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場火鍋

    這兩句話,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以德報怨”最早出自《老子》六十三章:“大小多少,報怨以德。”但是社會上,對這兩句話,理解又有不同。不管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都說是孔子說的,正也是孔子,反也是孔子,這麼為難人家孔子幹啥子?!其實,孔子說的是“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有些所謂的雞湯只取前面一句,不提後面一句。

    【1】職場上,面對小人,以德報怨,真乃偽君子。職場上高人說,對待小人侵犯,要以寬厚的胸懷去回報,讓“正能量”傳遞到小人胸膛。用善去感化惡。小人扇你左臉,你再獻上右臉。你還要臉不要臉?!有人說這是上帝說的。我只想說,誰信就送他去見上帝。孔子說的是“以德報德”,可沒說“以德報怨”,有人假借孔子之名胡言亂語,此人為偽君子也。真正的君子,決不會縱容作惡,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才是君子所為。

    【2】職場上,面對小人,以直報怨,真乃硬漢子。職場上沒有人敢公開說“以牙還牙”,當今時代,這樣說話很“違和”。有人問孔子:“以善對待小人,可否?”孔子怒曰:“你用善報惡,拿什麼報德?小人與君子不是一樣了嗎?要以德報德,以惡回擊惡。”孔子說的這個“直”,可以理解為“等值”,就是要用“等值”的手段回擊小人。

    【3】職場上,面對小人,直接面對,真乃真君子。職場上也有人既不提倡“以德報怨”,要不提倡“以惡制惡”,直接面對小人,採取合理的方式來對待,這才是真君子。職場上,你當不了真漢子,就學一學真君子。君子比漢子好當一點,漢子以付出代價不悔,君子以付出代價為樂。孔子說的“以直報怨”的“直”,就可以理解為“正直”,用正職的心對直接面對小人,正直是不受外界影響的,內心不存貪嗔痴。翻譯成俗話就是:公事公辦、公正對待。至於到底怎麼做,孔子沒說。真君子,就是不以牙還牙,也不以惡制惡,而是堅持蒼鷹不與蒼蠅計較。狗咬你一口,你咬狗一口,你和狗一樣。

    綜上,有人以偽君子自居,倡導“讓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難怪幾千年來,職場上流傳寧負君子不惹小人。老實人學不來做君子,小人犯我,我不和你計較,有氣受著,遇辱忍著,因為這是君子的品質。如果你只是一個老實人,還修煉不到君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小人犯我,你退後一步,對不起,不是為了海闊天空,只為騰出出拳的空間。

  • 2 # 問道終南山

    無慾就會無求。德道還想著回報?清靜經說的: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就是這個意思。

  • 3 # 黃河口巽客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有人問孔子:“用感激來回報怨,怎麼樣?” 孔子回答:“怎麼回報恩德?用正直報答怨,用恩惠報答德。”

    孔子不同意“以德報怨”的做法,認為應當是“以直報怨”。這是說,不以有舊惡舊怨而改變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堅持了正直,“以直報怨”對於個人道德修養極為重要。

    孔子不贊成以怨報怨。不贊成以一種惡意,一種怨恨,一種報復的心態去面對別人的不道德,否則這個社會將是惡性迴圈,無休無止。

  • 4 # 心智無礙暢遊虛空

    首先感謝悟空的邀請。如果是以德報怨著為人生觀,這樣是很容易產生無慚無愧之類的人的,會誕生出毫無道德低線的好好先生,人類傳統美德會被扭曲而導致最終的毀滅。所有提倡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比如,曾經有一些外道想否定佛教的空性之理,就發了一個太過:"如果是空性,就給你一巴掌,看你空還是不空?"好多人一時無法回答這一邪惡的歪理而又可笑的言論;正確的回答很直接而又簡單的:“我的回答那就是,回敬那人一巴掌,並告知他說‘因為是空性的,才能打在你的臉上,如果是不空的,無法打在任何人臉上的。’”因為不空的即是真實有的,是無法被緣起的,無法被分別的,無法被感知的;能被分別和感知的都是虛假之法,生滅之法;而真實有的如來藏光明,是無法去緣去分別和言說的。謝謝。

  • 5 # 相思語

    如果用恩德來報答怨恨,那用什麼來回報恩德呢?對於怨恨,要用正直的心,正直不受任何外界的影響,內心不存在貪嗔疾。用真誠的心,正真的原動力是真城。對於別人的恩惠,恩德,需要感激的心,用自己的恩德來回報他人。

  • 6 # 囧在雲霄

    以德報怨其實並不是說讓人用品德去回報怨恨或者是小人的行為!這本身就是一個斷章取義的說法!整體來說的意思應該是用德去回報怨恨,那又該用什麼去報答恩情?

  • 7 # 一個冒牌的讀書人

    這兩句話的原文是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根據原文的理解,孔子的一個弟子被人打了,回來問孔子,是不是要以德報怨,孔子也很鄙視他,說應該以直報怨,直是正直的意思,就是別人打了你,你也要打回去,不能忍。以德報德是應該推崇的,是美德。

    問題中提到顏回,需介紹一下顏回是誰:顏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顏氏,名回,字子淵,魯國人,居陋巷(今山東省曲阜市舊城內的陋巷街,顏廟所在之地)尊稱復聖顏子,春秋末期魯國思想家,孔門七十二賢之首。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號稱有三千弟子,三千弟子中有七十二賢人,頭把交椅是顏回,孔子對其的誇獎更是不吝詞彙。

    顏回絕對是賢人,他對於儒家學說的貢獻和發揚光大是不容置疑的,最接近孔子思想的人。既然能理解儒家文化到如此境界,當然說出“犯而不校”的話也不稀奇。

    現在的人都很浮躁,瞧不上中國古代的文化經典,盲目跟風,喜歡斷章取義,如果瞭解原文的意思,就不會誤解了,更不會便宜了小人。

  • 8 # 武漢75後

    比如說疫情初期,都怪武漢人吃蝙蝠以及野生動物而出現疫情,武漢人自封一城救一國人,慢慢的真相出來了,舉國上下喊出了湖北加油,武漢加油!這些可以解釋了吧!

  • 9 # 四夕先森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 憲問》

    原意為:一個學生問孔子:別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養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可見,孔子是反對“以德報怨”的,之所以出現現在的現象,可能是斷章取義地曲解。

  • 10 # 觀尚

    給你一嘴巴,你高興的跑去幫人家忙。那幫你忙的人,你怎麼回饋,對等幫忙,以後就沒人幫你。需要你時都給你一嘴巴。

  • 11 # TonyDeng

    “直”是“值”,即相當、對等,與“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意思一樣,別人對你施加傷害,損傷了眼睛,那麼對等的報復也是損傷眼睛,不能要命或砍手砍腳,打了牙齒,也用牙齒還,以直報怨同樣的意思。孔子的反問,是如果你以德報怨,那麼若對方施德,你能拿什麼比德更高的回報呢,這樣不如用相當的回報即可,同樣以德報德。

    《漢謨拉比法典》是現代法律的奠基,講的就是懲罰與獎賞應與行為相當,不能偏重或偏輕,這與中國法家的觀點是一樣的。從重從嚴或從輕,都是不相當,難以服人,為法所不應為,只是權宜措施。諸葛亮治蜀,走從嚴路線,認為先前劉璋太輕,故他從嚴(其實他放縱法正已經枉法,陳壽還說他施法嚴明,明顯過譽),矯枉過正,兩者皆失。某些時期,權宜之策行得一時,但勿以為常,一開口就說要從重處理,那是誤解法治了。

  • 12 # 榮恥鑑定師

    我認定以德報怨是反智反人類行為,我斷定以德報怨是種必有姦情的反自由競爭的維穩維既得私利的收買,以德報怨缺大德,無以報德。

  • 13 # 東南飛語

    我認為要理解“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我們需要先來看看《論語》的原文: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首先,孔子當然不贊成以怨報怨。如果我們以惡意、怨恨去面對他人的不道德,那麼我們會陷入冤冤相報的惡性迴圈,無休無止。在我看來,怨恨別人並不是一件可以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如果因他人的怨而心生令人不愉快的怨恨,既於事無補,卻是用別人的怨恨來懲罰自己。這一刻的怨恨,可能下一刻回想起來卻是過眼雲煙,人生苦短,我們應該儘量快樂地度過每一刻。

    顯然,孔子認為“以德報怨”不可取,所以他反問“何以報德”。如果你獻出恩德、慈悲去面對已經有負於你的人和事,哪用什麼來回報他人對你的恩德呢,人的情感和精力是有限的,以德報怨,是一種人生的浪費。

    那麼如何報怨報德呢?

    孔子的態度很明確“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以直道而行,明辨是非善惡,對我好的,當然對他好,對我不好的,坦然面對,不想理就不理。這也是告訴我們,要保持人格的尊嚴,避免資源的浪費,把有限的情感和精力,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

  • 14 # 閒雲草堂

    用良心和美德善待對自己惡劣的人,對那些待你好的人們又該用什麼回報呢?矯正那些對你惡劣的人的態度,讓他們理解自己的錯誤,讓事情迴歸常理的範圍,那對於那些以忠厚待你的人,你自然就可以用你的德行回報他們了。

  • 15 # 以畫隨出

    老人養兒作盡難!

    兒女成人把恩還!

    就是難比母對子,

    起碼也要守跟前!

    別讓老人說咱狼!

    兒女長大忘爹孃!

    人活一世孝在先!

    生活雖苦人也安。

  • 16 # 以史為餃

    德指是某道人群所共守的言行法則,各行其道暢通無阻,本道有逆行者時絕對大多數怨恨,因為逆者違背了公知良素造成亂團阻滯,

    所以就有何以報德之說。

  • 17 # 重返現場

    【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 憲問》

    原意為:一個學生問孔子:別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養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可見,孔子是反對“以德報怨”的,之所以出現現在的現象,可能是斷章取義地曲解。

    簡單的說,當別人對你好時,你也要對別人好;別人待你不好時,多加包容,不要一直抱怨!這句話含義看你怎麼理解了!不同的思想理解有所差異!

  • 18 # 上善若水Lj

    我們在社會上這樣為人處世,應該遵循什麼原則,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究竟應該怎麼做,是每一個人都要考慮的問題。

    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他們的行為方式,人處事的辦法都是不相同的 有的以善心對待我們,有的以噁心對待我們,我們要怎麼和他們相處。對我們有恩的,我們要怎麼樣對待他,對我們有怨的,我們又要怎麼對待他。

    我們經常以德抱怨,其結果就是讓別人變本加厲地對待我們,沒有一絲愧疚,沒有一點良心上的不安,只是認為我們軟弱可欺,只是認為我們不會以牙還牙,讓他認為作惡沒有任何代價,反而能得到別人寬容的對待,這會給他誤導,給社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如果我們這樣做,就等於是變相縱容他們,讓他們更加的肆無忌憚!所以孔老夫子才能問出,以德抱怨何以報德,

    那麼怎麼抱怨呢?別人欺辱了我們,讓我們受盡了委屈,我們要怎麼做呢?孔老夫子接著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對我有恩德,我會加倍報答你。你對我有怨,我不能視而不見,更不能以德抱怨,而是要對等地反擊,不是為了報復,而是給他必要的警告,必要的懲罰,讓他知道做惡是有代價的,人是不能隨便欺負人的,這樣,他以後就會有所收斂,不至於太過放肆,我們還擊他的目的只是為了他好,為了他能改邪歸正,為了他以後不在危害社會,並不夾雜個人情感,個人好惡。這就是我所理解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19 # 海海文化閒談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這句話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如果你用善良、慈悲的心去對待傷害你的人,那麼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去對待那些有恩於你的人呢?

    1、你的善良要有鋒芒

    一個人的善良如果沒有鋒芒,就如一個人沒有骨架,早晚會被人踩在腳底。

    曾經在我小的時候,有很多臺灣家庭劇中,女主角是善良得毫無底線的白蓮花。無論遭遇到丈夫的出軌、婆婆的打罵、還是情敵的挑釁,她們都能化悲憤為仁愛,用一腔柔情感化世界。

    曾經我也被這樣的女人所感動,後來才發現,正是這樣的無底線隱忍,才助長了歪風邪氣。畢竟,一個沒有任何脾氣和骨氣的女人,是不會懂得尊嚴和平等的,她也就不會獲得別人的尊重。

    2、做事要有原則,要是非分明

    從我們上學時,老師就叫我們要是非分明、懲惡揚善,小時候的我們對於世界的認知只有兩種色彩:黑與白。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漸漸懂得了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事情是無法單純用黑白來定義的,這也造成了我們對於外界的判斷越來越模稜兩可,我們對於駭人聽聞的事情開始習以為常,我們已經逐漸喪失堅持正義的勇氣和力量。

    正是我們這種模稜兩可的態度,間接促成了很多悲劇的發生。因此,這個世界上要做到是非分明是多麼地重要啊。

  • 20 # 子云易學堂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這句話的意思是:你用自己的德行和良善去對待傷害你的人,那你拿什麼來對待於你有恩的人呢?有人說:“用恩德來報答怨恨怎麼樣?”孔子說:“用什麼來報答恩德呢?應該是用正直來報答怨恨,用恩德來報答恩德。”對於怨恨,要用正直的心,正直是不受外界影響,內心不存貪嗔痴,用真誠心。正直的原動力是真誠。對於別人的恩惠、恩德,需要抱有感激的心,用自己的恩德來回報他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員工能力很強但熱衷於混日子,怎麼委婉地勸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