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塘老李
-
2 # 雲廬煮酒
我明年不準備種那麼多了,今年種的稻穀現在都沒人來收購。種出來的糧食賣不出去?這是做為中國農民的悲哀!農民以種糧為主的微薄收入就這樣也被堵死了?
明年種夠自己吃,剩下的就餵雞鴨了。
-
3 # 旭稻
種 必須要種,如果不種我們國家十四億人口吃什麼?更何況大米是我們每天必須吃的主食!僅憑國家庫存的糧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不止要種,還要種出優質水稻,綠色健康的大米!
-
4 # 長江三農
這話說的,種水稻不是為了別人,是為自己填飽肚子,老話說得好:“積穀防饑,養兒防老”,不種水稻,一家人吃什麼? 糧食庫存大,但真要讓全華人民吃,只需要一年就能吃光。 水稻是華人的 第一主糧,水稻的產量關係到華人的吃飯問題,華人的飯碗,必須盛華人的糧食,必須是華人種的糧食。水稻還是要種的,水稻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不種水稻農民的日子怎麼過呢?
水稻庫存今年已經達1.3萬億噸左右,今年糧食總產量1.3億公斤左右,中國糧食水稻總產量已經實現“15連增”。水稻主要消費市場在中國,中國不僅是水稻種植國,也是水稻消費大國。1.3萬憶噸的水稻儲存,人均兩千公斤,只夠一個人一年的口糧,按人均的數量計算,中國1.3萬億噸的水稻儲備不算太高。因此必須把糧食抓緊,四海無閒田才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水稻必須繼續種下去。水稻種植農民是掙錢的。今年水稻價格雖然比較低,但畝產量提高了。就我們當地來說,今年水稻畝產量1900斤,價格1.20元/斤,畝產值2200元, 純收入800——1000/畝。 糧食價格每年政府都會有保護價收購。價格低了,政府會啟動託市收購,穩定糧食價格,水稻種植農民收入比較穩定,不會虧本。這幾年我們當地農民都在內部挖潛,採用新技術,新裝置,新經驗進行種植,畝產量逐年提高,今年水稻畝產量已經突破歷史最高水平。我們當地水稻採取直播技術。水稻規模化及機械化種植,都是大面積承包全程機械化。水稻種子每年更新,選擇適合當地優質高產新品種種植。我們當地農田是高標準農田,高壓線下到田間地頭,田成方、渠相連、澇能排、旱能灌。有寬闊的機耕路,有無人無人植保飛機噴霧防治病蟲害。現在已經是冬閒了,但我們當地還在新修農田小水利,國家出錢,有資質的建築公司施工。國家近幾年來,對農村的農業小水利投資建設力度越來越大。利用冬閒建設高標準農田的熱潮正在農村興起。種植水稻,農民旱澇保收。我們當地水稻,農民都是種植100畝以上,今年純收入每戶10萬元左右。 農民說今年老天爺幫忙,風調雨順,水稻大豐收,農民趕上了好年景。 水稻種植投工投勞少,全程機械化,人很輕鬆。我們當地農民一對夫妻,承包100畝水稻田,一年實際出勤日只有100來天,其餘時間賦閒在家,或在外地打工,賺取外快。比起其他農作物,農民還是願意種植水稻的。水稻價格,關係到國計民生,水稻價格不可能出現非理性波動,也不能出現非理性波動。糧食價格太高,低收入人群吃飯就成了問題了,因此糧食價格必須穩定在合理區間。我是種植水稻的農民,明年我還會種水稻,因為華人主要吃大米,離不開水稻,水稻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價格不可能大跌,收入比較穩定,不會虧本賺吆喝,即使人手不夠,也能採用機械化規模化種植人非常輕鬆。在我們當地很多農民,明年打算到外地流轉土地種植水稻,擴大種植規模,搞規模效應。水稻是用來填飽肚子的,是為了子孫後代不餓肚子,剩下的才是經濟效益。以上純屬長江老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評論留言。分享自己的觀點。 -
5 # 三六五平凡之路
現在國家水稻庫存較大,農民還應該繼續種植水稻嗎?其實國家水稻庫存與農民種植沒有多少直接關係的。我認為,農民種水稻不是為了國家庫存,農民種糧是為了生計,為了有飯吃。農民種植水稻除了那些種糧大戶,有多少農村家庭把水稻當做營收的,種植水稻基本都是先保證自家吃的,再考慮有多的,外外賣的。
其實我當時也有和題主一樣的想法,就是不想家裡種植水稻了,乾脆買糧食吃算了,後來我父母極力反對說農民不種糧,把田地荒了,去買糧食吃,那不是丟人嗎?有多少錢買糧食啊?後來經過父母他們的說說,也也覺得,農民不種水稻也是不行的。農民畢竟事靠土地來生活的。不比城裡人,靠工作來賺錢的。當然農民的工作就是種田。能種水稻的就種水稻,能種小麥的就種小麥,玉米同樣能種就種。我們國家的基本良田的紅線還是要守住的。
我們知道,水稻一部分進糧庫,大多數還是進入大米加工企業,進行大米深加工,從而加工成大米,再轉賣給消費者,所以我們種植水稻的責任還是挺大的,是關乎到我們的糧食安全問題的,如果大家都不種了水稻了,那樣只會出現大米價格快速上漲,農民你還能買得起大米吃嗎?回答是肯定買不起的。
國家糧庫的稻米是為了保證應急之需的,平日裡是不能開倉的。我們也不要想著動用國家糧庫的水稻來代替不種植水稻,那樣對農民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農民種植好水稻還是當前之任務。
-
6 # 雲眾地
“民以食為天,豬糧安天下。”大米是人們生活的主食,是比豬肉更重要的農產品。雖然當前水稻庫存較大,稻穀的價格較前幾年低,但仍要繼續種植水稻。下面說說我們的觀點:
第一,農民繼續種植水稻,雖然致富發家難,持家養家還是可以,若換出門打工,背井離鄉,大多幹體力活,未必有在家種植水稻輕鬆、自由,和孩子一年到頭才見上一回,也照顧不了父母。近兩年各行各業都是煎熬度日,農民進城也很難有出路,住的沒家裡好,吃得沒有家裡種的蔬菜、糧食健康!假如改種其他經濟作物,既要面臨較為殘酷的競爭,還要面臨種植技術缺乏的風險。
第二,國不可一日無糧,家不可一日無米。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需求的國家,這幾年好不容易實現結束中國糧食食不果腹的歷史,農民不繼續種植水稻則又要回到“吃不飽”的時候。從2003年開始,種水稻一直有種糧補貼,幫助農民減輕負擔,儘可能地保障了種糧農民的收益,保障糧食安全。
第三,種植水稻仍有致富的機會,今年的糯稻讓不少農民獲得高效益,部分優質稻也有好效益,特別參與訂單種植的農民,不僅賣高價,還能領訂單種植補貼。從近兩年的水稻市場變化看,託市收購的時間越來越晚,前期主要靠大米加工企業進行收儲,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優質稻更容易出售,優質稻訂單種植的效益更穩。
-
7 # 三農廣訊
第一,水稻庫存對稻價雖有影響,但影響有限。因為在大量的水稻庫存中,三年以上的稻穀(2016年以前產)已經沒有食用價值,只能做飼料或者加工乙醇等,對新稻無法替代,所以這些陳年稻穀對新稻價格影響並不會很大。第二,從近幾年水稻種植收益看,略高於其他作物。由於水稻種植南北差異較大,下面就以黑龍江綏稜本地水稻種植效益情況說明一下。在本地流轉1垧地水田價格在9000元左右,種植費用大約在6000元左右,總投入15000元。一般垧產稻穀15000斤,今年賣毛糧價格1.28元,產值19200元,這樣種植1垧水田純收入在4200元左右。而種植玉米的純收入在3000元左右,種植大豆純收入在2500元(算上補貼)左右,總體看種植水稻的收入還比種其他大田作物強一些。第三,水稻與其他作物不同,改種其他作物比較困難。種植水稻與其他旱田作物不同,需要有水源,灌溉系統,並且需要打池埂等,如果改種旱田,這些田間設施全得毀掉,損失較大,所以農民們只要能堅持種下去,誰都不會改成旱田的。綜上所述,2020年農民種水稻,該種還得種,除非國家大幅下調水稻託市收購價格,讓農民無利可圖,大家才不會種,否則,就目前的水稻價格情況,雖然農民收入比以前降了一些,但是也不會有多少人改種旱田的。
-
8 # 樂觀不老翁
國家水稻庫存大是為國家主糧安全服務,而且庫存時間不能太長,幾乎年年要更新庫糧。所以大米與麵粉是中國百姓主糧,國家總會計劃好主糧生產確保市埸供應平衡。中國主糧二十年價格沒漲,與國家糧食生產調配科學合理分不開。糧價關係城鄉大多居民生活,國家是不會放棄監控。
-
9 # 糧小咖
現在國家水稻庫存較大,農民還應該繼續種植水稻嗎?水稻是中國最主要的口糧作物之一,也是中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年種植面積約在4.45億畝,總產量在2.1億噸,是全球最大的水稻生產國。從主產區來看,從南到北都有種植,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南方的長江中下游地區等等,很多農民的傳統種植作物就是水稻,也是口糧。所以,無論是價格高低,還是庫存有多少,農民種植水稻並不影響,只是需要調整種植結構。綜上所述,儘管國家水稻庫存龐大,但對於中國這麼大的人口基數,以及長期以來的經驗教訓,不怕糧多,怕沒糧、缺糧。2019年的一號檔案也將稻穀納入了必保品種,無論價格補貼的力度是不是在下降,但國家對水稻生產的支援和扶持應該不會改變,農民無論從自身口糧需要,還是對土地的“敬重”等來說,也都會繼續種植水稻的,只不過需要調整心態、跟上市場發展需要,選擇適銷對路的品種進行種植。
-
10 # 三農一姐
對於中國現在稻穀的庫存量是非常大的,目前已經超過了1.3萬億噸,每週或者每個月都在大量拍賣庫存的稻穀,目前拍賣庫存稻穀的價格基本上在0.95~1元每斤之間,而對於新鮮的稻穀的價格相對來說是比較貴的,目前價格平均在1.2~1.37元每斤的行情。按照今年的稻穀的價格來看,今年稻穀的平均每畝的收益在1000元左右,主要得益於今年的行情非常的好,而且種植的模式基本上使用了機械化種植減少了種植的成本,加上今年風調雨順,所以今年稻穀的產量比較高,收入也比較好的最主要原因。對於農村農民種植土地而言,糧食價格總體上來說是比較低迷的,因為現在的農資產品的價格居高不下,而且人工的成本也在不斷的上升,使得種植成本比較高,等於減少了種植土地的收入。種地不賺錢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一個共識,所以好多人寧可把土地撂荒,也不願意再守著一畝三分地來養家餬口,因為靠這一畝三分地養家餬口,就目前糧價低迷物價飛高的狀況下是不可能的。現在糧食基本上都出現了供過於求的行情,這也就是市場上糧食價格低迷的最主要的原因,畢竟糧食是人們最基本的生存保障,所以中國進行了糧食價格的宏觀調控,並大量的儲存糧食有備無患,確保人們正常的生活的消費需求量。稻穀價格的產量高且稻穀的儲存量也非常的高,得益於中國近兩年對水稻品種的開發,以及現在科學的種植模式和栽培技術,使得近些年來水稻的產量不斷的上升,可以說水稻的畝產量每年都在重新整理著記錄,這就是現在水稻在市場上價格不高,而且供過於求的最主要的原因。水稻可以說是中國種植面積非常廣的一種糧食的品種,但是現在庫存的水稻的數量比較大,可是相比於中國14億人口的大國,僅有的1.3萬億噸的水稻的儲存量也不夠中國1年的消費需求。當然現在人們的膳食結構發生了變化,糧食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只是消費大米,還有面粉,還有玉米,還有花生,瓜幹,大豆等等農產品也可以作為水稻的替代品。對於現在中國水稻的儲存量比較大,農民依舊還在種植水稻。近些年來水稻的面積相對來說有所減少,農民種植水稻的最終的目的是首先解決自己的消費問題,也就是解決自己家裡人的口糧,然後把剩餘的部分賣掉。農村俗話:“家有存糧,心中不慌!”這就是農民為什麼願意種植水稻,而永遠不放棄土地的耕種的最主要的原因。當然,對於那些水稻的種植大戶而言,他們種植水稻的目的就是作為一種投資的收益,近些年種植水稻的收益相對來說比較低,可是超過大面積種植還是有一定的收益的。總之,儘管中國目前水稻的儲存量比較大,但是農民依舊還在種植水稻,種植水稻的目的,主要是解決家庭的大米的消費供應問題,其次就是把剩餘的部分賣給國家,作為中國的一個糧食的儲備供應。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在一些地方農民傳統的種植模式就是種植水稻,特別對於南方的水田裡面種的基本上都是水稻,因為種植其他農作物不適合當地的種植,也是別無選擇的一種農業耕種的模式。不管怎麼樣農民種地是農民的宿命,農民不願意讓土地撂荒,因為農民知道糧食才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
-
11 # 壞男人說小龍蝦
現在國家水稻庫存較大,農民應該繼續種植水稻嗎?呵呵,題主你這問題問的我是哭笑不得。
我們農民種植水稻的目的,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吃飯的問題,吃飯的問題,在現在可能不是什麼大問題,可是你們應該聽父輩或爺輩講過,五幾年大饑荒時期,餓死了多少人,連草皮、樹根都沒得啃。所以老人常說:"老鼠都要存隔夜糧“,講的就是要防範於未然。
中國以前是糧食種植大國,以前還有糧食供岀口,但是近一二十年成了糧食進口大國,每現在每年進口糧食總量超過1億噸,加上糧食賣不上錢,南方地方拋荒地越來越多。所以我一直在琢磨一個問題,我們的農民不種地了,我們的糧食安全,僅僅依靠進口就能保證嗎?的確,現在資本主義對中國糧食就是進行的低價促銷,當哪天農民都棄耕了,那些西方殖民者,還會以這麼低的價格賣糧嗎?大家想想鴉片戰爭時期,他們是怎麼對付我們老百姓的。老話說:"家有存糧,心中不慌“,這個就是要告誡大家,政府手中有糧還不行,只有自己倉庫中有糧,米倉中有米,別的國家才不會卡我們班脖子。
總之,不管國家庫存有多大,自己家糧庫中時時儲備了夠自己一家吃一年的糧食才是最安全,最好的。我們不去想它的經濟利益,只要種夠自家的,一家人吃的放心,睡的安心就行。
-
12 # 三農小黃鴨
能有這樣想法的,八成是因為今年水稻價格不如意的主吧。是的,現在國家水稻庫存較大,那是國家儲備糧,糧庫存水稻再大,和我們農民有一毛錢的關係嗎?這話被被說的,像是國家存糧是免費給你吃的一樣,你還有不想繼續種植水稻的心態。
當然不可否認水稻價格今年在1.2元左右,這還是國家收購價格,要是農民賣給販子的,水稻價格能在1.1元一斤就相當不錯了。難怪現在很多農民想把糧食存放起來,不想賣。昨天還看到有的人準備儲存水稻到十年後再吃,這隻能說,真是佩服現在的人腦洞大開,有想法,有想法是好事,但是不要想著沒有的事。
農民種植水稻是中國長江流域以及以南廣大地區的農活,當然中國東三省也是重要的水稻種植區,水稻一直是中國重要的三大商品糧之一,水稻之所以要國家要託市收購儲存,就是為了國家的糧食安全,避免糧食出現不足,導致糧食漲價,物價上漲,人們花更多的錢買糧食。
水稻的豐收是農村生活富足的保證,一旦水稻產量下降,我們姑且說,農民不種植水稻了,那就會出現水稻需求量越來越大,但是供給量就會越來越少,這樣就形成了,水稻供不應求的情況,價格暴漲都是有可能的,到時候農民吃什麼呢?
我家地處長江流域,父母親年齡都大了,還是堅持每年種植兩季水稻,要苦再累,他們都覺得家裡有水稻就不怕飢餓,有稻穀了,沒有錢都可以過日子如果當你有錢了,沒有糧食了,不足了,你怎麼辦呢?所以種植水稻什麼時候都需要繼續。
關注農民,一起學三農。
-
13 # 鄉間小道267
還是少種一點,出去打工好了,不種也行,掙點錢買吃,家裡沒人種了,父母老了,誰在家種地啊,打工一個月都比種地掙錢多
-
14 # 鄉村關中第一,農民必須具備憂患意識。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農民與生俱來就是耕種土地的,這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職業操守。我們是農民,不耕種土地,不生產糧食,顯然是失職的具體體現。雖然現在糧食年年大豐收,但農民依然要耕種土地種植水稻,把自己的本份工作做好,確保自家的糧倉豐滿,確保稻田裡顆粒歸倉,始終要保持一不怕累二不怕苦的勞動人民本色,要始終在土地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才是根本。所以,農民不管水稻的庫存量多少,每年都要種植優質水稻,生產更多的糧食,才能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第二,民以食為天不可忘。民以食田,無糧不穩。這些經年經驗時刻都在警惕著我們,人們每天都要吃飯,每天都要消費糧食。農民常說,死水怕勺舀。只有土地肥沃,糧食充裕,我們才能更加安心做好各方面的發展,才能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不種植水稻,14億人口每天要消費多少糧食?庫存的稻穀消費很快。所以,長期以來,農民兢兢業業耕種土地,以佔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佔世界1/4的人口,這對於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來說,糧食安全時時不可忘,都應時刻銘記在心,勤於耕作。
第三,農民可適當種植經濟農作物。現在稻穀庫存量大,導致糧食價格長期低迷,過去稻穀每斤價格在1.25元左右,現在也處在這個價位,對於種植水稻的農民來說,種植成本不斷攀升,種田收益卻很少,這樣無法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但農民可以適度種植相應的經濟農作物,發展蝦稻共養的立體農田作業模式,或者種植其他經濟農作物增加收入,彌補長期種植水稻經濟收入差的狀況,相應的提高家庭經濟收入。
第四,種植優質水稻提升糧食價格競爭力。農民不光種地,不光埋頭耕田,還應看到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努力發展種植優質水稻,提高糧食價格的市場競爭力,這才是耕種田地增加收益的根本途徑。我們在水稻庫存量豐裕時,應該在追求產量的同時,提升水稻的品質,這是至關重要的。不能還始終在傳統低端的種植下發展農業,應該提高水稻的科技含量,普及和應用農業科技,種植響譽市場的水稻,這樣的農業才是最具發展潛力的,現代的農民應該承擔起這個歷史重任。
總之,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這句古訓時常響在我們耳畔。雖然現在稻穀庫存量充沛,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不能忘記飢餓的味道。農民應該每年都充分地利用田地,多生產優質的糧食,多生產優質的水稻,為糧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貢獻。農民耕種田地種植水稻,他們不種水稻,又能做什麼呢?所以,農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大面積種植水稻,生產優質大米。這是本職的工作要求,也現實農民的生活需求。
-
15 # 微塵微視界一、自家口糧與水稻價格高低關聯不大,大部分農民依然會繼續種植
水稻和小麥都是目前中國主要的口糧,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它們,也正是由於這樣的特殊性,很多農民在種植水稻時,對於水稻價格的高低是不太在意的,因為沒有打算將其變現,主要是用來當自家的口糧。對於這部分農民,哪怕後期水稻價格還出現下跌,甚至跌破1元/斤,其種植意願也不會有明顯的變化,依然會繼續種植水稻,除非哪一天自己實在耕作不了了,才會選擇放棄。對於老一輩農民來說,已經習慣了吃自己種的糧食,對於市場上的糧食價格,往往不太關心,只會希望自己還有能力繼續耕作,有著一種比較濃的鄉土情結。
二、普通水稻價格上漲乏力,種植戶可適當調減播種面積水稻價格跟其他的農產品價格不太一樣,受宏觀調控的影響較為明顯,2004年開始對水稻、小麥進行收儲,連續10年推動著水稻最低收購價往上走,在2014年、2015年達到峰值,粳稻的收購價也達到了1.55元/斤,從2016年開始,託市收購價又下滑的趨勢,2019年的粳稻價格與2015年相比,下降了0.25元/斤,畝產量1200斤的話,也就是說收益減少了300元。今年早稻產量為525億斤,跟2018年相比減少了46億斤,這主要是因為很多種植戶主動調減早稻播種面積。在後期種植過程中,可以適當調減普通水稻的種植面積,轉向一些優質水稻品種,這樣種植效益會有一定的改善。
三、優質水稻價格仍有上漲空間,種植結構調整勢在必行2019年中晚稻、粳稻的託市收購價分別為1.26元/斤和1.3元/斤,跟2018年保持持平,2020年的託市收購價格暫未發出,但從以往的情況看,基本上跟2019年相差不大。我們透過近期的水稻收購價,會發現同樣的品種,價格差異也是較為明顯的,比如說中晚稻,四川部分地區的收購價只有1.1元/斤,而廣東部分地區的收購價卻達到1.77元/斤。江蘇部分地區的粳稻價格為1.15元/斤,而吉林部分地區受的粳稻收購價為1.75元/斤,兩地的價格差為0.6元/斤。從市場需求來看,優質水稻價格還會繼續上漲,少數地區會向2元/斤靠攏,而一些品質一般的糧源,價格會繼續保持弱勢,這需要養殖戶調整農業種植結構。
四、水稻託市收購對糧價有較強支撐,沒有更好選擇時種植水稻依然是出路雖然說近幾年水稻價格沒有多大變化,而相關的一些農資、人工、地租等價格上漲明顯,但總體上來說,水稻價格是比較平穩的,至少不會像其他農產品,價格波動幅度很大,種植戶一旦沒有踏準市場節奏,很容易出現較大幅度的虧損。種植水稻有一個很明顯的好處,那就是價格比較穩定,基本上在託市收購價附近徘徊,還有就是銷路上基本上不用擔心,到了賣糧的時候,糧庫可以收購相應標準的水稻,同時一些糧販也會上門吆喝。如果一些農民沒有更好的變現方式,種植水稻依然是一條出路,管理得當時,至少還可以有小幅度盈利。
總之,當前水稻庫存量偏高是不爭的事實,而且每年還面臨著國際市場的衝擊,如2019年1—11月份,稻穀和大米的累計進口量為217萬噸,這對於國內的稻穀市場來說,也有一定的利空因素。雖然普通水稻價格上漲乏力,但我們也看到另一方面,那就是優質糧源的需求量是呈增長的趨勢的,這主要是因為消費結構逐步在升級,很多消費者對品質更在在意,這也使得部分優質水稻價格在1.5元/斤以上,少數更是突破2元/斤。這種需求的變化,對於種植戶來說也是機遇,把握好了市場需求,種植水稻收益一樣會明顯提升。
-
16 # 尤加米
國家水稻庫存的大小和農民繼不繼續種水稻沒有多大的關係。國家的水稻庫存再多那也是國家的,是為了應對一些非常緊急的請況,不會輕易拿出來用的。
而農民需要種植水稻來養活自己,也可以賣掉剩餘的口糧增添一些微薄的收入。老家有一句老話說的是在窮也不可以賣斷糧,就是無論怎麼窮都不可以把倉庫的糧食賣空,要存足一定的口糧,預防災害引起的饑荒。
在我老家,即使六七十歲的老人家都還要種田,而且還是年年都種。按理說,他一個人一年到頭也吃不了多少,也不用年年種田的。
我外婆70多了,也還是堅持年年種田,即使沒有牛犁田,她就用鋤頭挖,然後在蓄水插秧苗。其實她挖的那點田都種不了多少,也得不到多少水稻,但她說能收穫一點是一點,就能少花錢去買。
我們現在的生活幸福多了,因為我們現在有袁隆平爺爺,吃的飽了自然也就穿的暖了!過去的農民是吃不飽的,他們一天到晚的幹活就是為了養家餬口,那個時候水稻可沒有現在這麼多穗,我有數過大概100粒左右一穗。
記得我小的時候,家裡種了幾畝水稻,爸媽天天累死累活的去田裡幹活,結果卻沒得到多少稻穀,大多是空殼。交了公糧後,就沒剩多少了。遇到自然災害,可能還得吃上幾個月的稀飯。自從袁爺爺發明了超級水稻後,得到的稻穀明顯變多了,家裡的穀倉年年爆滿。
總之,我是覺得農民們不應該放棄種植水稻,自給自足豈不是更好,再加上現在有機器了,種田不像以前那麼勞累了。相信農民看著爆滿的穀倉會有一種強烈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
17 # 聴忝尢掵
2020年建三江這邊,會主要種植,粘,黑,長,這三樣,小圓粒,會很少種了,今年老農,是廢了,TMD我也是老農……
-
18 # 龍百曉生
關於咱們國家水稻庫存量較大,主要是因為咱們國家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種植和產出國,一定程度上因產能過剩而加劇了臨儲稻穀庫存量!要知道,自1991年前後開始,中國水稻種植面積大多年份穩定在4.5億畝左右,雖然種植面積低於玉米,但因為國內夏季氣候環境普遍高溫,使得水稻種植面積不僅廣闊,而且多地還一年多季種植和收穫,再加上國內精英們對水稻育種技術的攻堅克難,研究出了雜交水稻,例如超級稻、巨人稻、海水稻等優質稻穀品種,使得水稻單產不斷攀高,而且現在化肥和農藥廣泛使用,使得水稻產量已經達到歷史新高點,並促使中國利用有限水稻種植面積產出了全世界最多的稻米總產量!
然而,隨著農業認知深入也發現了諸多問題所在,對於未來農業調整結構也勢在必行,下面結合所瞭解情況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一、水稻種植過度追求產量而忽視質量和土地的可持續發展。既然這裡說到水稻,就以水稻為例,因每年水稻種植面積高達4.5億畝,畝產量高且種植多季,使得每年產出的水稻流向市場需求的同時,還有很大一部分因國家糧食戰略和保護收購價而賣給了國家,從而造成了題主所說的臨儲稻穀庫存量逐年增加。這種現象就好比咱們國家的外匯儲備,隨著國家發展,當貿易出口量遠遠大於進口量時,外匯儲備量就會越來越高。雖然越高有利於國家經濟穩定,但產業結構不平衡也造成了汙染等嚴重問題,並非合理性!
話說回來,雖然臨儲稻穀庫存量越大,越能保障糧食安全和穩定稻米價格,但庫存量越高造成儲存成本高昂,加劇了自身國力消耗和過度浪費,長遠看並不正常,而且水稻產量高卻質量不佳,並不符合市場買賣規則,也不受歡迎,使得水稻賣價偏低、農民增收困難!再加上過度使用化肥和農藥,造成農村土地養分失衡、土壤汙染和養分嚴重流失,並不利於土地利用可持續發展!所以說,即便農民繼續種植水稻,國家也會透過糧食價格和補貼範圍等措施調整農業生產結構,促使部分農戶放棄種植水稻多季,改種其他農產品或提倡輪作休耕,以便降低水稻產能嚴重過剩局面,提高優質水稻產量和土地利用的可持續發展!
二、水稻庫存量大,也說明農民謀生增收方式過於單一!說到種地,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幾年種植水稻、小麥和玉米的農戶比較多,在我們這邊農村一眼望去,大部分農作物為冬小麥和夏玉米,之所以這樣,主要是因為這些糧食作物產量高、有補貼、市場供需穩定、機械化程度高,使得農戶保障種植收益的同時,可以多擠出時間打工掙錢!所以說,要想改變農業種植結構和產能過剩局面,就得改變補貼策略,穩定其他農產品價格,推動農產品深加工領域發展,以及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以此改變農戶謀生方式,這樣農民也會主動放棄追求產量的種植模式,從而保障種地優質高產和可持續發展吧!
總得來說,農民種地考量因素有多種,種植產量、市場供需、農業機械化和家庭收入比重等方面密不可分,並不會關注國家臨儲水稻庫存量多與少,只會根據種植效益、農業補貼政策和自己實際情況而因地制宜!如果當地謀生手段不再侷限於種植水稻上,誰還會下地幹活為掙錢養家呢?!因此,為了生活保障,只要水稻種植滿足農戶基本收益要求,還會繼續種下去的,除非農民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項,才會主動改變種植結構吧!(以上為個人見解)
-
19 # 高老莊等候取經人
按今年水稻行情,1.22元(現在高價),一畝地700斤,土地稅一畝四百多接近五百(沒出來先按五百交,比去年漲價了。)。老農民不種地是全國喝西北風,種地自己喝西北風,種不種地誰喝西北風老農民自己琢磨。
-
20 # 使用者828317170222
這些人是想幹什麼,中國的糧食然道能吃多長時間啊,盡瞎逼逼。目前好多土地都放棄種糧食了,因為糧食價格太低都改種其它作物了,用不了多久糧食危機就會到了。
回覆列表
大家好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六零後的農民,我認為水稻是全華人的命根子,若不把水稻種好光靠國家那庫存是不行"的,
首先因為中囯有十多億人口,如果每個人每天需要一斤大米,那麼十多億人口算下來一天就要十多億斤,所以我認為靠國家那庫存不行,我作為一個農民一定要把我的水稻種好,多打糧食為農民爭光。
其次中國做為人口大國,水稻的多少和好壞是一個國家的經濟重要的一環,如果因為一點點庫存就直接停止種植勢必會引起莫大的恐慌,人不可一日不食。所以水稻種植一定不能停止
最後,中國的水稻已經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我們做為老一代人來講,對糧食的感情非常深,我們經歷了饑荒,經歷了大鍋飯。現在的社會如此和平美好一切都是小康和美好新農村的結果。所以水稻要種,還要好好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