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家的貓叫皮蛋

    一、張飛是曹操的侄女婿

    曹操之父曹嵩,是東漢末期大宦官曹騰的養子,本家是夏侯氏。《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曹瞞傳》及《世語》二書:“(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敦之叔父。太祖(指曹操)於敦從父兄弟。”

    從血緣來看,曹操就是夏侯氏,夏侯敦是曹操的堂弟,夏侯淵是曹操的族弟。

    夏侯淵災荒年捨棄自己的幼子,救活了已故弟弟的女兒,也就是夏侯氏。後來十三四歲的夏侯氏住在譙縣,出城拾柴時被張飛所得,張飛知道她是良家女子,於是娶其為妻,之後生下的女兒成為了漢後主劉禪的皇后。

    所以從輩分來算,張飛是曹操的侄女婿。

    二、孫權派人把張昭家門用泥封起來

    張昭是三國時期孫吳重臣,為人剛正,由於資歷深,經常和孫權吵架,時常讓孫權下不來臺。

    孫權年輕時候經常讓著張昭,但是年齡大了後也開始不在乎張昭。

    公元232年,曹魏遼東太守公孫淵在遼東反魏,向孫吳稱臣以為外應。張昭認為公孫淵狼子野心,不應該與其聯合,孫權固執己見,和張昭大吵起來,君臣兩人互不相讓。說到感情深處,君臣兩人還抱頭痛哭。

    但是哭完了,孫權還是遣使前往遼東,張昭氣憤自己的話不被採納,於是回家待著乾脆長期不上朝,孫權在盛怒之下,命令用土封住張昭的家門,來表示他永遠不必出門了。張昭也用土從門內將門堵住,以表示他也永遠不打算出門了。

    後來公孫淵背盟,孫權很是後悔,數次派人請張昭上朝無果,但又不願道歉示弱,於是下令用火燒張昭的家門,以此逼他出門。但這方法也沒嚇倒張昭,因此孫權只好又下令將火又撲熄。最後孫權在張昭家門前久站不去,張昭才在兒子的攙扶下,出門與孫權和解。

    說實話孫權、張昭君臣真的很可愛。

    三、蜀漢的諸葛尚有諸葛亮,劉備,張飛和曹操的血統

    諸葛尚是諸葛亮唯一的親兒子諸葛瞻的長子,也就是諸葛亮的長孫。

    從血緣關係來推算,諸葛尚的爺爺諸葛亮的姐夫是龐統的堂弟,龐山民;他的奶奶是黃氏,奶奶的姨夫是劉表。奶奶的叔叔是蔡瑁。

    諸葛尚的外公是劉禪,那外公的爸爸就是劉備了。他的外婆的媽媽是夏侯夫人,是夏侯淵的從女,夏侯霸之妹。夏侯淵又是曹操的族弟。

    所以諸葛尚有諸葛亮,劉備,張飛和曹操的血統。

    四、這些三國人物的名字大部分人都會讀錯

    傅肜,róng,二聲;泠苞,líng,二聲;橋蕤,ruí,二聲;

    眭固的眭,Suī,一聲;王昶,chǎng,三聲;蔡邕:邕yōng 一聲;

    蔡琰: yǎn, 三聲;張紘:紘hóng, 二聲;士燮:燮xiè,四聲;

    孔伷:zhou,四聲;管輅:lù,四聲;劉曄:yè,四聲;

    郤正:xì,四聲;師纂:zuǎn,三聲;

    說實話不看答案,全部唸對的有幾個人?五、段子手簡雍

    簡雍是劉備的謀士,但是也是好友,為人灑脫不羈,還是個段子手。

    劉備取得益州後,禁止釀酒。官吏只要查到百姓家裡有釀酒用具的,不管釀還是沒釀,都按釀酒論罪處置。某天簡雍和劉備在路上見到一對男女同行,於是對劉備說:“這兩個人要做不可描述的事,為什麼不綁起來?”劉備不解:“你怎麼知道他們要辦事?”簡雍說:“他們身上有生殖器官啊,就像有釀酒工具但沒釀的一樣”。劉備聽了葷段子大笑,並赦免了有釀酒工具而沒釀酒的人。

    六、歇後語大王—張飛

    關於張飛的歇後語非常多,張飛堪稱歇後語大王。

    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張飛賣針——人強貨扎手 ;張飛的媽媽——無事生非(吳氏生飛);

    張飛吃秤砣——鐵了心了; 張飛繡花 ——粗中有細 ;張飛戰馬超——不分勝負 ;

    張飛戰關公——不念舊情;張飛遇李逵——黑對黑;張飛討債——氣勢洶洶;

    張飛耍扛子 ——輕而易舉;張飛上陣—— 橫衝直撞;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張飛騎老虎——人強馬壯曹操張飛打啞謎——你猜你的,我猜我的。

    厲害了我的飛。

  • 2 # 繪夢未來星空

    東漢末年譜寫了中國歷史上的又一個華麗篇章,這時期出現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想必諸君對這些人物都是瞭如指掌,這段時期的各路英雄在明末清初的時候被羅貫中先生寫成了一部小說名為《三國演義》,這本小說自出世以來就已經奠定了它不朽的地位,這本書上生動的描寫了三國時期的種種事蹟,但其中不乏添加了虛構的成分,雖是如此但是這本書的主要故事架構和時間線路還是準確的,這本書在現代被翻拍成了好幾個版本的電視劇,但是《三國演義》裡面的記載是經過了藝術的加工的。

    第一個:溫酒斬華雄!

    溫酒斬華雄這個故事我相信很多看官都知道,當年袁紹手下多少大將前去和華雄對戰,皆被華雄斬於馬下,後來關羽大義凜然,領命前去斬華雄,曹操在帳中為關羽溫好一杯酒,關羽說等我回來之後再喝,果不其然,酒還沒有涼關羽就提著華雄的首級回來了,但其實真實歷史上,關羽並沒有斬華雄,就更別說存在溫酒斬華雄這樣傳奇的故事,當年華雄確實被斬,但是卻不是被關羽,而是被孫堅所斬,跟關二哥一點事兒也沒有,三國演義中對於關羽這個人物的描述,可謂是濃墨重彩,硬生生的將關二哥描繪成了一個神一般的存在,我想關二哥也是當年羅貫中先生最崇拜的一個人吧!要不然怎麼會把關二哥描繪得如此神奇。

    第二個:三英戰呂布!

    說到三英戰呂布,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就是三國時期最猛的武將——呂布,說呂布是三國最強,我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吧!我們知道當年就是因為呂布實力太強,所以在三國演義當中寫了18路諸侯討伐呂布的故事,但其實當年並沒有18路諸侯,僅僅只有11路諸侯,但就這11路諸侯當中都是淚亂紛紛,當時並沒有多少人願意出馬,當年真正和呂布打的,無非就是曹操和孫堅的兵馬而已,那個時期的劉備投靠的是公孫瓚,所以當年公孫瓚並沒有向呂布開戰,所以歷史上根本就沒有三英戰呂布的故事,不得不說,當年羅貫中先生在三國演義當中塑造角色確實是非常的強,但是這也給後世的很多人造成了困擾,因為真實的歷史大家並不知道,而只知道三國小說當中的故事情節,所以大家在看這些影視劇的時候,要帶著一顆保守的心去看。

    第三個:關羽土山三約!

    關羽是三國時期非常著名的武將,在關於出場的戰鬥當中,關羽都是一馬當先,為蜀漢劉備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在三國演義中可以說,只要關羽出場那麼就沒有贏不了的戰鬥,但是在三國演義當中,我們知道關羽當年也是吃過敗仗,並且當年關羽戰敗之後和張遼約定了三件事情,這樣才能跟曹操走,第一件事情就是降漢不降曹,第二件事情是照顧好兩位嫂嫂,第三件事情是隻要得知劉備的下落,馬上就走,這三個條件看是非常的體現關羽的個性,但真實歷史上並沒有這麼多事情,當年關羽戰敗被困在土山,而當時劉備和他的兩個嫂子在小沛,所以歷史上的關羽只是戰敗投了曹操而已,並沒有這麼多礙於面子的約定。

    第四個:斬顏良誅文丑!

    在三國演義中,關於這個形象,確實深入人心,只要提及關於我相信大家,總能說出一兩件當年他的英雄事蹟,在這些英雄事蹟中,無一不體現關羽的勇,其中斬顏良誅文丑這件事情就是,經常被大家提及的,但其實真實歷史上的關羽只是斬殺了顏良並沒用誅文丑,當年文丑,只不過是在亂軍叢中被人殺死,並不是被關二哥一刀斬殺,就是因為《三國演義》的普及,所以關羽當年斬顏良誅文丑這個故事也被民間越傳越神,還被拍成了很多的戲劇,可憐的文丑在中國歷史上一直被誤傳了上千年,但是好在我們現在為文丑正了名!

    第五個:過五關斬六將!

    不得不說,當年羅貫中先生肯定是非常的敬佩關羽,因為在三國演義中就屬關羽的英雄事蹟最多,羅貫中先生也確實把關羽刻畫成了一個戰神級別的人物,我們在上面就說到當年關羽被張遼所擒,在三國演義中關於當初提了三個要求,隨後就跟隨了曹操,但是關於在得知自己大哥劉備的下落之後,毅然決然選擇,帶著自己的嫂子去找劉備,隨後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過五關斬六將,但其實歷史上沒有過五關斬六將這個故事,只要熟悉地理的小夥伴就會發現,其實這五官根本就是南轅北轍,如果關羽要過五關斬六將,那麼就是在當時的地圖上繞了一個大大的圈,所以這樣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會發生,更不要說帶著自己的兩位嫂嫂東奔西跑。

    第六個:葬禮上的驢叫。

    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文學不管是在亂世還是在盛世都是一個不會動搖的東西,所以即使在東漢末年這個亂世,還是出現了一幫搞文學的文藝青年,他們就是著名的“建安七子”這裡面有一個奇葩的人,那就是王粲,這個王粲有一個特殊的癖好——喜歡聽驢叫!王粲有一個好朋友那就是曹丕,王粲在公元217年的時候去世了,曹丕這個鐵哥們自然是要送他最後一程的,於是曹丕帶著一幫人文藝青年送王粲,途中曹丕就給大夥講了,王粲生前最喜歡聽的就是驢叫,我們一起學驢叫給他聽吧!於是這個葬禮上充滿了無數頭驢子的哀叫!

    第七個:意外的巧合!

    曹操我們都知道他是東漢時期的漢朝大臣,也是一個亂世梟雄,盛世謀臣的角色,曹操年輕的時候是舉孝廉進入朝廷的,隨後看透了世間於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曹操是一個“忠誠”的人,他寧死不做弒君人,所以他一直沒有殺害自己的老主顧——漢獻帝,當了一輩子的漢朝實際一把手,公元220年曹操去世,這時候他都還是漢朝的一枚“螺絲釘”,他一共做了46年的大臣,隨後曹丕建立了魏國,但是魏國彷彿受到了曹操的召喚,於是魏國在公元266年消亡,總共存活了46年,和曹操做“螺絲釘”的時間一樣。

    第八個:搞笑的上下級。

    劉備是蜀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備年輕的時候是一個賣草鞋的小販,但是祖上是漢朝的貴族於是不甘心賣草鞋,想要搞一搞軍隊,在亂世裡面混一點名聲,為自己打廣告,於是就拉扯了關羽和張飛一起搞事情,沒成想勢力不斷的壯大,有一次劉備當上了徐州的刺史,恰巧這時候呂布這個大將來投靠劉備,劉備不以為意,封了他做豫州刺史,隨後把他安置在了小沛,但是沒有多久劉備就遭到了袁術的攻擊,呂布藉此機會偷襲報復了劉備,劉備的老婆孩子也被呂布抓了,沒辦法劉備又去投靠呂布,也被呂布封了豫州刺史,安置在小沛,真的是奇葩上下級!

    第九個:東漢歷史的見證者。

    在東漢末年的時候,有一個人經歷了很多,黃巾軍爆發起義的時候,他見到了;董卓老賊奪取政權的時候,他看見了;隨後袁紹舉兵討伐董卓,他看見了;赤壁之戰的時候,他看見了;曹丕廢黜漢獻帝建立魏朝,他看見了;後來司馬懿發動兵變搶奪的曹魏政權,他也看見了;蜀漢和孫吳王朝的建立,他看見了;蜀、吳滅亡,他看見了;就連司馬炎廢黜魏元帝,他也看見了;後來司馬炎當了八年皇帝他才去世,他就是司馬孚也就是司馬懿的弟弟,他經歷了東漢末年的戰亂到西晉王朝的建立,可謂是活的史書!

    第十個:無奈的曹操。

    曹操其實在沒有掌握大權的時候是非常低調的,曾經他在跟隨袁紹的時候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話說漢朝有一位太史令名叫王立,有一次他和劉艾喝酒的時候說道“老朽夜觀天象,看出了漢朝江山即將消亡,在魏、晉地區將會有人來取代漢朝”隨後在面對漢獻帝的時候他就對漢獻帝說起了這件事情,“皇上,我最近夜觀天象,你的位置即將不保了啊!代替你的是魏,也就是曹姓之人,你趕緊把權力交給曹操吧!”赤裸裸的就是陷害曹操啊!曹操知道後很是崩潰,連忙派人對他說“你可省點心吧!怎麼啥實話都往外說呢!

  • 3 # 曹老師xixi

    魏蜀吳晉四家都是親戚

    劉備是劉協的皇叔,劉協的皇后是曹操的女兒,劉協的女兒是曹丕的妃子;

    張飛的老婆是夏侯淵的侄女,劉禪的皇后是夏侯淵侄女的女兒;

    孫堅的侄女是曹洪的老婆;曹操的侄女是孫堅小兒子孫匡的老婆,孫權的侄女是曹彰的老婆;

    孫權的妹妹是劉備的老婆;

    諸葛亮的兒媳是劉禪的女兒,司馬懿的小兒媳是諸葛誕的女兒;諸葛亮和諸葛誕是兄弟;

    曹操和原配丁夫人是親戚

    據《魏紀·文帝紀》記載,曹操之父為曹嵩,之母為丁夫人,曹操舅舅家姓丁,曹操的第一人老婆丁夫人即出自其舅家,按照現在科學結論,近親結婚難孕或胎兒質差,因此這就是丁夫人跟隨曹操那麼久卻沒有一個子女的原因。

    冤死的蔡瑁是曹操的好基友

    演義中蔡瑁是被周瑜陷害而被冤殺的,實際在真實歷史當中,蔡瑁不僅沒有被冤殺,反而活的非常好,按照《襄陽耆舊記》記載,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袁紹、曹操、蔡瑁三人在京城出名“京師

  • 4 # 四川達州人

    1、曹操是張飛叔叔,這關係很多人知道。

    2、沒有桃園結義,但三人確實恩若兄弟。

    3、關羽年長於劉備。

    4、張飛是高富帥,關羽是逃犯,劉備是草根。年輕的縣級世家張飛被劉備忽悠,拿出家財幫助劉備起家鎮壓黃巾。所以張飛的女兒出身高於關羽的女兒,被劉備選為兒媳婦。

    5、董卓是董太后同族,所以從某些角度看,算是董卓為姑母報仇,殺漢少帝及何後。

    6、諸葛亮是世家,姐姐嫁給荊州蒯家。妻舅舅是蔡瑁,妻姨父是劉表,如果不是劉表實在不成事,諸葛亮應該參加劉表。

    7、趙雲年齡比劉備還大。也有考證認為,趙雲是徐州糜竺嫁妹妹給劉備的2000家丁佃戶的領軍者,所以趙雲身份不同。

    8、呂布輕騎正面幾乎無敵,唯一失敗於李典同宗李進手上。呂布缺糧,帶騎兵去搶劫乘氏縣世家,被李進正面擊敗擊傷,驅逐出縣。可惜李典家族資源不足,無法再支援李進出仕,曹操也不敢違反潛規則徵辟李進。

    9、赤壁大戰,大火是曹操自己燒的。因為糧食吃光了,又不能留船給江東和劉備。

    10、江東四大家族,從來都不支援孫氏。實在因為孫策武力太強。

    11、孫策比較魯莽。陸家是其祖母家,攻破廬江之後,報復囚禁太守陸康至死,陸家子弟也被囚禁死亡30%。所以,孫權將孫策的女兒嫁給陸遜以修復關係。

    12、江東二橋,不是喬。都是妾。是被孫策周瑜分得的戰利品。別被戲曲騙了。

  • 5 # 國際名場面

    說說個人印象比較深的幾個吧。

    一.劉備為自己變胖哭泣

    在劉表保護下客居荊州的時候,是劉備起兵以來日子最安穩的幾年,一直宅著沒動,有一天他跟劉表宴會,中途上廁所,看到自己大腿上長了肥肉,回座後忽然落下眼淚來,劉表感到奇怪,劉備回答:“我打仗時天天騎馬,大腿上根本沒有多餘的肉,現在太久不騎馬了,竟然長出肥肉來,時間過得太快,我都快變老了,但還沒什麼基業,所以悲從中來。”

    《九州春秋》:備住荊州數年,嘗於表坐起至廁,見髀裡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二.馬騰與馬超

    《三國演義》中,馬超是因為馬騰被曹操殺了,然後自己才起兵報仇,然而歷史上,是因為馬超先行起兵反曹(曹操要借道入漢中,馬超不給過),身在鄴城的馬騰才被曹操殺死。

    這個當時對我還是有點重新整理三觀的.........

    三.張飛的詩

    張飛其實是有文化的人,在巴西郡大破張郃後,就刻下了“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於八蒙,立馬勒銘”的銘文,不久張飛到訪真多山,寫下一首《真多山遊記》——“王方平採藥此山,重子歌玉瀘山澗。雪,住宿方行。”

    也許這嚴格來說不是一首詩,更多的是一種即興遊記筆錄,但也一窺張飛內心還是有細膩的一面。

  • 6 # 閒談趣史

    在這裡可以簡單的說幾個:

    2、唐朝時,長輩都是怎麼稱呼的呢?爸爸要叫爺爺、阿爺或者哥哥,哥哥要叫阿兄,爺爺要叫阿翁。而且,大人也有爸爸的意思,所以不能叫某大官為大人,放到現在看,確實挺混亂的。

    3、寡人並不是孤家寡人的意思,而是寡德的意思,君主這樣自稱是警醒自己德行還不夠好。

    4、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顏承麟,在位僅半天,最長的是康熙,在位61年。

    5、歷史上壽命最短的皇帝是東漢的第五位皇帝漢殤帝劉隆,出生百日時登基,一歲時夭折。最長的皇帝是乾隆,活到了89歲。

    6、諡號和廟號是皇帝死後才起的,是用在皇帝身上的。而曹丕的兒子曹叡還活著的時候,就給自己上諡號為明皇帝,起廟號為烈祖,果然才過了一年,就突然得病死了。

    7、《資治通鑑》有這樣一場遭遇戰的描寫,南朝宋武帝劉裕有次帶了十幾個侍從去偵察敵情,不料遇上數千個敵人,於是展開一場惡戰,侍從都戰死了。

  • 7 # 徐州房產資訊

    1.諸葛亮和漢獻帝劉協是同一年人

    2.張飛的妻子夏侯氏是夏侯淵的族內侄女,小時候進山拾柴被張飛所擄。

    劉禪娶了張飛的兩個女兒

    3.三國有兩個馬忠,兩個李嚴

    4.三國演義裡三字名的很少,一本書可能都不超過十個。比如嚴白虎 裴元紹黃承彥 (諸葛亮皇甫嵩這樣不算)

    5.劉備雙手過膝,目能視耳,形象你可以想象一下菲爾普斯

    6.最駭人的還是司馬懿,頭能旋轉一百八十度,一次退朝後同僚從後邊拍肩叫他 司馬懿直接把頭轉過來身子沒動,差點把同事嚇死

  • 8 # 宋世帝宋成

    要是把演義正史化有這些

    桃園結義 關羽比劉備大

    溫酒斬華雄 華雄死於孫堅軍中

    十八路諸侯 就算曹操單算才十三路

    斬顏良誅文丑 關羽襲了顏良,曹將誅了文丑

    劉備鞭打督郵 為何給張飛

    伍孚說就刺董這一事件還被給了人

    呂董爭的婢女 怎麼就成了貂蟬

    過五關斬六將演義中的南轅北轍

    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秦琪沒有

    構出來就是挨關羽一刀

    火燒博望坡 諸葛怎敢爭主的功勞

    趙雲不演義可否七進七出

    舌戰群儒與諸葛無關,周瑜也僅是擦邊

    曹操自己建的連環船卻掛上了龐統的名字

    草船借箭 孫(權)有諸葛無

    赤壁天災滅了曹操,而諸葛控不了天災

    刮骨療毒 當時華佗已死如何救人

    三氣周瑜 出現正史連用連敗

    諸葛伐魏 次數不夠輸的不漂亮

    曹真、王朗非罵死而病死

    空城計虛,空營計實

    苦肉計

    連環計

    反間計

    七進七出

    奇出祁山

    七擒七縱

    演義故事

    水淹七軍

    只供聽

  • 9 # 小漢字見大歷史

    東漢三國時代,文人中間非常流行「隱語」和「字謎」。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字謎恐怕就是三國時代「黃絹幼婦, 外孫齏臼」。

    這個字謎是蔡中郎蔡邕在《曹娥碑》刻下了的,《三國演義》中有「魏武過曹娥碑」的情節,其實最早見於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捷悟》: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見碑背有“黃絹幼婦外甥齏臼”八字。魏武謂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嘆曰:吾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我覺得曹操應該沒有猜出來!曹操自嘆和楊修才華的差距是「三十里地」,但他一句話就能砍掉楊修的的頭。

    宋代重新鑿刻的《曹娥碑》

    「魏武過曹娥碑與楊修競猜」正史沒有記載,而且曹娥碑當時是在會稽郡上虞縣(今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曹操在赤壁之戰折戟成沙,他一生並不到過吳越之地。

    他有沒有可能和楊修兩個人,冒著巨大風險去看敵國吳國腹地會稽去看《曹娥碑》?這個可能性是非常之小的。

    但是,我們知道曹操對蔡邕非常推崇,而且還有「取蔡文姬歸漢」這樣的義舉,曹操應該知道蔡邕出的這個經典謎語。

    所以,「曹、楊競猜曹娥碑」這應該是文學加工的段子。

    楊修看來是一個「猜謎狂」,「一盒酥、園門闊」抖小機靈無傷大雅,「雞肋」就太不智了,屬於擾亂軍心,所以小命也就猜沒了!

    楊修是「持才放曠」?

    我覺得楊修是太想顯擺自己的才華了,而且在「領導」面前顯擺,這一點顯然極其不聰明。

    三國時代的孔融,也有一個《郡姓詩》字謎;

    漁父屈節,水潛匿方;與時進止,出行施張。呂公飢釣,闔口渭旁;九域有聖,無土不王。好是正直,女回予匡;海外有截,隼逝鷹揚。六翮不奮,羽儀未彰;龍蛇之蟄,俾也可忘。玟璇隱曜,美玉韜光。無名無譽,放言深藏;按轡安行,誰謂路長

    謎底是「魯國孔融文舉」,我真的是猜不到。

    -------------

    參考文獻:

    李珍. (2015). 曹娥碑謎探微. 檔案(2).

  • 10 # 靈魂的感觸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曹操一統北方,孫權虎踞江東,劉備西定川蜀,由此進入了風起雲湧的三國時期。三國時期是遭受數十年大破壞之後逐漸恢復統一的一個過渡階段,這個波瀾壯闊而又充滿生機的階段時常引起後人追思,現如今“三國”更是成為了一大熱門,文學、影視、遊戲等諸多領域我們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說起三國,我們常常被其中的經典故事和英雄人物所吸引,那麼這些有趣的三國曆史冷知識,你有所瞭解嗎?

    孫權和虎的“奇緣”

    孫權,字仲謀,他是三國時期東吳的開國君主,孫權治理江東長達二十四年,北拒曹魏,西御蜀漢,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曹操曾贊曰:“生子當如孫仲謀”。說起孫權的趣聞,那便是他和虎之間的奇緣了。孫權作為吳國的君主,和古代的帝王一樣,都有狩獵的愛好,不過孫權狩獵有些特別,他喜歡獵殺老虎。《三國志·孫權傳》有記載:

    “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亭。”

    老虎是森林之王,孫權愛獵殺老虎,意在能彰顯他的王霸之氣,這本沒什麼稀奇的,但不過說到孫權兩個女兒的名字,你就會覺得有意思了。

    孫權長女名為孫魯班,字大虎;幼女孫魯育,字小虎。此二女都是孫權的皇后步練師所生,也是孫權最寵愛的兩個公主。孫權喜歡獵虎,而又給自己最喜歡的兩個女兒取名為“虎”,更諷刺的是後來這個孫大虎還成為了顛覆孫吳政權的人物!

    桃園無結義,劉備非大哥

    “桃園三結義”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三國故事,劉關張三人之間的“兄弟情”更是令我們動容,不過這裡要說的是“桃園三結義”這件事在歷史上並不存在,它只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杜撰的故事。當然羅貫中先生寫這麼一件事自然也不是瞎編的,歷史上的劉關張三人之間的關係如何呢?《三國志·關羽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恩如兄弟”四字已經說明了一切,所以演義中寫到三人結義還是有依據的,不過演義中寫到劉備年紀最長,是大哥,這可將許多朋友給忽悠了。史載劉備出生於公元161年,不過關羽的出生在《三國志》中卻並沒有明確記載,元代學者胡琦曾對關羽的出生進行考證,認為關羽大概生於公元159年,明代的《祀田碑記》和清代的《關帝志》中則寫到關羽是生於公元160年,而這兩種考證的結果有一點是一致的,那便是關羽年長於劉備。所以劉關張三兄弟到底誰是大哥呢!

    張飛鞭打督郵?劉備才是真正的主角!

    “張飛鞭打督郵”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三國故事,此事出自小說《三國演義》,故事中說到當年劉備因討伐黃巾有功而被封縣尉,在劉備上任期間,上司督郵來視察工作,因劉備拒不賄賂督郵,而使得督郵懷恨在心,時督郵強迫當地百姓誣陷劉備,欲將劉備逼走,劉備三弟張飛得知此事後憤恨不已,直接將督郵抓了出來綁在縣衙門口柳樹之上,將督郵狠狠抽打了一頓。事後,劉備留下縣衙印,帶著兩位義弟離開 。此事在演義中描述的確實精彩,故不少朋友對此事也是深信不疑,然而翻開歷史,卻著實使得我們大吃一驚。

    “鞭打督郵”在三國曆史上確有其事,不過打督郵的不是我們所認識的“魯莽”張飛,而是”忠厚仁慈”的劉備。《三國志·先主傳》記載:

    “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柳,棄官亡命”

    綁督郵,動手打督郵的人都是劉備,而不是張飛。

  • 11 # 雪碧不苦x

    對於三國,我感興趣的是諸葛去世的那段歷史

    史記上記載諸葛亮給了兩份密涵,一份魏延,一份楊儀

    《三國演義》咱們都看過了,諸葛亮未卜先知,而且魏延頭有反骨,日後必反,就安排馬岱一個任務,就是讓馬岱跟隨在魏延身邊,如果他有反意就誅殺掉,結果呢,魏延果真反了,馬岱二話沒說就咔嚓斬首

    首先並非馬岱所殺,而是被楊儀割下頭顱,洩心頭之恨。原有是魏延一直欺壓著楊儀,動不動就拿刀架在楊儀頭顱上

    魏延心中一直想要北伐,甚至諸葛亮死後,還是堅持北伐,背叛造反可能性不大

    再一個,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魏延一直在旁邊跟著北伐,魏延還提出子午谷奇兵偷襲的方案,但是諸葛亮,一生謹慎,而且牽一髮而動全身,若敗則是十萬大軍。蜀國經受不起這樣的一個後果。所以拒絕了這個方案。雖然最後大敗而歸,像劉嬋自降三級。但是後來戰爭中,魏延還是最重要的武將

    直到諸葛亮病重了,他臨終前寫了兩份信,第一份給了楊儀,諸葛亮是這麼安排的: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這信裡說明了,隨魏延去,並非斬殺

    另一份給到了魏延,安排的並非撤軍,而是繼續北伐。

    接著大軍在楊儀的帶領下返還,魏延不幹了,搶先回來,把沿途的驛站交通都給破壞了,楊儀與魏延又爭相向劉禪告狀都說對方造反了。劉禪也蒙圈了,不知道誰的話是真的,就諮詢身邊人員,身邊人員一致挺楊反魏延,後來呢,楊儀就派王平去抵擋魏延,王平就說,丞相剛去世,你們就要造反,成何體統,你們速速離去。接著魏延成了一個人。被楊儀當場割下頭顱。

    後來楊儀回到了朝廷,以為會加官進爵。接替丞相位置。可惜,最後被革職了一個,毫無大權的官員。最後心中不平,到處說朝廷壞話。被賜死,可悲可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秋戰國有沒有“小國的人口大國的實力”的國家,像德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