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芋頭王若卿
-
2 # 樂之隨緣
一個家庭裡媽媽太強勢勢必會影響孩子的性格,脾氣是會遺傳的,孩子其實天生也會有暴脾氣,只是在家有父母的壓迫不敢發作出來,一到了學校假如遇到不順的事情肯定會發作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父母與人相處,為人處事的態度方法是會影響孩子的。如果孩子是男孩,母親太強勢,這個孩子的性格就會比較弱,害怕女性;假如是女孩,從小看到媽媽這樣,那她長大了組建家庭的時候也希望自己像媽媽一樣是一個家庭的中心,也會比較強勢。所以考慮對孩子的影響,媽媽還是控制些自己的脾氣,亂髮脾氣本就不好。
-
3 # 愛生活的阿澄
轉自網路:
很多媽媽經常有這種困擾,覺得孩子老是不聽話,常剋制不住對孩子大發脾氣,嚴重的更出手打孩子。但是媽媽們知道嗎,經常大吼大叫的媽媽,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可是非常大的。
一、媽媽情緒不好,對小孩有影響嗎?臺灣心理學博士洪蘭女士曾經說過,從人類演化角度,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可想而知,媽媽的情緒對一個家的影響有多大,當媽媽的情緒、語氣、神態發生變化的時候,別看孩子不動聲色,他都能覺察到。在生活可能經常會遇到,只要你的語氣稍有變化,孩子就會問:“媽媽你生氣了嗎?”我們總是認為孩子小的時候什麼都不懂,但其實越小的孩子,對於母親的情緒就越敏感,孩子是天生的情緒接收器。
二、一個愛吼叫的媽媽,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呢?1.孩子們無法學會你希望他們學會的內容。大吼大叫的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到害怕,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我們的表情和語氣上,反而更加無法注意到我們說出的“內容”。
2.處理情緒的能力弱。情緒能力也是父母需要教給孩子很重要的能力,而父母自身控制情緒能力弱,也無法成為孩子的榜樣。
3.謹小慎微,害怕犯錯。經常因為犯錯被吼叫的孩子,會不敢犯錯,漸漸發展成謹小慎微不敢嘗試的行為模式。同時也缺乏界限感,容易被別人侵犯。
4.會讓孩子對別人也大吼大叫。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這說的不是遺傳,而是孩子身上的情緒和行為問題,都能從父母身上找到相應的烙印。在家庭中經歷“大吼大叫”模式的孩子,有一些會把這樣的模式複製到跟同伴的相處中。缺乏社交技巧,不容易受到夥伴歡迎。
5.安全感受損。自身情緒不穩定的父母,孩子對父母的反應有強烈的“不可預期性”,這種“不確定”會加重孩子內心的不安。
三、當你想發脾氣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呢?當孩子觸怒你,火苗蔓延時,馬上撤離現場,告訴孩子你需要冷靜一下。這麼做是雙益,緩解自己的情緒,也給了孩子學會冷靜的榜樣。等情緒平靜之後,記錄下當時衝孩子發脾氣的來龍去脈,給予自己評價,如果理虧,寫下糾正的方法,下次避免。
提醒,父母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儘量是心平氣和的跟他溝通,畢竟爸爸媽媽都是寶貝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成長不只是孩子在成長,對於媽媽來說,更是一次自身學習成就更好媽媽的機會。我們無法控制孩子的行為,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
4 # 愛笑de雨
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後天很多做人處事的方式都會受到父母極大的影響,8歲的孩子正處於學習和模仿能力較強的階段,作為母親應該懂得在孩子面前控制和收斂自己的脾氣情緒,並且在生活中多多關心和鼓勵孩子,讓他慢慢的建立自信,不然以後會形成孤僻的性格甚至有抑鬱症傾向!
-
5 # 星點說成長
通常,一個強勢的父親會造就一個剛強的孩子,而一個強勢的母親,則會造就一個懦弱的孩子。
原因,就是男人和女人強勢的方法是不一樣的!
男人的強勢主要有說一不二,而女人的強勢則是喋喋不休。
男人的強勢主要有倔強倨傲,而女人的強勢則是河東獅吼。
看明白了吧?
暴脾氣的表現就是喋喋不休與河東獅吼,用怒火和音量壓制對方,男孩一般不善於言辭,在這樣的炮火下,就總是無法回擊,時間長了,就會變得懦弱無力。
後果可怕吧!
孩子的頑劣,只要沒有違反原則底線,是可以讓他自由發揮的。這樣要管,那也要管,勢必會失控漏管。失控就會絕望,絕望就會發怒,發怒就會高聲歇斯底里。
所以,也不是要改暴脾氣,而是要從管理方法上改進,該管的管,不該管的不管,還他自由,還你好脾氣,兩相其美,相得益彰,何樂不為?!
啥也不說了,照做吧!關我,一起成長。
-
6 # 如心育兒
首先很重要的一點,相信也是每個人都會提到的,媽媽要剋制自己的爆脾氣。然而,我個人覺得,如果暴脾氣已經是媽媽多年來的脾氣性感,那能剋制個一兩次已是不易。建議媽媽在之後碰到上火的事情時,可以先避開孩子,不要直接面對孩子,可以把情緒適當的發洩在別的地方,比如出門晃一圈,一般我們的壞情緒都會直接發洩在親近的人身上,但當你出門,遇見平日裡的鄰居,或是小區裡的其他人,自身的怒火會自然降低一些,待自己情緒稍稍平靜後再回去面對孩子。
回覆列表
在心理學中,影響性格形成與發展的因素,目前較多被接受的是先天與後天都會決定。具體而言,遺傳是性格形成的前提,環境、教育對性格形成起決定性作用,實踐活動與主觀努力則對性格形成起促進作用。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為在性格形成初期,孩子幾乎受的都是父母的影響。之後才逐漸變成老師和同伴。
發展心理學中,將教養方式分為四種(不同書本翻譯不同):專制型、溺愛型、放任型、民主型。
專制型家長教養下的孩子,安靜、順從、膽小、沒有主見、低自尊,逐漸長大後可能會逆反、現實。
溺愛型家長教養下的孩子,界限模糊、目中無人、充滿自信。
放任型家長教養下的孩子,無法明確自己在家中的位置,感覺被遺棄,容易受傷。
民主型家長教養下的孩子,高自尊、自我意識好、樂於團隊合作。
即使只是看描述,大家也能明白民主型是最好的,但是在東亞文化的影響下,並不是所有家長都能做到民主的。中國的家長除放任型外的另外三種分佈較為平均。
題主說的媽媽很大可能是一個專制型的家長,要改變孩子膽小的性格,需要從家長開始改變。給自己樹立小目標,從一天不發脾氣,逐漸開始兩天不發脾氣,依次遞增。然後設立一些觸手可及的小目標讓孩子去完成,並及時給予鼓勵,逐漸培養期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