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南名車

    1943年,德軍在蘇德戰場決定性戰役—庫爾斯克會戰(二戰中最大的坦克會戰)中的失利標誌著蘇聯紅軍的反攻,同時也讓在遠東戰場上的日軍軍官們陣腳大亂,而如何穩固堅守太平洋戰場以及本土作戰,成為了日軍最迫在眉睫的任務。於是日軍一方面抽調原本駐紮在中國滿洲的關東軍,一方面快速向南洋增兵,用了大半年的時間,整整一百萬兵力被部署在日軍的太平洋防禦圈內。 而在帛琉群島這邊,由於帛琉群島和當時的馬里亞納群島都位於日軍防禦圈的節點上,島上擁有著日軍的大型機場,所以在其他島都是些“銀樣鑞槍頭”的新兵蛋子充面門以外,日軍決定將精銳部隊中的第14師派駐在帛琉島上,最高指揮官為中川州男大佐。此時日軍在帛琉島上海陸兩軍加起來合計剛好是1萬出頭,再加上被派遣到此處勞役的萬餘民韓國勞工。

    雖然日軍在軍力和資源極度緊張的時刻把精銳之師護送到了帛琉島,可他們依舊抽掉了14師的不少火力隊伍和兵器,名副其實的“低配版日軍精銳”。但是,不管是14師自己還是日軍總部,其實他們都認為美軍根本不會攻打帛琉島。雖然帛琉島處在節點位置上,但是不管是攻打菲律賓還是日本本土,直接跳過帛琉島都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而最終他們是要回去支援本地的。 那美軍又是怎麼考慮的呢?美國方面: 自珍珠港事件之後,美軍全力投進了太平洋戰爭,在軍備和武器上的差距,使得日軍節節敗退。到了1944年,如何登陸日本本土作戰直接結束戰爭成為了麥克阿瑟將軍和海軍上將尼米茲所考慮的事情。麥克阿瑟人物要先解放菲律賓在攻上衝繩,而尼米茲則認為可以直接跳過菲律賓進入中國大陸和日本南短島嶼。但是不管如何,擁有大型機場的帛琉都成了兩個人決定拿下的目標。因為在當時,美軍認為區區一個帛琉,最多也就2-3天就可以拿下里了,也就是順帶的事情。

    請點選此處輸入圖片描述不過有意思的時,當時在前線的哈爾西將軍透過判斷認為根本沒有必要進攻帛琉群島,美軍可以直接跳過並進攻菲律賓,因為經過狂轟濫炸之後,其實這裡的日軍守備非常薄弱。然而等到他把這份電報發出去的時候,美國海陸空三軍已經全部集結完畢,準備登陸帛琉群島了,取消命定的代價太過重大,當然也是預估這順手的事。於是麥克阿瑟最終下達了這場有史以來太平常最慘烈之戰。

    日軍戰前準備: 作為日軍的精銳之師,雖然此時的14師由於減配導致火力下降,並且認為美軍不會上岸,但是精銳之師和普通部隊的區別在14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他們依舊每天在島上模擬攻防戰爭,並且充分利用地形設計機槍架設點,一方面驅趕韓國勞工在山脈裡面挖掘了大量縱橫貫通的地道,再加上島中原有的500多個石灰石山洞。14師在隨後的戰爭中充分體現了什麼叫做因地制宜,守株待兔。美軍戰前準備: 這一切,美軍當然不知道,當然他們也不關心。因為在他們登陸前的前三天,也就是1944年9月12日,美國空軍對當時日軍機場和主力所在的貝里疏島進行了三天的地毯式轟炸。不僅如此,在海面上還有3艘戰列艦,25艘巡洋艦,30艘驅逐艦對著其不斷炮轟,再加上掃雷艇的配合,難怪美軍有底氣說兩日攻下帛琉群島。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9月15日,從美軍踏上貝里疏島的時候,噩夢就開始了。混戰: 山體中複雜的洞穴讓美軍的轟炸起到了微乎其微的作用,可同時卻也讓美軍放鬆了警惕。結果等到登陸的時候,只要美軍前進到一定的距離就突然發現自己面前的石頭縫中射出一連串的火蛇,在措不及防之際,一個小隊直接成為篩子。不僅如此,在當時的美軍士兵斯朗,麥克埃內裡的回憶錄中,說,“當聽到槍聲的時候,他身邊總會有一個隊友倒下。往往要一連掛掉三四個人,我們才能判斷出隱蔽起來的日軍狙擊手。然而可恨的是,由於地形和奇怪的防禦工事,即使鎖定目標,他們也很難用迫擊炮和火炮將其轟斃,因為突然發現炮彈根本過不起”,“不僅如此,日軍會日夜24小時不停騷擾我們,常常睡到一半的時候,營地裡警笛鳴起,日軍的刺刀已經到了我們的眼前。我們只能爬起來拼刺刀,拼匕首,有時候甚至要用徒手扭斷他們的脖子”。 根據回憶錄所載,在美軍登陸僅僅10天之後,第1團已經就被打到撤離,第7團基本被打廢,僅剩第5團還有戰鬥力,而美軍的兵力投入是四萬五,日本僅僅是一萬多個零頭。當然,不要認為美軍的活力不猛,他們除了各種最先進的炮彈以外,還有著噴火器。往往看到日本的堡壘就是上百枚手榴彈,還有空中的汽油彈支援,再配合美軍爆破組,可以直接把日軍埋在洞穴裡面,這個作戰方式被美軍軍官稱作“噴燈和螺絲鑽戰術”。 可即使如此,直到10月中旬美軍的進攻在這座小島上才稍微有點進展。而對美軍來說,面臨如此重大的損失,拿不拿下貝里琉島已經不是戰略問題,而是面子問題了,此時麥克阿瑟想直接宣佈貝里琉島戰役已經勝利,就此跳過去也被國會駁回。為此,他們又在陸軍1師之後加派了81師的主力隊伍。 到了11月初,在日軍彈藥全部耗盡,再無補給的情況下,14師指揮官中川州男大佐請求日軍司令部讓剩餘計程車兵撤退回日本,卻遭到司令部的拒絕,並下達“玉碎”指令。11月24日,美軍意識到了日軍已經彈盡,於是發動總攻擊的命令,中川州男大佐在燒燬所有機密檔案並切腹自殺(中川州男大佐成為日軍唯一一個在自殺後還能連升兩級軍銜的人物),隨同自殺的還有60名傷兵。而美軍在27號正式宣佈歷時73天的貝里琉島戰役宣告勝利。結局: 其實在美軍宣佈勝利之後,貝里琉島上海存有小股的遊擊日本,他們依靠半夜偷美軍的物資和武器存活,並不斷騷擾美軍,即使數次大掃蕩之後美軍依舊不能根除他們,並且告訴他們二戰已經結束,日本已經宣佈無條件投降他們也不相信。直到前文所說的,美軍請來日本前少將才將最後剩餘的34名武裝日軍勸降,此時離貝里琉島開始已經長達三年。 在該戰役中,除了數之不盡的彈藥以外,整個美軍的兵力傷亡高達1萬五,而日軍不算最後的34名遊擊武裝僅200人生還,也達到了一萬多人的傷亡。不過也正是由此,美軍在隨後的戰爭中跳過了駐紮在臺灣的日軍,直接攻佔日本本土,也算是讓臺灣免受戰火之災了。

  • 2 # 武器裝備秀

    太平洋戰爭後期的島嶼爭奪戰以慘烈著稱,即使火力佔絕對優勢的美軍仍然遭受重大損失。電影血戰鋼鋸嶺即取材於島嶼爭奪戰。日軍戰術的轉變

    其實前期在圍繞西南太平洋拉包爾的島嶼爭奪戰中,日軍打的並不好。當時日軍尚未嘗到完全被火力壓制的痛苦,極其自大,強調灘頭防禦而忽視戰略縱深,結果被火力強大的美軍大量殲滅於灘頭之上。布納科科達叢林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日軍吸取教訓之後,在島嶼防禦方面,不再一味的堅持固守灘頭的防守理念,轉而尋求誘敵深入,殲敵於縱深地帶。同時修築堅固的防禦工事,藉助工事給敵人以重創。硫磺島,沖繩島是此類防禦理念的典型產物。沖繩戰役: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美軍傷亡數字超過8萬。

    日軍採用縱深防禦,利用沖繩島中南部山嶽區有利地形,殺傷美軍後就逐次後退,避免被美軍側翼迂迴,62師團把守嘉數高地阻擋美軍1月有餘,日軍主力在主防線與美軍爭奪了1個多月,總體戰術運用是得當的。另外32軍配備了炮兵部隊並儲存了大量彈藥,這是以前各次戰役所沒有的。

    由於準備時間相對充足,日軍在島上構築了錯綜複雜的地下工程、各種技術兵器之間的支援也比較到位。二者結合起來給美軍造成巨大傷亡。

    另外硫磺島戰役同樣給美軍造成重大傷亡。

    電影血戰鋼鋸嶺即取材於沖繩戰役,有興趣可以看一看電影中的殘酷寫照。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事異也!侵略者的本質註定了其走向滅亡的下場。一兩次島嶼戰的勝利阻擋不了邪惡帝國的覆滅!

    連美軍都頭疼的日軍卻在中國陷入泥潭!八年抗戰艱苦卓絕,終於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勝利來之不易。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吾輩應當更加發奮努力,銘記歷史!

  • 3 # 毒刺劍客

    謝謝悟空邀請。二戰的太平洋戰爭,美國猝不及防,被偷襲珍珠港,日本的聯合艦隊又橫掃東南太平洋,美國士兵一開始是懼怕日軍的。後期美國緩過勁來,開始反擊的時候,日本已經江河日下,日本軍隊本來就受武士道精神影響,戰鬥力強悍,再加上島嶼爭奪戰,有一種背水一戰的感覺,肯定會拼命作戰。

    客觀的來講,日軍的戰鬥意志遠比美軍強,在美軍幾乎把島嶼用炮彈翻了一遍的情況下,日軍還能堅持作戰那麼久,給美軍造成較大傷亡,可以說日軍作為一支軍隊,從軍人的角度來講還是很不錯的。

    日本寧折不彎的舉措,直接導致了後來美軍的原子彈報復,在日本殘忍,發瘋似的狀態下,美軍少爺兵肯定開始懷疑人生了,換成蘇聯就不一樣,蘇軍切菜日本關東軍的情況,就跟美軍大不相同,這其中戰鬥意志在起作用。

  • 4 # 鑑史明鏡

    太平洋戰爭參戰國家多達37個,涉及人口超過15億,交戰雙方動員兵力在6000萬以上,歷時三年多,傷亡和損失難以統計。參與太平洋戰爭的同盟國包括美國、中國、英國、英屬印度帝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荷蘭流亡政府、自由法國和蘇聯等國。雖然戰爭最終以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結束,但戰爭爆發初期日本法西斯的戰鬥力和瘋狂程度確實不容小覷,戰爭的慘烈以及給交戰雙方造成的傷亡程度,至今觸目驚心。讓我們以歷史時間為順序看看太平洋戰爭中的幾次重大戰役到底有多麼慘烈:

    偷襲珍珠港戰役

    1941年11月26日,日本海軍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艦為主力的艦隊在海軍中 將南雲忠一的指揮下離開日本開往珍珠港。途中艦隊保持徹底的 無線電靜默。除這六艘航空母艦外日本艦隊還包括兩艘戰列艦、三艘巡洋艦、九艘驅逐艦和三艘潛艇。此外還有八艘油輪和兩艘驅逐艦隻開到北太平洋等候。

    1941年12月7日早晨,該艦隊的飛機轟炸了歐胡島上所有的美軍機場和許多在珍珠港內停泊的艦艇,包括那裡的戰列艦。地面上幾乎所有飛機被摧毀,只有少數飛機得以起飛和還擊。12艘戰列艦和其它艦船被擊沉或損壞。188架飛機被摧毀,155架飛機被破壞,2403名美國人喪亡。僅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爆炸沉沒時就有上千人死亡。

    對珍珠港的襲擊從短期和中期的角度來看是一次輝煌的勝利,它的結果遠遠超過了它的計劃者最遠的設想,在整個戰爭史上,這樣的成果也是很罕見的。在此後的六個月中,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無足輕重。沒有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日本對其它列強在東南亞的力量可以徹底忽略,此後它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勢力一直擴張到印度洋。

    從軍事史的角度來看,對珍珠港的襲擊標誌著航空母艦和潛艇,以及艦載機取代戰列艦成為海軍主力的轉折點。大型戰列艦決戰的時代過去了,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新的海戰王牌,海軍航空兵作為新的決定性力量登上海戰舞臺。

    巴丹之戰

    當日本聯合艦隊特遣編隊偷襲珍珠港的同時,由寺內壽一指揮的南方軍兵分五路向東南亞各國和西南太平洋許多島嶼發動了全面進攻。第一路:由駐臺灣的日軍第14軍向菲律賓進攻。日軍在偷襲了珍珠港數小時後就轟炸了棉蘭老島的達沃城,接著又轟炸了克拉克機場和卡維特海軍基地。1941年12月9日轟炸了馬尼拉。1941年12月10日,日軍在北呂宋的阿帕裡和維甘登陸兩天後,又在南呂宋的累加斯皮登陸。1941年12月24日,日軍主力在仁牙因登陸。同一天,日軍在阿蒂莫南登陸,然後向馬尼拉實施向心攻擊。1942年1月2日,日軍佔領馬尼拉。麥克阿瑟統率的美、菲守軍無力抵抗,退至巴丹。正當美、菲軍隊同日軍浴血奮戰時,麥克阿瑟卻帶著老婆和家庭女老師逃到澳大利亞。1942年4月9日,麥克阿瑟的繼任者科雷吉多爾率巴丹守軍投降。日本侵略者極其野蠻地對待七萬美、菲俘虜,強迫他們進行一次從巴丹到打拉省卡帕斯集中營的“死亡行軍”,約有1萬名菲律賓士兵和1200名美軍士兵死在路上。

    珊瑚海之戰

    1942年5~6月,日本為了切斷美國和澳大利亞的聯絡,相繼進攻索羅門群島和莫爾茲比港,日本海軍掩護陸軍行動,在 珊瑚海海戰中,日海軍與美軍相遇,爆發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航母之間發生的海戰,海戰中日本損失一艘輕型航空母艦“祥鳳”,另有兩艘航空母艦受到重創(其中“翔鶴”號受損較重,“瑞鶴”號失去大量精銳飛行員和飛機),而美國損失列克星頓號航母, 約克城號受傷。日軍未能實現其戰略目標,向莫爾茲比港的進攻被遏制。

    這次戰役的戰役結果說美方“列克星頓”號航空母艦被擊沉,“約克城”號受到破壞。

    杜立特空襲

    1942年4月18日,杜立特爾中校率領16個B-25轟炸機機組人員從海軍航空母艦大黃蜂號上起飛,成功轟炸東京。這次空襲給日本造成的物質損失微不足道。但在心理上極大震撼了日本朝野。 杜立特空襲被稱為美國二戰的首次勝利。其實日方損失的是:50人死亡,252人受傷,90座建築物被毀,日本柴油機制造企業,日本鋼鐵公司的 橫濱製造倉庫, 名古屋飛機制造廠,1個軍火庫,1家海軍化學廠,一個機場,1個彈藥臨時堆集庫,9座電力建築,6座燃料庫,1個服裝廠,1個食物儲存倉庫,1個燃料公司,名古屋第二臨時部隊醫院的6個病房,6所小學或中學和無數非軍事住宅。日本物質損失達320萬美元。這次空襲確實對戰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直接導致了後來的中途島戰役。

    中途島戰役

    在此之前,1942年4月,美軍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在哈爾西海軍中將的指揮下,搭載16架B-25·米切爾·中型轟炸機轟炸日本東京、 神戶等地,雖然造成的損失微乎其微,但刺激了日本神經。日本認為這些飛機來自中途島,因而匆忙間發起中途島戰役。而美國在此之間就破譯了日軍密碼,對日軍的下一步目標有了明確認識。在中途島海戰(6月5日—6日)中,日軍兵力分散,對美軍估計不足,且指揮混亂,被美軍突襲成功,五分鐘之內損失三艘精銳的航空母艦,元氣大傷,雖然剩下的“飛龍”號航母成功重創了美軍“約克城”號航空母艦,但也被尾隨而來的航母艦載機擊沉。此役中,日軍第一機動艦隊的4艘航空母艦被擊沉,另有1艘重巡洋艦沉沒,同時還損失各種飛機300多架,100多名富有經驗的航空人員陣亡。中途島海戰也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由此開始,日本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相持。

    這次戰役的戰役結果是美國方面損失一艘航空母艦,一艘驅逐艦,307名官兵和147架飛機。

    東南亞戰爭

    1942年5月,日軍佔領了菲律賓全境,美國又失去了它在太平洋的一個重要基地,與中國東南海岸的聯絡也被切斷了,給中國軍隊運送物資便發生了很大困難。 第二路:同一天,從臺灣起飛的日軍機群開始對香港發起進攻。在日機對香港進 行狂轟濫炸的同時,裝備精良的38步兵師在駐九龍的日軍第23軍的配合下向香港進攻。 香港的英軍守備部隊只有6個步兵營和少數義勇隊,基地和港口都沒有防禦工事。兩 軍剛一交手,英軍就丟盔棄甲,潰不成軍。1941年12月25日,日軍以打死1200多名英國人,生俘12000人的戰績,成為香港的新主宰。 第三路:7 日晨,由駐印度支那半島的日軍第15軍向泰國和緬甸進攻。日軍沒有遇到有組織的抵抗,第二天就佔領了泰國首都曼谷。泰國政府被強行捆綁在日軍的戰車上,並於第二年 1月向美、英宣戰。當日軍佔領泰國部分地區後,便集中力量奪取緬甸。日軍進攻緬甸的目的,企圖切斷中國與外界的最後一條交通線,以孤立、包圍中國;從西部為大東亞共榮圈建立防禦屏障。12月23日到25日,日軍對仰光進行了空襲,3月8日,日軍攻佔仰光。此時,在泰國北部集結的日軍也開始越過泰緬 邊界,向緬甸內地發起進攻,並消滅了國民黨赴緬作戰的一個軍,切斷了從仰光後撤 的英軍退路和國民黨另一個軍的後路。潰不成軍的英軍和國民黨軍不得不化整為零, 於5月底撤向印度。 第四路:由駐印度支那半島的日軍第25軍向馬來亞和新加坡進攻。英國殖民地新加坡是由太平洋進入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也是日軍進攻的主要目標。美國在太平洋的 失利,對英國在太平洋的防禦也是一個嚴重挫折,為了加強在亞洲的防禦力量,丘吉 爾派出“威爾斯親王號”和“卻敵號”兩艘戰列艦趕赴新加坡。12月7日、8日,日軍 在克拉地峽和哥達巴魯等地登陸;空軍對新加坡進行了密集轟炸。在海空軍的配合下, 日軍地面部隊沿鐵路向南進攻。駐馬來亞的北部的英國守軍,倉惶退往新加坡。 12月 9日,英國戰列艦“威爾斯親王號”和“卻敵號”為了消滅在關丹登陸的日軍從新加坡出航,10日晨,在接近關丹時遭到日本轟炸機和魚雷機的攻擊而沉沒,英 國遠東艦隊司令菲利普斯也隨艦沉入茫茫大海。至此,英國在太平洋地區完全失去了制空權和制海權。 在馬來亞登陸的日軍繼續向南發展進攻,於1942年佔領吉隆坡。1 月底,整個馬西來亞半島淪陷。2月14日,新加坡被包圍,淡水被切斷。25日,8萬守軍成為日軍的俘虜。這樣,連結亞、非、歐、澳的海洋通道落到日本人手裡。 第五路:由駐海南島的日軍第16軍向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進攻。由於當時的荷蘭殖民軍抵抗不力,日軍於1942年 2月佔領加里曼丹、蘇拉威西、帝汶和蘇門答臘等島嶼。此後,美、英、荷等國軍隊企圖在爪哇海突擊日軍艦隊,結果慘遭失敗。 日軍乘勝登陸爪哇島,9 日佔領萬隆,12日荷蘭總督正式投降。荷屬東印度的重要島 嶼及其豐富的戰略資源統統落入日軍手中。

    此外在太平洋南部,日軍侵略者為了截斷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海上交通線,拆除以後可能成為美國進行反攻跳板的澳大利亞這個幅員廣闊的基地,在戰爭一開始,就 向這一地區發動了進攻。1942年 1月,從加羅林島出發的日軍,先後佔領了新幾內亞 群島以及所羅門基地,在布根維爾島 和瓜達爾卡納爾島修建機場。這樣就對美澳之間的海上交通線構成巨大威脅,並有可 能把戰爭推進到澳洲大陸。 至此,從戰爭的第一天起,日軍就在主要進攻方向上,集中兵力實施突然襲擊, 迅速掌握了西太平洋廣大地區的制空權、制海權,然後實行陸海軍協同作戰,完成預 定作戰計劃,取得了戰爭初期的暫時優勢。共控制了 7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多達 1.5億的人口。在北起阿留申群島、南至澳大利亞、西起印度洋、東至中途島的1萬多公里的戰線上,與美國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瓜島戰役

    1942年8月7日,美軍開始區域性反攻,在所羅門 群島的 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展開了長期的爭奪戰。圍繞著瓜島的爭奪,日美雙方在六個月的時間裡進行過大小海戰三十餘次,其中較大規模的海戰就有六次,雙方損失的 驅逐艦以上的作戰艦艇各24艘,美國海軍陣亡約3300人,傷約2500人;日本海軍的傷亡則高達2.5萬人。

    在瓜島的地面作戰中,美軍參戰兵力最多時達到6萬人,陣亡1592人,負傷4200餘人,日軍投入瓜島的陸軍兵力約3.6萬。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役中,美軍共陣亡約5000人,傷6700人,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3艘,飛機約250架。日軍共有約5萬人喪生,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16艘,飛機892架(也有資料說600架)。日軍不僅海軍、航空兵損失慘重,甚至開戰以來從未失利的陸軍,最精銳的第2師團等部也蒙受了巨大損失,特別是日軍的大型軍艦、飛機和技術熟練訓練有素的飛行員的損失,更是日軍所難以彌補的,戰役結束時日軍兵力上的優勢已蕩然無存,雙方的戰略態勢也隨之改變。中途島海戰日軍的失敗是二戰中太平洋戰場的轉折,戰局開始向著不利於日本而有利於美國方面發展,日軍戰略主動權逐步喪失;而瓜島戰役,日軍不僅沒有實現重新奪回戰略主動的作戰企圖,反而其軍事實力進一步受到削弱,最終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陷入了被動的局面。從此後,日軍不得不從戰略進攻轉為 戰略防禦,處處設防,步步被動,直至戰敗。

    菲律賓海戰

    1943年10月,為配合中國戰場及太平洋地區的戰爭形勢,重新開啟中印交通線,中美聯合發動緬北滇西反攻戰役,到44年7月攻克密支那為止,日軍被徹底趕出緬甸北部,戰役取得徹底勝利。這次勝利不僅打通了中國與盟國間的陸上交通線,而且揭開了亞洲戰場盟軍向日軍反攻的序幕。

    1943年11月,美軍發起吉爾伯特群島戰役(代號“電流 行動”)並最終佔領塔拉瓦等島嶼,這次戰役美軍損失較大,

    1944年6月19日,雙方艦隊在馬里亞納西部海域遭遇,爆發了激烈海戰(日方將此役稱為“馬里亞納海戰”,美軍稱為“菲律賓海海戰”或“馬里亞納獵火雞”)。日軍投入了聯合艦隊的全部主力艦隻和大部分岸基航空兵,原想一舉扭轉戰局,不料又以慘敗而告終。美軍僅2艘航母、2艘戰列艦和1艘巡洋艦受輕傷,無一艘軍艦沉沒,艦載機損失117架。日軍被擊沉航母3艘、油船2艘,被擊傷航母3艘、戰列艦、巡洋艦和油船各1艘,艦載機損失404架,佔全部艦載機的92%;岸基飛機損失247架,幾乎全軍覆沒;此外日軍出動的36艘潛艇也被擊沉20艘。雖然聯合艦隊僥倖逃脫了被殲滅的命運,但飛機和飛行員的損失,日軍在短時期裡是無法補充的,經此一戰,日軍可以說其海軍的 核心力量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中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和制空權隨之徹底落入美軍之手,從此後,日軍艦隊失去了遠洋作戰的空中支援,使日軍在以後的戰爭中更為被動和困難,而美軍取得了戰略主動和 戰區 制海權、 制空權,能夠從容選擇下一個進攻的目標,獲得了更大的主動。

    在馬里亞納群島歷時三個月的登陸作戰中,美軍先後攻佔了塞班島、關島和提尼安島,並基本全殲了三個島的守備部隊約七萬餘人,導致日軍在太平洋上的戰略防禦態勢嚴重惡化,大本營規定的“絕對國防圈”由於核心地區的喪失而面臨崩潰,日本本土將遭到從馬里亞納群島起飛的美軍B-29轟炸機的直接空襲,並使美軍獲得了在中太平洋上繼續進軍的前進基地。馬里亞納群島的失陷,極大震撼了日本,加劇了其統治階層的內部矛盾,對發動戰爭的東條內閣不信任和反感情緒高漲,在國內的巨大壓力下,東條內閣於戰役進行中的下臺。

    1944年6月16日,美軍B-29轟炸機從中國成都起飛轟炸日本九州,戰火直接燒到了日本本土,這樣的戰略轟炸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日本主要城市除京都、 奈良等外均被摧毀。同年盟軍在印緬戰場轉入了戰略反攻。

    萊特灣海戰

    從1944年10月23日至1944年10月26日爆發了世界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海戰——萊特灣海戰。

    經此海戰,日本海軍幾乎喪失了遠洋作戰能力,也就失去了戰場制海權,從而使陸地上的第14方面軍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困境。

    1945年1月美軍在 呂宋島西北面的仁牙因灣登陸,日本陸軍第14方面軍在菲律賓被殲滅,日軍傷亡和被俘達45萬人。

    硫磺島戰役

    日軍守備部隊陣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計23388人。日軍其他損失為飛機90餘架,潛艇三艘。美軍陣亡6821人(其中陸戰隊陣亡5324人),傷21865人,傷亡共計28686人。

    美日雙方傷亡比為1.23:1,這是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次傷亡美軍大於日軍。美軍在 硫磺島的傷亡慘重。

    沖繩戰役

    該戰役被丘吉爾稱為“戰爭史中最激烈最著名的戰役之一”。1945年3~6月,美軍在付出沉重代價後佔領 硫磺島和沖繩,迫近日本本土。5月,德國無條件投降。

    戰爭結束

    7月26日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拒絕接受。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把兩顆原子彈投在廣島和長崎,造成約20萬人的重大傷亡。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並發動“八月風暴行動”,出動157萬大軍、3400多架飛機、5500多輛坦克,分兵三路向中國東北挺進。9日蘇軍對日本關東軍發起總攻擊。同時進軍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10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對日宣戰。與此同時,中國戰場上的所有抗日武裝力量開始向日軍展開了全面反攻。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並透過瑞士、瑞典等中立國通知盟國方面。8月15日中午11時,日本裕仁天皇宣告日本無條件投降。

  • 5 # 紅色手電筒

    美日在太平洋島嶼上的爭奪戰,類似於一戰的陣地戰,進攻一方都是用高強度的炮火摧毀防守一方的陣地,然後步兵衝鋒佔領,簡單的說就是炮兵轟,炮兵轟完了步兵衝。如果看看一戰的戰場就會了解,這種場面最合適的形容是絞肉機。

    太平洋戰爭中,日軍在面對美軍的越島作戰中,一開始採取了比較教科書式的打法,就是殲敵於灘頭,力爭不讓美軍上陸,能夠保全守衛的島嶼,但是經過幾次戰役,日軍發現,在灘頭和美軍的優勢海空火力對抗,日軍守島部隊很快就在美軍優勢火力的打擊下損失殆盡,守衛島嶼很快也就落入美軍手中。於是從佩雷硫島開始,日軍改變為死守島內縱深的幾個地形有利的要點,拖住美軍為日本海軍來援爭取時間,在日本海軍已經被打得潰不成軍以後,像是硫磺島,沖繩戰役中,拖延時間的目的就是改成了為本土決戰做好準備。

    日軍改變戰術的結果是,美軍攻佔日佔島嶼的時間大大拉長,兵貴勝,不貴久。最典型的是硫磺島美軍計劃打3天,最後打了36天,曠日持久的爭奪戰對於參戰士兵的殺傷力不只是肉體上的,還有很多是心理上的,美軍後期心理疾病問題嚴重,主要就是戰役時間很長,對於日軍這種死守的設防陣地,除了一個一個的把它拿下來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所以美軍對於戰爭的前途是肯定的,肯定可以取勝,但是要照這樣打下去,傷亡的代價太大,動用原子彈也就是必然的選擇。

    日軍的這種死守戰術,島嶼越大,效果越好,有足夠的地方構築堅固的防禦陣地,可以囤積大量的後勤物資,可以長期作戰,特別是日軍後來吸取教訓,嚴格禁止萬歲衝鋒,迫使美軍打消耗戰。但是這種戰術也就是拖延而已,美軍中有大量的心理損傷,日軍同樣,日軍中在島嶼爭奪戰中也有很多自殺的,就是由於振彈症完成的。而且到了後期,隨著大批被軍國主義洗腦的老兵的損失,日軍的瘋狂程度大不如前,在沖繩戰役中,在日軍司令自殺以後,有數千日軍投降被俘,就說明日軍的頑抗意志也在瓦解。

    所以說戰爭的心理損傷對於參戰的雙方都是一樣的,各國在二戰後都開始研究戰爭的心理損傷了。沒有什麼日軍打得美軍懷疑人生這一說,就是對美軍參戰士兵完成了巨大的心理損傷。

  • 6 # kingz1

    島嶼作戰,並且沒有後援,就會把這些士兵逼成困獸猶鬥,古中國兵法講攻城都要留一門不圍,人只要有活下去的希望,戰鬥意志就不會那麼堅強,會求生,會跑,並且島嶼防守作戰,跟平原攻防戰,也不同,優勢火力作用不那麼突出,被工事抵擋了不少,所以才有這麼個感覺

  • 7 # 聊聊季

    當時美國參戰大兵都是新兵,僅僅參加了3個月的訓練就上戰場。

    反觀二戰太平洋戰區的日軍以第一近衛師團,及日軍絕對精銳迎戰美國小鮮肉。

    當時的第一近衛師團是日本以關東軍精銳為主,其大部分士兵都是從中國戰場與蘇聯戰場上活下來的百戰死士,可謂是精銳老兵。

    日軍槍法很準,能夠做到300米內槍槍咬肉,以擲彈筒來壓制活力點,戰術激進,剛接戰的美國大兵們很不適應,傷亡極大。

    最初的太平洋戰場可想而知,必然是美軍被虐的欲仙欲死。

    不過隨著日本老兵的不斷陣亡,美國的後期發力,日本在後期的太平洋戰場中越來越無力 已制慘敗。

  • 8 # 有擋CVT變速箱發明人

    美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總共死15萬左右美軍,而日本確死亡了120萬左右日軍,1:8死亡率,是美國讓日本懷疑人生,還是日本人讓美國人懷疑人生,美國人從來就沒有把日本人放在眼裡,看看當年的美國,日本偷襲珍珠港,然後橫掃整個東南亞國家,但是美國人還是不折不扣執行,先歐後亞,政策。理由就是日本根本不堪一擊,後來結果同樣證實,美國政策是對的,德國戰敗後,日本人只撐了短短三個多月就投降了。

  • 9 # 史書上冬眠的蛇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多多關注!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打的是非常頑強,但要說打的美軍懷疑人生,還不至於,只是按照歐美人對戰爭的理解,當作戰時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就應該舉手投降,但日軍非但不投降,還往往發起萬歲衝鋒這種自殺式進攻,或積極充當人體炸彈,與美軍同歸於盡。這給美軍造成了預想之外的嚴重傷亡。

    二戰前,美華人的生活水準普遍較好,有房有車,週末能去影院看電影,現在美國政府一聲號召,1100萬美國青年被動員起來,奔赴世界各個戰場,尤其是太平洋戰場,在武器裝備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還是造成巨大傷亡,逐漸的,美國民眾與美國政府為此事的矛盾就會加大,美國政府就會很困惑日軍的瘋狂行為,並想任何辦法來降低美軍的傷亡。

    為了降低傷亡,美國決定不登陸日本本土作戰,而是採用扔原子彈的方式迫使日本投降而結束戰爭,也曾要求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打擊日本關東軍,促使日本儘快投降。給人一種表象,好像是美軍被日軍打怕了,其實不是。

    戰後,美國積極改造日本人這種不正確的戰爭觀和幫助他們摒棄極端的武士道精神,以求改造日本社會,這被認為是比打贏二戰更重要的事情。實際上,日軍把美軍打的懷疑人生只是思想認識上的問題,戰爭需要意志,但最終是靠實力的。

  • 10 # 玄坤文史

    日本之所以最開始能在太平洋戰爭,把美國打的懷疑人生,我這樣比喻一下,走在路上,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有人在你背後踹你一腳,你能避開嗎?

    美國始終是不願意參戰,在日本偷襲美國之前,美國的角色其實一直都是一個戰爭販子,雖然對英法中等國也有一些援助,但大部分還是過賣,美國不斷的生產戰備物資,甚至到1939年日本90%的石油還是在美國進口的,美國準備可能會參戰,但始終沒有完全進入戰備狀態,而日本早就做好了準備,收集各種情報,計劃好突然襲擊的各種路線,在日本發動襲擊前,美日還進行了6個月關於經濟制裁的談判,日本在這六個月卻忙著部署飛機,艦艇。

    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襲珍珠港,在之後半年佔領了東南亞,並在太平洋上形成了三條島鏈,在這一段時間內盟軍確實節節敗退,但是這只是對付毫無防備的國家,美國很快就做出反應,聯合澳洲,發動了珊瑚海戰役,美軍在中途島海戰擊敗日本,美軍重新奪回新不列顛、新愛爾蘭的一些島嶼,日本也開始反攻,常常無功而返,隨後美軍佔領了瓜達爾卡納爾。日軍在之後和美軍的對抗中,基本上節節敗退。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除最初的半年的確打擊了美軍,但是很快就在島鏈佈防出現防守失位的問題,也給美國反擊找到了突破口,並且日軍雖然在艦船上具有優勢,但是物資匱乏,也無法切斷美澳聯軍的聯絡。整個戰爭過程中很多時候更像陣地攻防戰,但是並不像問題說的把美國打的懷疑人生,甚至在中途島海戰,日本精銳幾乎全部潰敗!

  • 11 # 優己

    日軍之所以能夠在早期太平戰爭中取得主動權主要是珍珠港奇襲導致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這使得美國的制空權制海權全部丟失!在現代化戰爭中,沒有制空權那麼就只有直接捱揍的份了。這直接導致美軍形同裸奔,美國的將士們從來沒有在逆境中打仗的經驗,比如,麥克阿瑟給美軍下達的命令就只有跑!因為他也不知道怎麼打。

    其次,制海權的丟失導致美軍的補給被切斷了!所謂落地鳳凰不如雞,美軍本是一支用鋼鐵跟機械武裝的部隊,可是油跟彈藥被瞬間停掉以後,美軍有如人突然變瞎了一樣,便不會打仗了。比如,美國軍隊在這個時候已經裝備了衝鋒槍了。這衝鋒槍打起來就是突突突的,全部是彈藥,這跟日軍拉一下打一下的三八大蓋肯定是耗損得快。美軍部隊沒有子彈就只能當燒火棍耍了。

    最後,這支在太平洋開戰的是日軍是兩支部隊組成的!一支是剛扣了美軍一盆屎的聯合艦隊,一支是精銳的關東軍!日軍關東軍曾經有跟蘇聯打仗的經驗,比美軍那些久疏戰陣的兵士肯定是更加有優勢。

  • 12 # 利刃號

    太平洋戰場無疑是二戰中最慘烈的。以日本的實力能做到和美國一掙高下,甚至在守島戰裡打的美軍幾度懷疑人生,日軍戰鬥力已經做到超常發揮。倘若日征服中國在先,再與美國爭鋒太平洋,美軍是否能打出不一樣的戰爭結果還真不好說。

    二戰美日太平洋戰爭,美國其實是養虎為患。本來美國希望日本被餵飽,吞掉中國東北後勢頭能夠北進,成為消滅共產主義的先鋒勢力。可日本並不聽美國的,執意要鯨吞全中國,日本雖然滿嘴要消滅共產主義卻從沒有實際行動。感覺自己被耍的美國瞬間變臉,可當美國開始收套制裁,日本終於背後下刀偷襲了珍珠港。

    可以說美國雖早有防備,卻趕了日本人的晚集。日本在戰爭前6個月是大鬧太平洋的,聯合艦隊配合陸軍幾乎打下了半個太平洋。美國前期損失巨大,海外殖民地的兵全部被消滅,自己的太平洋基地也被端了老窩。不僅倒了血黴,還迎來一個糟的不能再糕的開局。

    一開始的戰鬥美軍十分懼怕日軍。這些以前美軍眼裡敦實的蘿蔔仔無論海上空中陸地打的美軍雞飛狗跳,一路敗退。直到美軍打勝了珊瑚海和中途島的拐點勝利以後,美軍才終於緩過這股勁,開始進行反擊。但接下來打的都是跳島戰,日軍又使出了玩命戰法,派上戰場的都是侵華老兵,不僅忠君武士道,還極度兇殘野蠻,毫無人性。恨不得生吞了美國兵。

    美國由於不修武備,士兵全無實戰經驗,面對這種在中國喝過人血的野獸之兵,作戰時還是處於下風。日本兵戰力強悍,雖武器全都遜色於美軍,但打島嶼戰基本戰至最後一人,就是拼命來的,沒想過失敗了還能活。日本兵的求戰意志非常強烈,甚至有求死的傾向。而且太平洋戰爭後期全都是防禦戰,美軍轉為進攻方,日軍守島部隊都有在華作戰經驗,懂得誘敵深入,以及坑道戰經驗,常常放美軍進島,再用交叉火力殲滅。而美軍用炮火壓制就鑽地道。

  • 13 # 古東海大平原

    日本發動戰爭,都急於求成,在自身資源、工業還並不先進、充足的狀態下,就盲目發動侵略。使得自身的軍力被牽制,既不能完全管轄殖民地,也不能急流勇退。賭博般的策略,註定接受輸的結果。

    日本軍國主義時期,解決問題寄希望於對外戰爭,以戰養戰。日本在消化東北及東亞其他地區所帶來的資源遠遠沒有達到日本本部的期望。二戰軸心國最窄的戰鬥力瓶頸是石油,30年代末,日本80%的石油從美國進口,這種模式困擾著政府及軍方。出於經驗主義和僥倖猜測,日本對從未直接參與二戰鬥爭的美國的輕視,以及美國在1941年8月對日全面禁運石油政策的激化。從而進一步擴大了發動戰爭的想法。

    日本是無法和美國打持久戰的,在二戰時期,日本的國力遠不及美國。日本的軍事家也明白這樣的情形。但是由於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等已發生的戰爭,想借鑑以往的經驗。日軍寄希望於一戰定勝負,使敗方被迫簽訂條約,完成自己的目的。透過一次打擊,讓美國坐下來簽訂協議,以維持自己石油內需。

    開端:在對美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精心策劃了戰前準備,對美軍8艘戰列艦巡洋艦轟炸的同時在附近的美軍機場實行多波攻擊。山本五十六奇襲珍珠港,率軍重創美軍,試圖掃清日本在太平洋的障礙。並在突襲珍珠港成功後,向日本基地發回了“虎虎虎”的密電。不宣而戰的戰爭使得美國遭受了慘重損失,被打的措手不及以至於海軍半年之內不能作戰。(珍珠事件也因此被列為現代世界戰爭史上突襲的成功戰例之一。)

    珍珠港的襲擊,震驚了世界。次日下午,美國對日宣戰,隨後20多個國家加入對日宣戰隊伍。二戰全面爆發,日本為了應對,必須把戰線拉長。在後續的大小戰役中,日本疲於應戰節節敗退。而美國的復仇才剛剛開始。

    日本為了奪得石油資源鋌而走險偷襲,在最初時所向披靡,使美軍傷亡慘重。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趁其不備出其不意。而後的戰役中,日本的國力軍事策略的弊端漸漸顯露。日本雖然贏了很多爭鬥,但輸了整個戰場。不僅如此,日本的偷襲使得美國這個發戰爭財的軍火商加入世界大戰,從而加速了軸心國的敗滅。

  • 14 # 不沉的經遠

    太平洋戰爭在二戰裡並不算最慘烈的,也沒把美軍打的懷疑人生,事實上美國的戰略一直是先歐後亞,所有的資源都是優先供應歐洲戰場,在太平洋戰場上投入並不多。

  • 15 # 執斧談史說事

    二戰中在太平洋戰場上小小的日本一開始可謂是節節勝利把世界第一強國的美國打的丟盔棄甲懷疑人生,而日本之所以在太平洋戰爭一開始取得對美國的優勢原因有兩點,一是因為實力相對佔優二是因為準備充分。

    我們知道日本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兩場以弱擊強賭國運的戰爭中都賭贏了,而這兩場戰爭中日本海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都是一舉奠定勝局最為關鍵性的因素,如果日本海軍戰敗了那麼日本不僅不可能勝利連本土恐怕都要保不住了。

    所以對於日本這樣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來說海洋就是其全部都生命線,發展海軍對內可以保衛國家安全對外可以侵略擴張,因此日本政府一直一來都是非常重視海軍的發展的,而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勝利又進一步刺激日本發展強大海軍的慾望,這樣日本在海軍建設是上相比其它列強顯得格外狂熱。

    要知道日本的經濟實力在諸多列強中可以說是非常靠後的幾乎是敬陪末座了,可是其海軍實力卻迅速膨脹在一戰後大有趕超英國和美國等海洋霸主的趨勢,逼得這兩國不得不威脅日本要簽訂《五國海軍條約》限制其海軍的發展否則就來場軍備競賽拖垮它,因此日本海軍瘋狂擴張的計劃受到了一定的遏制理論上只能擁有英美海軍60%的實力。

    但是日本法西斯卻並沒有嚴格遵守協議而是在不停的打擦邊球突破條約的限制,後來乾脆撕毀條約大肆擴軍備戰企圖奪取太平洋制海權繼續擴大戰爭,到偷襲珍珠港前日本海軍總噸位已經高達120萬噸與140萬噸的美國和130萬噸的英國已經相差無幾了,特別是日本有10艘航母和當時效能非常優異的零式艦載機,而英美都只有8航母而且艦載機也討不到便宜甚至是要吃虧。

    所以此時作為日本海軍絕對主力的聯合艦隊和英美等海洋霸主的海軍實力基本上來說是旗鼓相當的,但是日本海軍主要是在太平洋而英美海軍則分散在世界各地,因此當就在太平洋而言日本海軍在實力上是處於第一的,這就給了部分狂熱的日本法西斯進攻遠比自己國力強大的美國再度賭國運的勇氣。

    此外日本在日俄戰爭就因為受到美國的壓制勢力擴張收到限制心裡很不滿,因此早已經把美國當著自己稱霸太平洋和獨霸中國的最大絆腳石,後來因為美國透過《五國海軍條約》限制日本海軍的發展讓日本更加憤恨,因此日本一直把美國作為假想敵長期以來都在做好和美國開戰的準備,為此竭力主張至少要把海軍規模維持在美國海軍的70%以上,而在偷襲珍珠港前日本早已經完成了這一目標在和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實力對比中取得了優勢。

    最終實力佔優又準備充分的聯合艦隊透過突襲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日本海軍就此取得了太平洋的制海權在太平洋戰爭初期一度取得了優勢,甚至在東南亞與印度洋和英國海軍兩次交鋒中都重創了對手,可是隨著戰爭的繼續日本國力弱小科技落後的缺點就逐漸暴露出來了。

    首先是艦艇生產上遠遠落後於英美兩國海軍規模被越拉越開,整個二戰日本只生產了10多艘航母而英國則有50多艘至於美國則高達130多艘,另外科技上英美大量使用雷達和新戰機而日本則還在靠眼裡觀察敵情和一款逐漸落伍的零式戰機打天下,因此最終都結果自然是日本無可避免的遭打了慘敗的命運。

    所以我們現在看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千萬不要只看其紙面上的實力,否則我們就會得出英國和法國打不過印度這樣的荒謬結論來,要知道強大的軍工生產實力和軍事科技實力才是一個國家軍力的真正體現,如果總是沾沾自喜於紙面軍事實力的強大忘記自己幾斤幾兩遲早是要吃虧的。

  • 16 # 吾之榮耀即忠誠

    這個原因要從二國軍隊的建設思想中去找尋。就武器裝備而言當年日本是遠沒有美國先進和強大,這一點無需說明。但是就是在這種每一次戰役都是以少打多的情況下打的美軍懷疑人生。完全歸結於日軍的戰鬥毅志堅強,不懼死亡,不懼危險,不懼困難險阻的勇敢精神所至。反觀美軍其戰鬥毅志是薄弱的,其不懼死亡不懼危險的精神是有限的,美軍條令也是世界上唯一準於戰場投降而不受軍法懲處的軍隊管理條令。所以美軍只要陷入困境只要得不到空中火力支援基本上是要打輸,這從二戰後幾次美軍作戰中可見一斑,連民兵都要把美軍打垮。偉大毛主席曾一針見血的說.美帝國主義就是紙老虎,說的多麼正確未交手前就能準確說到點子上不愧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華人民的驕傲。總的來講美軍作戰完全倚仗其高科技武器裝備,更是嚴重依賴其強大的空軍,其戰鬥毅志是不具備堅強的,一旦裝備優勢不在時其戰鬥力是很弱的,這是美軍至今無法改變的軟肋。

  • 17 # 不正經的軍棍

    應該這麼說,慘烈的戰場上,誰都懷疑人生。

    美軍在太平洋戰爭打的最慘的都是那些逐島爭奪的戰役,這種登陸作戰,其實進攻一方都是吃虧的。尤其美軍在太平洋上,虧吃的特別多。而且在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作戰中,美軍傷亡一樣很大。在太平洋上的日軍,很多久經沙場,本身戰鬥力就不俗,這種防禦作戰,優勢體現的還是很明顯的。

    猥瑣發育,別浪

    日軍在太平洋的島礁上就是很猥瑣的,美軍的優勢很難發揮。很多島嶼上的日軍,都沒有進行灘頭防禦,就是把美軍放上來,等美軍上來了,坑道、暗堡裡的日軍紛紛開火,美軍立馬一個措手不及。而且,美軍的火炮尤其根本沒用,美軍炮擊的時候,日軍都鑽進坑道里了,美軍的大炮,根本打不到人。等美軍一上來,立馬有人開槍。

    而且,日軍在太平洋一些島嶼的叢林裡,根本就不是打陣地戰,比如美軍正前進呢,突然哪個草叢裡就一把刺刀捅了出來,然後就是一聲慘叫。再不就是日軍的擲彈筒,非常有優勢。

    日軍防禦作戰,準備是非常充分的

    美軍打的慘的戰役其實也就那幾場,日軍都是準備充足,工事什麼的修的那叫一個完美,比如硫磺島戰役,美軍原計劃三天完成佔領,結果愣是打了一個多月,死了一堆人。首先美軍在請報上就很難判斷,而且硫磺島上,美軍的優勢還展開不了。這不損失慘重才怪呢。

    其實交戰中的雙方都心裡比較懷疑人生的,相比較而言,日軍懷疑人生的力度更大。沒吃沒喝趴在陰暗潮溼的坑道里,要啥沒啥,還不得不玩命。漫天飛胳膊大腿的時候,誰都懷疑人生,不光是美軍。

  • 18 # 戰情解碼

    美日之間的島嶼爭奪戰打得確實非常慘烈,尤其到了戰爭後期,美軍每佔領一島都需要付出慘重的代價,但美軍還遠遠沒有到懷疑人生的地步。在太平洋戰場,美軍的每一次進攻幾乎都是一場艱苦的攻堅戰,那麼作為進攻一方的美軍自然會付出比較大的傷亡才能取得勝利。

    日軍的精銳師團確實有著不俗的戰鬥力,但隨著美軍作戰經驗的提高,日軍的這種優勢越來越不明顯。在戰爭初期,美軍由於缺乏島嶼登陸經驗,在登陸過程中曾出現了大量傷亡,日軍也因此將“殲敵於水際”作為了其防禦作戰的指導原則。然而美軍迅速糾正了錯誤,放棄了直接登陸佔領的方針,改用火炮打擊日軍的防線。在美軍的優勢炮火面前,日本人傷亡慘重,他們也開始反思自己的防禦策略,於是一種十分猥瑣的守島戰法就此誕生。

    日軍將防禦陣地由島嶼外圍改到了島嶼中央,以躲避美軍炮火的攻擊,並且他們還在島上廣挖坑道,當起了“土耗子”。雖然登島變得更加容易,但是肅清島上的日軍卻變得更加困難。錯綜複雜的地下工事讓日軍變得神出鬼沒,美華人也因此付出了更加沉重的代價。美華人的日子不好過,日軍的日子卻連耗子都不如,他們不僅要面對美軍的進攻,還得要忍受缺吃少喝的境遇。

    坑道戰術雖然效果顯著,但後來它也讓日本人吃盡了苦頭。美軍放棄了對坑道的逐一爭奪,開始改用噴火坦克和推土機來對付地下的日本人。於是坑道內的日軍要麼被活活燒成了焦炭,要麼就被悶在了坑道內,徹底成為了土耗子。如此來看,日本人恐怕比美軍還要懷疑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眼皮失敗能修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