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筱陳看歷史

    對秦始皇的評價要一分為二,既要肯定他的功勞,又要看到他的過失。

    秦始皇滅了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統一了文字、貨幣、車軌、度量衡,築長城,修靈渠,這都是他的豐功偉績。

    但他實施暴行,刑法殘酷,“焚書”“坑儒”等,這都是他的過失。

  • 2 # 文蹤旅跡

    古往今來,評價秦始皇的文字實在是太多了。方法論已經告訴我們,對任何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都不過是把褒揚與批判結合起來。事實上,沒有人能夠準確地評判誰誰有幾斤幾兩,更何況是要評價千古一帝秦始皇?

    有人已經梳理了秦始皇若干貢獻,比如結束了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確立了集權的體制;統一了文字、貨幣和度量衡;修築直道,構建全國交通體系;北征匈奴、南攻南越,穩定邊疆;修築長城,穩固邊防等等。

    對他的負面評價,清單上列著他的嚴苛、暴戾、奢華和焚書坑儒等等。

    我曾經多次走過秦始皇修建的都城、帝陵和秦直道。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來看秦始皇。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不斷加快都城——咸陽城的建設。秦咸陽城位於今天的陝西省西鹹新區秦漢新城,東西12公里,南北6公里。從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遷都開始,作為秦的都城達144年之久。上世紀60年代以來,陝西省考古部門在這裡進行了調查,發現了多處建築遺址,在對宮殿遺址的發掘中,出土了彌足珍貴的儀仗圖、車馬圖等宮廷壁畫,發現了大量建築材料。在六國宮殿遺址還發現了楚國和燕國形制的瓦當。

    據記載,秦始皇每征戰一個國家,就要在自己的都城裡仿建一座這個國家的宮殿。秦始皇修建都城的過程,實際上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城市化實踐過程。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確立的“渭水貫都、以象天漢;橫橋南渡、依法牽牛”的建城理念,是天人合一的典範。

    秦始皇對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的統一,雖然是加強中央集權的重要手段,但是客觀上加速了民族融合和社會文明程序。文字是社會文明的標誌,秦始皇時期創制的統一文字,加快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關鍵是,直到今天,中國文字的發展都沒有離開他確立的文字軌道。面對六國使用的不同貨幣,秦始皇統一用內方外圓的幣式,這種樣式的錢幣沿用了兩千多年。秦始皇確立的尺度規矩打破了交往貿易中的壁壘,分、寸、尺、丈的長度單位,合、升、斗的量具容積的單位和銖、兩、斤、石的衡量單位,現在有些還在使用。

    走在秦始皇帝陵,看宏大的兵馬俑場景,人在慨嘆始皇帝奢侈的同時,禁不住要讚歎那時候的手工技藝。畢竟是兩千多年前,在生產力水平很有限的情況下,是怎麼樣設計、加工了那麼精美的器物?秦始皇帝陵的規劃佈局都依照秦都城的規制,其完整嚴謹的結構又體現了天人和諧的理念。

    為了北征匈奴,秦始皇修建了秦直道。當代的考古調查表明,秦直道“塹山堙谷”,最寬處達到60米,比現在的雙向十二車道還寬,是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而當現代人的腳步踏入秦直道的時候,才能體會得到,修建這樣一條路需要天大的氣魄。

    透過秦始皇時代的重點工程,我們完全可以說,他是那個時代城市建設的引領者。

    對秦始皇的不同評價從司馬遷開始一直沒有停止過。“功如丘山,名傳後世”不過像西漢名臣桑弘羊這樣正面的評價還是主流。

  • 3 # 津城沐雨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開創了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其正面反面都很多。

    先說正面。

    秦始皇最大的功績莫過於統一六國,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下面具體來說。

    其一,修建鄭國渠,使關中平原成為一片沃野良田,這也為秦國統一提供了糧食保障。

    其二,書同文。有利於中華文化的交流和發展,避免了文字對文化交流的障礙。

    其三,車同軌,修直到馳道,有利於交通的發展,使中央政府與地方的聯絡加強,有利於國家對邊疆的控制。

    其四,統一度量衡和貨幣,有利於商業貿易的發展,有利於國家對稅收進行控制,保障財政收入。

    其五,北擊匈奴,修長城,暫時解除了遊牧民族的騷擾,使北方邊疆有了抵禦入侵的屏障。

    其六,南征百越,開疆拓土,使兩廣地區第一次進入中原的統治。

    其七,廢分封,行郡縣,有利於國家的大一統,避免國家再次分裂動盪。

    其八,實行三公九卿,有利於建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增強對國家的管理。

    我們再來看看秦始皇的反面。

    第一,焚書坑儒,使大量的文化典籍被焚燒殆盡,很多讀書人受到迫害,不利於言路暢通和文化的發展。

    第二,不愛惜民力,大興土木。建造奢華的阿房宮和驪山陵寢,最終使民不堪重負,揭竿而起。

    第三,尋仙問藥,不但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荒唐可笑。

    第四,嚴刑苛政,尤其肉刑,非常殘忍不仁道,百姓處於高壓狀態。

    任何人都有正反兩面,尤其是偉人,作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正反兩面性更加突出,當然,還是正面更多一些。

  • 4 # 長白651

    秦王贏政是第一位統一全國的君王,是第一位使用皇帝稱號的君王,統一了度量衡與文字。歷史褒貶皆有。我所理解的秦王是這樣的。

    ①秦王是任用賢才的秦王。嬴氏一族貴為皇族,心中驕傲自不必多說。然秦王遊船之上以王者之尊相邀李斯。李斯雖然不是老秦人,但仍然被秦王在秦國處於危亡之際時任用為長史。鄭國是韓國人氏,但也被任用為河渠令。更不用說蒙恬,王綰,王翦,尉繚。

    ②秦王是志向遠大,胸懷天下的秦王。年青的秦王剛親政,便遇到呂不韋在天下推行《呂氏春秋》,而《呂氏春秋》主張寬政與民。此書與商鞅的變法相悖,商君的法度嚴明苛刻。李斯進言,若王欲強兵征戰,一統天下則用商君;若王欲做一國之主,與六國和平共處,則用呂氏春秋。而後,秦王選擇了商君之法。

    ③秦王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秦王。贏政曾對山東六國人氏頒下國書《逐客令》,要秦國內所有山東六國人離開秦國。當時秦王並沒想到山東人已經深深進入了秦國政治體系內,官吏之中,山東人佔六成。一旦山東人離秦,秦國政治體制會馬上癱瘓。然而一紙《諫逐客令》,卻令秦王深知其中利害,馬上駁回了國書,要知前提秦王是多麼驕傲的人。

    ④秦王是善於激勵人心,鼓舞士氣的秦王。秦王二年,關中大旱,需修一渠,以與天爭命。當時百萬農民,男女老幼皆上渠,秦王親至,與百姓共進退,渠成之後又徒步四百里趕水頭。與趙大戰,李牧敗了秦軍。秦王振臂一呼,謝李牧而敗李牧使秦軍重振雄風。

    ⑤秦王也是愛惜臣民的秦王。鄭國修渠,為秦國大功之人,然而遠在韓國的家人卻被韓王安囚禁。政為救鄭國家人,不惜與韓國開戰,以此威脅,其家人才得周全。

  • 5 # Callme不韋

    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他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極為不平凡的一頁,兩千多年過去了,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客觀的評價始皇帝,有褒有貶,有對有錯,讓人難以做出總結!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來客觀的評價這位“千古第一帝”呢? 要想了解一個人,我們首先來了解始皇嬴政的經歷,其實縱觀始皇嬴政的一生,都是充滿著不幸的,即使最終他兼併六國成為千古一帝,他依舊不幸福 始皇帝姓嬴,名政,趙氏,所以又稱趙政,但是按照咱們現代人的稱呼方式,始皇帝應該叫做嬴政。 嬴政出生在趙國,當時他的父親異人是秦國在趙國的人質,生活在趙國邯鄲。異人並不被自己的親爺爺(秦昭襄王,在位56年,差點熬死嬴政的爺爺,嬴政的爺爺在位僅3天就駕崩了)喜歡,而且當時秦國還有事沒事時不時的欺負欺負趙國,可以想象在趙國出生的嬴政童年到底有多麼不幸了,《史記》記載,秦滅趙後,嬴政親自回到趙國都城邯鄲,將童年的仇人一個個活埋,這得是多大的仇恨才能讓嬴政親到邯鄲將仇人活埋啊,由此可見嬴政的童年到底有多麼的不幸! 嬴政十歲那年,自己的父親終於當上了秦國國君,嬴政和親媽終於回到了秦國,終於有爹有媽過正常的日子了。可惜好日子只有三年,就在嬴政13歲的那年,他爹死了,他成了秦國國君,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可在那個時代沒爸的孩子連根草都不如啊! 13歲就當上國君的嬴政,朝政大權被丞相呂不韋把持,幼年國君在丞相的陰影下活了七八年,終於嬴政快要成年了,馬上就要舉行成人禮了,他卻迎來了人生歷史上最大的不幸,先是知道自己的親孃紅杏出牆了,還不是一枝,甚至還和一個叫嫪毐的給自己生了兩個弟弟,更有親孃和嫪毐給自己送了一份轟動天下的成人禮——造反!這還不是全部,原來自己的爹也不是自己的親爹,自己的親爹是丞相呂不韋! 嬴政怒了,怒氣值飽滿!嬴政先是伏兵打敗了叛軍,車裂了嫪毐,然後當著親孃的面摔死了兩個便宜弟弟,軟禁了親孃,再然後一份份恐嚇信嚇死了親爹!嬴政果然殘暴,只是想想嬴政的處境和經歷,在加上嬴政一直學習的是法家的思想,法家的人個個都是心黑手狠的人物,嬴政的殘暴是有根源的! 嬴政掌權了,他幸福了麼?當然不幸,荊軻刺秦王都知道是吧,那秦王就是嬴政;張藝謀的《英雄》都看過是吧,嬴政要天天防備著被人刺殺,夜夜防備有人下毒,即使嬴政成了始皇帝,巡視天下還要擔心張良的那塊大石頭,啥也不想安安穩穩的睡一覺?他沒有這種幸福,他擔心看不到明天的太陽。至於愛情,縱然六國妃嬪媵嬙,輦來於秦,縱然後宮三千佳麗無雙,但是嬴政一生沒有皇后,沒有知己,至於死後,看過《神話》的都知道,麗妃給嬴政帶了一個質量超級無敵棒的綠帽子,一戴就是兩千多年,歷史悠久! 好吧,生活、愛情都不如意的嬴政化悲憤為力量,並全部用在了工作上,在工作上迅速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中有不少事情可圈可點:第一、利用十年時間,兼併六國,南征百越,北擊匈奴,立下千古第一功,這個功勞誰也不能否認;第二、開創帝制,自稱始皇,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和官僚制,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這種制度被歷代王朝所效仿,沿用兩千餘年,誰也不能否認;第三、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統一度量衡,嬴政的統一不只是在國土上,更在經濟、文化、社會上,這一樁樁都是功勞,讓大家沒有異議。那麼有異議的是什麼?是興兵30萬修建萬里長城、強迫民夫修建阿房宮、是焚書坑儒! 首先說萬里長城,萬里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標誌之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樑,而且直到清朝,萬里長城依舊在起軍事作用,更何況秦萬里長城之前,各諸侯國也都修建過小範圍的長城,所以長城的作用和修建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有人問了,孟姜女哭長城你看過沒有,那都是無數屍骨築成,人民的血淚史!但是我想說的是,你不要被孟姜女哭長城給騙了,因為孟姜女的老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杞梁,和嬴政早著300年,她怎麼可能哭到嬴政的長城,而且修建長城的30萬士兵,不是民夫!!! 再說阿房宮,為了個人享樂,強徵民夫修建阿房宮是嬴政的不對,一開始就說了,我們是客觀的評價嬴政,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我們不偏不倚,秦始皇以全國之力,修建萬里長城、始皇陵、阿房宮、秦直道這四大工程,的確令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怪不得陳勝會說:“天下苦秦久矣!” 至於焚書坑儒,之前我回答過焚書坑儒的詳細經過和原因,是焚詩書,坑術士,詳細情況不在多說。不過我承認,縱然嬴政有太多的理由,但是焚書坑儒依舊是中華文化史上的一大災難,更是嬴政一生的最大汙點。 有人問我:你是不是在給嬴政洗白? 不是,我的確先把嬴政的不幸先說了個大概,但是嬴政的功過我沒有混淆,功就是功,過就是過,現在很多人一說始皇嬴政,就兩個字“暴君”!一棍子打死!我認為這樣武斷的評價不對,嬴政有很大的人生汙點,但他的功勞更大,功大於過,“千古第一帝”畢竟是“千古第一帝”,我們沒有站在這樣的高度,評價這樣的偉人,還是虛心客觀的好。 再多問一句:假如你是嬴政,你能保證自己一定比始皇做的更好麼?我不能!

  • 6 # 楊朱學派

    在秦朝滅亡之後的兩千多年裡,秦始皇一直都是罪惡滔天的化身。自上個世紀開始,出於某些原因,在中華大地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頌秦浪潮。秦始皇不斷的被塗脂抹粉。最終成為功德齊天的代名詞。秦始皇究竟是功德蓋世,還是罪惡滔天呢?本文就詳細解析。

    一、秦始皇的“功德”。

    秦始皇有如下豐功偉績。鄙人就一一反駁: 1、秦始皇建立的秦朝,推翻了奴隸制。

    是社會的進步。 事實卻恰恰相反,周王朝的奴隸佔總人口的比重不到百分之一。並不是奴隸制社會。而秦朝的奴隸佔總人口的比重達10-20%,是不折不扣的奴隸制社會。奴隸的主要來源除了戰俘外。還有收孥。即一人犯罪,妻子、兒女沒籍,充為奴隸(官奴)。秦國統一天下後,更是採用暴力手段,將工匠、商賈直接沒籍,充為奴隸。考古出土的秦國竹簡中,更是以法律形式捍衛奴隸主的利益。僅修築驪山陵墓的刑徒和奴隸就達70萬。全國的奴隸大約有300萬。

    2、秦始皇給我們留下了中華民族的象徵——萬里長城。

    中國歷史上最早修築長城的是燕、趙、秦三國。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把三國長城修繕連線。經過長年的風雨侵蝕,土築的秦長城早已雖暴秦一起作古。現存於世的長城是明成祖朱棣修築的。

    秦始皇修長城,與直道、阿房宮一樣,都是奇蹟。如果秦朝愛惜民力,可能需要數十年。但那就不是奇蹟了。暴政虐民,使人民遭受煉獄般的折磨,這就是奇蹟的本質。只有滅絕人性的惡魔,才可能創造出這血淋淋的奇蹟。

    3、統一文字。

    秦始皇根本沒有統一什麼文字。統一的僅僅是字型,就如同今天的仿宋體、宋體、楷體、行書一樣。秦朝統一天下後,規定只能官方律令以小篆書寫。如果今天政府下令,只能用仿宋體書寫。嚴禁用其他字型。請問,這算哪門子功德?

    美國各個州的法律都不統一:有些州有死刑,有些州沒有死刑;有些州表兄妹可以結婚,有些州表兄妹禁止結婚。請問,秦朝社會是不是比美國更進步?

    4、創立郡縣制。

    法家主張郡縣制,儒家主張分封制。今天的中國、朝鮮採用郡縣制。分封制改良之後,就是民主聯邦制,今天的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是採用現代分封制。郡縣制有利於君主,有利於專制獨裁;分封制有利於民主法治,不利於獨裁。郡縣制與分封制孰優孰劣,不言而喻。

    講了秦始皇的主要“豐功偉績”後,下面就講其罪惡!

    二、暴政虐民。

    1、天災連連依舊興兵。 依據法家思想,有饑荒,國家不能救濟。

    在《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中,有一則故事: 秦國大飢,應侯曰:“請發五穀,足以活民。”秦昭王曰:“吾秦法,使民有功而受賞,有罪而受誅。今發五穀以賞民,無功而賞也。亂國之道也。民生而亂,不如死而治。” 韓非盛讚秦昭王是明君。因為儒家與法家的治亂完全不同。儒家之治是人民安居樂業,能過上幸福生活;法家之治,是國君能夠牢牢掌握君權,成功駕馭臣民。即使餓殍遍野,也謂之治。

    我們先看嬴政在位之時的自然災害:三年,歲大飢;四年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天下疫。七年,寒冬;十二年,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十七年,民大飢;十九年,大飢……

    嬴政在位之時,天災不斷。秦朝不但不救濟饑民,還連連用兵: 三年,蒙驁攻韓,取十三城。十月,蒙驁攻魏;五年,蒙驁攻魏,取二十城,初置東郡;十三年,桓琦攻趙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十五年,大興兵…… 天災連連,秦國依舊大興兵戈。萬民的死活,百姓在法家眼中,就是螻蟻,踩死多少都不足惜。

    2、大興土木。 嬴政還大興土木。修馳道、阿房宮、驪山陵墓和長城。無數民夫、刑徒、奴隸慘死。對此王立群在《百家講壇》中如是解析:秦始皇大興土木可分為兩類,一是馳道和長城。這屬於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不算罪惡。反而有功。二是阿房宮和陵墓。是為個人,這是應該批判的。對此鄙人不敢苟同。 修馳道和長城,致使無數人民慘死。顯然是罪惡。作為君主,搞基礎建設,是他的職責,而非功績。就如同一個清潔工掃了一片樹葉一樣。沒什麼可稱讚的。但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那就是罪惡。王立群是個不折不扣的狗奴才。

    再看一下秦始皇陵墓: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發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盡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儒家厚葬久喪雖然勞民傷財,但君主的喪葬有嚴格的標準,不能逾越。秦始皇之厚葬,超過周禮之標準不是十倍、百倍。而是百萬倍。

    3、濫殺無辜。

    嬴政至邯鄲後,殺“有仇怨”者。其實是為掩蓋其身世。這點不在贅述。

    秦始皇為求不死之藥,自謂“真人”,不稱“朕”。行為詭秘,乃令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複道甬道相連,帷賬鐘鼓美人衝之。有言其處者,罪死。有中人告丞相,始皇怒:詔捕中人及在旁者,皆殺之。自是之後,莫知其行所在。

    侯生、盧生得知此事,與人謀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樂以刑為威,天下畏懼,莫敢盡忠。博士、群臣莫敢言其過。二子稱秦始皇無德,不能長生,無法求仙藥。於是亡去。

    諸生皆議論秦始皇之過,嬴政令於是誅捕諸生四百六十人。皆坑之咸陽。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頌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監軍蒙恬於上郡。 坑殺諸生之事,起於陰陽五行學派的術士,波及儒生。從扶蘇之言“諸生皆頌法孔子”可知。在四百六十名諸生中,有術士及其他學派弟子,但更多的是儒生。這就是著名的坑儒。

    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盡取其民,誅之。鄙人兒時,就聽說過關於秦始皇的傳說:秦始皇殺老百姓,必須殺完殺盡。若殺不盡,官吏就要處死。其下屬官吏殺完人後,就在路旁撒黃金。數日後,拾取黃金時,分毫不差。此地的老百姓被徹底殺乾淨了。歷史傳說有誇大和虛構的成分,但卻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

    秦始皇生時禍害百姓,死後亦然。其陵墓以人的脂肪作蠟燭,工匠為弩機,陵墓修成之後,盡閉之,工匠無復出者。後宮無所出者,皆令從死,死者甚眾。 以法家思想治國的秦始皇,視萬民為螻蟻,無論踩死一萬、十萬,還是百萬,都不值一提。 試問,法家代表了君主的利益,還是人民的利益?

    三、勞民傷財,尋仙求長生。

    始皇二十八年,嬴政遣徐福發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三十二年,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燕人盧生使入海還,得讖言:亡秦者胡也(胡亥)。始皇以為胡人,便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擊胡人,略取河南地。 盧生說秦始皇:神仙不輕易見人,願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後不死之藥可得。於是始皇自謂真人,不稱朕,行動詭秘。使群臣難以相見。前文有言,不再贅述。

    秦始皇此愚蠢與昏庸,王立群如是辯解:今天看來,秦始皇之舉是昏庸,因為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但我們不能以今天的思想和認識對古人的作為進行評價。我們要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的評判秦始皇。 鄙人就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標準,以先秦時代的思想來評判秦始皇:

    先秦時代的道家,就有此思想——萬物循道而生,循道而終。所謂“死之於生,一往一返。”,“欲恆其生,止其終。惑於數也。”除了學派外,還先秦時代的君主。

    據《春秋左氏傳》記載:邾文公在其晚年,欲遷都於繹。文公為此占卜,得卦辭“利於民,而不利於君。”邾文公曰:“苟利於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孤必利焉。”左右稱,不遷於繹,“君命可長也。”文公曰:“命在養民。死之短長,時也。民苟利,遷也。莫如吉也。”遂遷都於繹。遷都後不久,邾文公卒。

    荀子謂之: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生君,是為民也。孔子盛讚邾文公——知天命。

    楚昭王生而英名,死也賢德。昭王病重,見“雲如眾赤鳥,夾日以飛”的天象。問太史,太史稱,災禍將應驗在楚王之身,可透過祭祀將禍轉至令尹、司馬。昭王曰:“除君之疾,轉置大夫,何益?有罪受罰,又焉移之?”

    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國,宜哉!”

    生老病死是無法抗拒的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先秦時代,已經有了這一思想。以先秦時代的視角來看秦始皇,依然是愚蠢和昏庸。 可見,王立群真是不折不扣的狗奴才——為專制魔王歌功頌德,塗脂抹粉。

    四、弱民。

    《商君書·弱民》有曰:“民弱國強,民強國弱。治國之道,首在弱民”,“政作民之所惡,民弱,政作民之所樂,民強。”

    法家之弱民有二:

    一是使民貧窮,商鞅謂之:農有餘糧,則逸於歲。只有使農民“家無積粟”,農民才會盡力耕種。百姓家無積粟,一旦發生饑荒,政府還不救濟,那只有一個結局——餓死。

    二是禁止人民擁有兵器。秦始皇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鑄十二金人。嬴政以為民間沒有兵器,就可以長治久安,秦嬴江山就可傳至萬世。陳勝吳廣起義時,只有揭竿而起。照樣推翻秦朝。並且秦朝成為最短命的王朝。 漢代之後,吸取了秦的經驗教訓。允許民間擁有兵器。任何一個朝代都比秦朝長壽。

    五、毀滅華夏文明。

    《商君書·弱民》有曰:“民辱則貴爵,民弱則尊官,民貧則重賞。”除了使人民辱、弱、貧外,還有更加邪惡的愚民。

    商鞅謂之:“民愚則易治”,“民愚,則君以智而王”,“民不貴學則愚,愚則無外交。” 韓非謂之:“智者不以言教,而慧者不以藏書”,“民不越鄉而交,貴賤不向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

    孔子大力興學的目的就是啟民智、立民德。儒家無疑是施行愚民政策最大的敵人。

    商鞅謂之:“詩、書、禮、樂、廉、恥、孝、悌、仁、智。國有十善,上無使戰。”韓非謂之:“儒以文亂法。”

    為了推行法家的愚民政策,使人民成為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秦始皇不惜焚書坑儒,毀滅華夏文明。詳細內容在《焚書坑儒》中詳細論述。

    七、新世界與舊世界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打碎了一箇舊世界。建立了一個新世界——秦朝。我們先看先秦的舊世界:

    1、人與人相對平等,人民沒有絲毫奴性。 《左傳·宣公二年》記載:鄭國大舉伐宋,華元帥軍抵抗。在戰前,華元賞賜羊肉給將士,但遺忘了為其駕馭的車伕,車伕便在大棘之戰中,駕著戰車直奔鄭軍之中,導致主帥華元被俘,宋國大敗。之後宋國以兵車百乘將其贖回。

    不久,宋國築城,華元任工程總監。築城的役夫見華元巡視工地,便作歌吟唱,以諷刺他兵敗被俘。由於華元隨從人少,寡不敵眾,只得離去。

    華元身為宋國六卿之首,著名政治家。歷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長期任右師,執掌國政。且身兼築城總指揮。卻被役夫嘲笑、譏諷。

    這說明周王朝人與人之間相對平等。人民沒有絲毫奴性,役夫當面譏諷卿大夫、國君十分正常。

    2、執政者對人民有敬畏之心。

    《詩經·莆田》有云:我取其陳,食我農人。在耕種季節,周天子慰問農夫,給農夫送飯。孔子曰:使民如承大祭。此詩中的周天子便符合儒家君道的標準,對人民有一顆敬畏之心。

    以法家思想治國的秦始皇對人民斷不會有敬畏之心,而是視人民為草芥、螻蟻。因為在法家眼裡,人民生存的唯一價值,就是被君主奴役,為君主致死盡忠。

    3、執政者忠於人民 。

    孔子所提倡的“忠”本意為與人坦誠相待,工作盡職盡責。君臣之間,上下級之間,都可以互相盡忠。

    在《左傳·莊公十年》中,有一則曹劌論戰的故事: 曹劌問魯莊公,你憑什麼和強大的齊國作戰?莊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曹劌所言,是指魯莊公是盡職盡責,忠於人民的合格君主。

    《左傳·桓公六年》有曰:“所謂道,忠於民而信於神。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辭,信也。”又曰:“民者,神之主。聖王先成與民而後致力於神。” 但韓非卻將儒家之忠“法家化”。把原本的“工作盡職盡責,與人坦誠相待”篡改為“君主的利益高於一切”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只限於下級對上級,臣民對君主盡忠。

    4、人民言論自由,有批評議論政治的權利。

    《詩經》的成書得益於周王朝的采詩制度。目的是“觀民風,知得失,自考正。”側面反映了周王朝言論自由,支援人民批判和議論政治。這與《左傳》中子產不毀鄉校互為印證:

    鄉校是先秦時期,人民休息和議政之所。子產執政時,鄭人常聚集鄉校,謗子產之政。然明建議毀掉鄉校。子產卻認為,鄉校是人民休息,議論政治之所,“民所善者,吾則行知;民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何以毀之?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不如吾聞而藥治之。” 仲尼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 由此可知,無論是子產,還是孔子,都是反對專制獨裁,支援言論自由,支援人民批評和議論政治的。

    5、職業平等無貴賤。

    在周王朝,各行各業平等。所謂農夫赴時,百工制器,商賈趨利。但法家卻認為工商與儒家一樣,皆是國家的蛀蟲,應當消滅。秦朝統一天下後,更是採用暴力手段,將工匠、商賈直接沒籍,充為奴隸。 (自漢代起,一直至清朝滅亡。對工商的態度。既非儒家思想,亦非法家思想。而是採用黃老學派主張。採用非暴力手段。在經濟上制裁工商,在政治上鄙視工商。工商皆為賤民,非良家)

    正因如此,孔子才會維護周禮。

    而秦朝則把全國建成一個大監獄。以韓非思想為指導:大臣是“從主之法,順上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人民是——“戰時用其死,安平盡其力”,“赴湯蹈火,死節之民,寡聞從令。”臣民生存唯一的價值,就是踏踏實實作奴才,致死為君主盡忠。

    此外,先秦儒家已經有立法為民,司法獨立,疑罪從無,不罪無辜的舊思想。與法家立法為君,君主必須牢牢鉗制刑罰,夷族連坐,寧枉勿縱的新思想爭鋒相對,水火不容。依據法家思想建立的秦朝,使人民失去了平等、自由和人權。

    在五千年華夏文明史中,最接近民主法治社會的時期有二:一是周王朝,二是北洋政府時期。最為專制獨裁,社會最倒退的時期也有二:一是秦朝,二是某個時期。

    秦始皇不但暴政虐民,窮奢極欲,大興土木,還毀滅華夏文明。扼殺人民的自由和人權,是中華民族罪惡滔天第一人。

  • 7 # 武丁仗劍決雲霓

    謝西紅柿先生邀!

    秦始皇是天才的政治家和革新家,他的生命多姿多采,既光芒萬丈又神秘莫測。具有強烈的獨立人格和超世絕俗的思考能力。既有擯棄傳統的堅決態度,又有發揮創造未來的崛強精神,他是中國最勤勞的幾個帝王之一,不分晝夜的為他的秦帝國服務。其主要功績是:

    ①中國版圖的再擴張。開疆拓土,為中華民族開闢了足夠的生存空間。

    ①在政府組織上。他創立和推廣的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給中國曆代王朝奠定了權威性的規範。

    ④開鑿靈渠,修築長城和直道、馳道。促進了各地經濟文化交流,使南北地域差異縮小,也為後世有效地抵禦了北方草原民族的侵猶。

    秦始皇十餘年間所做的事情,超過了此後絕大多數有為帝王一生所做的總和。而他的開創性,兩千年來,更是無人可及,千古一帝,當之無愧。

    過失是:

    ①過份迷信商君法,沒有及時完成從征服者到統治者的身份轉換。

    ②過份超前,想一代人幹完幾代人的事,嚴重透支了國力和民力。

    至於其最大的罪名“焚書坑儒”,是儒家們的誇大其詞,目的是讓其服務物件一一帝王,獨尊儒術,重用他們。聖賢無過,是因為他們超然於政治乃至世俗之外,如果讓他們當政,殺人也難以避免,仁義禮智並不能包打天下。這就是武丁對秦始皇的看法。

  • 8 # 馬到成功148659402

    實行分封制,中國社會從此由奴隸制社會走向了封建社會,是歷史的進步!修建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長城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圖騰與象徵!

    書同文,車同軌,為後世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

    秦皇功績萬世永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30+大齡剩女要求婚後不幹家務不做飯,男方還能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