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6
回覆列表
  • 1 # 嫑忈2020

    政治上,外儒內法,中央集權。

    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經濟上,啟用桑弘羊,實行“國企壟斷”。

    軍事上,開疆拓土,安邦定國。

    外交上,遣張騫出使西域。

    漢武帝,諡號為武。就是當時後人對他的評價。主要功績還是在“武功”上,但是過度地用武也使得百姓負擔加重,國力衰減。中央集權是歷史趨勢,而經濟上的壟斷限制了民間商業經濟的發展。他的主要過錯在文化上的“罷黜百家”,有詩云“絕大經綸絕大才,功過非在戍輪臺。百家罷後無奇士,永為神州種禍胎”。沒有了自由的思想和思想的自由,以至於後世人只知道三綱五常。

  • 2 # 冥悟天道

    漢武帝二功八過

    歷史人物的評價大家都喜歡,尤其是像漢武大帝這樣出盡歷史風頭的人。漢武帝劉徹十六歲登基,窮兵黷武一生,晚年下詔罪已於天下。從一個優秀政治家對社會的影響來看,功過分成十份,我只能給其功二過八的分值,理由如下:

    1、先說功勞為何只給二分。大家對我的給分應該是很有意見的,因為電視劇漢武大帝評價其創造了很多的功勞。其實不然,等下我講過失時大家就會覺得我是較客觀的。功勞一、拓展疆土,強化軍事。功勞二、張騫出使西域,發展外交。

    2、軍事為第一,極用政治權謀來實現軍事目標,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漢武大帝是主要過失責任,要佔八分。先說其罪已詔自認的過失。過失一、百姓饑荒。過失二、逆轉陰陽。過失三、不能宣流風風化。可現實卻遠不至這三個方面。過失四、任用奸人。王充是代表。過失五、剛愎自用。一意孤行,濫用權謀。過失六、經濟蕭條。過失七、沒有考慮好王權的正常移交。過失八、社會問題積累。還有好多的過失,都不忍寫下去。

    其實我平時也很崇拜漢武大帝的故事,但經過理性的分析,評價他的功過,只能給他功二過八的分值。

  • 3 # 蚊子也貧血

    漢武帝的功與過

    從他的時代謝幕到現在都有無數的文人,學者,歷史學家,市井小民,受他影響的,受他賞識的等等都對他有所評價。獨尊儒術對文化的影響,窮兵黷武對國家經濟民生的影響,高度中央集權對權術的玩弄,等等他的過總是隨著歷史書籍躍然在紙上,而他的貢獻總是需要解讀才能被大多數不喜歡閱讀歷史的人所瞭解。很多人是看了電視劇才知道原來他是這樣一個偉大的人物,並不是被窮兵黷武這個標籤所標註的人物。

    他的過失是在當朝就很明顯的也就是上面所提到各種史料上都有詳細的記載的,而他的功有很多不是立刻就能顯現的。

    透過武力來拓展民族安全生存發展的空間,通商來發展經濟豐富我們的文化對世界觀念的認知,透過獨尊儒術來統一塑造一個優秀的民族一個優秀的人就要有所作為的民族性格等這些應該是他功勞方面影響很深遠的幾個方面。

  • 4 # 鄧海春

    凡事都至少有兩面。迎來漢朝盛世的漢武帝,千百年來,他的一生也一直在被人從功過兩方面去探討。“秦皇漢武”,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都處在功過相爭的議論之中。

    可以說漢武帝一生是功大於過的。因為漢武帝的功是利於國的大功,而過是個人失去理智後的行為出格。

    讓我們先來大概列舉一下漢武帝的過。首先,他對方術深信不疑。漢朝文、武二帝,最大的矛盾也就在這方士之術上。徵和元年(前92),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因為擅自挪用軍費而被捕下獄。公孫賀為了救自己的兒子,就廢大力氣抓獲了當時正被懸賞的陽陵大俠朱世安,企圖用自己的功抵自己兒子的過。可朱世安卻出人意料的在獄中上書,聲稱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甚至還在馳道賣了木人來詛咒皇上。

    身居高位,本來就有很多忌諱。與公主私通有損皇家臉面,詛咒聖上更是死罪難逃。因而公孫父子被殺,陽石公主、諸邑公主、長平侯衛伉都牽連其中,命喪皇城。

    公孫父子的不幸成為了引子,這把火最終燒到了太子劉據身上,牽連到了未來的漢文帝劉病己。

    沉迷於方士之術,漢武帝晚年可謂昏庸至極。聽信讒言而殺害親身骨肉,對晚年的漢武帝而言,不過是保護自己的一個小措施。

    同時,漢武帝還十分奢侈,且非常固執己見。《晉書》記載,漢武帝生前用天下賦稅的三分之一用來修建陵墓以及徵集隨葬品,並向全國各地徵集工匠等三千多人。據說,當運送漢武帝棺槨到達陵墓的車隊發現,墓葬早已被隨葬品塞滿,沒辦法往裡運送棺槨。雖然這多多少少有些誇大的成分,但也能從側面反映出漢武帝有多麼奢靡。

    而漢武帝每每遇到和丞相不合,就找各種藉口打壓甚至殺死丞相。漢武帝在位五十五年,丞相之位就換了十三個人。

    但我們談漢武帝,更容易看到的其實是他的功,而且是大功。

    漢朝的盛世,是由漢武帝迎來的。他創造了多個第一: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他是第一個要求匈奴向中原臣服的皇帝;他是第一個放眼全球,開闢絲綢之路的皇帝;他是第一個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佈太初曆的皇帝。我們常說,萬事開頭難。漢武帝的偉大之處,就包括他的這些開拓性的舉措。

    在加強國家統治上,漢武帝創造了刺史制度、推恩令、內外朝制度、鹽鐵官營,這些制度不僅鞏固和維護了漢的統治,更深刻影響了後來兩千年的封建王朝。他的用人多元化的制度、幣制改革、對外政策,都十分值得後世借鑑。而他採取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推行的太學、鄉學,更是主導了中華傳統文化核心的積澱。

    我們說漢武帝功大於過,是因為他在位期間的作為確確實實廣泛的影響了大漢和後世,創造了漢朝盛世。他確實也有很多過錯,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他的個人過失,在國家利益面前,確實是瑕不掩瑜。秦皇漢武,他們都為中華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我們不否認他們的過錯,但更肯定他們的功績。

  • 5 # 老孔談歷史

    對於評價漢武大帝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有人說他殺氣騰騰,有人說他愛民如子,不過不論如何評價漢武帝,他對中華大帝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1、加強中央集權制度,解決藩國問題

    漢武帝登基後,大權全然在竇太后的手中把握,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此後朝政大權牢牢把握在劉徹手中,他一開始就展現出超人的政治觀念,打擊外戚,權歸中央,使丞相制度毫無體現的價值。

    成為專門為皇帝頒佈命令的機構,手上沒有一丁點的實權,對於這樣聰明的做法,為後世之君避免了很多麻煩,丞相與皇帝本來就是相互矛盾的,而漢武帝悄悄地化解了這一尷尬,畢竟將相權打擊到谷底。

    漢武帝命令各地藩王,必須把封地封給除繼承王位的其他兒子,這樣的做法就是避免諸侯獨大,而且諸侯國的實力越來越小,根本沒有一點機會與中央對抗,想必這也是漢武帝最明智的選擇。

    並且漢武帝增加了一種選拔人才的方法,命令各諸侯國每年需要推舉一位自認為才能高的人參政議事,這一做法使得全國人民都有資格參議朝政,使得天下子民紛紛“公車上書”,導致天下的人才被朝廷全數收入,加強中央的力量。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一想法是漢武大帝的近臣董仲舒提議的,他認為皇帝就是上天派下來管理人民的,上天賜予的這種力量,沒有人能夠違反,漢武帝聽後自然是非常歡喜,要知道自己皇帝正統,如若全天下人都知道這樣的說法,那等自己百年之後,後代也必定太平。

    漢武帝的本意是想將這樣的做法是想要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卻不想舉行考試的時候,除儒家學子被錄取,其他學派根本沒有機會,而且大部分的試題都與儒家有關,最終學子們得出一個道理,想要做官必須學習儒家學說。

    3、出兵抵抗匈奴

    漢武帝時期有很多優秀的武將人才,衛青霍去病都是大名鼎鼎的抗擊匈奴將領,漢武帝透過二十餘年的出兵攻擊匈奴,終於擊敗匈奴,可見漢武帝的軍事才能也是非常強大的,漢武帝大量的移民戰略方針,也充實的國防。

    衛青霍去病最終也獲得了很高的成就,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衛青功高震主,導致漢武帝心有餘悸,不敢重用。

    4、派遣張騫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我歷史著名探險家張騫奉漢武帝命使西域目想聯合月氏共同防禦並打擊匈奴勢力公元前119張騫奉命第二使西域隨亞、西域各朝貢名經安訪問貿易西域各間員貿易往西漢始歷經東漢、魏晉南北朝直唐代延續 1000 年。

    漢武帝這一做法大大改善了中原王朝與邊遠地區以及跨洲國家的關係,並且避免了許多麻煩的事情發生,可見武帝的曠世功勞。

  • 6 # 花武昌魚

    5、漢武帝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在政治、思想、軍事、經濟實現大一統,進入了鼎盛時期。

    政治方面: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從此諸侯國越分越小,力量得到削弱,無力對抗中央。

    思想方面: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別的思想收到排斥。

    軍事方面:漢武帝組織強大的騎兵部隊,對匈奴實行大規模的反擊,奪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使匈奴再也無力和西漢對抗,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為今後西漢的安寧打下基礎。(第14課78-79頁)

    經濟方面:漢武帝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增加了中央的財政,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第13課74頁)

    6、採取政治上的措施,原因:西漢初年,諸侯王勢力強大,威脅到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7、採取思想上的措施,原因:西漢時,諸侯門下聚集了許多賓客,常常批評皇帝的政策,指責中央,對中央集權不利。

    8、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我國古代最高學府),以儒家的五經為主要教材,不學習其他各家的學說。

    但是,漢武帝絕不是一個超俗絕世的聖者。他好色、驕傲、虛榮、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執;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點他幾乎都具有。但是,儘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為一個君王,而僅僅是作為一個普通凡人,那麼以他一生的心智和行為,他仍然應被認為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一個機智超群的智者,一個勇武剛毅的戰士,一個文采煥然的詩人,一個想象力浪漫奇異的藝術家,以及一個令無數妙女傷魂斷魄的蕩子,最壞又最好的情人。

  • 7 # 頂級詩風96

    開闢河西走廊,擊潰匈奴王庭,強化中央集權,放手使用英才等方面都是濃墨重彩的歷史範本,後來人鮮有跟得上的。過在權力過於集中,缺乏有效監管,任性胡為,信奉巫蠱,不進行權力交接,使人民生活愈加艱難。

  • 8 # 愛影發燒友

    漢武帝在統治時期,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以及軍事等方面實現了大一統,將西漢王朝推到了最為鼎盛的時期。從軍事上來說,漢武帝北擊匈奴,東征朝鮮,南服南越,是為我國疆域擴大作出巨大貢獻的

    漢武帝在位期間,連年征戰,大興土木,迷信鬼神,濫用酷史,耗盡了文景以來的積蓄,激起了多處民族起義,不過晚年“懸崖勒馬”“輪臺罪記詔”西漢得以轉危為安。

  • 9 # 回首三千里

    漢武帝雖是守成之君,確開創了很多影響後世幾千年的制度和文化的東西。簡單列下,不全面大家可補充:

    1、畢其一生打匈奴,解決了自春秋戰國到秦以來北方匈奴擾邊問題,武帝后期匈奴漠南無王庭,以至後來漢宣帝消滅分裂匈奴,匈奴一支進去歐洲,一支南下與漢民族大融合;

    2、國家領土進一步得到擴大,張騫多次出使西域,開創了絲綢之路;

    3、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後來一千多年的主流思想(漢武帝是外儒內法)

    4、他的國號漢,成為了我們一個永遠的民族漢,寇可往,我亦可往;

    5、設立內外朝,推恩令,削弱諸侯,君權高度集中,也成就了一批將星文豪,衛青封侯由天幸,霍去病封狼居胥,司馬遷史家絕唱,東方朔大隱隱於朝……

    晚年巫蠱之亂,錯殺戾太子,後來有所悔,釋出“輪臺罪己詔”,不再打匈奴。

    有人說他雄才大略,有人說他窮兵黷武,漢武帝功過二八開吧。

  • 10 # 享之1997

    “大智慧”、“大膽量”、“大戰略”、“有瑕疵”

    “大智慧”:漢武帝登位初期,由七個諸侯王而導致的“七國之亂”的遺留問題仍在發酵,卻被他的一紙“推恩令”解決了。

    “大膽量”:實行了兩代的“無為而治、修養生息”的國策,被他的“罷默百家、獨尊儒術”國策替代了,還是在他的祖母竇太后仍有實權的情況下發生的,膽大過人,無人可比,從此儒家文化在中華大地上發揚、光大。

    “大戰略”:三代對匈奴的和親政策,被他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所打破,徹底解決了匈奴對中華民族的侵擾。

    當然,抗擊匈奴的戰爭,由於用力過猛,導至國家被掏空,民不聊生的局面是他沒有想到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智慧過人”、“膽量過人”、“雄心過人”的雄才大略之人,卻在晚年因深陷“巫術”而誅殺了兒子,逼死了老婆,是多麼令人惋惜啊!

  • 11 # 老百姓的歷史

    個人觀點:首先想來作為作為炎黃子孫,作為這位偉大帝王的後人我是驕傲的。其次我覺得想要了解武帝的是非功過應該從兩個方面去了解,一個方面是從當時的角度去理解,另一個方面是從中華民族歷史發展角度去理解。

    從當時的角度去理解,他是有功有過的,他的一生以無所畏懼的勇氣和無與倫比的政治智慧實現了他自己開疆拓土的雄心壯志,一掃當時西漢初期軟弱的外交政策使四方賓服,尤其是解除了匈奴的威脅,極大地提升了當時人民的民族和國家自信心,我想這方面他的功勞是無疑的。另一方面伴隨著不斷的征伐百姓生活越來越艱難,國家也到了瀕臨瓦解的邊緣,幸而最後他幡然醒悟百姓才得以休養生息。另外他也有巫蠱案,強行刪掉史記武帝本紀(傳言)等一系列的汙點。有時我也在想,假如我是當時的老百姓之一我會怎麼想,想來如果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種地為生的農民的話對他可能也不會有什麼好印象吧。

    如果從中華民族發展歷史程序中瞭解他的話,他絕對是功勳卓著的,在他的努力之下中華民族繼續向前發展,重新走上了強盛的道路,威名遠播,後來那種"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氣勢也是在他的影響下形成的。可以說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是絕對繞不開他的。

    最後我想說,他雖然是一個帝王,但他也是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慾,吃五穀雜糧的人,然而他能夠做出這樣一番偉大的功業,他是偉大無疑的!無論是好是壞,他的傳奇和他的爭議一起將一代一代流傳下去,永遠也不會停止。

  • 12 # 鹹魚談歷史

    功大於過。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 成就之一在於解決了中國多年來飽受匈奴困擾的局面,秦始皇統一中國,卻依舊沒有解決匈奴問題。漢武帝的偉大之處正在於讓匈奴問題徹底成為歷史。

    成就之二為廢黜百家,獨尊儒術。

    無論哪一點,都足以讓其功大於過。

  • 13 # 九九扒史伊

    功過是非都是後人評說。

    漢武帝可堪稱雄才偉略。他在位期間頒佈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削弱王侯權力,設定刺史,監察地方。又廣泛教育,創立太學是平常庶民,能夠登臨朝堂。鑿通西域,開闢絲綢之路。他平定四方,南定閩粵,北擊匈奴。這些功績足以震爍古今,名垂千古! 但是晚年又因巫蠱之禍。造成一子二孫殞命,當時又竭盡國庫之力,大興兵伐,國家積弱,如此不能安家立國之君主。的確能稱得上昏庸。 歷代史學家對漢武帝的評價譭譽參半。有人認為漢武帝擊潰匈奴、掃除周邊威脅,是利在千秋的不世之功;有人則認為漢武帝時期窮兵黷武,連年征戰導致國庫空虛,民怨沸騰. 把他祖上積攢下的家底和開創的盛世一下打回原形。漢武帝晚年也釋出《輪臺罪己詔》,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漢昭帝和漢宣帝延續這種國策,將西漢推至鼎盛,史稱“昭宣中興”。 漢武帝的功過是非沒有定論,但是總體上來說,從開疆拓邊到輪臺罪己,不失為一代雄主。

    不過他在晚年時期卻犯了一個大錯。那就是“巫蠱之禍”。 漢武帝晚年多疑。有一次他夢見幾千木人持杖要上前打殺自己,驚醒之後,就感覺身體不適,頭腦遲鈍。江充是太子劉據的仇人,他害怕漢武帝去世以後,自己見害於劉據,打算利用漢武帝多疑的缺點除去劉據。 江充謊稱皇宮中有邪氣,為漢武帝徹查此事,並且在太子宮中“搜”出大量用於詛咒的木人和帛書。劉據在情急之下殺死江充,組織武裝力量自保。漢武帝認為劉據已經造反,派遣軍隊鎮壓。劉據兵敗以後逃出城外,在一戶貧民家中藏匿。 後來劉據被地方的官吏發現圍捕。此時漢武帝已經反悔,但是沒有釋出對劉據的赦令。劉據以為自己走投無路,於是上吊自殺。

    漢武帝對劉據的死傷痛不已,但是事情已經發生,而且還有一個大問題擺在眼前,那就是新的太子之位的歸屬。 漢武帝思來想去,決定立劉弗陵為太子,即漢昭帝。劉弗陵年少聰慧,在皇子中脫穎而出,但是年紀太小,繼位以後容易造成外戚干政。漢武帝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處死劉弗陵的生母趙婕妤。不僅如此,漢武帝為長遠計,將後宮之中為他生育過的妃子全部處死,手段不可謂不極端。

    一代天驕的功過站的角度不同評判也不同。你覺得呢?

  • 14 # 麗佳的讀書會

    漢武帝絕對是一個雄才偉略的皇帝,漢朝在漢武帝手中才真正的發展到最強大,但是漢朝在漢武帝手中也走向了衰敗。

    可以說成也漢武帝,敗也漢武帝

    漢武帝又是怎麼讓國家走向強盛,又是怎麼樣讓國家走向衰敗的呢?

    史記記載漢武帝剛接手的漢帝國的財政狀況是:城鄉的糧倉都裝滿了糧食,府庫中貯存了剩餘的物資;京城國庫中的錢累積萬萬,串錢的繩子都已朽爛,無法清點數目;京城糧倉中的陳舊粟米一層蓋一層,裝滿太倉而流出倉外,只好在外面堆積著,以至於腐爛而不能食用。

    百姓居住的大街小巷都可看見馬,在田野間的馬匹更是成群結隊,騎母馬的人要受到排斥而不能與人聚會。

    把守里巷大門的人吃的是白米好肉;做官的人長期任職,可在任期內把子孫撫養成人,有的人則把官名做為自己的姓。

    但是,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根據史書記載:

    在文景兩帝時期,法網稀疏,百姓富足,有人依憑錢財驕橫不法,以至於兼併土地;那些豪強之輩,在鄉間作威作福,橫行霸道。

    享有封地的宗室 貴族、公、卿、大夫及以下官員,互相比賽誰更奢侈,房屋、車輛、衣服都不顧地位名分地僭越於上,沒有限度。

    這是其一,還有更嚴重的外患,讓漢武帝寢食難安。這個外患就是匈奴。

    為了對付匈奴,漢武帝對內實行改革,對匈奴暫時實行和親政策。

    經濟改革

    1.漢武帝改革幣制,使用五銖錢。

    2.把鹽鐵收歸國有

    3.買賣爵位,把爵位分成三六九等,進行買賣。

    4.頒佈"緡錢令",讓百姓互相揭發有財產的人,然後充公

    軍事上

    北伐匈奴後,又征討西羌,滅掉南越國,番禺以西到蜀南地區新設了十七個郡,並且按照原有的方式進行管理,免徵賦稅。

    經過經濟軍事上的作為,漢朝變得強盛。

    但是到了後期,漢武帝卻完全沒有收斂的意思,一味的對外用兵,對內收刮老百姓的財產。

    導致,漢武帝末年,老百姓貧困異常,農民起義接連不斷,差一點漢朝就要斷送在漢武帝的手中

    導致後來即使有昭宣中興,也無法挽回漢朝的頹勢。

    難怪孔子會說:老而不死是為之賊。

    封建君主活的太久不是什麼好事呀!

  • 15 # 秉燭話春秋

    在西漢歷經漢初七十多的休養生息後,經濟發展,國家富裕。隨著漢景的去世,漢帝國韜光養晦的時代宣告結束,十六歲的漢武帝登上了漢帝國的舞臺。

    這個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敢於蔑視傳統,銳意進取;這個充滿血性和霸氣的男人,為了國家的尊嚴和社會的安定,敢於直面強敵,無所畏懼。

    在漢武帝手上,一個強大而統一的漢帝國開始崛起,使漢帝國成為一個世界級的政治實體,影響著整個東方,甚至中亞西亞。

    但長年的征戰也給國家和百姓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以致造成漢武帝晚年“海內虛耗,人口減半”。漢武帝及時改弦更張,對外改進攻為防禦,發展農業 ,輕徭薄賦。兩年後漢武帝去世。

    漢武帝的功:將儒家思想確立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掃除了威脅漢帝七十多 年的強大的北方遊牧民族匈奴

    1. 摒棄黃老學說,使儒家思想成為統治思想。

    漢初以來的休養生息政策,帶來經濟上的繁榮,但並沒有政治上的強盛。漢初七十多年來形成的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已經不適應及需進取的漢帝國。漢武帝及需一種新的思想來代替黃老學說,成為帝國新的統治思想。這時儒家思想“君權神受,和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正迎合此時漢武的統治需求。自此儒家思想正式走上朝堂,成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

    2. 掃除匈奴對漢帝國的威脅

    富裕而國力微弱的漢帝國,成為北方強大遊牧民族眼中的肥羊。乘秦末中原混亂時發展壯大的匈奴,成為漢帝國邊境最大的威脅。匈奴經常到漢邊境燒殺搶奪,然後又遠走大漠。

    漢高祖曾親率三十萬大軍欲掃平匈奴,最終卻落得被圍白登七天七夜,白登之圍成為漢帝國人心中的恥辱,強大的匈奴騎兵,也成為漢帝國人心中不可戰勝的神話。劉邦被迫以和親的方式求得邊境的安定。

    就在漢武帝繼位的前一年,匈奴的鐵騎進逼到離長安七百多里的甘泉宮,而漢帝國只能被動抵抗。

    漢武帝是個幸運的繼承者,文景之治留下子富裕而龐大的帝國。但富裕國家卻不能阻止外敵的入侵,漢武帝心中有一個理想帝國,他要一個強盛的帝國,這個帝國可直面任何來犯的敵人。

    為此漢武帝做出了出擊匈奴的第一步戰略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以聯合大月氏,共同攻打匈奴,但張騫被匈奴俘虜。面對匈奴一次次的侵犯邊境,而漢武帝卻遲遲等不到張騫歸來。漢武帝明白在未來的戰爭中漢帝國只能獨自面對強敵匈奴。

    馬邑之謀失敗後,漢匈之間脆弱的和平徹底打破,從此開始了漢匈長期而慘烈的戰爭。

    最終漢帝國取得戰爭的勝利。漢軍收復河套地區,平定河西,打通河西走廊,把匈奴王庭趕到大漠以北。

    從此徹底解除了匈奴對漢帝國的威脅,這個強悍的草原民族開始日漸衰落。

    漢武帝的過:長年征戰,民不聊生

    漢武帝長年征戰給國家百姓帶來嚴重的困難,戰爭帶來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無以計數,致使漢初積累起來的財富消失殆盡。國庫空虛,百姓生活困苦,史書記載漢武帝晚年“海內虛耗,人口減半”,山東地區甚至出現兩百萬的流民,漢武帝時期約有人口近五千萬。百姓流離失所,部分地區出現叛亂。

    漢武帝意識到要立刻停止戰爭,發展經濟,如果不改弦更張,改變現有的政策,很可能重蹈秦朝的覆轍。

    公元前89年,68歲的漢武帝頒佈的了輪臺罪已詔,向天下臣民檢討自己,繼位以來戰爭太多,沒有把發展民生放在首位,讓百姓受苦,他向天臣民誠肯道歉。並改對外進攻為防禦,發展農業,輕徭薄賦。兩年後漢武帝離世。

    漢武帝開創了中國版圖的雛形,創造了一個昂揚向上極積進取的時代,並增強了中華民族自強和自信心。面對危難,他及時改弦更張,保住了大漢帝國。

  • 16 # 在下三千八

    漢武大帝絕對是功大於過的:

    1,頒佈歷史上最大的陽謀之一推恩令,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困擾前幾代人多年的同姓諸侯問題,鞏固了中央集權,為以後的遠征匈奴奠定了內部政治基礎;

    2,鹽鐵論,將國內資源調動歸國家統屬調動,使得國內的資源可以源源不斷的輸入到中央,為以後徵匈奴打下了經濟基礎,而且鹽鐵令已經持續了兩千多年(現在的國企[呲牙]),不說效率,最起碼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溫飽問題怕

    3,遠征匈奴,有效緩解了遊牧民族對王朝邊境的威脅騷擾,為國內的穩定和發展創造力有利條件,使得大漢的威名遠播四方,河西四郡的名字兩千多年都沒改過,“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現在讀起來內心都洶湧澎湃,沒有漢武大帝說不定我們的民族就不叫漢了[酷拽]

    4,首次打通了絲綢之路,為世界中西方的文化貿易交流開了先河,貿易給國內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收入

    過這一點很多人說漢武大帝好大喜功,勞役繁重,耗費大量財力人力,巫蠱案殺太子等等,但是沒有漢武大帝的雄才大略,東西兩漢後續三百年的發展肯定不會如此安安穩穩,武帝后期的輪臺罪己詔承認自己的過錯更表明他的明見,歷史上又有哪幾個皇帝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呢,

    漢武大帝絕對是千古一帝

  • 17 # 科學歷史觀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傑出的皇帝之一,在國際上也想又盛譽。

    毛主席的《沁園春·雪》:“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可見對漢武帝是大加評價的。

    漢武帝劉徹,是景帝劉啟的兒子,西漢的第五位帝王,經文景之治後,修養生息,國力日漸強大。公元前141——前87年,15歲登基在位54年。

    在位期間革除弊政,獨尊儒術。劉徹登基時西漢已經經歷四代帝王,經濟非常繁榮,但繁榮背後也隱藏著矛盾,許多農民為了逃稅脫離戶籍,政府無法有效管理;地方豪強勢力惡性迴圈,諸侯王也蠢蠢欲動,邊疆地區一直採用和親政策的匈奴也頻繁的侵略,於是漢武帝開始政治改革,他透過科舉選取大儒董仲舒,董仲舒吸取了歷代的治國安邦之策,為了提倡儒術,任命竇嬰,田蚡為丞相和太尉。還有一大批儒士,但竇太后反對儒術,文景之治所採用的都是道家的無為而治,休養生息,所以改革遇到了強大阻力,直到竇太后死後劉徹才將改革進行下去。

    推行新政首先是加強中央集權,消除丞相權力,漢朝的幾朝丞相都是開國功臣,所以為了消除權力就有了後來的“推恩令”,以法律的手段詔令諸侯王,把所有土地分給所有子弟,幾代之後諸侯國越來越小,最後就成為平民百姓了,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當皇帝之前就是個平民百姓了。這樣就解除了諸侯國對中央的威脅了。

    穩固政權,繁榮經濟後,武帝就要討伐匈奴,開疆拓土了。劉徹之前皇帝對匈奴都是和親政策,但匈奴得到公主後還是照樣殺戮搶劫。有國內雄厚經濟做後盾,手下還有如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名將。遠征隴西,收復漠南等地。

    武帝一生,勵精圖治,開拓疆土,創造了輝煌的時代,但弊端也日漸顯現,對外征戰40多年,國家國庫空虛,晚年追求享樂主義,建宮殿極其奢華,晚年追求長生不老,命令江湖術士尋得仙藥,疑心病重,誤殺太子等,但晚年武帝還是反思了自己的功與過。不再窮兵黷武,不再迷信方術。在位54年使漢朝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君主之一。

  • 18 # 墉上閒人

    漢武帝做為一位傑出的君王,其功過是非一直是後世比較有爭議的話題。為了讓朋友們能夠更直觀的瞭解,我們對他的評價分為一下幾部分:

    (一)政治領域。在地方實行刺史制度,更有利的加強了中央集權。頒佈“推恩令”削弱了分封國的勢力,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實行“察舉制”有利於為國家選拔更多人才。

    (二)軍事領域。平定“七國之亂”。很多人說他進攻匈奴是窮兵黷武好大喜功,浪費國力使國家走向衰弱。但是,正是他連續對匈奴的打擊,才解除了北方邊境的威脅,為國內經濟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環境。同時加強了各民族的團結,為“絲綢之路”開闢了道路。

    (三)經濟領域。把地方的鹽鐵經營權收歸國有。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發行,推行“五株錢”。增強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增強了國力。

    (四)文化領域。派張騫出使西域,促進了中國同西域的文化交流,為“絲綢之路”的開闢奠定了基礎。他最大的汙點,讓世人最無法接受的是他倡導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中國歷史自漢武帝以來,再也沒有出現過,像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文化思想大繁榮的景象。這點對後世影響極大。

    附錄:《仙人》唐--李賀彈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手持白鸞尾,夜掃南山雲。鹿飲寒澗下,魚歸清海濱。當時漢武帝,書報桃花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日避寒除了去西雙版納,還能去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