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化課代表布丁
-
2 # 清靈書香
出自唐代王維的《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譯文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美酒,想問問朋友你要去外哪裡?
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要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不會再追問,那裡正有綿延不盡的白雲,在天空中飄蕩。
註釋
飲君酒:勸君飲酒。飲,使……喝。
何所之:去哪裡。之,往。
歸臥:隱居。
南山:終南山,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邊緣。
但,只。
-
3 # 輕鬆學英文
下馬:從馬上下來。
飲:喝
君酒:君指你,或者對其他人的敬稱。酒:酒
問:詢問
何:哪裡,什麼
所:地方,位置
之:去
連起來就是:
從馬上下來,喝你準備好的送行酒,問你想要去什麼地方。
-
4 # 讀點古文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詩的字面意思: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飲(yin四聲)君酒:勸君飲酒。飲(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喝。之在這裡作動詞,意思是“去、往”)
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得意:古今異義,意思是得志,抱負實現)
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雲正無邊飄蕩。
賞析:這首詩寫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飲:這裡是使動用法,“使......飲”的意思。一、二句是說,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敘事,五個字就敘寫出騎馬並轡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後才下馬設酒,餞別友人。下馬之地也就是餞飲之地,大概在進入終南山的山口。第二句設問,問友人到哪裡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話,過渡到寫歸隱。這一質樸無華的問話,表露了作者對友人的關切、愛護的深情厚意。送別者的感情一開始就滲透在字裡行間。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三、四句是說,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不得意”三字,顯然是有深意的。指出了友人歸隱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鬱積不平。至於友人不得意的內容,當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業上的懷才不遇,詩人沒有明確寫出,也不必寫出,留以想象空間。這三個字是理解這首詩題旨的一把鑰匙。
“但去莫復聞,白雲無盡時。”結尾兩句是說,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雲正無邊飄蕩。詩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後,勸慰道:“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尋問了,其實你何必以失意為念呢?那塵世的功名利祿總是有盡頭的,只有山中的白雲才沒有窮盡之時,足以供你娛樂排遣了。這兩句表現了作者很複雜的思想感情:既有對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對隱居的欣羨;既有自己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又似乎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聯絡前面“不得意”三個字看來,在這兩句詩中,更主要的是對朋友的同情之心,並蘊含著自己對現實的憤激之情,這正是此詩的著意之處和題旨所在。
王維這首《送別》用了禪法入詩,富於禪家的機鋒。禪宗師弟子問鬥機鋒,常常不說話,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傳達禪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將深邃意蘊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讓弟子自己去參悟。王維在這首詩歌創作中吸取了這種透過直覺、暗示、比喻、象徵來寄寓深層意蘊的方法。他在這首詩中,就將自己複雜的內心世界感受凝縮在“白雲無盡時”這一幅自然畫面之中,從而達到“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尋味無窮的藝術效果。不愧為“詩佛”。
-
5 # 勤人乙
下馬飲君酒,說明我也是騎馬趕來的,爽快按下趕路的暫停鍵,咱們坐下來一起喝一杯。問君何所之,是說我們其實也不熟,都不知道你去哪裡,要分別了沒話找話,問問你要去哪裡。
-
6 # Sunny0221
出自唐代王維的《送別》,這句話的意思是請你下馬來喝一杯美酒,想問問親愛的朋友你要去哪裡?
從詩名我們就可知道,只是一首送別詩,寫的是送別友人歸隱,詞淺情深,含著依依不捨之情。一句樸實無華的問候,表露了作者對友人的關切、愛護的深情厚誼,詩人的感情一開始就滲透在字裡行間。
這首詩同樣也抒發了詩人在政治上、功業上的懷才不遇。
-
7 # 媯中夢
大意,請朋友下馬喝酒,問朋友要去哪裡?
可能是詩人路上遇到了騎馬而行的朋友,並攔住他,問他要去哪裡。
很平常的場面,不是事先便知道朋友要離開,而是恰巧要遇上了。
說明,這位朋友和詩人交集不多,朋友情或許沒那麼深。
如果兩人關係比較好,沒道理,朋友離開了,不告訴他一聲。
當然,這描寫只是片段,也可能是朋友前來告知詩人,他要走了。
詩人便請他喝一杯酒再走,再問問他要去哪裡。
不管是哪種情況,詩人是比較看重與朋友的友誼的,不然,不會藉此寫一篇詩。
朋友因為生活不如意,去南山歸隱。
詩人聽到他這樣說,心情自然很複雜,也無法挽留朋友,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只好把朋友的人生前景透過白雲來展望。
對於朋友的離去,詩人無可奈何,又希望朋友的歸隱是好的選擇。
-
8 # 木寒娛樂君
《送別》【唐】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翻譯: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雲正無邊飄蕩。
賞析:
這是首送友人歸隱的詩,採用問答的方式從友人口中說出歸隱的原因,也表現了詩人複雜的思想感情。詩人對友人關切愛護,既勸慰友人又對友人的歸隱生活流露出羨慕之情,說明詩人對自己的現實也不很滿意。全詩語言看似平淡無奇,但最後兩句卻頓增詩意,可謂詞淺情深,蘊含著不盡的意味。
王維這首《送別》,用了禪法入詩,富於禪家的機鋒。禪宗師弟子間鬥機鋒,常常不說話,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傳達禪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將深邃意蘊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讓弟子自己去參悟。王維在詩歌創作中吸收了這種透過直覺、暗示、比喻、象徵來寄寓深層意蘊的方法。他在這首詩中,就將自己內心世界的複雜感受凝縮融匯在“白雲無盡時”這一幅自然畫面之中,從而達到了“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尋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
9 # 天行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兩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五言古詩《送別》,全詩如下: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翻譯成現代文是這樣的:請你下馬喝一杯醉人的美酒,我想問問你要去哪裡?你說官場生活不得志,想要歸隱南山的邊陲。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過問,但看那天邊無盡的白雲四處飄蕩。
這首詩以問答的方式從友人口中說出歸隱的原因,同時也表達了詩人複雜的內心感情。詩人對友人關切愛護,既勸慰友人又對友人的歸隱表達出羨慕之意,說明詩人對自己的現實處境也不很滿意。全詩用詞淺顯,但字裡行間卻可以感受到一股濃濃的情意,蘊含著無盡的意味。
-
10 # 李橢圓
這首詩出自唐代王維的《送別》,原詩是在這樣的: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這是一首古體詩,寫了一個送別友人的場景,詩文的大概意思是友人即將歸隱,於是作者前來送別,請友人下馬來喝一杯美酒,問問朋友你要去哪裡?友人說因為生活不得意,要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於是作者不再追問,對友人說你只管去吧,那裡正有綿延不盡的白雲,在天空中飄蕩。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
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於為什麼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裡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裡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這一句敘事。飲酒餞別,問君到哪裡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話,過渡到寫歸隱。
這雖然是一質樸無華的問語,卻表露了作者對友人關切愛護的深厚情意。這句話常用在送別時,用以表達自己的疑問和關懷
-
11 # 梧桐樹邊羽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是什麼意思,該如何理解?
這兩句詩出自王維的《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這首詩並不複雜,其實就是記錄了王維在送別朋友歸隱之時的情景和心理感受。容易讓人理解錯誤的就是首句“下馬飲君酒”,看正常語序,“下馬/飲君酒。”從字面上來說,這就是詩人從馬上下來,喝你的酒。既然是來送別,自然詩人是我,而要離開的朋友就是你了。你要走了,我卻急急忙忙騎馬過來喝你的酒。
那是不是說不大過去?
古人在送別的時候,一般是送者開宴贈酒送別朋友,就算到了今天,也沒有讓要走的人請客的道理。這裡一般解釋是“飲”字是使動用法,所謂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之怎麼樣”的意思,即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出的,而是由賓語發出的。
最簡單、常用的例子就是“驚天地、泣鬼神”,是讓天地驚動,使鬼神哭泣。
其實就是讓賓語變成動作的主語,所以“飲君酒”,就是“請君飲酒”。
這種解釋其實大多數人就滿意了,知道“下馬飲君酒”的意思是:請你下馬來飲杯酒。解釋得過去。
但是我是不滿意的。因為並非“飲君”,後面還有一個“酒”字。我能不能解釋成請“君酒”下馬來喝一杯?抑或是請“酒”下馬來喝一杯“君”?這種解釋當然是錯誤的,所以在這裡和“泣鬼神”不一樣,賓語兩個字代表不同的名詞是不行的。但是理解成“君的酒”也不對,請“君的酒”下馬來喝一杯?
這不胡扯嘛。
這種使動結構在文言文中很多,比如《五柳先生傳》中的“銜觴賦詩,以樂其志”中的“其志”就是“他的志趣”,這句話就是讓他的志趣感到快樂,這就是能講通的。如《五蠹》中的“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懷西戎”指使得西戎歸順,這都是偏正結構,而“驚天地”的賓語是並列結構,但實際上也是一體的,“天地”、“鬼神”指代的都是上蒼、幽冥,是一種東西。
很顯然,“飲君酒”在我這種比較認真的人來看,光是一個“使動結構”講不過去。
個人認為,這就是一個“詩家語”的典型。
前面有篇文章專門講“詩家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實際上我們打通這句詩的正常邏輯,應該把“君”提到最前面,而“酒”字不用動:“君下馬飲酒”,意思是不是就順暢了?
但是意思順暢了,節奏感和平仄對應就完全沒有了。有朋友就要說,《送別》本來就是古風,講什麼平仄?不錯,這確實是一首古風,王維也有相當部分的詩作都是不按平仄格律來的,不過在他出生的時候,平仄格律已經出來了,並且飛速地在詩人中流行。
李白、王維都是同一時代的人,這個時代,格律已成氣候,逐漸成為科舉用文體,但是並不是格律詩就取代了古體詩。個人在寫詩的時候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同樣佳作如繁星燦燦。隨著杜甫時代(比李往小十多歲)的到來,格律才完全成熟,平仄格律在保證詩句語音清朗方面的巨大功效也展現出來,最終成為古人啟蒙教育。
王維的大量古風作品是有時代背景的,格律本身還處於不斷探索、不斷完備的時期,所以他寫的詩古風居多。不過平仄概念已經漸入人心,雖然可能“相粘”的規則因為形成時期晚,對詩詞音律影響小,經常不被他使用(如《渭城曲》),成為“折腰體”。但是王維的句子大都是律句,也就是講究二四六位置上的平仄交替,同時保證上下句的相對。
李白、王維寫古風,實際上已經開始用律句寫古風。到後來,真正不按平仄的古風基本消失,出來的律句古風,我們稱之為“律古”。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王維這句詩,無非是為了保持詩的節奏感和平仄相替,選擇了這種表現方法,把“君、酒”兩個字放在了“飲”的後面。為什麼要這麼放?因為在相替的原則下,沒有其他地方可放。
雖然這是一首古風,但是押平聲韻“四支”部。所以第一句肯定不入韻(沒有“四支”平聲字或者鄰韻平聲字),而這句詩只有“君”一個平聲字,那麼按照相替的原則,這個字只能出現在二或者四的位置。“飲君下馬酒”?“飲下馬君酒”?“下君飲馬酒”?
“飲君下馬酒”還算有點節奏感,“飲君下馬酒,問君何所之?”好像也還說得過去,其他的,不都是瞎扯麼。但是第二句的二字是“君”,這無疑就打破了“相對”的原則,而且字還一樣。這當然就不好,反正也邏輯不順,所以最好別用。
結果都排除了,就只好“下馬飲君酒”了。這種為了平仄打破邏輯的表達方式,其實就是“詩家語”,強迫讀者跟著他去換一個思路。
反正我不相信當時是這麼說話的,這很明顯就是為寫詩做出的改變。咱們今天要是這麼寫,還不給罵慘去?
後面的意思就簡單了,至於領悟出各種超然的感覺,那是每個讀者不同的事情。這首詩,關鍵是要把首句理順,其他的都好說,屬於人類共情,稍微撩撥一下,我們就會有共鳴。人家畢竟是和李白、杜甫齊名的大唐詩人三甲啊。
個人的翻譯就附在後面,就不一一對應去解釋了。字面意思很簡單,好是好在詩外的意思,唐詩之特色正是言在詩外,意在詩外,大家不妨自去領會。
下馬來喝一杯酒吧,哥們,你去哪裡呢?
你說在這過得很不爽,回終南山睡覺去。
好吧,既然你不詳說,我也就不再問了。不要惆悵了,得不得意,總不及白雲仙蹤,無盡縹緲。
隨手寫成,難免粗疏。
-
12 # 人間難逍遙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從詩名就可以看出這是一首送別詩,是在王維送友人歸隱時所作。從第二句中的“不得意”就可以知道王維這位友人歸隱的原因,所謂“不得意”自然是政治和功業上的懷才不遇和鬱悶了,既然官場上不能施展抱負,那就索性歸隱山林,過閒雲野鶴般的日子。
第一句的“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王維看到友人騎馬離開,便請友人下馬來先喝一杯酒,順便問問友人打算要到哪裡去。王維知道友人要離開,但是不知道要往何處去,所以在備酒為友人餞行的時候順便問一下,這是很常見的一種生活情形,於是便有了第一句。
第二句“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從這一句我們很自然的知道,王維友人歸隱的原因和歸隱的目的地。終南山又名太乙山,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是眾多隱士的棲身之地。所以王維的友人便去終南山隱居,因為在政治和功業上不能實現抱負。
最後一句“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王維知道友人的遭遇後,表現對友人的安慰:我知道了,你儘管去吧,我不問了。因為王維知道,面對失意時,別人如果過問太多,只會增加煩惱而已。所以王維只有在心中安慰友人:世上的功名富貴,轉眼煙雲,終有盡頭,不值得留念,只有山中的白雲飄飄無窮盡,坐看雲起時也是一種人生樂趣。
古來送別題材的詩詞非常之多,但王維這首《送別》既是其中的佳作,又通俗易懂,語言平淡無奇,情感深刻,蘊含著無窮的意味。
-
13 # 老喵自媒體
老朋友,請不要如此行色匆匆,今日一別不知何時再見。請停留片刻,下馬來和我一起暢飲此杯。
別後你將去往何處,有何計劃,希望你一路順風
-
14 # 靈魂有書香
這首詩寫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飲:這裡是使動用法,“使......飲”的意思。一、二句是說,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敘事,五個字就敘寫出騎馬並轡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後才下馬設酒,餞別友人。下馬之地也就是餞飲之地,大概在進入終南山的山口。第二句設問,問友人到哪裡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話,過渡到寫歸隱。這一質樸無華的問話,表露了作者對友人的關切、愛護的深情厚意。送別者的感情一開始就滲透在字裡行間。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三、四句是說,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不得意”三字,顯然是有深意的。指出了友人歸隱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鬱積不平。至於友人不得意的內容,當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業上的懷才不遇,詩人沒有明確寫出,也不必寫出,留以想象空間。這三個字是理解這首詩題旨的一把鑰匙。
“但去莫復聞,白雲無盡時。”結尾兩句是說,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雲正無邊飄蕩。詩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後,勸慰道:“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尋問了,其實你何必以失意為念呢?那塵世的功名利祿總是有盡頭的,只有山中的白雲才沒有窮盡之時,足以供你娛樂排遣了。這兩句表現了作者很複雜的思想感情:既有對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對隱居的欣羨;既有自己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又似乎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聯絡前面“不得意”三個字看來,在這兩句詩中,更主要的是對朋友的同情之心,並蘊含著自己對現實的憤激之情,這正是此詩的著意之處和題旨所在。
王維這首《送別》用了禪法入詩,富於禪家的機鋒。禪宗師弟子問鬥機鋒,常常不說話,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傳達禪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將深邃意蘊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讓弟子自己去參悟。王維在這首詩歌創作中吸取了這種透過直覺、暗示、比喻、象徵來寄寓深層意蘊的方法。他在這首詩中,就將自己複雜的內心世界感受凝縮在“白雲無盡時”這一幅自然畫面之中,從而達到“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尋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
15 # Laughing一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出自唐代王維的《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理解第一句的意思最好放在整首詩句裡面來賞析,才能最準確的體會詩人的送別時的情愫。
此詩意為:請你下馬來喝一杯美酒,想問問朋友你要去外哪裡?
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要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不會再追問,那裡正有綿延不盡的白雲,在天空中飄蕩。
這首詩寫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飲:這裡是使動用法,“使......飲”的意思。一、二句是說,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敘事,五個字就敘寫出騎馬並轡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後才下馬設酒,餞別友人。下馬之地也就是餞飲之地,大概在進入終南山的山口。第二句設問,問友人到哪裡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話,過渡到寫歸隱。這一質樸無華的問話,表露了作者對友人的關切、愛護的深情厚意。送別者的感情一開始就滲透在字裡行間。
後面幾句也一併進行賞析: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三、四句是說,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不得意”三字,顯然是有深意的。指出了友人歸隱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鬱積不平。至於友人不得意的內容,當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業上的懷才不遇,詩人沒有明確寫出,也不必寫出,留以想象空間。這三個字是理解這首詩題旨的一把鑰匙。
“但去莫復聞,白雲無盡時。”結尾兩句是說,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雲正無邊飄蕩。詩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後,勸慰道:“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尋問了,其實你何必以失意為念呢?那塵世的功名利祿總是有盡頭的,只有山中的白雲才沒有窮盡之時,足以供你娛樂排遣了。這兩句表現了作者很複雜的思想感情:既有對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對隱居的欣羨;既有自己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又似乎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聯絡前面“不得意”三個字看來,在這兩句詩中,更主要的是對朋友的同情之心,並蘊含著自己對現實的憤激之情,這正是此詩的著意之處和題旨所在。
王維這首《送別》用了禪法入詩,富於禪家的機鋒。禪宗師弟子問鬥機鋒,常常不說話,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傳達禪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將深邃意蘊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讓弟子自己去參悟。王維在這首詩歌創作中吸取了這種透過直覺、暗示、比喻、象徵來寄寓深層意蘊的方法。他在這首詩中,就將自己複雜的內心世界感受凝縮在“白雲無盡時”這一幅自然畫面之中,從而達到“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尋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
16 # 小chen故事多
要讀懂這一句必須結合整首詩來賞析。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出自唐代王維的《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此詩意為:請你下馬來喝一杯美酒,想問問朋友你要去外哪裡?
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要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不會再追問,那裡正有綿延不盡的白雲,在天空中飄蕩。
這首詩寫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
-
17 # 飛鳥音樂Asuka
1.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這兩句詩出自唐代“詩佛”王維的《送別》
全文如下: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全文翻譯: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美酒,我的朋友啊,你要到哪裡去?
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要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不會再追問,那裡正有綿延不盡的白雲,在天空中飄蕩。
全詩解析:從題目就可以看出,這是一首寫朋友之間別離的詩。全詩的主旨在於,詩人對即將要歸隱山林的友人表現出的依依惜別的留戀之情。從詩的整體可以看出,詩人對於好友歸隱這件事的複雜心情,即對好友的離去表示惋惜,同時又覺得好友的歸隱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歸宿和選擇。
前兩句之作用:
前兩句是全詩看似最平淡無奇的兩句,只是簡單的敘事和寒暄,但是它有兩個很重要的作用:
1. 點題 這二句可謂是真正做到了詞淺情深,看著只是普通的一句問話而已,其實蘊涵著悠然不盡的意味。
2. 引題 正是因為有了前兩句的這一問,才引出來下面的回答,進而明確全詩的主題,字裡行間,關切、愛護之意溢於言表。
-
18 # 斯夫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請朋友喝酒,並關切詢問朋友行程,是不是有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味道?不過後者是送朋友去西域守護邊疆,而這首《送別》則是送友人歸隱。開頭這兩句的意思是“請你下馬喝一杯美酒,我想問問你要去哪裡?”詩人送友人歸隱,既有勸慰,又有羨慕,最後兩句“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詞淺情深,蘊含著不盡的意味。
古人寫送別的詩浩若繁星,因各自際遇不同,時間各異,因此在詩中表達的情感也大相徑庭。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一邊送別,一邊心也跟著飛翔,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盪漾,依依不捨中,悵然若失。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雪中送客,滿是離愁和鄉思,卻又充滿奇思異想。詩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一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人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王維在此詩中的“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卻多了幾分禪味。心地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表現為一種空靜,虛明,靈智的精美感。
蘇軾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在這首詩中,王維以極平白的語言敘述了一個生活上的細節,然而其意境卻遙遠。因為每一句話都是詩中人物很自然的話語,正如王維別的詩一樣,也是詩中有畫。這個畫景有下馬飲酒,有互問互答,有遠山起伏,有白雲縹緲。
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
詩是抒發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靈世界的呈現。古詩之美,不僅僅是通律和轍,音韻鏗鏘,朗朗上口,讓人喜愛,更因意境唯美,想象豐富,借物言志極其自然,使人拍案叫絕,浮想聯翩。
-
19 # 晴空莽莽
這句詩源自王維的《送別》,詩篇開頭的問句,描述設宴為友人餞別的場面。自問自答的形式新穎較為少見,首二句以詩人的口吻邀請友人共飲,詢問歸隱之地,次二句便是答案,因為仕途不順,決議歸隱終南山,最後兩句是分別之後的感慨。承上啟下,可以想象具體的畫面來理解: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錘。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故事情節:“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略備薄酒,同飲如何?”
一旁的小童機靈地跟路旁的茶鋪租用了一個位置,擺上了家裡帶來的一壺酒,備了倆碟小菜,候在一旁。
“也好。”馬上的白衣儒士翻身下馬,繫好韁繩,隨著王維落坐在茶鋪裡。
“秀才,你今日要往何方?”
“現在生活不如意,我想回鄉隱居,就在那終南山中搭一草廬足以。”
“這樣啊,那就只管去吧,我也不問了!”王維舉杯,先乾為敬。
秀才臉露釋然之色,同樣舉杯迴應。酒也喝了,人也該離開了。
王維抬頭看看那山中白雲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對著友人述說:“那白雲無論如何變換,都是無窮無盡的;這世間的功名利祿卻是有窮的,世事無常,到那時我也該回終南山了!”
揮手作別,盼望相見有期!
背景猜測友人名姓不可考,估且認作是王維的好友崔九,王維私下戲稱崔九為“秀才”。崔九即崔興宗,盛唐詩人,早年與裴迪、王維隱居唱和,後來出仕為官,官至右補闕,但不久即對官場生活產生厭惡情緒,去官歸隱,裴迪為之餞行送別也寫過《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裡。”
崔九、王維、裴迪皆是寒門子弟,在當時的官場中鬱抑不得志,都向往山林隱居,王維後來隱居輞川,旁邊就是終南山,書畫作品《輞川圖》流傳版本迄今為止尚未有確認王維真跡。
回覆列表
出自唐代王維的《送別》,這句話的意思是請你下馬來喝一杯美酒,想問問親愛的朋友你要去哪裡?
從詩名我們就可知道,只是一首送別詩,寫的是送別友人歸隱,詞淺情深,含著依依不捨之情。一句樸實無華的問候,表露了作者對友人的關切、愛護的深情厚誼,詩人的感情一開始就滲透在字裡行間。
這首詩同樣也抒發了詩人在政治上、功業上的懷才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