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哎呀呀帶你看廣安
-
2 # 趙燕雲
阿巴亥,烏喇那拉氏,烏拉部滿泰貝勒女,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極繼母。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第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第十五子豫親王多鐸。後金天命十一年被逼殉葬,享年37歲。
史書記載:阿巴亥丰姿綽約,但是嫉妒心很強,總是令努爾哈赤不高興。她很不安分,但最終被努爾哈赤的英明所制,留下她恐怕以後成為國家動亂的禍害,因此努爾哈赤曾經對諸位王公貝勒留下遺囑:“我死後,一定要讓她殉葬”。
努爾哈赤要大妃為自己殉葬,一是恐她三子長成以後,仗著國母大福晉的地位作亂。第二個原因,應該是對她不忠的懲罰。生前不斷猜忌,死後更要徹底斷絕大妃和代善的非分之想。
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在外身染重病,要阿巴亥前往,中途得知努爾哈赤死訊。皇太極以努爾哈赤之命為由,逼其殉葬。同殉者還有兩位庶妃,其中包括德因澤。
阿巴亥其時三十七歲。在多爾袞執政的時候追封為皇后,全諡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
其子之一的多爾袞,後來成為清朝順治皇帝的攝政王,而順治皇帝非常討厭多爾袞,因此順治將多爾袞為她立的皇后—世祖廢后博爾濟吉特氏於順治十年降為靜妃,更將多爾袞之母大妃阿巴亥逐出祖父努爾哈赤的太廟,並追奪一切尊號。
阿巴亥被逼殉葬的理由大致有三個:
一,據載阿巴亥性情善妒,得罪了不少人。努爾哈赤在世之時,人們尚且有所顧忌,但等到努爾哈赤死後,她也就成了待宰的羔羊,並且無力還手。
二,地位對新繼承人造成威脅。對將來繼位的新君而言,大福晉是一個潛在的政治威脅,而且她還有三個親生兒子。倘若出現母子聯合的局面,那麼對即位的新君將是一個巨大的政治威脅。所以皇太極他們先下手為強,藉此良機先行除掉阿巴亥。
三,努爾哈赤在世之時,有明確有過待其死後要以大妃殉葬的意思,皇太極他們也就以此為藉口,名正言順地向阿巴亥下手。
由此來看,說阿巴亥是皇太極陰謀害死的,的確是有些冤枉。在這件事上,皇太極不過是“順水推舟”而已。
另外關於阿巴亥與大貝勒代善私密關係,也應該是皇太極他們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作為關外的少數民族之一,滿洲繼承了傳統的收婚習俗。“嫁娶則不擇族類,父死而子妻其母”。即父親死後,兒子可以將其後母收為妻子;哥哥死了,弟弟可以將嫂子收為妻子。
因此,努爾哈赤才說出,自己死後,要將大妃與幼子託付給大貝勒代善。這種託付,實際上就是收婚。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努爾哈赤的兩個庶妃告發:阿巴亥與大貝勒代善來往密切,關係曖昧。大福晉曾飾金佩珠,錦緞裝扮,備佳餚,深夜出宮,去大貝勒府與代善幽會。
努爾哈赤不願因此而家醜外揚,就親自出面向眾人解釋說:“我曾說,待我死後,要將我的幼子等以及大福晉,託大阿哥(即指大貝勒代善)照顧撫養。以有此言,大福晉傾心於大貝勒”,以此來平息了這場風波。
但我想當時努爾哈赤內心一定是鬱悶和憤怒的。
如果代善與阿巴亥如果結成聯盟,將對新接班人皇太極造成威脅,所以皇太極不能無視其中利害。
因此阿巴亥被逼殉葬是綜合因素。
-
3 # 於左
天命十一年正月,努爾哈赤率兵伐明,在寧遠城下遭到袁崇煥的迎頭痛擊,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敗。
有一種說法認為,在這次戰鬥中,努爾哈赤本人被明軍的炮火擊傷,不知真假。但可以確認的是,此後努爾哈赤患病。
同年七月,努爾哈赤病重,前往湯泉療治,效果不佳,病勢日漸沉重,八月乘船返回。大概他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就召大福晉阿巴亥等人前去迎接。
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六十八歲的努爾哈赤死在靉雞堡。大福晉阿巴亥殉葬。
這一年大福晉阿巴亥才三十七歲,當然不會自願殉葬,所以關於她殉葬的原因,一直有不同的說法。
一種是《太祖實錄》中的記載,殉葬是努爾哈赤的要求。努爾哈赤擔心自己死後,大福晉阿巴亥可能會給國家帶來混亂,所以在臨終遺言中說:“我死後,一定要讓大妃陪伴。”
這種說法值得懷疑。努爾哈赤在對外征戰的過程中,殺人如麻,兇狠如同惡魔,但對阿巴亥一直狠不下心。當初阿巴亥傳出醜聞,努爾哈赤不忍殺她,名義上是為了年幼的兒子。根本的原因恐怕還是他自己捨不得。
後來他們重歸於好。如今,大福晉的孩子當中只有老大阿濟格成年,多爾袞和多鐸才十幾歲,努爾哈赤應該不忍心讓他們沒爹又沒娘。
另一種說法是:四大貝勒合謀,逼迫阿巴亥殉葬。這裡涉及到努爾哈赤的另一種政治遺產,也就是牛錄的繼承問題。
後金的軍事力量當中,正黃旗和鑲黃旗的旗主都是努爾哈赤自己。正紅旗和鑲紅旗的旗主是代善和他的兒子嶽託、碩託。鑲藍旗的旗主是阿敏。正藍旗的旗主是三貝勒莽古爾泰。正白旗的旗主是四貝勒皇太極。鑲白旗的旗主是努爾哈赤的孫子杜度。
努爾哈赤把自己名下的正黃旗、鑲黃旗的六十個牛錄全部留給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其中,最小的兒子多鐸分到了三十個牛錄,阿濟格和多爾袞各有十五個牛錄。
如此一來,三兄弟的實力最為強大。四大貝勒因此擔心,年輕的大福晉利用自己的長輩地位,加上三個兒子手中的強大兵力,會嚴重挑戰四大貝勒的地位。
也有人認為,關於自己的後事,努爾哈赤臨終之前對大福晉有所交待,而大福晉又不是尋常的女流之輩,四大貝勒都不想留下這個大麻煩。
正當盛年的阿巴亥當然不肯陪著努爾哈赤一起死,“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
幾個大貝勒態度堅決:“先帝有命,必須服從。”
此時,大福晉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年小力弱,沒有發言權,無法和四大貝勒抗衡,救不了母親。
阿巴亥明白自己別無選擇,穿好禮服,佩戴珠寶,最後哀求各位大貝勒:“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於地下。吾二幼子多兒哄(多爾袞)、多躲(多鐸),當恩養之。”
貝勒們哭著說:“我們不養兩個小弟,是違背父命。”
大福晉阿巴亥於是自盡,與努爾哈赤同柩而葬,另有兩位庶妃一同殉葬。
-
4 # 局外人謝
1:少數民族的習俗,陪葬制;達官顯貴死了之後,沒生孩子的妻妾都要陪葬,這在清入關後還存在一段時間;
2:阿巴亥是努爾哈赤最喜愛的妃子,且育有三子,阿濟格,多爾袞、多跺;而且這三個兒子還是八旗中三旗的旗主,按照習俗阿巴亥不應該陪葬;
3:阿巴亥陪葬是權利鬥爭的結果,努爾哈赤去世前想把皇位傳給多爾袞,並與阿巴亥密謀以代善輔政,當時多爾袞只有十五歲,阿濟格也才二十二歲;皇太極為了爭奪皇位假傳努爾哈赤遺昭,逼迫阿巴亥陪葬;
4:阿巴亥是在努爾哈赤去世後,皇位爭奪的失敗者,為了保住三個兒子自縊而死;
自古帝王家皇位爭奪之血腥,一向極為慘烈,皇太極沒殺三個弟弟已算仁慈了;
-
5 # 沐容劍秋
《太祖武皇帝實錄》裡記載,大妃有機變且好嫉妒,使努爾哈赤覺得不快,留下她恐怕身後會禍亂國家,於是努爾哈赤預先交代遺言:等他死時,必須讓阿巴亥為他殉葬。
-
6 # 司馬PC
少數民族的習慣呢!越喜愛,越得陪葬,加上那個年代的侷限性,陪葬來說是無限的光榮。
加上努爾哈赤也擔心他死後,後宮干政,漢武帝不也是嘛,死之前賜死最寵愛的勾戈夫人。
封建社會,子幼母壯,經常會出現後宮干政的事,所以作為一代梟雄努爾哈赤,傳位皇太極,多爾袞的生母多半得死,這也是給皇太極掃除一些障礙。
-
7 # 麗醬每日分享
清朝的前身是後金,由女真部的首領努爾哈赤建立,當初他統一建州八部後,烏拉部的首領害怕部落被吞併,就提出了和親的政策。當年就把自己的侄女、年僅12歲的阿巴亥,嫁給了已經有七房妻妾的努爾哈赤。
小小年紀的阿巴亥雖然來自敵對的部落,但是她憑藉著自己的美貌和聰慧,在短短的時間裡就贏得了努爾哈赤的寵幸,先是被封為側福晉,在正室去世後又繼任大福晉的位子。
1605年,阿巴亥為努爾哈赤生下第十二子阿濟格,1612年生下第十四子多爾袞,1614年又生下第十五子多鐸。
這三人在之後清朝統一全國的戰事中,都立下了汗馬功勞,努爾哈赤甚至將八旗軍隊中的三旗交給他們分別掌管,可以看出他對阿巴亥的寵愛和眷顧。
後來有一個庶妃在努爾哈赤的面前,誣陷阿巴亥與大貝勒代善有私情,努爾哈赤一怒之下廢了阿巴亥的大妃之位,但是他心裡畢竟深愛著阿巴亥,所以在休妻一年多後,就把她重新冊立為大妃。
天命十一年的正月,努爾哈赤在外帶兵打仗的時候,舊疾復發去世,皇太極即位後,以努爾哈赤遺命為由,強迫37歲的阿巴亥殉葬;後來她的兒子多爾袞帶領清軍入關,成為順治皇帝的攝政王后,才追封生母為孝武烈皇后。
-
8 # 李飛叨
努爾哈赤本來想把老婆送給兒子,可是老婆卻等不及了,在他沒嚥氣的時候就和兒子攪和到了一起,這讓努爾哈赤很不開心,同時也擔心這個模樣美、手段高的老婆將來禍亂基業,所以留下遺言讓老婆給他殉葬。
我們從阿巴亥的經歷,就能看出來這個女人絕不尋常。她本來出身於女真烏拉部,當時女真人內部互相掐架都下死手,烏拉部的老大布佔泰想著滅掉努爾哈赤,結果根本不是人家的對手,所以只能乖乖地採取聯姻策略,在1601年,將當時年僅12歲的養女阿巴亥嫁給了43歲的努爾哈赤。
這雖然是一場政治聯姻,但12歲的阿巴亥還是很快就征服了老男人的心,兩年後就被努爾哈赤冊封為大福晉,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阿巴亥不僅有出色的容貌,更十分聰慧。要知道,這個時候她還沒有為努爾哈赤生下孩子,在這種情況下能從後宮的眾多女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努爾哈赤的正妻,功力該是何等深厚?
不得不說阿巴亥的運氣當時還是不錯的,在接下去的幾年中她連續生了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這更加鞏固了她在後宮之中的地位。在這期間,烏拉部的布佔泰和努爾哈赤又翻臉了,但這卻絲毫沒有影響到阿巴亥,她穩坐大福晉寶座,而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也分別掌管了八旗中的三旗。
這之後聰明的阿巴亥遭遇了一次滑鐵盧,在宮鬥中第一次敗北。在天命五年(1620年),六十一歲的努爾哈赤覺得來日無多,開始考慮後事,按照女真人收繼婚的習俗,他死了之後想把阿巴亥交給實際上的長子代善(老大褚英已經廢了),代善當年38歲,和當年31歲的阿巴亥也算是般配。
不過阿巴亥當時明顯是機靈的過頭了,她本來就在考慮努爾哈赤死後怎麼保住自己的地位,同時為自己的三個兒子爭取最大的利益,這時候又知道了努爾哈赤的想法,就開始不斷地對代善示好,除了眉來眼去之外,甚至還有了超越底線的關係。這種事肯定是瞞不住有心人的,後宮中的其她女人就把這件事捅到了努爾哈赤面前。
努爾哈赤顯然是很不開心的:我還沒死呢你就開始找下家,這不是讓我頂著綠油油的大草原嗎?但努爾哈赤雖然調查出了實情,卻又顧忌到自己的名聲,所以找了個私藏金銀的罪名“離棄”了阿巴亥,她失去了大福晉的位置,只能帶著孩子獨自居住在小木屋裡,形同被打入冷宮。
不過阿巴亥顯然有著努爾哈赤抗拒不了的魅力,這種被“離棄”的狀態只持續了一年時間,努爾哈赤又按捺不住自己對阿巴亥的思念,把她重新找回到身邊,並且依舊做她的大福晉。其實這其中除了阿巴亥本人的魅力之外,我個人認為她三個精明強幹的兒子,也是努爾哈赤考慮的重要因素。
到了天命十一年,68歲的努爾哈赤在寧遠(遼寧興城)被袁崇煥打成重傷,走到了生命盡頭。他知道自己過不去這道關了,於是傳命阿巴亥火速來見。見面沒幾天之後,努爾哈赤就去世了,阿巴亥在此局面下也在劫難逃。
關於阿巴亥的死,滿清官方資料的記載是:後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之殉。”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後遂服禮衣……自盡,壽三十七,乃與帝同柩。
這表明阿巴亥殉死,的確是被皇太極等人逼迫的。但其中仍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皇太極等人逼死阿巴亥,是出自於努爾哈赤的遺言?還是皇太極等人的自作主張?歷來很多人都傾向於是皇太極為了順利上位,擔心阿巴亥利用大福晉身份聯合代善,所以才痛下殺手。
但這個觀點是值得商榷的,當時阿巴亥的三個孩子最大的阿濟格22歲,最小的多鐸13歲,他們手中雖然也有部分實力,但從根本上來說還不是皇太極等人的對手,而那個被阿巴亥寄予厚望的代善,此時也知道後金政權面臨重大挑戰,自己雖然年資最長卻能力有限,已經轉而力挺皇太極,這個時候皇太極已經勝券在握,為了籠絡阿濟格等三兄弟,不會也沒必要去逼死阿巴亥!
所以阿巴亥之死,最有可能還是努爾哈赤的意願。
-
9 # 城鄉小事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二,凌晨。對於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來說,這是她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
她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痛苦,自己的丈夫努爾哈赤剛剛去世。他的一群子侄們,也就是她名義上的那些子侄們,竟然闖進了她的房間,強迫她自殺,為逝世的努爾哈赤殉葬。
這就如同晴空霹靂一般。
昨天,丈夫剛在渾河上撒手而去。如今,他屍骨未寒,子侄們竟結成聯盟,使出如此陰毒的手法,這是她做夢都沒想到的。
不過,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濟爾哈朗等諸王貝勒全然不管她的感受,對她宣佈這是大汗努爾哈赤留下的遺言:我死後,大妃阿巴亥必須為我殉葬。
聽了這番話,阿巴亥驚慌萬分,支支吾吾,不願自殺殉葬。但是,她找不到充足的理由。
原來,在女真人和早期滿洲社會,有為丈夫、主子殉葬的習俗。在丈夫去世後老婆,小妾用弓弦勒死自己,陪著丈夫共赴黃泉路。在主子死後,他的部下信臣、愛將殉葬,為主子進入陰界繼續效力。
但是,到了努爾哈赤時期,這種習俗已經改變,人性的層次也提高了。在努爾哈赤父親塔克世被明軍誤殺之後,他的妻子哈達納喇氏沒有殉葬。建州、海西女真的葉赫布寨、烏拉滿泰、常住、金臺石四位貝勒,死後,他們的妻妾無一殉葬。特別是膝下尚有幼子的婦女,她們通常不需要殉葬。
此後進入了皇太極時代,妻妾為夫殉葬,是一定要膝下無子的才行。所以準確地說,丈夫死後,妻妾是否殉葬為他的自殺,關鍵是丈夫是否留下這樣的遺命,如果沒有遺命,則取決於她自己是否有這樣的心願。
阿巴亥的三個兒子,最小的多鐸只有十二歲,第二個兒子多爾袞只有十四歲,大兒子阿濟格也只有二十出頭。育兒的責任沒有盡到,按理阿巴不必為夫殉葬。然而,在座的諸王貝勒們根本就不在乎她想活下去的理由,如同環顧獵物的狼群一般,冷冷地說:“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
阿巴亥是孤單無助的。他們的侄子,這些手握軍政大權的旗主貝勒,言之鑿鑿,傳達著至高無上的汗命,以大汗的忠實追隨者和汗命執行者自居。眾口一詞,誰也不會懷疑這道汗諭的真實性。阿巴亥縱有千條活下去的理由,在這兒反而成了荒唐的託詞。
從八月十一庚戌未時努爾哈赤駕崩,至八月十二辛亥辰時阿巴亥被迫從葬,前後僅十六七個小時。
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濟爾哈朗等諸王貝勒,對大妃阿巴亥的追殺,可謂是迅雷不及掩耳,讓人生疑。那麼除了努爾哈赤的遺命之外,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濟爾哈朗等諸王貝勒,都迫不及待地想要逼阿巴亥自殺殉葬,真正是什麼原因呢?
一代梟雄努爾哈赤不僅對大妃阿巴亥情有獨鍾,而且對她的三個兒子也特別厚愛,在努爾哈赤的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
在努爾哈赤死前,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已各領一旗或即將成為全旗之主。她們三兄弟的實力,僅次於代善和皇太極。
在寧遠之戰中,努爾哈赤敗於明朝軍隊,料兵如神,百戰百勝的神話遂告破滅。努爾哈赤晝夜痛思,鬱鬱寡歡,食不甘味,睡不著覺。因內火攻心,天命十一年(1626年)七月,努爾哈赤生了一身毒瘡。當月二十三,他帶著瘡毒的傷痛來到湯泉,希望神湯可以治癒惡瘡。相信自己還有治好的希望,特向父、祖祈禱。可是事與願違,瘡毒愈演愈烈,他預感到大事不妙,想回都城瀋陽,趕緊乘船順代子河而下。
努爾哈赤估計覺得自己大限日子快到了,他決定在嚥氣前,要和大妃阿巴亥再見一面,把只能託付給她的東西交給她。到了八月初七。船隻駛進渾河後,生命垂危的努爾哈赤終於如願以償地與他心愛的女子阿巴亥牽手相見。船行至距瀋陽四十里處,一代梟雄後金的最高統治者努爾哈赤永遠地閉上了眼睛。死時,六十八歲,年輕的大妃阿巴亥才三十七歲。
在渾河的這次終極會面,讓人深思。
對於被召見者來說,在大汗的臨死前要見她,肯定是有大事相托。後金大汗努爾哈赤很可能在渾河上的船上,向大妃阿巴亥留下了重要的遺囑。這份遺囑的內容,不可能只是老夫少妻的纏綿,更有可能留下了特別的政治囑託,要把阿巴亥三子中的某個兒子推薦給汗位繼承人。事隔多年,多爾袞在入關掌握了宮廷大權後,曾說過“太宗之位,本系奪立”,這句話頗有耐人尋味。
幾乎可以斷定,正是渾河上的最後囑託,將年輕的大妃阿巴亥送上了絕命之路。
四年前,努爾哈赤頒佈汗諭,在後金建立了八位和碩貝勒共理國政體制,規定汗位繼承人不得由先汗一人指定,也不得由個人自封,必須由八位與碩貝勒共同推薦。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努爾哈赤在生前就放棄了推薦的權力,甚至他在臨終前下一道聖諭把先前的體制改一下,也是有可能的。
他的大兒子褚英曾被父汗預立為汗位繼承人,但他因福得禍,沒有成為父汗理想的繼位人,反而在權力角逐中把命丟了;代善繼褚英後被立為汗位繼承人,但他卻因吃了大妃悄悄送來的馬屁飯,與大妃關係曖昧而失去了繼承人的地位。
他們倆人先後跌下汗位繼承人的神壇。努爾哈赤死前再也未明確過他看好的繼承人,金國上下也不知道繼努爾哈赤之後,誰能登上大汗的寶座。
得知父汗努爾哈赤病重急召大妃阿巴亥一人密見,引起一直關注汗位和自身利益的四大貝勒,以及其他利益集團的高度緊張、甚至不安,紛紛猜忌。
為什麼大汗努爾哈赤要獨召阿巴亥一人?為什麼召見是秘密的?為什麼不把八個和碩貝勒一起召去議事……
料想到大汗的汗位與自己無緣的大小貝勒,退而求其次,關心錢、馬、人等利益的得失,猜測這件事是否會損害他們的利益,可能會損害多少。
密見努爾哈赤返回的大妃阿巴亥,在他們看來,就是一顆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
利益使他們結成臨時同盟。這個同盟脆弱得也許只能存在一個小時,也許隨時都可能發生內訌,但在速戰速決幹掉大妃阿巴亥問題上,他們取得了驚人一致的意見。一個陰謀在串聯勾結中醞釀而成。
皇權角逐的巨大碾石轟隆隆滾壓過來,磨道里年輕、美麗、的大妃阿巴亥,像一顆微不足道的麥粒,等待她的命運只能是粉身碎骨。襲殺大妃阿巴亥的行動非常突然。從八月十二日卯時代善通知各位貝勒議立皇太極為汗,至辰時阿巴亥被迫自盡,前後不到兩小時。
在後金的這場權力的角逐中,皇太極笑到了最後。
-
10 # 棲鴻看紅樓
明英宗朱祁鎮,在臨終時,下令廢除殉葬制。
但是明英宗是明朝的皇帝,只管得了明朝的天下。而遙在東北的少數民族女真人,當然不理會漢族的那一套,所以有權有勢有錢財的女真貴族在死後,仍舊可以命令妻妾奴婢殉葬。
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已經是女真的最高統治者,所以在他死後,安排殉葬,不僅合規合法,而且合情合理——符合那個時代的情與理。
再說說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寵妃之一,地位也比較高。她曾被人指控不貞,受到努爾哈赤的厭棄,但不久又恢復了大妃之位。她給努爾哈赤生了三個兒子,其中就有後來著名的多爾袞。
據說多爾袞很受父親寵愛,如果不是太過年幼,他幾乎要被努爾哈立為繼承人了。當然,這是傳說。事實上少數民族比較實在,繼承人一定要能打,有實力。而努爾哈赤去世時,多爾袞才十五歲——阿巴亥只比皇太極大一歲,她的兒子,當然比皇太極小得多了。
也許是惱恨阿亥曾背叛父親,也許是忌憚阿巴亥的兒子對自己有政治威脅,也許還有其他也許,總之是皇太極下令,命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而不是努爾哈赤本人的決定。
阿巴亥並不願意。多爾袞也不願意。可是沒辦法,皇太極是大汗,他的話就是法律。阿巴亥拖延了兩天之後,還是把頭伸進了懸在房樑上的繩索。
-
11 # 薛菇涼
努爾哈赤死後,當時的第四任大妃阿巴亥的確殉葬了,只不過這個殉葬是真的奉了努爾哈赤的遺命,還是因為爭奪皇位的陰謀,導致阿巴亥成為了犧牲品,至今沒有定論。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阿巴亥殉葬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阿巴亥是大妃,就是正妻的意思,古代雖然有殉葬的風俗,但正妻殉葬真是聞所未聞。而且努爾哈赤死的時候67歲,可是阿巴亥才36歲,她十二歲嫁給努爾哈赤,夫妻二十多年情分,又被立為正妻,不至於會被丈夫要求殉葬。
第二,阿巴亥不是自願的,她還有未成年的兒子要撫養。她給努爾哈赤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十二阿哥阿濟格、十四阿哥多爾袞、十五阿哥多鐸,努爾哈赤死的時候,他們三兄弟分別是21歲、14歲、12歲。試想,還有兩個兒子未成年,需要媽媽的時候,努爾哈赤怎麼會讓正妻殉葬,丟下未成年的兒子不管呢?
第三,有人說因為阿巴亥不檢點,和代善有緋聞,導致努爾哈赤討厭她,但事實並非如此。這件事在歷史上有過記載,當時阿巴亥得寵,一個小妃子卻突然告發她,說她和努爾哈赤的二兒子代善(大兒子是褚英)有染。比如電視劇《獨步天下》就把她描述成一個心機女,說她苦戀代善。
因為少數民族有父死子收繼母的傳統,努爾哈赤死後,他的妻妾是可以被兒子們娶走的,所以妃子說阿巴亥私下和代善有來往,為自己安排退路。
於是努爾哈赤大怒,貶了阿巴亥。但是後來這件事卻不了了之,那個告狀的妃子反而消失了,不被人提及,阿巴亥卻再次復寵,還成了大妃。電視劇《太祖秘史》採用了這個劇情。
顯然努爾哈赤後來發現事實並非是傳聞那樣。而且告發的人是想一石二鳥,既毀了代善又毀了阿巴亥,想想誰會有這個心機。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阿巴亥有很大可能是死於奪權陰謀。努爾哈赤晚年不僅寵愛阿巴亥,還寵愛她生的三個孩子,尤其是多爾袞,年僅8歲的時候,就跟28歲的皇太極一起參與政事,是努爾哈赤允許的。而且從小,多爾袞得到的賜封都是數一數二的,努爾哈赤非常屬意多爾袞即位。
可惜就可惜在,努爾哈赤死的太早也太突然了,傷重不治,根本來不及給多爾袞安排後路,皇太極就帶著四大貝勒在他死後,逼迫阿巴亥殉葬,自己即位,絕了多爾袞繼承的路子,這也導致了多爾袞一輩子憤憤不平。電視劇《孝莊秘史》裡採用的就是這種情節。無論如何,從各方面來說,阿巴亥殉葬都不是自願的。
-
12 # 醜醜r
努爾哈赤是當時歷史上清朝時期的開國皇帝,那麼,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而清朝的滅亡則標誌著中國清朝的結束了,那麼,清朝之所以那麼的繁榮,其實還是與當時的社會形態息息相關的。但是,晚清時期,清朝則變得非常的落後了。阿巴亥是女真烏拉部貝勒滿泰的女兒,父親去世後由叔父布佔泰收養。努爾哈赤出兵滅掉哈達部,勢力日趨強大,布佔泰為了保住烏拉部,將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嫁給女兒努爾哈赤的弟弟,將年僅12歲的侄女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做小妾,以換取烏拉部族人的平安。
阿巴亥年輕貌美、儀態端莊、善解人意,能夠隨機應變,深得努爾哈赤的歡心,在13歲那年被封為大福晉,阿巴亥也很爭氣,為努爾哈赤先後生下了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和十五子多鐸。阿巴亥的地位越來越穩,但此時叔叔布佔泰為了葉赫那拉·布喜婭瑪拉和努爾哈赤翻臉,射死了自己的妻子愛新覺羅·穆庫什(努爾哈赤女兒),努爾哈赤和布佔泰從此交惡。但這並沒有影響阿巴亥的地位,她所生的嫡子反而繼承了八旗中的三旗。
當時滿人因草原遊牧生活所致,兒子繼承家產和庶母的習俗,當時年事已高的努爾哈赤,出於對小他31歲的阿巴亥和三個幼子的真愛,她賜給自己的兒子代善,只是沒有明說。代善和阿巴亥對此心知肚明,阿巴亥知道必須抓牢代善才能保全家族,所以對此沒有異議,並過早情深深雨濛濛,此事被皇太極知道後,指使努爾哈赤的庶妃德因澤向努爾哈赤告發說大福晉經常深夜出宮到代善家去;還告發說舉行聚會時,大福晉精心打扮和代善眉來眼去。
努爾哈赤氣得差點吐血,我還沒死你們就等不及了,廢了代善的汗位繼承權,把阿巴亥也休了,此後的一年,阿巴亥帶著三個孩子在一個破木屋裡生活,後來努爾哈赤又接他們回來,恢復她的大福晉地位。
1626年68歲的努爾在返回都城盛京(瀋陽)的途中、距瀋陽四十里的靉雞堡病歿,當夜阿巴亥扶柩回宮。第二天黎明時分,此時阿巴亥還是一個剛剛痛失丈夫寡婦,丈夫還屍骨未寒,野心勃勃皇太極就迫不及待的傳達所謂的遺命,逼迫阿巴亥殉葬。
在後金的殉葬制度之中,嫡妻和有兒子的妾室不能殉葬,無論從哪一點上來說阿巴亥都不符合殉葬條件。
但她必須死,因她威脅到皇太極的汗位:
皇太極指使庶妃德因澤告密,一是直接把代善打入了冷宮,二是因阿巴亥的失寵,她的三個兒子也會跟著倒黴,皇太極在汗位爭奪中覓得先機。
對於皇太極而言,因為阿巴亥身為後金的國母,地位至尊,等到她也三個兒子長大出現母子聯合的局面,對皇太極是一個定時炸彈,所以努爾哈赤殯天,皇太極才乘此機會除掉阿巴亥。為他順利登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就是說,努爾哈赤令阿巴亥殉葬的遺命原本子虛烏有,是皇太極一手杜撰,用來除掉阿巴亥的藉口。湊巧的是,還有努爾哈赤的兩個小福晉也跟著一起殉葬了,其中一個就是曾經告發阿巴亥與代善的那位,在努爾哈赤眾多妃子中,選擇了這位告密者,這不得不令人更加疑竇叢生,皇太極有殺人滅口的重大嫌疑。
皇太極遵守阿巴亥臨死前的要求,沒有傷害她的三個兒子。但皇太極死後,多爾袞不僅霸佔了他的女人孝莊,還成為了大清實際上的掌權者。但順治帝又將將他挖出來鞭屍,連同著阿巴亥的靈位一起扔出了宗廟。
-
13 # 滿樓書坊
1626年,努兒哈赤被袁崇煥用紅衣大炮擊傷後傷重而死,但其臨終前沒有指定繼承人。因此,誰來繼承王位稱為了當時最為迫切的問題。
本來,努兒哈赤最看好長子鍺英,後者在早年的東征西討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其為人心胸狹小,經常欺壓兄弟,甚至要求弟弟有事報告父王前,必須徵得他的同意。
另外,鍺英還經常拉攏其他部將,試圖自立山頭,努兒哈赤得知後,對鍺英嚴加申斥,但鍺英毫無悔意,最後被努兒哈赤處死。
鍺英死後,努兒哈赤令次子代善輔佐,代善為人寬厚,能力也比較突出,但後來據說和努兒哈赤的大妃烏拉納嘛氏傳出緋聞,因而被排斥。
此後,努兒哈赤對繼承人的問題就擱置了起來,一直到死前都沒有做出最終決定。
就當時實力而言,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皇太極都是王位的有力競爭者,四人分別掌管滿洲八旗中的五旗,其中皇太極掌正黃、鑲黃兩旗,勢力最大。
而代善是因為亂倫的緋聞受到申斥,失去了部族的信任;阿敏只是努兒哈赤的侄子,而且在征伐過程中屠城劫掠犯下大錯;
莽古爾泰是皇太極的五兄,但此人脾氣暴躁,曾經親手殺死過自己的母親,名聲極壞。
這樣,皇太極繼承王位便是眾望所歸了。
不料,此時大妃烏拉納嘛氏卻跳了出來,其聲稱:努兒哈赤臨終之時,曾留下遺囑:“多爾袞繼位,代善輔政。”
話音剛落,眾人一片譁然,代善心裡有鬼,不敢吭聲,皇太極等人則帶頭鼓譟起來,在場的人大都反對由多爾袞繼位,畢竟當時他只有十四歲。
有人認為,烏拉納嘛氏有多爾袞、阿濟格、多鐸三個兒子,三人分別掌管鑲紅旗、正白旗和鑲白旗,但年紀尚小,烏拉納嘛氏害怕自己失勢,便想爭取多爾袞繼位。
皇太極使了個手段,他把努兒哈赤的近侍找來,讓他作證說當時努兒哈赤死時留下遺言,要大妃烏拉納嘛氏為之殉葬。
隨即,皇太極便當眾宣佈了這個遺言,並逼迫烏拉納嘛氏為努兒哈赤殉葬。群狼撲弱虎,結果37歲的烏拉納嘛氏在努兒哈赤死後不到一天便被逼生殉。
烏拉納嘛氏被解決後,皇太極便在眾人的擁戴下,順利登上了王位。
~~~~~~~~~~~~~~~~~~~~~~~~
歷史無限精彩,持續更新中~
~~~~~~~~~~~~~~~~~~~~~~~~
-
14 # 東吳周郎
阿巴亥的死,是一個陽謀,更是皇太極深謀遠慮的一招政治佈局。
先來看阿巴亥的殉葬過程,公元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從本溪返回瀋陽的路途中,背上毒瘡突然惡化,死在了靉雞堡,年僅六十八歲。努爾哈赤的遺體運到大汗皇宮後,在次日早上六點開始,諸貝勒大臣集體開會,代善主持會議,商討大汗繼承人。
這種公推制度正是努爾哈赤制定的,八旗貝勒齊聚朝堂,共議國政,已是多年習慣,包括繼位這樣的大事也不例外,大汗位由八旗之一主擔任。
↑皇太極是一個狠辣老練的政客
皇太極得到了諸貝勒的公推,他不但才能卓越,而且掌控正白旗,其長子豪格掌控鑲白旗,實力不容小覷,但皇太極一直都表示推辭,直到下午四點左右才勉強答應繼位。
為什麼?因為阿巴亥的勢力不容忽視。阿巴亥,1590年出生,嫁給努爾哈赤時才12歲,努爾哈赤比她大了足足31歲。阿巴亥和努爾哈赤感情很深,夫妻倆一起生活了26年,先後生了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
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阿濟格22歲,多爾袞14歲,多鐸12歲。皇太極假傳努爾哈赤遺命,讓阿巴亥自殺殉葬,沉浸在失去丈夫的痛苦中的阿巴亥,表示無法相信這是丈夫的意願,皇太極所傳的遺旨說努爾哈赤對阿巴亥不滿意,更不放心她以後的忠貞,所以讓她殉葬,這實際上有悖於女真貴族殉葬傳統的意義。
↑女真族在建立後金時,民族文化仍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
女真貴族一直都有殉葬傳統,甚至影響到了百姓生活中,百姓中也流行夫死妻殉,直到康熙年代才改變這個傳統。這個風俗的意義在於,女真族認為死者死後會去往另一個世界,一切應有盡有才行,所以陪葬的都是死者生前喜愛的事物或者人物,也會讓下人殉葬伺候陰間的主子,比如董鄂妃去世後,順治帝就勒令30名宮女太監殉葬陪伴董鄂妃……
所以說努爾哈赤不滿意阿巴亥,讓阿巴亥陪葬,這從殉葬制度的意義角度是說不通的。
而且,多爾袞與多鐸年紀尚小,努爾哈赤不可能在自己死後再殺死他們的親生母親,努爾哈赤不太可能有這樣愚蠢的動機。所以努爾哈赤的遺命應該是假的。
那皇太極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呢?削弱阿巴亥為代表的兩黃旗實力!八旗制度下,每個旗下的旗人對主子特別效忠,努爾哈赤死前不斷加強他掌控的兩黃旗,並把兩黃旗的60個牛錄分給了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各15個牛錄,他自己也不過才領15牛錄。
在努爾哈赤死後,阿巴亥作為大福晉,又作為統領45個牛錄兩黃旗的三兄弟的母親,毫無疑問成為兩黃旗的核心,這股政治力量當然不可小覷。皇太極在繼位前就應該設想過如何處理這兩旗力量,削弱是必須的,首先要做的,就是除掉阿巴亥這個兩黃旗代表。
↑阿巴亥在政治上幼稚無知
可憐的阿巴亥在喪夫的悲痛中,突然又要面對和三個兒子的死別,但她又能怪誰呢?命運不公平?不,阿巴亥自己並不能適應充滿複雜鬥爭的後宮生活,她只適合當一個賢妻良母,在她跟隨努爾哈赤的二十多年裡,她幾乎沒有想過培植自己在兩黃旗中的根基和聯絡,哪怕只是為了兒子,她也應該和兩黃旗眾大臣們擰成一股繩,但她從沒有這樣做,以至於面對死亡時,兩黃旗根本凝聚不了力量來保護阿巴亥。
倒是布木布泰,也就是以後的孝莊,在目睹丈夫皇太極這些老練狠辣的政治手段後,算是上了一課,十多年後,皇太極也是突然去世,孝莊和她姑姑哲哲就很好的發揮了兩黃旗的力量,眾志成城,保證了福臨繼位,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阿巴亥,政治上還是太幼稚啊!
-
15 # 芝麻號南宮慕涵
烏拉那拉氏.阿巴亥,是女真烏喇部首領滿泰的女兒,布佔泰的侄女,烏喇、葉赫等九部聯合攻打建州,被努爾哈赤大敗,布佔泰被俘,三年後才釋放,出於討好的目的就把12歲的阿巴亥獻給了40來歲的努爾哈赤。
阿巴亥是繼元妃佟佳氏、繼妃富察袞代、孝慈高皇后孟古哲哲(皇太極生母)後的第四任大妃。努爾哈赤晚年對她很是寵愛,她先後為努爾哈赤生了12阿哥阿濟格、14阿哥多爾袞、15阿哥多鐸。
她的這三個兒子也很爭氣,很討努爾哈赤歡心,小小年紀就各管一旗成了權力很大的旗主,這一切肯定被很多有心人看在眼裡恨在心裡,要知道努爾哈赤可是有16個兒子,比他們三個功勞大的多了去了,努爾哈赤如此偏愛怎麼會不引起別人的嫉恨?
而且根據史料記載努爾哈赤還有意傳位給多爾袞,那四大貝勒怎麼可能會服一個沒有半點軍功的毛娃子?所以有很多傳言說是皇太極逼死了阿巴亥,搶了多爾袞的皇位,只是傳言,真真假假那就不得而知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努爾哈赤捨不得阿巴亥,所以才讓37歲的阿巴亥殉葬。
-
16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最後一任大妃,深得太祖喜愛,但最後卻死於所謂的太祖遺命。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於是,後於十二日辛亥辰時自盡,壽三十七,乃與帝同柩,巳時出宮,安厝於瀋陽城內西北角。”
《孝莊秘史》中的斯琴高娃版阿巴亥
努爾哈赤臨終前,來不及指定接班人,而怎有時間先要處死愛妻?這無疑是避重就輕,是四大貝勒的陰謀。
他們的理由是,阿巴亥“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殉之。’”
他們之所以這麼做,原因在於太祖沒有立儲,而太祖生前將親率的兩黃旗交給了阿巴亥生育的阿濟格、多鐸兄弟,又對多爾袞有特別的恩賞,而太祖病危期間,是大妃奉詔陪伴身邊,所以他們擔心阿巴亥能拿出或口傳太祖立儲遺詔,故先發制人,提前偽造太祖遺命將大妃逼殉。
阿巴亥是大妃,有著很高的政治地位和很大的政治影響力,即便她當時不拿出遺詔,或日後說太祖指定某某繼承汗位,這對於對汗位虎視眈眈的四大貝勒都是最大的威脅。所以,他們要在第一時間處死阿巴亥,這是他們共同的利益所繫。
阿巴亥應該清楚這是一個政治陰謀,但知道即便自己能拿出太祖遺命自保,也擋不住掌握了實際兵權和朝政的四大貝勒反咬一口,將其和其三個年輕的孩子一併處死。
聰明的阿巴亥沒有選擇反抗,而是提出條件,希望四大貝勒恩養其幼子多爾袞、多鐸。這體現了一個偉大母親犧牲自己、保護兒子的情懷。
-
17 # 茶後書話
政治是殘忍的!
女真族是有妻妾殉葬丈夫的習俗,但殉葬的一般都是小妾,像阿巴亥這樣嫡妻殉夫的的確很少見。
阿巴亥是一位富餘謀略、工於心計的貴族女子。她自幼生活在爾虞我詐的後宮,鍛鍊了意志,磨練了性格,培養了能力。阿巴亥的智慧、遠見、權謀等,諸王都是諳熟於心的,並視之為危險人物。努爾哈赤對她更是瞭解,甚至擔心“留之恐為國患”。
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如有其母親在,便如虎添翼,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諸王看來,這些都可能給他們帶來威脅。
因此諸王便以努爾哈赤要阿巴亥殉葬的遺言為藉口,集體對阿巴亥進行了政治謀殺,阿巴亥是此次權力交接過程中不折不扣的一個政治犧牲品!
-
18 # 劉大媽說三農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史上,女子的地位一直是十分低下的。儘管有的人生在帝王之家,貴為皇家的公主,卻根本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她們在皇帝的眼裡,只是鞏固皇族統治的工具,運氣好點的能夠嫁給朝中大臣的兒子,運氣差點的甚至要遠嫁藩邦屬國。至於那些被迎娶到宮裡的女人,除了在皇帝活著的時候要明爭暗鬥以外,在皇帝死的時候有很多人還要被逼迫著去陪葬。比如在滿清入關之前,就有一個叫做阿巴亥的女人,儘管她生前很受努爾哈赤寵愛,還被封為了他的大妃,但在努爾哈赤死後還是成為了殯葬品。
03:12從清史中我們可以看到,她是努爾哈赤晚年最為寵愛的女人。在努爾哈赤的寵幸之下,她也是生下了三個兒子,他們的名字一個比一個有來頭,當然最出名的還是多爾袞,他在滿清入關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以攝政王的身份統領朝政的。她的另外兩個孩子,一個叫做阿濟格,還有一個叫做多鐸。正是出於對阿巴亥的寵愛,使得努爾哈赤愛屋及烏,把自己手下最得力的三個旗交給了她的孩子們掌握,使得他們都成為了統領八旗的關鍵人物。
事實上從一開始來看,阿巴亥在嫁給努爾哈赤的時候,是她的家族精心策劃的政治聯姻,因為這個時候儘管女真各部並沒有完全統一,但努爾哈赤已經成為了勢不可擋的一股力量,各個部落首領都對他心生敬意。正是出於保全部落勢力的長遠打算,當時的烏拉部的首領,就把自己哥哥的女兒,也就是阿拉亥作為了表示自己誠意的禮物,送給了努爾哈赤作妻子。據史書記載,她長得容貌出眾又天姿聰穎,很快就討得了努爾哈赤的歡心。
就在這個時候,皇太極的生母剛好去世了,努爾哈赤身邊就缺少了一個大妃,於是他第一時間就選擇讓阿巴亥來出任大妃。從當時的種種跡象來看,皇太極的地位並不鞏固,特別是在他的母親,也就是歷史上的孟古姐姐溘然辭世以後,事態更是朝著有利於阿巴亥的方向發展,努爾哈赤一度考慮,由她的某個孩子將來接替自己的位置。然而我們看到的歷史事實卻是,笑到最後的是皇太極,阿巴亥竟然淪落成為了努爾哈赤的殯葬品。
努爾哈赤眾多的孩子中,他當時最喜歡的莫過於多爾袞了。但是這個時候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努爾哈赤需要處理好與大兒子代善的關係,因為這個大兒子曾經說過,萬一哪天努爾哈赤不在的話,他作為大兒子,就會把父親的姬妾和年幼的孩子們一起撫養起來。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年的多爾袞實在是太過年幼,他如果在那個條件下冒然當上大汗,根本不可能控制整個局面。為了穩固自己一手建立的基業,努爾哈赤最後下了決心,要把代善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
不得不提的是,按照部落的規矩,新汗王是要娶納老汗王留下的妻妾的。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傳統,阿巴亥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認為,努爾哈赤百年之後,代善當上大汗是毋庸置疑的。於是她就想著早做打算,與其以後等到代善當上大汗以後寵幸自己,不如現在趁著他還沒有登上汗位的時候,就與之私下通好,這樣才是萬全之策。這些在我們看來純屬違反人倫的舉動,在為了權力爭鬥的皇家中是經常出現的。比如我們可以參考唐朝時那個叫做武約的才人,她正是提前與李治私通,才在李世民去世以後,其它嬪妃都被趕到寺裡出家度過殘生,她卻被李治迎回宮中,最後還當上了女皇。
代善當時在努爾哈赤的陣營中擁有著很大的勢力,遠非皇太極等人可以相提並論。他當時不光掌握著朝中的權力,在軍隊中也有著很響的話語權,他也從父親努爾哈赤平時的言論中,知道自己是當仁不讓的未來大汗。在看到性感迷人的阿巴亥遞來的秋波以後,他就趁人不注意,悄悄地把父親的女人給睡了。然而他們兩個人在一起私會的次數多了,就被別人給發現了。當時努爾哈赤有個小妾知道這個情況後,認為這是自己博取大汗寵愛的一個好機會,就把這件事情報告給了努爾哈赤。
在得知這一情況以後,努爾哈赤儘管十分不快,但他從維護自己政權平穩過渡的角度出發,並沒有對這件事過於追究,但是從此以後代善就被他排除出了接班人的視野,最後讓代善的弟弟皇太極後來居上,成為了新的接班人。至於阿巴亥,她不光活著的時候得不到努爾哈赤的寵愛,就連他去世的時候,也不得不成為了他的陪葬品。
-
19 # 青燈問史
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第四任大妃,按照滿八旗的規矩,阿巴亥是不能殉葬的,因為她是大妃,還有三個親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這是她不能殉葬的基本條件。
可是努爾哈赤沒有放過她,明文遺照要求她殉葬了。可憐阿巴亥才剛剛37歲。兒子們親眼目睹母親生生自縊而死但也無可奈何。
阿巴亥的死給前清史增添了許多令人遐想的理由和空間,於是乎,各種猜想接踵而至:
有人說是皇太極矯詔逼死了阿巴亥,目的是為了自己繼承汗位。有人說是因為他與努爾哈赤的二兒子代善有不正當關係。有人說阿巴亥太過美麗妖嬈,是不祥之人。莫衷一是。
到底阿巴亥為何被努爾哈赤拉去殉葬,這中間是否有令人窒息的原因和理由呢?
阿巴亥美麗妖嬈,這是事實,她12歲嫁給努爾哈赤,16歲生下第一個兒子阿濟格。努爾哈赤非常疼愛這位美妻,所以,若干年後,阿巴亥成為大妃(皇后)。這其間,阿巴亥也曾惹惱過努爾哈赤,被努爾哈赤離棄,但是時間不超過一年,努爾哈赤又把她找回來了。這充分說明,努爾哈赤對阿巴亥的感情是真摯穩定的。按照常理而言,努爾哈赤不會是由於太愛阿巴亥而失去理智要她殉葬,死也要在一起,那就是赤裸裸的言情劇了。
努爾哈赤的人生是熱血和殘酷的人生,統一女真族的戰爭在他的一生中幾乎從來的沒有停止過,以至到了努爾哈赤晚年有了漢族皇帝們一樣的心理,對待萬事萬物多疑而殘忍。晚年的努爾哈赤雖然雄心勃勃,但是處境並不見得很好,左右兩側,一邊是與大明王朝息息相關的北韓,一面是時好時壞的蒙古,暮氣深重的大明王朝雖然死氣沉沉,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要不是李成梁,努爾哈赤或許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因為努爾哈赤的高壓政策女真族境內的暴動此起彼伏,這一切的一切隨時都可能瓦解統一後的女真族,隨時都有可能灰飛煙滅。
一向所向披靡的努爾哈赤在孤懸關外的寧遠城下被一個不知名的小將袁崇煥打的幾乎喪失了信心。這讓努爾哈赤不得不重新掂量自己的一生。三十多年的積累瞬間瓦解讓努爾哈赤不得不反思女真族的未來。
垂死的努爾哈赤實際上此時給後代留下了一個諾大的亂攤子。從後來皇太極和袁崇煥對峙期間不得不靠燒殺搶掠來維持財政的情況看,當時的努爾哈赤幾乎已經耗盡了女真族幾十年來積累的成果。
因為這場失敗,女真族的內部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如果我們都來馬後炮,從努爾哈赤建立滿族八旗制度來分析,先看看皇太極是否會逼死阿巴亥,也許能有些眉目。女真族和蒙古族都是以遊牧為基礎的的少數民族部落,他與漢族固定生養的基礎有很大的不同,追逐肥美的草原,時常流浪各地是他們生活的根本。因此,對於領頭人的選擇與漢族士大夫制度有很大的不同,誰能帶領他們追逐到財富,草原,女人等才會被推舉為汗王,而努爾哈赤八旗制度的核心就是推舉制度,這一先進的制度被認為是戰勝大明王朝的關鍵所在。所以,說努爾哈赤立太子,立皇儲之說完全是子虛烏有,是後來某些史學家強拿漢文化的特點加給滿八旗造成的。皇太極上位的核心因素就是這種推舉制度的結果。
有人一直認為多爾袞才是理應當汗的那個人,就是因為這種漢文化猜想的結果。要知道,努爾哈赤死的時候,多爾袞才15歲,他當時是四小貝勒,未有寸功之基礎,雖然天資聰慧,但是按照八旗推舉制度,他是完全沒有資格參加汗王推選的。而且,皇太極當上汗王之後,對待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可以說是仁至義盡,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多爾袞攝政若干年,也不當皇帝的根本原因。
說到底,皇太極不是那個要逼死阿巴亥的人,如果大家有興趣,還可以看看一部叫《前清秘史》的紀錄片,對此有更為詳盡的資料。
除了皇太極這個關鍵性因素外,現在已經排除。那就只剩下阿巴亥本人或者努爾哈赤本人了。
努爾哈赤待阿巴亥不錯,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讓阿巴亥是三個兒子繼承了滿八旗中的兩旗。前清的八旗實際上就是把女真族的土地,奴隸,財產,軍事等等分為八個部分,然後由他們的子孫繼承。旗主王爺叫和碩親王,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就佔了八分之二,可以說已經非常不錯了。為什麼努爾哈赤會這樣做,也許就是考慮自己死後,阿巴亥孤兒寡母無依無靠,所以才如此後代。
本來,努爾哈赤之前曾將阿巴亥母子的這個重擔交個大兒子(老大諸英被努爾哈赤殺後代善就是大兒子了)代善照顧。而阿巴亥為此也做了不少工作,結果,代善與阿巴亥的關係變了味,因為努爾哈赤的一個小妾告密說他們關係曖昧(後來這個告密的小妾也殉葬了)。作為一個年青的母親和女人,在如此複雜的局面之下,為自己的孩子和未來做考慮並不為過,但是這似乎觸動了努爾哈赤的底線。如果一定要說代善與阿巴亥有什麼曖昧關係,那也只不過是吃醋的小妾一面之詞而已,有人甚至說皇太極也因此打擊打壓了代善爭取汗位的權利,那純屬於是子虛烏有。正所謂男女授受不親,也許代善有此想法,也或許是阿巴亥有次想法,但是一條,作為男人的努爾哈赤是堅決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有人會問,那努爾哈赤是否做過調查核實。答案是肯定的,他做過,但是男女之事,尤其是在女真族男女不像漢族這樣保守的情況下,誰又能說得清?
努爾哈赤不會在阿巴亥的男女問題上糾纏不清。作為一個有雄心抱負的人考慮的不是幾個人的生死,考慮的是整個女真族的生死和未來。而八旗制度,就是關乎女真族生死和未來的核心要素。
這也正是阿巴亥觸犯努爾哈赤最為關鍵的地方,而阿巴亥與代善的關係問題也源於此。阿巴亥接觸代善,雖然努爾哈赤有遺命在先,但卻不可以主動為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謀求更大的權力,因為他們已經獲得兩旗的權力了。似乎阿巴亥對於努爾哈赤死後的安全感始終難以滿足,她與代善的交往便成為阻礙八旗制度實行的絆腳石,努爾哈赤不得不清除掉她。也許,正因為如此,代善也放棄了競爭汗位的權利,儘管可能不是主要原因,但絕對有此因素。
總之,阿巴亥殉葬了。八旗制度因為它的公平和先進性沒有得到踐踏,皇太極此後的輝煌的17年,證實了努爾哈赤八旗制度的勝出。
-
20 # 歷史茶坊
阿巴亥是海西女真烏拉部首領滿泰之女,1601年,年僅12歲的阿巴亥嫁給了時年43歲的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1603年,努爾哈赤的第三任大妃孟古哲哲病逝,14歲的阿巴亥繼任為第四任大妃。
阿巴亥為努爾哈赤育有三子,分別為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和十五子多鐸。1626年8月,努爾哈赤病死,汗位由第八子皇太極繼承,執政的四大貝勒眾口一詞要求阿巴亥遵照老汗王遺命與兩位庶妃一起殉葬。被逼無奈之下,阿巴亥只好懸樑自盡,年僅37歲。那麼正當盛年的阿巴亥以身殉葬有沒有什麼特別原因呢?
阿巴亥與代善的桃色緋聞1620年,庶妃德因澤與阿濟根向努爾哈赤告密,說大福晉時常精心打扮一番後,深夜出宮到大貝勒代善家去;還在舉行重大集會時與代善眉目傳情。
努爾哈赤暗中派人調查之後,確認情況屬實,考慮到家醜不可外揚,借私藏金銀的罪名而將阿巴亥“離棄”(打入冷宮),又將私藏在阿濟格和孃家烏拉城的財物追回。可僅僅一年之後,1621年,努爾哈赤又召回阿巴亥,再度立為大妃。這充分說明努爾哈赤還是非常喜歡阿巴亥的,之前的“離棄”只是為了給她一點教訓嚐嚐。
阿巴亥丰姿綽約,年輕貌美,她知道老汗王年事已高,必須早做謀劃,才能確保自己和兒子的地位不受影響,於是投向了極有可能繼承汗位的大貝勒代善懷中。女真向來有收繼婚的習俗,父死子娶其庶母,兄亡弟娶其嫂,努爾哈赤當時也有死後讓代善娶阿巴亥的打算。
可問題在於,現在自己還健在,兩人就如此膽大妄為,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在臨終前向四大貝勒留下遺言,死後要阿巴亥殉葬。努爾哈赤此舉算是對阿巴亥不忠的一種懲罰,也是斷絕她和代善再續前緣的最好辦法。值得一提的是,努爾哈赤留下的遺言並不是只讓阿巴亥一人殉葬,而是讓她和兩位庶妃一起殉葬,這兩位庶妃不是別人,正是之前告密阿巴亥偷情緋聞的德因澤和阿濟根。
皇太極假傳遺言有人說,令阿巴亥殉葬的遺言是繼承汗位的四貝勒皇太極捏造出來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阿巴亥與三個兒子日後聯合起來,顛覆他的汗位。於是就編造了努爾哈赤死前遺言,讓阿巴亥及兩位庶妃以身殉葬。
這種說法有待商榷,因為當時阿濟格已經成年,如果皇太極故意編造的遺言,即使年幼的多爾袞、多鐸不明事理,但阿濟格不可能毫不知情。況且阿巴亥與代善早有舊情,可在關鍵時刻,包括代善在內的四大貝勒眾口一詞,逼迫阿馬亥遵老汗王遺言殉葬,由此看來努爾哈赤的遺言應該是真實存在的。後來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都先後追隨皇太極四處征戰,並未流露出對皇太極逼死生母的怨恨之情。多爾袞執掌大權後也沒有給生母殉葬一事翻案,只是追封阿巴亥為孝烈武皇后,並將神位放置在太廟之中。多爾袞死後,順治帝追奪其一切封典,撤銷了阿巴亥的皇后尊號,又把神位移出了太廟。
回覆列表
阿巴亥殉葬是沿用了少數民族一個習俗,就是老夫妻壯。以前有錢人喜歡收納妻妾,即便到了七老八十也不例外,這些妻妾有些沒有子女,且家庭背景不夠強大,自然可以在老爺子死後遣送、或者再嫁,而有些妃子生了娃,且家庭背景也不俗,在老爺子死後,這些妃子自然不甘久居人下,往往造成內亂,古稱壯妻為禍!而多爾袞的母親恰恰就是壯妻,他和皇太極同歲,生有三子,是蒙古貴族血統,且和野豬皮大兒子曾經發生過苟且,以至使野豬皮殺害自己大兒子,所以在野豬皮死後,留下阿巴亥肯定會造成內亂,野豬皮江湖翻滾六七十年,看的清清楚楚!所以以女真族風俗遺命阿巴亥殉葬去除後患,這也恰恰符合皇太極心意,所以幾乎沒有考慮就風風火火的照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