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aiqin1117

    你這樣做確實不妥當。為什麼要會打架呢?也許您是怕孩子不會打架容易吃虧。想要孩子勇敢無畏,可以送孩子學習跆拳道,武術等競技性的專案,又有相應的思想可以學習,其實孩子要明白的是為什麼而戰,建立正確的三觀,家長著急我們理解,但是要有方法。

  • 2 # 悅讀會

    這位家長很奇怪,你為什麼非得要讓孩子打架呢?現在不是靠拳頭吃飯的年代了,武力能解決問題嗎?

    可能題主的孩子是被人欺負了,不會還手,題主覺得很生氣吧,所以把孩子揍了一頓,但是你知道嗎,為什麼孩子在外遇到欺負不還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你在家裡不尊重他,喜歡他罵他。才會讓孩子養成了懦弱的性格。父母平時對孩子大呼小叫的,如果孩子表現出反抗的意思,就會拳打腳踢,這樣會讓孩子沒有足夠的自我意識,長期被打下的孩子,會在心理覺得,自己就應該 受到這樣的待遇,那他出去,別人欺負他的時候,他也就不會做出反抗了。

    所以題主打孩子不但不能起到你想要的作用,反而讓孩子以後更加的軟弱。

    那我們要怎麼教育孩子呢?

    1,平時跟孩子交流時,注意尊重孩子。在孩子遇到不公平待遇時,要告訴孩子學會說不 。那家長可以在家裡玩一些情境模擬的小遊戲,爸爸扮演壞孩子,過來欺負孩子,那媽媽在一旁指導孩子如何應對,慢慢孩子就學會了如何處理了。

    2,多帶孩子鍛鍊身體,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孩子才會從內心裡升起勇氣,讓他有控制感。家長可以還著孩子去跑跑步,打打籃球什麼的。

    3,還孩子多結識一些朋友。朋友多了,就不用擔心孩子勢單力薄,被人欺負了。

  • 3 # 輕拂高中物理

    現在不提倡以暴制暴了,怎麼教孩子打架呢,與社會文明相違背噢

  • 4 # 教育IT向老師

    家長是擔心娃娃缺乏競爭意識吧,性格比較內向,害怕孩子在外面吃虧吧,大膽的推測娃娃是獨生,媽媽帶的比較多,幼兒園的老師也大都是女性。這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社會現象。打架是不好的,鍛鍊孩子的競爭意識,爸爸多帶去參加競技類運動吧,足球,籃球之類的,鍛鍊身體,提高競技意識,抗挫折能力。但是要注意循序漸進哦,主要不要受傷。孩子的培養是有先天因素,但家庭和學校教育起決定作用.

  • 5 # 初中物理實驗創新

    一定要讓他學會打架,至少受欺負時要學會不顧一切的反擊,這不但是吃不吃虧的問題,這是培養男孩子勇氣,魄力,毅力的問題

  • 6 # 育學筆談

    乍一看這位家長是不對的,但實際我認為這位家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取的,但是教育方法欠妥,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漸漸的過程,不能想著一蹴而就。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奇蹟男孩那部優秀的電影,一個天生面部殘缺的兒童,從小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總是戴著安全帽。但是他的父親卻很開明,總是鼓勵他受到欺負的時候,可以打回去,在他四年級的時候,終於鼓起勇氣從家教轉到學校上學。可以想象整個過程當中,受到了很多人的歧視和欺負,但是這個孩子卻帶著善良影響著每一個可惡的人,勇敢的對看著不公平,甚至是自身在受到危險的時候,也敢於出手打架,這就意味著他徹底的從自我封閉中走了出來,在畢業的時候,校長給他頒發了學校的最高榮譽獎章,給的評語大概的意思是:

    偉大並非在於力量的強大,而是你如何正確的使用你的力量,所有的人,無論男女,將自己的魅力轉換成力量,影響周圍的人。

    這句話大概的意思我想無非就是用自己的力量捍衛正當的權益是偉大,但如果有力量去欺負別人那就是野蠻。

    所以說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你,教會孩子學會打架,勇敢的去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是絕對不是使用武力去欺負別人。大家覺得呢?

  • 7 # 魚磊衛靜

    1、我估計一下你,一個可能是一個類似於混混的人,甚至是一個潑皮無賴。二個可能是一個呈勇好鬥的人。三個可能是受XX專家的影響。四個可能是把未來社會估計的太惡劣了,老怕自己兒子吃虧。也不象是,為什麼?如果是,就不會為這種事打兒子了。

    2、必須清楚社會的趨勢是越來越文明的,也就是說,人們的素質在不斷螺旋式提高的。在日常生活中,愛打架的人將會被列為另類。

    上戰場打仗是另一個範籌的問題。而且,戰場上打仗的形式越來越現代化,就是隻見硝煙,鮮見人類了。

    3、血性是什麼?

    在動物世界就是個體或集體的隨時抗爭和武力對決,其實,也有策略的,一是狼群狗群獵食是策略。二是食草類大群行動也是策略。三是蛇色隨環境變化並潛伏,並進行突襲也是策略。四是獅虎那麼強大,也常常潛伏的。五是豹子的毛色和高速都是策略。

    為什麼原始古代人類能勝出?就是群居和腦力厲害,當然不可缺的是攀樹攀崖能力,手的能力比瓜子靈活的多、大的多、強的多,跑步的速度等。

    就是水滸式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相拚,往往也是要有武力及智力實力的。

    現代的血性主要體現在先進,智謀和果敢。而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那樣,動不動就幹仗。這類人將會被逐漸消亡的。

    4、一個尚未成年的,自制力不成熟的人的狼性一旦被喚起,很可能是不可收拾的。要不然你試著喚醒,只怕你將來多年後悔莫及。甚至會毀了孩子的。

  • 8 # 一班課堂

    這真是典型的“怕吃虧”心理,很多家長都會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

    說“在學校,別的小朋友打你了,你一定要打回來,別人不欺負你,你也別去欺負人家”,這句話,聽過沒有,呵呵,我真是聽了無數遍,覺得這就是所謂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要犯我,我必犯人”?

    我這裡要打個問號,什麼年代了,還再教孩子用武力解決問題嗎?

    別的小朋友打我一下,我不還手,我的媽媽教我,說,要原諒他一次

    一個小朋友的質樸回答,我想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這是我在某綜藝節目裡,看到一個小朋友這樣回答的,當然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笑完之餘,我覺得這樣的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就非常的正確,她在教孩子,吃虧是福。

    完全兩個反觀念教育孩子的家長,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一個影響著孩子,吃虧是福,做事情要忍讓,要給壞孩子一個改過的機會,一個影響著孩子,不能吃虧,斤斤計較,小肚雞腸,這兩個孩子給人的畫面感,很清楚的擺在我們的面前,哪個好呢?

    我想我就不多言了

    6歲多的孩子,就像空袋子,你給他裝什麼,他就接受什麼

    6歲多的孩子,沒有主觀判斷是非的能力,你給好的觀念,他學好的觀念,給壞的思想,他學壞的思想,你現在教他打架,他就學習打架,如果以後在接受壞的思想,難道就要稱霸學校,擾亂秩序,你才滿意嗎?可能我說的嚴重了,可是這是一個苗頭不是嗎?

    不會打架怎麼了?是會影響市容,還是影響你的面子?

    當然,我知道您的想法,您是害怕孩子在學校吃虧,害怕他受欺負不敢吭聲,想讓他有點男子氣概,懂得還手,讓他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要犯我,我必犯人”的精神,可是,這個年代,我們面對不是日本人,不是黑社會,不是壞透的人,是學生,我們有很多的方法可以決定這樣的事情,為什麼要教孩子打架,使用武力呢?

    作為家長,我覺得你一定要懂得反思自己的問題,給孩子做個表率,不然後悔終身。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正確引導孩子才是王道

    因為不會打架,你揍了孩子,然後心疼孩子,我就想問一下?

    你是心疼你揍了孩子?還是心疼孩子不會打架,在學校受了欺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作為父母,一定要起到表率的作用,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思想觀,正確的引導孩子,如果孩子有了判斷能力,家長強行的壓迫或者用自以為是的愛,給孩子,孩子不會得到真正的愛,反而會更加逆反,得憂鬱症,跳樓跳河的不在少數,所以,我們家長要引以為戒,更加重視孩子的引導和教育。

    舉例:最近很火的電視劇《小歡喜》,是一個關於高考的故事,高三學生喬英子,來自一個離異父母的家庭,母親對他嚴格苛刻,總是把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強加到喬英子身上,導致喬英子患抑鬱症,失眠,甚至跳河自殺。這些都會給孩子帶來不可明滅的影響。

    好了,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您,您打孩子不對,您教孩子打架也不對,多正確的引導孩子,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多和學校老師交流,用恰當的方式處理孩子問題,希望您引起重視,給孩子說一句,加油,fiting。

  • 9 # 111平和111

    你做得肯定不對。看到你的行為,我想起了前幾年流行的一本書《狼圖騰》,字裡行間充滿著對狼的崇拜。無獨有偶,很多人在培養孩子上,也向著狼的方面靠近。固然,狼有很多優點,對惡劣環境的忍受,團結協作的精神等。但在培養孩子孩子方面,我還是不贊成向狼學習。我們需要培養守規矩,懂禮貌,心地善良,有感恩謙讓之心等等這些充滿正能量的習慣和品質。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長大,有文明,有禮貌,有道德,守紀律,善良寬容,與人為善。如果,我們的孩子將來能這樣,那我們的教育就應該說是成功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任期最長,影響最大。童心如一張白紙的,在孩子的心靈裡,我們父母施加什麼影響,就會培養成什麼樣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不會打架,你就揍他,孩子肯定要學會打架。學會打架的孩子,肯定要實踐打架。一個如狼一般的孩子,在你的精心教育下,成功了。可你高興嗎?今天打架,明天打架,天天打架。小打小鬧還好說,大打出手,是不是要驚你大駕。今天派出所,明天法院,後天醫院,這就是你想要的孩子,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還是醒醒吧,養不教,父之過。怎麼教,要斟酌。我不喜歡綿羊一般的孩子,但我更不願見狼一般的孩子!教育孩子,一定要走正道,因為人間正道是滄桑!

  • 10 # 媽媽在進步

    今天在很多問題中,發現了您的提問。您說,兒子六歲了,不會打架,今天為這事揍了他。

    因為時間有限,我本來想趁中午休息,挑一個比較容易透過認證的問題來回答。但是看到您的提問,感覺到在一個地方,有個孩子因為父母錯誤的做法正在傷心,就想說幾句。

    我理解您的心情,作為父母有哪個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所作所為都是打心底裡想讓孩子好。可正所謂“教之有道”,有幾個問題我想和你交流一下,咱們互相學習。

    第一個問題: 您說孩子六歲,不會打架。是不是孩子性格比較膽小軟弱,在幼兒園經常被欺負?

    在幼兒園和小學,很多父母為孩子發愁。他們和您相反,不是因為兒子不會打架發愁,而是兒子經常在學校欺負弱小的同學,發生矛盾時衝動易怒,行為乖張。

    和他們相比,您是不是應該覺得那種父母才是更應該擔心生氣的?

    我們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首先把善良和寬容放在第一位。您孩子不會打架,但他可能是一個有著滿滿同情心的孩子。

    如果他寬容、善良,有著豐富細膩的感情,父母為什麼要逼著他們好勇鬥狠?

    比起不吃虧,我們更應該告訴孩子,善良是人性光輝中最美麗的一縷。孩子以善良為根,正直為幹,豐富的感情為蓬勃的枝丫,才會茁壯成長為健康的大樹。

    您因為孩子不會打架,打了孩子,如果以後孩子一副野蠻相,您不後悔嗎?

    教孩子為人處世,首先教孩子寬容,放寬心胸,“退一步海闊天空”這不是讓孩子窩囊,是教孩子坦然處事,幸福生活。

    第二個問題: 您是不是曾經為孩子膽小著急,恨鐵不成鋼,想讓孩子勇敢點,有點小男子漢的樣子?

    想讓孩子勇敢,絕不能用打孩子的方式。 有的孩子膽小怕事,性格靦腆,不願意和大家起玩,說話聲音細小……這種膽小的孩子主要是因為受環境和教育的影響。

    也許在他小時候,父母過多限制孩子的活動,不讓孩子過多接觸同齡夥伴,造成孩子膽小;也許父母過於溺愛孩子,事事包辦,造成孩子成了溫室裡的小花朵;或者父母過於嚴厲,說一不二,讓孩子戰戰兢兢。

    如果這些都不是,是不是您夫妻二人有人性格比較內向靦腆,自己在社會上受了懦弱的苦,不想孩子像自己一樣? 這些,我都能理解。

    抱歉,這裡絕無諷刺的意思,是因為發現孩子的問題一定要找到根源,有針對性地教育,才能起到效果。

    克服孩子膽小,培養孩子勇敢,除了父母檢視自己的所作所為,還有以下幾個方面可以注意一下:

    第三個問題,孩子在學校是不是經常被欺負?

    “校園霸凌”是一個社會問題,如果孩子果真在學校經常被欺負,父母也不能不管。但管要講究方法。

    如果不是“校園霸凌”,只是同學之間的矛盾。我建議您,在集體活動中,如果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發生爭執,父母不要過多幹預,很多情況下,孩子會自己解決矛盾,從而獲得與人相處的經驗。

    如果屬於“校園霸凌”,我們要積極聯絡校方、老師,找到根源,讓學校妥善處理,不能讓孩子留下陰影。

    也要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比如學會大聲呼叫,和好朋友結伴走等等。

    我們父母讓創造機會,和孩子談心,讓孩子盡情傾訴。孩子被欺負了,要向信賴的人盡情傾訴。如果孩子知道有人時刻在關心他,會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減輕心理傷害。

    如果孩子在學校受了欺負,您在家裡再打一頓,這下不是雙重打擊嗎?

    總之,我們培養孩子勇敢,也要培養孩子的同情心。父母不能教育孩子只顧自己,無視別人的痛苦,不懂寬容不懂愛的孩子是不會幸福的。

    希望對您能有一點點用處。

  • 11 # 徐老師親子課堂

    首先,這樣的做法肯定是不對的。

    不管孩子會不會,有沒有錯,揍孩子肯定是錯誤的,再怎麼樣也不能打孩子。

    其次,因為孩子不會打架而打孩子,這本身也是一個錯誤的想法。六歲的孩子不會打架很正常,應該說,六歲的孩子不會打架才是正確的。

    如今的時代是一個法治的時代,任何暴力行為都是不對的。

    家長如果是因為想讓孩子學會自保,學會自衛,不那麼容易吃虧,所以才希望孩子學會打架,那麼家長大可以換一種方法來教孩子,而不是打孩子。

    但如果家長單純是因為孩子不會打架而打孩子,那麼最要緊的就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了。

    家長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想法,要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不能給孩子灌輸暴力思想。

    很多家長都會忽略這個問題,認為孩子一定要學會打架,甚至乾脆直接在孩子面前上演全武行,為孩子做示範!

    這其實反而會使孩子的思想變得畸形,走向與家長期待所相反的方向。

    許多年輕混混甚至是犯罪者就是因為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孩子面前打架、爭吵,導致孩子受到影響,開始學壞。

    因此,家長要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端正自己的思想,為孩子樹立起一個正確的榜樣。

    想讓孩子學會自保的家長,可以透過讓孩子學習防身術,參加培訓班的方法來進行教育,獲得武力保護。

    但是,讓孩子學習防身術,獲得武力的同時,家長也必須告誡孩子,學習防身術是單純用來防身的,而不是用來欺負別的小孩子的。

    家長要讓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這才是最重要的。

    對孩子的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座燈塔,當你成為家長,從新手父母到成為孩子的堅實後盾,孩子的一哭一笑,一舉一動都是你要關注的事情,再小的問題再不能忽略。

    如何陪伴孩子健康成長,成為孩子求助幫忙、傾訴心事的物件?如何成為孩子的密友?

  • 12 # 狼牙來了

    首先我很不理解的是為什麼要讓孩子會打架?怕挨欺負?怕吃虧!還是想讓孩子學會打架去外面找事,打別的小朋友?

    如果是第一種我覺的你應該培養的是孩子的情商,只要情商高,交際沒問題,那你的孩子永遠不會挨欺負,反而會有同伴願意跟他一起玩!如果是第二種情況你是怎麼想的?想讓孩子稱王?去成為一霸,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 13 # 江蘇考英語

    男孩就應該有男子漢氣概,這就是父母和社會給男孩子定義。所以你打他,你認為是為了他好,他要是學會打架,以後別人就不敢欺負他。可是,在心理學上,父母把孩子往外推,希望他堅強,孩子可能會失去愛意和溫柔。成年後,會變得感情單調,人際關係僵硬。

    我一個女同事,抱怨說,她丈夫,文不行,武不行,她受人欺負了,她丈夫說不過人家,打不過人家。我心裡暗暗說,你這樣說你男人,他會怎麼想?

    我的老領導說,如何選女婿?就是女兒帶來男朋友回家時,就要問男孩喜歡什麼運動?如果是對抗性的,如籃球,足球,那就好。因為男孩就應該會拼,會搶,才能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才能有好日子。

    社會就是這樣要求男孩的。可是,在你打他時有沒有想過他的優點?——善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歲你就能知道他的性格了。打他,他疼不疼是小事。你知道,你是在強迫他接受你的期望。換句話說,你在否定他,不認同他。

    他長大無論有什麼樣的成就,他會幸福嗎?我那位女同事的丈夫,得不到妻子的認同,會幸福嗎?我知道再這樣下去,她會毀了她丈夫。《自卑與超越》作者說,孩子的一生都在尋求父母的關注。“關注”之一就有對孩子的接納、認可。不要強迫孩子非得按照你的方式去成長。

    打孩子的結果兩個:1、滿足你的期望,和別人打。過著和自己性格有錯位的人生。2、不會打架,被打了也不告訴你,因為怕再次被你打。

  • 14 # 家有小女愛美麗

    兒子今年6歲都不會打架,你為這事做了孩子做完又心疼,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你這樣做是不對的。

    我可以理解,孩子不會打架,你心裡面有些著急。你可能是受到社會上關於孩子的負面新聞的影響,怕孩子在學校會吃虧。被校園暴力,所以你想讓孩子學會反抗。

    不要說現在還是沒有遇到校園暴力,那麼即便是遇到校園暴力,我們也可以從其他方面做努力,不是要求孩子必須會打架的。

    第一,陪孩子一起鍛鍊身體。

    父母陪孩子一起鍛鍊身體,讓孩子有一個強壯的身體,這樣即便是以後發生矛盾,有可能是發生肢體摩擦,那麼孩子也有爆發力,可以反抗。

    第二,鍛鍊孩子的口才。

    以前總是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其實有時候口才的力量也是很強大的。

    對比一下雙方的力量,感覺我方處於弱勢,那麼就用你的口才,駁得他啞口無言,讓他不敢再來向你挑釁。

    第三,鍛鍊孩子的溝通能力。

    在學校裡孩子交朋友,在我看來是十分必要的。當你有了朋友,即便是別人欺負你。也要掂量一下你周邊朋友,畢竟團結起來力量大,他們可以欺負一個孤單的沒有朋友的人,卻不可能欺負一個有成群朋友的你。

    第四,別人欺負你不要忍氣吞聲。

    我不建議以暴力解決問題,但當你確實落單成為別人欺負的物件的時候,你要奮起反抗,懂得保全自己。必要的時候可以以暴制暴,讓他們知道你的厲害,有了第一次,那麼他們就不會再欺負你第二次。

  • 15 # 教育探微

    不知道您處於一種什麼樣的心理來教育孩子?

    家長們都擔心孩子出去後打架生事,常常教導孩子要友愛團結,要遵守紀律,要遵守規則,要禮讓他人,要謙虛謹慎,要文明有禮,不要和別的孩子打架。但不知您持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和觀念,為什麼要引導孩子學會打架呢?

    我猜您可能這樣的教育觀和教育心理:

    第一、想把孩子培養的異常勇敢,無畏無懼,不但不怕困難,更不怕任何對手,敢拼,敢衝。

    第二、擔心孩子在外受欺負,想要孩子厲害一點。

    第三、只有會打架的孩子,才是勇敢堅強的孩子。

    不知道我這三點猜得對不對?

    但可以肯定的是:想要孩子勇敢、堅強、獨立、大膽、不怕困難和挑戰這種心理是正確的也是正常的,但希望孩子會打架,能打架這種思想和教育方式是極其錯誤的。

    打架是什麼行為?

    打架又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打架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恐怕不但不會培養起孩子的自信、培養孩子自信、勇敢、堅強、大膽,強大,反而有可能讓孩子走上歧途。

    培養孩子勇敢、堅強、獨立、大膽、不怕困難和挑戰的方式很多,途徑也很多,但必須堅持正面導向,正面教育。

    非常肯定的說,你要孩子學會打架的思想是極其錯誤的,即便是把孩子送到武校學武術的目的也不應該是打架。再加之,因為孩子不會打架你揍了孩子,那就更是大錯而特錯。

    教育孩子,任何時候都要傳遞正能量和正方向。不管孩子將來幹什麼,但必須三觀正確。否則的話,那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 16 # 郭朋濤少兒程式設計

    站在你的角度,我可以理解你,也只表示理解。

    你這麼做,也只能說明你的見識短,水平低。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是一快說爛了的話題了。父母作為老師,我想應該是傳授還是好的,而不是壞的。

    孩子不會打架,回家就捱了揍,孩子也挺冤的。

    大人生氣,往往是因為孩子的行為不符合你的預期,請問一下?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憑什麼要去迎合你?難道就是以為你是父母嗎?

    關鍵的是,你確定孩子做的是錯的嗎?

    如果我的孩子不會打架,我覺得是好事,不會打架也就不會惹事,在我看來絕對是好事。

    即便孩子不會打架受人欺負了,也未必是一件壞事。這些都將成為孩子生命中一次成長的經歷,甚至是寶貴的財富。

    重要的是,這件事情本身,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父母從小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要求孩子不斷學習的時候,自己是不是也高跟上時代步伐,不斷提升自己。

    作為父母,尤其是年輕父母,更要學會剋制自己,不要動不動就發怒,事後想想沒有意義。

  • 17 #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作為家長,我能夠理解你的做法,但是不贊同。我們要讓孩子 學會自我保護,但是千萬不能惹是生非。

    1.必要的時候需要出手。

    我兒子上學前班的時候,跟鄰居家的孩子一起上下學。鄰居家的孩子比他小兩個月,兩個孩子平常愛在一起玩。我經常教育我兒子:你是哥哥要保護弟弟。但是,鄰居家的孩子比較嬌生慣養。 有一段時間,我兒子臉上隨時都是傷痕,我傷還沒好,又添新傷。

    為這事我給學前班的老師反映過,老師也處理過,但是孩子依然被抓傷。我還給他奶奶反映過,也不知道老年人沒有教育自家孫子,只是我兒子臉上的指甲印還是沒消退。我忽然覺得這孩子一味的忍讓是不對的,於是我告訴他,如果弟弟再抓你的臉,就給抓回去。

    有一天下午,孩子和鄰居家的孩子一起放學回來,我看見孩子的臉上有4道長長的指甲印。我真的就生氣了。我問孩子是怎麼回事,他告訴我是弟弟抓的。鄰居家的孩子見我生氣了肯定有點害怕,於是也告訴我,哥哥也抓了他的,我一看孩子鼻子上的確有傷痕。我問是誰先動的手,鄰居家的孩子默不出聲,於是我知道了答案。

    我趁機告訴鄰居家的孩子,以後不能再抓哥哥了,那是哥哥,你抓他,他也會抓你的。奇怪的是從此以後兩個孩子就沒再打過架。

    2.有的時候需要大度。

    我大部分時間都是教育孩子,要學會跟別人寬容相處,但是孩子偶爾還是會犯錯誤。

    孩子上四年級的時候,我們住在學校裡。有一天週末在學校裡騎腳踏車,遠遠的我看見孩子摔跤了,只見他爬起來就抓住比一個比他小一點的孩子,那樣子特別生氣。

    我看見後急忙衝到孩子面前,先讓孩子放了手,然後詢問事情的原因。原來我兒子在下坡的時候,被另一個孩子抓住車屁股,孩子沒把握住龍頭,滑下來後就摔跤了。

    兒子覺得在眾目睽睽之下摔跤,有些丟面子,摔了跤還有些疼,於是爬起來就想找那個孩子算賬。我連忙制止孩子,這不行,那個孩子不是經常抓哦你的車屁股,你可以叫他不抓,還可以一人騎一圈,但是動手絕對不行。

    孩子想了想,就把車子讓給了那個孩子騎。

    也許是我自己受到的家庭教育的影響,我教育孩子一般情況不要跟別人計較,特別是朋友、同學,實在過分的時候就要給他人溝通,如果溝通後還是不行,就離愛傷害人的朋友遠一些。

    現在是和諧社會,還是不要教孩子打架的好。不管是自家孩子受傷,還是別的孩子受傷,都很麻煩。

  • 18 # 自在人生wub

    這事你做的肯定不對,思想不對,方式方法更不對!六歲的兒子打架,實際上就是和小夥伴一起打鬧,你的兒子總是輸的一方,或者說總是吃虧的一方,這說明你兒子的運動協調能力比較差;而運動協調能力較差,有科學研究證實,70%來自於父母的遺傳,換句話來說,兒子運動協調能力較差,負主要責任的應該是家長,而怨不得兒子!

    家長要增強認知,必須充分了解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是從哪兒來的?六歲兒子和小夥伴一起打鬧總是吃虧,作為家長著急上火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揍孩子就不對了,家長要充分明白這不是孩子的錯,90%的錯在家長!筆者之所以這麼說,是有科學依據的,具體來說包括兩個方面: ①先天遺傳因素。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的天賦70%遺傳自父母,六歲兒子不會打架總是吃虧,最主要責任在於家長,遷怒於孩子本就大錯了;②後天培養原因。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的訓練後天培養更為重要,尤其是父親充當著更為重要的角色,也可以這麼說,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的好壞,父親要承擔80%以上的責任。

    什麼是人的身體運動協調能力?它的影響因素有哪些?身體運動協調能力是指運動期間機體個部分活動在時間和空間裡相互配合,合理有效的完成動作的能力。協調能力是指在進行身體運動過程中,調節與綜合身體各個部分動作的能力,它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集靈敏度、速度、平衡能力、柔韌性等多種身體素質為一體,充分反映了中樞神經系統對肌肉活動的支配和調節功能。運動協調能力影響因素包括:有機體各部分生長髮育的程度(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先天遺傳、對不同刺激條件的分辨能力、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思維的敏捷度、神經型別、訓練等。兒子的運動協調能力較差,家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兒子打架總是輸,動手打孩子,是不對的!

    如何提高人的運動協調能力,讓兒子在打架中不吃虧呢?生命在於運動,認知學習的很多能力都是從運動協調能力遷移過來的,所以很多幼兒智力量表都把運動能力作為評估個體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個體運動協調能力不達標不僅僅影響其體育成績,更為可怕的是會牽連個體的學習能力。加拿大一項新研究顯示,父親對孩子健康行為的養成起著重要作用,提高父親的積極性,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十分有利;在運動方面,父親能透過身體運動、觸覺、肢體等遊戲方式,給孩子以強烈的身體活動刺激,促進其身體發育;據統計,在這類活動中,父親的作用佔70%,母親的作用只佔4%。父親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長髮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獨具特色的作用,要想讓兒子提升運動協調能力,非充分發揮父親的陪伴積極性不可!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六歲兒子不會打架,家長揍了孩子,這是焦慮的表現,但是思想和方式方法都是不可取的。要培養和提高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必須充分發揮父親的陪伴與獨特作用,做好科學的培訓規劃,讓孩子全面健康成長!

  • 19 # 二哈有文化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為什麼非要會打架呢?!和小朋友玩就玩先學和小朋友打架嗎?!你這個家長就是熊孩子家長!你這樣教育孩子,孩子沒朋友!你總想讓他打架,等他大了學會打架了,約著小夥伴一起去和別人打架時,你會是什麼心情?!

  • 20 # 秦奉豫

    今天因為兒子不會打架你打了他,明天因為兒子打架你失去了他!

    有時候能理解家長的某些做法,兒子不會打架總是吃虧,所以要讓兒子學會打架,好不被人欺負。但是你想過沒有,今天你教會了兒子打架,再也不受人欺負,明天他可能欺負別人,或跟別人打架鬥毆惹出更大的禍端,甚至失手傷人,受到法律制裁?!

    其實,不受人欺負的教育手段很多,做法也很多,但無論如何“硬碰硬”都不是可取之法,俗話說“兩虎相鬥,必有一傷”,實際上多數是互傷!

    我總覺得“吃虧是福”,這不是高調,是要分清對手,如果是拳擊場,你把他KO了,他心裡服你,起來會跟你握手致意。但如果對方是無賴,你最好發揚“不跟無賴講理,不跟惡人鬥毆”的精神,能跑多遠就跑多遠,不丟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電動車被同事丟了,她在騎過之後說是放到了原位鎖住了。她應該負責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