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完美無缺的武將趙雲不受劉備喜愛。​
41
回覆列表
  • 1 # 春夏秋冬四季在梅花

    趙雲是一元具有傳統儒家精神的武將,講究仁者愛民。而在三國這種非常時期,這種仁愛是要不得。趙雲參加過劉備的集團時,正是劉備集團草創的時期。趙雲先後參加大大小小的6次戰役,還救出了少主劉禪。按道理劉邦對趙雲的猛將應該大肆封賞,但是當劉備集團攻佔了蜀漢之後,趙雲就很少在戰場上出現,基本上都位於後方負責糧草供應。

    原因就是在攻佔益州時,向劉備提出意見,不準將士們搶奪百姓的財產,這無疑讓趙雲得罪大批的的劉備手下的武將功臣,所以說趙雲後來得不到重要是受到了同僚的排擠。

    當關羽敗退荊州時,趙雲勸劉備放下和孫吳的小仇恨,專注國賊曹操的大仇恨。結果劉備不停勸解一意孤行,大敗而歸鬱郁而亡。臨終前託孤給諸葛亮,還說趙雲不可重用。恐怕是出於面子過不去,畢竟趙雲每次提的意見都是正確,劉備不能像他的先祖劉邦一樣知人善用。 get✔

  • 2 # 虎弟鄉村生活

    在三國之中,趙雲算是一個特別的存在,比軍事才能,他比不過關羽張飛,比政治謀略,他比不過諸葛亮,但是喜歡趙雲的人非常多,後世對於他的評價也非常高,他好在哪裡?好在德行高。

    縱觀歷史,趙雲一直都很低調,從來都是不爭不搶,忠心耿耿又胸懷大局,說起來就兩個字:可靠。

    趙雲是在少年之時遇見劉備的,和劉備相約,終生不會背叛他,於是數年之後,他找到了劉備,幾經顛簸,從不離棄,他默默地跟隨在劉備的身後,為他處理事情,他這一生,對劉備,任勞任怨,出生入死。

    在劉備入四川之前,趙雲在他的將領團中,是排在前面的,但是自從劉備進入四川之後,劉備重用提拔了一大批將領,趙雲反而被排到了後面,甚至後來投降的高翔,官位都比他高,比起趙雲所立下的功勞,那個官階實在是有些不能看。

    但是這並不代表劉備不信任趙雲,趙雲和關羽張飛不一樣,他不僅僅是一個只知道帶兵打仗的大將,他還有大局觀,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在升官的時候或許想不到趙雲,但是在危急時刻,趙雲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忠誠可靠,不會背叛,所以當劉備需要一個人能夠保護夫人和孩子的時候,他就想到了趙雲,當劉備去前方攻打,後方無人守護的時候,他想到了趙雲。

    他的平淡,不爭不搶,不是平庸,是低調,在三國無數人發光發亮的時候,他沉穩的可怕,關羽張飛,黃忠馬超,名聲極大,到最後,還沒有趙雲得到的信任多。

    劉備信任趙雲最大的證據,在劉備逝世之前,白帝城招了諸葛亮和李嚴,明面上是這兩個人,實際上,還有趙雲,他對趙雲說:在我逝世之後,劉禪繼位,如果有人想要謀權反叛,趙雲你可以代替我,直接將那個人除掉。

    其實這句話含義很深,當時劉備是否對諸葛亮完全信任,後世不能隨意猜測,但是劉備對趙雲是完全信任的,否則不會給他這樣的囑託,他的意思甚至是說,如果諸葛亮也有了謀反的意圖,趙雲也可將之斬殺,這樣的信任,趙雲,是獨一份。

    一個一心想要匡扶漢室,一心想要百姓安居樂業的人,是值得這樣的信任的,三國之中,似乎誰都有缺點,誰都有私心,趙雲沒有,忠心和果勇兼備,德行和品性上佳,他從不忘少年時的約定,一直都是在遵守著那個約定。

  • 3 # 劉一千五

    趙雲跟看劉備的時間很長,劉備對趙雲有足夠的瞭解。在使用趙雲的時候,保護周全的使用的時候更多。

    趙雲與劉備的相見,從一開始就是"喜歡",這有點像"一見鍾情"的偶遇。他先投公孫瓚,救主子於危難,後來公孫瓚死後,流落山中,在古城附近與劉關張相會,成了劉備中的一員。從此跟在劉備左右效力。

    關羽,張飛都有衝鋒陷陣的才能,又有獨擋一方面的大吏作風。那麼打虎親兄弟去打虎了,剩下的親眷兒女輩也得有人保護。趙雲成了最佳人選。為什麼?忠心。雖然能力次點,但有忠心就夠了。劉邦還有夏侯嬰,盧綰,審食其一幫人護家小左右,劉備當然也要有趙雲之類才行。久而久之,趙雲就成了"專職",而"專職"只是些細瑣家務,整不上大排場,也養成了趙雲不能獨擋一面的侷限。

    趙雲在保護劉備一家的過程中,也實在一個人搞不過來。也合該英雄落淚,幾次三番失去主母公子。特別是公子兩次遇險,長阪坡和截江救主,這干係非輕。但給人的印象不佳,在主上心中也就難成大任了。

    五虎上將的名單到了關羽手中,關羽說了一句:子龍久跟我兄,也就是我弟,馬孟超,黃忠算個啥?趙雲在關羽眼中,也差強人意。

    劉備,孔明,關羽,張飛,開口閉口"子龍",是少見的,足見親信。劉備在白帝城時,五虎大將中已經凋零,親信之中只有趙雲了。只要趙雲活的足夠久,劉禪的位置就足夠久,可以用趙雲抑制住外人的野心。要是把趙雲弄出朝中去當方面大員,朝中的空檔就大了。而有空檔,就讓人有機會。

    所以,劉備一直不讓趙雲離開自己,藉口不可大用,其實是在另一方面大用。

  • 4 # 兵哥129472092

    趙雲是五虎上將之一,怎不可重用?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之時,曾提到馬謖,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後來,在馬謖失街亭之時也見證了這一點,諸葛亮在因此而痛哭流涕,想起劉備生前的警告!

    趙雲戎馬一生,戰功赫赫!為劉備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也因此被封王,稱之為三千歲,由於趙雲百戰百勝,因此被封為五虎將之一,也是常勝將軍!趙雲文武全才,曾力勸劉備不要對吳用兵!趙雲的遠見卓識是關張馬所無法比擬的,他的豐功偉績也載入史冊,何為不可重用?!

  • 5 # 西堤君讀文史

    劉備臨死前什麼時候說過趙雲不可重用了?不管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找不到這種說法。

    古代的史學家,儘管寫史書有不實的地方,但至少人家經過了經年累月的考證,他們下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苦功夫。

    現在的人呢,內心浮躁,不愛學習,但又想逞能來指點江山,抓人眼球,所以就以“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為藉口,肆意臆想和推翻歷史定論,這麼做容易啊,沒有任何成本。

    大家說話還是要負點責任的,信口雌黃誤導吃瓜群眾,有很多吃瓜群眾就把今人創造的“歷史”當成真正的歷史了,還煞有介事的告訴別人,謠言越傳越離譜。

    對此我想說的是,野史和自創的歷史可以聽,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哈哈一笑即可,別當真。

    劉備死前確實說過某人不可重用,但這個人指的是馬謖。

    劉備原話是這麼說的,“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意思是說馬謖這個人吹得太厲害,其實本身能力沒這麼強,諸葛亮你在任用他的問題上一定要慎重啊。

    不得不說劉備有識人之明,馬謖大概相當於現在的軍事專家一類,說起兵法來誇誇其談,有板有眼,真打起來不會隨機應變,和敵人一接觸便立時現了原形。

    諸葛亮卻沒有聽劉備的,他在一出祁山之時任用馬謖守衛街亭,馬謖當參謀還可以,他提出過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並被諸葛亮付諸實踐,效果不錯,但他不能獨當一面,不是為將制裁,偏偏他碰到的敵方將領是曹魏名將張郃,紙上談兵的人碰到了真行家,其結果可想而知。

    馬謖大敗,諸葛亮將其斬首,直到此時,諸葛亮方知劉備眼光之毒,他後悔沒聽先主的忠告。

    劉備說趙雲不可重用純屬無稽之談,根本無據可考

    劉備死前說趙雲不能重用,不知道題主從哪兒看到的這個說法?無憑無據的最好別說,招人恥笑而已。

    趙雲在劉備在世和諸葛亮主政的時候還是挺受器重的。

    劉備取西川的初期,諸葛亮,張飛和趙雲都沒有跟隨,他們坐鎮荊州。

    荊州是四戰之地,也是軍事重地,干係重大,趙雲和其他人一併被委以重任,可見劉備對趙雲十分信任。

    怎奈攻取西川戰事不利,劉備這才調諸葛亮,張飛和趙雲前去支援。

    諸葛亮出祁山,魏國一方派大將曹真領兵據敵,多說一句,曹真是一代名將,不過在演義裡卻被說成了飯桶,有些不公正,諸葛亮便派趙雲率領少量人馬去對抗曹真,敵眾我寡,趙雲自然是敗了,這過錯不能全算在趙雲身上。

    趙雲一生中的功績稍遜於關羽和張飛,但總體算是一員名將,陳壽對他評價頗高。

    我覺得說話前最好先思考一下,不要張口就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有些不明就裡的讀者就被你們誤導了。

  • 6 # 興海亭

    劉備說不同意這個提法,他生前非常相信趙子龍,簡稱“四弟”,為了這個愛將,他把唯一的兒子扔到地上當球踢,當然遵守足球規則,是草地啦。他過江東去娶小媳婦,都不怕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的趙雲奪了風光,帶他去招親,這是何等信任呢?

  • 7 # 農民工歪說古今

    趙雲是劉備的舊班底之一,早在劉備投靠公孫瓚之時,在公孫瓚帳下的趙雲就和劉備私交匪淺,後來在劉備落魄之時,趙雲義又無反顧地投入了劉備麾下。因此,趙雲的資歷在劉備集團也算是“元老級”的人物,並不比關、張差多少,比“外來戶”馬超等人更是資深得多!但是,在劉備稱帝大封功臣時,趙雲卻沒能進入列侯的行列,其職位也只是雜號將軍,遠不及張飛的車騎將軍、西鄉侯!

    說到這裡或許有人要說了:“趙雲不是什麼五虎上將噢!劉備對他不咋地嘛……”如果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劉備對趙雲的信任程度恐怕要遠在關、張之上!當年在荊州被曹操攆得四處逃命時,負責劉備安全警衛工作的實際上就是趙雲!如果不是貼心之人,劉備是斷然不敢在逃命之時將身家性命託付給趙雲的!

    劉備之所以不給趙雲封侯,原因不難理解,他和趙雲的關係最鐵!不給別人封侯,別人會鬧情緒。但是,趙雲不會!而且,趙雲行事一向低調、嚴於律己,不該伸手的地方從來不伸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對於劉備而言,趙雲就是這樣一種存在,需要趙雲時,趙雲二話不說、指哪打哪!無事之時,趙雲不恃寵而驕、不爭權、不奪利,安安分分當好劉備的小弟。這或許就是劉備相對於關、張更加信任趙雲的原因所在,關、張身上“小毛病”都不少,尤其是關羽,恃功而驕、與同僚關係搞得都非常僵。唯有趙雲做到了近乎“隱型”,不僅沒有什麼“毛病”,而且對劉備忠心耿耿。更重要的是,趙雲低調得不能再低調了!

    劉備與趙雲之間的關係還有一件事可以佐證。章武元年,劉備一意孤行、興兵伐吳。滿朝文武、包括諸葛亮幾乎都選擇了沉默,唯有趙雲上書劉備,提出了明確而激烈的反對!為什麼?因為信任!別人怕惹事上身,所以選擇了沉默。趙雲對劉備忠心耿耿,他自認為必須給劉備提個醒。而提醒者是趙雲,劉備也不會懷疑他別有用心。雖然劉備最終沒有采納趙雲的意見,但內心還是認可了趙雲這番忠心的。為什麼小編這麼說呢?因為趙雲非但沒有因此受到處分,在劉備兵敗夷陵之後反而把趙雲召到了身邊,為臨終的自己和即將接班的兒子保駕護航。

    劉備託孤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和李嚴託孤,讓二人盡心輔佐兒子劉禪。甚至對諸葛亮說如果劉禪不賢,彼可取而代之。實際上,劉備此舉並不是出於真心,而是對諸葛亮的試探。劉備在說這句話時,恐怕身邊早已埋伏下了刀斧手,只要諸葛亮稍有遲疑,恐怕早已人頭落地了。同時,劉備也是想借這件事讓諸葛亮當眾表忠心,給諸葛亮製造輿論壓力。如果劉備真心連皇位都可以給諸葛亮,他還有必要拉上益州派的李嚴與諸葛亮分權、相互牽制嗎?那麼,趙雲在哪呢?恐怕這埋伏在暗處的刀斧手就是趙雲的部下了!換言之,劉備託孤之前召來趙雲就是來給自己兜底兼保駕護航的,一旦出現什麼意外,劉備還可以依靠趙雲來收拾殘局。這是一種什麼樣的信任?不言而喻。據說劉備私下還曾經給趙雲留下了遺詔,如果諸葛亮、李嚴企圖篡位,趙雲可以直接以武力將二人拿下!實際上,趙雲就是牽制諸葛亮、李嚴的第三股力量。

    也正因為此,劉禪即位伊始便正式封趙雲為永昌亭侯。一直都沒有封侯,卻在劉禪即位之後立即封侯,難道是劉禪和趙雲感情深厚嗎?顯然不是!很明顯,趙雲在劉備託孤期間是“有功”的,同時剛剛即位的劉禪還要依靠趙雲為自己牽制諸葛亮和李嚴!這才是趙雲得以封侯的原因所在。劉禪畢竟不是劉備,他對趙雲沒有什麼情分可言,只能靠利益拉攏。至於提問者所謂劉備說趙雲不可重用,本人沒有查到具體出處,如果有,想必是劉備出於對趙雲的保護,避免樹大招風,招致諸葛亮、李嚴的針對。同時,也是為了防止趙雲在自己去世後因為地位上升而做大、生出野心,利用諸葛亮、李嚴制衡趙雲吧。

  • 8 # 世界人文通史

    劉備在臨終前並沒有說過趙雲“不堪大用”,這番話主要是針對馬謖的。據《三國志·蜀書》記載,劉備在臨終前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由此可見,劉備所針對的是馬謖而非名將趙雲。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昭烈皇帝劉備為報東吳殺關羽、奪荊州之仇,大起川中的三軍並聯絡荊州地區的五溪蠻人一同討伐孫權。不過,蜀軍雖然深入荊州數百里,但最終還是被陸遜用火攻擊潰於夷陵(夷陵之戰)。

    等到劉備收拾殘部退回白帝(今重慶奉節)以後,便一病不起了。遠在成都的丞相諸葛亮日夜兼程,才趕到劉備身邊。劉備向諸葛亮交代了後事時,叮囑他馬謖不可大用。

    相反,劉備從來沒有評價過趙雲“不堪大用”。趙雲雖然原本是幽州軍閥公孫瓚的舊部,但自從跟隨劉備以後一直忠心耿耿。在跟隨劉備的20多年裡,趙雲轉戰於河北、荊州、巴蜀多地,尤其是在入川之戰消滅劉璋和漢水之戰對抗曹操時表現傑出。在漢水之戰時,劉備也曾誇耀趙雲:“子龍一身是膽也。”

    在劉備伐吳時,趙雲因為反對伐吳的緣故被調任江州都督(今重慶),所以沒有參加伐吳之戰。等到劉備兵敗時,也是趙雲的江州部隊第一時間進駐永安白帝城(今重慶奉節東)。在劉備去世以後,趙雲又以老將的身份跟隨諸葛亮北伐,直到公元229年才因病去世,算得上是蜀漢王朝的肱骨之臣。

    後主劉禪繼位後,念及趙雲的功勞,所以評價趙雲: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所以敘元勳也,外議雲宜諡。(趙雲因此得到諡號為“順平侯”)

    因此,劉備、劉禪父子對趙雲的評價都很不錯。就連蜀漢的大臣楊戲也評價趙雲說:徵南厚重,徵西忠克,統時遠士,猛將之烈。(趙雲官至徵南將軍,陳到官至徵西將軍)

  • 9 # 小編虎哥

    在蜀漢勞苦功高的不是張飛關羽,也不是諸葛亮,而是默默幹活的趙雲。趙雲從跟劉備起,就伴他左右,護衛了蜀漢,也護衛了劉備的家人。很多人看過三國之後,都非常喜歡趙雲,他不僅長得帥,武功還高強,更重要的是有頭腦,比起魯莽的關張二人,趙雲不知道比他們強多少倍。可惜的是,劉備每次委派任務時,都會交給關張或者是黃忠等將領,趙雲卻一直沒有被重用。趙雲跟了劉備30年,不被重用了30年,這與他平時的行為極為不符,劉備這樣做,到底意在何為?

    趙雲和劉備相識是在公孫瓚的麾下,那時候趙雲還年輕,但劉備已經看出他是個人才,非常想要招攬趙雲,但是趙雲不願意背棄公孫瓚,因為這不是忠義之人的做法。後來,趙雲的哥哥去世了,趙雲前往奔喪,等他為哥哥服喪完畢,公孫瓚已經被滅掉了,這時候他才來跟了劉備。從那以後,趙雲便成了劉備的心腹,儘管他們沒有結拜,但是對劉備而言,趙雲比關張還要可信。

    趙雲得到劉備的信任是在長坂坡一戰中,當時,趙雲發現劉備的妻子和兒子走丟了,於是他縱馬回去尋找,等劉備發現趙雲不在身邊時,張飛十分生氣,認定趙雲背叛了劉備,但劉備不信趙雲會背叛自己。果然趙雲將他的兒子從曹軍中帶了回來,他的兒子毫髮無損,但趙雲卻受了傷。

    這件事之後,劉備對趙雲是刮目相看,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此後劉備再沒有用過趙雲,就連攻打東吳的時候,他也沒有帶著趙雲去。趙雲之勇,不在呂布之下,如果劉備願意用他,想來蜀漢大軍是所向無敵的,向來善於用人的劉備是忌憚趙雲太厲害嗎?

    其實並不是,以趙雲的忠心程度來說,他根本不可能變心,劉備是希望他能夠守在劉禪的身邊。我們知道戰場上危機四伏,稍有不慎就可能丟掉性命,趙雲雖然勇猛,但也難保不會在戰場上陣亡。因此,劉備不願意讓他上戰場,這也是劉備不重用他的原因。

    劉備的心思藏得非常深,一直以來,他從未對任何人說過,他對趙雲的安排,就連諸葛亮也不知道劉備有這樣的心思。直到夷陵戰敗後,劉備深知自己命不久矣,這時候他最先看到的是趙雲,他反覆叮嚀,趙雲一定要照顧好劉禪,劉禪無能,如果沒有趙雲護衛著,劉備擔心他會被諸葛亮害了。儘管諸葛亮是功臣,是忠臣,但是他和趙雲之間做選擇,劉備更相信趙雲。因此劉備將大業託給了諸葛亮,將劉禪的生死託給了趙雲。

    結語:劉備直到臨死時才說了真話,如果他早早將這番話說出,恐怕也會傷了諸葛亮的心吧!畢竟,諸葛亮為劉備籌劃大業,盡心盡力,不敢有一絲懈怠,卻被劉備這樣提防,換作是誰也會感到傷心的。當然劉備應該感到慶幸,諸葛亮和趙雲一樣忠義,二人都沒有傷害過劉禪。

  • 10 # 彈指千年

    據筆者所知,劉備並未說過趙雲不可重用這樣的話,而趙雲一直不被重用,確又是事實。那為何趙雲不能被重用呢?

    筆者大膽推測,趙雲是文臣,至少他武將的身份應該值得商榷的。事實上在成都武侯祠裡,趙雲是位列文臣之中的,筆者認為這有極高的可信度。

    《三國演義》中將趙雲劃歸為五虎上將,但是史料《三國志》當中並沒有這方面的記錄。《三國志》對趙雲的評價是,機智、忠義、勇敢,全書裡並無一句提及趙雲是武將。

    大家之所以認定趙雲為武將,無非是因為他兩次營救阿斗、生擒夏侯蘭、定軍山大敗曹軍等等,《三國志》中關於長坂坡救阿斗的記載,並未作詳細介紹,只是簡單描述:趙雲發現阿斗和甘夫人走失,便掉轉馬頭回去尋找,而後過了沒多久,趙雲抱著阿斗帶著甘夫人,回到營中。第二次救阿斗是發生在孫權派人想抓阿斗回東吳的時候,當時趙雲和張飛一起帶兵去攔截,然後成功救回阿斗。第一次找阿斗純屬尋找與武將身份無關;第二次是和張飛一起的,趙雲發揮什麼作用並不是很清楚。

    還有就是關於趙雲生擒夏侯蘭,這個事件就更加好解釋了。夏侯蘭不是武將,只是律法學者,因此趙雲生擒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定軍山大敗曹軍,趙雲發揮的更多是智多星的作用。

    我們再看劉備對趙雲的使用,不難發現,劉備一直把趙雲當做智囊和管家。趙雲一直以來沒斬殺過一名敵將,也沒攻破過一座城池,也不曾當過先鋒統帥。所以才有人說劉備瞎了眼不重用趙雲。事實當真如此嗎?

    筆者認為劉備識人用人本事是勝過諸葛孔明的,甚至可以說和曹操差不多。趙雲跟隨劉備多年,忠心絕對不用懷疑,劉備也不可能看走眼,因此不重用趙雲的理由就很簡單了:趙雲不是武將,雖然有膽有謀但是武力不足,做後勤管理正好用。

    所以趙雲一直跟隨劉備卻從不領兵,為的就是揚長避短,物盡其用。 傳聞劉備拿了成都之後,有武將要求分田。趙雲:“天下尚未安定,不應該奪人田宅,而應該歸田還宅以聚民心。”關羽身死之時,劉備痛心欲復仇。趙雲勸止:“國賊是曹操,不是孫權。如果先滅了魏國,孫權自然就臣服了。現在魏國曹丕篡漢稱帝,正不得人心,不伐魏而與吳交戰,不是用兵良策。”這樣的大局觀和判斷力可不是一位武將所能擁有的。

    結束語:以其說趙雲是武將,不如說他是最勇敢、最魅力、最有武將氣質的文臣。

  • 11 # 陶短房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列傳第六》中趙雲的傳記很簡單,說“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召諸葛亮。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後主劉禪)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也就是說,從公元214年劉備進成都一下跳到後主繼位的公元223年,中間長達9年內的歷史記載是一片空白,當然也不會有什麼“先主對諸葛亮囑咐趙雲不可重用”的記載。

    裴松之注引《趙雲別傳》在劉備進成都和劉禪繼位之間倒是有一大段和趙雲有關的記載,一個是漢中之戰“空營計”擊退曹操,被劉備稱讚“一身都是膽”,另一個則是在劉備出兵東吳為關羽報仇時苦勸劉備“國仇重於私仇”被劉備拒絕,同樣沒有劉備臨終時所謂“有關趙雲的遺言”。至於《三國演義》甚至各種版本的三國評書、評話,至少我聽過看過的十幾個版本,都沒有這方面的記載。

    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第五》中提到劉備臨終遺言,只提及教訓幼主和託孤諸葛亮,《先主傳第三》則提到託孤李嚴為諸葛亮之副,《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提到了劉備臨終時的確對諸葛亮說過“不可大用”這四個字,但評價物件是馬謖,全文是“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三國演義》和各種版本的三國類文藝作品,在這個細節上基本忠實於《三國志》原著,所謂“趙雲不可重用”的“劉備遺言”,是題主自己的文藝創作麼?如果是這樣,您說為什麼就為什麼好了。

  • 12 # 浪客文史

    劉備臨死前為何說趙雲不可用?因該三點原因吧!

    一、趙雲沒有獨當一面的經歷,他每次戰役都是那種統帥護軍或者押運糧草的角色,偶爾出戰也不是正式的大將出徵。

    二、關羽、張飛與劉備親如兄弟,而且從頭跟起,無人能比。黃忠年紀大功勞而大。馬超家世顯赫,而且在羌人中地位無人能比。

    三、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可見而知這所謂的名號將軍只有四個位,不可能亂插一槓來一箇中將軍吧。

    趙雲後來被封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這和魏延的位置基本平級。而魏延是漢中太守是因為劉備認為其勇武足以以鎮守一方,趙雲的中護軍明顯是劉備和劉禪、諸葛亮都認為趙雲可靠,所以用來保衛中央是最適合人選。所以劉備從來沒有輕視趙雲,只不過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把它分為第一等級的將軍,但是他的信任也許只比張飛關羽差一點而已。

  • 13 # 叼鑽古怪叼鑽

    如果用現在職場理論來說!劉備的公司,不過就是一個小民營!關張是自己家親戚,可以放心用畢竟都是親戚,就算有天不能一起富貴了,也還是親戚。不然老曹這樣挖關經理,老關雖然心動但也還是拒絕了,畢竟大環境在這裡呢!都是小民營不是自己人根本沒有好崗位。而老趙呢?是一個非常嘚瑟的業務員,當初和老曹公司pk,這傢伙仗著自己業績好,在老曹哪裡搞個人秀!沒辦法只能讓老張去接收他的專案!所以老張啥也沒幹,只需要大喊一聲:老曹認識我張“一哥”嗎?曹總突然想起,他當初和關經理一起合作專案的時候,關經理說過,他三弟比他的業務能力還好!而且還是銷冠。所以曹總還是覺得避開張經理吧!畢竟人家的團隊很棒。所以劉總之所以不提拔趙助理,主要還是覺得這麼有業務能力的員工必須打壓,不然容易膨脹!所以就只跟趙助理空談理想,時不時的給趙助理一個幻想,我是在考驗你!你的業務能力不能著眼於部門經理,而是CEO!所以劉總我會好好的栽培你,這才是劉備為啥不重用,趙助理呢?因為他沒有和趙助理拜把子!畢竟不是自家親戚,能用則用,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能給天下人負我的機會。

  • 14 # 邏輯文史游

    歷史上的趙雲雖然沒有小說裡那麼牛掰吧,但從他幾次的“升官”經歷來看,我們的子龍多少還是很受皇叔信任的。而題主說的劉備臨死前說趙雲不可重用怕是記錯了,倒是在白帝城託孤時,疑似這麼說了馬謖一句。

    先簡單聊聊趙雲。由於劉備的起點比其他人低很多,所以在收納人才時他往往表現的既信任又珍惜,而他在公孫瓚處認識趙雲時,就覺得這位大哥很靠譜,於是二人多次“眉來眼去”,好不快活。後來趙雲投靠劉備,以劉備的實力不可能給他多高的職位,趙雲也就一直默默無聞的陪在劉備身邊。等到趙雲在長坂坡幫劉備找回劉禪時,劉備對他的信任度又上了一個很大的臺階。等到劉備稱帝,由於制度的因素,趙雲並沒有被提拔為前後左右將軍,但趙雲的職位從無名兵士到牙門將軍,再到偏將軍和翊軍將軍,劉備多少還是很看重這位忠心不二的夥伴的。

    再說馬謖。襄陽馬家有五兄弟,老四馬良口碑最好,老末馬謖是個軍事迷,也有幸跟著諸葛亮學習。劉備猇亭大敗後,死前讓諸葛亮不可重用馬謖,但諸葛亮沒聽,導致後來的街亭之敗。雖然街亭之敗的罪責確實在馬謖身上,但劉備死前那麼多事情不交代,還在嚥氣之前懟了馬謖一句,這實在有點不科學吧。

    所以邏輯文史姨今天就丟擲一個一直一來很大但的猜想供大家隨意懟,那就是劉備這句話,針對的不單單是馬謖,而是馬良,以及整個襄陽馬家。

    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知道劉備的猇亭之戰馬良是隨軍的,並且馬良也獻出了聯合少數民族一同抗吳的方針,但即便是這樣,劉備依然大敗而歸。所以劉備之敗是不是因為馬良沒能看出他連營的錯誤呢?其實不能完全這麼說。

    從地形和人性方面來講,蜀軍的陣形沒什麼錯,但劉備的失誤之處在於遠征的他太想快速解決戰鬥,而吳軍堅守不出讓劉備十分煩躁,再加上天氣炎熱劉備只能讓大軍放棄水路,全部轉向林中,這就給了陸遜水軍表現的機會,而馬良也在此次戰役中不幸戰死。

    我要是劉備,事後得找人背鍋吧,而馬良已死,他又是文人,自然可以說是因為他沒有及時向領導彙報不合理的地方,所以馬家人全都不可用,自然可以把正處於上升期的馬謖扼殺一下。

    但馬良的表現更多是在口才和情商上,你讓馬良去當隨軍謀士,這就每放對位置。而馬謖在劉備死後很霸氣的提出了心戰南蠻的方針,讓諸葛亮刮目相看,自然有了重用他的理由。結果…

    結果馬謖徹底放飛了自我…

  • 15 # Fujima健司

       近幾年一種貶低蜀漢,說蜀漢是賊、蜀漢很弱的論調甚囂塵上,有說諸葛亮陰謀家的,能力低下不說,還篡權不成,隨時都在被劉禪這種角色制衡……有說劉備虛偽無恥的,一輩子都在偽裝,乾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利他自己,欺騙天下所有人……有說關羽因為親近曹操劉備不信任,故意把關羽派到荊州去孤立,打算害死關羽的……有說趙雲是保鏢頭子的,除了武力好點其他一無是處,一輩子沒個身份沒個地位,就知道跑前跑後給劉備當家奴……

       在三國演義被狠狠褒揚的蜀漢名人,現在在某些人口中,似乎全成了浪得虛名之輩,只知道沽名釣譽,沒有真材實料。而大多數持這種觀點的人,還聲稱自己研究過《三國志》、《資治通鑑》、《華陽國志》(通常其實都只知道三國志)等,而且對裴松之(如果知道這個人的話)的注完全持不信任的態度,認為是腦殘粉作品的……

      為什麼偏偏是這三人呢,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堅持自己畢生的志願,對蜀漢管理有方,成績斐然,一心想興復漢室,這種逆流而上的浪漫主義精神,現在的人忽然都看不到了,只能看到他的專權,只看到他北伐勞民傷財而且未取寸土(不管是不是屬實)……劉備半生顛沛流離,但是矢志不渝,敢與當世英雄曹操對弈,市井出身的他明白民間疾苦,施政每每不忘仁義,仁名遠播,現在的人也是看不到,只能看到他弄權術排除異己,假仁義收買人心,最後幾乎敗光蜀漢家產鬱鬱而終……趙雲一生信義,盡人事,知進退,能夠度己度人,明明深得劉備信任,卻硬要在劉備人設垮塌的情況下,要麼被定義成為愚忠的廢材,要麼被定義為被欺騙了的耿直馬伕……因為是劉備的近臣,幫助劉備解決一些家事,就要被定義為猶如宦官一樣的內臣,只會跑腿的二貨,最終的結果寸功未力,且鬱郁不得志而死,為天下笑……

      想想這三人,他們有什麼共同特點?對了,就一個,他們都失敗了,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任你天下無雙,天縱之才,功勳彪炳,都沒用,只要失敗了,一切都沒有了。成王敗寇,就是這麼簡單,這麼直接。這觀點錯嗎?不能說錯,但仔細想想,難道不有失偏頗嗎?這麼多年來傳承的英雄,他們身上承載的精神,就因為他們失敗了,所以一切都一文不值嗎?反而去欣賞像賈詡、許攸、劉禪這樣的一切但求自保之徒……這就是功利社會帶來的價值觀特點,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還振振有詞。仔細想想,這樣一切以眼前利益和自保為主的價值觀下的社會體制,最終的結果除了演變成人人自危,禮樂崩壞,人心思變外,還會有什麼別的結果呢?

      回到問題,劉備什麼時候說過趙雲不能重用了?信任的人,不適合這個職位,也要讓他上去,這就叫重用嗎?劉備什麼條件,有什麼資格搞寵臣那一套玩法?蜀漢的容錯率有多高?這些問題,稍微明白點事理的人,都應該有正確的判斷。

      沒人說蜀漢仁義無雙,是政權就是人建立的,是人就會有缺陷,有私心,有自己的小九九。所以沒必要在小說家的一番戲說下被騙,然後產生憤怒,反過來又去狠咬和汙衊。翻歷史書之前,先控制自己的偏執。一切的計謀、行為、權術,在當時都有特定的條件在驅使和要求。有私心的罪人也曾經有過理想,並且朝著那個方向努過力,雖然半途而廢,但沒必要一棍子打死;一心為民的英雄也可能會在成功後的酒色和權錢中喪失鬥志,忘記初心,也沒必要對他們期望過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多歲的男人,臉上總是長痘、長粉刺,有什麼可以徹底治療的方法嗎?