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主案設計師李志鑫
-
2 # 有趣事物在這裡
自從看了漫威和dc的漫畫和電影,我就願意把原著和電影當成平行宇宙,表現手法不同,自然有差異,個人覺得,小說細節跟多點,但是電視也完全不差,都是優秀的作品。
-
3 # 喬小海
冰火小說和劇集其實本身並沒有什麼高低優劣之分。
當讀者拿起小說《冰與火之歌》的時候,拿著的並不是一件成品,更像是一份菜譜,讀者會按照書中的配方,結合自己的經驗去做出一道菜。同樣是絕境長城,爬過長城、見過高大的古城牆、體驗過北方大雪的讀者可能更容易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樣是多斯拉克海,草原長大的讀者可能更容易理解那裡的廣闊無垠;同樣是詭計多端的小指頭,生活經歷豐富的讀者可能會發現甚至提前料到到其在背後的種種小動作。這就好像同樣是一道西紅柿炒雞蛋,不同人做出來往往口味各異。
除了已有生活經歷,還有一味很重要的調料叫做想象力。想象力豐富的讀者可能會構造出自己的維斯特洛世界,臨冬城、凱巖城、甚至偏僻的五指半島都在宏大的想象力中展開,在這個想象的世界中讀者可以跟作者馬丁以及書中的角色進行對話和互動。這也許就是影視作品如此發達的今天,仍然有人樂比不疲地讀書的原因之一吧。
HBO電視臺投入巨資拍攝的《權力的遊戲》更像是名牌飯店精心準備的一道豪華大餐,從特效的設計到角色的選擇,都有專業人員花費了很多心血,所以觀眾看到的已經是一個精彩的成品了。成品的好處是不用花費太多精力就能享受到美味可口的佳餚,一個可能的缺點是供觀眾自由發揮的空間變小了。比如,當觀眾見到彼特·丁拉基的面孔後,小惡魔的形象就在心裡紮根了,當觀眾見到黑龍卓耿的時候,就不容易再有想象一條屬於自己的龍的動力了。
所以說,原著小說和改編影視作品之間的關係就像是自己拿著菜譜做菜和直接買飯店的菜,覺得哪個好完全看個人喜好。
-
4 # 紅顏v舊
寫小說怎麼寫都可以,只要你想的出來,但是拍電視劇是有現實限制的,比如技術,比如資金。權利的遊戲這部劇已經拍的很不錯,沒有辱末原著。至於談誰高誰低,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問題,倆者本就不是一個東西,怎麼比?你只能說拍的難不難看,我想沒有人說難看吧?權利的遊戲電視劇可以說已經是現在電視劇的巔峰之一了,至於其他的?有意義嗎?
-
5 # 讀書分享與推薦
個人認為,前幾季高度還原了原著,尤其是第一季,你對著書看電視,幾乎一樣,但是後幾季,尤其是第五六季,你可以明顯感覺到節奏加快了,與原著脫離非常大,很多人物莫名其妙死了,這其中的原因,一是因為電視的進度超過了小說,二是小說中很多線路被砍掉了。但總體看來,冰與火之歌中那種宏大的背景和歷史滄桑,作者精心佈置的人物,許多人物在未來與異鬼大戰中的作用,都被電視劇領盒飯了,權力的遊戲都體現不出來,但鑑於電視劇的表現手法和投資編劇等一系列問題,整體來說還是很優秀的劇。就是不知道接下來的兩季要表現那麼多的事情,會不會虎頭蛇尾。但我持樂觀態度!
-
6 # Sheepy48761941
美劇畢竟是視覺藝術,是成百上千的藝術家齊力完成的,這一點是小說無法完成的。但論故事,冰與火之歌確實劇情極其的豐富,每一個角色都栩栩如生。比如血色婚禮,每一個Stark家臣的死都讓讀者感到惋惜,如果拍成影視作品,會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但冰與火之歌的亮點之一就是各個主線大範圍的連貫和交錯,用文字表達明顯會比影視作品全面而且成本低。所以好壞不能靠單方面來講,畢竟基本每部小說拍出來的電影都會有這種對劇情描述不足的缺憾
-
7 # 粽粽lai保護ni
hbo傾向於把整個世界故事快速得講完 看完s7e1其時就知道編輯是想把正片收尾了 透過統一七國然後去龍金礦洞挖礦最後戰勝異鬼 第一集已經把整個一季的故事鋪墊完了 接下來六級只是填空題誰生誰死的事 hbo並不關心整個世界觀的細節 像石心夫人 海怪篇 狼座之類的書中有但未展現其意義的章節 hbo以後可能會拍衍生劇吧 但由於馬賊3年連第6部都沒寫完 也不能說電視劇會和原著有多大交集了
-
8 # YOHOYOHO
我只能說這個美劇拍的太用心了,很多人物跟當時看書的時候想象的樣子差不多。至於劇作和小說的差別,這是所有把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過程中都會有的現象,那就是電視劇給人的想象空間變少了甚至是變沒了。
-
9 # qzuser52701331
劇和原著都很nice,原著更加宏大,矛盾更加複雜,支線也更多,更加耐人品味。劇可能是為了增加觀賞性在原著基礎上進行了稍加修改,並砍掉了不少支線,即使是這樣也依然是史詩級別的存在。建議喜歡的朋友先刷完劇,再去看看原著,一方面可以降低對理解原著的難度,另一方面你會發現雖然你知道故事的大致走向,但你依然無法抗拒其中的魅力。
-
10 # 蛋餅夾腸
確實不如!
美劇《權力的遊戲》改編自小說《冰與火之歌》。那麼電視劇和原著小說間都有著哪些差別呢?
1.劇情超過小說,作者提前劇透從第五季開始,電視劇的拍攝進度就已經超過了原著。為了能將拍攝進行下去,原作者將後期的大致走向和結局告訴了編劇。他們自行編寫了很多情節,雖然整體走向不會改變,但中間的劇情就完全脫離原著了。所以現在的美劇《權遊》更像是同人作品,有著相同的名字、主角,但其實和小說已經完全是兩個故事了。
2.體量不同,電視劇一再精簡《權遊》經常被吐槽的就是人物太多,關係太複雜。每季電視劇只能用十幾個小時來表達。大量情節只能簡單帶過,這對於沒看過原著的觀眾來說是很大的負擔。
為了迎合大眾,後期消減了大量情節。例如多恩線,佔據了小說第四部將近三分之一的篇幅,電視劇裡就直接安排人物死亡。而不能刪的情節則被安到了其他主角身上,例如“黃金團”給了瑟曦,“反攻維斯特洛”給了龍母,“伊狄”給了囧恩。
3.觀眾急,東家催,提前收線早完結HBO電視臺早就決定只拍到第八季。這意味著故事都必須在兩季裡說完。也就使得編劇被迫將劇情加速推進。第七季整體上就是在為大結局做準備,掃除之前的一切障礙,迅速整合出三大勢力(龍母、色後、異鬼),並將主角們的關係不斷拉近。
我們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這一點,只要是對最終大戰影響不大的角色和勢力,都飛快的滅絕了。小指頭、弗雷家族、玫瑰家族、這些原本在維斯特洛叱吒風雲的大貴族也必須為主角讓路。
這些“變動”,可以說是迎合了大部分觀眾的需求,但卻很難說是合理的安排。對於作品本身來說也是竭澤而漁的行為。
-
11 # 壹貳玖師叄捌陸旅旅長
拍不出來啊,美劇實在做不到把多恩,高庭和之前的塔格利安的歷史都給你講出來,做點番外的小短片就不錯了,所以把馬泰爾和提利爾家的人都給整死了,實際上人家多恩和高庭的老爺們都活的好好的和君臨分庭抗禮呢……
回覆列表
話說這個問題之大比得上馬胖挖的坑了- -
我跟很多人一樣看了第一季電視劇被吸引,隨後一口氣啃完四部,然後看完電視劇,以及卷五。題主說到了有明顯不同,事實上就情節而論,電視劇作了大幅的刪減,但主線沒有變動,基本上在依著書留下的脈絡在走,只是細節上和支線情節調整很大。這也是書迷不滿意電視劇的原因,在他們(我)看來,豐富的細節和充實的內心獨白才讓這個架空世界真實,這才是冰與火之歌的魅力。
我很難完全把書本的內容一一想起,因此參考了冰與火之歌維基百科。所以寫的東西也許有誤,請及時指正。
卷一權力的遊戲,這一部也許變化最小,故事從勞勃北上臨冬城到丹尼莉絲真龍降世,主要無非就三條線,一條奈德南下作首相發現君臨宮廷黑幕,二條小惡魔七國曆險記,三條丹妮的女王養成計劃。由於故事的地點集中,這三條主線可以把所有主要角色的故事包括進去,敘述起來很簡單,所以電視劇沒有太多改動原作情節,只是將一些細節刪除,但並不影響主線的發展。唯一遺憾的是囈語森林之戰電視劇沒有多花半個鏡頭講述。
卷二列王的紛爭,這一卷開始改動就相當大了,還是分故事線來說把:
史坦尼斯稱王線:作為貫穿卷二頭尾的重要新出場人物,這條線相對於原作變動還是相當大的。首先,電視劇刪去了史坦尼斯奪取風息堡的情節,並且,書中洋蔥騎士第一次目睹梅麗珊卓誕下影魔便是為了暗殺風息堡城主,而非藍禮,電視劇把這兩個情節合二為一,而這個情節影響更大的是,沒有了風息堡,就沒有了勞勃的一個叫做艾德瑞克.風暴的私生子,這個改動直接影響了電視劇第三季的情節,先按下不表;
臨冬城代理城主布蘭線:情節大致相同,最大的改動就是,布蘭代理城主期間,便已跟黎德姐弟熟絡,對自己的狼夢已有一定認知,因此落難後才毅然跟隨青蛙姐弟北上長城,而不是電視劇那樣很突兀地僅以一面之緣就交心交底,同時,書中的暗線指出,黎德家跟史塔克家有很深的淵源,並且牽涉到一些隱藏劇情,這個被電視劇完全拋棄,此外,在出發前,布蘭就跟瑞肯分開行動,瑞肯被歐莎帶著往東走,而布蘭跟黎德姐弟去長城;
叛變的小烏賊席恩線:這條我認為是在冰與火劇情之中影響力僅次於三大主角(龍女瓊恩小惡魔)的故事線,他的反戈改變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對於席恩這個角色的描寫,電視劇很到位,跟書中比較接近。但是就情節而言,刪去了席恩利用託倫方城引出臨冬城羅德里克的軍隊,再急襲拿下臨冬城,電視劇改為直接強襲臨冬城。最大的改動就是把拉姆斯波頓的出場推遲了整整一季,書中席恩拿下臨冬城之後遇到回兵進攻的羅德里克並且被圍得幾欲投降,但從天而降的波頓軍隊卻殺掉羅德里克並騙進城再活捉席恩,夷平臨冬城。電視劇僅僅描寫成席恩被手下裂鄂達摩克反水被捕,沒有波頓的介入,第三季電視劇直接以席恩被拉姆斯波頓虐待,交代得很不明確;
(感謝 @曾中銘 的指正,關於席恩這裡貌似記憶有誤,我把他的原話貼出來:席恩從島上出發時,在對白裡就已經提到可以聲東擊西拿臨冬城了。 後來在布蘭代理城主時,羅德克里上報託倫方城受到偷襲,布蘭下令帶儘量多的人去救援。 兩點劇裡都挺明顯的啊。 臨冬城也不是強襲,是席恩等趁沒人翻進牆內,要挾布蘭獻城而得的。)
北境之王羅柏線:這條線改動極大,完全抹殺了書中羅柏那不長的稱王時間中僅存的一些戰果。書中少狼主連連擊敗蘭尼斯特軍,從烙印城、金牙城一直殺到峭巖城,戰功赫赫,正是因為這一連串的勝利也衝昏了一個十多歲少年的頭腦,峭巖城他愛上了城主女兒簡妮維斯特林並執意娶其為妻。這樣的結果導致泰溫不得不從赫倫堡臨時起兵,但在奔流城被艾德慕攔截,又被迫南下,但正是這樣卻促成了蘭尼斯特跟高庭提利爾家的聯盟,才有最後黑水河大戰的神兵天降。電視劇裡面羅柏先是一陣不明就裡的行軍,沒有任何戰事,後面又去了赫倫堡--要知道赫倫堡一直都有敵軍駐守,這個改動極其失敗,不僅黑掉了羅柏,也間接影響了各個人物接下來的情節,首當其衝的就是凱特琳見父親的戲被刪掉了,電視劇一來就是霍斯特公爵的葬禮,估計是出於時間,但霍斯特公爵逝世前後的戲份卻是書中相當令人傷感又溫馨的地方,電視劇刪去也降低了故事的人情味;
小妹艾麗婭河間流浪記:竊以為艾麗婭的這條線索,恰恰是馬丁在列王紛爭裡著重表達的:列王的戰火讓維斯特洛大陸滿目瘡痍,百姓朝不保夕,書中正是以艾麗婭的視角,看到了戰爭對於普通百姓的無情摧殘。卷二中艾麗婭在赫倫堡之前的故事改動不大,到了赫倫堡電視劇走向了跟原作南轅北轍的一條路:原作艾麗婭沒有跟泰溫直接接觸,作為一個小廚娘她一直在底層默默偷生,並且記下每一個仇人的名字,並讓賈昆赫加爾解救了北境的羅貝特葛洛弗,泰溫離開赫倫堡後,盧斯波頓奪回赫倫堡,並讓因為艾麗婭救了北境屬臣而讓她成為了他的侍酒。後來艾麗婭偷偷殺了守衛逃出赫倫堡。電視劇中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艾麗婭成為了泰溫的侍酒,而且和泰溫相處融洽,且不論她為什麼不讓賈昆殺了泰溫的BUG,盧斯波頓的刪除,也使得這個人物的形象立體感大減,電視劇觀眾至今不知道水蛭大人這個稱謂的來由,也對他的性格心理不甚瞭解,所以第三季的血婚之所以讓觀眾覺得驚訝,正是因為毫無鋪墊和預兆的來臨,這其實反而不是好事,因為沒有任何說服力。此外,電視劇弱化了艾麗婭的仇恨感,她目睹父親死亡之後,對蘭尼斯特家恨之入骨,暗殺名單在每晚睡覺之間都要念出來,讓觀眾產生共鳴,這也正是卷三艾麗婭連刺記事本數十刀,每一刀大喊一個名字,這段描寫讓讀者無比痛快。可惜劇中記事本第一個被艾麗婭指使賈昆殺掉,電視劇如此做,也消減了艾麗婭這個角色的魅力;
小惡魔君臨首相線:提里昂的故事書和劇變化不大,除了稍微弱化了提里昂的心理活動以外,對於小惡魔做的最關鍵的幾件事電視劇都表現了:放逐傑諾斯史林特,提出跟多恩和高亭和親,下令製造野火以及黑水河大戰的親赴前線。即便如此,在細節上書和劇差別還是很大,書中提里昂並沒有把雪伊藏在首相塔而是放在了紅堡外的小屋內,君臨暴動後出於安全考慮,將雪伊扮成了洛裡絲(暴動中被強暴的那位)而非姍莎的侍女,電視劇硬將雪伊變成了姍莎的侍女兼閨蜜,其實姍莎在君臨很孤獨無助,沒有任何可以依靠的,所以下面小指頭的許諾對她來說如此重要,先按下不表;此外,妓院幫提里昂放風的愛拉雅雅被刪去,由此弱化了提里昂和瑟曦的矛盾。要說變化最大的,還是黑水河戰役的具體細節,電視劇簡單粗暴,波隆一支火箭引爆了當炸彈的野火船,然後史坦尼斯軍就大亂;書裡這場水戰勝因有二:一是野火,二是提里昂事先安排沉在河底的大鐵網,當洋蔥騎士看到軍隊的退路被大鐵鏈截斷時,才明白這場戰鬥大勢已去。
新增雪伊和小惡魔的感情戲(感謝評論@劉明的指正):電視劇中雪伊被塑造為一位不敢說高風亮節,至少是對小惡魔是真情真意,又敢愛敢恨的奇女子,雖身為妓女,卻矢志不渝,情比金堅。但書中雪伊遠遠沒有這麼偉大,她跟隨提里昂的最大原因就是---他是蘭尼斯特之子。地位、榮華、富貴,不管對方是侏儒還是巨人,當個臣妾也是這輩子料不及的美夢。引一段原著的話:”哦,我真希望成為您的情人,大人。我要穿上您給我的所有漂亮衣服,絲綢,錦繡,金縷……戴上您給我的珠寶,牽著您的手,在晚宴中陪在您身旁。我能給您生兒子,我知道我行……我知道我決不會讓您丟臉。“可以看出,雪伊對提里昂百依百順,也是在做這樣的美夢。而隨後她聽聞提里昂要送她去廚房幫工以保護她,她臉色一沉,並口無遮攔地罵了泰溫。提里昂順手一巴掌就打了過去,這一巴掌讓雪伊消停了下來,也打碎了她的美夢。後面的劇情第四季的部分再寫,先按下不表。
小小鳥姍莎&瑟曦&喬弗裡:還記得電視劇第二季第一集那個因為醉酒被喬弗裡奪取爵位貶為弄臣的騎士唐託斯嗎,電視劇後面似乎把這個人忘記了,在書中他還確實比較重要,正是他告知了姍莎一個幫助她逃脫的計劃正在醞釀,並在卷尾強調這個計劃的真實性,而無依無靠的姍莎選擇相信這個渺茫的希望,如果像電視劇一樣有雪伊小玫瑰等幾個好閨蜜,或許她就沒有孤注一擲的勇氣了,並且劇中讓小指頭來告訴珊莎,這應該是強化小指頭和珊莎的關係,但是這樣顯得小指頭不夠神秘,什麼事都親力親為的話,也不像是他的作風。瑟曦和小喬的改動不大,這兩個角色到現在為止比較臉譜化,也沒什麼矛盾體,所以保留了他們描寫性格的大部分戲碼。
雪諾北境副本線:瓊恩的戲份變化不大,也是刪去了一些細節,但沒有改動主線劇情,唯一遺憾的是對於科林在短時間內為何要把守夜人的未來和自己的生命都交給一個素昧平生的毛頭小夥這樣的描寫交代不夠,說白了還是因為電視劇太趕,沒有足夠的時間給觀眾足夠的解釋。
丹尼莉絲東遊記:這段戲在第二季也有面目全非,從一開始編劇就沒有遵從原作描寫的意願。書中丹尼莉絲橫穿紅色荒原,路上損兵折將,找到了一片廢棄的遺蹟及水源,安頓下來休息的時候派人探路並帶回了魁爾斯的使者,電視劇丹妮一路走幾乎沒停,突然走到一個地方就突然讓手下去找人,於情於理都解釋不通,並且印象中那位探路的使者還被砍了頭送回來,無非是想表現對方想給龍媽一個下馬威。進入魁爾斯之後,丹妮和扎羅.贊旺.達梭斯的對手戲改動不大,劇中扎羅最後被男巫菩厲殺死,事實上書中他並沒死,男巫菩厲也不是十三鉅子之一,扎羅在卷五還探望了在彌林的丹妮。隨後,最大的改動,也是第二季最讓我失望的地方,就是電視劇刪去了不朽之殿的預言情節。這段情節在書中極其重要,除了指出丹妮要經歷的三次背叛,期間各種充滿華麗、晦澀的意象也讓人浮想聯翩。這段戲不僅重要,而且觀賞性十足,我只能認為HBO實在是沒有多餘的預算做這裡了,否則貫穿後面丹妮線的這段戲,刪減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隨後,書中巴利斯坦救了險些喪命的丹妮,但是書中描寫巴利斯坦帶了一名武藝高強的壯漢貝沃斯,這個人雖然不是主要角色,但是在卷五的作用也不小,電視劇刪去了此人,並且讓這段戲在第三季才出現。
拖延症患者終於想起這個東西還沒答完了、、、好吧今天把第三卷的異同補上
電視劇第三季只拍了卷三的上半部分,即到血色婚禮、丹妮在淵凱稱王為止。所以人物線就寫到這裡的時間點為止。
詹姆浪子回頭線:也許是為了平衡蘭尼斯特家族前兩季糟透了的壞印象,也許是為了塑造一位具有反差之美的英雄。總之詹姆這一季開始便被洗白了。前兩季魯莽又心狠手辣的無腦戰士的形象大改,就連玩世不恭的品性都在逐漸減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應該還是布蕾妮笨拙的固執和無畏的勇氣讓他看到了兒時自己所追求的騎士精神,這種精神在他的心中慢慢甦醒。本季詹姆的故事絕大部分遵循原著的展開,他與布蕾妮一路往君臨出發,途中被血戲班截住,詹姆的右手被斬斷。他也被送至盧斯波頓處,已經跟泰溫勾搭上(沒有明說,但從後續發展和盧斯波頓的態度來看應該至少已經心照不宣)的水蛭大人對詹姆放行,留下了布蕾妮。良心發現的詹姆回去從熊掌下救出布蕾妮,兩人繼續向著君臨跌跌撞撞地前進著。此處略有改動,書中詹姆要在喬弗裡婚禮之後才抵達君臨,而劇中早早地就回到都城,估計是要對喬弗裡婚禮那場戲做一些改動。
小惡魔受難記線:從這一季開始,小惡魔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書中泰溫來君臨便接過了首相的位置,搶了提里昂黑水河戰役的光環與功勞,將其直接任命為財政大臣,並強迫他與珊莎聯姻。書中大幅描寫了提里昂對於珊莎這樣可憐的犧牲品的不忍。即便是洞房之夜都讓珊莎脫了衣服並且勃起了,他仍然剋制住了自己,沒有讓珊莎失身。珊莎因此也對提里昂由厭惡、可憐逐漸變為了感激、敬佩。後面的書他倆肯定是還有對手戲的,我相信這一點,但電視劇可以不考慮這些,這些次要互動關係都是雞肋。對於這一段電視劇的刪除我表示很遺憾,電視劇裡提里昂是個高風亮節的君子,立場堅定,原則不移,因而怒摑喬大帝也看得讓人十分痛快。而書中提里昂是個掙扎在黑白之間的困獸,他要跟姐姐鬥,跟父親鬥,跟各種佞臣小人鬥,也要跟自己鬥。但是除這點之外,提里昂仍然是電視劇保留原著精神最多的人物,他一直在成長,而且內心也在不自覺地醞釀他自己也預料不到的強大力量。
可憐鳥珊莎線:小小鳥依然是君臨最苦逼的人,高庭家族入駐君臨之後,除了要無端忍受喬弗裡的虐待和瑟曦的冷麵之外,她還要周旋在帶刺的大小玫瑰之間。珊莎在卷三和電視劇中都著重寫了兩條線,一條是卷二埋下的唐託斯協助逃跑線(電視劇改為直接跟小指頭互動),一條是高庭對珊莎的試探,拉攏和許親。第二條線電視劇改動不大,荊棘夫人雖然外形跟原著出入有點大,但是神韻還是比較到位,瑪格麗特爭議比較大,很多觀眾說她不夠漂亮,且沒有原著外表天真內心腹黑的形象,但是電視劇著力塑造的就是一個城府較深,頗有心計的角色,所以由於原著賣萌的戲份減了很多,所以小玫瑰的形象看上去還是比較符合電視劇對她的定位。另外關於電視劇中高庭許給珊莎的親事,書中高庭許的丈夫是瘸子維拉斯.提利爾而非百花騎士洛拉斯,珊莎接受了殘廢但是溫柔善良的維拉斯大人,然而唐託斯不同意此舉,且向小指頭揭發了此事,小指頭為了控制住珊莎,把訊息轉報泰溫,讓泰溫做出珊莎嫁給提里昂的決定。並且泰溫讓瑟曦嫁的,也是這位輪椅上的維拉斯。電視劇把兩人的許親都變成了洛拉斯,只能說明維拉斯這角色可能不會出現在電視劇中了。第一條線電視劇除了沒有唐託斯這個角色之外,大體情節無變化,最後珊莎也肯定會按照書上的節奏一樣逃出。
補充:高庭家族仍然有一位角色在電視劇中未登場,那就是次子加蘭.提利爾,亮水城伯爵,智勇雙全。小時候哥哥維拉斯為了保護他不受欺負給他取了個“勇武的加蘭”稱號,他現在很對得起這個響亮的名頭。在書中他雖然戲份不多,但是在黑水河戰役中穿著藍禮盔甲嚇潰史坦尼斯軍隊的正是他。加蘭不僅戰場表現突出,智商也不低,在君臨中,只有他對珊莎說;“夫人,我見過您看我弟弟的目光。洛拉斯既勇敢又英俊,是我們家裡的驕傲……但您的小惡魔才是丈夫的料,請相信我,他比看上去要高大得多。” 雖然直到卷五他還沒有大動作,但是從各種線索來看,這個角色後面必定會影響主線劇情。
喬弗裡&瑟曦&泰溫:獅家奇葩三代人到目前為止仍然是頭號反派,電視劇把這點充分地表現了出來。書上無非就是多了點心理活動,大致情節沒有變化,只是電視劇少了當時同時入城的凱馮的戲份,不過他肯定也會在第四季登場。
無產階級革命家丹妮線:電視劇丹妮的改動很奇葩,難以歸納。卷三的時間線和情節對於丹妮來說意義重大,自真龍降世之後,第二次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智取無垢者,火燒奴隸主之前,沒有什麼大改動。到了跟淵凱軍隊對峙時,有一些變化:電視劇中,跪倒在丹妮石榴裙下的達里奧不是次子團的團長之一,他是暴鴉團的團長,殺掉的也是暴鴉團的其他團長,他帶來了暴鴉團的兵力。至於次子團,丹妮贈送了一車美酒,並於次子團夜晚酒醉時拿下他們的生力軍,次子團團長逃走,餘下的部隊選擇效忠丹妮。電視劇把兩個僱傭兵團合二為一,看上去沒有差別,但是也許會影響到卷五的情節,就看編劇如何自圓其說。更有點讓人無法理解的是,書中打敗淵凱之後,丹妮的下一個目標是彌林。她在彌林時險些被暗殺,並得知了巴利斯坦和大熊的真實身份(電視劇中巴利斯坦的身份早早地被揭開),她傷心之餘讓兩人從下水道進攻企圖讓兩人死於此次偷襲,卻低估了二人的能力,意外地以最小代價拿下彌林。覺得很眼熟吧,對沒錯,電視劇裡暗殺和偷襲都變成了攻打淵凱的情節,真不知道編劇下一季彌林那兒要怎麼給丹妮重新創造點用兵如神的戲份。總之,丹妮的故事被奇怪地打亂重組,下一季的故事難以預料。不過電視劇把丹妮面對強大敵軍的王霸之氣表現得很到位,觀眾可以直觀感受到一個弱不禁風的少女如何成長為指點江山的女王。
艾麗婭繼續逃難線:小妹在本季中繼續遭受著人生的巨大打擊。電視劇對此改動不大,只是刪掉了艾麗婭的狼夢,估計是沒預算做娜梅莉亞的特效了。見無旗兄弟會,看獵狗和閃電大王比武,閃電大王復活留下伏筆,逃走又被獵狗捉住,帶往灤河城,血婚之時被獵狗打暈趁亂逃出。原著和電視劇發展一致。
瓊恩無間道線:原著與電視劇大致情節相同,瓊恩帶著野人攀爬長城,又在進入長城以南之後趁亂逃走,唯一不同的就是,書中他是被追兵所傷,但電視劇變成了耶哥蕊特和瓊恩的對峙,並且耶哥蕊特在不忍與痛苦中佯殺瓊恩放走了他。這加強了這對苦命鴛鴦的悲劇色彩,此生的最後一面,竟是以仇人的方式相見。
山姆&布蘭做相對運動見面線:山姆線改動較多。第一點把他拿異鬼一血的時間推後了,這點沒什麼多說的,就是簡化劇情。另外一點改動很大守夜人譁變之後,他和吉莉趁亂逃出,電視劇就直接讓他們逃著逃著就碰上了布蘭一行人。但書中卻是山姆逃出之後遇到了一個神秘角色--冷手,這位神秘人士指點了他的前進方向,並告訴他需要將一個人帶出長城,隨後他才按照指引遇到了布蘭,並將布蘭帶到冷手處。電視劇刪掉了這一節,但是可以預見的是,布蘭在下一季前行時,也會自己遇見冷手。布蘭方面改動不大,電視劇基本上是在按照書上的情節在走。
洋蔥騎士&史坦尼斯&梅麗姍卓:本條故事線改得讓人哭笑不得。一言以蔽之,就是刪掉的不知道怎麼辦,只有超越邏輯常理來拆東牆補西牆。洋蔥騎士從黑水河戰役中死裡逃生,被救回之後刺殺梅麗姍卓未遂被逮捕,在獄中學習認字並向史坦尼斯進諫向守夜人援軍。這些都沒問題,無非就是簡化了洋蔥騎士重新被任命為國王之手的過程。然而梅麗姍卓要用拜拉席恩家族的國王之血獻祭,從而喚醒石龍。正如我前面所說,那個勞勃私生子艾德瑞克.風暴都刪了,哪裡去找私生子呢?對了你又猜對了,編劇為了把這裡說圓,讓紅袍女利用謎之GPS定位找到大牛詹德利,又千里迢迢地親赴前線捉拿大牛歸案,又以身作則色誘大牛,取其精華(不不不,不是O液,就是讓水蛭吸血,至於啪啪啪,那純粹是給觀眾的福利而已),在完成了這華麗的過程之後,大牛被洋蔥騎士放走。且不說已經完成了獻祭還要燒死大牛這點邏輯不通,書中一個小孩子就講明白了這一系列複雜的大工程,電視劇這種改動無異於畫蛇添足。
席恩SM線:卷三壓根沒席恩什麼事,電視劇表現的情節,有一部分出自卷四,有一部分來自透過上下文的腦補,可以說這些情節還是編得不錯。小剝皮的幾大愛好:角色扮演,蘿蔔大棒,放走再追都被表現了出來。不過書中救席恩出去的是他的女僕而非小剝皮自導自演。席恩在這段時間遭受的摧殘也徹底改變了他,重塑了他。卷五結束時,席恩內心的一些東西開始覺醒,他會在卷六卷七怎樣改變維斯特洛的格局,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艾德慕&黑魚:艾德慕在電視劇中存在感較低,總的來說就是給人一種超級無能的廢材形象(除了火箭射船半天射不中之外無其他重要戲份)。其實,在羅柏抗擊蘭尼斯特的紅叉河軍事行動中,艾德慕有重要戲份。他率領部隊頑強抵抗魔山部隊的渡河攻勢,最終將蘭尼斯特部隊趕回了河對岸。然後羅柏和黑魚都指責艾德慕盲目出兵,違背了羅柏誘敵深入再取其要道固守的戰略意圖。這些戲份電視劇完全刪去,出於精簡緊湊故事線索的考慮無可厚非,只是狼獅之戰沒有書中那麼豐滿立體了。後面艾德慕的情節電視劇跟書上沒有太大差別,但黑魚在羅柏一行人前往灤河城之後是在鎮守奔流城,沒有同行。電視劇中將黑魚帶到了血婚現場,並且還奇蹟般地因為提前去小解而成功尿遁於屠殺。這點感覺改動失敗,沒看過書的觀眾,看到之前存在感也不強的黑魚突然來這麼一下戲份,還以為他跟弗雷家有什麼勾結串通,讓觀眾對於角色引起不必要的猜測與懷疑,就是編劇塑造人物的失敗。
終於到了最後一條線了
羅柏&凱特琳
不是主角卻勝似主角,冰與火之歌的第一悲劇,理想主義在風中殘落,烙上金箔的愛情,沾滿鮮血的榮耀。
先說改動,改動大家都知道了,主要在羅柏的愛人那裡。
原著:前面說過,羅柏攻打峭巖城時受了傷,由峭巖城城主之女簡妮維斯特林照料。得知席恩叛變,布蘭和瑞肯身亡的訊息,羅柏悲痛難抑。那個時候是簡妮撫慰了她,獻上自己的處子身。羅柏作為長子,繼承了父親的忠誠感、榮譽感和騎士精神。他決定毀掉和弗雷家的婚約,用自己的名譽守護簡妮的貞潔。瓦德.弗雷盛怒之下自然視狼家為眼中釘,加上泰溫的介入,後面的事情就順理成章地發生了。
關於血色婚禮的具體內容:可以看我另一個回答:如何評價《權力的遊戲》S03E09 ── 卡斯特梅的雨季(紅色婚禮)?
簡妮維斯特林很幸運,為了不再刺激弗雷,她聽從建議沒有跟羅柏一同前往灤河城。她是真心愛著羅柏的,聽聞羅柏之死也痛不欲生,然而她也不知道自己的母親希蓓兒夫人早已與泰溫達成密謀,她哄騙簡妮喝下了避免懷孕的月茶,羅柏之後也因此斷絕。
電視劇:一位真誠熱心的戰地護士,打動了金戈鐵馬的少狼主。他不顧眾人反對,執意要取其為妻。他認為只有見證和感受了死亡的女性才能接受並理解他作為軍人和騎士的榮耀。乾柴烈火,一點即燃,凱特琳知道自己沒有辦法改變兒子固執的脾氣,只有默默地接受這段君王和百姓的童話愛情。於是,羅柏驕傲地帶上已有身孕的妻子,準備前往灤河城,既是給弗雷家一個交代,也是對自己的一個安撫---困難的日子終於到頭了,有了弗雷家的支援,蘭尼斯特也不足為懼。
既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線,所以我也沒法評價孰高孰低,觀眾讀者自有心中的判斷。
至於凱特琳,論心計她不如瑟曦、論謀略她不如丹妮、既沒有梅麗姍卓那樣的法力,也沒有布蕾妮那樣的武功。她只是五位子女的母親,僅此而已。把成王敗寇的因果都推給女人,古往今來的歷史,這不是口口相傳中,最常見的故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