗和越野車的空間,滿足了日常工作和家庭生活的需求。進入中國市場後,受國人觀念的影響,銷量不容樂觀。不被市場所接受,逐漸成為小眾車型。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成熟,旅行車又逐漸回到中國消費者的視野中,其實用性也得到消費者的首肯。相信以後旅行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份額會逐漸增加。

  • 2 # 凡哥評好車

    朋友今年剛剛榮升奶爸,是一名90後,看中奧迪RS6。16年的RS6確實很火,基本各大流量平臺都有大V為其自發的宣傳站臺,但17年後,就很少聽到RS6的訊息了。

    曾經我也很好奇,為什麼旅行車的市場這麼小,要知道國人一向就喜歡大,不僅房子要大,車子要大,排氣要大,發動機要大,那麼旅行車的空間,相比於SUV應該是完勝啊!但現實卻是國內主流的旅行車基本就是三廂轎車變兩廂,還不如SUV來的高大和威猛。

    旅行車第一眼就很給人一種居家和溫馨的感覺,但目前市場上只接受SUV,就讓得車企在旅行車的研發上馬馬虎虎,朋友最先翻閱了些資料,只有大眾的郎行和蔚領比較可靠,但看到後懸架卻是非獨立,瞬間就給淘汰掉。

    前文也說過,看了奧迪的RS6,但也只是看一看,高達150萬以上的售價,並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買得起,不過其動力資料真的很變態,百公里官方加速僅需3.9秒,這可是一臺定位於旅行車的資料啊,奧迪還是那個奧迪,其最大馬力560Ps,大約1750轉就可爆發700NM的最大扭矩,這還真不是一般人控制得住的,還好市場上並不多見。

    說說正文了,因為我從事的是汽車行業,所以身邊車買車之前基本都會向我諮詢下,起先給介紹的奧迪RS6就這樣在我們的打趣中結束了 (買不起),然後一本正經的給他介紹了大名鼎鼎的法系車,更正一下,應該是默默無聞的法系車。東風雪鐵龍系列就算了,其風風火火的旗艦轎車雪鐵龍C6也不知道市場上賣的啥樣了,反倒是標緻系列的車型近年倒是有點要崛起的趨勢。所以接下來要登場的就是標緻5008。

    朋友本先是想買一款旅行車,但大家也知道,目前貌似還沒有一款綜合起來還不錯的車型吧,所以,我給的建議還是入手中型SUV要好一些,不過有錢的朋友也可以試一試中大型SUV,畢竟空間會更大。

    就拿懸架調校來說,標緻雪鐵龍業內稱第二,還沒人敢說自己第一。目前市面上的懸架很多,什麼麥弗遜,多連桿,雙叉臂,空氣懸架等,這其中多連桿懸架是好多主流車型的後懸架,但雖然是同一款懸架,其調校不同,舒適性、穩定性、行駛質感就會有所不同,這就好比同一款APP,開發工程師有很多,能做出很多種,但不同的產品經理會讓同一款APP呈現出不同的使用者體驗反饋,而騰訊的微信就好比是法系車的懸架調校,這也是國產車不受待見的原因,發動機,懸架,變速箱都可以用錢買到,但調校就需要人才來為其匹配了。

    安全性也是法系車的一大優點,車身厚實,用材厚道,這點跟日系車完全相反,也是我推薦給朋友的一個支撐賣點。

    標緻5008在今年上半年上市,現如今已到年底,當初的廠家指導價也會一定程度的降價,市場上也沒出現什麼不好的口碑,因此,價效比會變得很高。

    在動力上,全系採用了愛信的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電子檔把,有1.6T和1.8T可選,說實話,都中型SUV了,就捨不得弄個2.0T嗎?雖然標緻雪鐵龍總說自己的1.6、1.8連續八年獲得國際發動機大獎,也上過沃德十佳發動機大獎,他家發動機的特點就是可以在1000轉或1400轉左右就可爆發最大扭矩,相比市面上主流汽車的扭矩爆發區間要來的更早,好多車友都說過自己的車起步很肉什麼,但在標緻雪鐵龍上,是不存在的,起步更快,動力也來得更快。

    關於外觀上,我個人覺得還不錯,前衛時尚,很精緻,品牌辨識度也很強。內飾是一大亮點,環衛式的中控設計,鋼琴按鍵式的緊湊按鍵,也表現出了精緻之感,內容用料屬於上乘水準,觸控手感像奢侈品皮包質感,且紮實度也不錯。

    標緻5008的軸距為2840,全系第二排座椅可前後移動,也可靠背角度調節。全系配有6安全氣囊,胎壓監測,ESP,後駐車雷達,定速巡航,上坡輔助,8寸中控大螢幕以及LED日間行車燈等。我給朋友推薦的是17款350THP5座精英版本,推薦這個是因為主流的配置除了最低配的那款車,其他車型都有,而且,朋友入手這款車主要用在城市和周邊,很少會長途駕駛,所以1.8T的動力就顯得不那麼的重要了。

    下面得說一說它的缺點了,標緻5008全系沒有四驅系統,這對於北方的使用者來說,四驅比兩驅要更實用,再就是男人都有一輛越野心,家用和四驅也可以相結合的。然後是動力,2.0T都不給上,20多萬的車,後懸架還是非獨立的扭力梁,再就是平臺架構還是祖傳的,啥時候可以來一點新鮮的玩意呢?

    總體來說,還好內飾上,給了我們消費者一些不錯的設計風格,在城市中,標緻車開起來也穩定、舒服,變速箱匹配度也很高,動力也夠用,標緻的車主們,你們覺得呢?

  • 3 # 然哥聊車

    奧迪A6 Avant正式引入國內,就在剛剛我們公佈了奧迪A6 Avant的售價:459,800元~499,800元。

    在歐洲市場,旅行車車型一直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除了本身更強的實用性外,還有更好的公路行駛效能。

    但在中國,旅行車仍屬於小眾人群的選擇。曾經有人說過:SUV更適合中國市場,那麼未來旅行車還有機會get到中國消費者的“內心”嗎?

    1、為什麼SUV能在國內流行?

    中國也就是近十多年才開始流行家庭用車。而很多人的家庭收入水平也只夠買一臺車,所以就要求這一臺車儘可能的可以全能。而SUV就可以滿足這一點:視野好、裝載空間大、透過性好。光透過性好這一條就可以吸引絕大部分住在鄉村、公路建設還有待完善地方的人群。

    其實還有個很好的選擇,那就是MPV。但是在現在中國人眼中,MPV還是偏商務接待或者麵包車的感覺。自己開MPV去上班會感覺怪怪的。

    而真正意義上的硬派SUV在中國的銷量其實是不咋滴的,所以只有符合民情的城市SUV才真正的好銷。

    2、旅行車問題在哪?

    因為中國的大部分旅行車都是C級以上,並且都是進口,就導致價格高、價效比低。而A級旅行車由於車身長度的原因,雖然有足夠的後備箱空間,而乘坐空間卻並不是那麼充裕。

    3、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旅行車

    奧迪A6 Avant其實是個很不錯的選擇。在此之前A6有一個Allroad版本,也是旅行車,但我覺得那輛車的塑膠感輪眉非常醜。而在A6 Avant上,這個醜醜的輪眉就取消了。不過又因為發動機從3.0T降到了2.0T,起步價也下降了十多萬,還是非常合理也討人喜歡的。

  • 4 # 餘勇正當年

    老款的旅行車由於向裝載能力妥協,導致D柱做的很立,看起來非常像貨車。

    而現如今,由於車身尺寸的整體加大,空間也隨之增大,可以不再妥協,使得現在的旅行車越來越漂亮。

    其實奧迪A4 Avant一直是我的目標。而現在旅行車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不國產。這就使得旅行車的成本比普通國產版要高很多,讓許多喜歡旅行車的人望車興嘆。比如寶馬的3系旅行版和轎車版,同樣是330i,前者比後者貴了十多萬。僅僅是為了一個更大的裝載空間,花這個錢值得嗎?那我還不如拿八萬再去買個五菱宏光,要拉東西的時候直接開神車五菱豈不是更好?

    ABB對於旅行車有著不同的叫法。寶馬叫Touring;奧迪叫Avant;賓士叫Estate;剩下的品牌大部分都叫Wagon,俗稱:瓦罐。

    其實不要以為只有中國才對SUV情有獨鍾。這個世界上對SUV狂熱的不僅是中國,在全球市場SUV的銷售勢頭都非常兇猛。

    同時另一方面其實可以想想,旅行車在歐洲和德國非常穩定的銷量代表什麼?代表這個市場已經成熟,供需處於穩定狀態,人們購買旅行車的主要原因不是首購,而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置換,像一個必備的消耗品一樣。

  • 5 # StephenMu

    SUV的確是賣得超級火爆。根據中汽協的資料,2016年SUV銷量比去年增長了44%,SUV的銷量佔總體的37%,逼近轎車的49.8%。SUV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追趕甚至超過整個轎車市場呢。

    近幾年SUV在中國的流行,其實背後的趨勢是近似的。

    旅行車最早在美國出現,並在二戰後大規模流行。但80年代以後被MPV和SUV所取代。下圖為1937年推出的雪佛蘭Suburban,這個車系後來逐漸衍變為SUV。

    旅行車是轎車中的一個小分支,是小眾中的小眾,和SUV其實沒有什麼正面競爭啦。

    對於車廠來說,肯定大眾車型走量才能賺錢,但對車主自己來說,小眾才是個性才是品味好不。

    那麼,怎麼判斷自己是否適合一臺旅行車呢?我覺得可以將旅行車與同樣屬於廣義多功能車、而且同樣是增加行李空間而不是乘坐空間的SUV相比。

    如果是旅行車如A6 avant,行李隔板下的空間就有565升,放了嬰兒車,剩餘的空間依然媲美標準三廂車。臨時需要拆下兒童安全座椅,也可以直接塞到尾箱去。

    我覺得旅行車的目標客戶與SUV的目標客戶一樣,首先是對後備廂空間有一定的需求。或者是已婚有孩,一家人用車需要有比較大的後備廂帶各種東西,也會偶爾運送大件物品。

    旅行車的行李架是最好的行李架,平整又長的車頂,放腳踏車和旅行裝備太好用了,而且車身高度低,比SUV更方便,過收費站也不容易超高啦。

    反正我以後換車肯定換旅行車,就要與眾不同!

  • 6 # 車間主任的日常

    旅行車從誕生起,就是一個多面手。

    一方面,旅行車也是旅行轎車,是三種轎車車體之中的一種(其他兩種是三廂轎車和兩廂轎車)。因此轎車的穩定性、舒適性和經濟性,旅行車都有。

    另一方面,旅行車與MPV和SUV一樣,也是廣義多功能車的一種,可以提供更大的內部空間。

    在歐洲市場,旅行車車型一直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除了本身更強的實用性外,還有更好的公路行駛效能。

    但在中國,旅行車仍屬於小眾人群的選擇。曾經有人說過:SUV更適合中國市場,那麼未來旅行車還有機會get到中國消費者的“內心”嗎?

    1972年,奧迪推出的全新車系奧迪80不但有三廂轎車的版本,也有旅行車的款式,這也是豪華品牌推出的首款旅行車。奧迪作為後起之秀,為了與寶馬和賓士差異化競爭,也一直尤為重視旅行車的研發。

    高階市場消費者對價格不敏感,也更樂於嘗試個性新車型,而豪華品牌主流的奧迪、賓士、寶馬,本來都是擅長做旅行車的德國車廠,也有不少的旅行車款可供選擇,我很看好旅行車在高階市場的增長。

    低端市場有寶駿310W搞局,4-7萬元的價格,和轎車差不多的價格,遠勝轎車的強勁裝載力。何況還有神車五菱。

    我覺得旅行車的目標客戶與SUV的目標客戶一樣,首先是對後備廂空間有一定的需求。或者是已婚有孩,一家人用車需要有比較大的後備廂帶各種東西。

  • 7 # 汽車科技論

    先說句可能“政治不正確”的話:在中國好像買輛旅行車就能顯得自己特懂車!甚至不用買,只要表現出對路上旅行車溢於言表的喜愛之情,仿若馬上就能得到“懂車光環”——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喜歡SUV就是“中國特色智商稅”,喜歡旅行車就是“低調內涵有品位”?

    先說結論:車尾線條越平緩、流暢,這輛旅行車越好看。

    這次我把A6 Avant、5系旅行版和E級旅行版做了一個簡單的對比,主要標註出了這幾輛車尾部線條夾角的度數。

    透過上面的圖片可以看到,奧迪跟寶馬角度接近,分別是152°和153°;而賓士則與他們相去甚遠,只有137°。而事實也證明,E級旅行車的側身線條確實不如另外兩位競爭對手。

    A5釋出會的時候,Audi那個我也沒記住title的高層發言時候說的一句話印象頗深,大意是:“皮卡、旅行車、三廂轎車、Coupe、敞篷——這些車型按排列順序功能性越來越弱、時尚性越來越強。”這又一次證明在德國人看來,旅行車不過是個實用性大於時尚性的存在。

    在德國的時候也能明顯發現,鄉村小鎮路上的wagon很多很多,大城市裡除了小車,反而SUV佔比多了一些,尤其是BBA新車。

    另外我又將E級旅行版與賓士的另一款進行了拼接(由於這兩輛車車長相差200mm左右,所以我將E級旅行版的那部分等比例放大了一些)。

    估計總有一天大家對旅行車的信仰光環會衰退到合理範圍。那時候買旅行車就像A3你是選兩廂還是三廂,或者是白車耐髒還是黑車好看,完全是個人選擇,不再有什麼“哇他買了兩廂他好懂車啊”之類的神奇光環了。

    所以,買旅行車要趁早,嘿嘿。

  • 8 # 秋名山修車工

    身為服裝設計師,典型的外觀控,奧迪車的外觀設計,我一向是欣賞的。

    一貫的壓低車身的小包圍式設計,讓車身更穩。同時了削弱了前驅車前懸掛偏長帶來的失衡感。

    此外,奧迪車的外觀線條雖然流線感強,但走的是穩重路線而非前衛凌厲,所以更適合成熟人群。

    這兩個設計特點,在A6 Avant上都得以保留。

    旅行車這個概念在中國人消費觀念裡幾乎是空白的。我自己開小車,偶爾遇到難走的路或者想要自駕出遊的時候,能感受到那種雞肋。透過雲南整個自駕活動過程也感受到了旅行的方便。

    和賓士E相比的駕駛感受,區別不大。

    身為不專業的普通駕駛者,這次試駕,並未感覺兩款車之間有大不同。都是四平八穩的感受,都是不強求彈射效果的設計,定位符合成熟人群。

    但是A6 Avant 起步就帶四驅,操控感和安全性會好很多。

    如今國內的旅行車屈指可數,大眾蔚攬、斯柯達速尊等等。奧迪A6 Avant的進入,確實給喜歡旅行車的消費者又多了一種選擇。有品牌、有空間、有格調是我給A6 Avant的潛在購買者的定義。50萬的價格可以選擇Q5,可以選擇A6L,只是對於我們這種旅行車的擁躉來說,大後備箱才是我的菜。

    靈活的兩廂設計,意味著大的行李空間。不光原生空間大,車頂還能裝行李架,後排座椅可以放倒!也意味著某些生活方式的不同(別想歪哈)。

    三廂,以商務為主,只能兼顧休閒生活。

    而兩廂四驅,則應該以休閒為主,商務為輔。

  • 9 # 雲侃車

    一般的自駕遊我是拒絕的,後來盤算了一下,這次奧迪公司買了保險,有新友見,有美景看,還有新車開......我就勉為其難的出個場吧(心向遠方,架子端住:)。

    結果沒失望,因為在雲南駕駛一輛奧迪A6 Avant旅行車真是一種享受。

    我自駕行所到的雲南地區,全程山路較多。旅行車走山路不顛簸,反而更加平穩。又比小車容易爬坡,四驅系統的存在讓他有部分的越野效能。比小轎車實用。它的後排座位可以放倒,人可以在後排右雙人床空間,還有全景天窗。是真正為了享受生活而設計的車型。

    A6 Avant的推頭現象並不明顯,入彎時你可以輕輕含著油門(有點淫蕩啊),quattro四驅系統就幫了大忙,此時此刻車尾會有小小的滑動,來把車輛送進彎裡。這輛車裝備的是倍耐力P ZERO輪胎抓地力非常好,當你試圖快一點,再快一點透過彎道的時候,輪胎的表現從容不迫。在激烈駕駛時,D擋和S擋顯然要差一些。當切換到手動模式,在出彎時可發動機可以保持在一個較高的轉速,加速會更加直接。 同樣是2.0T發動機,這車的自動啟停系統,發動機停轉之後再次啟動,要比我的賓士動靜小多了……考慮回家回爐4S看看,我的車是不是有點不正常。

    至於懂車的你自己,這輛奧迪A6 Avant可比路面上那些個三廂A6L起範兒,只要你樂意,還可以流用不少RS6的套件來“武裝”自己,滿足小小的虛榮心,畢竟這個車的價格也才剛RS6的零頭嘛。

  • 10 # 冰比460

    如果是我購買的話,對於旅行車這種車型我個人是不太感冒的。這主要有以下的幾種原因讓我對於這種車型不太感興趣。

    第一,在外觀上我覺得旅行車沒有轎車的優雅的外觀,又沒有SUV車型的強硬的霸氣,更多的像是一款不倫不類的車型設計,特別是在我國車子的外觀就是面子的環境下,旅行車絕對不會成為我選購的候選車型。

    第二,可選擇的範圍較少,目前在國內的旅行車車型都較為缺乏,這主要還是因為旅行車在我國屬於一種小眾車型。引起很多汽車廠商對於這一細分車型市場不太重視,而且目前大多數效能較為出色的旅行車都是採取平行進口的方式進入我國,這就造成了很多較為出色的旅行車型價格都相對昂貴。

    第三,保值率較低,旅行車相對於目前主流的轎車,以及SUV車型在車輛的保值率上不佔優勢,甚至是相對於同平臺製作出來的轎車車型,在二手車市場上的出售價格都是要更低的,像我這樣每隔三五年就會更換新車的人來說購車的時候車型的殘值率,一直以來都是我比較會注重的因素之一,和旅行車車型在這一環節又處於劣勢的情況。

  • 11 # 眾口說車

    如果對外觀沒有硬性需求,買一輛旅行車是比較適合的選擇,也是比較明智的、愜意的選擇,感受一次說走就走的舒適之旅吧!

    旅行車的誕生,是有原因的,實際上旅行車就是SUV和轎車的跨界產品,既然叫跨界產品,那麼就有著更均衡的特點。

    轎車的優點:轎車舒適性好、重心低、操控性好、油耗低、動力響應性較好、風阻小、噪音低。

    轎車的缺點:主要是避震偏軟,透過性較差、坐姿低,視野較差、空間小。

    suv的優點:底盤相對較高、避震相對偏硬、透過性好、坐姿高、視野好、空間大。

    SUV的缺點:相對來說舒適性差、重心較高、中性略差、動力響應性較差、風阻大、噪音高、油耗高。

    旅行車的出現正是綜合了轎車和SUV的優點和缺點而形成的跨界車!

    旅行車的底盤比轎車略高比suv越低,透過性有一定的保證,外形比SUV低比轎車略高,可以降低風阻,動力和操控以及油耗等方面均介於轎車和SUV之間。長途駕駛時舒適性能夠保證,空間也能保證,油耗操控等方面相對均衡。

    例如,奧迪的A4/A6的Allroad版本,配置了四驅系統,離地間隙比A4/A6略高,動力匹配相同,空間方面也比較好!

    斯巴魯的傲虎,離地間隙是213mm,水對平對置,全時四驅,操控性、舒適性都非常不錯。

  • 12 # 蘇州凌雲二手車

    SUV的裝載力,轎車的公路效能,只要價格合適旅行車其實很適合城市使用者,但習慣的力量十分巨大,大部分人買車的時候壓根沒考慮旅行車呢,畢竟來自歐洲的旅行車在中國還是個新生事物,認知也需要一個過程啊。

    一般來說,旅行車相比同價位的SUV有下面這些優勢:

    1. 往往採用更高等級的車型平臺。

    比如採用緊湊型車平臺的歐寶雅特(別克威朗)旅行轎車在歐洲的售價與採用小型車平臺的SUV歐寶Mokka(別克昂科拉)的售價相似,採用中型車平臺的帕薩特旅行的售價則與採用緊湊型車平臺的途觀售價類似。而更高等級的車型平臺往往有更好的懸掛和底盤結構,能夠提供更好的操控性、穩定性和舒適性。

    2. 因為車身較低矮,重心較低,在高速行駛和山路上具有更好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而且在高速行駛時,風阻會明顯小於高車身的SUV,因此油耗、風噪都會更低。

    二.什麼樣的人會買旅行車?

    1.敢於與眾不同,不走尋常路,個性十足,不喜歡隨大流,我的車你們都沒見過,甚至都沒聽說過。

    2.預算充足,經濟上不缺緊,可以接受很低的價效比,我的錢允許花在情懷和信仰上。

    3.痴迷於旅行版轎車肥碩的臀部 ,對大圓臀情有獨鍾。

    4.不喜歡suv高高在上龐大的身軀,但是對儲物空間和操控有很高要求。

    5.信仰爆表,比如在歐洲待過幾年,熱衷於旅行車,對旅行車有執念。

    6.對燃油經濟性,噪音等無強迫症 。

    由於旅行車的種種劣勢,使得現在中國市場旅行車很不完善,過幾年市場成熟之後,就會好轉,但是在中國旅行車絕對不會像歐洲那樣大賣。

  • 13 # 我的名字叫如果

    裝載能力是旅行車最大的優點,後排放平可以當床休息,由於車身和普通轎車一樣,操控性不失水分,習慣了更喜歡旅行車的車身

  • 14 # 小夥你好

    會選擇自動擋的經濟型B級的房車,價格在30萬左右,空間大些。這樣可以方便自己制定出行旅遊路線,自由自在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

  • 15 # 開心41867738

    開旅行車去自駕遊,得有閒有經濟基礎,經常使用,才能體現旅行車的實用性,買個旅行車沒經濟上沒問題,但我現在不會買,時間上不允許,偶爾出去玩兩天開個普通車就行了,如果去玩個十天半月的安排不了時間,不會去買個旅行車天天放在家裡看,也許等我退休了才會買吧!

  • 16 # 一見鍾情的秦

    實用還可以有情懷,油耗駕控也不錯,特別是一些跨界的旅行車!後來我就買了蔚領,本來打算明銳旅行的,主要是蔚領有現車優惠還非常大,還有大眾標。

  • 17 # 浪漫世界帶您去旅行

    很多人還是對旅行車存在誤解,其實旅行車就是大了點的兩廂車,也可以說是後備箱與車頂一齊的兩廂車,可以看到後備箱內部的車,就是轎車的一種,是針對歐洲人旅行時,多放物品而設計的車型。

    簡單說,其功能與轎車相同,就是能夠多放物品。針對的是物品,不是人。

    如果真的考慮旅行用,還是考慮人的因素和物品的因素,最好還是MPV車,比如GL8,奧德賽等。

    我是選擇MPV,家庭用,車的長度在GL8和奧德賽之間最好。

  • 18 # 老白169258

    等我老了很可能會的,但是現在還是要以SUV和硬派越野為主要考慮。

    不要盲目迷信情懷,絕大多數旅行車透過性還是轎車的水平,多了個大屁股操控性又打了折扣,說一無是處可能有點極端,但確實實用性一般。

    不過,個人認為有兩款“跨界旅行車”還是不錯的:奧迪A6Allroad和斯巴魯傲虎。

  • 19 # 卜用腦

    旅行車後備箱空間非常大,內部坐姿尤其後排頭部空間表現也會比轎車好很多,雖然外形尺寸沒有SUV龐大,但是內部空間表現會好於SUV和轎車。

    旅行車叫好不叫座,價格高,配置低是關鍵。我換車的時候就考慮換旅行車,看了一圈下來,看的上眼的價格遠超預算,預算內的配置太低。

    不過現在部分廠商開發的緊湊型MPV放倒第三排座椅後也可以當做旅行車來用。

    旅行車的後備箱比SUV的離地距離低,後備箱空間大,拿取東西非常方便。緊急變道車身側傾比SUV好很多,操控遠勝SUV。油耗表現也優於SUV。

  • 20 # 猥然灱甮

    一直喜歡旅行車,尤其是四圈的2.7T那款,不過太貴了,當年換車的時候想EZ來著,看了幾次,價格偏高(窮人)動力偏弱,無奈放棄了,選擇了SUV,後來EZ降價了最終停產,挺可惜的,隨著年齡增大,不太會回到轎車高度了,旅行車只能是未圓的願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美劇特別好看?推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