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老鼠的救贖
-
2 # Windmoon
當時美國有作投彈的預演,並不是臨時決定拉上原子彈就去炸,是經過多方考量的。飛行員沒有受傷,一是因為當時原子彈的當量相對較小,爆炸威力和範圍都沒有那麼大;二是當時美國的技術可以使飛機已達萬米高空,距離爆炸中心非常遠;三是飛行員的專業素質過硬,當時丟原子彈使用的是投擲,也就是說原子彈在投放的時候是作向前拋物線下墜的,這時候需要立刻調轉機頭遠離爆炸中心點,所以總上所述確保了飛行員的安全,當然了,如果即便被炸死了沒有飛出來,對整件事情的結果來說也是不痛不癢的,只是史書上多加了幾筆而已
-
3 # 語時雜談
首先肯定的是在廣島投放原子彈的飛行員是安然脫身的。
1945 年8月6日,為儘快結束戰爭,美國在廣島投放核彈。由著名的超級空中堡壘B-29轟炸機進行投放。
在廣島投放“小男孩”原子彈的飛機及機組人員原子彈的主要殺傷手段原子武器爆炸時產生四種殺傷,破壞因素:光輻射、衝擊波、早期核輻射和放射性汙染以及電磁脈衝。---民兵三防手則
而在廣島投放的原子彈,其理論殺傷性在5.6公里外既然存在。
廣島原子彈殺傷範圍圖示原子彈的投放因為在廣島投放核彈是第一次在實戰中運用,對於此次投放,科學家們是極其謹慎的。要求B-29必須距離爆炸中心12公里以保證安全。而廣島原子彈所理想的最大爆炸範圍是在距地600米空中引爆。
1945年8月6號上午9點15分17秒,Tibbetts在廣島上空投下小男孩後,迅速調轉155度,按照他的說法,再猛點,飛機尾巴都能扭斷。在轉向過程中,B-29的高度降低了1700英尺(500米),熟悉B-29的人知道,B-29的爬升率只有270米/分鐘,在這十萬火急的情況下,B-29開足馬力,拼命向遠方水平飛去。
即便如此, 投彈的機組人員依然感覺到了原子彈的衝擊波。Tibbetts在自己的回憶錄中這麼寫到:
" ... struck the plane with a violent force. Our B-29 trembled under the impact and I gripped the controls tightly to keep us in level flight." Although they were about nine miles away they were still hit with the power of a close blast of anti-aircraft flak. The next day, "... Bob Lewis told reporters that if felt as if some giant had struck the plane with a telephone pole."
衝擊波重重地撞擊我們的B-29,我抓緊操縱桿讓飛機儘可能保持平衡。此時飛機距離爆炸點大約9英里,但是還是能感到劇烈的衝擊波。...另一名機組成員Bob Lewis回憶他感覺像是某個巨人用電線杆狠狠地抽打了飛機。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在廣島投放原子彈的飛行員,還是在長崎投放原子彈的飛行員。他們都沒有對此事感到後悔。前者飛行員Paul Tibbets在2007年以94歲高齡去世,後者飛行員Charles Sweeney在2004年以84歲的高齡過世。
廣島投放飛行員Paul Tibbets -
4 # 調侃歷史的幻苦君
你好,飛行員駕駛者飛機飛到了一萬米的高空,來投放原子彈,然後在投放原子彈後,就以最大的馬力和155度的大角度急轉彎逃離那個地方,原子彈掉落和爆炸,產生危力都需要時間,所以在輻射等傳播到時,飛機已經飛遠了,對飛行員沒有影響
-
5 # 世界的五彩斑斕
其實是有事的,只不過影響不大而已,畢竟輻射引起的身體變化,如果沒達到癌症那種病痛的程度,自身關注的就少很多了,甚至別人都不會關心!更重要的是,當時他們也有一定的防護性,而且距離相對也遠,那就不引起關注罷了
-
6 # 丹飛朝陽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為迫使日本投降,分別向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了一顆原子彈,都是由B-29轟炸機(著名的Superfortress超級空中堡壘)投放的。投放廣島的那架B29叫做Enola Gay,原子彈叫“小男孩”。
為什麼投放原子彈的飛機會沒事?
首先,我們先給大家說說核武器的製作原理
其實核武器的原理非常的簡單,它就和製造常規炸彈的原理差不多。
製造常規炸彈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提煉出炸藥,有了炸藥以後,把一些鐵球、鐵釘和炸藥混合在一起,裹緊以後,加上引信,就成了一個炸彈。
在這個過程中,“炸藥”是最關鍵。
只要製造出炸藥,後面的事情就非常簡單了。
原子彈的“炸藥”就是“鈾235”。
原子彈爆炸的原理就是:利用中子轟擊鈾235,由於鈾235非常不穩定,當中子打到鈾235上的時候,鈾235就再會釋放一箇中子和大量的能量。釋放出來的中子又去轟炸其它的鈾235……
原子彈被引爆後,在很短的時間內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極其嚴重的破壞。
在普通人看來,原子彈很恐怖,好像一顆原子彈就能毀滅一個國家、毀滅地球一樣。
事實上,不是這樣的!
原子彈的威力是很大,但是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大。
由於存在臨界質量,原子彈的最大當量只有50萬噸左右。
不同當量的核彈殺傷半徑和殺傷面積:100萬噸當量的原子彈,殺傷半徑為6.93公里;300萬噸當量的原子彈,殺傷半徑為10公里;1000萬噸當量的原子彈,殺傷半徑為14.93公里,10000萬噸當量的原子彈,殺傷半徑5為32.18公里。
大家注意:核彈的當量和殺傷面積不成正比關係:100萬噸當量的核彈殺傷面積為150平方公里,1000萬噸當量的核彈殺傷面積為700平方公里——當量增加10倍,殺傷面積增加不足5倍。
上面這個資料還是針對沒有任何遮擋的資料,如果有建築物、高山等阻擋,殺傷半徑要更小。
根據網路上的公開的資料,以100萬噸級核彈為例,它對躲在不同隱蔽物後面的人員的殺傷半徑如下(單位公里):一顆100萬噸的核彈爆炸,在堅固建築後的人員在4公里外不會送命,在坦克內的人員在3公里外就不會受到傷害,而地鐵內人員只要在8-900米外就能躲過一劫……
現在的城市基本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非常的堅固,一顆100萬噸當量的原子彈殺傷半徑也就是3-4公里。
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城市裡,100萬噸當量的核彈殺傷面積為33平方公里,日本的總面積為37萬平方公里,所以理論上來說,要把日本整個國家轟炸一遍,至少需要1萬顆100萬噸當量的核彈。
原子彈爆炸時主要的五種殺傷因素是:光輻射、衝擊波、早期核輻射、電磁脈衝和放射性沾染。
對於當時投放原子彈的飛機而言,最主要的殺傷力來自衝擊波。
最後,離開距離談殺傷力都是耍流氓。
殺傷力是隨著距離遞減的,只要距離足夠遠,那麼是安全的。
廣島投放原子彈因為是人類第一次投放,由於沒有經驗,因此非常謹慎。
曼哈頓工程的科學家要求B29必須距離原子彈爆炸中心點8英里(12.8公里),才能確保安全,飛機投放之後需立刻掉頭返回。
飛機投彈後,原子彈在水平方向仍然繼續向前飛行,此時的B-29立即轉155度角飛行的策略,這個角度,可以確保笨重的飛機儘快轉向,同時核彈爆炸時,爆炸點在飛機的尾部方向。按照當時飛行員Tibbetts的說法,再猛點,飛機尾巴都能扭斷。在轉向過程中,B-29的高度降低了1700英尺(500米),熟悉B-29的人知道,B-29的爬升率只有270米/分鐘,在這十萬火急的情況下,B-29開足馬力,拼命向遠方水平飛去。
43秒後,小男孩爆炸,又過了40秒,機組成員機槍手Bob Caron看到了正在向飛機逼近的衝擊波,隨後感覺到明顯的衝擊波撞擊。Tibbetts在自己的回憶錄中這麼寫到。
而此時的衝擊波對飛機及人員的傷害已經很小了,所以飛行員能完好的回去。
-
7 # 武經總要
美國飛行員是九死一生。
從原子彈在高空投下的那一刻算起,僅僅45秒之後就爆炸了。美國飛行員需要在這45秒之內逃離,否則讓自己也難以逃脫滅頂之災。
當時的飛機的速度也沒有那麼快。
幸好美國的飛行員還是成功的逃脫了滅頂之災。
當時負責投彈任務的是美軍的一架B29轟炸機,
機上一共有12名機組成員。這12個人,都活了下來,沒有在原子彈的爆炸中受傷或者死亡
活得最大的飛行員居然活到了90歲
只有短短45秒的逃生時間,
美軍飛行員究竟是如何活下來的?
要想在45秒內達到安全逃生半徑,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並不是二戰的飛機能夠達到的。
所以現實中,飛機其實是在投彈之後就立刻轉向,
並且大幅度的反向加速,以最快的速度逃離了危險的區域。
後來的調查發現這架飛機在43秒的時候正好離開了危險區域,而原子彈在45秒之後爆炸。
確實是非常驚心動魄了。
在實際的操作中,
B29轟炸機在投彈之前曾經有過一段俯衝飛行,
降低到一定高度之後迅速拉昇,在拉昇的過程中將原子彈甩了出去,讓原子彈獲得最早的速度,讓原子彈在慣性的作用之下飛得更遠。
這也就讓飛行員有了更多的逃脫的時間。
美軍的飛行員明知道這是非常危險的,但是還是要盡力的完成這個任務這些飛行員都是抱著視死如歸的決心去執行這個任務的,能夠死裡逃生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但是美國的飛行員也是軍人,作為軍人只有無條件的接受命令,畢竟打仗本來就是要死人的,身為軍人只能毫無保留的去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
可見,戰爭是非常的殘酷的,無論對於戰勝的一方還是戰敗的一方都是一種煎熬,因此我們要倡導和平,只有和平的才會消失這些不必要的苦難。
-
8 # 東昇宅配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當時原子彈的威力,原子彈的傷害是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衝擊波以及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汙染,它是有一點的傷害範圍的。當時的原子彈遠沒有現在的威力大,投放在廣島的原子彈的威力在1.2萬噸~1.5萬噸TNT之間,傷害範圍在7公里左右,而對於當時投放的飛機來說只有衝擊波對其有危險,理論是隻要飛機飛出這個範圍就不會造成傷害。
當時用於投放原子彈的飛機是B—29重型轟炸機,B—29重型轟炸機是美國一型四引擎螺旋槳戰略轟炸機,它的最大飛行速度是576千米/小時。在1945年8月6號上午9點15分17秒時在廣島上空投放了原子彈,但是B—29重型轟炸機先是俯衝後再投放原子彈,因而原子彈會在向前飛行一段時間後才會下降,當時就算是原子彈在空中600米爆炸傷害最大化,這為B—29重型轟炸機飛出傷害圈爭取了一段時間。
因為這是原子彈第一次投入戰爭中,因而科學家非常謹慎,因為衝擊波的傷害是隨著距離遞減的,因而計算飛機要飛出12公里才能避免受到傷害(其實當時的衝擊波傷害範圍沒有這麼大)。當時投放後,B—29重型轟炸機直接以155的角度進行調轉改變方向,然後再水平飛離。原子彈爆炸在45秒時爆炸,這個時候飛機已經在43秒飛行超過了12公里,根據飛機的飛行員後面的回憶,感受到了強烈的衝擊。
當時,飛機上一共有12名成員,沒有一位受到傷害,在2014年7月28日,當年執行“廣島投彈任務”的轟炸機機組人員中西奧多·範柯克,在美國佐治亞州的養老院中逝世,享年93歲。至此,執行“廣島投彈任務”的12名轟炸機機組人員全部離世。
當時,美國一共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也讓大家感受到了原子彈的威力,很多國家也開始研究原子彈。後來也出了《禁止核武器條約》。
-
9 # 勇戰王聊歷史
兩位飛行員和其機組成員因為有“終結”戰爭的功勞,所以,都很高壽。先來介紹下這兩位飛行員。
二戰時,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放了兩顆原子彈。
1945年8月6日,向廣島投擲原子彈的機組飛行員叫Paul Tibbets(保羅·蒂貝茨)。他所駕駛的B29轟炸機叫“Enola Gay(艾諾拉·蓋伊)”。這個飛機的名字,是取自他母親。他負責扔下的原子彈叫“小男孩”,殺死14萬日本人。
(兩位飛行員照片)
值得慶賀的是蒂貝茨活到了92歲,2007年才去世。老人家三觀也正,他一生從未後悔當年向日本投下原子彈,他堅信那是"為儘快結束殺戮"所採取的正確行動。
1945年8月9日,查理士·斯文尼(Charles Sweeney)駕駛的名為“Bockscar”(伯克之車)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向長崎扔下了另一顆原子彈。(這顆原子彈就是“胖子”!)他在2004年以84歲的高齡過世的,生前也對投放原子彈的事表示“永遠不後悔”。
為了讓機組成功返航,美軍也做了很多準備。1944年9月,美國就組織了15架B29飛機組成的“509大隊”。其任務就是投放一顆“非常大的炸彈”。這個飛行隊先在美國內陸沙漠進行訓練,然後又去古巴做跨海飛行訓練。後來,被佈置在提尼安島。在島上,509大隊享受最好的後勤保障。不僅有最好的食物,還給他們住的地方安裝了空調。
飛行大隊訓練的主要任務是精準投彈和急速轉彎返航。對於返航訓練,美軍考慮到B29轉彎半徑太大,也測算了一個合適的轉彎半徑155-159度(不是180度)。之所以要轉彎返航,是因為炸彈投出去以後,會隨著慣性照常向前滑行。所以,要儘量讓飛機向與炸彈滑行方向相反的方位飛。而且,還要保證炸彈點在飛機正後方,減輕衝擊波對飛機的傷害。(側向對著爆炸點的話,飛機會被衝擊波吹翻飛機)
除了訓練和後勤,509大隊的15架B29轟炸機也是定製的。這款飛機本是1943年才開始服役,絕對是當時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而為了執行這次超級轟炸任務,美軍還讓飛機廠商對飛機進行了改裝:改裝帶氣動艙門的大投彈倉,並安裝重型炸彈掛架;移除了全部防彈裝甲和除尾炮之外的全部自衛武器,給飛機瘦身;改進了引擎的燃油噴射和冷卻系統,並使用可反轉的螺旋槳,提高飛機效能。很大可能,美軍為了應對沖擊波,對這批飛機進行了額外加固。這就是軍事機密了,參戰的這兩架飛機後來就被拆解了。現在看到的兩架展覽品,都是經過修復的。
美軍的訓練其實夠用了。美軍根據參與曼哈頓工程的科學家建議,把安全距離定位12.8公里。實際上,當時2萬噸的原子彈最遠的殺傷力在5.6公里左右。(小男孩是1.5萬噸TNT,胖子是2萬噸TNT。)而美軍飛機投彈以後有45秒時間轉彎撤離,另外,原子彈45秒爆炸以後,衝擊波(速度未知)抵達飛機還有一段時間。也就是說,以B29最高527公里的飛行速度,基本沒問題。
事實也確實如此,美軍飛行員只是感覺轉彎時用力太猛。受到第一次衝擊波攻擊時,感到劇烈震動,並沒有受傷。飛行員還聽從隨機科學家的建議,進行了減速,以降低飛機的震動。至於大家最擔心的核輻射,其實也是最不用擔心的。因為,美軍飛的太快,有點輻射也沒事。
其實,按照現在很多軍武愛好者在模擬器上得到的資料,當時原子彈威力不會像美軍飛行員說的這麼大。對於飛行員的描述,我覺得可能有誇張的成分。其目的,就是在誇大原子彈的威力,給後來的“原子彈俱樂部”成員增加心理壓力。
-
10 # 月夜luck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向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這兩顆原子彈的能量巨大,殺傷力巨大,也是這兩顆原子彈導致日本的心裡防線崩潰,使日本很快就投降了,而也促進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但是原子彈的殺傷力真的是太大了。
原子彈被投下後,一瞬間廣大就變成了不毛之地,廣島上是數十萬軍民因此而喪生,而原子彈在爆炸後產生了幾千度的高溫。但是原子彈的殺傷力那麼大,並且原子彈爆炸還有衝擊波和輻射。為什麼在空中投放原子彈的飛行員完好無損呢?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而其實美國也考慮到這個事情,畢竟飛行員是十分寶貴的人才,不能隨便就失去他們,所以美國使用的方法是要保護好飛行員的人身安全的。美國使用的方法就是高空戰機投放,也就是飛機飛到非常高的地方,然後投放原子彈。其實原子彈並不是在地面上爆炸的,而是在空中就爆炸了,然後落到了地面上。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飛行員駕駛者飛機飛到了一萬米的高空,來投放原子彈,然後在投放原子彈後,就以最大的馬力和155度的大角度急轉彎逃離那個地方,所以在輻射等傳播到時,飛機已經飛遠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飛機沒有受到飛機影響的原因。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美國挑選的都是最優秀的飛行員來進行這個任務,飛行員也是抱著犧牲的態度來進行這個任務的。
有一些人認為用原子彈炸日本實在是太殘忍了,但是當時日本製定了一億玉碎的計劃,必須需要打破,所以在當時這也是很必要的。
-
11 # 阿立的精選書
原因有三:飛行高度足夠高、飛行距離足夠遠、飛行員防護足夠好。
“小男孩”原子彈在離開機艙的第43秒,近70000人化為灰燼、數十萬人雙目失明、肉眼所及的建築無不塌陷,一朵蘑菇雲讓日本人終於明白了自己的困境,低頭簽下了《二戰投降協議書》。
科學家在製造原子彈時就曾說,原子彈在爆炸後會產生幾千度的高溫、巨大的衝擊波和不可估量的輻射。這讓美華人十分重視在投放完原子彈之後的的逃生計劃,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瞭解一下這個逃生計劃。
飛行高度足夠高20世紀的美國,是世界工業技術的頂尖國家,他所製造的b-29重型轟炸機,經過改裝之後,能夠在9000米的高空進行投彈,這個高度本身就為飛行員的安全,做好了前提條件。
同時,原子彈爆炸產生的破壞力,主要是橫向擴散,爆炸的上空最多會有一些氣流的衝擊,所以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空氣的衝擊。
飛行距離足夠遠b-29轟炸機的飛行速度是574km/h,是當時最快的轟炸機,這個速度保證了飛機在爆炸前,飛到預期的安全區域。
同時在飛機飛行的角度上,專家們專門做了多次試驗。因為飛機是在向前飛的,原子彈發射時候也在向前飛,而不只是向下降落的。這時如果飛機和原子彈的飛行方向相反,則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原子彈的傷害。
最終專家們敲定,投放原子彈之後,飛機轉彎155°是最好的逃離方向。
飛行員防護足夠好機艙裡的飛行員,戴著大大的護目鏡,身著厚厚防護服,宛如去做生化實驗一般。這想措施,是在保證飛機安全的前提現,為飛行員提供了健康保障。
原子彈爆炸產生的巨大熱量和衝擊,在高度和距離上已經可以避免,所以機艙裡的防護服是必不可少的。當時執行任務的飛行員,最長壽者活到了93歲,這足夠印證防護服的強大作用。
小結:飛行高度足夠高、飛行距離足夠遠、飛行員防護足夠好,就是飛行員能順利進入安全區,最主要的原因。
二戰時的日本曾揚言:只要美華人敢向前一步,我們就殺掉所有俘虜。並且日本人組建的“神風敢死隊”讓美國大兵受到了重創。
塞班島戰爭中:美軍陣亡3000人,其中在最後幾小時就死了1500人。硫黃島戰爭中:美軍陣亡6000人,傷21000人。沖繩島戰爭中:美軍陣亡12000人,傷38000人。美華人對大兵的尊敬,是足夠崇高的,是真的會充分考慮大兵的安全,不然這跟毫無人心的“神風敢死隊”有什麼區別呢?
現在的時代,就是最好的時代,在這裡向全體軍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
12 # 劇透歷史
執行廣島投彈任務的機組成員共有12名,他們都沒有在任務中受傷或喪命。不過,當年雖然有驚無險,但思及此事時,飛行員們肯定還感覺到心有餘悸。
因為在逃生成功之前那一秒,誰都不敢保證自己沒事。他們執行此任務冒著生命危險,稍有不慎肯定是機毀人亡的結果。
1945年夏天,日本在各個戰場上遭到打擊,敗局已定。但日本不甘心接受失敗的命運,在美軍登陸硫磺島、沖繩等地時發動了瘋狂的抵抗,造成美軍不小的傷亡。
為了促使日本儘快投降,並向世界(尤其是蘇聯)展示自己的武力,美國決定秀一秀肌肉,對日本本土投放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式武器:原子彈。
由於是第一次使用,美軍非常謹慎。經過多方研究,投放的備選城市初步定為東京、京都、新潟、小倉、廣島、長崎。考慮到前三個城市可能關押著美軍戰俘做“人質”,所以被排除。剩下後三個城市,以廣島為第一優先順序。
原子彈是核武器,有著超乎想象的殺傷力,在爆炸後將產生巨大的衝擊波和幾千度的高溫,以及無法估量的核輻射、電磁脈衝、放射性沾染等。
當時,美軍已經完全掌控日本本土的制空權和制海權,所以原子彈的投放操作起來並不難,難的是投放成功後,執行任務的飛行員們如何逃生。
每一個飛行員都是珍貴的,不能無故損耗,為了確保他們的生命安全,美軍在事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周密的方案。
2萬噸TNT的原子彈最遠殺傷力在5.6公里左右,投向廣島的原子彈“小男孩”當量更小,是1.5萬噸TNT,理論上殺傷力不超過5.6公里。但為了保險起見,科學家們將安全距離定為12.8公里。
確定了承擔投彈任務的是有空中堡壘之稱的B-29重型轟炸機,其最高時速為每小時574公里,是當時飛行速度最快的轟炸機,但還是不能保證萬無一失。
投彈之後,機組只有45秒的逃生時間,必須利用好每一秒才能提高生存率。
原子彈被投放後會因為慣性繼續向前,呈弧線下落,所以飛機不能向著同一方向飛行,那就是自投羅網了,只能折返,這無疑又增加了逃生的難度。
經過試驗,科學家們發現,飛機投彈後轉彎155°是最好的逃離方向。
為了確保每一個環節都不出問題,美軍挑選出一批優秀的飛行員,在美國空軍基地進行了長時間的秘密訓練,稱為“509小組”,參與訓練的飛行員並不知道自己將執行什麼樣的任務,只知道任務目的地在海外。
後來美軍還在日本上空模擬了四次,以測試飛行員的應變能力,不合格的都淘汰了,最後留下來參與任務的都是表現出色的佼佼者。
但是,12.8公里這個安全距離,主要在於避免原子彈爆炸後的衝擊波,能不能有效避開核輻射還是個未知數。所以,飛行員們的防護很到位, 他們都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就像進了生化實驗室。
這樣一來,哪怕慢了幾秒,也不至於因核輻射而對身體造成損傷。
不過,方案再好,也有失敗的可能,所以美軍也制定了失敗後的應對措施:一旦任務失敗且被捕,奉命隨機的技術專家應立即自殺。
為什麼只需要專家自殺呢?因為其他人對原子彈的構造完全不瞭解,日軍再怎麼審問也沒用。
在實戰中,他們是這樣操作的:先和平常一樣飛到廣島高空,然後用視準儀選定廣島中心地帶的目標,接著啟動自動投彈裝置,60秒後原子彈落入空中。
飛行員沒有半秒耽擱,迅速轉彎155°,再用最快的速度俯衝300多米,這樣做是為了儘可能遠離原子彈。
某位飛行員回憶此事時形容,轉彎太快,他感覺飛機的尾巴似乎都要斷了。正是這種精湛的技術保住了全體機組人員的性命。
43秒後,轟炸機飛出危險區域,再過2秒,原子彈在距離廣島地面600多米的空中爆炸,天空升起巨大的蘑菇雲,氣流讓轟炸機顛簸晃動,好在沒出大問題。
“小男孩”造成極為嚴重的傷亡,廣島幾乎被夷為平地。但是並沒有讓日本立刻投降,他們認為這種強大的武器美國只有一個,寄希望於蘇聯的調停。
然後美國又向長崎投了第二顆原子彈“胖子”,日本人心理防線終於崩潰,只得宣佈無條件投降。 -
13 # 嘎咕影片
關於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現在網路提出問題最多的就是,當年投放原子彈的美國飛行員為什麼沒有受傷?
編輯搜圖對於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當時原子彈的威力,原子彈的傷害是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衝擊波以及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汙染,它是有一點的傷害範圍的。當時的原子彈遠沒有現在的威力大,投放在廣島的原子彈的威力在1.2萬噸~1.5萬噸TNT之間,傷害範圍在7公里左右,而對於當時投放的飛機來說只有衝擊波對其有危險,理論是隻要飛機飛出這個範圍就不會造成傷害。
編輯搜圖當時用於投放原子彈的飛機是B—29重型轟炸機,B—29重型轟炸機是美國一型四引擎螺旋槳戰略轟炸機,它的最大飛行速度是576千米/小時。在1945年8月6號上午9點15分17秒時在廣島上空投放了原子彈,但是B—29重型轟炸機先是俯衝後再投放原子彈,因而原子彈會在向前飛行一段時間後才會下降,當時就算是原子彈在空中600米爆炸傷害最大化,這為B—29重型轟炸機飛出傷害圈爭取了一段時間。
因為這是原子彈第一次投入戰爭中,因而科學家非常謹慎,因為衝擊波的傷害是隨著距離遞減的,因而計算飛機要飛出12公里才能避免受到傷害(其實當時的衝擊波傷害範圍沒有這麼大)。當時投放後,B—29重型轟炸機直接以155的角度進行調轉改變方向,然後再水平飛離。原子彈爆炸在45秒時爆炸,這個時候飛機已經在43秒飛行超過了12公里,根據飛機的飛行員後面的回憶,感受到了強烈的衝擊。當時美國飛行員投放原子彈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提速的準備,原子彈出倉落下去後飛行員瞬間提速便將飛機掉頭衝出原子彈爆炸範圍。而這樣的操作都是具備高超的駕駛技術和非常強的心理素質的飛行員才能做到的。
編輯搜圖而且當時的原子彈殺傷力並沒有現在這麼大。美國當時剛剛開始研製原子彈,小男孩的核當量只有兩萬噸。也就是說美國在二戰時期,使用的原子彈無論是核汙染上還是光輻射上都沒有達到一定的危害力。
回覆列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向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這兩顆原子彈的能量巨大,殺傷力巨大,也是這兩顆原子彈導致日本的心裡防線崩潰,使日本很快就投降了,而也促進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但是原子彈的殺傷力真的是太大了。
原子彈被投下後,一瞬間廣大就變成了不毛之地,廣島上是數十萬軍民因此而喪生,而原子彈在爆炸後產生了幾千度的高溫。但是原子彈的殺傷力那麼大,並且原子彈爆炸還有衝擊波和輻射。為什麼在空中投放原子彈的飛行員完好無損呢?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而其實美國也考慮到這個事情,畢竟飛行員是十分寶貴的人才,不能隨便就失去他們,所以美國使用的方法是要保護好飛行員的人身安全的。美國使用的方法就是高空戰機投放,也就是飛機飛到非常高的地方,然後投放原子彈。其實原子彈並不是在地面上爆炸的,而是在空中就爆炸了,然後落到了地面上。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飛行員駕駛者飛機飛到了一萬米的高空,來投放原子彈,然後在投放原子彈後,就以最大的馬力和155度的大角度急轉彎逃離那個地方,所以在輻射等傳播到時,飛機已經飛遠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飛機沒有受到飛機影響的原因。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美國挑選的都是最優秀的飛行員來進行這個任務,飛行員也是抱著犧牲的態度來進行這個任務的。
有一些人認為用原子彈炸日本實在是太殘忍了,但是當時日本製定了一億玉碎的計劃,必須需要打破,所以在當時這也是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