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家長也是好老師

    學校教育怎樣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

    1、家庭教育要怎樣教育孩子?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是這樣規定的,家長主要盡到三方面的責任,撫養孩子,也就是讓孩子吃飽穿暖;教育孩子,就是教他做人的道理和按時把適齡兒童送到學校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保護孩子免受傷害。

    2、學校教育要教給學生什麼呢?最主要是兩方面:學習知識,學會做人。

    3、把以上二者進行比較,就會發現,二者最大的相交點在於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怎樣做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其中內容豐富,主要包括正確的三觀,品德高尚,健全人格,遵紀守法,安全教育等。

    4、家庭和學校都必須對孩子進行這些方面知識的教育。二者應該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在日常生活中,你會發現,如果其中一方面做的很不好,另一方面是不太可能彌補很好的。這就提醒我們家長,自己必須首先盡到家長的責任,不敢完全放任,把責任全部推給學校,畢竟,孩子不是試驗品,是不能回廠返修的。

  • 2 # 木子星空100

    孩子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共同來完成的,兩者是不能分開的。

    家庭教育是父母交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在生活中不斷的引導孩子正確認識世界,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家庭教育需要父母細心的觀察和做出好的榜樣。

    學校教育是老師把知識灌輸給孩子,讓孩子馳騁在知識的海洋,同時也是孩子求知解惑的好地方。

    學校教育可以培養孩子合作探究的精神。

    學校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學校教育可以培養學生互幫互助樂於助人的品格。

    學校教育可以讓孩子們有更多機會展示個人才華獲得成功的喜悅!

  • 3 # 燦如夏花92227887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直是互補關係,學校教育努力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要積極配合好學校教育,相得益彰,和諧共存,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那麼,學校教育如何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呢?

    1、教師要全面瞭解學生的家庭表現及家長教育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教師要透過與學生談話、與家長溝通,瞭解學生在家的種種表現,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理念、管理的寬嚴尺度,家庭構成情況、孩子與家長的關係等,保證在學校施教過程中,有針對性,增強說服力。

    2、重點抓好共性問題,特別關注持殊家庭孩子。現在家庭大部分孩子還仍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的一些缺點在他們身上都有所體現,如任性、自私、怕吃苦等,學校和班級要有計劃地組織一些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接受系統的教育,對單親、留守家庭的孩子,要全面關心,多做個別思想工作。

    3、重視每一次家長會的召開,集中解決家庭教育的錯誤觀點和偏差。家長畢竟不是專業從事教育的,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有一些觀點和方法上的偏差,如果不進行及時糾正,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比如重成績輕品德、把放任當著尊重孩子、過於強調客觀因素而忽視主觀努力等,透過定期召開家長會,提高家長的認識水平,增強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 4 # 使用者2928422565989

    學校教育是教師根據國家教育方針要求並結合教學大綱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前身,二者是互補的關係!也就是說一個好的學生即有學校教育也有家庭教育!

  • 5 # 海上升明月天涯無此時

    學校教育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說實話很難。如果孩子生活在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中,就會有良好的情商,這樣的家庭也會很好的配合老師,這樣的孩子就會健康,良好的發展。遺憾的是當今社會這樣的家庭相對而言不是很多。從教三十年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感覺一些家長並沒有做好當家長的準備,對孩子一味的放縱,嬌慣,造成孩子家庭教育的嚴重偏離,我行我素,唯我獨尊,對於這樣的孩子,如果家長能夠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真心的願意和老師配合,有經驗的老師會用各種方式進行教育,畢竟孩子的可塑性還是很大的。否則的話,那就算了。

  • 6 # 朱文亮談家教

    這是一個錯誤的命題。學校和家庭的指責不同,與孩子接觸的深度不同,怎麼可能替代呢?現在家長與學校的很多矛盾不就是這個原因導致的嗎?

    1、造成這個錯誤意識的起源

    在改革開放之前,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不光是教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教做人。徒弟跟師傅一起吃飯,一起住,師傅會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來了解學生,並從而教他做人,因此老師同一時間段的學生都不多。

    而改革開放以後,為了普及教育,學校教師從教知識和教做人上進行了區分,學校主要以傳授知識為主,可以把學校當做知識傳播的生產車間,學生就是產品,是批次生產,自然就無法教做人。

    大部分家長都依然對老師的認知停留在前者,所以才導致很多思想認知上的差異,最終導致雙方的矛盾點。

    2、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差異

    學校與學生是1對N,家庭與學生是2對1,顯然投入的資源就不一樣

    學校是教知識,家庭教育是教做人,教的內容不同。教做人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

    3、為什麼學校無法替代家教

    教育一個孩子如何做人,需要精心教育,從生活的點滴開始,而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學校特定老師與特定學生之間是一個動態過程,這個學期他可能是班主任,下個學期可能就不是了,到了大學就沒辦主任了。

    因此呼籲家長自己行動起來,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為了自己的孩子!

  • 7 # 小小師者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向相同,但屬性不同,學校教育永遠不能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只能適度的安慰孩子,緩解家庭教育缺失帶來的傷害。

    造成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1、家長錯誤的教育理念。家長認為孩子是我的,教育是老師的,我送到你這裡,你就得給我教好。

    2、家庭成員的缺位。孩子男女結合而產出,老天都幫我們算計好了。可惜有的家長不理解,總是一個人管教,另一個不聞不問。當然還有缺位的情況如留守兒童、重組家庭的孩子,很無奈。

    3、家庭成員的缺失。離異家庭的孩子,尤其是兒童期父母離異的孩子,很無辜。

    家庭教育缺失對兒童造成的影響:

    1、孩子的心理障礙。心理承受能力過弱過強都不是好事,太弱容易想不開,太強容易冷酷無情。

    2、孩子的學業受阻。這類孩子注意力普遍難以集中,學習習慣較差,學習沒有衝勁,水平難以提升。

    3、孩子認知有偏差。父母不愛我是這些孩子心裡的一根刺,這根刺隨著孩子成長,扎的越深。乃至將生活學習中所有的困難歸結於此,久之容易憤世駭俗,終成大患。

    學校教育不能彌補家庭教育缺失。

    1、孩子學業受阻,老師可以及時輔導,給予支援。問題是孩子學業受阻,並不是孩子智力水平的問題,孩子可能願意聽老師的,會有一些提升。那如果孩子不願意聽老師的,老師能怎麼樣?

    2、孩子心理障礙,學校現在都在建立心理諮詢室,可以免費為孩子服務進行干預,但這種干預往往給孩子一種病人般的負擔。老師多願意關愛,只要孩子在學校,抱在懷裡疼愛都行,問題是能代替爸爸媽媽在孩子心理的位置嗎?再者假期怎麼辦?

    3、孩子認知有偏差,這是最可怕的,而在兒童時期未必就能明顯顯示出來,即就是學校老師發現了苗頭,及時進行教育,制止的是行為,孩子心裡的那根刺是學校老師的言語就能拔除嗎?

    孩子是千萬家庭的希望和未來,無論如何請守護好家庭的完整,一個有愛的幸福之家就是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 8 # 不停地追問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不能互相代替的,當家庭教育無法依靠時,老師只能選擇用更大的熱情去無限的愛孩子,發掘孩子的長處,包容孩子的缺點,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溫暖。老師還要創設平臺,讓學生充分發揮他的長處,並將學生的表現報告給家長,慢慢引起家長的關注,當家長對孩子感到有希望時,再慢慢引導家長學會怎樣開展家庭教育

  • 9 # 雪域孤松3

    現在的教育難度在,家長理直氣壯的把教育的一切推給學校,學生在校的一切問題都是學校和老師的問題事情,教師完完全全的成了學生的監護人。一對父母做一個孩子的監護人尚且感覺累,一位老師當40來個學生的“監護人”一定心累。支援教育的家長90%,可就這10%的家長可以讓老師懷疑自己能力。家庭教育缺失主要是文明禮貌,行為習慣,和學習動機方面,可以補但一定要家長的配合,年級越高可能補就要一定的強制性。

  • 10 # 小剛哥說教育

    坦率地說,彌補不了。這個思路有問題,不科學也不現實。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幾乎是涇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家庭教育可以補充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卻無法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

  • 11 # 和樂校園

    說實話,學校教育很難彌補家庭教育的確實。

    現在流行的一句話“最應該接受教育的是家長”,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當然,學校教育對孩子的薰陶影響是很有實效的,對於家庭教育確實的孩子學校也不會放任自流,而是會因材施教,採取合理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但學校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

  • 12 # 伯廷

    你好!

    學校教育如何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這是一個學校及家庭都應該關心和關注的問題。

    在當今社會教育的大環境下,家庭教育缺失非常明顯。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道德教育的缺失。

    錢文忠教授說過:老師和家長關心孩子應該有所分工,老師側重教育,家長側重教養;老師側重文化,家長側重文明,兩種角色不能混為一談。”但是,如今的家庭教育恰恰相反,不教則已,一教就是文化知識,不是a o e就是A B C。至於孩子的“五愛”教育,感恩教育,傳統美德,助人為樂等等,幾乎沒有。於是,社會上出現了許多本不該出現的問題。比如,老人摔倒沒人扶,有的孩子不贍養老人,做好事遭人質疑等等,這都是品德教育缺失造成的惡果。

    二,父親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父親是主角,《三字經》裡說“養不教父之過”,瑞典教育家哈巴特說過:“一個父親勝過一百位校長。”由此可見,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有多麼重要。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親因工作忙,外出打工等等,把教育孩子的任務都推給了母親,應該說,母親在孩子的嬰幼兒時期的養育,是父親無法替代的,但是,到了幼兒期以後,父親的家庭教育地位就顯得越來越重要。缺乏父親教育的孩子,容易造成孩子行為習慣及性格上的缺陷。比如,缺乏剛毅與果敢,缺乏自我約束與敬畏。男孩子性格女性化,適應性、應變力比較差,易犯錯誤。女孩子在與異性接觸時容易焦慮,怯懦,無所適從等等。

    三,理想教育的缺失。

    人不能沒有理想,不能沒有追求。沒有理想和追求,人就會失去上進的動力,力量的源泉。因此,我們的國家有“中國夢”,我們的家庭也要有“家庭夢”“個人夢”。當然,“家庭夢”“個人夢”必須是建立在“中國夢”的基礎上,透過個人奮鬥,才能實現的理想與追求。

    但是,在當今家庭教育中,理想教育缺失。許多人沒有理想,許多人是短期追求。比如有許多學生,在沒有考上大學之前,把理想追求定為考大學,等考上大學,理想就終結了,追求就沒有了,學習也沒有了動力,在大學裡常常出現掛科現象。

    四,勤儉教育的缺失。

    李商隱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的詩句。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持家之道。今天,透過改革開放,我們雖然富裕了,小康了。但是,生活依然需要勤儉,依然需要勤奮與節儉。

    然而,不少的“暴發戶”“富二代”在教育孩子方面,根本就忽視了勤儉教育,造成孩子不知道珍惜糧食,更不知道節約用水節約用電,衣服穿名牌,耍大款,一擲千金。

    家庭教育缺失現象有很多,這裡不再一一贅述。那麼,面對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育應該如何彌補呢?

    一,學校建立學生家庭教育檔案,詳細排查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提高學校教育的針對性。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接受的家庭教育也是千差萬別的,要搞清楚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只有逐個調查,建立檔案,摸清教育基礎,然後分門別類,因材施教。這樣既降低教育成本,又能提高教育效率。

    二,進一步完善家校共育機制,加強學校老師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

    讓家校雙方及時瞭解和掌握學生在家在校的表現,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加一彌補。比如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對單親孩子的教育等等。

    三,學校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專項教育活動,針對不同的家庭教育缺失,開展不同的專題教育。

    比如,缺乏父親教育的,可以開展“我堅強,我勇敢,我的地盤我做主”教育活動。對缺乏勤儉教育的學生,可以開展“熱愛勞動,珍惜糧食,浪費可恥”專項教育活動等等。

    四,利用多種渠道,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從而減少或者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

    學校可以利用家長學校,樂教樂學教育平臺,微信,家長會等等,這些傳統的,現代的溝通平臺,對家長進行家教培訓,從而不斷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把家庭教育缺失減小到最低程度。

  • 13 # 笑笑閱讀

    擔任語文教師以來,經常會有很多家長加我微信QQ,主要是一些語文成績差的家長,在QQ上很語重心長地說他們孩子學習的問題,以及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問題,並希望我多多費心。我覺得那些家長的確很不容易,我常常犧牲了自己的午睡時間來輔導那些孩子,有時候下班回家路上還在和一些心急的家長電話,溝通孩子的情況。

    其實很多時候,作為一線教師,我們都深刻的意識到,孩子課堂呈現出的不專注,對待學習的態度,畏難情緒……等諸多問題往往和家長的狀態脫不掉關係。只是絕大多數家長都不會在自己身上看到根源。甚至有的家長會說,孩子交到學校,那學習方面的事完完全全就是老師的事,要不花錢把孩子送進學校幹嘛?我沒有反駁,只想說:“如果你希望老師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你的孩子一個人身上的話,那你去高價請一個私人家教,可能效果會好得多,我必須考慮全班所有學生而非單獨您的孩子。老師工資也並不高,沒有您想得那麼多灰色收入。最重要的是,教師並不能取代家庭帶給孩子的心力和營養,干擾孩子更多的因素是來自家長!”

    一般而言,好的家庭教育培養出優秀孩子的可能性更大。家庭教育的漏洞,難道可以完全由學校教育彌補嗎?我走上講臺時,行為習慣好的孩子和行為習慣差的孩子一目瞭然,我相信大部分人是喜歡行為習慣好的孩子,不好意思,老師也是凡人,大多的老師避免不了世俗化,像我一樣同時在一線教學又在家庭教育領域和心理學有板塊有多年的探索的老師並不算太多。我清楚的知道這些孩子行為習慣的背後反映出的一個家庭教育的水平。

    催促和威逼利誘普遍存在大多數家庭中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長久性且深遠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影響孩子的一生一世。做好家庭教育首先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做一個良好的示範。

    大部分家長一聯絡我就是問孩子的成績和表現,我期待有一天,會有家長主動問我:“我孩子在學校開心嗎?與同學相處得好嗎?”那時候,我想我可以開心好久好久。

    親愛的家長,從根源上看,家庭教育的漏洞是不能完全由學校填滿的。再好的學校教育也不能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所以在要求您孩子優秀的同時,也讓自己慢慢地變好吧!

  • 14 # 佳期有遇

    學校教育怎麼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我的觀點有以下幾點:1.家庭教育是形形色色的,不同的家庭其教育方式肯定是不一樣的。有的家庭重智力輕思想品德教育,那麼學校教育就要彌補這一缺陷。2.當今社會還有好多家庭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合作分享和關愛照顧別人這方面的教育大多缺失,學校教育面向大眾可以彌補家庭教育面向個別這一不足,起到很好的調和作用。

  • 15 # Dingleyi

    學校教育在無形中,一直在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但這種彌補並沒有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穫。因此,想要做到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彌補,學校教育應該從大班化教育轉變為小班化教育,關注每個學生,真正瞭解每個學生的家庭,做出基於家庭、知識的,適合學生個體的教育。而這種教育談何容易,在這裡也只能有所期望了

  • 16 # 心理講師初雪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不一樣的:

    學校教育主要是學生在學校進行的教育活動,它的施教者是老師;老師透過知識的傳授過程來完成對學生知識的學習、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和品格的養成等目標;

    家庭教育主要是在家庭裡完成的教育,它的施教者是長輩,主要以父母為主;父母透過言傳身教、溝通交流等方式對孩子施加教育影響。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輔相成,互相補充。學校教育是否能夠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條件:

    1.父母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作用的認識。

    父母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至關重要。一味地將教育責任推給學校的看法和做法會極大地影響教育效果。

    2.父母對孩子的重視程度。

    父母越重視孩子,老師和他們溝通起來越容易,越能達成共識;父母如果對孩子不重視,甚至忽視,僅僅靠學校去教育是很費勁的。有時候父母甚至還會成為教育孩子的阻力。

    3.父母的溝通能力。

    父母的溝通能力也會影響到和老師的關係。如果父母不積極和老師溝通,或者溝透過程不順暢、不同頻,“溝”而不“通”,也難以實現有效溝通。

    在以上三個因素的基礎上,再談談學校教育如何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

    1.以講座、沙龍等形式,進行家長培訓。

    2.以家委會等為載體,建立家校溝通的橋樑。

    班級可以成立家委會,作為家長和老師進行溝通的紐帶。透過開展一些專題教育活動,緊密家校關係。

    3.將學生進行分類。

    並不是每一個學生家長都能和老師的教育理念達成一致,這就需要對學生和學生家長進行分類,針對學生的問題,能夠溝通和影響的學生家長就去影響;針對那些實在無法影響的家長,只能把老師的本職工作做好,其他的事情就不再過多幹涉,以免加劇家校矛盾。

    —————————————————————

    (圖片源於網路|侵刪)

  • 17 # 09160513033

    學校教育很唯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因為家庭教育都在兄弟姐妹間甚至在堂兄弟姐妹間進行,很容易得到孩子的認同,而學校教育是在非兄弟姐妹間和非堂兄弟姐妹間進行,很難得到孩子們的認同。比如:互忍互讓、團結友愛,在兄弟姐妹間他們很容易做到,在非兄弟姐妹間就難做到了。要培養學生互忍互讓、團結友愛必須從家庭開始,如果家庭缺了這一課,學校就很難補上。這是本人的淺見。謝謝!

  • 18 # 草笑霜

    學校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因此學校教育很難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

    目前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被嬌生慣養,過分溺愛。因此養成了自私、任性、刁蠻的性格。他們往往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如果要改變這種狀況,還必須從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入手。學校可以將施教區的家長集中起來培訓。培訓內容一是讓家長們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二是怎樣做好家庭教育工作。透過這樣的培訓,讓家長們認識到做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返性,從而認真擔負起家庭教育的責任。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孩子們才能健康地成長。

  • 19 # 大街望牛

    首先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是學校教育沒辦法彌補的,我看一下回答的老師都是這個觀點,我也很贊同,不有一點是可以彌補的,那就是單純的學習知識,但一個孩子人成長不可能只有學校教育,往往很多成績好的孩子家庭的薰陶和培養,有及少數的沒有家庭教育也出類拔萃的,那畢竟是個例,普遍的孩子還是不能沒有家庭教育的。

  • 20 # 重組月亮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各有各的職能,沒誰可以取代誰,除非個別的牛人。

    家庭教育,重的是性格教育。讓孩子有更好的個性,樂觀、積極、向上、自信;給孩子更多的心理能量,讓孩子可以對抗挫折;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能夠愛與被愛。

    學校教育,更注重的是系統知識的傳授,老師的魅力、知識的魅力有助於開啟孩子的格局,讓孩子更向上發展的動力,但原生家庭給他的,將深深的刻進他的骨頭縫裡。

    不要想著當聖人拯救誰,那樣會困擾自己。

    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讓自己成為發光體,想要被照亮的人自己會過來的,最後大家一起發光,成為成長性、永續性的光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更年期綜合徵都有什麼樣的症狀,如何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