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上善若水W

    吳廣見識不如陳勝啊!!

    其實對這段歷史深入瞭解之後,就會明白,陳勝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他不斷的指導吳廣幹這幹那,吳廣也就是個執行者。可以說不論是思想境界,還是陰謀詭計,吳廣都無法與陳勝相比。

    陳勝與吳廣的大澤鄉起義拉開了暴秦滅亡的序幕!我們在學習歷史時,陳勝、吳廣都是一起出現的,他們領導了中國第一次的農民起義,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振奮人心的口號!

    或許是因為陳勝喊的幾句口號和後來張楚皇帝的原因,世人似乎對陳勝的瞭解遠遠高出吳廣!其實在起義時,這兩個人的作用是相差無幾的,吳廣不僅為陳勝的起兵出謀劃策,還幫助陳勝殺了押解隊伍的都尉!

    我們知道陳勝在還沒發家時曾說過“苟富貴,勿相忘”,那麼在陳勝起義稱王后,是怎麼對待昔日的好友兼戰友的呢?在陳勝領導起義軍贏了幾仗,攻下陳縣後便急不可待的稱了王,而他亦是冊封吳廣為“假王”,從這一點來說,陳勝還是夠仗義的,無愧於曾經那句“苟富貴,勿相忘”,畢竟一個團隊裡不可能有兩個領袖,吳廣的“假王”就相當於是起義軍中的第二號人物了!

    要知道陳勝不是對待每一箇舊相識都那麼好的!比如之前陳勝的一箇舊友同鄉聽說他稱了王,便特意從老家來投奔他,誰知根本見不著陳勝的面,直到陳勝外出時才在路邊攔下了他,而這個老鄉卻沒有什麼好結果,反而因為一些小事而被陳勝殺了!也是從這件事開始,陳勝慢慢開始不得人心,為之後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在分封完職位名號後,陳勝就開始遣兵調將,去攻打左右的縣城,而吳廣也深受信任被派去攻打一個戰略要點——滎陽,但是在攻城的期間卻遇到了強力的抵抗。由於滎陽久攻不下,吳廣便與幾個將領聚在一起討論謀略。期間因為吳廣與手下將領田臧的意見相左,吳廣竟然被田臧用一個“假王驕,不可與計”的理由殺死,還“獻首於 陳王”,結果導致這支起義軍的全軍覆滅!

    照常理來說憑藉吳廣與陳勝的關係,陳勝要是知道了這件事以後田臧應該是必死無疑的。但事實上陳勝不僅沒有責怪田臧反而賜封他為楚令尹,拜為為上將!由此可見田臧殺吳廣或許根本就是陳勝在背後示意的!可憐吳廣一心一意輔佐自己的知己,結果卻落得這一樣一個下場!

    從陳勝殺吳廣這件事來看,可知陳勝是個薄情寡恩、鼠目寸光之人!可以說陳勝最後兵敗被自己的車伕殺害的結局早已註定!可就是這樣一個人還被劉邦封為“隱王”,仁義忠心的吳廣卻無人過問!

  • 2 # 山東生活幫律師事務所

    陳勝稱王建立了張楚政權之後,陳勝就變得驕傲自滿起來,聽信讒言、誅殺古人,曾經“苟富貴,無相忘”的誓言早被拋在了腦後,上下軍心不穩,各地將領為了奪權開始自相殘殺,內部的矛盾就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而作為二把手的吳廣,就在滎陽之戰中,被部下田臧假借陳勝的命令殺死,結果導致吳廣帶領的起義軍部隊全軍覆沒。然而事後,陳勝並沒有追究田臧的責任,還讓他頂替了吳廣的位置,妥妥的塑膠兄弟情啊!

    當然,陳勝的結局也沒有比吳廣更好,陳勝率領軍隊和秦軍激戰,節節敗退,不得已要退往下城父再作打算,沒想到在逃跑的過程中,被跟隨自己數月的車伕莊賈殺害了,簡直比吳廣死得還窩囊。

    從起義到建立政權再到兵敗身亡,前前後後不過半年的時間,從開頭的轟轟烈烈,到最後的慘淡收場,也著實讓人唏噓了。

  • 3 # 靈芸

    所謂共患難易,同富貴難。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合夥人為利益相殘者比比皆是,陳勝和吳廣也只是其中之一。這兩個原本無話不談的朋友隨著一場起義的勝利徹底改變了他們。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於大澤鄉起義。起義軍很快攻佔了五六個縣城,所到之處,貧苦人民紛紛響應,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軍攻佔陳縣後,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為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革命政權。 起義軍乘勝追擊,很快就發展成數十萬規模,就在此時,陳勝的個人權力慾望開始瘋狂膨脹起來,甚至自認為天下無敵。就這樣,陳勝與吳廣的關係開始有了微妙的變化,時常意見不和,兩個無話不說的好友開始日漸冷淡。

    吳廣作為起義的發動者之一,起義後依舊對士兵寬厚,深受百姓愛戴,威望已遠超陳勝,陳勝通曉權謀之術,深感其威脅,害怕有一天會動搖到自己的地位,取而代之,不如先下手為強,於是趁吳廣攻打滎陽,久攻不下時,暗中指使早已想取吳廣而代之的田臧痛下殺手,就這樣,吳廣死在了自己多年的知心朋友手上。

    小結:吳廣為何有如此悲慘的下場?在於他始終把陳勝當朋友對待而未能及時轉換為君臣關係,身為臣下卻比主上深得民心,觸犯了陳勝的統治地位而又不自立,這樣的結局是必然的。

  • 4 # 汗青正浩

    首先要值得一提的是,陳勝和吳廣並不是平級關係,兩人雖然在農民起義之中相識,但是後來兩人卻走向了不同的結局,陳勝生來有一種領袖的氣質,在起義的過程中也是佔據主導地位,也就是說吳廣其實是陳勝的下屬,陳勝對吳廣的能力非常的不滿,所以放任吳廣被殺。

    還記得在以前的歷史課本上,對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是這樣描述的:他們一群人接受了命令,前往大澤鄉彙集,那是因為天氣原因導致他們不能夠及時的到達,而不能及時到達的後果就是他們這些人都將會受到責罰,甚至會丟掉性命,既然都是死,還不如死的轟轟烈烈,於是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大呼王侯將相,另有種乎。

    從歷史的記載之中,我們可以看到起義之初就是陳勝作為領導,而吳廣只是附和陳勝的起義行動。

    後來就是浩浩蕩蕩起義行動,當起義的隊伍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陳勝就想稱王,雖然他稱王的過程遭到了手下名士的反對,但是下屬的反對是阻止不了陳勝的決心的,隨後他便召集手下攻城拔寨,而吳廣就是在這一過程中被手下刺殺身亡的,田臧趁吳廣不注意之時,召集手下將吳廣殺害,對於這件事的起因,後世有兩種猜測,其一就是田臧覬覦吳廣的位置想取而代之,第二種就是陳勝覺得吳廣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暗中派遣臧覬除掉吳廣。

    這件事的起因已經無從考證,但是這件事的結局卻被記載了下來,那就是田臧不僅沒有受到責罰,反而取代了吳光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陳勝確實已經對吳廣不滿。

    而題主提問說陳勝稱王,這確實發生過,但是陳勝也沒有風光多久,他的下場也不比吳廣好到哪裡去,陳勝和秦軍對壘,戰敗逃亡之後,在逃亡的途中,被追隨了自己幾個月的車伕給殺了,他的下場也好不到哪裡去。

  • 5 # 小草根學歷史

    因為陳勝的才能遠高於吳廣,而陳勝也深知這一點,也甘於成為陳勝的副手,對其忠心耿耿,但在一次攻打滎陽的戰爭中,吳廣被部下殺害。但陳勝沒有追求這個人的責任,反而提拔殺害吳廣的部下,這就使得,陳勝民心喪失,形象下跌。最後,當自己深陷困境時,也沒有人援救。

  • 6 # 使用者50551280846

    這就是人心黑暗的一面,陳勝吳廣一開始是無話不談的好友,那是因為他們一開始一無所有,威脅不到雙方的利益。他們起義勝利後對權力象徵的渴望,陳勝感覺吳廣的勢力威脅到他,便利用了吳廣的部下田臧之手殺死吳廣

  • 7 # 歷史在記錄

    前208年吳廣勸陳勝帶兵西進,陳勝卻讓吳廣率田臧、李歸等西進圍攻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古滎鎮),久攻不下。秦朝援軍又要到來,田臧想分兵迎擊秦國援軍,擔心吳廣不同意,於是假借陳勝之命處死吳廣。吳廣死後,田臧讓李歸留下繼續圍攻滎陽,自己親自迎擊秦軍,結果戰死。秦將章邯率軍進攻圍困滎陽的李歸,李歸兵敗被殺。

  • 8 # 健身大人小包

    當時歷史關係決定的 戰亂 有說不清楚的關係在裡面 比如你成王 我沒成 還有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的人 那個時代沒誰說的清楚自己能幹多大事活多久。

  • 9 # 更豐富下次

    陳勝吳廣起義之所以失敗有兩個原因。

    第一點:個人原因。陳勝當初未富貴時曾經對和他一起勞動的僱工們許下

    苟富貴,勿相忘的豪言壯志。可是在他稱王后同鄉來投奔他費勁周折才得以得見。而後又因為他的同鄉提及其舊事而被處斬。試問哪一個品德不好的人會走向成功。

    第二點:階級原因。古今中外,都有這樣一個規律。那就是農民階級在反抗地主階級時就會慢慢變成地主階級。陳勝也不例外,他在起義成功後與群眾日益疏遠,逐漸向地主階級轉變,這直接導致了他的失敗。

    總之,陳勝吳廣起義的失敗就是這麼兩點。

  • 10 # 諸文紀

    兩種說法:

    1、田臧想取代吳廣的位置

    2、就是陳勝覺得吳廣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暗中派田臧除掉了吳廣

    這件事的起因已經無從考證,但結局卻被記載了下來,那就是田臧不僅沒有受到責罰,反而取代了吳光的位置,從結局可以看出陳勝確實已經對吳廣不滿。

    總結就是陳勝想殺吳廣,不然在陳勝眼中田臧也不會取代吳廣位置

  • 11 # 二娃侃歷史

    現在流行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這句話用在陳勝吳廣身上再也合適不過了。

    當時的風口是啥呢,就是秦王室對底層人民太殘暴了,全國人民都憋著一腔沖天怒氣。

    你想想,全國兩千萬人,秦始皇父子倆先後徵役了兩三百萬,弄得民不聊生家破人亡,真不把百姓當人看。

    再加上天下安定也沒有多少年,六國貴族心裡都打著小九九呢!

    在這個風口上,陳勝吳廣這對王炸組合在大澤鄉登高一呼,恰恰是勾起了老百姓心中的怒氣。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燃燒了整個秦國。

    那麼回到正題,作為起義領袖之一,吳廣為啥下場悽慘,被部將所殺呢。

    兩個字概括,權力。

    更深層的原因,源於吳廣的角色定位。

    吳廣作為陳勝團隊的元老級人物,在陳勝起義過程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但起義成功後,他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就有點曖昧了。

    在陳勝眼中,吳廣是臣。但在部隊眼中,陳勝是萬歲,吳廣是九千歲,一個是大王,一個是小王。都是王。

    這是陳勝所不能容忍的。

    他不會允許自己手下有一個有威望、有勢力、有資格,隨時能取代自己的人存在。

    這才是吳廣悲劇的根本原因。

    還有一點就是,起義籌備期吳廣幹了很多“髒活”,比如藏書魚腹、狐狸叫等,掌握著陳勝成王的最大秘密。

    就像雍正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府裡幹“髒活”的奴才清理掉。

    這大概也是吳廣悲劇的一個原因吧!

  • 12 # 國史記聞

    在上篇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講到,吳廣的被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於陳勝對自己老戰友的不信任。

    儘管陳勝在貧賤之時曾經對同為傭耕的朋友們許諾“苟富貴勿相忘”,但是真等到陳勝稱王之後,他的布衣之交前往投奔,最終卻因為提及陳勝希望被隱藏的私密事件而被殺(這當然也是陳勝的這位朋友咎由自取)。但是陳勝自從殺了這位朋友之後,便遭遇了“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的尷尬場景。

    在陳勝的布衣之交中,只有兩個人堪稱得到了比較好的待遇,其中第一位當然就是吳廣了。在陳勝稱王之後不久,吳廣便被封為“假王”,即“代理王”的意思,同時,吳廣被授以兵權西征(乃以吳叔為假王,監諸將以西擊滎陽)。另一位便是武臣(陳王以故所善陳人武臣為將軍),但是武臣在奉命北上平定趙地之後便自立為王,而陳勝得知這個訊息之後的反應便是震怒,甚至要誅殺武臣的全家(陳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誅之)。由此可見,陳勝雖然是眾人推舉出來的,但他卻對與自己共同組建張楚政權的老戰友們心懷猜忌。

    另一個證明陳勝猜忌吳廣的事例便是吳廣之死了——吳廣奉命西征滎陽卻久久不能攻克滎陽城(它畢竟是秦國最重要的城池之一啊),隨後,吳廣的部下田臧便矯陳勝之詔處死吳廣。令人吃驚的是田臧在殺害吳廣之後竟然“獻其首於陳王”,這是什麼邏輯——奉命出征卻擅殺主將,隨後又去邀功?而更令人吃驚的則是陳勝的反應了:“陳王使使賜田臧楚令尹印,使為上將”。這又是什麼邏輯——部下擅殺主將,反而得到了主將的職位?

    這不都證明,吳廣之死乃是陳勝的授意嗎?

  • 1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歷史上的“陳勝吳廣起義”,其中,陳勝和吳廣是並列的。但是,在實際的起義過程中,陳勝、吳廣所獲得的待遇是完全不一樣的。

    (陳勝劇照)

    陳勝在陳縣的時候,就被當地的“三老”推為王,享受“王”的待遇。但是沒有人推吳廣為王,吳廣只是被陳勝封為“假王”。後來,陳勝命令吳廣率軍前往攻打滎陽。當時,吳廣對滎陽久攻不下,因為這事,與部將田臧發生了矛盾。田臧假借陳勝的名義,殺了吳廣。

    田臧殺了吳廣以後,陳勝不但沒有懲罰田臧,還賜以他楚令尹(相當於宰相)的印章,拜為上將軍。陳勝這樣做,給人感覺,彷彿他在縱容田臧這樣做一樣。

    那麼,明明是和陳勝相提並論的,吳廣為什麼最後會落得那樣的下場呢?

    關於吳廣為什麼會走到那樣的結局,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吳廣毫無保留地交出人脈。

    《史記》記載:“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可以說,這次起義能夠發動,靠的就是吳廣的人脈。大家也都是看在和吳廣關係好這一點上,加入到起義中來。

    吳廣有人脈,但是他並沒有利用這個人脈來為自己服務,而是毫無保留地利用自己的人緣,幫助陳勝起事。

    (吳廣劇照)

    二、吳廣毫無心機神話陳勝。

    當初發動起義是陳勝提出來的。但陳勝一無人緣二無威望,他要是承頭來起義,肯定不可能成功。不過,陳勝也沒有想過讓有人緣的吳廣來承頭,而是假借扶蘇、項燕的名義起事。

    吳廣不一樣,他沒想過為自己造勢,反而是不斷為陳勝造勢。他把“陳勝王”的帛書塞進魚肚子裡,讓廚房在剖魚的時候剖出來,覺得神奇,四處傳揚。然後,他又晚上躲進破廟裡,裝狐狸叫“大楚興,陳勝王”。

    可以說,吳廣做這件事,想的就是怎樣才能成功,完全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地位問題。

    三、吳廣毫不爭執接受假王。

    在剛剛起義的時候,陳勝自封為“將軍”,封吳廣為“都尉”。“都尉”是矮一個級別的軍官,還沒有達到“將”級。陳勝給吳廣封這麼一個低等級的官,但是沒看見吳廣有不滿意的表現。

    後來,陳勝在陳縣稱“王”後,封吳廣為“假王”。

    這個“假王”是很怪異的,似乎那時候還從來沒有出現過“假王”這種官爵。“假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雖然當時沒有解釋,不過後來劉邦解釋了。當時,韓信在攻下齊地後,就給劉邦帶信說,為了安定人心,他想封為“假王”。劉邦本來想罵,但陳平踢了他一腳,他醒悟過來,於是說道,大丈夫要封王就封“真王”,封什麼“假王”?顯然,這裡的“假王”,是與“真王”相對的。也就是說,還不算“王”。

    既然漢王劉邦都可以封韓信為齊王,為什麼陳勝不封吳廣為“真王”呢?

    不過,不管怎樣,吳廣依然無怨無悔。

    (田臧劇照)

    四、吳廣毫無權欲反而被殺。

    吳廣在滎陽城下久攻不下。當時,部將田臧召集大家悄悄商量:“今假王驕,不知兵權,不可與計,非誅之。”

    說吳廣“不知兵權”,也就是不懂得帶兵的權變,這一點,倒是真的。不過,說吳廣“驕”,這明顯是冤枉吳廣。因為吳廣本來人脈關係就很好,“士卒多為用者”,他怎麼會驕傲呢?顯然,這是田臧奪權的一個藉口。

    田臧為什麼敢於奪權?根本的原因,是吳廣沒有地位。沒有地位,因而也就沒有威信。吳廣為什麼沒有威信?因為陳勝沒有給他威信。從最後田臧殺掉吳廣,陳勝毫不在意來看,陳勝真是完全沒把吳廣放在眼裡。

    吳廣一心一意為陳勝,絲毫不計較個人得失,對陳勝忠心耿耿。但是,陳勝卻對待吳廣非常輕慢,以至於被殺,這才是最大的悲哀。

    當然了,陳勝的冷血,也讓他沒有好下場。最後,他竟然被自己的車伕殺掉,這也是他的報應。

    (參考資料:《史記》)

  • 14 # 戰國君

    陳勝其人,“狹而無恩”。稱王后,不僅對曾經一同在鄉里勞作的兄弟忘恩負義,甚至對輔佐他起義的兄弟吳廣,也十分猜忌刻薄。

    所有關於這段故事的記載,都是陳勝吳廣起義,二人名字均同時出現,可見吳廣在這支起義軍中的地位是實實在在的二號人物。吳廣的下場,充分表明陳勝的諸多缺陷和狹隘之心。

    一、揭竿大澤倡始起義,心胸狹隘不能容人

    陳勝吳廣在“天下苦秦久矣”的時刻,發動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並建立了大楚政權。雖然在較短的時間內即兵敗被害,但這場農民戰爭,卻以排山倒海之勢,摧毀了秦王朝的統治根基,震驚了整個封建地主階級。為改造封建統治、削弱奴隸制殘餘和進一步促進我國的統一大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然細究陳勝其人,與起義這件事的宏大意義卻大相徑庭。他出身於社會最底層,家境貧寒,但他與吳廣的最大不同就是吳廣老實本分,陳勝卻有著遠大志向,不甘忍受剝削壓迫,這一點確實值得肯定。

    《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後來陳勝稱王后,這些當年一起傭耕的百姓來相投,竟然被陳勝無情殺害。由此可見其心胸之狹隘,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作為當年力挺他起義的二號人物吳廣,在陳勝稱王后,不僅沒有獲得自己應得的地位,反而被後來加入的將領排擠而泯然眾人。

    二、建立政權抗擊大秦,經驗不足不知聚人

    作為早期農民階級的代表人物,陳勝在政治上、軍事上都還未成熟。失敗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治國、統軍和指揮作戰的經驗。

    主要表現有二:

    對聚攏兵將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缺乏統軍作戰的軍事知識和實踐經驗

    陳勝雖然用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喊出了農民階級的心聲,短時間內集聚了眾多起義軍,但是建立政權後,卻沒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將兵權集中。稱王后,將吳廣封為都尉,最重要的是,後期的戰爭中,作為鼎力支援他、一同起事的吳廣,陳勝並沒有厚待他,而是僅僅“以吳廣為假王(代理陳王)”統領一支軍馬,攻打秦國去了,而不是先給作為自己副手的吳廣一定的地位,來匹配他在起義中的巨大付出。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短時間內,能夠集聚數十萬眾,獲得很多人的支援,並不是說陳勝有多麼大的人格魅力,而是秦朝暴虐壓迫太過,激起民憤。然而陳勝沒有重視全國各地湧現的武裝反秦力量,將他們積極爭取過來,團結在自己的周圍,甚至連主動來歸的將領也沒能很好地團結。葛嬰雖然之前擁立別人為楚王,但聽說陳勝後,立馬廢立楚王來歸順陳勝,但陳勝卻不能寬容他,反倒將他殺害。這也導致他的主力部隊西進受挫和失敗時,名義上隸屬於他的部隊人心渙散,大都坐視不管,造成孤軍作戰的不利局面,最終軍敗身喪。

    三、受到反擊形勢危急,能力不足不會用人

    陳勝出身貧苦僱農,未真正接觸過軍事知識,加之在極短時間內登上王座,擁有數萬大軍。在這種情況下,要求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指揮作戰,完全無誤,是不可能做到的。在作戰指導方面,最主要的失策有三:

    其一,沒有統一、具體的戰略計劃。各自為戰,自行其是,無法形成巨大的優勢合力。其二,分散使用兵力,簡單地想要四方出擊,全面開花,沒有把“拳頭”攥緊,更無法相互協同、配合。以致大部分失去控制。

    其三,其自身沒有控制足夠的戰略預備隊,也沒有給自己的最值得信賴的好幫手吳廣配備足夠的力量。以至於其他將領被章邯逐個擊破時,一籌莫展、毫無作為、坐等失敗。

    特別是,在吳廣一支軍馬久困滎陽而不下之時,內部發生分裂,吳廣被部將田臧假借陳王命令殺死時,陳勝竟對內部出現如此人心大亂之事毫無感覺,反而任由事態繼續發展。如此之人,只能做到聚眾,而不能做到馭眾,這也不難理解為何龐大的起義軍在極短時間內便被秦國章邯率領的一支由礦工、囚徒臨時組成的部隊擊潰了。

    正如司馬遷所說:“陳勝雖已死,其所置王侯將相,競亡秦,由涉首事也。”

    歷史是客觀的,陳勝最大的貢獻,在於為我國古代農民階級開創了以武裝鬥爭推翻封建王朝的道路。

    但不可否認的是,吳廣作為這場起義的二號人物居功至偉,卻並沒有從陳王那裡獲得他應有的一切。反而落得個內部分裂,被自己人殘忍殺害的悽慘結局,陳勝難辭其咎。

  • 15 # 煮酒聽史

    秦朝末年,胡亥無道,趙高弄權,致使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最終,陳勝吳廣於大澤鄉起義,掀開了打擊暴秦的序幕。

    關於陳勝吳廣的這次起義,司馬遷是極為推崇的。史記中的世家一般都是記載諸侯的,陳勝吳廣因為首次反秦,於是被司馬遷載入世家。而在《史記·陳涉世家》中,司馬遷更是稱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由此可見,至少在司馬遷眼中,陳勝吳廣的地位是相同的。然而事實上兩個人起義後的遭遇卻是天壤之別,陳勝為王,吳廣則是被同事殺死了。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距呢?

    陳勝吳廣起義經過

    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被朝廷徵兵前往漁陽戍守。當他們行走到大澤鄉時,卻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導致整個隊伍的行程都被延誤。

    於是,一種名為恐懼的情緒瀰漫在這支隊伍中,因為按照秦朝律例,延誤日期是要砍頭的。陳勝自小就有大志向,“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就是出自他口。

    他不甘心因為此事就失去性命,便找上了隊伍中一個叫吳廣的人,圖謀起義。吳廣一想橫豎都是死,還不如轟轟烈烈的死,於是便答應了陳勝的請求,兩人一起謀劃反秦。

    古代的人都信奉占卜。陳勝吳廣先是找了個人占卜,看看自己起義成功的機率大不大。占卜者看出了他們的意圖,便對他們的做法予以了肯定,並暗示他們借鬼神威懾眾人。

    隨後,他們兩人便把帶有“陳勝王”三個字的綢帕塞進魚肚中。當戍卒們吃這條魚時發現這塊綢帕上寫的字,便十分驚訝。

    陳勝吳廣兩人見此事已成,便決定加一把火。兩人半夜裡在寺廟旁點燃篝火裝作鬼火,模仿狐狸聲音,大聲呼喊“大楚興,陳勝王”。這使得與他們同行的戍卒更加驚恐,越發覺得陳勝此人深不可測。

    就這樣,陳勝吳廣兩人順利地奪得了大家的支援,並在殺死同行秦官後宣佈起義。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陳勝稱王,逐漸失去本心

    俗話說得好,“有的人一起吃苦容易,一起富貴就很難”。陳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陳勝稱王后,隨著權力的增加,他的性格也在發生著變化。

    曾經“苟富貴,勿相忘”的誓言早已被陳勝拋之腦後,如今的他只想享受自己這至高無上的權力。舉個例子,陳勝稱王后,一個陳勝的同鄉來找他,敲了半天門,陳勝也沒理他。最後還是這位同鄉喊了陳勝的小名,陳勝為防別人聽見才勉強召見了他。隨後,由於這位同鄉一直在說陳勝以前的囧事,陳勝一怒之下就把他殺了。

    至此以後,陳勝周圍再也無人敢親近他。而此時的陳勝,也早已失去了本心。他現在所思所想,只剩下如何保住自己王的位置。

    吳廣協助起義,卻被猜忌,最終被同事殺害

    在陳勝起義的路途中,有一個人的作用至關重要,那就是吳廣。在《史記·陳涉世家》中,司馬遷毫不吝嗇自己對吳廣的喜愛。可就是這麼一個為陳勝殫精竭慮做事的人,卻死在了陳勝的猜忌之中。

    當時,陳勝派吳廣領兵攻打滎陽,卻遭遇重大阻礙。不得已,陳勝只好派周文另闢蹊徑,率兵西進,以此繞過滎陽,直取函谷關。

    陳勝本來以為,秦軍主力被吳廣牽制在滎陽,周文奪取函谷關輕而易舉,誰曾想胡亥採用章邯之計,用驪山囚徒迎擊起義軍,並大敗之。

    章邯擊敗周文後,繼續率兵攻擊滎陽。起義軍將領田臧認為吳廣不懂兵法,又為人驕橫,便借用陳勝的旨意殺死了他,並獻其首級於陳勝。吳廣就此身死。

    在這裡,有一個很大的疑問。吳廣作為陳勝集團的第二號人物,怎麼會如此輕易的就被田臧殺死。

    至於史書上記載的因吳廣驕縱,假借陳勝之令更是可笑。首先,在大澤鄉起義之時,司馬遷就提到了吳廣此人待人寬厚,士兵都很擁戴他。再加上吳廣為假王,即代理王,田臧一個將軍是如何在這種情況下殺死吳廣的?

    另外,在田臧殺死吳廣後,還將其首級獻給陳勝,陳勝不僅不怪,甚至還加封了田臧。這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

    因此,田臧殺吳廣,說不定就是陳勝的意思,至於其他理由都只是託詞。吳廣帶兵打了這麼久,直到他作戰失敗了,田臧才覺得他不會用兵,這不是很可笑嗎?

    陳勝殺吳廣的理由也很簡單:陳勝稱王后性格已經變了,吳廣的作戰不力使得陳勝的王位不穩,於是心生惱怒的陳勝要殺死吳廣洩憤。

    結束語

    還記得陳勝的那句“苟富貴,勿相忘”,結果卻恰恰證明了陳勝只能同患難,卻無法同富貴。

  • 16 # 密探零零發

    陳勝吳廣起義後,陳勝稱王,成了起義軍的老大。那麼,陳勝又會是如何安置幫助他起義的吳廣呢,還有就是吳廣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從歷史的蛛絲馬跡中探究一二。

    吳廣是今河南太康人,在秦二世元年,他為屯長,押解犯人戍守漁陽郡。行至大澤鄉,隊伍遇到了大雨,道路被阻,延誤了期限,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朝的酷律規定,凡所征戍邊兵丁,不按時到達指定地點者,他們這些人都要被處死。當時,吳廣和陳勝都是屯長,兩人都不是坐以待斃之人。

    陳勝是一個見識的人,他對吳廣就當時他們這批人的處境以及時局做了一個分析。吳廣一聽,非常佩服陳勝的見識和謀略,支援陳勝“死國”、“舉大計”的決定。緊接著,陳勝和吳廣搞了一個魚腹藏書以及破廟裝神弄鬼的篝火狐鳴,為他們的起義造勢。吳廣見時機成熟後,故意激怒兩個押送他們的軍官,被這兩個軍官責罵和鞭打,引起眾怒,吳廣與陳勝趁機將這個兩個軍官給殺了。隨後,陳勝和吳廣將900名戎卒召集在一起,告訴他們大雨延誤了期限,大家都要被斬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振臂一呼,揭竿而起。

    陳勝自立為將軍,以吳廣為都尉,一舉攻下大澤鄉,迅速攻下蘄縣縣城。隨後,他們一舉攻佔了陳縣,陳勝於是自立為王,國號“張楚”。陳勝任命吳廣為假王,率軍西擊滎陽。但是吳廣率領起義軍圍攻滎陽久攻不下,陳勝久另派周文為將軍西擊秦。周文率領的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直逼秦都咸陽。這一下,秦二世胡亥慌了,秦二世令少府章邯把修建驪山墓的數十萬刑徒和奴隸編成軍隊迎戰。起義軍兵敗,周文自殺。

    周文大軍失敗後,章邯率領大軍圍攻吳廣。面臨大軍壓境,起義軍內部矛盾被激發。起義軍將領田臧與假王吳廣意見不合,認為“假王驕,不知兵權,不可與計,非誅之”,殺害了吳廣。萬萬沒有想到,吳廣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了自己人手上,真是夠窩囊的!

    實際上,對於吳廣真實的死因,一直以來爭論不休。一種觀點認為是部下篡權。田臧是個懷有個人野心的人,不甘久處吳廣之下,將吳廣殺害,以篡奪起義軍的領導權。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陳勝才是幕後黑手。陳勝“任用親信,妄殺故人”。據《史記·陳涉世家》記載,田臧殺死吳廣後,將首級獻給了陳勝。“陳王使使賜田臧楚令尹印,使為上將”。由此可見是陳勝指示田臧,或者說是默許田臧殺害吳廣的。

    在吳廣死後不久,章邯又大敗陳勝,陳勝在逃跑圖中,竟被跟隨自己數月的車伕莊賈殺害。就這樣陳勝和吳廣從謀劃起義,到兵敗被害,前後不過半年時間,但他們點燃的反秦烈火燒紅了大半個秦朝。陳勝和吳廣也算是個英雄,但死得真夠窩囊的!

  • 17 # 小龍女5505

    陳勝吳廣起義後,陳勝和吳廣雖曾是生死兄弟,可惜自古國無二君,同患難易共富貴難。陳勝稱王后吳廣便已註定了他們悲慘結局,雖對陳勝忠心耿耿可惜陳勝己對他有了恨意下了殺心最終含恨而死於陳勝之手,陳勝不久也被車伕莊賈所殺沒能善終。

  • 18 # 夏天有雨894

    秦末,秦二世統治下賦役繁重,刑政苛暴。秦二世元年,陳勝與吳廣被徵屯戍漁陽,行至蘄縣大澤鄉率同行戍卒九百人發動起義。天下不滿秦苛政,起義軍迅速發展到數萬人。兵至陳縣,陳勝被推舉為張楚國王,陳勝封吳廣為假王。吳廣生性淳樸厚道,待人友善。天無二日,國無二君。陳勝為王攬權,心疑吳廣。令吳廣率諸將西征,攻打滎陽,久攻不下。部將田廠臧乃陳勝親信,假傳陳勝令旨殺害吳廣。陳勝接信,不究田臧。

  • 19 # 東方無涯

    秦朝,可謂是中國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一統江山之後,也推行了諸多新政策。比如統一度量衡,設立郡縣制,建立強大的防禦工事等一系列措施。中國著名的旅遊景點萬里長城,便是秦始皇大興修建的。但是秦王的暴戾卻也令人髮指,看似恢弘龐大的萬里長城,實則是用無數服徭役的奴隸屍體堆砌出來的。秦王還迷信神仙,四處尋求長生不老之藥,天下百姓慘受苛稅的折磨。導致社會一片哀鴻遍野,不甘受苦的百姓紛紛揭竿而起,農民起義就此爆發。其中,我們在中學學過的一篇文言文,便是講述秦朝農民起義的故事,這篇課文便是《陳涉世家》。講述的是陳勝吳廣發動起義的事蹟,我們知道陳勝最終被擁戴成王,但是吳廣的結局卻未曾提到。事實上,歷史上的吳廣落得了一個十分悽慘的結局,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相信在大多數讀者心目中看來,陳勝吳廣應該是如同親兄弟的關係,兩個人都有著起義的反抗精神,抱著打下的天下的雄心壯志。但事實上,他們兩個人雖然是一同揭竿而起,但地位卻不平等。可以說,陳勝其實是吳廣的領導,且陳勝並不滿意吳廣的表現。陳勝和吳廣雖然是由於起義而相識,但兩個人隨後就走向了不同的命運。陳勝與生俱來便有一種領袖氣息,能在關鍵時刻給予大家信念。也能在作戰的時候,做出理智的判斷,這一點,吳廣遠遠不及陳勝。

    當時正是公元前209年,那時他們還沒有奮起反抗,而是接受了命令,趕往大澤鄉聚集。可不巧的是天空不作美,暴雨連續幾日都未曾停止。若是有所延遲,這一眾人的性命都無法保全。既然左右都是死,不如死得轟轟烈烈,於是大家便開始謀劃造反。但造反若是沒有一個合理的理由,是很難召叢集眾的,去了也只能是死路一條。當時陳勝和吳廣都是屯長,也算是這支隊伍的領頭人。但是陳勝卻機智地採用了項燕的名義造反,果然引來了諸多人的響應。這支起義軍很快便組建起來,而同為屯長的吳廣,卻沒能想到這個妙計,對陳勝的機智尤為讚歎。

    後來的起義進展還算順利,陳勝領導有方,大家都紛紛支援陳勝稱王。可是魏國的名士張耳和陳餘卻提議,此時稱王過於張揚,應該默默積蓄各方勢力才是明智的。可惜陳勝的志向便是稱王,於是他一意孤行,堅持稱王。在稱王之後,便號召手下平定天下,志向也不僅僅在於討伐秦國。而吳廣則成為了陳勝的副手,並奉命攻打滎陽。然而吳廣的軍事能力卻平庸無奇,遲遲攻佔不下目標,讓陳勝極為不滿。於是陳勝只得派周文領兵攻打函谷關,吳廣拖延秦兵,周文順利攻入。只可惜,周文還是過於輕敵了,再加上他的手下沒有經過專業的戰鬥訓練,輕易地被秦二世派兵鎮壓。周文死後,陳勝一方大亂陣腳,但吳廣卻堅持要守衛滎陽。但田臧卻以吳廣能力不足的緣由,召集手下一同殺了吳廣。可陳勝聽聞後,並沒有惋惜吳廣,而是順勢將田臧作為新的副手。可是田臧甚至不及吳廣,依然輕易被人斬殺。而陳勝因無視吳廣,已然失去了一部分民心,最後也被秦軍刺殺。

    筆者認為,吳廣縱然才能不及陳勝,但對待陳勝卻是尤為忠心。陳勝放縱田臧造反,著實讓人心生憤慨。陳勝知曉天下大事,又善於籠絡人心。本是一代傑出的領袖,卻還是犯了一個知名的錯誤,便是驕傲狂妄。一個才能出眾的人,取得成功是輕而易舉的,但是隨時保持一顆謙遜的心,卻是難上加難的。陳勝顯然沒有戰勝自己的虛榮心,為一時滿足自己的抱負稱王,又狠心對待曾陪自己一同起義的同伴。吳廣結局雖然悽慘,但陳勝似乎更令人唏噓。陳勝擁立逆臣為副手的行為,已然寒涼了一眾人心。以致於陳勝身陷危難,卻沒有人前來救他。

  • 20 # 淡墨不代表沒思想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朝廷徵發閭左屯戍 漁陽,陳勝、吳廣為 屯長。 吳廣、陳勝行至大澤鄉(今安徽 宿縣東南),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法,過期要殺頭。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 陳勝毅然決定謀劃起義。是夜,陳勝悄悄找另一位屯長吳廣商議。 吳廣,陽夏(今河南 太康)人,也是窮苦出身,他們雖然結識不久,但已是無話不談的朋友。陳勝對吳廣說:“這兒離漁陽還有上千里路程,怎麼也不能按期抵達漁陽了,我們現在的處境,去也是送死,逃亡被抓回來也是死,與其都是死,還不如選擇為國家而死,幹一番大事業? ”陳勝接著又對時局進行了分析:“天下人已經苦於 秦朝統治很久了,老百姓對秦王朝的苛捐賦稅、募役刑罰已經到了難以忍受的程度。我聽說二世皇帝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兒子,本不應繼位,該繼位的是長子 扶蘇。扶蘇賢能,卻被二世無故殺害了。還有一位名人叫 項燕,曾是 楚國名將,戰功卓著,又愛護士兵,很受人愛戴。現在老百姓並不知這兩個人是生是死,我們何不以他們的名義號召天下人起來反抗秦朝的暴政呢? ”吳廣很佩服陳勝的膽略,覺得他的主意符合當時的人心,完全支援陳勝“死國”、“舉大計”的決定。

    古時候盛行預測吉凶的宗教迷信活動。陳勝和 吳廣經過一番謀劃後,又專門找了一個算卦的卜問吉凶。 聰明的卜者知道了他們的用意,便說:“ 你們的事業能成功,且能為百姓立大功。可是你們把事情向鬼神卜問一下吧”陳勝、吳廣聽後非常高興,並從卜者的話中悟出了借鬼神“威眾”的啟示。 於是,他們用硃砂在一塊綢帕上寫了“陳勝王(wàng)”三個大字,塞到 漁民捕來的魚肚子裡。戎卒們買魚回來吃,發現了魚腹中的“丹書”,都覺得驚奇。 與此同時,陳勝又讓吳廣潛伏到營地附近一座荒廟裡,半夜裡在寺廟旁點燃篝火裝作鬼火,模仿狐狸聲音,大聲呼喊“大楚興,陳勝王(wàng)”!正在睡夢中的戎卒們被驚醒,十分驚恐害怕。第二天戎卒們交頭接耳,都指指點點地看著陳勝。加之陳勝平時就待下屬熱情和氣,又把陳勝的形象跟楚國復興聯絡在一起,陳勝在戎卒們心中的威望就更高了。

    吳廣見時機基本成熟,於是趁兩個押送士卒的軍官喝醉,故意 揚言逃跑,以激怒押送他們赴邊的將尉。喝得醉醺醺的兩個將尉果然大怒,責罵和鞭打吳廣,引起士兵們不滿,群起而哄之。吳廣奮起奪下一名將尉佩劍將其殺死,陳勝也乘勢殺了另外一名將尉。

    隨後,陳勝把900名戎卒召集在一起,大聲說道:“我們在這裡遇上了大雨,已不能按期抵達漁陽了,而誤了期限大家都要被斬殺,即便僥倖不被砍頭,戍守邊塞十分之六七的人也要送命。再說好漢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取得大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 “陳勝鏗鏘有力的一番話,說出了大夥的心聲,戎卒們對秦王朝的滿腔怨恨和憤怒如同衝潰了堤壩的洪水奔瀉而出,齊聲高呼:“我們願聽從您的號令! ”於是大夥在陳勝、吳廣帶領下,袒露右臂作為標誌,築壇盟誓,按事先謀劃,詐以公子扶蘇、楚將項燕之名,宣佈起義。 陳勝自立為 將軍,以吳廣為都尉,一舉攻下大澤鄉,接著又迅速攻下蘄縣縣城。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大澤鄉起義後不到一個月,起義軍已經擁有戰車六、七百輛,騎 兵1000多人,步兵幾萬人。 下了陳。陳曾是戰國後期楚國的都城。起義軍進城幾天之後,號令召三老(秦時掌管教化的鄉官)、地方上的豪傑都來商議大事。三老豪傑都說:“將軍(指陳勝)身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勝於是自立為王,國號“張楚”。張楚有張大楚國的意思。這是因為這一地區正是當年楚國的舊境。百姓怨秦的暴政,自然懷念楚的過去。陳勝、吳廣就是借被胡亥害死的扶蘇以及受到楚人尊敬的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起義的。因此建立的政權也以“張楚”為號。陳勝自立為王,國號張楚,任命吳廣為假王,率軍西擊 滎陽,命 武臣、張耳、陳餘北攻 趙地,鄧宗南征 九江,周市奪取魏地。

    據《史記. 陳涉世家》記載,吳廣領兵攻滎陽時,另一位起義將領 周文率十萬義軍直搗咸陽,因孤軍深入,形勢極為不利。數月後,終因寡不敵眾,慘敗於 澠池。這時秦王朝組織數十萬軍隊,反擊義軍。田臧等人見周文戰敗,秦軍不久即至,滎陽遲遲未克,就準備分部分兵力牽制 滎陽之敵,以大部分精兵迎擊秦軍。   他們相與商議說:“今假王(吳廣)驕,不知兵權,不可與計,非誅之,事恐敗。”於是假借陳勝之命殺了吳廣,獻其首級於陳勝,“陳王使使賜田臧楚令尹印,使為上將”。時在秦二世二年十一月。從這段史料可知,吳廣驕蹇自大,剛愎自用,以至於部下無法與他商議軍事行動計劃,不得不殺之。有的通史著作據以稱“吳廣驕傲無能,被部將 田臧殺死”。

    一說認為,吳廣之死與陳勝有關。陳勝為王后,任用親信,妄殺故人,苛察臣屬,使諸將士離心;與吳廣的關係也不如初起事時那麼融洽、默契。可以推測,田臧殺吳廣得到了陳勝的默許。否則又何須“獻首於 陳王” ?而砍掉陳勝左右臂的田臧,又怎能當令尹、為上將?

    還有一說認為,對吳廣的死因,應放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中考察。秦末農民戰爭時期,群雄蜂起。田臧是個懷有個人野心的人,不甘久處吳廣之下,又苦於無法超越他,因此說吳廣“驕,不知兵權” ,或許只是除去吳廣以取而代之的藉口。 吳廣被殺的原因,沒有的史料來確定某一說。但一位農民戰爭的領袖,沒有死在殺敵的戰場上,而倒在部屬的刺刀下,箇中原因,終究還是值得探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失業後大家是怎麼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