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老年講壇
-
2 # 嘣嚓咵啋
手機存量白熱化的階段,市場可提供的手機越來越多了,當你的對手也開始用價效比來爭奪市場的同時,你的優勢就顯得不那麼突出。
當初放棄線下渠道目前看來是個挺頭疼的事情,滿大街的HOV不會讓你對這三個品牌印象深刻?而且,線下渠道目前來看依舊是大頭,HOV只要給線下讓出利潤空間,那銷量就會快速增長。
年輕人長大了,想要更高階的追求,新一批的年輕人又面臨著更多的市場選擇。
我總是感覺紅米和小米兩個有點衝突,衝擊高階上不去,中低端又被紅米拉走一部分。
最後,其實5G技術還沒真正普及到我們身邊,很多人都在觀望,看看下半年的情況如何。
-
3 # 時間的王者
樓主說的應該是小米手機國內的銷量,根據那個有關的資料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原因導致大部分的手機廠商的銷量都下降了,這個是不可抗力的外在因素。但是我相信因為新冠的有效的控制,接下來的手機市場會進一步的回暖,我相信未來可期。
這個困難只是暫時的,手持紅米手機回覆。
感謝你的閱讀
-
4 # 半矮的玉米
我買了小米10,給我最大感受,就是訊號差,網速不穩定,因為網速訊號造成卡機,現在天熱,莫名奇妙的發熱,燙手
-
5 # 小米有品有魚福利社
不知道樓主的資料是從哪裡來的?
Canalys資料,2020Q1季度,智慧手機全球出貨約為2.72億臺,同比2019Q1季度,出貨量約為3.13億臺,同比下降13%。
排名第一的是三星,出貨量約為5960萬臺,佔比21.9%,同比2019Q1的7150萬臺下降17%
排名第二的是華為,出貨量約為4900萬臺,佔比18%,同比2019Q1的5910萬臺下降17%
排名第三的是蘋果,出貨量約為3710萬臺,佔比13.6%,同比2019Q1的4020萬臺下降8%
排名第四的是小米,出貨量約為3020萬臺,佔比11.1%,同比2019Q1的2780萬臺增長9%
排名第五的是Vivo,出貨量約為2420萬臺,佔比8.9%,同比2019Q1的2350萬臺增長3%
其他品牌合計出貨量7240萬臺,佔比26.6%,同比2019Q1的9160萬臺下降21%
小米手機全球出貨YoY逆勢增長9%,業界最好表現!!!
生活可以被疫情影響,但不能被疫情打敗。
請拿事實資料說話!!!
-
6 # BigSai科技
先聊聊小米的歷史,小米1在2011年10月釋出,價格為1999元。當時三星Galaxy S2價格為4999元,HTC的S710e(驚豔)行貨價格為4498元,蘋果iPhone4s釋出價格為4988元,這些手機都是當時旗艦機和最好配置。在那個時候很多中國產的中端機價格就已經超過2000元了。小米1釋出的時候主打口號就是“為發燒而生”,旗艦的配置,而價格連當時主流旗艦手機一般都不到,花最少的錢享受最好的配置,當年在國內吸引了大量的青年粉絲,小米公司當時由於是小廠,產能不夠,每次有貨都是瞬間搶完。這也是小米公司當時的“飢餓營銷”模式,該模式為小米吸引大量的粉絲,誰都想要又便宜配置又高的手機,由於產能跟不上,很多人都搶購,物以稀為貴,相當於在網際網路上免費打廣告。
飢餓營銷飢餓營銷模式有兩個好處:1.物依稀為貴,能夠激發購買慾,能夠炒熱產品。2.每次產品開賣數量有限,等零件降價了再大量生產,賺時間差價。當時高通晶片在國內不是很出名,與小米合作進行首發相互炒作熱度,互利共贏。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當年中國產手機老大中華酷聯中的酷派準備也推出一款價效比超高的手機直接將小米扼殺在搖籃中,但由於小米飢餓營銷產能跟不上,以及跟廠商零件議價能力不強,銷售數量較小,就沒有對小米進行絞殺。
主打價效比小米手機一直沒有核心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主打價效比和價格戰,雷軍宣佈小米手機的利潤保持在5%之內,因此小米一直代表的是超高性價比,小米品牌在大眾心目中也就樹立了低價、價效比高的形象。這也是為什麼小米一直想努力做高階產品都失敗了,例如MIX系列的銷量一直上不去,MIX1和MIX2銷量和口碑還不錯,MIX3銷量就很慘淡了,到目前MIX4已經就沒有訊息了!小米的高階夢嘗試就以失敗告終。
尤其是最近兩年手機廠商競爭激烈,再加上創新遇到瓶頸,手機各種零件價格透明,導致華為、OPPO和vivo紛紛建立子品牌推出高性價比手機競爭,小米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晶片研發小米曾經也想過研發自己的晶片,經歷過千辛萬苦終於弄出了澎湃S1晶片,搭載在小米5C上,根據使用者反映手機發熱嚴重,一發熱就降頻導致手機效能很差,日常體驗很差。接著就是澎湃S2的研發,接連多次晶片流片,10億造晶片就打了個水漂,濺起了水花,然後小米晶片就沒有訊息了!
華為手機造晶片已經有10多年的歷史,花費上千億造晶片才有今天這樣的成就,這其中包含的艱難困苦就不言而喻了。想要創新很難,需要堅持!
華為手機的崛起目前能夠進行手機晶片研發的就有五家:蘋果,高通,華為,三星,聯發科。目前三星和聯發科已經掉出第一梯隊了,蘋果和華為的晶片都只給自家產品用,三星和聯發科晶片不給力,大多數廠商的旗艦機只能用高通一家晶片,這就導致產品區分度不大,只有大打價格戰,華為成立的榮耀,OPPO釋出的realme,Reno子系列,vivo釋出的iQOO系列,這些系列都具有高性價比,導致小米的日子不好過!
價格對比
最近MIUI12在系統最佳化和動畫方面下功夫進行突圍,這也是小米在尋求創新之路上做的努力和嘗試,希望小米能夠成功,能夠走的更遠!總結眾多價效比手機出現,小米失去價格優勢
華為手機崛起,品牌、晶片、系統和拍照優勢明顯
缺少自主研發黑科技
缺乏品牌溢價能力
-
7 # 數碼魚小於
小米銷量從22%掉到了9%,這應該是2020年Q1國內的佔比,我沒記錯的話小米Q1全球銷量漲了9%,雖然國外漲了,但主要還是靠的是印度市場(印度第一),那時候國外疫情還不是很嚴重,影響不是很大。
為什麼掉這麼快?1.國內疫情
國內疫情大爆發,所有人都是呆在家裡,賺不了錢,民眾不是很情願買新手機,況且疫情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不便之處。如下圖我們可以看到小米只有9%,這還是釋出了新品的銷量。疫情是沒辦法的,給小米算是雪上加霜。
2.外部原因
幾年前時,國內消費水平整體不是很高,那時候以價效比為主的小米贏得了很高的銷量,平常人都會選擇一部價效比比較高的小米手機。而現在,HOV發力,國民消費水平提高了,華為也成功打入了高階市場,麒麟處理器也不再是那個曾經的k3v2了。就現在而言我現在想到小米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價效比,沒辦法,這頂帽子戴的太久了,品牌知名度也就不高了。
3.自身原因
現在的手機市場也不是一味的講引數了,更看重的是體驗,效能都是完全夠用的,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用小米,第一是因為他們沒有一項核心技術,第二是其高管的營銷方式,這一點不得不說確實夠招黑的,但也為其帶來了巨大的網際網路流量。小米自身的定位也出錯了,雖然價效比為其前期帶了了巨大收益,但是後面價效比肯定是行不通的,這是自然的。所以小米10系列進軍高階市場,為了擺脫價效比,價效比就交給紅米了。
4.品牌知名度
普通民眾去買手機一般首先看品牌,你和他講引數他也聽不懂,普通民眾對HOV的認知度更高,我去年這時候去街上買手機,走了7,8家店,有4家華為,2家oppo,還有1家vivo,最終買了華為的,一個街上甚至都沒有看到小米的店在哪,可見其線下發展薄弱,線下大把的銷量也就這麼丟失了。線上打不過華為,榮耀,線下就更不用談了。
拐點?事實證明小米在國內已經是節節敗退了,不得不尋求其他的發展方式了,說實話,如果不在網際網路上搞出些流量,很可能我們就會忘記小米了,但這樣也不合適,只會越拐越彎。
雖然在國內銷量變差了,但是也要看到小米好的一面,小米生態很好,電視銷量也很高,不要小看任何一家網際網路公司。
-
8 # fisherman1119
小米手機從米10、10pro開始在價格上卯足勁追趕華為、OV,自然讓以低價入圈的偽米粉大舉撤退,這是必然結果。畢竟拿著自己的血汗錢不惜高價追粉的鐵桿米粉只是小眾。
想當初我也想等米族的頑疾消除後再考慮重新買一個,但是看了今年米10和K系列的價格後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有這錢誰不考慮質量更好、價格沒高多少的華為手機呢?我和雷盧又沒有一丁點的親友關係,不可能拿我的錢去捧他們的場。
-
9 # 聰明的市場先生
第一季度中前4大手機廠商來說,全球的銷量只有小米的是正增長9%。三星,華為,蘋果都是下滑的。但回到國內的的話,小米卻是下滑比較大的。其實雷軍也說過去年開始,小米已經基本出清了所有的4G手機,輕裝上陣,全力生產5G手機,所以小米今年是沒有什麼4g的庫存的。是不是人算不如天算,萬萬沒想到今年疫情的影響,5g手機的推出被嚴重耽誤,供應鏈運轉不起來,小米10推出的時候,想買的人非常多,但是就是生產不出來那麼多。疫情導致5g手機大量推出被延遲,反倒給了華為這些4g庫存比較大廠家去庫存的機會。到了下半年,外圍疫情恢復還需時日,隨著中國全面復工復產,供應鏈恢復正常,5g手機的競爭會更劇烈,國內市場會成為各家廠商的主要戰地。
-
10 # 泡泡號
首先這個問題的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有強烈的誘導性
從22%到9%這個時間區間是多長?這應該是說小米從巔峰的22%掉到9%對不對?這其中的誇度有十年了吧,畢竟小米剛過十年生日
(至於小米哪年哪個時間點佔到22%本人並沒有查到,望知道的朋友告知)
其次題目這個銷量指的是國內
所以問題應該是“小米手機國內銷量從巔峰期22%掉到2020年第一季度的9%了?”
弄清楚問題,我們來說說是什麼原因讓小米手機國內的市場份額下跌:
從兩個大方向來說一說我的看法:
內因2011年雷軍與其他六人共七個創始人,在“一鍋小米粥的聚餐”後成立,並創造性的開闢了“網際網路手機”銷售新模式
憑藉著超高的價效比和定製化的安卓系統自此一路高歌猛進,並一度坐上國內一哥的位置,一時間風光無兩,而雷軍此時也正是意氣風發,在網路上吊打各競爭對手:激戰魅族、網路大戰紅衣教主、與老餘網路互懟又互贊......
同時小米身上也被友商貼上各種標籤:吊絲機、飢餓營銷、萬物基於MIUI等等
這幾年,也可以說是小米成立以來的十年,小米的熱度從來沒有減弱過
而問題恰恰在此!
內因一:過高的關注度
小米的網際網路模式讓它在網路發展突飛猛進的時代受益匪淺,而同時過高的關注度也讓小米被競爭對手扒光身子,赤裸裸的站在眾人眼前
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
站在聚光燈下,連毛孔都看的一清二楚
這個時候,你只要一犯錯,全網路都知道成為熱點,一個小問題就會透過網路這個放大鏡無限放大
而做產品不可能沒有缺點,這恰好給競爭對手挑毛病的空間,形成輿論始點,打上標籤,在網路上盪漾開去......
內因二:負面標籤
價效比這個標籤是把雙刃劍
既收集了一批價效比的使用者群,也排斥了一部分面子黨
價效比讓小米公司的利潤率很低,所以不得不從其他方面賺取利潤
所以有了廣告,有了上市收集資金,有小米金融......
而廣告這個點就被抓住狠打,即使每個中國產手機都會有,但無奈你是聚光燈下的“寵兒”,所以廣告多這個標籤肯定得貼你身上了
外因(小米國內市場份額的下跌最主要原因還是外因)榮耀的崛起
小米是唯一一個在手機銷量下滑後,還能再次增長的手機廠商
而小米手機銷量下滑的轉折點就是榮耀的出現
小米在最風光的時候,華為拆分了一個子品牌榮耀,主打也是價效比,也是網際網路手機,明顯是對著小米去的
當然了,榮耀最初的宣傳方式也是處處碰瓷小米(真羨慕榮耀早期的平面設計師,只要看一眼小米的宣傳頁面,然後靈機一動,“創意”就來了)
榮耀透過老大哥為自己撐腰,然後以碰瓷式的宣傳方式,穩紮穩打的慢慢在中低端機市場站穩腳根,而中低端正是此時小米的主要市場
財大氣粗的華為經過多年的努力在晶片上終於可以與高通打的有來有回,並藉著一波美國製裁事件,收穫無數華人的認同與支援,同時手機銷量也是突飛猛進
可以說,是華為深耕多年自主技術積累的爆發造就了華為手機今日的輝煌。
而國內的手機市場蛋糕就這麼大,我佔多了,必然是搶了你的份
所以華為手機使用者量的提升,必然是佔了其他手機廠商的份,這個廠商就是小米
而OV真的,他們的使用者群暫時還是不太會影響小米的份額
輿論場的打壓
我們都知道小米現在就是名副其實的雜貨鋪(華為OV也一樣,只是後發的原因還沒那麼的“雜”而已),而且小米在多個領域都做到過行業的第一,小米電視,小米充電器,小米掃地機器人,小米手環等等,實在是太多了。
而且小米每進入一行業,都會打這一行業的價格底線擊穿,壓根就沒給別人活路!
這就是小米
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
這不是口號,這是小米一直在做的事情
但是你斷人財路,這豈能忍?
所以無影中競爭對手就不僅僅是手機生業的對手了
最近推出 的MIUI系統,那簡直是同所有app廠商作對啊??
這些app收集不了使用者資訊還做什麼大資料分析?還怎麼精準推送廣告?某網購平臺還怎麼精準推送商品?某探還怎麼精準推送女朋友呢?
所以,小米一直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
但與此同時與使用者卻越走越近,如雷軍所說:交個朋友
有人會說,我把小米的銷量下跌的鍋全甩給了別人,我希望這部分人認真看看,思考思考。
另外,這個只是2020年第一季度的資料,我相信全年來說小米的份額較上一年應該是略有上升,從最近釋出的手機看小米10系列站穩高階不成問題。
從全球的資料來看,小米二季度受影響應該是比較大的,但是整體上升的趨勢不會變
電子產品說到底都是以產品力存活下來的,所謂的營銷也好,愛國也罷都不是重點
華為一樣,OV一樣,蘋果三星 一樣,小米也是一樣
產品力不行,無論你怎麼吹都無濟於事
你們一天天的說人家LWB就知道懟友商
但你們有沒有想過,人家說的都是事實,都 是以產品論產品,什麼“嗡嗡嗡”也好,什麼“噠噠噠”也罷,都是比的產品
而你們一個個在人家底下回復 的又是什麼?除了勸人別懟產品,就是教人賣手機,甚至攻擊別人品牌的使用者?!
這就是網路
這就是小米的生存環境,能不跌嗎?
十年了,小米始終堅持價效比
十年了,小米成了世界最年輕的500強,小米也成功上市 了
十年了,MIUI一直是最好的安卓定製系統
十年了,小米的網際網路熱度沒有絲毫的減弱,甚至現在的自媒體寫手機的新聞不帶上“小米”兩個字都不知道怎麼寫了!
十年了,小米銷量從增長到下跌,再次增長,又再次下跌,還會再增長嗎?會
僅此
-
11 # 大公子影視後期製作
平民良心5G榮耀X10價效比機,吊打高價低配小米10N條街!
小米那種猴王營銷手段已經過時了,何況華為、榮耀、藍綠廠每年都有款低價高配機衝擊市場,把小米所謂的價效比按地上磨擦!
所謂,小米撲街是必然的
-
12 # 強國製造
小米創立於2010年,2011年推出第一款手機——小米1,因為主推價效比以及首推飢餓營銷模式,一開始就成為了爆款,當時社會上流行起一股以搶到小米手機為榮的旋風,在這兩個策略之下,小米獲得快速發展,按照出貨量計算,小米公司2014年全年出貨量6080萬臺,佔國內近15%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最大的智慧手機廠商,這也是小米最高光的時刻,此後小米的出貨量雖然還在增加,但是市場份額一直在下降。
2020年4月29日訊息,據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最新調查顯示,由於疫情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智慧手機銷售同比下降22% 。而在疫情期間,華為的市場份額上升到近40%,是唯一一個在疫情中實現同比正增長的智慧手機廠商,此時的小米在市場份額上的佔比僅有9%,較高峰時期的佔比減少了6個百分點,不要小看這六個百分點,相當於小米失去了40%的江山版圖。
小米在網上的呼聲其實蠻高的,一些忠實的米粉一直以來都是堅定不移的堅持者,他們認為小米手機很好,其他品牌的手機收割智商稅。但是從品牌支援的忠誠度上來說,或許這種認知是不對的。如果華為手機真的如同很多米粉說的一樣那麼坑人,你是客戶的話,入過一次坑,你還會再入第二次嗎?小米手機如果真的那麼好,買了第一臺的人自然下一部繼續支援,但現實中小米手機的忠誠度實際上卻很低,這說明了什麼?很多人用了一次小米之後,很多人不會再繼續購買第二部
小米一直以來只把華為看作對手,但老盯著華為反而失去了更多,因為小米跟華為本身就有本質上的區別,作為小米,其實更應該關注的是他所看不起的廠妹機vivio以及oppo,這兩款手機在價效比上,比不上小米,也沒有所謂的愛國情懷加持,為什麼卻能把小米手機打趴下呢?或許這才是小米所應該深思的。
小米最近幾年來,做的東西越來越雜,手機已經快成為小米的一個副業了,對於小米的手機,每次的新品釋出會上,一直強調的都是價效比,不交智商稅,但是單純的堆積效能有時候並不一定正確,很多堆積並不能夠產生更優的效果,這或許也是小米市場份額一直下降的原因,因為客戶從單純的價效比上體驗不到更優的享受。
總結
從昔日的王者,到今日的第五,其實小米應該要反思一下自己這些年來的政策了,有時候我認為小米把手機業務跟其他各類業務拆分會更好,不要同一個團隊運營各類業務,給人的感覺就是大而雜,然後把眼光定低一點,先超越所看不起額廠妹機,再去與華為PK,不用總是要幹翻友商,幹翻友商(針對華為),友商的實力和市場份額在短期內你根本無法撼動,反而只會讓人一直感覺你在碰瓷友商,為什麼就不能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呢?
-
13 # EmacserVimer
誰說的小米銷量從22%掉到9%了?怎麼一夜之間小米就這麼慘了呢?疫情期間華為、蘋果、小米、OV在國內市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華為下滑4.4%最輕、小米下滑33.8%最高,不過得益於在全球市場的出色表現,小米在國際市場增加了9%達到了11.1%的市場份額,Vivo在全球市場增加了3%達到了8.9%的市場份額,其他廠商都不同程度的下跌。
華為崛起、小米崛起,中國科技在全球崛起是一個大趨勢,這個趨勢沒有人能夠擋住,唱起來看我們會有越來越多的品牌走出國門,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任何勢力都沒法阻止這個車輪前進的步伐。手機廠商如華為、小米、一加,網際網路企業如騰訊、阿里巴巴、位元組跳動已經在國際化層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小米銷量下滑是有原因的小米手機銷量之所以出現國內下降、國外增長,主要原因還是小米釋出手機的時間比較特殊,小米今年的市場佈局有關。
釋出時間上,小米10作為小米10週年的重點產品,是小米旗艦非常重要的一款手機,不過小米10的釋出時間是2020年2月13日,接著2020年3月27日在國外發布。你說尷尬不尷尬吧,國內釋出的時候剛好趕上國內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國外發布的時間吧又剛好趕上國外疫情大爆發,自然銷量也就不可能高了,也算是點兒背。
戰略決策上,小米在去年的時候正式進入了日本市場,今年年初又帶著紅米品牌強勢進入了歐洲市場,小米本身也加強了對歐洲市場的重視程度。事實上這個效果非常明顯,小米的戰略獲得了巨大成功,除了穩坐印度市場第一之外,小米在歐洲迎來大爆發。在整個西歐市場,小米逆市增長79%,其中西班牙市場第一躍升到28%市場份額,義大利16%、法國11%,這才疫情期間還能獲得這樣的增長資料還是很出色的,本來按照計劃,小米本來準備重點拓展德國和英國市場,受到疫情影響小米這個戰略受到了影響。
華為、小米中國產雙雄稱霸歐洲,三星、蘋果我們來了長期以來中國科技公司在海外,尤其是歐美日發達國家市場發展受到的阻礙比較大,除了長期歷史原因,也與中國產手機品牌本身也有很大的原因。
在早期跟三星、蘋果質量在質量、品牌等認知度上有很大的差距,中國產手機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山寨品牌走出國門難度很大。螢幕素質非常差,硬體效能也比較差,在功能機時代,還能依靠大屏彩屏、八個喇叭佔據市場,可是到了智慧機時代,這個優勢全無,尤其是跟三星、蘋果這些國際大廠比起來,壓力很大。
傳音手機在非洲市場稱王只是因為低價產品符合當地的市場需求,歐美日韓這些發達國家市場單純靠價效比可不行,一加手機在海外取得非常大的成功,除了系統討喜之外,也是下了很大的產品功夫的。隨著華為在歐洲品牌影響力做大,中國品牌逐漸在歐洲獲得了非常好的認知度,小米這個時候出去真的是剛剛好,加上小米超高的價效比,瞬間在歐洲市場打開了。
小米不是下滑了,疫情原因讓所有手機廠商都受到了一些影響,長期來看華為、小米逐漸在全球做大是一個趨勢,這也是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一個縮影。
-
14 # 平凡的世界NoName
你只看佔比,這不是很奇怪嗎?
1.小米手機銷量下降,但小米總業務是上漲這可是華為都望塵莫及的,雖然全球受疫情的影響,任何手機都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維度只有小米還漲了9%,想想是不是很恐怖,但佔比有所下降的時候,小米的手機出貨量還增加了。我記得應該是全球除了vivo增長3%以外唯一一家9%。
這裡面可包含華為,三星,蘋果的都處於下降的趨勢。所以單純看佔比來否定小米就是個錯誤的方式。
2.小米的多點開花小米IOT平臺已經全方位成熟,在去年的雙十一,總銷量更是碾壓所有科技同行,包括華為也望塵莫及,這裡還有人還把目光盯在小米的手機業務上,就是純。
雷軍的大局觀已經成熟現在路由器也更新到了WIFI6,也就是未來的5G,IOT平臺將會更大潛能的爆發出本身的優勢和潛力,操作更快,更智慧。
所以小米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手機廠商了,他現在是多點開花,只要手機保持著基本的熱度,成為話題點,給小米其他產品帶來足夠的流量,就已經完成了任務。
3.小米國際增長迅猛這裡也是小米很強的地方,華為現在在美國,乃至全球都被封殺,如果後期google不給華為使用,還會導致華為進不來歐洲市場。
反觀小米無論是在印度,在歐洲都能排進前三,而且已經實現了海外的利潤反超國內,不得不說真是爭氣,中中國產品特別是科技產品,能輸出海外,賺外華人的錢。我表示很佩服。
所以手機行業就算重新洗牌,小米也是中流砥柱的存在,目前能和小米一較高下的中國產品牌也只有華為了。其他的話題比不過,IOT比不過,國外市場比不過。所以小米現在依舊增長迅速。
回覆列表
我記得當年高中語文考試的作文大概是說什麼軟硬結合,我當時寫了oppo和華為,認為軟硬結合才是重要的。當然軟可不是軟體的意思,而是“軟實力”的意思,其包括營銷,渠道,品牌效應……硬主要指的是技術。
我想說的是什麼呢,就是小米老盯著華為看,可能會錯過很多東西。我覺得小米或者米粉要思考的是份額22%跌到9%是一天形成的?華為超越小米成為國內第一是一天完成的?
答案當然是不是。如果只看華為,你可能就忽略了ov怎麼崛起的,你怎麼被你所嘲笑的廠妹機和智商鑑定機比下去的。
小米在網上的聲量很高,每一個產品出來,都萬眾歡呼,每一次看都覺得小米這次要成了,只是那群歡呼的人當中多少都是下一部一定支援。
很多人認為小米手機很好,其他品牌的手機收割智商稅。下面這個圖某種程度上就能解釋這種認知是不對的。如果華為手機足夠坑人,入果一次坑的人可能就不會再入第二次。小米手機如果真的那麼好,買了第一臺的人自然下一部繼續支援。問題就在於,華為使用者的忠誠度遠遠高於小米,這原因怎麼解釋?你能說100萬個人樂意當韭菜,1000萬個人樂意當韭菜,但你能說1億個人,2兩億個人都可以當韭菜?而且是當了一次又一次的韭菜。
所以,產品引數不是衡量一款手機的唯一標準,引數之外的東西品控,質量,質感,都非常重要,這種提升所要花費的資金可能更多,這些東西是沒有辦法價效比的,一個量化的反映就是小米10系列京東的好評遠低於其他旗艦機型。
我昨天去了蘇寧易購看手機,在去看nova7的時候,旁邊有個大叔和他妻子在買手機,我留意聽了銷售員怎麼推銷的
這款手機是最新的,今天剛上市,用的是華為最新的麒麟8206400萬畫素充電速度很快的你看這外觀和配色都是很好看她一直在強調新,強調華為,強調畫素,強調充電速度。沒講光變,沒講820的引數。為什麼?因為硬要講,她自己也不明白,那客戶也聽不懂。同樣的,去小米店買手機,你叫他講lpddr5,wifi6,ufs3.0,那消費者反問一句這是什麼?你怎麼跟他解釋?我去小米店看米10青春版的時候,我問了那個小姐姐:這搭載了miui12嗎?她迷茫地看著我,趕緊找另外一個過來跟我解釋。
這又說明什麼,說明有些引數你別要求普通消費者能懂,就銷售員也不懂。
但是對於線下而言,普通消費者關注的可能是品牌,手機外觀,或者手機外觀的表現出來的手機的某種質感,以及他能聽懂的引數項。
前文提到的oppo,ov兩家的崛起我覺得挺有意思的,首先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句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真的很魔性,電視廣告在放,我家這裡的步行街買手機的那一帶,手機店門外的大喇叭在放。但是奈何消費者接受。這裡面可以看出ov高歌猛進的原因是渠道,營銷當然少不了技術。現在我這裡的的掛著ov牌子的店和掛著華為店也是五五開的,而小米只有最大商場裡面才有,ov華為普通的步行街,手機的維修店都有。
而ov的廣告也是厲害的,各種綜藝你都可以看到他們的廣告,還有代言人,我真發現代言是有用的,真的有人為了愛豆去買一臺手機。綜藝上我最近看得王牌對王牌,裡面的vivoX30,60倍變焦拍照更清晰,時不時拿這個手機放大來拍圖片,裡面幾個嘉賓邊用邊說厲害厲害,這種展示很直觀,之前看這個綜藝的人心裡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雷軍說小米這幾年只專注產品了,忽略了品牌和營銷。我覺得是對的,但是營銷部門,如果單靠網際網路營銷,高管充當kol,網際網路聲量大,而出了數碼圈,這種聲量就變得無限小,那樣子還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